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的山水诗和送别诗的成就

王勃的山水诗和送别诗的突破

生命之花凋谢在年少有为之时,未尝不是一份遗憾与伤痛。流星般划过文学的天空却留下了永恒的光芒这又未尝不是一种生命的奇迹。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那一次宴会上,秀丽如画的风景,荡气回肠的歌声,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蓬勃进取的人生态度,震人心弦。他用精美的语言,飞扬的文采,极具个性的艺术才情,为我们营造出一片令人心驰神往的文学的天空。

王勃是苦命才子,他的一生坎坷不平。心比天高,命如纸薄,空怀壮志,报国无门。因此他的思想成分是复杂的,除了儒家的用世,还有道家的出世,佛家的寂灭,在他的作品中,求仙之章和山水田园之什也不少。山川美景,风云奇色不但为王勃提供了新鲜丰富的创作营养和表现对象,而且是他陶写胸臆的最好工具。因而他创作了大量的写景诗,也勾勒出了社会生活的多种场面,画面要比宫体诗开阔得多,色彩也丰富得多。一方面,王勃尽力捕捉、摹写其游历生涯中所见所感的各种景观;另一方面,他又将各种人生感触,如辞亲别友的乡关之思,羁旅行役的劳顿困苦,投闲致散的优游、放达,惜时伤春的人生惆怅,功名难就的失意悲愤,寄寓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如王勃的著名的《滕王阁诗》①就表现了诗人的极端的惆怅: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转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白流。

此诗情景交融,以昔日的佩玉鸣鸾,讨今日的歌沉舞歇,从而抒发万物是人非的感情。同时,这首诗并不是一般的抚昔时今,而是在江水长流与帝子不存的对比中,寄托了时光悠悠、人生有尽而物质不灭、宇宙永恒的思想。意境开阔,气势奔放博大。可是像他著名的《仲春郊外》、《郊外即事》、《春日还郊》等诗对于事物的歌赞,给人又是另一种感觉,使人领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和热爱。他的《对酒》②写道:

投簪下山阁,携酒对河梁,狭水牵长镜,高花送断香。

繁莺歌似曲,疏蝶舞成行。自然催一醉,非但阅年光。

还有他的《深湾夜宿》、《泥溪》、《长柳》、《田家三首》等诗,写风景如山水画,可是不止于画画山水而已,而是进一步从写景中烘托出和引发出诗人对于世人的感情。

王勃的送别诗亦别具一格,成就卓然。王勃在他的生活经历中,朋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奔走聚散也就不可避免,而一旦分手,前途莫测,种种人生阴影难免袭上心头。于是,赠别诗便在王勃手中放出来新的时代光彩。既是送别,抒写离别者双方的深厚感情,就构成了送别诗的基本情调和要求。六朝优秀的送别诗,正是比较成功地表现了真实的离别情绪,但如果仅就离别情绪本身而吟咏,则很难在意境上翻新。王勃突破前人的地方就在于:写离别不作辛酸语,变凄怆为豪放,完全摆脱了过去送别诗中缠绵的儿女之情,从双方惜别的感情扩大到各自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将进步的人生理想和社会抱负以身世遭遇的感慨融入惜别的感情中,从而增加了送别诗的感情容量,刷新了送别诗的艺术境界。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③尤为脍炙人口。

城厥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歧路分手,他乡送别,本令人感伤,但它非一般表现哀愁悲伤的送别诗不同,全诗笔力矫健,格调高昂,意气风发,在惜别情中容入了激昂慷慨的英雄气概和奋发进取的乐观精神,体现了奋发有为的时代脉搏,异响惊人,已是典型的盛唐之音。曹植《赠白马王彪》④有云:

“丈夫志在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兮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忧思成疾疚,无乃儿女仁!”王勃在这里浓缩成四句,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堪称送别诗中的极品。

综上所述,王勃的山水诗和送别诗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唐诗的发展与繁荣具有奠基作用。

注释

①、②、③分别见蒋清翊《王子安集注》卷三第七六页、第八七页、第八四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xx年版。

④见《曹子建集》卷五第27页,北京中电电子出版社。

 

第二篇:王勃的山水诗和送别诗的成就

王勃的山水诗和送别诗的突破

生命之花凋谢在年少有为之时,未尝不是一份遗憾与伤痛。流星般划过文学的天空却留下了永恒的光芒这又未尝不是一种生命的奇迹。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那一次宴会上,秀丽如画的风景,荡气回肠的歌声,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蓬勃进取的人生态度,震人心弦。他用精美的语言,飞扬的文采,极具个性的艺术才情,为我们营造出一片令人心驰神往的文学的天空。

王勃是苦命才子,他的一生坎坷不平。心比天高,命如纸薄,空怀壮志,报国无门。因此他的思想成分是复杂的,除了儒家的用世,还有道家的出世,佛家的寂灭,在他的作品中,求仙之章和山水田园之什也不少。山川美景,风云奇色不但为王勃提供了新鲜丰富的创作营养和表现对象,而且是他陶写胸臆的最好工具。因而他创作了大量的写景诗,也勾勒出了社会生活的多种场面,画面要比宫体诗开阔得多,色彩也丰富得多。一方面,王勃尽力捕捉、摹写其游历生涯中所见所感的各种景观;另一方面,他又将各种人生感触,如辞亲别友的乡关之思,羁旅行役的劳顿困苦,投闲致散的优游、放达,惜时伤春的人生惆怅,功名难就的失意悲愤,寄寓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如王勃的著名的《滕王阁诗》①就表现了诗人的极端的惆怅: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转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白流。

此诗情景交融,以昔日的佩玉鸣鸾,讨今日的歌沉舞歇,从而抒发万物是人非的感情。同时,这首诗并不是一般的抚昔时今,而是在江水长流与帝子不存的对比中,寄托了时光悠悠、人生有尽而物质不灭、宇宙永恒的思想。意境开阔,气势奔放博大。可是像他著名的《仲春郊外》、《郊外即事》、《春日还郊》等诗对于事物的歌赞,给人又是另一种感觉,使人领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和热爱。他的《对酒》②写道:

投簪下山阁,携酒对河梁,狭水牵长镜,高花送断香。

繁莺歌似曲,疏蝶舞成行。自然催一醉,非但阅年光。

还有他的《深湾夜宿》、《泥溪》、《长柳》、《田家三首》等诗,写风景如山水画,可是不止于画画山水而已,而是进一步从写景中烘托出和引发出诗人对于世人的感情。

王勃的送别诗亦别具一格,成就卓然。王勃在他的生活经历中,朋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奔走聚散也就不可避免,而一旦分手,前途莫测,种种人生阴影难免袭上心头。于是,赠别诗便在王勃手中放出来新的时代光彩。既是送别,抒写离别者双方的深厚感情,就构成了送别诗的基本情调和要求。六朝优秀的送别诗,正是比较成功地表现了真实的离别情绪,但如果仅就离别情绪本身而吟咏,则很难在意境上翻新。王勃突破前人的地方就在于:写离别不作辛酸语,变凄怆为豪放,完全摆脱了过去送别诗中缠绵的儿女之情,从双方惜别的感情扩大到各自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将进步的人生理想和社会抱负以身世遭遇的感慨融入惜别的感情中,从而增加了送别诗的感情容量,刷新了送别诗的艺术境界。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③尤为脍炙人口。

城厥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歧路分手,他乡送别,本令人感伤,但它非一般表现哀愁悲伤的送别诗不同,全诗笔力矫健,格调高昂,意气风发,在惜别情中容入了激昂慷慨的英雄气概和奋发进取的乐观精神,体现了奋发有为的时代脉搏,异响惊人,已是典型的盛唐之音。曹植《赠白马王彪》④有云:

“丈夫志在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兮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忧思成疾疚,无乃儿女仁!”王勃在这里浓缩成四句,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堪称送别诗中的极品。

综上所述,王勃的山水诗和送别诗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唐诗的发展与繁荣具有奠基作用。

注释

①、②、③分别见蒋清翊《王子安集注》卷三第七六页、第八七页、第八四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xx年版。

④见《曹子建集》卷五第27页,北京中电电子出版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