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读后感

1

?麦克阿瑟?

小时候,麦克阿瑟和哥哥打架,他的父亲坐在沙发上看而不管,“让孩子们自己想办法去解决矛盾,或者和谈,或者动武,总之是他们之间的事,要是插手太多,会使他们觉得自尊心受挫,况且要体魄强壮的男子汉不打架是不可能的”

这是什么道理?大人的一种态度吧。或许就是这种教育方式成就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性格以及他的不朽的成就吧!我小时候也是这样,每次和妹妹打架,老爸都在旁边拱火,这一次寒假回家,老妈解释说,如果不是那样,我就不会得到锻炼,知道现在都会是一副挨欺负的样子。汗!或许是这样吧,只是和人家麦克阿瑟咋就查那么多呢。

西点军校

西点军校即美国陆军学院,因其校址在纽约附近的西点而得名。该校成立于1802年7月4日,是美国的第一所军事学院,学员毕业后即获得理学士学位和中尉军衔,学制四年。该校曾为美国培养了大批陆军中高级指挥官。该校校训为“国家、荣誉、责任”。西点军校因其在二战中对盟国胜利进程所做的贡献而使自己的名望达到顶峰。

麦克阿瑟在中学期间依旧很努力坚持锻炼身体以改变体弱符合一名军人的要求,坚持多读书充实自己的头脑,并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这时候,他已经很优秀,并在毕业典礼上代表全体毕业生致告别词,成为西德克萨斯军事中学的第一名毕业生。后来回忆说:“我那是才明白,任何努力都不会白费的,上帝会在任何地方注视你, 2

记录你所付出的多少,总有一天,他会将你付出的辛苦与汗水变成荣誉回报给你。”

为了考进西点,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他一直努力,终于在他功成名就的时候明白了付出与收获的意义。一时的失望和灰心不要放弃,成功是要靠积累的,坚持付出才会有收获阿布!

阿瑟·麦克阿瑟和儿子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梦想就是让儿子进西点军校读书,而当小麦克阿瑟备考期间,即1898年4月25日,美国向西班牙宣战,父亲接到上级命令,前往旧金山报道,率兵打仗。这时,麦克阿瑟就想放弃报考西点军校,直接参加父亲的部队。父亲对他说:“孩子,未来的军队里有的是战斗,而且远比这一次重要,你自己好好准备吧!”

当一个人的坚持出现松懈的时候,就应该有一个人来监督你、提醒你。父亲的提醒也是麦克阿瑟后来去的那么辉煌的成就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们也要记住,阿瑟父亲的这句话,未来的年代里有的是战斗,永远不要放松自己,在现代社会更是这样,现在年轻的时候要时刻为日后更好的生活准备、积累。

19xx年,麦克阿瑟参观了日本军事基地后:“既然已经征服了朝鲜和台湾,他们势必要伸手去控制太平洋称霸远东。这一点是十分明显的。”后来的事情正明了麦克阿瑟的判断。随后,在参观了青岛,视察了中国兵营后“为了维持分崩离析的政权,清朝统治者邀日本军队提供教官,真是引狼入室。”

一个年轻的美国小将有这样的军事远见和智慧,而中国当时的腐 3

败更可见一斑。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麦克阿瑟的军事才能是非同一般的。

二战前期,一位军事记者这样描述美国军队给人的印象是“一个个气喘吁吁地咧着大嘴,穿着不合身的军服,歪歪斜斜地拄着一杆老掉牙的步枪,在广大无边的国土上走来走去。”

就是这样一支看似不堪一击的军队,在麦克阿瑟的训练下,最终成为美国二战时期的作战力量,由此可见这位将军的带兵能力,而这样的军队都能被锻炼出来在战场上打胜仗,保卫国家,美国的军事、政治实力是多么不容小觑。那个时候的中国的军队也在装备落后、组织不严是情况下准备着,可最后二战的时候中国打的那么辛苦,整体实力不如人啊(这貌似是废话!)!

珍珠港遭受袭击,麦克阿瑟被参谋长理查德﹒萨特兰的电话从熟睡中吵醒,并被警告菲律宾也将在不久的将来会被袭击时,他说:“告诉参谋长,不必担心,这里没有问题。”

“这里没有问题”,说明麦克阿瑟卓越的军事,远见他对即将到来的战争早已有准备。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年事已高的麦克阿瑟被自己年轻时代的赫赫战功吞掉了自己的理智,沉浸在自负中,麻痹轻敌思想是他的一个致命弱点。(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说罗斯福在接到珍珠港遭偷袭的消息时正在吃苹果,呆愣了18秒才回过神接受了这个事实,难道总统秘书都是干这些事的吗,在接到这个晴天霹雳的时候还可以做出这么匪夷所思且平时都不会去做的无聊之极的事情,真是想不明白,唯一的解释就是作者杜撰的,不可信啊!)

4

马尼拉失守,麦克阿瑟指挥军队及难民撤至有海峡天险的巴丹半岛,这时候日本军队占据马尼拉已没有利用价值,麦克阿瑟:“敌人也许抓到了瓶子,但我掌握着瓶塞。”再观撤退整个过程,麦克阿瑟采取了适当的战略,有效的日本军队的进攻,并在最短时间内整顿军队,承受了出战时所蒙受的可谓巨大的损失,但他的军事才能依然让美非军队挺过了恶运。

日本战后的记载称麦克阿瑟此时对日本军队攻击的反击战“有一种影响,一种精神上的影响,是从巴丹的抵抗中发挥出来的,它不仅使国内的日本人担心美国的抵抗会持久,而且也向菲律宾表明美国没有抛弃他们,而且会继续援助他们。

“美国政府命我突破日军的防线,从科里吉尔多来到澳大利亚,按照我的理解,我此次之行是为了组织美国队日本的反攻,其中最主要的目的是解放菲律宾,我现在脱险而来,但我将会回去的。”

这是麦克阿瑟在巴丹岛突破本间的包围圈,几经辗转来到澳大利亚后在火车站回答记者问题时的讲话。虽然,这翻话是随口而出的,却被当做凯撒式的诺言,像一把烈火点燃了美国人民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斗志,它被当做一个民族不屈不饶的意志的象征,一时间传遍整个美国,“我会回去的”这句话被划在沙滩上,被涂抹在营房的墙壁上,被打印在邮件上??

“我会回去的”,在那个时候就是美国人反法西斯的一个精神支柱吧。战争就需要麦克阿瑟这样的军人,而麦克阿瑟也需要战争来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说到麦克阿瑟离开菲律宾战场来到澳大利亚的 5

问题,可能从某种角度讲,名誉很好,很受士兵爱戴的将军,在生死存亡的时刻抛弃部下赶赴另地,或许多少有些不地道,但就实际情况来讲,在巴丹的灾难无法避免的情况下,不应该再将麦克阿瑟留下,这样优秀的将军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体现出更大的价值,国家培养一个栋梁是多么不容易!

还有一点,这个时候是19xx年,麦克阿瑟是1880年生人,他儿子才4周岁,厉害啊!

日本 本间雅晴 19xx年人新组建的第27师团师团长,率部侵入中国,参加了侵占中国汉口的战役。19xx年底,任台湾军司令官,1941任日军第14军司令官,率部入侵菲律宾。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率部子啊吕宋岛登陆,19xx年被解职并退役。19xx年9月被美国第8集团军逮捕,作为战俘在马尼拉受审,并被判处死刑,19xx年被枪决。

百武秦吉 日本陆军中将,19xx年8月任关东军司令部驻哈尔滨特种部队负责人。

在太平洋方面战争中,一直处于劣势的麦克阿瑟到底赢了一回日本人,成功获得了巴布亚战役的胜利。此时,正值英美两国首脑在卡萨布兰卡召开会议,只有他在两国首脑谈判的关键时刻为自己的领袖送去了恰到好处了礼物。

麦克阿瑟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战况有了改观,也帮了美国一个大忙,这里他固然立下了一个大功。罗斯福也会很高兴。可这里也看到了一个悲哀所在,那就是这么优秀的将军,在总统需要他、在人民 6

需要他的时候,他的能力、他的成功是他们的骄傲,是他们炫耀的资本,给他们带来了平安,然而当世界稍微安定一点的时候,他就成了同僚们挤兑的对象,颇有点不得志,满腔抱负,不得施展的样子,算是一种悲哀吧。

尼米兹 美国海军五星上将,参加过世界大战,当时任美国大西洋潜艇部队参谋长。19xx年任美国海军航空局局长,19xx年12月,被任命为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同时统帅该地区陆军。19xx年6月,成功的指挥中途岛战役,扭转了太平洋战场的战局,随后又指挥了所罗门群岛、马绍尔群岛、菲律宾群岛、硫磺岛等系列战役,19xx年9月2日参加了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

史汀生 美国政治家、战略家,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占领中国东北后,宣布美国不承认远东由武力引起的损害中国独立与行政完整的变化,及所谓的“不承认主义”。

二战日本签投降书的时候,重光葵代表天皇和日本政府签了字,代表日本大本营的梅津美治狼签了字。轮到麦克阿瑟时,在《日本无条件投降书》上,用第一、第二和第三支钢笔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再用两支不同的钢笔签署了自己的职务。随后他将第一、而支钢笔分别赠送给温顿特将军和珀西瓦尔将军,第三支赠送给美国政府档案馆,第四只赠送给西点军校,第五支红色小钢笔则赠送给麦克阿瑟夫人留作纪念。

尼克松称许麦克阿瑟是历史上最进步的占领军司令之一,而且是其中少数政绩卓著之一;他留给后人的最大业绩,不是第二次世界大 7

战中用兵如神的才能,而是在占领日本期间所推行的民主改革。他本是个打仗的里手,却成了改革的行家,完全是靠着他的胆识、魄力与博学??

麦克阿瑟参加了朝鲜战争,并用自己的实力让总统杜鲁门尝到了一些甜头。可是在毛泽东与周恩来总理的领导下,中国志愿军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使麦克阿瑟吃了大亏,最后不得不退兵。为此,杜鲁门很生气,解除了麦克阿瑟的职务。这个消息一公布,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立即拍电报给议员、国会,十之八九都反对杜鲁门的决定,并纷纷采取了各种行动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但并不能阻止。当麦克阿瑟知道时正与夫人在美国驻日本东京大使馆的客厅里请两位美国客人吃饭,他温和地对夫人说:“琼,别难过,这也算好事,我们终于回家了。”不过他还是很愤怒,因为它竟然是通过别人从广播中知道自己被解职的消息的。

麦克阿瑟是一个真正的军人,他具有坚定地信念,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为国家牺牲一切的精神。麦克阿瑟生前很喜欢一首诗歌,从中或许可以窥见他的内心世界:

石头是坚硬的,

但更坚硬的是人的意志。

它受着理想的指引,

它能征服和铸造最坚硬的顽石??

2013.4.9 8

 

第二篇:年轻-麦克阿瑟

年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麦克阿瑟担任对日作战的美军总司令。据传,他一直把一篇名为《年轻》的短文镶嵌在镜框里,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并且经常在谈话或是开会的时候引用其中的词句。后来,这篇文章在日本广为流传,被许多人奉为生活的哲学,他们甚至把这篇文章放在随身携带的皮夹子里,有空就读上一遍。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就说过:“几十年来,这篇文章始终是我的座右铭。”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它的力量吧。

年轻,不是人生里程中的一段时光,也不是红颜窈窕和轻快的脚步。它是心灵中的一种状态,是头脑中的一种意念,是理性思维中的创造潜力,是情感活动中的一股勃勃生机,是人生春意盎然的源泉。

年轻,意味着宁愿放弃温馨的享乐去开创生活,意味着具有超越羞涩、怯懦的胆识和勇气。这样的人即使到了六十岁也并不逊于二十岁的小伙子。没有人仅仅因为时光的流逝而衰老,只有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才会变为真正的老翁。

岁月可以在皮肤上留下皱纹,但若保持热情,岁月就无法在心灵上刻下痕迹。只有忧虑、恐惧和自卑,才会使人佝偻于尘世之中。

无论是六十岁还是十六岁,每个人的心里都会蕴含着奇迹般的力量,都会对进取和竞争怀着孩子般的无穷无尽的渴望。在你我的心灵之中都拥有一个类似无线电台的东西,只要能源源不断的接收来自人类和造物主的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息,你我就会永远年轻。

无论什么时候,这无线电台似的东西一旦坍塌,你的心便会被玩世不恭的寒冰和悲观绝望的酷雪所覆盖。哪怕你只有二十岁,你也会衰老的。但如果这无线电台似的东西始终矗立于你的心中,捕捉着每一个乐观向上的电波,那你就会有希望,在八十岁告别人世时依然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