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贵有疑

/'

学贵有疑

洪镇中心学校 杨利云

南宋大教育家朱嘉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的确,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是获得真知的必要步骤。因此,教师应充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教学中要做到“须教其有疑”。为此,我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有了以下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营造平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无拘束的提问 课堂上,是什么原因让学生不敢真实地面对自己呢?究其原因是孩子们的自尊心太强,好多学生爱面子。课堂上,我们常常忍不住问学生:“听懂了吗?”“有什么不理解的吗?”遗憾的是我们大多听到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我们听懂了”“我们会了。”学生真的都学会了吗?其实不然,课堂作业常常真实地反映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因此,教师必须放下架子,态度要和蔼,语气要亲切,充分尊重学生,和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关系。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不懂就问,敢于对老师质疑.对学生质疑,对教材质疑。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师生平等、师生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基础。

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让求知欲激励学生提问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问错了,不指责,还要肯定其积极动脑的一面;如果问对了,问得好,要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其中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全班同学从文中找答案,一起解决;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同学们开辩论会。如讲《可爱的草塘》一课时,一个学生发问:小丽说北大荒好得哪儿都比不上,咱们国家有那么多名胜古迹,她这样说不对。他的话音刚落,立刻遭到好多同学的反对。我趁机把

同学们分成两方,让他们各抒己见,进行辩论。意见统一后,我说:“他提的问题很重要,他能提出这个问题真了不起!”再看那位同学,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小学生都喜欢表现自我,他们为了发现问题必定开动脑筋思考,挖空心思找疑问,这样就激起他们质疑的兴趣,愿意去问。

三、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结合情境提问

部分专家认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问题老师精心设计出一个又一个环节,牵着学生的鼻子按老师的思路亦步亦趋往前赶。老师问个不休,学生忙于应付,根本没有质疑问题的机会。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首先必须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安排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去发现问题;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去提出问题。“要改革教学方法,把质疑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1)在预习中提出“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有什么问题”等要求。引导学生认真预习课文,从中发现问题。如我教《信任》一课,通过预习,学生一个个举起小手,迫不及待地提出问题:“沁人心脾”是什么意思?文中的桃园主人在哪里?桃园主人信任任何人,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狗为什么能给来采摘的人带路?猫真的会数钱吗?为什么说那是个朴实而又真诚的地方?.......学生思维多么活跃!(2)在讲课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对老师的讲解,对同学的发言提出疑问,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③)在讲读分析课文后,要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再质疑,问问他们还有什么问题。

四、教给多效学习方法,让学生有质量的提问

学生乐于思考,敢于质疑,但有的学生质疑的质量不高,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那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疑不到点子上。这里存在着一个善于思考、善于质疑的问题。从何疑起?怎样疑?教师要教给学生

多方面的、行之有效的质疑方法。

首先,从文章标题质疑。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教《狼牙山五壮士》,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学生问:五壮士指的都有谁?为什么称他们是壮士?题目改为“狼牙山五战士”行吗?这些问题,直触中心,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第二,从课文遣词造句的妙处质疑。引导学生在自读课文时,找出文中精彩的语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从中去寻找问题。如《草原》一课有一句:“羊群........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大花。”学生质疑:我们常说花朵"盛开着",这里为什么用"绣上"?老师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文解答了这一疑问,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形象性,既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又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第三,从课文的重点、难点处质疑。对课文重点、难点句段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线索进行教学。如教《跳水》一课,一个学生提到:“一顶小小的帽子,孩子回家后买一顶不就行了,何必冒着生命危险去追呢?”其他学生听后哄堂大笑,当我反问他们怎么解释时,他们却哑口无言。其实,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提得很有价值。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知事物之间的联系。

第四,从标点符号上质疑。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不一样,它能帮助我们识别句子,辨明语气,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可以引导学生从标点处质疑。如《跳水》一课,可引导学生质疑:“四十秒钟一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里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

最后,从写作方法上质疑。课文是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上质疑,找出课文的写法和自己作文的写法有哪些

不一样的地方,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落花生》一课,初读后学生发现,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为什么以“落花生”来定题呢?通过读、思、议,学生明白了作者正是借落花生来表达一种朴实无华的精神,课题简单却又有深层的含义,这样就学到了一种含蓄的、借物抒情的定题方法。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而“疑”又是经过深入思考、主动探究才能产生的。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但培养学生的质疑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为质疑能力不是教会的,而是通过自主探究而发展起来的,学生自主支配的空间越大,产生创新性的火花就越炽热,创新就越有机会达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认真钻研教材 ,充分把握教材潜在的能力因素和学生的思维基础,善于在重难点上制造悬念,留下“空档”,不要太过于追求完美的过程,把思维的机会、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

 

第二篇:学贵有疑

学贵有疑

————语文教学质疑初探

从杂文报上看到一则消息:在美国某大学中国的一名研究生对老师体术的六个问题一一作答,且是导师的说法,导师只给了4分,与其同寝室的一位美国研究生答了两道题目却得了满分,那位留学生找导师理论,导师的回答是:你是按我的见解作答的,而那位学生是独到的见解。这则消息令我深有感触。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家长对孩子回家首先问你向老师提了几个问题,而我们的家长则问:“今天又考多少分?老师提的问题你回答对了吗?”这大概就是中国的教育现状,中国科技发展速度慢的症结吧!

当今世界是科技竞争时代,要中国摆脱落后境界,赶上乃至超越发达国家,就必须发展科技,而中国的教育就目前而言,制约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只有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质疑,那些未被发现的自然现象、自然规律才有可能被发现,只有学生质疑,才能标新立异,这并不是说中国教育都是满堂灌,其实,早在宋代,学者张载就曾经说过;"在可以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需疑。"“与不疑外有疑,方是进矣!”当代著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教授也曾说过:“最重要的是要会提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就要把教学过程中写生的“发问”老师的“激疑”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在这方面我做了一些尝试,由于水平有限,加之初探,仅起抛砖引玉之作用。

一、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以课本为唯一的知识源,以教师为唯一的知识传授者,以教室为唯一的获取知识的场所,这种以“三维一”和“三中心”的理念构建起来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最容易驾驭的,但是他始终处于封闭的状态之中始终有教师牵制着学生的思路,不仅抑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其信息量也相对很小,因此,是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认认真真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让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的双边过程,唯有这样,才能一步一步的实现教学目标,也唯有如此,学生才能逐渐学会学习。

对学生的质疑,“一提倡、二鼓励、三引导”,通过提倡和鼓励,是学生从“敢问”起步,逐步过渡到“会问”、“善问”。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即发现不了问题,也不敢问,但又是习惯养成的开始。难度系数更大,虽然万事开头难,总得有个开头。我在实践中体会到: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通过启发,点燃小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尝试答疑,在自主活跃的氛围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质疑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关键的,根据语文学习的特点,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首先,教者应抓住课题质疑。例如:(看到《跨越百年的美丽》这一课题时,可以启发学生先从“美丽”入手质疑,启发学生质疑:美丽指什么)看到《蓝树叶》一课课题时,可启发学生问:“树叶是什么颜色的?课题的树叶前面为什么要加一个蓝字?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事?”解决了这几个问题,也就理解了文章的重点和中心,也就能顺利地开展课文教学了。另外,有一些课题本身就是学生疑之所在,如《捞月亮》,“月亮”在哪里?文本写的月亮在哪里?为什么在“月亮”前加一个“捞”字?能捞到吗?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质疑问难,还可以课题扩展到课外内容,如此激发学生地兴趣,大胆鼓励勇做质疑问难的发言者,教学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其次,要抓住关键的词语,句子质疑。在教课文《我的爸爸》时,记住李大钊要求孩子学习不要“三心二意”、“踏实”、“不撒谎”,有的小学生可能不理解国际歌,由此引发讨论,因而问:“写我的爸爸为什么非突出《国际歌》”,由此引发讨论,进一步领会中国共 产 党创

始人李大钊伟大的共产主义形象。

此外,借疑引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这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对教材中难以理解的内容提出质疑,发现不同问题不同观点,这说明勤于思考,敢于发问,有了初步的创新意识,产生了创新的冲动。教者应借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创新插上飞翔的翅膀。《吃墨水》一课有这样一句话:“妈妈走进屋,看到他满嘴都是墨,吃惊的叫起来。”引导小学生:“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妈妈才会吃惊?出课文事例外,谁还能说出会使妈妈吃惊的原因?”在黄山奇石一课教学中,学生质疑:“仙桃石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为什么要用飞和落?教者引导:仙桃大理石因什么而得名?它的特点是什么?继而激发学生再造想象:也许这个仙桃石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或者与那一个神话故事有关?谁能告诉大家?”小学生一听说神话故事可活跃了。会急不可待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自由地表达出来,既有乐趣有增强了创新意识,有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除上面的方法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语言运用上发问,从课文表现的中心上发问,从标点符号的运用上发问,从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上发问,从课文的写作方法上发问??总是在学生想知道处、易错处、理解片面处,多角度的引发质疑,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兴奋点,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践证明,质疑习惯的培养,也要靠双边互动,导之得法。

二、对学生质疑的正确应对

课堂教学就40分钟,如果提出答疑的时间太长,就不能完成教学任务,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对学生提出应对的方法可分为三类来解决,第一类与课文内容无关的问题,首先肯定是好的,但婉转地告诉他等课外是当地时间告诉他;不在课文要害关键处,但与课文有关的问题,教师可以作答或让学生答;第三类是那些跟课文关系密切的,能打开学生思路的问题,教师应鼓励,甚至可以把问题公布出来,让同学们一起讨论,作为学生的重点。

同时,教者认为,为了质疑而质疑,事先把问题透露出来叫学生问,或在课堂将要结束时提提问题,草草了事,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大意。

总之,我觉得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必要手段,质疑能力的培养也是一门教育科学,有他必须的规律,教育仅是尝试,恐怕连门槛也没踏上,希望同仁们行动起来,让学生提问在语文课堂上蔚成风气,“提问”绝不是外国学生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