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取义

舍生取义

教学目标:

1、熟练、流利地背诵课文及《石灰吟》。

2、能结合教师讲解与课文注释理解文意。

3、能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把“义”的内涵讲清楚。

4、初步了解孟子文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学习过孟子的哪几篇名篇?《心之四端》《浩然之气》《大丈夫》

2、通过前面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心之四端》:为人要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热心助人、光明正大、谦虚有礼、能分辨是非)

《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就是正气,是最广大、最刚强的,是无处不在的必须与义和道相匹配。

《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能称之为大丈夫。

(文风:排比 句式整齐 气势磅礴)

二、初读(今天我们学习《孟子》另一名篇《舍生取义》)

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注意一些难字的读音。(辟、恶)

2、学生自由读,达到熟练识读的程度。

3、指名读。老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指出他们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4、指导读出课文的节奏和停顿。(出示课件)

三、初步理解文意。

1、出示第一句(指导理解第一句)

齐读

理解重点字词:欲、亦、舍、取(“舍取”是一对反义词)

理解“兼”(课件出示)得兼:同时得到

再次熟读

2、出示第二句(学生自学)

3、出示第三句 理解:甚、于、苟得、恶、患、辟

4、齐读全文。

四、重点探究“义”。

1、出示“义”在字典中的解释。

①公正的道理;正直的行为:正义|道义|见义勇为。②情意:义气|信义|情义|无情无义。 ③意思:意义|含义|字义|定义|断章取义。④抚养或拜认的亲属关系:义子|义父|义母。 ⑤假的;人工做的:义肢|义齿。⑥姓。

你认为孟子所倡导的“义”是什么意思?(道义,是合乎正义的行为)涉及“义”的成语: 不义之财 不仁不义 义不反顾 义不容辞 义无反顾 义正词严

义胆忠肝 义薄云天 大义凛然 大义灭亲 侠肝义胆 见义勇为

2、孟子在文中提出当“生”和“义”不可兼得时,应该怎么样?(舍生取义)。

3、你知道哪些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或故事?

屈原:满怀爱国热情,不愿同流合污,在绝望中投身汨罗江。

苏武: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

文天祥:在国家危难之际领兵抗敌,不幸被捕后,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言。

谭嗣同: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谭嗣同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舍身取义,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真正是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

朱自清:宁可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被活活烧死。在烈火中永生。还有杨靖宇,赵一曼

师:这些英雄人物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来诠释了什么是“舍生取义”。

4、让我们带着对这些民族英雄的敬意来朗读于谦的《石灰吟》。齐诵。

五、诵读

1、采取多种形式(如领读、接读、男女生读等)让学生反复朗读。

2、熟读成诵,争取当堂背诵。

六、小结本文写作手法。

1、完成填空。

2、小结:孟子运用比喻、对比等方法来阐述“舍生取义”的深刻内涵,简短而贴切,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第二篇:历史上舍生取义的人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被视为国贼。一位洛阳名医名唤吉平,忠汉室,与汉国舅董承等人共谋诛曹。他打算在为曹操送药时下毒,却不慎泄露了天机。曹操命人痛打吉平,逼他招出何人指使。吉平血流满阶仍只是痛骂曹贼,后撞阶而死。在罗贯中笔下,他是有名的忠义之臣。

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谭嗣同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他坚信“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泰然赴死,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

苏武、吉平、谭嗣同三人,为了忠义可以忍受万般折磨,直至献出生命。他们这样做,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他们舍生而取的“义”,只能是忠义。

苏武牧羊的故事妇孺皆知。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

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项羽为有愧于山东父老自刎于乌江之畔,宁肯站着死也不肯跪着死:稽康为义决然与山巨源绝交,并留下了最后一曲广陵散。在民族大义与气节面前,他们舍生取义,成为一代代不朽的佳话,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了气节,将永世受到人们的敬仰.但是人死如灯灭,他们起码保留了自己的浩浩之白。一得一失之间啊! 谭嗣同。他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舍身取义,准备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真正是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有人说他愚昧,而事实上,谭嗣同的死,对后世的影响及其长久深远,绝对如他自己所说,是死得其所!这也是大义,不是一般人的大义,也更值得人们尊重和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