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马英九的婚姻和家庭

马英九的婚姻和家庭

2015-11-07

有个女生,爱上个男生,心甘情愿嫁给了他。没新房,就拿学生宿舍做婚居。没家具,就买二手货。没沙发,捡两个废轮胎冒充。女孩的姐姐在他们新婚时送了两床薄被,他们整整盖了34年。实际上这时男生已出人头地,可嫁他的女生,出门还得挤公交??这个女生叫周美青,嫁的男生叫马英九。

AA马英九的婚姻和家庭

这张照片是于19xx年8月,在纽约市曼哈坦区华盛顿广场公园(Washington Square Park)拍的,当时两人正在谈恋爱,两年后结婚。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个人网页上贴文说,今天是他与妻子周美青结婚34周年。对于周美青说下辈子不嫁给他,他决定“下辈子不娶别的女人,看她嫁不嫁我”,或是“我们互换性别,我嫁给她”。

是接收别人不要的旧货,或到跳蚤市场买的旧桌椅。

马英九说,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和周美青还到街上捡了两个废轮胎,洗净后迭起来,中空的地方塞进两个枕头,再铺上一层布,就是家中待客用的“沙发”了。马英九在个人网页上大秀恩爱。他说,“今天是我和美青结婚34周年”,刚结婚时,正在哈佛留学,生活相当俭朴,新居就是学生宿舍,家具都

此外,周美青的姊姊在他们新婚时,送了两床薄被,马英九说,“我一用就是34年,到现在还在用,冬暖夏凉,只是觉得有点对不起寝具业者就是了”。

马英九还提到,不久前情人节时,一位网友看到周美青跟他的照片,留言说“好恩爱喔!可惜美青姊说过下辈子不嫁给马英九了”。

对此,马英九说,他看完笑了好久,决定“下辈子不娶别的女人,看她嫁不嫁我;或下辈子我们互换性别,我嫁给她!”

马英九说,时间一晃就是34年了,“人有没有下一辈子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很幸运,这辈子有美青当我的终身伴侣”。

马英九当选之后,除妻子周美青辞去兆丰银行董事以外,大姐马以南辞去中国化学制药公司副总经理,周美青的二哥周伟奇为了避免产生利益衝突疑虑,也辞去联合液化石油气公司董事长的工作。马英九的夫人、舅子以及大姐3人的月薪加起来少说至少85万,为维护公平正义,他们坚决放弃了。

机场偶遇,成就一段历久的婚姻

说来马英九与周美青本该六年前就相识了。当时,马英九在台北建国高中读高三,妹妹马莉君在台北第一女中念高一。祖籍湖南的马英九父母还保持着家乡的习俗,平时喜欢自己动手包饺子。这一天马家又要包饺子,小妹马莉君便邀请最好的同学周美青来家里吃水饺。已经18岁的马英九听说妹妹的同学要来,不知是大男孩的羞涩使然,还是当真对高一的小女生不感兴趣,放学一回家就一头扎进房间里,任凭家人三请四请,硬是不出来,白白错过了与周小姐初相识的机会。

有道是姻缘天注定,六年之后他们还是遇上了。19xx年8月,马英九赴美国纽约大学攻读法学硕士,妹妹马莉君告诉他有一个同学也要到该校念同一个系,让他关照一下。启程那天,马英九的家人去机场为他送行。到了机场,妹妹东张西望,突然发现了刚刚赶来的周美青,便兴奋地举起手大喊:“美青,在这里。”

周美青走到马英九面前,马莉君热情地为他们做介绍,郑重其事地要求哥哥一定要照顾好自己这个最好的同学兼朋友,马英九这时才知道妹妹的这个同学就是当年他避而不见的周美青!因为妹妹不断地在他面前提周美青的名字,又一再要安排他们相识,马英九此时才开始注意这个女孩:身材瘦削

高挑,一头俏丽的短发,看上去精明能干的样子。马英九心里嘀咕着:“这么一个个性独立的女孩子,看来并不怎么需要我照顾嘛。”

两人同一班飞机到达美国,又一同走进纽约大学,开始了三年的学习生活。在美国,俩人就读于同一研究所,都是举目无亲,马英九还肩负着妹妹的嘱托,因此平时下课后他们很自然地走到一起。虽然马英九的年纪比周美青大,但在生活上,还是女孩子比较细心,所以时间一长就反了过来,变成了周美青无微不至地照顾着马英九。

刚到美国时,马英九还习惯像对待妹妹一样对待周美青,渐渐地,马英九发现这个比自己小两岁的“妹妹”是个很有内容的人。她聪明好学、为人平和,简单、率真,周身散发着不同于一般女子的光彩。

此时的马英九有些迷惑了,自小到大他喜欢的都是清纯型的温柔女孩,他一直欣赏的也是那种在瀑布般黑色长发映衬下粉雕玉琢的美丽,而眼前的周美青,单那一头干练的短发,就与马英九最初的幻想相去甚远。但他却真的被周美青吸引了。

牵手周美青,相濡以沫二十八春秋

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马英九和周美青擦出了爱的火花,19xx年他们双双从纽约大学硕士毕业,便向家人宣布了订婚的消息。此时,马英九申请的中山奖学金已经用完,他有意继续攻读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一个穷学生,没有奖学金资助,自己又要专注于学业而不能出去打工,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完成博士学位实在困难。

为了让马英九顺利完成学业,周美青毅然放弃了已经申请到的进修机会,到餐厅里去打工,端盘子、刷碗,一整天下来,腰直不起,腿迈不动,一双手也被洗碗水泡得发白了。每天打工回来,马英九看着周美青用瘦弱的身躯为自己默默付出的一切,总是心疼不已。

当然,那段日子留给他们的也有甜蜜。虽然日子过得拮据,但那是溢满爱情与学问的日子。每到假日马英九总会带着周美青到处游玩。

19xx年,他们喜结良缘,婚后,周美青搬进哈佛照顾马英九,他们住的是学校提供的学生宿舍,没有家具,两人就到路边捡别人扔掉的家具,或是买二手家具。经过周美青一双巧手的布置,贫寒的小屋顿时散发出温馨。

马英九曾幽默地说,他那时在攻PHD(哲学博士),而太太修的则是PHT(Push Husband Through贤内助)。马英九实在不忍心太太为他受苦,后来也偷偷出去打工挣钱。一直到周美青谋到了在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当助理的职务,他们的生活才逐渐稳定下来。在哈佛求学期间,马英九一边苦读,一边还要赶编《波士顿通讯》。仔细阅读马英九的文章可以发现,马英九的文字虽然不带任何情绪性的谩骂字眼,但却很勇于表达个人意见,很有些周美青的个性。不只这些,在马英九所主编的整本月刊中,也处处可见周美青的痕迹,人们纷纷猜测,当年马英九在著文时,必定有周美青在旁助阵。

艰苦的环境下,夫妻俩建立起深厚的感情。19xx年,大女儿马唯中的出生牵扯了这对夫妻的一些精力。直到19xx年,马英九获得了博士学位,进入华尔街的一家公司工作,全家的生活才宽裕一些,不久后马英九偕全家回到台湾。几年后,他们又添了二女儿马元中。

马英九与周美青都是学法律出身,理性而独立。回首结婚二十八年,马英九感叹,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是他们相处的重要基础。他曾说过:“我太太是一位有专业学养的职业女性,和大部分职业女性一样,每天大清早就要开车送孩子上学,下班回家还要督导孩子功课。因此,除非她愿意,我从不要求她参加我公务上的应酬,我觉得这是夫妻间应有的彼此尊重。”

此前在台北中国国际商银担任法务室主任的周美青,仍留着一头短发,身材高瘦,谈话时简洁利落,透出职业女性的干练和自信。相较于一些官太太的时常亮相,周美青宛如“隐形人”。

由于周美青行事低调,因此在马英九参选台北市长前,知道她名字的人并不多。19xx年7月,周美青第一次公开露面,就给媒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一般官太太以夫为尊的态度截然不同,她甚至还冲着马英九频频开炮,直言“所有做丈夫的缺点,他都有”。这些犀利甚至略带调侃的言辞,让马英九略显尴尬。

周美青以自己的方式支持着丈夫。20xx年,马英九以近65%的得票率连任台北市长成功,周美青提醒他不能骄傲,权位的背后是责任,必须全力服务市民。有了妻子的全力支持,马英九成功地将“台北市长”这一角色演绎得深入人心,支持率居高不下。不过对妻子周美青,马英九一直有些愧疚:“因为工作实在太多太忙,陪她的时间太少了。”

一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女人

工作重要,家庭幸福也重要

忙归忙,马英九依然有他细腻的一面。虽然每天他都工作到深夜才下班,但在回家途中他常常会拐到超市去买一些妻子、女儿喜欢吃的小点心,人们时常可以看到马英九在超市里细心购物的身影。平时,他也很注意夫人饮食的营养搭配。

每周四晚上,是马英九的家庭日,他尽量推掉不必要的应酬,和周美青及两个女儿一起回到父母家陪两位老人吃饭。教育两个女儿时,马英九很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他崇尚温、良、恭、俭、让的传统美德,并总是以身作则,为女儿们树立榜样。谈到治家理念,他又经常把“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挂在嘴边。另一方面,马英九认为,教育子女家长只能带他们上路,然后就要让他们自己努力,最重要的莫过于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马英九的两个女儿目前都在美国念书,周美青特立独行的个性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她们。两姊妹对文学和艺术都很感兴趣,因此学校和学系都由她们自己决定,她俩选择的科系都不是主流系所。大女儿马唯中在哈佛大学念完生命科学系后,又转往纽约大学修读剧场专业,二女儿马元中原本打算就读台湾大学,但因外界对她关注太多,最后放弃了推荐名额,选择到纽约罗德岛布朗大学念艺术专业。马元中是少数没有选择超级名校的台湾名人后代。她选择的布朗大学,虽属常春藤名校,但距离市中心稍远,同时艺术系也属于比较冷门的科系,足见马元中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两姊妹不但在台湾很低调,到海外求学也很低调、独立,这与妈妈周美青从小就注重培养女儿们的独立能力不无关系。每年周美青会去美国看她们一二次,并带去父亲的问候。

在多次民意调查中,马英九都当选台湾最有魅力政治明星的第一名,很多记者问周美青是否担心丈夫有外遇。对此,她回答说:“我对他有信心,对自己也有信心,为什么大家好像对我们没什么信心?”对马英九而言,也许这种信任正是对他工作最大的支持。

身为公主的她,哈佛硕士,没有全额奖学金,更没有法拉利,出门坐公交车,出境坐经济舱,不靠马英九的关系谋职,现准备攻读博士,并跟朋友合办女性杂志,她的穿着甚至比不上贫困县副县长的女儿,连像样的品牌都没有。她,就是马英九长女马唯中。

蒋孝严评论马英九:每次马英九先生都是吃完便当再开会,就是街上卖的很普通的盒饭。每次看他都吃得津津有味,他不仅菜吃干净,饭吃干净,还用免洗筷刮干净饭粒,一点不浪费。蒋经国当年也喜欢在小吃摊上随兴吃,他有句名言:‘人民吃什么,我就吃什么’。一路走来,马英九最像蒋经国。

 

第二篇:家庭与婚姻

一、小组学习要点

一 、社会群体的概述

二、婚姻与家庭

三、中国社会婚姻 与家庭的变迁 (一)社会群体涵义、特征和类型 (二)基本群体及主要类型 (一)家庭形态与婚姻制度 (二)家庭的类型 (三)家庭生命周期 (四)家庭的功能 (一)婚姻与家庭结构的变动 (二)家庭功能的变迁

(三)婚姻家庭问题

第一节、 社会群体的概述

一、社会群体涵义、特征和类型

1、社会群体涵义

社会群体(social group),又称社会团体,社会学界对它的理解存在分歧。例如:

(1)“所谓社会群体,就是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一群个人的和成体。这个群体,一般说,不仅群体中个人自己能够意识到,而且也是被群体以外的人们所意识到了的”

(2)“社会群体可定义为两个或更多的人,他们又共同的认同及某种团结一致的感觉,多群体中每个人的行为都有相同而确定的目标和期望”

我们认为,社会群体是社会赖以运行的基本结构要素之一,它的内涵又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社会群体,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

狭义上的社会群体,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

2、社会群体的特征

(1)具有一定群体纽带,任何群体的组成成员之间都在长期的互动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稳定的社会关系,这成为一个群体存在的基本条件。

(2)在同一社会群体的成员之间,往往会存在长期的互动关系,并且在这种互动的过程中,又可能是为了共同的群体目标。

(3)共同的群体规范,在群体成员的长期互动过程中,会形成一定的稳定的规范体系,这些规范在一定意义上已经内化为群体成员的习惯,按照奥地利学派的观点,就是已经成了社会成员之间的默知的知识。

(4)共同的群体意识,就是群体成员之间对群体的认同,这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萨姆纳对内群体和外群体的区分,这也是社会群体成员社会归属感的主要来源。

3、社会群体的类型

在实际研究中,我们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将社会群体划分成不同的类型。一般而言,社会学界通常采用以下五组分类:

(1)主要依据群体成员间的关系的亲密程度划分为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2)主要依据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划分为内群体与外群体。

6

(3)主要依据群体的正规化程度及其成员间的互动方式划分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4)主要依据成员的身份归属划分为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5)主要依据群体内人际关系发生的缘由及其性质划分为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与趣缘群体。

4、内群体和外群体的概念

这是按照人们的归属感对社会群体进行的一种划分,内群体和外群体的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萨姆纳(W·G·summer)在《民俗论》中提出来的,他试图通过这两个概念来描述群体成员对自己人或别人群体的感情。

所谓的内群体,指成员对其有团结、忠心、亲密及合作感觉的群体,也是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于其中的群体。在内群体中,成员具有相互爱护及相互同情的情感;与同属于一个群体的人在一起,彼此容易认识和了解,因而感觉自然自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大多以内群体为中心。

所谓的外群体,泛指内群体成员之外的其他任何“别人”的结合。内群体中的成员对外群体及其成员普遍抱有怀疑和偏见,甚至采取藐视、厌恶、仇视、挑衅等敌对态度,在心理上无任何归属感。

5、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根据社会群体的形成与行动原则可以分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也就是社会组织,是社会成员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组成的。正式群体的正规化程度高,其成员间的互动采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成员的群里、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都又明确的、且常常是书面形式的规定。

非正式群体往往是自发形成的,它的正规化程度低,其成员间的互动采取随意的、常规的方式,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尤其是成文的——的规定。在非正式群体中,成员间通过经常性的自由交往,形成了一些不言而喻的规范和角色期望,大家自

然地结合在一起。

二、基本群体及主要类型

1、基本群体的涵义和特征

社会群体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群体指的是人类生活中具有一定 3

稳定性的所有结构形式,而狭义的社会群体则仅仅是指与正式的社会组织相对立的社会群体,一般称之为基本群体。

所谓的基本群体,又叫直接群体、初级群体或首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典型的基本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复杂组织中的一些非正式群体,如军队中的战友群、工厂中的工友小集团以及学校里的“哥们儿”群体等,也属于基本群体。 基本群体一般具有如下的特点:

成员有限。基本群体一般是指2人到30人的小群体。因为,只有在小的(1)群体中,人们之间才可能进行比较深的交往,建立比较密切的感情联系。

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在人数较少的基本群体中,人们可以直接的、面对面地交往,不需要什么中间环节。而且这种互动性是经常的,短暂的接触很难形成基本群体。

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个性。一般说来,人们之间关系由一种角色关系转变为多重角色关系,正是基本群体形成的一个标志。

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在基本群体中,成员之间的交往不只停留在就事论事的表层关系上,而是富有“人情味”。

成员难以替代。在这一点上,基本群体中成员的关系具有特殊性。群体中任何一个成员的缺失,都会给其他成员造成很大的心理震动。

群体整合程度高。群体意识很强,尤其是在维护和争取群体利益和荣誉方面。 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成员的行为、成员间的关系以及成员与群体的关系,主要靠习惯、风俗、伦理道德、群体意识等非正式手段来控制、维持。

2、基本群体的主要类型

(1)邻里

邻里是基于地域上的相互接近,经过长期的互动形成的一种基本群体。在传统的农村社区,它往往与一定的亲属关系结合在一起。它可以指一个村庄,也可以指一条接到或者仅仅是一个胡同。在传统的农村社区中,邻里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 生产上的互助

生活上的互助

社会安全和社会控制功能

4

社会化的功能

感情满足和娱乐功能

(2)“伙伴群”或“友群”

这些群体往往是由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组成,一般情况下规模比较小,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比较频繁,对群体成员的社会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些群体功能也是家庭和正式的社会组织不可替代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是库利理论中的儿童游戏群。

这些社会群体的形成,一方面是一部分社会成员在正式的社会组织之外,为了满足某些方面的需要而自发组成的,比如一些在大学中存在的非正式社团;另一方面是在正式的社会组织内部,由于组织成员之间的长期互动而逐渐形成的社会群体,比如在一个班级内部会逐渐形成很多小群体,在企业内部的班组层次也会形成许多带有初级群体性质的社会群体。

(3)族群

族群(ethnic group)是指在一个较大的文化和社会体系中具有自身文化特质的一种群体,其中最显著的特质就是这一个群体的宗教的、语言的特征,以及其成员或祖先所具有的体质的、民族的、地理的起源。

族群的划分主要是依据文化因素,如语言、宗教信仰、习俗、共同的历史记忆和遭遇等。

族群可以跨越地域的界限,不同族群可以生活在同一地域中,同属一个族群的可以散步在世界各地,族群的维持靠的是人们对族群的认同。

族群不同于民族的概念,族群既可以是一个民族,也可以指一个民族中的次级群体。

第二节、婚姻与家庭

家庭是建立在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以直接面对面的互动方式结合的一种首属群体。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婚姻关系是一个家庭形成的最主要的纽带,而血缘关系则是维系家庭存在的最稳定的纽带

家庭, 作为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实体婚姻+孩子+生活共同体婚姻,作为个人活动结果的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持续的性关系+共同生活 5

(一)家庭形态与婚姻制度

(1)家庭形态的演变过程

恩格斯继承摩尔根《古代社会》中的观点,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把家庭的历史形态分为:

a) 血缘家庭,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态,及氏族内部年龄相近的青壮年兄

弟姐妹相互通婚,排斥了上下辈之间的婚姻关系。

b) 普那路亚家庭人类家庭的第二种形式,人类社会的婚姻形式由过去的内婚制

转变为外婚制,即家庭内部开始排除兄弟姐妹之间的婚姻形式,实行两个集团之间的婚姻,这种家庭制度是群婚制发展的最典型阶段。

c) 对偶家庭,是母系氏族社会典型的家庭形态,这种由一对配偶在对偶婚的形

式下结合而成,所生的子女属于母亲所有。

d) 一夫一妻制,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

它的确立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

(2)婚姻制度

不同的家庭形态取决于不同的婚姻制度,而婚姻制度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中是不同的。婚姻制度可以分为内婚制和外婚制。

所谓内婚制就是指各人将配偶的选择局限在自己所属的社会集团和社会关系内部的婚姻制度。内婚制的特点就是限定在某一团体内,比如同一血统、同一民族、同一等级或同一宗教信仰内部。因而内婚制可以分为血统内婚、民族内婚、等级内婚和宗教内婚 。

外婚制则指只能在本人所属的一定社会集团以外选择配偶的婚姻制度。这种外婚制的社会集团,因不同的时代、民族、国家和地区而异。 外婚制是与乱伦禁忌有关系的。

(三)家庭生命周期

家庭生命周期是反映一个家庭从产生到解体的循环过程,由于婚姻、生育和死亡时家庭中最重要的人口现象,家庭生命周期的变动也是以这几个现象为标志的。 美国学者P.C.格里克最早于19xx年从人口学角度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家庭生命周期概念,并对一个家庭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划分为形成——扩展——稳定——收缩——空巢——解体六个阶段。

6

(四)家庭的功能

一、 经济功能——家庭功能的经济基础,包括家庭的各种经济活动,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理财等。

二、生育和社会化功能——生养子女,培养下一代;家庭可提供社会教育,帮助子女完成社会化的进程;依照社会的要求管理家庭成员的行为 。

三、性生活和感情交流的功能——夫妻性生活是婚姻关系的生物学基础,夫妻间的性关系是社会(法律、伦理与道德)认可的性关系;感情交流是家庭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

四、休闲与娱乐的功能——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与娱乐从单一型向多元型发展,日趋丰富。

五、赡养的功能——具体表现为家庭代际关系中的双向义务与责任。抚养是上一代对下一代的抚育培养;赡养是下一代对上一代的供养帮助。

第三节、中国社会婚姻与家庭的变迁

(一)婚姻与家庭结构的变动

新中国成立之后,通过第一部法律就是《婚姻法》,对中国的婚姻制度进行了重大的改革,解放了妇女权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制——一夫一妻制

(2)自由恋爱:婚姻买卖和包办——自由恋爱和婚姻自由

(3)婚姻在家庭中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传统家庭内部,最重要的是父系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在家庭中的地位很低——家庭中的权力逐渐由原来的大家庭的家长向年轻一代转移,婚姻逐渐成为家庭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

家庭结构的变动——家庭小型化

建国以后,伴随着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和社会流动性的增强,传统社会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社会中的大家庭越来越少,核心家庭逐渐成为社会上主要的家庭结构形式,家庭的规模也越来越小,而且我国的丁克家庭日益增多。 在城市里,家庭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有两个:一是退休制度和养老制度的实施,传统社会养儿防老的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有所削弱;二是城市福利住房制度。 在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的投资方式,这样在20世纪80年代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和乡镇企业兴起之后,农村掀起了建房的热潮,为实行 7

家庭分居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家庭功能的变迁

伴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动和大规模社会组织的出现,传统家庭中许多非常重要的功能逐渐被家庭之外的社会组织所取代,而原来家庭中并不占主要地位的性和感情满足的功能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1)家庭经济功能越来越弱。总的看来,家庭作为一个经济生产单位的功能越来越弱,家庭在经济上越来越蜕变为一个消费单位。

(2)家庭的抚育功能,包括子女的社会化和老人的赡养等,也越来越弱。子女的社会化功能已经逐渐被服务越来越全面的社会教育机构取代,老人的赡养功能伴随着退休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行而不断社会化,家庭发挥的功能越来越弱。

(3)生育的功能减弱,性与情感满足的功能加强。现代家庭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时伴随着避孕技术的发明和推广,单纯的性行为与生育活动产生了分离。在家庭生活中,夫妻双方的性和感情的满足功能在整个家庭职能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三)婚姻家庭问题

(1)人口结构中的性比例失调问题

由于传统社会中重男轻女观念和计划生育政策本身的倾斜,使得人口性比例失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在一些落后的农村地区,由于婚姻市场本身的一种选择机制,有一大批的女孩进城后通过婚姻的形式留在城市或相对发达的地区,加剧了这些地区的性比例失调现象,格将来的家庭和社会稳定带来了隐患。

(2)家庭暴力和家庭稳定问题

最近的一些研究发现,在中国社会的家庭当中,家庭暴力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婚姻和家庭生活的质量。家庭成员催家庭暴力的纵容和默许使得家庭暴力并不必然导致及家庭的解体,只是影响了婚姻和家庭生活的质量,但是相信随着人们对家庭暴力问题的认识的深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因为家庭暴力而导致离婚的会越来越多,作为社会结构基本单位的家庭的稳定性面临挑战。

(3)家庭养老问题

8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社会的老龄化比西方其他国家都要快得多,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提高,对养老职能的需求越来越大,在国家养老保障体制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社会很重要的一种那个养老方式。但是,按照计划生育政策的理想推论,将来的家庭结构将是4-2-1式的倒金字塔结构,家庭养老将面临更大的困境。

(4)独生子女问题

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一系列后遗症必将对我国未来的婚姻与家庭结构,社会道德伦理观念,甚至社会最基本的结构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挑战回应问题及解答

9

第一部分 主挑战小组

1、以前婚姻以爱情为基础,组成家庭,但现在闪婚、裸婚出现,请用社会学原理解释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应该推崇还是避免这种现象?

闪婚:是指男女双方认识不久便闪电般速度结婚,一项网络调查显示,有超过六成的网友表示身边有认识不久就结婚的“闪婚”族。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对事业自顾不暇又经历几次恋爱未果的男女,他们不愿过多耽误工作和精力甚至浪费时间金钱。同时,闪婚也不符合婚姻的基本规律,爱是婚姻的基石,爱需要双方深入了解。目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快餐式的爱情和婚姻会将婚姻家庭卷入缺乏理性的旋涡。婚姻的成功和稳定,需要感性、理性双轨发展,爱情列车才能行驶得稳定持久。

选择“闪婚”要冷静,闪婚不能一味否定。而今的闪婚,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代青年的婚姻观。同时,结、离婚登记手续的简化,新人享有更大的隐私权和自主权。但由于彼此了解不够,闪婚确实有可能留下婚姻关系不稳定、离婚率相对提高等后患。虽不能武断地评判闪婚是好是坏,但也劝青年选择闪婚时更要头脑冷静。

裸婚:和以往中国传统家庭理念不同,现代人越来越强调婚姻的自由和独立,“婚礼”在年轻一代婚姻中,被重视的程度日益削弱。它一方面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婚姻理解的转变,不仅是一个家族的选择,同时也是个人对于爱情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现代社会物质观念的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裸婚”的出现有其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80后,正值婚恋高峰期,但是现在社会的高压,使得80后现代版的无房、无车、无存款的“三无人员”过多,使得他们无奈选择裸婚。

裸婚一方面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婚姻理解的转变,不仅是一个家族的选择,同时也是个人对于爱情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现代社会物质观念的转变,在20世纪80年代,即有结婚三大件之说,而“有房有车有钻戒”也成为21世纪初年轻人择偶的标准。在这样的背景下,“裸婚”的出现有其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裸婚观”是值得提倡的,它反映了新一代年轻人的心理特征——他们敢于突破传统观念,有独立精神和追求梦想的勇气,在他们眼中,婚姻并不是物质,而是相互扶持、共同努力的精神和相互依靠的温暖。他们会从多个方面来看待问题,同时也宽容地对待反对的声音。 “裸婚观”还向社会传递了积极的信号,而“半裸婚”将流行。与其“打肿脸充胖子”,还不如“把钱用在刀刃上”,以一种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以一种积极的精神迎接挑战。 不过,“裸婚”背后畸形的高房价和扩大的社会经济差距亦应引起思考,需要政府动员全社会力量来改变。

10

2、 闪婚可能出现家庭暴力,而实施方很大程度上为男方,用婚姻与家庭的相关知识,谈谈女性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

家暴: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它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精神、性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家庭暴力直接作用于受害者身体,使受害者身体上或精神上感到痛苦,损害其身体健康和人格尊严。家庭暴力发生于有血缘、婚姻、收养关系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间,如丈夫对妻子、父母对子女、成年子女对父母等,妇女和儿童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有些中老年人、男性和残疾人也会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家庭暴力会造成死亡、重伤、轻伤、身体疼痛或精神痛苦。

原因:由观念错位。贪恋婚外情导致家庭暴力。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些人在各种传统的、现代的、本 土的、外来的思想、文化、观念、习俗的激烈碰撞中,思想迷失了方向,道德观念特别是婚姻道德观念发生了错位。

有效防治家庭暴力的几点措施:第一,尽快制定《预防与制止家庭暴力法》,完善我国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法律体系。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制订了单项家庭暴力法,实践证明,家庭暴力立法时控制家庭暴力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我国已具备了制订《家庭暴力防制法》的条件。

第二,明确界定家庭暴力的含义与范围。现实中,家庭暴力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它不仅表现为对肉体的伤害,大多数情况下还表现为精神上的折磨和压抑;不仅有作为的手段,还有不作为的手段;不仅表现为肉体、精神的伤害,还表现为性暴力;不仅表现为一次严重的暴力伤害,更表现为持续性、不严重的暴力行为。

第三,提高司法救济力度。受虐妇女在没有司法机关的主动干预下,加之受社会舆论、传统文化、资源匮乏等种种因素的限制,自身难以完成证据收集任务,导致刑事自诉案件立案、认定、处罚“三难”。虽然离婚是摆脱暴力的一种有效办法,但对于我国女性而言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事情。 第四,应当树立男女平等法律意识。首先要大力开展尊重人权,保护个人权利的教育活动,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特别是女权意识和男女平等意识。其次是要全面提高女性的素质,是实现男女平等的先决条件。

第五,应建立完备的社会支持系统。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应做以下努力:要建立社会求救系统,须设立妇女避难所,须建立妇女技能培训基地,还须重视家庭暴力案件的伤情鉴定,同时对“软暴力”问题,更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家庭暴力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的解决虽然不能仅仅依靠法律,但离开了完善的法律却又是万万不能的。因此,希望国家对反家庭暴力法的制定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注并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充分利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创造的条件,充分利用立法资源,坚决同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作斗争,把家庭暴力降低减少到最低、最小的限度。“家和万事兴”,有效制止家庭暴力,有利于构筑和谐社会。我们要全方位、多层次采取措施制止家庭暴力。

11

3、 在中国,是应该支持还是反对同性结婚?

同性恋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许多人并不了解这个隐秘的世界,从而导致了误解乃至憎恶。同性恋心理有其自然性,这一点已被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所认同。同性恋被认为是一种性别身份的倒错,或者颠倒。今天,同性恋,异性恋和双性恋,被认为是同时存在的“性倾向”,而并不存在角色倒错现象。性倾向被认为是:“持久的对某一特定性别成员在性爱,感情或幻觉上的吸引”;因此,同性恋指的是“对自身性别成员基本的或绝对的吸引”。

目前的中国社会,现在社会绝大多数人群都能正确,宽容,理性地看待同性恋。由于相对保守的社会主流思想和传统性别角色观念,部分社会成员对同性恋的认识和了解较为狭隘。造成了部分人无法接受同性恋这种社会现象,甚至歧视和排斥同性恋者。这一人群主要是年长的,较为保守的家庭成员,思想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传统观念较为强的人群。绝大多数同性恋者不仅面对来自自身心理上的压力,还要面对来自自家庭与社会的压力。

正确对待家庭社会

要消除公众对同性恋者的歧视,主要靠普及的教育,其中既要有感性的关怀,也要有理性的判断。总之,同性恋是一种复杂的人类社会问题,由此引起争议是随着社会的开放而产生的。单一地从个人权利,或社会伦理,或心理学,或自然法则都无法准确定义同性恋行为。这种争议将长期存在下去,我们所做的结论还只是阶段性正确的。实际上主流社会都有一种保守的特质,而正是这种保守的特质保护了社会的平稳发展,剔除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浮躁和不良现象。某些事物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在我们还无法确定孰是孰非的情况下,持谨慎而相互尊重的态度才是正确的。很多人对同性恋群体感到很好奇,总体来说,他们和异性恋群体无异,因为这既然是"随机发生"的自然逆转,则并无规律可循。但他们又有一些共性:他们的才智平均值在普通人之上,其中有些人相当高。一些人对艺术尤其是音乐有很深的素养。在音乐美术专业的人群里,同性恋的比例要高于其它群体中同志的比例。

尝试改变家人与朋友对同性恋者得看法,得到家人和朋友的认可与支持对于同性恋是一种极大的鼓励与安慰。由于不了解,所以大多数人对同性恋者有偏见,尝试与家人与朋友积极沟通,让他们能客观正确得了解同性恋,这对改变他们的看法非常有效。再者对家人和朋友隐瞒自己的身份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正确地对待同性恋者,有时候隐瞒这些不一定是坏事。选择与异性同性恋形式结婚是现在大多数同性恋者都能接受的做法,这样可以减轻家庭与社会对自己的压力。

17

第二部分 辅挑战小组

4、如何看待丁克家庭?

丁克家庭是指那些具有生育能力的夫妇自愿不育,选择两人世界生活方式的家庭。这种家庭模式最初产生于西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于欧美各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丁克浪潮开始涌入中国,一些具有现代意识的年轻人开始把丁克家庭作为一种时髦来追求。

这种现象出现有一下几个原因:

1、较强的自我价值实现愿望。由于现代职场竞争激烈而又必须努力站稳脚跟,一些文化素质较高、事业心强的夫妇,不愿意为生养后代浪费自己的宝贵精力与年华。他们为了让自己的才华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内得以最大、最有效地发挥,而选择不要小孩以实现自我价值。

2、追求高品质生活。丁克家庭由于可以省去养育子女的大笔开销,生活质量肯定高于普通家庭。这使得丁克家庭可以追求一种适意、淡泊、优雅的生活。丁克家庭摒弃了传统中国人的忍辱负重、无条件地为后代牺牲的生活模式,更看重自身的幸福和快乐。

3、传统养儿防老观念的改变。不少夫妇认为以后的养老问题可以通过养老保险等保障解决,而不必依靠子女。若生育一个孩子,以后独生子女不仅要面临自身生活、医疗、养老和子女教育问题,还需要赡养4个老人,这对老年人和子女来说无疑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传统“养儿防老”思想已经经不起现实生活的考验。 家庭变迁是社会变迁的缩影,丁克家庭能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主要是因为人们的家庭功能观念有所转变。不过,人们在接受的同时还是有一些疑问。有人认为不生育有悖于人类正常繁衍的自然规律,“不育文化”的无限扩展,对人类正常的繁殖生息是不利的。也有医学界人士提出,女性在其一生中如果有一次完整的生育过程,就能提高免疫力,不生育不利于身体健康。

5、当今社会,“小三”现象严重,请用婚姻与家庭的相关知识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谈谈这一现象对婚姻家庭的影响?

所谓的小三,就是互联网流行起来的一个词,是对“第三者”的贬称。如今的社会,“小三”现象越来越多,甚至有一些明星纷纷加入。不管怎么说,第三者”插足总是不光彩的。

婚姻就是一种契约,小三行为是对婚姻所有者权利的一种侵犯。婚姻就意味着彼此两个人可以一定垄断权利,从而排斥第三方来分享。道理很简单,一个女人有权利要求自己丈夫和自己同居,并且可以禁止自己的丈夫和其他女人同居。小三行为就是无视这种契约的存在,从而对人家的婚姻进行破坏。为何中国很多女人却是喜欢做人家小三,难道仅仅是因为爱情而让自己失去理智吗?不可否认,确实有女性仅仅出于感情因素而做了人家的小三,但是这种情况的比例却不高。其实,很多女性之所以选择做小三,无非就看上已婚人士的财富。

33

6、工业化发展,亲属间越来越不亲密,似乎工业化对亲属关系有破坏作用,请分析工业化发展对亲属关系的影响,你们怎么看待这种所谓的破坏?

西方国家从20世纪50、60年代以来的亲属研究指出,工业化对亲属关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上,第一是亲属间互动频率的降低;其次是亲属互动对象的改变。许多学者认为“孤立的核心家庭”这一概念就是亲属间互动频率降低的结果,而西方的偏女方现象也是现代工业化社会的主要特征。虽然有些学者认为,后者和西方的亲属规范无关,但是,规范性因素也必须考虑进去,因为至少如许多学者指出的,西方是个双系的亲属关系体系,何以会产生实际和规范间的差距,不能因为认识这就代表行为和规范无关。

在一般的亲属关系中,工业化因素和文化规范因素对于人们的亲属关系行为均有显著的影响;但在偏女方的亲属关系中,却只有工业化因素有显著的影响力,换言之,社会的文化规范因素很一致的呈现出传统父系规范的特质。其次,在各种不同类型的亲属关系上,工业化因素有不同的影响。首先,就一般的亲属关系而言,核心家庭的经验对于社会亲属间的拜访、金钱馈赠和急难求助均有增加作用;居住地区的都市化程度虽然会对亲属间的拜访有负向作用,但对金钱馈赠和急难求助却有促进作用;迁移对拜访亦有负向作用,对金钱馈赠和急难求助则随迁移时间而定,迁移时间愈长者,金钱馈赠愈频繁,但急难求助则愈少;最后,工业对亲属关系的影响,其生产方式的独立性和拜访关系呈负向关系,和金钱馈赠及急难求助则呈正向关系。再者,就偏女方的亲属关系来看,都市化程度和拜访关系呈正向关系,和金钱馈赠、急难求助则呈负向关系;迁移经验对拜访关系也有正向作用,金钱馈赠及急难求助则和迁移时间呈反向关系;核心家庭的经验有促进偏女方的拜访和急难求助的作用,但却压抑金钱馈赠的关系;至于工业的独立性则和核心家庭的经验对偏女方现象的影响一样。

7、请结合婚姻法,谈谈如何维护女性权利 。

说到婚姻,我在这里想追溯一下婚姻的本质。婚姻并不是男女生来就有的,它是双方为了更好地抚养后代而达成的契约;但从动物性来讲,人类男性本来就是倾向于轻微多偶的,而女性在拥有家庭的情况下猎取其他更好的基因供也占非常高的比例。换句话说,人类的单配制婚姻并不符合人类的本能。就好像说,素食大多数时候并不合人们的口味,人类只是为了健康才吃它们。而想要健康,想要加固一个家庭,需要双方加大投入,同时增加撤销婚姻的成本。

相对来说,无论是协议离婚还是诉讼离婚,中国都更为容易简单。比如,在爱情浪漫的法国,如果夫妻一方要求离婚,必须分居三年以上,除非对方有严重过错。一般婚后六个月内不得离婚,如果六个月后共同申请离婚,还要3个月的考虑期。中国申请协议离婚是“立等可取”,结婚后当日离婚也无限制,闪婚短婚很常见。另外,即使是诉讼离婚也只需当事人分居两年。

中国可能是世界上离婚异常自由,异常低成本的国家了。当离婚的成本降低,离婚率当然会更高。离婚成本降低,意味着男性只需要付出更小的义务就可以离婚,女性得到的权益也就相应地减少了。

千古以来,维护和保证女性的权益,意味着家庭的稳定和和谐。试想,由于两性繁殖方式的不同,一夜风流意味着女人可以拥有一个孩子,而男人却未必能 14

因此拥有一个孩子。但由于人类幼儿是很难抚养成人的(在我们的大多数演化期内),因此,女人很难独立抚养一个孩子,需要男人和她一起协作;而不参与亲职投资的男人,往往也很难拥有自己的健康的不会夭折的后代。所以对于男性而言,他们也需要婚姻来获得确定的后代,但同时他们对非婚的性更急切,因为性意味着彩票,如果他中了彩票,那就是天大的好运气。而女人更渴望婚姻,婚姻意味着有男人愿意承担她和她的后代。

年长的父母为儿子买了婚房,却被儿媳闪婚夺走那种苦楚。但是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针,势必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对于女孩而言,同样是和有房男人结婚,原本的所有权变成居住权,必然导致女孩们更愿意和买不起房的男人白手打天下或者索性傍大款。从长远来看,根本问题是房价问题,房价不解决,改婚姻法有弊无利。

总而言之,我不看好这次的婚姻法司法解释,真的,很遗憾。这次的新解释抽空了婚姻的内容物,减低了离婚的成本,使得两性地位发生了马太效应,强的更强,弱的愈弱。同时也使得同性竞争发生了马太效应,强的更强,弱的愈弱。对大多数女性权益的维护力度降低,因此女性会更倾向于寻找新的保障,这不利于婚姻稳定。同时,这是相当于鼓励雌性参与雄性竞争,最后导致男性化的女人充斥整个社会,人口素质下降,人口减少(计生委该偷笑了)。从社会角度来说,这会导致整个社会向连续性一夫多妻制倾斜,变相刺激女性抓现钱。使得两性始终处于竞争和相互提防的对立面,不利于家庭和谐。

8、原始母系,封建父系,近现代男女平等,但现实生活中也是男子占主导,因此,不论何时,其实男女双方都是以一方占主导地位的,从婚姻与家庭的角度,怎样看待这种性别支配问题?

人类两性、血缘关系进步到社会制度范畴的婚姻家庭,是一个复杂、曲折、漫长的历史过程。作为社会制度组成部分的婚姻家庭制度,是以各种具体的历史形态存在于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的。

伴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动和大规模社会组织的出现,传统家庭中许多非常重要的功能逐渐被家庭之外的社会组织所取代,而原来家庭中并不占主要地位的性和感情满足的功能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1)家庭经济功能越来越弱。总的看来,家庭作为一个经济生产单位的功能越来越弱,家庭在经济上越来越蜕变为一个消费单位。

(2)家庭的抚育功能,包括子女的社会化和老人的赡养等,也越来越弱。子女的社会化功能已经逐渐被服务越来越全面的社会教育机构取代,老人的赡养功能伴随着退休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行而不断社会化,家庭发挥的功能越来越弱。

(3)生育的功能减弱,性与情感满足的功能加强。现代家庭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时伴随着避孕技术的发明和推广,单纯的性行为与生育活动产生了分离。在家庭生活中,夫妻双方的性和感情的满足功能在整个家庭职能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15

9、对于“小三”的影视作品,对婚姻家庭是否有影响?

我们小组认为是不会有影响的。

因为社会观念的开放,现代人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很多都开始对性生活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婚姻中的性爱变得单调乏味,是导致现代都市白领走向婚外情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对有些家庭来说,婚外恋的种子最早是在婚前种下的。往往不健全的婚姻动机是婚外恋的种子。一类不健全动机是现实的考虑,如为了金钱、分房、调动等现实利益结婚,遵从家庭压力结婚,为了逃离原有家庭的虐待而结婚,因为一时冲动发生了关系、只好对对方负责任而结婚等等。还有一类因素是心理的偏差,如明知对方有缺点或毛病,却想通过自己去改造他而结婚,同情或可怜对方的处境而结婚,如年纪大了忍受不了寂寞而结婚,如失恋后为了报复而结婚等等。

但是电影终归是电影,我们需要看到的不是所电影里婚外恋是如何的普遍,而是应该看到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比如说,婚外恋给家庭子女,工作,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而之所以现在婚外恋电影的数量的增多,是由于现代社会的观念开放,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婚外恋的电影只是作为一种作品,供人们去欣赏!并不会对家庭婚姻造成影响!

10.很多人由于家庭暴力等婚姻中出现的问题而选择单身,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的发展和传入中国,中国女性独立意识日趋增强。他们受教育程度也相应提高。现在女性大多都有很好的工作,有很多妻子比丈夫的工资还高。女性就业在中国并不是个问题,变化的是妇女工作性质。

2、女性与男性一样享受到教育平等的权利,工作性质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女性经济独立了,处事的人生观和观念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双方经济冲突的机会也比过去要增高,离婚率逐渐增加。

3、观念的变化。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一些地区同居和包二奶现象广泛流行和蔓延。在“法律管不着、道德也管不了”的情况下,这种现象愈演愈烈,从隐蔽走向了公开。作家王海翎曾说过,中国的婚姻模式很有特点,两个人只要感情好,就能在一起过日子,把财产、住房、个人空间都混淆在一起。但西方式婚姻就比较理智,婚前要做财产公证,婚后也往往是AA制。中国式离婚从一定程度也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4、我国反“家庭暴力”援助难。首先,男权文化、夫权思想的存在和社会公众对家庭暴力认识不足,导致取证难。其次,受害妇女对丈夫施暴行为意义的反思使丈夫的施暴行为合理化,导致有关部门对受害妇女提供援助受阻。再次,公安人员缺乏社会性别观念和意识,立案不及时,导致鉴定难。最后,家庭暴力立法不完善,对家庭暴力行为认定难,刑事处罚难。

那么面对这个问题,我们是否有解决家暴问题的方法呢?

首先,建立有效的社会保护制度和监督机制,整合资源,发挥民间组织的优势,促使社区针对家庭暴力的服务网络的形成,使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能及时获得社 16

会援助。其次,重视并加强妇女自身的素质教育,以提高其维权意识,向受虐妇女“充权”,提高其应对家庭暴力的能力。最后,司法部门要重视家庭暴力的处理,利用现有法律为受虐妇女伸张正义,同时扩大公安机关权限,赋予公安人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并完善执法监督体系来保障妇女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

11、家庭机构,福利院等机构的出现使得家庭抚育功能的减弱,谈谈家庭抚育功能减弱的利弊?

当前中国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最大原因是中国家庭教育传统的断裂和失承。

其实,家庭教育的绝大多数内容都是继承而不是创新,只要按照父辈教育我们的经验来教育子女,就大致不会出错。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所获得的家庭教育经验在今天已经无法参照。因此,当代中国的每个父母都在摸索。

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由家庭问题造成的,虽然表现在孩子身上,但根子却在成年人身上,在父母身上,要治孩子的“病”,父母得先“吃药”。因此,中国青少年的素质教育问题,不仅是学校和社会必须回答的问题,更是每个家庭必须正视的问题。它需要每个家庭来回答,需要每个人来回答!

教育在学校,素质在家长!没有父母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孩子的

从当今的孩子看:由于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太阳”、“小皇帝”,再加上一些家庭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或是教育中未能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又不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因而导致孩子心理上“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任性,我行我素。久而久之,形成不良行为习惯。根据我国有关方面调查资料显示:中国儿童的心理素质合格率仅为19%,而美国为41%,日本为60%以上,有人说:“中国孩子的聪明才智是世界闻名的,同时他们的心理素质之差也是出了名的。”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并施以正确的家教方法,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直至成才。

首先,教育要从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开始,加强与孩子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了解,就是要懂得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心里想什么,平时主要做什么,交往的人是些怎样的人等。理解,就是不要忽视孩子在家庭中的作用,在家庭中有他发表意见的一席之地,而不能说“小孩子懂什么”。家中大事应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设家庭民主化,即让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权利和地位得到尊重。尊重儿童在家中的权利、地位,不是一味德宠爱娇惯孩子,置于“小皇帝”地位。对孩子百依百顺,不是尊重,是溺爱。

其次,教育要身教重于言教。在家庭中,孩子是在家长的影响和教育下,在认识周围的世界中成长的,家长对待人生、事业、生活以及对待他人的态度,都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在上述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在重视身教重于言教的同时,讲究“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育方法,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7

12、谈谈对现在社会依旧存在重男轻女现象的看法(性比例失调的原因,该如何应对)。

重男轻女是一种认为男女不平等的观念,重视男性的权利,而把女性定性为男性的附属,并限制她们发展个人才能的机会。由于男性生理和社会性的天然优势,对儿子投入和对女儿同等的关注,能得到更大的综合回报。在资源有限甚至匮乏的情况下,也构成了父母重男轻女思想的经济原因。

在很多有重男轻女思想地方,一些重男轻女的家庭,为了生男孩而不顾自己负担能力不断生育,有些则通过做B超获知性别,如果是女就会被引产,如果是男孩则会被生下,而一些法制不健全的地方还会把女婴溺死或遗弃。

有些重男轻女观念较深的家庭里,生了女儿会被送人,甚至溺死或遗弃。即使是重男轻女观念并不是很深的,大多也会认为女孩子长大后要嫁人,不需要读太多书,于是不顾子女的意愿,要女儿辍学工作赚钱供她们的兄弟读书 ,即使女儿成绩很好,儿子无心向学,这些父母也照样如此。平时也会对儿子和女儿有不同待遇,例如有些有好吃的、好玩的都优先考虑给儿子,却要女儿做较多的家务。极端的情况甚至是把儿子视为宝贝,在家里有如小皇帝,女儿则被视为奴仆看待,也常被打骂。

我国的一些根深蒂固的守旧的观念依然大量存在,我们消除偏见的路途任重而道远,有关计划生育的实施仍需确切落到实处,关爱女孩的活动与政策还有待加强。

由于重男轻女现象的严重,男孩女孩所受到的待遇相差很多。我国男女比例失调,国家很重视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关爱女孩行动。

开展“关爱女孩行动”不仅是贯彻国家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倡男女平等,消除性别歧视,维护女童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更是平衡男女比例的重要途径。通过大力传播文明、健康的婚育新风,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营造全社会都来关爱女孩的大环境,建立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发展的利益导向机制,依法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让女孩和女孩家庭的社会地位提高,实际问题和困难得到解决,促进妇女发展和男女平等。

处于新世纪的我们任务繁重。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振奋精神,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抓紧抓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明确任务,统筹兼顾,着力解决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

三、优化环境,求真务实,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供有力保障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有利于女孩生活、发展的舆论氛围

五、逐步完善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的社会经济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

另外,女性可以需求法律援助,来维护自身的权利,保障自身利益。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