《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堂实录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课堂实录

王笃兰

师:请同学们在巴洛克的音乐中欣赏一组图片,这是展示了人体刚健之美的地狱之门上思考者;这是是梵高的向日葵,这幅画中原始的冲动和热情的生命力在张扬的叶片中喷薄而出,让人心灵为之震动;这是精美绝伦的苏绣,画上老虎的每一根丝毛,秀女衣服上的每一缕轻纱都是丝线秀成;这是杨丽萍的舞蹈;还有一直响着的巴洛克的音乐,它以每分钟60-70拍的节奏与大脑的α波一致,有助于提高人的记忆力,大家知道这些精美绝伦的作品因何而来吗?

生:心灵。

师:对,伟大的心灵,伟大的灵魂中跳跃的灵感用声音和节奏表达出来就是音乐,用斧头和石头表达出来是雕塑,用色彩和线条表达出来就是感动世界的名画,用手指和丝线表达出来就是美妙绝伦的刺绣,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则是曼妙的舞蹈,用语言表达出来呢? 生:诗词。

师:文学作品,中国五千年文化史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名字叫宋词,这颗明珠上有一朵奇葩,它就是和苏东坡并称苏辛的辛弃疾。同学们齐读辛弃疾名句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2、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4、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5、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生读。

师:辛弃疾为什么能写出这么优美的诗词?行动是理想最高贵的表达,辛弃疾的词恰是他用生命和血泪写就的。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来走近这位伟大的词人,领略他词作的优美。

师:先明确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了解词人的侠肝义胆。

2、赏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3、熟悉答题模式,训练答题思路。

师:听老师范读课文,结合作者一生的传奇经历,初步感知其中蕴含的血泪凝成的深刻感情。

师范读。

生齐读,进一步感知作者感情。

齐读课文,朗诵的要求:

一、坐直身体,挺起胸膛。

二、字正腔圆,声音气息饱满。

三、边读边体会语言文字传达出的美。

师:

任务二:自学本诗,选自己喜欢的一句重点按分析,然后小组讨论推选一个同学发言: 答题步骤提示:

1、内容上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结构上的作用

3、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4、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5、艺术效果。

生自学讨论。

师:请大家展示自己学习小组讨论的成果。

生:第一句话“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南方楚地的天空,晴朗无云,滔滔的江水岁着天空而流去,秋日丝毫没有边际。这句诗开篇领起下文,寄情于景,渲染了一种宏大壮阔的气氛,奠定的感慨激越悲凉壮阔的基调,表达出作者一种悲壮的情感。 师:齐昱婷的答案和标准答案几乎完全一致,大家齐读,

“内容:清秋时节,登上赏心亭,俯瞰楚地辽阔的天空和大地,水随天空流向无边无际的远方。

结构:领起下文。

主题:为抒发悲愤的感情做铺垫。

手法:用“千里、无际”夸张的词

效果:描绘出一派楚地的清秋景象,突出了雄浑之美,渲染了一种苍凉空阔的气氛。”师:请同学们记下关键词有请下一个。

生:我们讨论的是“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请谁人唤来美丽的女子拭去英雄的泪水,照应前文“无人会,登临意”。“红巾翠袖”借喻志同道合的人,表达了作者无人理解的孤独心情。

师:刚刚李辉同学讲到,红巾翠袖做自己的知己。过去的男人喜欢和谁做知己呢?读书人的追求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那才是文人的梦想,士大夫们的梦想,他们渴望“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出做将入做相,那才是他们的人生追求,尤其像辛弃疾这样的人,二十二岁就开始为光复大宋而努力,拉起一支一千人的义军,带领着这一千人和耿京合并,希望为大宋效力,但是路上出了叛徒,辛弃疾一个人跃马横刀把叛徒追上,三日后一头一颗落地,有着这般豪情壮志的辛弃疾他想不想和一个小女子一起歌花吟月? 生:不想。

师:对,即使想那肯定也是他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但是最后却只能“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英雄不得志时往往躲入哪里?

生:青楼之中。

师:对,躲进青楼之中抒发自己的愤怒,譬如关汉卿,要做一粒锤不烂炒不爆的铜豌豆,还有柳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些都是文人士大夫得不到重用的一种痛苦无奈的表达,这个组的同学非常深刻。很好!还有哪个组?

生:我们组赏析的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这句话是在落日的时候,在失群孤雁的哀鸣声中,站在楼上眺望,“落日”暗指黑暗将至,“断鸿”是失群的孤雁,这里指北国移民,“江南游子”是作者的自称,这句话寓情于景,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为下文抒发豪迈之情——不能建功立业的感情做铺垫,抒发了作者为山河破碎的感慨与悲痛,抒发自己仕途失意的情感。

师:抒发自己仕途失意的情感,把自己比作断鸿,断鸿也就是离开雁群的孤雁,孤雁渴望回到雁群之中,还有游子,游子渴望回到故乡,落日比喻着衰败的南宋王朝。请大家齐读。“内容:遥望远山,看到像美人头上插的碧玉簪和螺髻一样的的山,突然感觉满腹的愁恨涌上心头,这愁恨就像他们特意献给我的一样。

结构:由豪壮之情过渡到后面的愁恨之情,引出下文“江南游子的情思”。

主题:抒发“愁恨”思想感情。

手法:寄情于景,比喻的手法

效果:生动形象,含蓄深刻。”

师:哪位继续?

生:其实我们和前一组讨论的一致,我想给他们补充一下,在这里是有个背景的,辛弃疾

渡江南归是以南宋为自己的祖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而南宋统治者根本没有北伐收复失地之意,也不把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人看做是自己人,对他一直是采取猜疑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就成了游子了,所以在这里“江南游子”也是他自己的自喻。

师:讲得非常好,知人论世,同学们,了解一个人得了解他做的事情,辛弃疾他生在哪儿?济南的历城,我们的老乡,但是他出生的时候,我们山东就沦为金国人的奴隶十三年了,所以他是以江南为家乡的,他时刻都渴望着回到祖国的怀抱,一生升降沉浮三十七次,我们期末考试一次不行,有同学就倒了,而他一生三十七次这依然没有挫败他爱国的志向,只是南宋王朝伤了他的心,他把自己称作江南游子,这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这控诉了统治者对他的不重用,对国家的不负责任,统治者是如何做的呢?“直把杭州作汴州”。好继续发言。

生:我们组赏析的是“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话用了借代的手法,吴钩是宝剑,杀敌报国用的武器,而今只能闲置腰间,无处用,表达了作者空有满腔豪情,但却报国无门的愤懑及忧愁,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承接上面的写景,引出下面的抒情。

师:我写了个以景结情,他还说了个承上启下,比老师想的全面,很好。大家补充上结构上的作用。继续讨论。

生:无门小组讨论的也是这句话,这句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现作者非常愤慨的心情,这一句可以说是词的核心,是辛弃疾一生的写照。

师:大家再补充,无人会是直抒胸臆。我们群体的力量比个人的力量要大得多。老师做得都不完整。继续

生:我们讨论的是“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作者对着远处,看到了群山连绵,有的很像美人头上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的发髻,这些都激起了诗人的忧愁和愤恨。这里用了比喻的手法,作者将连绵的群山比喻成美人,将自己的忧愁比喻成玉簪螺髻,寄情于景,“献愁供恨”表明作者心中的恨之深与愁之大,“遥岑远目”说明作者有些思念故乡。然后我想为“落日楼头,断鸿声里”做一下补充。

师:好。

生:这里用了意象连缀“落日断鸿游子”三个意象又用了象征的手法,落日象征着衰退的南宋,断鸿渲染了一种悲凉思乡的气氛,然后江南游子表达一种对故乡的思念。断鸿又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自己飘零是身世,孤寂的心情。

师:飘零的身世,孤寂的心情,请大家写下来。还有吗?

生:江南游子,他身在江南,却把自己叫做游子,他实际的家乡是北方,可以看出南宋朝廷,一直不把辛弃疾当自己人看,这里引起辛弃疾的愤恨。

师:为下文抒发“无人会,登临意”做铺垫,是吧?

生:是的。

师:继续。

生:他们讨论的是“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这句话写出了一心想要求田问舍的人见到刘备的雄才大略应会感到羞愧,这句话用典抒情,用一代明主刘备来反衬当今统治者一心求和不思进取。令人无限惋惜没有像刘备一样的英雄。

师:请大家记下来,加入皇帝是刘备,辛弃疾就会成为谁?

生:关公。

师:同学们很厉害,分析语言透彻而到家。还有没有同学发言?

生:我还想补充前面一点,“把栏杆拍遍”,我不知道大家看到这里时,有没有和我有同样的感觉,就是辛弃疾为什么不是像李煜那样“凭栏望”?我觉得这是和辛弃疾他个人经历

是有关的,他是行伍出生,以武起事,最终以文为业的人,他可以说是快到快马得杀过几次人的,而且他天生是孔武高达,从小就习练剑法,可以说内心拥有壮志豪情,豪气满怀,从这也可以看出,他具有慷慨悲壮的情怀,登上赏心亭,有那种悲凉壮观的情感。这句更能体现出他的血气方刚,他是

师:请同学们记下“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师:大家把词基本分析完了,就剩两句话了。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可惜流年,树犹如此”,那就把机会留给老师吧。季鹰归未是怎么回事呢?张季鹰这个人,有一天西风起的时候,他忽然想起了家乡的鲈鱼和莼菜,他说我不干了,我要回家乡吃鲈鱼和莼菜,就回家了。同学们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人生境界啊?想干嘛就干嘛,但事实上,张季鹰是他效力的主子就要倒台了,这是个有政治远见的人,他及时得躲避了政治灾难,他一离开那个人就给灭了。所以有人佩服张季鹰的政治远见,假托生活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所以,这里辛弃疾说,他能不能像张季鹰那样一心寻找个人的幸福?他想不想这样做?他想,人之常情,谁都像回归故乡。这句话一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而是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也就是保家卫国他甘愿舍上身家性命,然而可惜流年,时光像水一样流走了,从他起义到如今已经三十七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大宋王朝还沦落在金国人手中,当朝者却是那样无能和懦弱,他有力无处使,只能眼睁睁看着国土沦丧。无奈处只有伤心泪,痛心愁。“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这里同时用了移情的手法,也就是拟人的手法,树都为我们忧愁了,我们自己还是那样的麻木,所以美丽的六朝古都南京在英雄眼里只有满眼的愁和怨,如刚刚李科诺所言“把栏杆拍遍”而不是“凭栏处,潇潇雨歇”,娇媚的山河只能献愁供恨了。下面小结全词。大家齐读。

生:这首词用对秋天里青天、流水、远山、落日、孤鸿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烘托他的“登临意”。又通过看吴钩、拍栏杆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登临意”。再用张翰、刘备以及桓温等历史人物的典故来阐发自己的“登临意——杀敌报国、建立功业的愿望和对于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的悲痛和愤慨。”。

师:登临意也是师的主题思想,大家看记下了没有?不完整的再补充一下。

师:各位同学,有人说,没有人在写书,每个人都在书中写自己,没有人在读书,每个人都在书中读自己,千年前的辛弃疾把自己的万般豪情诉诸笔端,虽死犹生。年轻的我们同样热血贲张,意气风发。请写一小段文字,通过对校园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像罗丹、像梵高、像杨丽萍、像绣女皇后的那样壮美的灵魂。

师:交流一下。

生:前几日,温暖的春风吹醒了沉睡的生命,再次给他们生长的能力。冬日看似枯枝干叶的腊梅花已在料峭的春风里绽放,那么是不是我们的生命也该如此。在高二下学期的阶段里我们是不是应该奋力一搏以优异的成绩进入高三。

师:就像去年冬天我们看到的腊梅花是什么样子的?

生:干枯的,枯萎的

师:默默地在冬天里积蓄力量,而现在开放了。

生:在这里,远眺校园才是最好的选择。远眺校园,惊异于它的错落有致。红色的跑道,蓝色的篮球场,树木的映衬,这是多么美的景象,这才是我们生活的地方。

生:冬天的清晨,天气依然还很冷,那树枝草皮与岩石都是冷冷的景象。而在那些草皮树木里面一些细小的生命正在孕育,他们即将绽放,像春天中的腊梅。

师:枯枝发新芽,今天早上很冷但是依然有新生命在冒出苞芽,奋力生长。

生: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池一水,都如此美妙。许多校友赠送的雕塑,都摆在这里,提醒着我这学校有多么的辉煌,培养出多少人才,这是校友们对我们的希望我们不能辜负。 师:学校的雕塑就是校友站在这里,他们传递给了我们他们身上的能量。

生:校园的每一个人以深沉的姿势带给我们从容处事的信条。

师:这节课到这里下课,课后作业,用课堂学到的赏析诗词的知识,赏析辛弃疾的另一首词《书江西造口壁》

八、教后反思

总体设计意图与思路:通过这首词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分析诗歌的方法,答题的思路与技巧,以及了解辛弃疾这个人;承传他的那种廉颇老矣上能饭否积极进取的儒家精神,以及栏杆拍遍无人会却依然羞于求田问舍的以国为家的豪迈情怀。所以就课堂做了如下设计:

1、 引发与辛弃疾有关的材料,一是学案上的背景资料,二是梁衡的栏杆拍遍。让学生充分

了解词人生平,在这个基础上去体会以气入词的豪迈特点。

2、 辛弃疾的词给我精美绝伦的感觉,那精美绝伦的东西源于什么呢?我想到各种精美的艺

术品,于是设计了以各种精美艺术品导课的方式,给学生的视觉强烈的刺激,让他们以一种优美的感觉去体会和品味这首词。

3、 教师范读课文,用老师的激情感染学生带动学生激励学生激情澎湃地感受学习课文。

4、 课堂放给学生,最大限度得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因为人们会记住自己亲身经历的百分

之八十。而只会记住听到的百分之十五。

5、 缺憾是,对学生效率估计不足,课件上的当堂联系删掉了,导致课堂环节不够完美。

九、学生访谈

师: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生:了解了辛弃疾这个人的伟大之处,懂得了好诗乃血泪写就的原则。

师:那些问题没有解决?

生:答题技巧没有练的机会。

十、课堂评价

王树国:这节语文课好似一节艺术欣赏课,很美很享受。教师是导演,语言优美,教态自

然亲切,整堂课诗意盎然;学生是演员,积极主动,深刻思考,踊跃发言。师生通过多环节互动,达到了心灵的共鸣。尤其老师例解“诗词赏析的格式规范”,总结出了五个环节,对训练学生赏析类题目大有裨益。缺憾,环节处理稍显单调,学习目标好像不需要齐读。

金波:一、课前演讲学生素质高,效果好,

二、整堂课充满激情,教师的激情带动了学生的激情,可谓激情课堂,活力课堂。

三、讲授方法,目标明确,要求到位,读、写、讨论的要求都很明确,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从而成为课堂的主体。绘制诗歌网络图,让学生记忆深刻。

四、教师素质高、学识渊博,尤其是导入结合舞蹈隐约雕塑,老师声音优美也为课堂增色不少。

五、肯下大力气打磨课堂,下大功夫备课,相信这是让人难忘的一堂课。

刘慧:首先我要夸夸王老师。一、老师非常可爱,声音里都带着微笑,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吸引着听课人的注意力,问题的设计直扣主题。二、大师风范,气势磅礴,范读《水龙吟》非常投入:以气入词,用心传递,用心释义。给我的感觉是拥有这样一位语文老师学生是幸福的。然后说说这堂课。一、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地位,为学生设计各种各样的课内活动,如齐读、小组讨论。诗歌欣赏主体框架图的设计,让学生感悟体会深刻,真正让学生动了起来,忙了起来。二、教师的引领指导非常到位,学生总体的学习目标明确。相信这样一堂课下来,听课学生讲课老师和我们听课的人都心情舒畅,备受感染。最后建议这样精美的课堂应该给全年级的学生展示。

 

第二篇:《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探究学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揣摩词的语言,体会作者的词风。

2、了解辛弃疾词大量运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3、体味作者思想情感,强化学生爱国情操。

学习重难点:了解辛弃疾词大量运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导入新课

“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自古以来“苏辛”并称,苏轼和辛弃疾分别代表着北宋和南宋的豪放风格。前面我们已经走近了苏轼,充分感受了他的乐观与旷达。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辛弃疾,再来感受一下那震撼人心的豪放!(板书课题、作者)

2、检查预习

(方法:找两个学生到黑板上完成,其余在下面完成。完成后下面同学的两人交换批阅,老师以黑板答案点评。阅完后交换回来各自修改。)

(1)辛弃疾,字 ,号 ,南宋 词人。其词大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 的悲愤。与苏轼同为 派别的代表人物,并称为“ ”。

(2)、 ,毕竟东流去。(20xx年上海卷)

(3)、众里寻他千百度, , , 。(20xx年江西卷20xx年全国)

(4)、 , ,沙场秋点兵。

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明确目标:揣摩语言;鉴赏用典手法;体会作者情感。(板书目标)

(二)、齐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三)、自主探究

上阕探究

1、上阕探究任务:(学生独立思考后将答案整理出来)

(1)词的上阕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此人怎样的心绪?

(2)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到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它们又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

2、小组内交流。

3、班内交流。请同学就以上问题发表各小组的看法。

4、老师小结:

问题(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这是景色描写的句子。分别写了楚天、江水、山景、落日、断鸿等景色。作者通过描写雄阔秀美且凄凉的南方景色来表达了自己愁恨、凄凉、孤寂的心情。

问题(2)动词:看、拍、会、登。“看”杀敌武器闲置无用武之地,内心苦闷说不出来,只得借“拍”打栏杆发泄,两动词生动表现出作者内心充满雄心壮志却无处施展的悲愤之情。“会”“登”二词抒发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者中没有他的知己的苦闷之情。

下阕探究

1、下阕探究任务:(学生独立思考后将答案整理出来)

(1)与上阕相比,词的下阕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事呢?词人对这些人各持什么态度?

(2)请大家思考作者写这些人物以及有关的事有什么用意吗?这种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法我们称为用典,借用典故有什么好处呢?

2、小组内合作交流.

3、班内交流。请同学就以上问题发表各小组的看法。

4、老师点拨:

问题(1)张翰——乐于归隐,许汜——谋取私利,刘备——雄才大略,桓温——叹时光流逝。

问题(2)张翰的典故反用其意,表明自己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说明有家难归的乡思,对入侵者的仇恨,对不思复国者的愤恨。许汜刘备的典故表达对英

雄的追慕,抒发了自己收复失地的远大抱负。桓温的典故说明时光易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愿望不能实现的忧惧。

三、有效练习。

1、《水龙吟》一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请选择合适的作答方式:通过??的描写,表达了??样的思想感情;表面是借写??实际上写的是??表达了??的思想感情;使用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借描写??的景物,抒发了??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和相关材料,按要求做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山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峰。

注释:陆贾,汉代人,有《新语》传世,其《慎微篇》曰:“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

(1).这两首诗用典的句子分别是哪一句?使用了什么典故?

答:

(2).这两首诗在使用典故上有何异同?

答:

参考答案:

1、通过写词人登上赏心亭,看见秀美山河沦为敌手,而自己抗敌复国的壮志不能实现,一片忧国之心无人理解,抒发了国事飘摇而自己年华虚度,不能报效祖国的忧愤之情。

2、(1)、李白诗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王安石诗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峰”;都使用了陆贾《新语》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的典故。

(2)、陆贾是用“浮云蔽日”比喻奸臣小人在皇帝面前说贤臣的坏话。李白用的意思与陆贾一样,是正用,而王安石说,我不怕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那是因为我站在了最高的地方。显然与陆贾相反,是反用。

四、板书设计

景 情 (用典)

楚天、江水:雄阔 愁 张翰——乐于归隐,

山:秀美

许汜——谋取私利

落日、断鸿:苍凉 恨

刘备——雄才大略,

桓温——谈时光流逝。

五、课后延伸

1、阅读王安石的这首词,按要求做题。

桂枝香 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这首词多次使用典故,试举出两处。

答:

2、阅读元稹《离思》(其四)诗和相关材料,按要求做题。

离 思(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①《孟子"尽心》篇:“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

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②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

试分析该诗第一、二句的用典及其意义。

答:

参考答案

1、“澄江似练”化用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澄江静如练”的诗句;“门外楼头”是化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诗句;“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化用的是杜牧《夜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答出两处即可

2、第一句由《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第二句化用了宋玉《高唐赋序》巫山云的典故,巫山(云),传为神女所化,“茂如松榯,美若娇姬”,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云)”均为世间至大至美的意象,用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云)”,对别处的水和山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隐喻诗人和妻子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可比拟的,因而除爱妻以外,再也没有可使自己动心的女子了,表达了对亡妻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