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兰修女(邱婷娇

德兰修女---Mother Teresa

德兰修女是19xx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被誉为继19xx年史怀泽博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来最没有争议的一位得奖者,也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青少年最崇拜的4位人物之一。她创建的仁爱传教女会有4亿多美金的资产,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无偿捐钱给他,她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爱戴。然而,当他去世时,她全部的个人财产,就是一张耶稣受难像,一双凉鞋和三件旧衣服。

德兰修女并没有戴妃的绝代风华,她的个子瘦小,其貌不扬;她有的,是一颗美丽的心。戴妃在安全设备十足的医院里跟艾滋病人握手,会有人拍下照片登在报上,让人歌颂她的爱心;可是德兰修女却不知多少回在肮脏.污秽的街道拥抱那些患皮肤病.传染病.甚至满身脓疮的人,把他们带回自己的住处,照顾他们.安葬他们.

语录:

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 ,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

当你功成名就,你会有一些虚假的朋友和一些真实的敌人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取得成功

即使你是诚实的和率直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直

你多年来营造的东西 ,有人在一夜之间把它摧毁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去营造 如果你找到了平静和幸福,他们可能会嫉妒你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快乐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

即使把你最好的东西给了这个世界 ,也许这些东西永远都不够 ,不管怎样, 把你最好的东西给这个世界

你看,说到底,它是你和上帝之间的事 而决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爱,不为伟大,只为细小。从细微的小事件中体现博大的爱。

我们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汪洋中的一滴水。但若欠缺了那一滴水,这汪洋总是少了一滴水。

我不赞同一心只想做大事,自我看来,个人才是重要的。要爱一个人,我们就必须与他紧密接触。假如我们要凑足一定的人数,才开始工作,我们就会在数目中迷失,无法全面照顾和尊重个人。我只相信个别的接触,我面对的都是基督,他是那时那刻世上的唯一一个人,因为基督只有一位。 帮助穷人的方法其实有许多种。只要我们有一颗慷慨的心,那么我们总能找到帮助穷人的方式。

【德兰修女的爱】

德兰修女《活着就是爱》中有这么一段话:"一颗纯洁的心,会自由地给予,自由地爱,直至它受到创伤。"

在街头,这个瘦小的修女亲手握住快要横死的穷人的手,给他们临终前最后一丝温暖,让他们含着微笑离开这个残酷的世界。在医院,这个受着病痛折磨的修女亲吻爱滋病患者的脸庞,为他们筹集医疗资金。她给柬埔寨内战中被炸掉双腿的难民送去轮椅,也送去生活的希望。她细心地从难民溃烂的伤口中捡出蛆虫,亲切地抚摸麻风病人的残肢……

她不给自己留一点积蓄,也从不使用任何奢侈品,就连教皇赠送给她的林肯牌高级轿车,她也通过义卖将所得款项用于修建一所麻风病医院。在领取诺贝儿和平奖之后,她把奖金全部捐献了出去,为穷人和受苦受难的人办事。

对于心灵正在趋于麻木和冷漠的我们来说,重要的不仅是阅读与背诵她的这些文字,而是身体力行地去寻找的;德兰修女与我们生命的内在联系,并谦卑而诚实地从头开始学习如何去爱别人--世界上没有不值得我们爱的人。

 

第二篇:德兰修女

德兰修女

特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 of Calcutta,19xx年8月27日—19xx年9月5日,又称做德兰修女、泰瑞莎修女),是世界敬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尔各答的穷人服务。于19xx年得到诺贝尔和平奖。并被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在20xx年10月列入了天主教宣福名单Beatification。目前德蕾莎的名称也变为真福德雷莎修女(Blessed Teresa)。

20xx年10月4日,诺贝尔基金会评选“19xx年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为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最受尊崇的3位获奖者之一。(其他两位是19xx年和平奖得主马丁路德金、19xx年物理学奖得主爱因斯坦。)

有一天,德蕾莎要到巴丹医院商量工作,在靠近车站的广场旁发现了一位老妇人,倒在路上,像是死了一般。德蕾莎蹲下来仔细一看:破布裹着脚,爬满了蚂蚁, 头上好像被老鼠咬了一个洞,残留着血迹,伤口周围满是苍蝇和蛆虫。她赶紧替老妇人测量呼吸及脉搏,似乎还有一口气,她为好赶走苍蝇,驱走蚂蚁,擦去血迹和蛆虫。德蕾莎心想,如果任她躺在那里,必死无疑。于是她暂时放弃了去巴丹的行动,请人帮忙把老妇人送到附近的医院。医院开始时对这个没有家属的老妇人不予理会,但医师在德蕾莎的再三恳求下,便替老妇人医理,然后对德蕾莎说:?必须暂时住院,等脱离危险期后,再需找个地方静养。?德蕾莎把病人托给医院后,立即到市公所保健所,希望能提供一个让贫困病人休养的埸所。市公所保健所的所长是位热心的人他仔细听完德蕾莎的请求后,便带她来到加尔各答一座有名的卡里寺院,答应将寺庙后面信徒朝拜后的一处地方免费提供给他使用。他们一开始受到印度教区婆罗门的强烈反对,理由是德蕾莎修女不是印度人,然而德蕾莎修女不畏反对,依然在街头抢救许多临危的病患到收容所来替他们清洗,给他们休息的地方,其中也包括印度教的僧侣,此举感动了许多的印度人,于是反对声浪就渐渐的平息了。

自从找到这个落脚点后,不到一天的时间,修女们就将三十多个最贫困痛苦的人安顿了下来。其中有个老人,在搬来的那天傍晚即断了气,临死前,他拉着德蕾莎的手,用孟加拉语低声地说:?我一生活得像条狗,而我现在死得像个人,谢谢了。?

光靠德蕾莎及修女们的工作,要救助全加尔各答我垂死者是不可能的.,但德蕾莎她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她认为人类的不幸并不存在于贫困、生病或饥饿,真正

的不幸是当人们生病或贫困时没有人伸出援手,即使死去,临终前也应有个归宿,这就是德蕾莎向垂死者传播了主的爱。

这所名符其实的贫病、垂死者收容院终于在19xx年八月正在成立,当时在入口处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尼尔玛.刮德?, 按孟加拉语的意思,就是?静心之家?。

七年后,德蕾莎的?仁爱传教会?分别又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和兰奇设立了两座这样的垂死者收容院。

获奖

19xx年,教皇庇护十二世颁给德蕾莎修女“Pope John XXIII”和平奖;同年的肯尼迪奖也颁发给她,此外还有如19xx年Albert Schweitzer国际奖也颁发给她,19xx年美国总统自由勋章;19xx年美国国会金牌;19xx年11月16日美国名誉公民,和许多大学的名誉学位;19xx年的最重要的诺贝尔和平奖,也颁发给她。当时她拒绝了颁奖宴会和奖金。媒体问及她:“我们可能做什么促进世界和平?”。她回答:“回家和爱您的家庭。”

后人赞她为: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她从12岁起,直到87岁去世,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

19xx年4月,德蕾莎修女跌倒并伤到锁骨。8月时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但健康并没有日渐好转, 19xx年3月13日,她退出了博济会,同年9月,87岁时逝世。德蕾莎修女留下了4,000 个修会的修女,超过10万以上的义工,还有在123个国家中的610个慈善工作。印度替她举行了国葬\

让我们的帮助无声无息,春风化雨,让我们的给予脉脉流淌,源自内心。能够付出一种不张扬、不炫耀的真正的爱,即使品格,又是修养。

她能跨越种族,宗教的隔阂,以一颗博爱的心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这个世界,用心呵护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对神的诺言,促进人类的和平事业,是当之无愧的多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在德蕾莎修女房间挂着一块木板,上面刻着这样一些话:

★ 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不管怎样,还是爱他们;

★ 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善事;

★ 如果你成功以后,身边尽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不管怎样,还是要成功;

★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会被遗忘,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善事;

★ 诚实与坦率使你容易受到欺骗和伤害,不管怎样,还是要诚实与坦率; ★ 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不管怎样,还是要建设;

★ 人们确实需要帮助,然而如果你帮助他们,却可能遭到攻击,不管怎样,还是要帮助;

★ 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可能永远都不够,不管怎样,还是要将最好的东西付出!

她决定放下努力了前半生的成就,舍弃已经习惯了、舒适的生活,去服务「穷人中的穷人」,与街头上满身是病、浑身脏臭、衣不蔽体的流浪者生活在一起,和他们吃同样的食物,穿同样的衣服。

只因为,她强烈感受到基督对她说:「我饥饿、我裸身、我无家可归」,来自内在深沉的召唤,召唤她走上加尔各答老旧、脏乱的大街小巷,走近穷人中的

穷人,侍奉他们,如同侍奉基督。她的信仰和她的怜悯,让她毫不迟疑地放弃一切,以笑脸响应上帝的召唤。

她总说:「在每一个人身上看见耶稣」,对于这句话,凡夫俗子如我,能够体会到的是,我们当以敬虔、奉献、舍身的爱,看重每一个生命的价值、服侍每一个人。而当我们以不为自己成就什么的无私、不忍有人受苦的怜悯、不分别贫富贵*的谦卑,去医治世上的贫穷、自私、冷漠、剥削...时,就能够吸引人心甘情愿放下一切种族、语言、贫富、国界...的隔阂,诚心地用一颗单纯的心,一份简单的行动去付出爱。

19xx年,被这种精神感动的人们成立了德蕾莎嬷嬷合作者国际协会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workers of Mother Teresa),现有会 员数十万人。这个组织不要求会员缴会费,也不筹集资金,只是通过祈祷、克己和为穷苦人服务来支持仁爱传教会的工作,被称为世界上最无组织的组织。 德蕾莎从少年立志到弥留之际,几十年如一日奔波操劳,身患重病时依然毫不停歇,只是为了世界上最底层、最悲惨的穷苦人们。所以,在另一位以慈爱之心感动千百万人的妇女,英国王妃戴安娜的葬礼正吸引世人目光的时候,德蕾莎去世的噩耗传来,引起了全世界更大的震动:在印度,成千上万的群众冒着倾盆大雨走上街头,悼念他们敬爱的德蕾莎嬷嬷,政府宣布为她举行国葬,全国哀悼两天,总统为此宣布取消官方活动,总理亲往加尔各答敬献花圈、发表吊唁演说;从新加坡到英国,从新西兰到美国,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纷纷发表讲话,为这位仁慈天使的逝世感到悲痛;联合国都教科文组织专门发表声明向她致敬,罗马教廷专门举行弥撒为她追思;菲律宾红衣主教梅辛称她为代表和平、代表牺牲、代表欢乐的象征,甚至印度最大的清真寺的伊斯兰教长布哈里也说,她是一位永生的伟大的圣人!

要学习耶稣的爱,最好和最明确的途径是家庭。

神按他的形象创造了我们——人类。

天父创造儿童是为了一个更重要的目的

——爱与被爱。

从最初

从有生命的时刻

从怀孕的时刻

天父的生命就存在

——也就是活着的神的生命。

因此毁灭生命是非常错误的

——也就是毁灭父神的形象。

无论你为

你的孩子

你的丈夫

你的妻子

在家庭里所做的任何事情你都在为主耶稣而做。

现代社会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大部分都是破碎家庭引起的。有很多父母忙于工作,从不在家。

小孩放学回家,家中没有人

接待他们

关心他们

在他们悲哀失落时鼓励他们

在他们快乐开怀时分享他们的喜乐。

小孩期望家里有人

接纳他们

爱护他们

赞许他们

以他们为荣。

假若他们得不到这一切,便会跑到街上,那里会有许多人准备吸纳他们,而孩子可能会迷失。当孩子因家庭而失落,许多怨恨和破坏就会出现。

我们要像马利亚和约瑟一样,前往找寻我们的孩子。当耶稣迷了路,他们不会坐着等待,是不歇地找寻,直至找到耶稣为止。

我们必须把孩子带回来,让孩子知道我们需要他。

没有孩子,我们就没有希望。

爱源自家庭。

假如我们没法去爱与我们朝夕相对的人,

我们又怎能去爱那与我们只有一面之缘的人呢?

爱表现于为他人设想

善待他人

与别人分享喜悦

与别人分享值得高兴的事......

是透过日常细微的事表现出来的。

小孩子容易爱人

心内没有爱的屏障。

这正是耶稣所指,

“除非你的心像孩子一般......”

有一次,一位女士来到我跟前,她心里有极大的忧伤。她告诉我她女儿失去了丈夫和孩子。她女儿把心中的怨愤都发泄在她身上。她甚至不想看见母亲。

因此我告诉她:“现在你试想一想你女儿童年时所珍惜的一些小玩意。也许是一些花朵或特别喜好的食品。把这些东西送给她,而切莫指望回报。”

她依我的话去做,把她女儿喜爱的花朵放在桌子上,或留给她一块漂亮的花布;她并没有期望女儿的回报。

几天后,她的女儿对她说:“妈妈,来我这里,我爱你,我需要你。” 这真是一件美妙的事。

这母亲所做的事,唤起她女儿童年时的欢乐,使她联想起她的家庭生活。她必定曾有一个愉快的童年,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重新领会母亲对她的爱是何等令人欢乐愉快。

父母必定要让孩子听神的事情,好让孩子能够问有关神的事。

有一次,我在街上找到一个大约六七岁的小女孩,然后把她带回施舒柏瓦

(Shishu Bhavin),我给她洗了一个澡,并给她衣服及好的食物。当晚,这孩子跑掉了。

我把她寻回,但她一而再,再而三的逃跑了。

她这样逃跑三次后,我派一位修女跟着她,看她往哪里去。修女在一株树下找到她,她和她的母亲、姊妹坐在一起。那里有些食物;她的母亲正用她在街上捡来的食物做饭。

她们在那里做饭

她们在那里吃饭

她们在那里睡觉

那里就是她们的家。

直到那时,我们才明白她逃跑的原因。她的母亲爱她,而她又非常爱她的母亲。她们在对方的眼中都是美的。

那女孩说:“我的家!”——那里就是她的家。

她的母亲是她的家

一颗纯洁的心,很容易看到基督

在饥饿的人中

在赤身露体的人中

在无家可归的人中

在寂寞的人中

在没有人要的人中

在没有人爱的人中

在麻疯病病当中

在酗酒的人中

在躺在街上的乞丐中

——德蕾莎修女之默祷

她的一生,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怀大爱心,做小事情”。 在有仇恨的地方,让我们播种友爱

在有伤害的地方,让我们播种宽恕

在有绝望的地方,让我们播种希望

在有忧苦的地方,让我们播种喜乐

在有黑暗的地方,让我们播种光明

不求他人的安慰,但求能安慰他人

不求他人的谅解,但求能谅解他人

不求他人的宽恕,但求能宽恕他人

不求他人的付出,但求能为他人而付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