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名言

学习的名言
事常与人违,事总在人为。
  ●骏马是跑出来的,强兵是打出来的。
  ●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
  ●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


●我们这个世界,从不会给一个伤心的落伍者颁发奖牌。
  ●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它只是让人们的脚放上一段时间,以便让别一只脚能够再往上登。
  ●平时没有跑发卫千米,占时就难以进行一百米的冲刺。
  ●没有激流就称不上勇进,没有山峰则谈不上攀登。
  ●山路曲折盘旋,但毕竟朝着顶峰延伸。
  ●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边的风光。
  ●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车轮也要前进;即使江河波涛汹涌,船只也航行。
  ●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拚搏,才是充实的生活。
  ●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充满光明。


●崇高的理想就象生长在高山上的鲜花。如果要搞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
  ●种子牢记着雨滴献身的叮嘱,增强了冒尖的勇气。
  ●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
  ●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
  ●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对于攀登者来说,失掉往昔的足迹并不可惜,迷失了继续前时的方向却很危险。
  ●奋斗者在汗水汇集的江河里,将事业之舟驶到了理想的彼岸。
  ●忙于采集的蜜蜂,无暇在人前高谈阔论

●向你的美好的希冀和追求撒开网吧,九百九十九次落空了,还有一千次呢......
  ●机会只对进取有为的人开放,庸人永远无法光顾.
  ●只会在水泥地上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深深的脚印.
  ●生命力的意义在于拚搏,因为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竞技场.
  ●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被礁石击碎又无数闪地扑向礁石.
  ●榕树因为扎根于深厚的土壤,生命的绿荫才会越长越茂盛.稗子享受着禾苗一样的待遇,结出的却不是谷穗.
  ●骄傲,是断了引线的风筝,稍纵即逝;自卑,是剪了双翼的飞鸟,难上青天.这两者都是成才的大忌.


●树苗如果因为怕痛而拒绝修剪,那就永远不会成材.

●经过大海的一番磨砺,卵石才变得更加美丽光滑.
  ●生活的激流已经涌现到万丈峭壁,只要再前进一步,就会变成壮丽的瀑布.
  ●向前吧,荡起生命之舟,不必依恋和信泊,破浪的船自会一路开放常新的花朵.
  ●盆景秀木正因为被人溺爱,才破灭了成为栋梁之材的梦.
  ●如果把才华比作剑,那么勤奋就是磨刀石.
  ●经受了火的洗礼泥巴也会有坚强的体魄.
  ●山涧的泉水经过一路曲折,才唱出一支美妙的歌.
  ●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
  ●通过云端的道路,只亲吻攀登者的足迹。
  ●彩云飘在空中,自然得意洋洋,但最多只能换取几声赞美;唯有化作甜雨并扎根于沃壤之中,才能给世界创造芳菲。

●教育是人才的娘家,社会是人才的婆家。
  ●桂冠上的飘带,不是用天才纤维捻制而成的,而是用痛苦,磨难的丝缕纺织出来的。
  ●没有一颗珍珠的闪光,是靠别人涂抹上去的。
  ●沙漠里的脚印很快就消逝了。一支支奋进歌却在跋涉者的心中长久激荡。
  ●你既然认准一条道路,何必去打听要走多久。
  ●如果为了安全而不和大海在一起,船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蝴蝶如要在百花园里得到飞舞的欢乐,那首先得忍受与蛹决裂的痛苦。
  ●萤火虫的光点虽然微弱,但亮着便是向黑暗挑战。
  ●拒绝严峻的冶炼,矿石并不比被发掘前更有价值。
  ●要想成为强乾,决不能绕过挡道的荆棘也不能回避风雨的冲刷。
  ●行路人,用足音代替叹息吧!
  ●假如你从来未曾害怕、受窘、受伤害,好就是你从来没有冒过险。
  ●耕耘者最信和过自己的汗水,每一滴都孕育着一颗希望的种子。
  ●只有脚踏实地的人,才能够说:路,就在我的脚下。
  ●美丽的蓝图,落在懒汉手里,也不过是一页废纸。
  ●一时的挫折往往可以通过不屈的搏击,变成学问及见识

●努力向上的开拓,才使弯曲的竹鞭化作了笔直的毛竹。
  ●竹根---即使被埋在地下无人得见,也决然不会停止探索而力争冒出新笋。
  ●希望,只有和勤奋作伴,才能如虎添翼。
  ●沉湎于希望的人和守株待兔的樵夫没有什么两样。
  ●没有风浪,便没有勇敢的弄潮儿;没有荆棘,也没有不屈的开拓者。
  ●世上所有美好的感情加在一起,也抵不上一桩高尚的行动。
  ●奋斗的双脚在踏碎自己的温床时,却开拓了一条创造之路。
  ●站在巨人的肩上是为了超过巨人。
  ●泉水,奋斗之路越曲折,心灵越纯洁。
  ●如果缺少破土面出并与风雪拚搏的勇气,种子的前途并不比落叶美妙一分。
  ●竹笋虽然柔嫩,但它不怕重压,敢于奋斗、敢于冒尖。
  ●不要让追求之舟停泊在幻想的港湾,而应扬起奋斗的风帆,驶向现实生活的大海。
  ●智者的梦再美,也不如愚人实干的脚印。

●耕耘者的汗水是哺育种子成长的乳汁。
  ●不去耕耘,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


●让珊瑚远离惊涛骇浪的侵蚀吗?那无异是将它们的美丽葬送。
  ●再好的种子,不播种下去,也结不出丰硕的果实。
  ●如果可恨的挫折使你尝到苦果,朋友,奋起必将让你尝到人生的欢乐。
  ●瀑布---为了奔向江河湖海,即使面临百丈深渊,仍然呼啸前行,决不退缩
  ●对于勇士来说,贫病、困窘、责难、诽谤、冷嘲热讽......,一切压迫都是前进的动力。
  ●不从泥泞不堪的小道上迈步,就踏不上铺满鲜花的大路。
  ●幻想在漫长的生活征途中顺水行舟的人,他的终点在下游。只有敢于扬起风帆,顶恶浪的勇士,才能争到上游。


●望远镜---可以望见远的目标,却不能代替你走半步。
  ●不要嘲笑铁树。为了开一次花,它付出了比别的树种更长久的努力。
  ●生命力顽强的种子,从不对瘠土唱诅咒的歌。
  ●只要不放弃努力和追求,小草也有点缀春天的价值。
  ●松软的沙滩上最容易留下脚印。钽也最容易被潮水抹去。
  ●惊叹号是勇士滴在攀登路上的血,也是懦夫失望时流淌的泪。
  ●一帆风顺,并不等于行驶的是一条平坦的航线。
  ●在茫茫沙漠,唯有前时进的脚步才是希望的象征。
  ●攀登山顶的脚力,生于“欲穷千里目”的壮心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意志。
  ●忍辛负重的耕牛,留下的脚印最清晰。
  ●帆的自豪,是能在风浪中挺起胸膛。
  ●愚蠢的人总是为昨天悔恨,为明天祈祷,可惜的是少了今天的努力。
  ●跑昨越快,遇到风的阻力越大。阻力与成就相伴随。
  ●天赋是埋藏在矿里的黄金,才能是挖掘矿藏的矿工。

  减压的学习方法
(1)早起。在你的家人醒来前一小时起床,做好一天的准备工作。
(2)同你的家人和同学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
(3)一天中要多休息几次,每次以10分钟为宜。
(4)利用空闲时间锻炼身体。
(5)不要急切地、过多地表现自己。
(6)提醒自己任何事不可能都是尽善尽美的。

(7)学会说“不”。
(8)生活中的顾虑不要太多。
(9)偶尔可听音乐放松自己。
(10)培养豁达的心胸。
[本文由励志天下http://www.shszc.com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学习的文章
为什么学习
  加上快乐的分数
  心灵深处的一课
  自强
  只要你抬起头
  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留下一扇窗
  手心里的伤痕
  我可以再唱一遍吗
  梦想的高度
  最美的一棵草
  我相信我能飞翔
  在自卑与自信之间
  你可以借给我墨水吗
  领路的人
  漂泊在心湖的纸船
  认识你很幸运
  你在做什么
  你想砍哪棵树
  在逆境与辉煌之间
  上帝无宠儿
  从一双鞋开始
  在心灵的画布上涂抹阳光
  路曲心直
  眼睛与大脑的距离
  学生的提问
  心灵有耳
  逃到天堂

  最后一只鸟飞走了
  琴键上的十二根手指
  如果伊安会说话
  构建心灵的城堡
  把饼画在墙上
  比别人多想一点
  不慕虚名
  不因利往
  成功或失败的理由
  飞翔的翅膀
  风从花里过来香
  感悟那片蔚蓝
  给紧张的心一缕花香
  给生命以挣扎的过程
  蝴蝶的翅膀
  回头的勇气
  畸足撑起完美人生
  坚持的勇气
  将心倾斜7度
  进步的阶梯
  可不可以不拿第一
  老叔的作业本
  李白的学诗之路
  另起一行
  梦想不会辜负努力
  沐浴生活的灵泉
  难度决定高度
  你从哪里来
  年轻的心
  破茧成蝶
  上帝不会辜负梦想
  清晨的演奏
  神奇的门槛
  手心里的字
  腾空你自己
  完美的失败
  忘金才能夺金
  为一扇门铺一条路
我不怕它
  我不是青春里的一朵谎花
  下一个就是你
  心的下面,脚的上面
  一杯水的距离
  是不是一样
  一群白鹅跳下河
  一只鸟飞出我的喉咙
  一种鸥与一种鹰
  永远不晚
  用别人的拳头击开自己的门
  有一种自卑如花绽放
  在心底开一扇门
  在心灵的空地上播种芳香
  足迹里的歌
  最温暖的动力
  每天十分钟
  专注引发奇迹
  想象的天空
  难道非要标准答案吗
  我要得110分
  只要你在不停地走
  走一步,再走一步
  相信自己是一只鹰

 

第二篇:邱学华的30句教育格言

邱学华的30句教育格言(2015-05-29 22:28:48)转载▼标签: 教育尝试教学法邱学华新课程改革分类: 最新论文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我已80岁了。虽当过小学教师、大学教师、中学教师和师范学校的教师,风风雨雨60多年,但有幸的我始终没有离开我所眷恋的小学数学,即使后期我重点搞尝试教学法实验研究,也是首先从小学数学教学开始的。

新中国成立后历次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我都参加过,三次参与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60多年来对小学数学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最近一直在思考,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活到八十也不稀奇。但是趁现在脑子还清醒、精力尚充沛时,应该把自己对小学数学教育的体会和领悟写出来供大家分享和参考。

小学数学教育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章写得太长,大家没有时间看,也没有兴趣看。以前我写文章经常会用一些简练的语句作概括,既简明扼要又通俗易懂。我搜集了30句,权当作“教育格言”,每一句我再稍加分析,这样可以做到长话短说。

这30句“教育格言”,涉及小学数学教育的方方面面,是我一生的教育主研究成果的结晶,现在奉献给大家,也算作80岁老翁送给大家的礼物。

01.小学数学,一姓“小”,二姓“数”。

小学数学的特征本来就是一“小”、二“数”,不过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掌握并非易事。 首先说“小”,这是小学生的,适合年龄在6岁到12岁的孩子学习。按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表明,每一个数学概念都有学习的最佳年龄段,不能逾越。同世界各国相比,中国小学数学的难度已经很大了,没有必要再加码、渗透,为什么要我们的孩子身上承受太多的东西?

其次说“数”,数学课学数学难道还有疑问吗?不可否认,现在数学教学中有“去数学化”的倾向,数学课上大谈情境导入、数学文化、数学史、数学思想领悟等。评论一堂课的优劣,只问教师是否创设了情景、学生是否自主探究、气氛是否活跃、是否分小组活动、用了多媒体没有,至于数学内容反倒可有可无了。 所以真正掌握“小”和“数”的含义,才是对小学数学的本质掌握。

02.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使学生喜欢学数学。

许多青年教师经常问我:“数学教师怎样才算成功呢?”我的回答是:“如果全班学生都喜欢上你的数学课,你就成功了;如果学生都讨厌上数学课,甚至见到你就头疼,你就失败了。”我记得有一位外国著名数学教育家说过:“数学教师最大的失败,就在于把学生都教得讨厌数学。”

因为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如果学生不愿学,教师讲得再好,作用也是不大的。数学教师的本事,就看你能否唤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03.小学生学习数学两件宝:一是趣味题,二是思考题。

这句话,我是学习苏步青教授的题词后领悟到的。原复旦大学校长、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为《小学生数学报》题词:“要帮助小学生学好数学,我认为必须掌握两条:一条是配合数学课本,适当地、有目的地添上一些引人入胜的内容,使少年学起数学津津有趣;一条是根据少年思考灵活的特点,循循善诱地介绍少量动脑筋的资料,为将来独立思考打基础。”他的题词,含义深刻又通俗易懂。一是通过趣味题,培养学生的兴趣;二是通过思考题,发展学生思维,而且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练习来实现。他说得清清楚楚,值得数学教师认真领悟和实施。

04.上课三字经:趣、实、活。

怎样才算是一堂好课?主要是能做到三个字“趣、实、活”。

上课首先上得有趣,才能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全神贯注、积极参与;其次,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学好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评价一堂课,教学效果应该放在第一位;第三,

课堂气氛要活,学生思维要活。

“趣、实、活”三方面是互相促进的,有趣才能做到实在,才能激活思维;学生获得知识,取得成功,反过来才能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上课做到“趣、实、活”是一个很高的境界,但只要潜心研究、努力工作,是能够达到的。

05.教学、教学,教学生自己学;学问、学问,引学生自己问。

前一句是陶行知先生说的,后一句是我补上去的。

前一句,陶行知先生道出了“教学”的真正含义,教学不是交给学生,而是教学生自己学,简单明了,清清楚楚。因此,教师的重要任务是,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的习惯。

学问两字是由“学”和“问”两字组成的。有学有问才能有学问,有“学”无“问”,不能成学问。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可惜过去没有看出来。

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表现,积极思维的结果。首先要给他们提问的机会,并鼓励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养成不懂就问的勇气和习惯。

把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和提出多少问题作为评课的指标之一。

06.计算要过关,必须抓口算。

我从16岁当农村小学教师,18岁就发明了口算表。后来进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后继续研究,对口算教学的研究长达30多年。

我首先探明: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任何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最终都能划归为百以内数的基本口算,因此计算要过关,必须抓口算。

所谓“基本口算”,包括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以及百以内的简单计算,这是口算内容中的基础。

通过基本口算与笔算相关的研究,大量实验数据表明:四则计算(笔算)的熟练程度是受基本口算熟练程度所制约。因而必须加强基本口算的训练,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 07.应用题要过关,必须抓审题。

我主张提“应用题”,“问题解决”或“解决问题”概念比较模糊。应用题仅是一种提醒,有什么不能提的,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应用题历来是数学教育中的难点。我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经过实验研究,发现学生解答应用题有困难,主要原因在于对题意不理解。因而提出“应用题要过关,必须抓审题”的观点,并认为“审题是基础,分析是关键,计算是目的,验算是保证”。理解题意涉及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我创造性地提出了“教学中的语文教学因素”。理解了题意,解答题目就完成了一半,因此审题教学是关键的一步。

08.算法多样化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算法最优化。

算法多样化是要求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策略思考问题,寻求多种算法,这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但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掌握分寸,不是算法越多越好,想怎么算就怎么算。

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选择最简便、最合理的算法。其实,学会“选择”也是一种重要的思考方法,学会“选择”是现代人才所需要的重要能力,但“喜欢”不能作为选择的标准,“简便、合理”才应该是选择算法的标准。因此,教师千万不能说“用你最喜欢的方法来算”。 09.“数学问题生活化”,不如提“生活问题数学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但不等于生活问题就是数学问题,也不等于数学问题都是生活问题。数学教学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用数学的头脑分析和研究周围的世界,把生活实际问题抽象概括成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符号思考和表达。“数学问题生活化”,是把数学问题转化成生活问题,容易造成庸俗化、去数学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才抓住了数学教学的本质。把生活问题概括成数学问题,这种概括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我主张提“生活问题数学化”。

10.马马虎虎做十道题,不如认认真真做一道题。

不要追求练习的数量,而要讲究练习的质量。马马虎虎做十道题,表面上看起来题目做得不少,可是会养成学生马虎潦草、不负责任、弄虚作假的坏习惯,得不偿失。学生家庭作业虽多,质量并不高,学习习惯却搞坏了,这不是明证吗?

要求学生做作业一定要符合规范,书写的数字、符号、算式或方程的格式,都要符合规定,教师应有严格要求。教师批改作业的符号和字迹也要规范,为学生做出榜样。学校可定期举行学生作业展览,充分发挥优秀作业的示范作用。

11.课堂作业做到“四当堂”:当堂完成、当堂校对、当堂订正、当堂解决。

当堂完成,要求教师留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当堂完成,不拖到课后;当堂校对,使学生当堂就知道哪里做对了、哪里做错了,也就是做到“效果回授”;当堂订正,当堂发现错误后,立即订正错误,采用小组互批、互教的办法,这种纠错办法效果好。做到上面三个“当堂”,也就能做到当堂解决,做到“堂堂清”。

教育心理学实验表明,这种当堂做作业,当堂发现错误,当堂就订正错误的学习方式,学生进步最快。符合及时反馈、及时矫正的原则。我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以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证明这套方法是科学、有效的。

12.学生不是听会的,而是练会的。

大家学数学都有一个体会:听教师讲还是模模糊糊的,只有亲自做过题目以后,才真正懂了。真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手过一遍”。

所以,当教师必须懂得一条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学生不是听会的,而是练会的。这反映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要尽量少讲,把时间留给学生多练,做到学生在练中学,教师在练中讲。一般教师讲话控制在10分钟,留30分钟给学生练习和活动。当然,一堂没有练习的数学课不能算是好课。

13. 准备练习很重要,为新旧知识铺路架桥。

中国数学教师大都知道,新课教学前先做准备练习(也叫铺垫练习),然后再引到新课。这种准备练习,能够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

这种准备练习,是孔子的“温故而知新”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落实,被张奠宙教授称为中国的数学教育优良传统之一。上海的顾泠沅先生到美国介绍这种做法,美国人大为惊奇,连说“现在才知道中国学生数学成绩为什么这么好,原来有这个法宝”。

我们有这么好的法宝,千万不能丢。一定要把准备练习设计好,让学生从准备练习自然过渡到新课,减少学生学习新课的困难。

14.当堂检测不能少,都考一百下课了。

每堂课最后留10分钟进行当堂检查,也叫达标检测。按照这堂课的学习目标,编制一张“小测验”,每道题都有分值,合起来是100分,也可增加一道加分题20分。

检测后,可在小组内互批,然后交还本人订正,订正后再交小组长审查,小组长要保证全组同学都考一百分。

实践表明,这种当堂检测的办法能够做到“堂堂清”,把错误消灭在当堂,不拖到下一堂课。学生在当堂就能知道自己的学习效果,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对转化差生有利。所以,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15.备课、备课,主要备练习设计。

数学知识大都是通过习题形式体现的,练习在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因此,数学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

一般一堂课有五个层次的练习:基本训练题、准备题、尝试题、延伸尝试练习题、当堂检测题等。这五个层次练习,教学要求有所不同,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地精心设计。

练习设计的原则有针对性、层次性、思考性、趣味性等。特别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导入

新课要注意“以旧引新”,当堂检测时要注意“引新带旧”。

练习设计好了,就能基本确定一堂课的框架。一堂课的骨架有了,其他的就好办了。

16.不管口号怎样变,加强“双基”不能丢。

60多年,我经历了各次教学改革,经受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有一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打好基础永远是最重要的。”

纵观60多年来中国数学教育的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出:什么时候加强“双基”,什么时候教育质量就提高;什么时候削弱“双基”,什么时候教学质量就下降。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充分说明了打好基础的重要性。他说:“基础越厚、越牢固,对今后的学习就越有利,越容易登高峰、攻尖端,得心应手地广泛应用。”

17.没有基础的创新是空话,没有创新的基础是傻瓜。

我赞成这句话。加强“双基”与创新教育是相互依存的。创新必须有扎实的知识体为条件,缺乏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创新只是一句空话;反过来,如果没有创新思想,堆砌一大堆死记硬背的知识,只会把人变成傻瓜。

我们研究的重点应该放在加强“双基”与创新教育的结合点上。要在加强“双基”的同时,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发展智力和培养创新精神不会凭空而来,必须借助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双基。我们要在“同时”两个字上做文章。所谓“务实求新,夯实基础,才能创新”。

18.遇到差生怎么办?千方百计地去表扬他!

差生是贬义词,应改成后进生或学困生,为了行文方便,我们仍用差生这个词。19xx年,我随江苏省普通教育考察团去日本爱知县考察,看到一本《新教师手册》,其中告诫新教师,遇到差生怎么办?千方百计地去表扬他!这个回答是有理论根据的。

差生的问题,不仅在知识上差,更重要的在于心理上差,差就差在缺乏自信心。因而差生最需要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和赞扬。教师要善于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千方百计地去表扬他,使他树立自信心,哪怕教师用友善的、赞许的眼光看他一眼也是好的。

我当小学教师时最怕差生,用尽各种方法,最后还是“表扬他”能解决问题。

19.差生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解决在课内。

差生问题,除了“千方百计地表扬他”树立差生的自信心外,对知识上的缺漏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在课内解决。过去是靠课外补课,实践结果并不见效。

我主张“三靠”:一靠课本,二靠同学,三靠自己在课内解决。首先要使差生逐渐学会自学课本,这是根本的措施;其次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课堂作业要在小组内互批、互帮,立即订正,特别是当堂检测,也要做到互批、互帮,差生在同学帮助下自己订正后做到全对,每堂课都清了,差生将会逐步转化。

过去,差生在课后做作业,遇到困难没人帮,做错了没人指正,到第二天教师批改时发现错误,已经来不及了。这样旧债没有还清,新债又来了,陷入恶性循环的困境,差生始终在泥潭里拔不出来。

20.请你不要告诉我,让我先试一试。

这句话现在已成教育界的一句流行语。这是我在《人民教育》“尝试教学专辑“(20xx年7月合刊)写的主题文章的标题。

这句话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既点明了尝试教学的本质特征,又说清了尝试教学的操作方法。尝试教学理论主张: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试一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知识。这样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尝试学习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自主学习方式,它摆正了教与学的关系,摆正了师与生的关系。

21.做到做不到,试一试就知道。

这是我在《人民教育》“尝试教育专辑”(20xx年第15期)写的主题文章的标题。面对需要解决的困难,是左右徘徊,等待观望,还是下定决心、大胆尝试?如何选择,主要受精神所支配。古人云“狭路相逢勇者胜”。“勇”,就是一种精神。对于“做到做不到”的疑问,不能等待观望,而应大胆去试。试一试才能知道,是能做到,还是不能做到。所以尝试精神是一种勇于实践的精神,敢于冒险的精神,乐于探究未来的科学精神。

22.从尝试着手,从练习开始。

这是尝试课堂教学的开端,正是尝试教学的巧妙之处。从尝试着手,就是用尝试题引路,从疑问开始,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疑问(尝试题)就像一盏引路的灯,引导学生采用各种学习策略,自己去解决问题。

从练习开始,说明这个尝试过程不是空谈,而是要完成一定的练习任务。它以尝试题为中心,形成一个多层次不断尝试的练习系列,在不断尝试中一步比一步有所提高。

23.先练后讲,练在当堂;边练边讲,订正在当堂。

这四句话,是用尝试教学法上课的特征。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是尝试教学法的精髓,先练就能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尝试练习后,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的讲解。练在当堂,把需要做的作业在当堂做完。先练后讲和练在当堂是互相联系的,先练后讲减少了教师讲解的时间,才能腾出时间做到练在当堂。

边练边讲,是指练后再讲有几个回合,做到学生在练中学,教师在练中讲,学生在课堂上做的题目,都要求“订正在课堂”。这样及时反馈,及时矫正,学生的学习效果好。 30多年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效率高,学生学习效果好。

24.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

这三句话是尝试教学理论的核心理念。第一句话,首先要相信学生是能够尝试的,一开始大家都有顾虑。教师还没有教,学生能尝试吗?

由于教师还没有教,学生的尝试做错了怎么办?我又花了8年时间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证明只要充分发挥教科书的示范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等,学生的尝试是能够成功的。此后,又花了8年时间,证明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尝试过程就能够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所以尝试成功以后能够培养出创新精神。学生可以这样试,为创新留下空间。

这三句话首尾相连,既道出了“尝试、成功、创新”这三个关键词的关联,又通俗易懂,便于记忆。

25.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

教学有法,是指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承认存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教无定法,是指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教学方法,不能机械搬用。这两句话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首先在肯定“有法”的前提下,然后提出“无定法”,目的是提醒大家不要照搬照套,不能误释为“不要方法”。 一堂课必须完成多种教育教学任务,因此一堂完整的课,应该是“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不可能只用一种教法唱独角戏。我一向主张:各种教法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相融合的。尝试教学法主要解决一堂课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主体,还需目标教学、小组合作教学、分层教学等相配合。

26.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发展个体、发展特长。

我主张对学生要“两严格、两发展”,即既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又要发展个性、发展特长。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增知识、养成习惯的关键时刻,应该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不等于严厉,要严而有格。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培养的人才不能千人一面,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因而需要发展个性、发展特长。

“两严格”代表东方教育的特征,“两发展”代表西方教育的特征。如果能够把东方和西方的教育结合起来,乃是全世界最好的教育。

27.一课三问:今天学什么?已经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一堂课开始,就问这三个问题,展开教学。

首先问:“今天学什么?”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不要兜圈子。其次问:“已经学会了什么?”要求学生自学课本后回答这个问题。最后问:“还有什么问题?”让学生大胆提出还没有弄清楚的疑问,这堂课真正的教学就从这里开始。有位教育家说过: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真正的学习才开始。

这三问,不就是学生学习的本来面目吗?学生上课就是为了解决两个大问题:一是已经学会了什么,二是还有什么疑问要解决。第一个问题,不需要教师讲,让学生自学课本自己解决;第二个问题才需要教师“解惑”,这样教师就能讲在刀刃上,讲到点子上。当然困惑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先讨论,然后教师指点迷津。

28.教学研究要解决实际问题,少发空论,多做实验研究。

从当小学算术教师算起,我搞小学教学的实践和研究已有60多年了。我最深刻的体会是,研究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少发空论,多做调查和实验研究。

为了研究口算与笔算的相关问题,我在全国39所学校的158个班级,7134名学生进行调查测验,统计分析;为了编制我国第一套口算量表,在16个省、市、自治区130多所学校,有72000多人次(学生)参加调查测验和实验研究;为了研究要不要背20以内进位加法口诀,我在相隔30年前后做了两次实验。

当然写一篇文章发表议论比较方便,做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比较复杂、麻烦。我们要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的结论必须经过实践检验。

希望大家不怕困难,不甘寂寞,沉下去多做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共同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学数学教育体系而努力!

29.不要看旁人的白眼,走自己的路。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引用但丁的一句诗。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经常受到冷嘲热讽,听到流言蜚语。这些非议的确使人难过,辛辛苦苦努力工作还要受冤枉气,有时委屈得也会流泪。但是,我经常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

有人问我有什么养生之道,我回答说:“受了挫折,有了气,不要往心里去,什么事情都要想得开,乐观地看待每一件事,精神上保持乐观最重要。”遭遇非议打击并不是一件坏事,逆境出人才,正所谓“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忌是庸才”。

30.热爱+理想+勤奋=成功。

我用60多年的亲身经历悟出了一个人达到事业成功的公式。首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一个人连自己的事业都不爱,当然不会有成功;其次,要有理想,立下远大的抱负,不断为自己面前树立新的目标,对自己充满信心,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要勤奋工作,远大的目标必须要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逐步逼近,才能达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年轻的朋友们,努力吧,成功在向你招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