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性中美与丑的辩证思考

关于人性中美与丑的辩证思考

摘要:本文从《人性论》中美与丑的理论出发,以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辩证的态度,联系文学作品中形态各异的美与丑作为例子,在上升至精神与信仰的高度阐述对美的诠释。 关键词:人性论;美与

一、美或丑与自我—这两种情感的对象密切地关联着

人们内心产生美与丑并形成骄傲与谦卑的情绪,美给我们以特殊的高兴和愉快,丑产生痛苦,美或丑如果是体现在我们的身体上,那么这种快乐或不快乐必然转化成骄傲与谦卑,在这种情形下,它已具备了可以产生印象和观念的完全转移的一切必需的条件。这些对立的感觉是和对立的情感互相关联着的。

容貌和体态的性质的这种作用,不但表明骄傲和谦卑两种情感在具备了所要求的全部条件以后全部归结到这一点上:美是一定的秩序和结构,由于我们天性的原始组织,或是由于习惯,或是由于爱好,适于使灵魂发生快乐和满意,这就是美的特征,并构成美与丑的全部差异,丑的自然倾向乃是产生不快。因此,快乐和痛苦不但是美和丑的必然伴随物,而且还构成它们的本质。美是产生快乐的一个形象,正如丑是传来痛苦的物体部分的结构一样,而且产生痛苦和快乐的能力既然在这种方式下成为美与丑的本质,所有这些性质的全部效果必然都是由感觉得来的,这是人性论中对于美与丑的论证。[1]

二、美与丑决定我们的情绪

美与丑决定了我们的快乐与不快乐,财富与地位决定了我们产生骄傲与谦卑的情绪,健康与疾病决定我们感到光荣与耻辱。[2]美丽的事物和人是让人感到愉悦和渴望的,谁都愿意与美同住而远离丑陋。[3]这些是我们的身心(即)自我的各种性质直接表现。那么,我们真的要这些外在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左右我们的情绪吗?这些有利的条件与不利的条件真的会左右我们的情绪吗?如何维持自身身心的平衡,对于整个人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是一个令人深省的题目。

当一个人的心灵遇到一个与已有关的对象而产生一种情感,或愉悦或伤感,除了思想的关系或推移之外,还有被其他原则所产生的一种情绪或原始印象。所谓原始印象就是不经任何先前的知觉,而由身体的组织、精力或由对象接触外部感官而发生与灵魂中的那些印象。[4]我们的情感也一样,容易爱屋及乌,由爱到恨,由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任何情感的程度都决定于对象的本性,一种情感在指向我们认为重要的人物上时,会以更大的程度充满着心灵,控制着心灵。美好的感情由爱而生,憎恨来自丑恶的对象。这里的美丑不仅仅指外表,容貌,体态,财富,地位等简单的概念。当一个人的审美情趣上升到精神与信仰的高度上时,美与丑的标准就发生了变化。在给人们提供精神食粮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那种颠覆了道学家所谓的正统女性美,这不完全由外貌与财产来界定,那是闪耀着最真最纯的人的本性光辉的爱与美。如歌剧《卡门》中的女主角卡门,她是一个风情万种又放荡不羁的烟厂女工,以浑身上下弥漫出的野性美令爱慕她的士兵神魂颠倒,尽管她粗俗、好斗,地位低下,这都掩示不了她迷人的女性美,她就像荒原中的盛开的野花,那洋洋洒洒的罂粟般令人致幻的迷人气息扑面而来时,让人无法抵挡,任何虚伪的道德学家与职业法官的说教都显得苍白无力。在著名的卡门咏叹调《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里充分体现了卡门热情奔放又倔强豪爽的性格。电影《太阳浴血》中的男女主人公之间单纯、赤裸的两性之爱,他们是恨不得撕碎对方,在互相残虐中获得快感,以致于最后互相用枪对射,鲜血淋漓地相拥而亡;类似的还有电影《大篷车》中梭妮对男

主人公穆汗的无望的爱,爱到要在他脸上火辣辣的拧一把并疼爱地叫他一声“小辣椒”,最后为成全爱人的幸福而献出生命,这个吉普赛营地中的公主以火辣而野蛮的爱燃烧出生命中最美的火焰。与贵妇淑女的优雅的仪态美相比,她们是下贱而鄙陋的,是妇德丑的化身,是爱情的牺牲品;然而在作家的笔下,读者的眼中,她们演绎的是别样的美,是黑色火焰散发出的凄艳的美,是忠于爱情的可爱灵魂的舞蹈,疯狂、另类和鲁莽与野性也美得令人振颤。再如《钟楼怪人》中的加西莫多,他是个驼背,独眼,鸡胸和跛足的畸形人,人们视他为魔鬼。在他受刑罚的时候,人人都在讥笑这个被社会摒弃的人,然而有个美丽的吉普赛少女爱斯米那达并没有象其他人那样鄙视他,她从容地走上前来给他饮水,在加西莫多眼里这个吉普赛少女象神一样圣洁。最后,当爱斯米那达被人冤枉并被判绞刑时,加西莫多拚了性命多次救她,可是可怜的女孩还是被绞死了,加西莫多倒在了她身旁与她共赴坟墓。最美的与最丑的结合了,加西莫多执著的爱让他的灵魂永远与美同在了。日本作家水上勉的《越前竹偶》中,美丽的玉枝本可以凭她的姿色赢得有产者的“爱”的,而她没有这么做,却偏偏爱上了外貌丑陋的竹工匠人(他天生是个侏儒)。这是因为玉枝长期的烟花生活使她看清了那些老爷、老板的丑恶灵魂,这些人追求她的目的,只是由于她的美貌,没有真正的爱情。玉枝从喜左卫门父子身上,看到了忠厚、善良、纯洁的高贵品质。经作者的描写,读者可以很自然地得出一个正确地结论:玉枝热爱喜左卫门父子的爱情是植根于心灵美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建立在长相上。所以说,外表丑不一定真丑,容貌美不一定会长久,而能得到永生的是美丽的灵魂。艺术的再加工会发掘出世俗人眼中所看不到的美,同时也会给人以启迪,让众多蒙尘的心灵回归到至爱纯美的境界。丑可以不是自卑的理由,地位低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灵魂迷失了方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日出》中的交际花陈白露,知识女性出身的她兼有美貌和歌喉,在婚姻失败后周旋在一群虚伪的达官贵人之间,过着醉生梦死的糜烂生活,但虚浮的繁华过后是无尽的失落,丧失了对生命和自由追求的陈白露,最终在黑暗势力的压力下和社会动荡中结束生命,陪伴她的,只有许光夫的《日出》诗集中的词:"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而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她的灵魂也随之陨落。

三、美与丑中的健康与病态

健康是令人愉快的东西,红润的脸庞与矫健的身躯让人羡慕不已;疾病是最令人痛苦的东西,尤其是那种无法治愈的疾病更让人感到耻辱,成为谦卑的对象。不完善的肌体会挫伤我们的骄傲心,使我们对自己的天赋抱有自卑感。[5]然而,在艺术家的眼里和笔下,疾病与痛苦也可以成为美和骄傲的对象。尽管畸形,也丑得漂亮。如黄山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千奇百怪,令人叫绝。石头是没有生命的,没有宝石的光泽,也没有翠玉的华贵,只是山峰上孤独的宿客,但艺术家却给它命名:梦笔生花,仙人下棋,天鹅孵蛋?让这粗朴的大自然的孩子也赋予了生命。即使病梅馆中被人为扭曲的盆景梅树,虽为作者所不耻,这主要是作者以梅喻时事,但也有人以其曲以其欹为美,这是由二者的审美角度和时事背景决定的,放在当世,如果人人愤世嫉俗,以花喻志的话,花店中经花匠精心培植的盆景岂不成了丑的代表?病与不病,美与不美,都没有一定的标准,只要它有存在的理由,它就有被欣赏的权利,这于人于物的道理也是一样的。西施捧心,贵妃醉酒,病与丑都成了风情万种的代名词。更为甚者,《红楼梦》中的人物林黛玉,整个人似弱柳扶风,常年泪光滢滢,咳喘不休,药罐不离身,在宝玉眼里却是仙葩异质;即使丰腴的宝钗也要吃一种唤作冷香丸的奇药,药的香气竟也能让多情的公子迷醉。可见,文学可以修饰生活,让残酷的现实变得朦胧多姿,给灰暗的人生涂抹上一丝亮色,为走夜路的人点燃一支蜡烛。

四、美与丑中的骄傲与谦卑

诚然,姣好的面容,优美的体态,是上天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显赫的家世,世袭的财富也是一个人值得骄傲的资本。然而,当命运与我们开了个玩笑,美貌,财富与健康都离我们远去的时候,还有什么能激起我们心中的涟漪,春风还会吹进我们心灵的花园吗?那时,整个世界都变得寂静无声,好像在倾听我们的心跳,好像在等待我们的回答。哈姆雷特的名言似乎响在耳畔:生存还是毁灭,这真是个问题。这时的我不妨作个生活的旁观者,静下心来,看看这个世界和自我,来慢慢寻找能让我滋生美感和愉悦的源头。哦,在闲暇的时候,一个人沿着湖畔走走,听听鸟儿在枝头的鸣叫,或支起个画架,把春天搬进画布,即使笔法稚嫩,即使不被人承认,也无所谓,只要自己看着美,自己心中怡然自得,那么还有什么能左右你的美丑呢,上帝说天国就在你的心里。肢体的残缺是个遗憾,但心灵的残疾才更可怕,也最难医治。人文学科为我们打开了天国的大门,它是代替我们看世界的眼睛。如果懂得欣赏人文学所倡导的审美愉悦,那么等于你又开启了通往快乐世界的另一扇大门。病愈后的第一个早晨,庭院中小草叶上的露珠儿,父母关切的眼睛,儿女天真的笑声,都可以让你神清气爽;把一壶茗茶,坐在藤椅上观赏你亲手栽的白玉兰,这种精神享受也会让你感到美不胜收,关键要懂得抓住眼前的这一瞬风光美景,你的心中才能让彩虹常驻。心灵既可以是沙漠也可以是绿洲,美丑与骄傲和谦卑都可以由你自己来下定义,最要紧的是知道怎样做自己心灵的主人,心灵的花园可以无限大,其中蕴涵的财富也无穷无尽,重要的是你要会灌溉和耕耘,色彩艳丽的鲜花和繁密茂盛的草丛,都可以形成值得欣赏的景观;生命的琴弦要你自己去奏响,那美好的感觉会随着琴声带你一同飞升。

参考文献:

[1][2][4][5]休谟.人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333, 337,275,337.

[3]加纳罗·阿特体勒.艺术:使人成为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5.

Dialectical Thinking on the Beauty and Ugliness of Human Nature

GAO You-qia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816)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beauty and ugliness in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 this article elaborated the annotation of beauty to the height of the spirit and belief through a unique aesthetic perspective and the dialectical approach, associating with various types of beauty and ugliness in the literature as examples.

Key words: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 Beauty and ugliness; Aesthetic perspective

 

第二篇:人性的美与丑

人性的美与丑 ——走进《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

看完书之后,头脑中像放电影似的一一闪过卡西莫多、爱斯美拉达、克洛德·弗罗洛、浮比斯…… 维克多·雨果用文学让我看到了人性的美与丑。

卡西莫多

书中最震撼我的一点就是最后一幕:卡西莫多主动去墓地里与被绞死的爱斯美拉达长眠,有人要把他搂抱的骷髅拉开,他的遗骸也就立时化作尘埃了。他的爱不同于弗罗洛、浮比斯,他爱得如此伟大,总是一味奉献没有奢望,即使是献出生命,他都愿意。可惜的是,他最后得到的却是一具毫无生气的尸体。

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卡西莫多外貌的话,“他那躯体的一个个棱角,恰好吻合建筑物的一个个凹角;看来,他在里面不仅仅是一个住客,而且是天生的肌体。甚至可以说,他以教堂为体形,如同蜗牛以其壳为形状一样。”他那独眼、驼背、跛足、畸形、丑陋的外表让每个人都讨厌他, 以致于爱斯美拉达看到他便不由感到恐惧和厌恶。即使是这样,卡西莫多却有着高尚纯洁的心灵。

养父的打骂,他总是默默地忍着;众人的嘲笑,他总是默默地受着;爱斯美拉达的漠视,他总是默默地看着。尽管浮比斯不肯来见爱斯美拉达,爱斯美拉达却骂他,叫他“滚开”的时候,他也都是默默地忍受着的。众人围攻巴黎圣母院,他不顾自己的安危一人在外“战斗”时,想到的却是不要吵到爱斯美拉达的美梦。

同时他也是正义的化身。最后,在良心的驱使下,他不顾弗罗洛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把他从巴黎圣母院的钟楼上推了下去,惩罚了最大的恶人。

卡西莫多是一个天使与魔鬼的矛盾综合体,外表极其的丑陋,心灵却善良而纯洁。我不仅为他的命运惋惜,更为他那纯洁善良的心灵而震撼。

爱斯美拉达

弗罗洛命令卡西莫多把爱斯美拉达抢来。结果法国国王的弓箭队长法比救下了爱斯美拉达,抓住了卡西莫多。他把敲钟人带到广场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赛姑娘不计前仇,反而送水给卡西莫多喝。看到这里,我不禁为爱斯美拉达的善良而感动。在别人都在辱骂,诅咒卡西莫多的时候,她居然有勇气去救一个曾经抢过她的人。她虽然贫穷,但有着一颗许多富人没有的善良而高尚的灵魂。

在这本书中,集内在美与外在美于一身的爱斯美拉达既纯洁美丽,能歌善舞,又有着善良的心。从她对待那只山羊,救下那个落魄的诗人,对于伤害过自己的卡西莫多,送上的水和怜悯,对待爱情的牺牲……我们看到她是美丽的,她的身上心灵上没有污垢,她是没有被污染的。

弗罗洛

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主教代理克洛德·弗罗洛企图利用邪恶的手段得到爱斯美拉达。但是天真的爱斯美拉达对浮比斯一见钟情,两人约会时,弗罗洛悄悄在后面跟着,出于嫉妒,他用刀刺伤了浮比斯,然后逃跑了。爱斯美拉达却因谋杀罪被判死刑。卡西莫多把爱斯美拉达从绞刑架下抢了出来,藏在巴黎圣母院内,弗罗洛趁机威胁吉卜赛姑娘,让她满足他的情欲,遭到拒绝后,把她交给了国王的军队,无辜的姑娘被绞死了。

他爱得疯狂、爱得痴迷、爱得痛苦,爱得灵魂日夜不得安宁就犹如大海上飓风波涛,但他的爱以道德沦丧和一方情愿为基础,以离经判教和不信上帝为代价,以行妖作祟、陷害无辜、妨碍司法公正为手段,最后的结果是摔得粉身碎骨一命呜呼。

同样爱上了美丽的姑娘,同样的遭到了拒绝,他们的爱都是那么的热烈,那么的诚挚。可是,一个是占有,一个是奉献,已占有为目的的,当目的无法达到的时候,他想到的是毁灭,毁灭别人;以奉献为目的的,当无法奉献的时候,想到的也是毁灭,毁灭自己。 弗罗洛只是那个时代的人的一个缩影。从那许多的错综复杂的毫无章法的建筑群中不难看出,当时人们的内心是怎样的压抑,怎样狂躁,那些像雨后春笋一般从地下冒出来的教堂的尖顶,正是人们扭曲的灵魂在对着苍天做这无声的哀号!教堂里面是那么的阴森恐怖,这让人联想到在宗教的遮拦下,当时社会是怎样的肮脏和败坏,是恐怖的人性的丧失。真善美的宗教和利用宗教制造血腥事件,形成了强烈的感官刺激。

浮比斯

浮比斯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物,他外表英俊文雅,骨子里却粗鄙龌龊,酗酒说粗话是他的爱好,拈花惹草玩弄女性是他“自豪”和“自信”的特长。可怜的吉卜赛女郎一见钟情地爱上了他本来就是一个感情上的错误和人生道路上的陷阱。姑娘在逃脱追捕之际,终因充满深情地呼喊他的名字又落入魔掌丧命于绞刑架上,而令人悲哀和愤怒的是寡情薄义的他早已把姑娘忘却得九霄云外另有新欢。他是一个典型的外表美但内心丑陋的人。 在书的最后写道,“浮比斯·德·夏多佩也有一个悲剧结局:他结婚了。”

美与丑是相互并存的,没有美就无所谓丑,有了丑才会更显现出美的存在。外表美的东西,不一定有心灵上、内在的美;外表丑的东西,也许它的内心才是最美的。况且有时候,最美的东西也许是最丑的,最丑的东西却是最美的。

邓亚娜 201030402049 新闻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