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及反思以及评语

20.1.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长春高新第二实验学校

杨洪艳

1 《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章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本节内容主要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先通过逆命题的猜想,再利用图形验证,最后逻辑证明。教材在知识呈现方式上,尽可能给学生留出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尽量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究并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对平行四边形性质认识的基础上,探究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学会一些简单的应用,通过逆命题猜想、验证、逻辑推理证明的过程,体验数学研究和发现的过程,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简单应用,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应用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解题的能力。

3.教学环境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启发讲授,学生探究学习,坚持二主方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始至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使课堂洋溢着轻松和谐、探索进取的气氛, 同时借助实物、多媒体进行演示,以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的直观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的探索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并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2.在拼摆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即丰富的想象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的活动,在做“数学实验”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 2

主动探究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2.通过探索式证明学习,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

难点: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性质?

2、那么目前我们所学的方法只有用定义法来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二)自主探究

教学设计及反思以及评语

(定义法):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几何

语言表达定义法:

∵AB

教学设计及反思以及评语

∥CD,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活动2:请同学们用我们准备好的学具的纸条拼成一个四边形,并判断此四边形的形状。由此你能得出什么样的命题。

方法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设问: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是什么?

已知:四边形ABCD中,AB=CD,AD=BC。

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并板书证明过程。

小结:用几何语言表达用定义法和刚才证明为正确的方法证明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方法为:

3

教学设计及反思以及评语

教学设计及反思以及评语

判定一: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AB=CD,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三)定理的运用

教学设计及反思以及评语

我们现在一共学会了几种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都分别是什么?

下面我们结合这道题来学习一下。

例1、已知:如图,在ABCD中,E,F分别

是AD,CB上的两点,且AE=CF。求证:四

边形EBFD是平行四边形。 D

分组探究,分别用定义法、判定一、来证明此题,然后我们互相交流。比较哪一种方法比较简捷。

习题巩固:

1.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B=CD,∠ADB=∠CBD=90°,试判断四边形ABCD是什么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2.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DC中,AB∥CD,∠B=∠D,试说明四边形ABDC是平行四边形。

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F分别在边BC、AD上,且∠AEB=∠CFD。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吗?请说明理由。

4

4.如图,在ABCD中,E、F、G、H分别是各边上的点,且AE=CG,BF=DH。求证: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

教学设计及反思以及评语

教学设计及反思以及评语

教学设计及反思以及评语

(四)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利用边的关系来判定平行四边形,注意满足两个条件。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五)作业布置

A组:课本103页练习第1、2题

B组:课本107习题20.1第1、2题

评价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究平行四边形的两种判定方法,并运用它进行了证明和计算,在教学设计上,首先提出课题,然后通过自主探究,得到新的判定方法,体现了运用旧知识得到新知识的教学规律,实现几何与论证几何的完美统一,然后通过应用,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与发展,教学主题鲜明,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针对性,同时突破了教学的重点。

同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猜想、证明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证明能力。

5

自我反思 :

经过了将近两个周的精心准备和本组同事的热心指导,我顺利的上完了这节《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优质课。虽然最后有些遗憾,但在整个的准备以及上课的过程中,我的感触颇多,收获也颇多!

一、 本节课在定理的教学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现行教材中的定理教学,多数是沿用“定义—定理—证明—应用”这样的模式。按照这样的程序去教学,教学的结果往往只限于几条枯燥乏味的结论。长此以往,学生不易引起兴趣,教师也感到索然无味。怎么才能把兴趣还给学生,把信心留给教师,使课堂散发出魅力和活力,使学生得到思考的乐趣和机会,充分展示数学的魅力所在呢?本节课在改革教法,优化教法方面作了一些尝试。让定理的教学充分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既对定理的产生有探索过程,又对论证方法有发现过程,既教发现,又教证明。所以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情景:回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并运用定义来推导判定一,学生进行讨论,制定方案,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论证,从而得出第一条判定定理,再以一题多解,交流分析方法,归纳概括,锻炼、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用这种探索自主获得知识的方法,虽然能激发学习兴趣,但是在课堂上的讨论不是很理想,有些同学无从下手。

二、 本节课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和编排。

传统的教法总是把每一个问题讲清楚,步子跨得较小,面面俱到,生怕有所疏漏。而人的认识是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在本节课的处理上,通过学生自己探究、作图、证明,给学生留有较充分的时间去探究各个判定定理,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后通过各个判定的对比练习,再次熟悉判定方法,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提高层次,逐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

三、 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看,想,议,练为主体,教师在学生仔细观察、类比、想象的基础上加以引导点拨。判定方法是学生自己探讨发现的,因此,应用也就成了学生自发的需要,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在证明命题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将判定方法进行对比和筛选,或对一题进行多解,便于思维发散,不把思路局限在某一判定方法上。学生在不同题目的对比中,在一题不同证法的对比中,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四、 在对课案的反复打磨期间,自己也收获颇丰。

尝试了生活数学、问题探究模式等教学方式和理念在自己课堂上的运用,并充分意识到多媒体教学的辅助手段对于增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起到的积极推进作用。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一步尝试和运用,真正使学生能力得以培养,技能逐步形成,数学素质得到提高。

五、不足之处

6

1、由于本节课是一节新课,又是年轻教师,采用的又是新方法,所以没有达到预想的“10+30”

的效果,学生的“小老师”角色的扮演还需加强,让他们都敢于站在这样的一个讲台上,展示自我。

2、由于谈论时间过长,准备好的习题没有完全做完。

3、几何证明题一直是学生的一个弱点。初二的学生按照课标不要求规范的证明过程,但是考

试却要求书写严格的过程,由于没有规范的例题示范以及有关习题,所以学生的几何证明题仍然是一个弱项,因此习题课上有部分学生仍然存在会分析,但是书写不规范的情况,这在今后的学习中是一个需要改变和提高的部分。

组员评课:

陈义:

1、 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这样以旧带新,开篇点题,很快揭示教学目标,节省了

时间。

2、 学生动手操作,展示成果猜想出命题,并证明了命题的正确性,得出了定理。这样的

教学模式,更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建立了数学模型的思想,使学生能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这种教学比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接受要好的多。

3、 通过例题的分析、讲解使学到的知识到位。体现了一题多解,同时也发挥了学生的主

动性,看到学生的反应,这节课达到了预订的目标。

4、 提问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考虑时间,同时比较难的问题,基础好的同学答;较易的问题,

基础差的同学答。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施淑晶:

1、本节课中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为学生设置了展示的平台,体验了成功的感觉,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通过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3、美中不足是,在讲解过程中能让学生说的要尽量请学生来说,比如在学生自己选择哪一

种方法加以证明时,让学生自己找条件,找恰当的方法加以证明。

王丽红:

1、整节课教学设计比较合理,从研究命题到得出论证到应用,思路清晰。

2、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从小组成员对问题的探究、成员的互助到问题的解决,都体 7

现了学生是“小老师”的作用。

3、从教学效果上来看,学生能够理解本节课所讲解得到内容,并且能够利用它解决问题,

达到了理解、掌握的目的。

所以本节课可以说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

8

 

第二篇:教案评语

教案规范,书写认真详细,教学目标明确,既有知识目标,又有情感目标,还有德育目标。

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内容主次分明,抓住关键;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符合学段教学要求、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教法选择灵活恰当,学法指导得当,教学过程设计较详,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和全面培养学生素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

3、 该节课能以旧引新,寻找新旧知识的关联和生长点,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能找到教材特点及本课的疑点,并恰当处理,在课堂上设疑问难,引导点拨,是一节很有个性特点的课

4、 本节课各种学习活动设计具体、充分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材施教,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遵循常规但不拘泥,根据学生的差异和特点,从具体到抽象对教材进行处理,是一节很成功的课

5、 该节课教学过程设计完整有序,既体现知识结构,知识点,又注意突出学生

活动设计,体现教学民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课堂结构完整,密度恰当。

6、该节课教学程序设计巧妙,在教学过程中能运用上新颖独特教学方法、言简

意胲,引导点拨学生,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做出的作品图文并貌,有美感,整节课很完美。

7、该节课很有艺术,教学安排清晰有序,科学规范。在教材处理上从具体到抽

象,化难为易,以简驾繁突破难点。各环节有详细的练习,科学合理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

8、本节课非常成功,设计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全面培养学生素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教师配以亲切活泼的教态,能较为恰当地运用丰富的表扬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9、该节课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内容主次分明,抓住关键;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组织严密,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功地教学生“会学”。

10、该节课堂结构层次清楚、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启迪学生思维、解决重

点、突出难点。精心设计练习,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节优秀的课。

11、该节课很有创意,对教材把握透彻、挖掘深入、处理新颖,针对学生基础和

学生发展性目标,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条理地将旧知识综合进行运用。

12、本节课教学目标包括思想教育要求和知识要求两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后进生的补辅,尖子生的拔尖工作,做到对学生动之以情,爱之以诚,使网页比赛取得完美的成果。

13、该节课教学设计非常巧妙,结合教材特点,学生、教师实际,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练习提供了学生喜闻乐见的资料,课堂练习紧扣重点,并注意在“趣”字上下功夫。

14、该节课教学环节清晰、完整具体,能活化教学内容,使之生活化,课堂教学的

开放性、师生关系的民主性、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体显出该教师教学能力非常强.

15、该节课很有特色,创设情景,通过建站,让学生亲自体验、实践、感悟,收

集、整理、筛选资料,突出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一节很成功的课。

16、本节课很有艺术,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作了适当的必要的扩展,精心安排学生自主学习、质疑、操作实践等活动以启发式、讨论式为主。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和程中学会合作。

17、该节课重点突出,目标全面、准确、具体,整体现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布局合理,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条理地将旧知识综合进行运用。

18、该节课堂结构清晰、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启迪学生思维、解决重点、

突出难点。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练习,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是一节优秀的课。

19、该节课十分有创意,教学目的明确,方法得当、语言清晰,具有感染力,习

题典型,题量适当,激发学生兴趣,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完成任务,整个课堂效率非常高。

20、本节课对教学内容把握透彻、挖掘深入、处理新颖,在课堂教学中,对重难点言简意赅,分析透彻。对练习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落实双基,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