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好心办坏事"

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切勿"好心办坏事" 简介:京佳教育整理了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切勿“好心办坏事”,供考生参阅。

近日,某地为促进经济发展引进了一个大项目,但由于环保问题受到了当地群众“质疑”和“抵触”引发一场风波。好事没有办好,反而严重影响政府形象,实在让人痛心。

读过一个成语叫“帮蝶破茧”,意思是看到正在奋力破茧欲出的蝶,如果你好心的帮助它把翅膀拉了出来,它却会在你的“好心”帮助下怎么也飞不起来。这个成语启示我们,好心不一定能够办成好事,作为承担科学发展重任的各级领导干部,在想问题、做决策、办实事的时候,一定要通盘考虑,深思熟虑,既要有为民办好事之心,更要积极稳妥地把好事办好,千万不要急功近利,把好事办砸了,甚至“好心办坏事”。

防止“好心办坏事”,就要着眼长远,科学决策。在抓产业、上项目、干工程的时候,应该思前想后,充分进行可行性论证,科学化决策。既考虑当前,更着眼长远;既考虑经济发展速度,又考虑现实承受能力;既考虑经济发展上水平,更考虑生态环境不污染。不能够想当然的“拍脑袋”决策,更不能够寅吃卯粮,吃祖宗饭、断子孙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的经济发展,以损害群众的现实利益换取自身政绩的“昙花一现”。

防止“好心办坏事”,就要追求实在政绩,不干“泡沫工程”。平心而论,既然任职一方,领导干部总想尽快干出一番政绩,党和人民也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能够“任职一方,造福一方百姓”。但干些什么、怎么干是考量领导干部党性强不强、能力强不强的一个重要标准。如果脚踏实地干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好事,群众自然会支持、会认可。如果急功近利的话,就容易催生大量“泡沫政绩”,对老百姓没有什么好处,而对政府的公信力却有“炸药包”一样的破坏力。领导干部应该像杨善洲同志那样,一生崇尚实干,追求实在政绩,不干“泡沫工程”。

防止“好心办坏事”,就要充分发扬民主,始终尊重和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没有真正把群众视为英雄,而是自以为聪明,喜欢“一厢情愿”的想问题,“代民做主”上项目,对群众的呼声置若罔闻,对群众的意见不屑一顾,这种行为往往成为了一些群体性事件爆发的“导火索”。要防止“好心办坏事”,各级领导干部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在任何时候,办事情、做决策都要深入调研,多方听取并充分采纳群众的意见建议,始终尊重和依靠群众来干事创业,万万不可包办代替,搞强迫命令,更不能借为群众办好事之名,干一些损害群众利益之事。

“帮蝶破茧”的结果是好心办了坏事,如果领导干部只有“一片好心”,不注重工作方式方法,不注重走群众路线,工作中仍然习惯于“帮蝶破茧” 的话,不仅“一片好心”容易付诸东流,而且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对此,各级领导干部当深思。

 

第二篇:好心办坏事的例子

好心办坏事

“你每天作业都要我亲自盯着你才能交啊?你想不想交作业?如果不想交,就不要交了。我们班30个人每天只要收29本作业就行了!??班上的活动你也不愿意参加,你是不是我们班的一员啊!??你是劳动委员,根本不关心班级卫生,你还有没有集体观念啊?!你想不想在这个班学习啊???”

这段严厉的话语是小超妈妈用手机录下的,在安静的校长办公室里回放听的格外清晰和刺耳。

小超是初一的孩子,成绩不错,在班上前三名,一直是同学老师们眼中的优秀学生,可是不知发生了什么,令小伟妈妈十分生气。这是她今天特地到我办公室放给校长听的录音。手机里的录音是班主任秦老师的声音,那天她请小超妈妈来学校,反映小超近期时常不交作业的问题,说着说着,秦老师的语气越来越重,小超妈妈听的很不舒服,就拿手机录下了这段声音。小超妈妈把这段录音在家给家人都听了,引起家人的强烈不满。我们来回放一下录音中呈现给我们的画面:

1、小超妈妈走进办公室,跟老师打了招呼:“秦老师,你好,你请我来有什么事情吗?” 见到家长,秦老师立刻把小超喊到办公室,对小超开始了教育??(此刻,小超妈妈还一直站在旁边,老师没有请家长坐下,妈妈还没了解到什么情况,就开始听老师教育孩子,不满情绪开始流露,立刻用手机录音了。)

2、秦老师本着“响鼓也要重锤敲”的理念,认为越是成绩好的孩子越是要严格要求,不能容忍这样的好学生不做作业的事情发生。对小超的每一句话批评都是负向信息的传达。

3、在录音中还夹杂着另外一个老师与学生交谈的声音,小超妈妈说:“当着我家长的面,老师都可以这样批评我的孩子,那我要不在现场,老师还不知道对我孩子怎么样呢!现在我孩子逆反情绪严重,都是因为老师的态度问题!”

一段录音回放让我们警醒,在我们只顾着自己说的痛快的时候,若静下来以一个妈妈的身份再听听自己的讲话时,你会有另外一种感受:这是我的声音吗?语气那么强硬,但却没有走进对方的心灵呢?

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来看这个事件,能透过看似简答的表面,看到问题的端倪。积极心理学家用频次统计的方式,把老师在课堂上包括语言词汇在内的所有行为统计起来,分为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两种,来研究教师自身的心理资本水平。研究发现,自信、乐观并且具有积极情绪的老师积极词汇更多。在学生的心理发育和成长中,家长老师和孩子互动最多,互动中的词汇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

是什么决定了老师的词汇和行为?老师自身的心理资本水平。社会上的人大多都认为学生需要帮助,其实,老师更需要关怀。老师自身的幸福决定了和孩子的互动,而提升老师的幸福感,就必须要提升老师的心理资本水平。如果故事中的秦老师具有良好的心理资本水平,她就能在平复自己情绪的前提下,选择更恰当,更理性的方式跟学生和家长交流,将整个教育过程在孩子、家长、教师都舒服的状态下,达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首先,她应当会多鼓励,多积极正向地肯定。

试想一下:秦老师见到小超妈妈时,先客气的请家长坐下,泡杯水,“辛苦您了,这么远耽误您时间,让您亲自来学校,很感谢!”家长被尊重的感觉是很好的。

老师在找孩子来谈话之前,先要明确向家长表达本次约谈的目的:“小超妈妈,您的孩子是我们班的优秀学生,我一直很看好他!最近有退步现象,主要表现在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您对此是否了解??”

请来小超,秦老师可以说:“小超,你不是一直想争取班级第一名吗!我也很喜欢你,你看看最近有哪些地方会影响你的进步?你自己心里清楚吗?今天,我们和妈妈一起来帮助你找到影响你进步的地方,我们努力来改正它,好吗???”

中国的传统教育方式都是批评式教育,害怕夸奖之后孩子会骄傲,家中如此,学校中更是。

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心理学家华生、斯金纳等就用实验证明了正向强化的巨大作用,受过专业训练的老师也深知其中道理。之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如此困难,关键在于,一个真正喜欢自己,足够自信的老师才能时时关注到学生的优点,表达自己对学生的喜欢,这就是心理资本的巨大价值所在。

其次,她就可以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交流中教师要清晰的告诉家长,我很为你的孩子着急、担心,我希望能帮助你们,同时,跟家长一起努力把孩子的成绩提上去。这样,就能让家长觉得老师是真心的在为家长分忧。如本文开头的一段谈话基本都是你向信息,你想不想交作业啊?你想不想学习啊?你想不想在这个班?你这是怎么搞的??你向信息多含有指责、批评、质疑的情绪,不易拉近谈话双方的距离老师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其实就等于站在家长的对立面,孩子听进去的是老师对自己的不满,不喜欢自己,家长听出的是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指责,孩子在学校受了巨大的委屈??

原本良好的初衷,就在这种误解的过程中百口莫辩。

第三,她可以允许更平等的交流。一个有良好心理资本的教师不会带着情绪和家长说话。不论孩子令你多失望、多生气、多担心,他毕竟是孩子,他的成长就是经历累计,甚至是错误累计才达成的;因为年轻,因为不懂事,才会犯错误,才会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帮助教育。因此将孩子犯错误看成一件天大的事情,是没有必要的,有问题才有机会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会成长。

千百年来,教师在人群中都是高人一等的,为人师表,是在任何地方都坐在上首的尊贵待遇。然而,素质教育来了,西方平等的教育方式的冲击来了,我们开始要求教师走下讲台,要求平等的课堂,平等的师生沟通。却忘了,走下了讲台,教师心中本身的清高如何?教师在人群中的地位又当如何维持?

这个看似教育策略和教育方式的问题,其实更是一个心理问题。教师本身的自信,本身对于自己职业的崇高敬意足够坚定,才能支持他大胆地走下讲台,大胆地去尝试用平等的方式与学生沟通,甚至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不足,自己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因为,无论如何,他心中的三尺讲台都在,都倾注着他作为教师的自豪感、幸福感。本文开头的故事远还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