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 可 轻 言 说 孤 独

岂 可 轻 言 说 孤 独

赖 建 青

——对张楚吴晓波等人说“不”

不久前,看了一篇署名为吴晓波题为《我们为什么孤独》的文章,看完后感触颇多??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很快,经济飞速增长,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在交往的称谓上,一改以前“老俵”、“师傅”等叫法,不管对方的身份是什么,一概都称为“老总”、“老板”,对年轻的男女统称为“美女”、“帅哥”;而在对工作情况的问讯都说成“这些时间‘事业’还好吗”之类,对能写点文章画点画什么的则称为“才子”、“才女”??

他(她)们直接把“职业”当成了“事业”,把“技能”当成了“才华”??

说起吴晓波的文章《我们为什么孤独》,有朋友说有个名叫张楚的流行歌手也曾写过一首关于“孤独”的歌,建议我到网上查一查。在音乐方面,我比较喜欢经典歌曲和京剧唱腔,对流行歌曲很少关注。经了解,上世纪90年代初,一首歌题为《孤独的人是可耻的》的歌曲在歌坛广为流传,后来台湾滚石音像社又以这首歌名为题出版了一盘张楚的歌曲专辑。

看到这首歌的歌名时,我感到非常惊愕,觉得太不可思

1

议,在倡导文明和谐平等自由的社会中,怎么会有如此不文明而且极具侮辱性词语的歌曲。

在这首歌名中有两个非常关键而敏感的词语,即“孤独”和“可耻”。

孤独,在中国文字里解释:孤是王者,独是独一无二。也就是独一无二的王者,他不需要接受任何人的认同,更加不需要任何人的怜悯,王者绝对可以在任何环境下很平静的独行。孤独并非是在自己心情压抑,或者是失恋的时候出现的,那种感觉只是空虚和寂寞,称不上是孤独。孤独是一种状态,一种圆融的状态,孤独者都是思想者,并非是受到情欲诱惑责任束缚的那个别人眼中的人,那个自己展现给外界的人,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的思想是自由的,是一种可以宽纳一切的精神状态。他面对的是真正的自己,人类的一切思想都源于此处。他大多数的时间都在观察、学习出现的各种客观事物,并且能够从中得到无限的刺激和快乐。孤独者,不管他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他都能让自己安静并且自得其乐,哪怕他面对的是生与死。

从这段文字上可以感知,“孤独”是一种境界,一种常人很难企及的境界。

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唯有孤独的人,才强大。

可人们有时也会将因“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世俗下的孤寂或是性格内向不擅交往的人等情形视同为

2

“孤独。”

而“可耻” 在中国文字里解释则是:(人)所从事的活动极端的违背了公共道德,而被众人所唾骂(可耻)的行为。

从以上文字解释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哪一种“孤独”都没有“极端的违背了公共道德”,也不是会“被众人所唾骂(可耻)的行为”。

不管张楚对“孤独”的理解是如何,而他这种用侮辱性的词语对“孤独的人”谩骂攻击的行为是极其不道德的,那他张楚就不仅是“可耻”,而是卑鄙无耻了。

我们没有必要去探究这个与何勇、窦唯并称为“魔岩三杰”的张楚为什么要用如此恶毒的词语对“孤独的人”进行辱骂攻击,因为“狂犬吠日”的现象在任何社会任何时候都时有发生。

国学家马一浮曾说:不患朝中有小人,只患民间无君子。 据媒体报道, 20xx年12月14日,张楚首次个人演唱会“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在上海大舞台举办,女歌手姜昕作为特邀佳宾参加了演唱会。

可令人大惑不解的是广大歌迷和歌曲演唱主管部门、音像出版部门对如此不文明且极具侮辱性的歌曲、歌名和演唱会一直以来不但不制止,反而为之鼓掌喝彩摇旗呐喊、推波助澜助纣为虐??

有位哲人说:面对邪恶不指责不抗拒,无异于同谋。

3

这不能不令人感到极度的愤慨齿寒和遗憾??

再看《我们为什么孤独》一文,可以看出作者吴晓波对“孤独”的理解显然也并不深刻并不全面并不准确??

“在这个现代都市中,我们的孤独只因为我们彼此敌视,互怀戒心,只因为对自己的生存状态是那么的恍惚和恐慌。”

“然而我又隐约地知晓,青春的孤独、成年的孤独、中年乃至老年的孤独,都是一些症状不同的疾病。每一个年龄段的人们都有着各自的孤独。”

“我真的并不十分地知道:我们为什么孤独。”

文中的几段话,还有在文中那个“踡坐在弯道上的茫然少年”,那个从摇滚音乐中被拉回现实中的“自己”其实都可能是“寂寞”,算不上是真正的“孤独”。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说,欣赏者与艺术品作者之间的水平比较接近的,才能在欣赏时产生“共鸣”,才能理解作品真正的内涵;如果差距过大,则产生不了“共鸣”而无法理解和交流。

没有“共鸣”,无法交流,这才是真正的“孤独”。 叔本华曾说: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孤独”是“碎琴谢知音”的俞伯牙;

“孤独”是“古来圣贤皆寂寞”的圣贤;

“孤独”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鸿鹄;

4

“孤独”是独立于鸡群的白鹤??

对于那些评说抑或讥讽 “孤独”的人,著名哲学家尼采有一句名言:孤独,你配吗?

5

 

第二篇:岂 可 轻 言 说 孤 独

岂 可 轻 言 说 孤 独

赖 建 青

——对张楚吴晓波等人说“不”

不久前,看了一篇署名为吴晓波题为《我们为什么孤独》的文章,看完后感触颇多??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很快,经济飞速增长,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在交往的称谓上,一改以前“老俵”、“师傅”等叫法,不管对方的身份是什么,一概都称为“老总”、“老板”,对年轻的男女统称为“美女”、“帅哥”;而在对工作情况的问讯都说成“这些时间‘事业’还好吗”之类,对能写点文章画点画什么的则称为“才子”、“才女”??

他(她)们直接把“职业”当成了“事业”,把“技能”当成了“才华”??

说起吴晓波的文章《我们为什么孤独》,有朋友说有个名叫张楚的流行歌手也曾写过一首关于“孤独”的歌,建议我到网上查一查。在音乐方面,我比较喜欢经典歌曲和京剧唱腔,对流行歌曲很少关注。经了解,上世纪90年代初,一首歌题为《孤独的人是可耻的》的歌曲在歌坛广为流传,后来台湾滚石音像社又以这首歌名为题出版了一盘张楚的歌曲专辑。

看到这首歌的歌名时,我感到非常惊愕,觉得太不可思

1

议,在倡导文明和谐平等自由的社会中,怎么会有如此不文明而且极具侮辱性词语的歌曲。

在这首歌名中有两个非常关键而敏感的词语,即“孤独”和“可耻”。

孤独,在中国文字里解释:孤是王者,独是独一无二。也就是独一无二的王者,他不需要接受任何人的认同,更加不需要任何人的怜悯,王者绝对可以在任何环境下很平静的独行。孤独并非是在自己心情压抑,或者是失恋的时候出现的,那种感觉只是空虚和寂寞,称不上是孤独。孤独是一种状态,一种圆融的状态,孤独者都是思想者,并非是受到情欲诱惑责任束缚的那个别人眼中的人,那个自己展现给外界的人,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的思想是自由的,是一种可以宽纳一切的精神状态。他面对的是真正的自己,人类的一切思想都源于此处。他大多数的时间都在观察、学习出现的各种客观事物,并且能够从中得到无限的刺激和快乐。孤独者,不管他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他都能让自己安静并且自得其乐,哪怕他面对的是生与死。

从这段文字上可以感知,“孤独”是一种境界,一种常人很难企及的境界。

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唯有孤独的人,才强大。

可人们有时也会将因“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世俗下的孤寂或是性格内向不擅交往的人等情形视同为

2

“孤独。”

而“可耻” 在中国文字里解释则是:(人)所从事的活动极端的违背了公共道德,而被众人所唾骂(可耻)的行为。

从以上文字解释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哪一种“孤独”都没有“极端的违背了公共道德”,也不是会“被众人所唾骂(可耻)的行为”。

不管张楚对“孤独”的理解是如何,而他这种用侮辱性的词语对“孤独的人”谩骂攻击的行为是极其不道德的,那他张楚就不仅是“可耻”,而是卑鄙无耻了。

我们没有必要去探究这个与何勇、窦唯并称为“魔岩三杰”的张楚为什么要用如此恶毒的词语对“孤独的人”进行辱骂攻击,因为“狂犬吠日”的现象在任何社会任何时候都时有发生。

国学家马一浮曾说:不患朝中有小人,只患民间无君子。 据媒体报道, 20xx年12月14日,张楚首次个人演唱会“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在上海大舞台举办,女歌手姜昕作为特邀佳宾参加了演唱会。

可令人大惑不解的是广大歌迷和歌曲演唱主管部门、音像出版部门对如此不文明且极具侮辱性的歌曲、歌名和演唱会一直以来不但不制止,反而为之鼓掌喝彩摇旗呐喊、推波助澜助纣为虐??

有位哲人说:面对邪恶不指责不抗拒,无异于同谋。

3

这不能不令人感到极度的愤慨齿寒和遗憾??

再看《我们为什么孤独》一文,可以看出作者吴晓波对“孤独”的理解显然也并不深刻并不全面并不准确??

“在这个现代都市中,我们的孤独只因为我们彼此敌视,互怀戒心,只因为对自己的生存状态是那么的恍惚和恐慌。”

“然而我又隐约地知晓,青春的孤独、成年的孤独、中年乃至老年的孤独,都是一些症状不同的疾病。每一个年龄段的人们都有着各自的孤独。”

“我真的并不十分地知道:我们为什么孤独。”

文中的几段话,还有在文中那个“踡坐在弯道上的茫然少年”,那个从摇滚音乐中被拉回现实中的“自己”其实都可能是“寂寞”,算不上是真正的“孤独”。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说,欣赏者与艺术品作者之间的水平比较接近的,才能在欣赏时产生“共鸣”,才能理解作品真正的内涵;如果差距过大,则产生不了“共鸣”而无法理解和交流。

没有“共鸣”,无法交流,这才是真正的“孤独”。 叔本华曾说: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孤独”是“碎琴谢知音”的俞伯牙;

“孤独”是“古来圣贤皆寂寞”的圣贤;

“孤独”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鸿鹄;

4

“孤独”是独立于鸡群的白鹤??

对于那些评说抑或讥讽 “孤独”的人,著名哲学家尼采有一句名言:孤独,你配吗?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