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是最幸福的

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是最幸福的

常怀感激之情的生活是最甜美的

学会感激——感激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给了我宝贵的生命

学会感激——感激我的老师,因为他们给了我无穷的知识

学会感激——感激我的朋友,因为他们给了我克服困难的力量

学会感激——感激我周围的一切,因为他们给了我和谐健康的成长空间

不要忘记说声——“谢谢”

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要感激的人太多太多,你最想感谢谁,就把感激的话写在感恩卡上。 有一个词语最亲切,

有一声呼唤最动听

有一个人最要感谢

有一个人最应感恩

它就是——“妈妈”

妈妈的皱纹深了,她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

妈妈的手粗了,她把温暖的阳光给了我

妈妈的腰弯了,她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

妈妈的眼花了,她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

面对妈妈深沉的感情

聆听妈妈殷切的心愿

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应该学会感激

但很多时候,我们习惯接受这种关爱,并且认为是理所当然。

渐渐忘记了感动,忘了说声谢谢。

 

第二篇:34、常怀感恩之心才会幸福

34、常怀感恩之心才会幸福

20xx年2月17日

问:如何净化身、心、识?

师:心灵的磁场就像一个巨大的发电机,比几万千瓦发电机的功力还要大,只是我们意识不到。就像人与人坐在一起,如果你说的话我反抗,或者我说话你反抗,敏感的人就可以感觉到对方散发出的磁场很强烈。为什么有些人的思维很敏捷,但到另外一个人面前,他的思维会突然错乱或停顿了呢?因为他的磁场被另外一个磁场包裹了。他的磁场的功力没有对方的大,对方的磁场可以穿透他,干扰他,甚至把他的磁场全部覆盖了,把他的意识锁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他的思维就停顿或者错乱了。

作为一个修行人,如果能把他的磁场放大到和虚空宇宙同一体,对方就无法把他的磁场锁定或覆盖掉。所以修行人要把自己的身心都空掉。你的身心一空掉,就等于我对面没有你这个靶子,我的磁场辐射过去,就没有办法囊括你的磁场,因为空的范围最大。所以静坐的时候,身心一定要空掉。身不空,入不了道;心不空,得不了道;身心俱空,才能悟道和得道。

修行人要时时刻刻看住自己的身口意,不让它脱离轨道,所想所说所做都要符合佛的标准,符合道的要求。如果我们所想所说所做的偏离了道,就容易招感不好的信息,或者接收到不好的磁场,这些不好的磁场会扰乱我们的意识,干扰我们灵性的力量,说的通俗一点,会污染我们的灵魂。

问:一个人慈悲有余,煞气不足,该怎么办呢?

师:那说明他的慈悲只是一种愚昧的慈悲,不是智慧的慈悲。以智慧的慈悲,完全可以把事情做得很圆融。很多人所谓的“慈悲”都是一种无知、愚昧的慈悲,他没有看清事情的本质,认为自己看破、放下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他是出于无奈,没有办法处理了,才所谓的“看破,放下”。真正的看破、放下,是看清了事物的本质,知道了事情的始末缘由,明白了以后才不在意,并不是不明白而不在意。

佛教里面有一句话:“最大的力量是慈悲的力量。”基督教也说:“最大的力量是爱的力量。”不管是爱,还是慈悲,首先是包容,只有包容了以后,才能在里面进行整合、清理和分类。道教讲柔弱胜刚强,慈悲、博爱的力量是最弱、最微细、最不易见的,所以它的穿透力最强。

问:为什么有的人穿得很干净,我却觉得这个人很脏。而有的人穿的衣服带着泥巴,我却觉得他很清爽呢?

师:这是一种磁场。我们说这个人很有魅力,很有气质,指的就是他的灵魂散发出来的力量。人与人之间有没有缘,也是从灵魂里面散发出来的。一个人的灵魂比较纯净,散发出来的磁场就好,就能净化身边的人,身边的人就会觉得很舒服,就说跟他有缘。如果一个人身心不干净,散发出来的氛围不好,旁边的人是可以感受到的。

通过修行,不仅我们人与人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我们和动物、植物也可以进行交流。

问:当达到无念的时候,是不是就开悟了?

师:无念还必须保持觉知。如果没有念头也没有觉知的话,那就是个错误,就犯了禅病,落入一种空亡的状态了。没有杂念很好,但必须有觉知。

问:已经达到了无念,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身体上吗?

师:这样不对,修行不需要这样。修行是释放自己的身心,让身心与整个宇宙融为一体,整个宇宙都在你心中。比如你往这里一坐,一闭眼睛,一入静,就感觉到你心灵的磁场一下打开,和宇宙融为一体,你身心的大小和宇宙成为一个正比。

问:是从内心向外散发吗?

师:它不是一种散发。我打个比喻,我把我的手打开了(师父做一个手势,把原来握着的手掌摊开),一切都在我的手里面。我的手打开,不是有个东西出去了,而是把万物包容进来了。

问:用意识把宇宙全部包容进来?

师:如果说用意识,你就容易理解成用头脑了。刚开始确实和头脑有关系,但到最后就是一种无为的状态,不需要经过头脑。比如我说:“你母亲”,你母亲的形象马上就在你脑海里面浮现出来。你说你有没有经过头脑?刚开始你肯定有经过头脑,但是现在已经不需要经过头脑,不需要用任何方法去想了,连一秒钟、半秒钟都不需要,一谈到你母亲,你脑袋里面马上就出现你母亲的形象。

问:我刚刚生起一个恶念,马上又生起一个善念,这该怎么办?

师:那就平均了,呵呵。修行就是要尽量起善念,不起恶念。当起了恶念马上就要警觉到,马上就要忏悔,不要让它继续蔓延,不要去实施这个恶念。

问:我打坐已经一年了,打坐的时候,眼前总能看见三尊佛像,这是好的征兆,还是不好的征兆?

师:长期这样就错了,就是偶尔出现同一个境界也不对,说明你一直处在这个阶段,没有经过和超越这个阶段。这些境界都叫沿途风光。所有的境界都是对的,都是沿途风光,一百米有一百米的风光,一千米有一千米的风光。你十年都在看一

朵莲花,说明你十年都在原地踏步,没有进步。如果你每天都在进步,就应该看到不同的风光、不同的境界。到最后什么境界都没有了,你的身心就和虚空融为一体了,什么事情一来,你马上就能感应到,因为它投射到你心灵的虚空里面了,但你也没有感觉到有个东西被你包容了。所以修行人首先要把心量打开,这样你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自然界各种力量的存在。我们之所以开不了悟,就是因为心灵没有打开,所以没办法和道接通。

问:我打坐的时候会感到胸部疼痛,有一种冰凉的气在里面游来游去,这是怎么回事?

师:这都是因为没有一套完整、系统的方法,不知道怎么进去,怎么出来,所以出了问题就不知道怎么对治。如果你有一套完整的方法,出现这些情况,你马上就知道是什么原因,处于哪个阶段,该采用什么方法走过这个阶段。

问:那我不知道怎么处理,该怎么办呢?

师:那你要问问你的师父怎么处理。每个人修行的方法都不一样,身心出现的反应也不一样。为什么佛教里面有禅宗、密宗等各种法门呢?当你师父传法给你的时候,就应该告诉你,修这个法门会出现哪些沿途风光,每个阶段大约多久会走完。所以修行一定要有个老师指导。如果你仅仅是信佛,这些都不用谈;如果你是学佛,这些就必须告诉你。

实际上现在很多信徒都是信佛,并没有学佛。所以无论你怎么虔诚地信,也没办法和道融为一体,没办法开悟成佛。如果你学了佛,你就会不断地和道接近,将来有一天你就变成了道。当你变成了道,你就可以传道了。而如果你仅仅是信佛,你永远成不了道,也永远没办法传道。

问:女性在不方便的那几天也可以这样憋气吗?

师:可以。如果女人在周期来的时候不方便打坐,可以不打坐。

问:如果这样,一年下来就少坐好多天了,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代替呢?

师:修行的目的主要是静心,而静心的方式方法很多,不一定盘着腿才是静心,有些人就不适合用静坐来静心,而适合紧张的工作。比如一个走钢丝的人,在走钢丝的时候,他本身就在禅定之中,你不需要让他放弃走钢丝,来盘腿打坐静心。他走钢丝比盘腿打坐静心的效果还好,你就让他在工作中静心,在静心中工作,不需要让他改变。一个从政或者从商的人,任何时候他的神经都在高度警觉之中,对方在说什么,有什么意图,他都很清楚。也就是说他任何时候都在禅定当中,并不需要刻意去修。

为什么我们主张盘腿静修呢?因为盘腿是转化身体,在改变四大上有直接的影响,但在修心灵方面没多大关系。一旦你掌握和习惯了盘腿静心的方式,你能保持的时间会比较久,而且坐的越久越轻松,头脑越清醒。而采用其他静心的方式,你可能会比较容易累。

问:在寺庙里做事可以培福报,那么这个福报的意义在哪里呢?

师:培养你的奉献精神。修行人不能悟道成佛,都是因为没有奉献精神。虽然我们也在奉献,但是那个度不够。奉献指的并不仅是金钱、体力,这些几乎每个人都做得到,我们真正不能奉献的是我们的尊严、我们的面子、我们的心量。如果这些你都做到了,你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有人说:“脸皮厚点儿不就得了?”脸皮厚跟真正的看破放下是不一样的。你是不是真的看破放下,是骗不了人的,你自己知道。如果我莫名其妙地把你骂一顿,保证你几天,甚至这一辈子都放不下我了(众笑)。

你想得到多少,先要放下多少,我们的空间被填满了,你要先给出一个空间,

你想要的东西才能进来。你想成佛,首先要有佛的心量、佛的悲心、佛的奉献精神。这些不具备,无论你采用什么方法修炼,拜再多的师父都没用。所谓的师父和方法,无非是告诉你一个宗旨:把心量打开。你有多大的心量,就能容纳多少的东西;你有多大的承受力,就能承载多少。当你遇到不同的思想时,你是否能接纳,包容?我们都是和自己对应的,喜欢的,欣赏的,才能接纳和包容。注意,只有当他的力量跟你相反,你包容了他,才体现出你的包容。只有当你接受了和你对抗的力量以后,你才能把你的心量打开,扩展开,否则你的心量没办法拓宽。

问: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应该用忍辱来打开心量?

师:如果忍辱真的可以变成包容,那也没用。真正的包容,对于一个真正志向在佛的人,不存在方法,已经没有包容的概念了,哪里还需要方法?如果真的有一个方法让你变得包容,那也是不究竟的。就像发菩提心一样,你发菩提心还需要我劝你吗?我劝你发的菩提心,还叫菩提心吗?它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就像你的孩子生病了就揪着你的心一样,你还需要我说:“哎呀,你孩子生病了,你要好好照顾他呀”!你说你发不起菩提心,那么你肯定不是一个真正学佛的人,不是一个真正渴望修道的人。

问:我们明知这个人的能量比较弱,我们是回避他呢,还是替他承担呢?

师:这要看情况。当你的力量还比较小,就像在幼儿期,你承受不了时,最好还是回避;当你的力量比较强大,可以转化它了,就不需要回避了。这是阶段性的。只有你的师父才知道你什么时候可以到外面去承担众生的业障,他会告诉你。当你自己修到某个程度时也会知道。今天你出去见那些不好的人,他们散发出来的不好的氛围、磁场被你吸收了,你晚上回到家,一闭眼,一静坐,五分钟就把他们的磁场给净化了,这时候说明你可以出去工作了。如果你白天接触那些不好的氛围和磁

场,回去修了好几天还没有净化掉,那你最好少出去。

问:一个人在思维和意识上已经没有过去、未来的念头,能完全处在当下,以佛教来讲是无念了,达到这个状态应该称为什么?

师:如果你真的理解了何为当下,也确实活在当下,那么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得道了”,你已经成为圣人,和道融为一体了。

问:我指的是处于没有思维的状态。

师:你理解错了。打个比喻,一个真正活在当下的人,他下棋是观全局,不是没有思维。比如他在下象棋的时候,之所以挪动这个棋子,他的用意不在这个棋子,可能在第二个、第三个。第一个棋只是一个跳板,或者一个诱饵,或者一个手段-----这是当下,真正的目的是“将军”。

问:但是真正的灵性已经在思维之上,它已经不是思维了。

师:不管在哪里,首先要借助头脑,借助这个载体。一个真正活在当下的人,他的整个头脑已经改变了,或者说他的头脑已经和灵性合二为一,和万物融为一体了,所以他走每一步棋都是当下,全局皆在他心中。

问:当一个人沉默时,他会听到自己头脑里面思维的声音,这阻碍了他。只有放下思维的时候,才能全身心地活在当下,是这样吗?

师:你这是概念性的错误。我再打个比喻,你一个人坐在这间屋子里,你能不能感受到身边每一个人的起心动念?不要说每一个人吧,能不能感受到一半人的起心动念?你能不能感受到这个磁场、这个氛围?能不能感觉到不是你一个人坐在这个地方,而是有很多场?

答:我感觉进入了一种状态。

师:这就说明这时候你内在的力量已经张开,把周围的人包围进去了。这时候

不是大家进来了,而是你把大家包容进来了,所以你能感受到他们的磁场和周边的万物。如果你内在的力量是合在一起的,你就会觉得你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再和刚才下棋的比喻结合起来,虽然你只走了一步棋,但全局已在你的心中,你是全然地觉知,这才叫真正的活在当下,也就是和万物融为一体了。这时候你不能说是头脑在思维,或不是头脑在思维,那是一种灵性的感受。

问:关于时时刻刻警觉自己的每一个起心动念,怎样才知道自己有这个觉知呢?分不分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师:你有没有觉知到每一个起心动念,你自己应该知道啊。你起的每一个念头、每一种想法,你都很清楚,这就叫有一颗觉知的心,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而不是刚才在想什么你都不知道。

问:这时候需不需要去辨别它的对错、来源和去向呢?

师:这要看情况。如果你是在冥想的时候产生了念头,你就应该知道哪些是善念,哪些是恶念。如果是恶念,就不要让它蔓延下去。不需要去实施的念头,你只要看着它就行了。如果这个念头是你明天要付诸实施的,那你就要分别了。这时候的分别是一种应有的分别。

世界上的事要遵守世间的规则。有一部分学佛的人皈依了佛门以后想修行,把工作、家庭都放弃了,说:“我放下了,我要去跟师父修行,我要到庙里去修行。”实际上佛门里讲的“放下”并不是叫你放下有形有相的东西,比如家庭、钱财,而是叫你放下这颗执著的心。如果你把有形有相的东西放下了,可是你内在无形无相的心并没有放下,那有什么用呢?换句话说,你有家庭,有钱财,有地位,你内在对这些东西不执著,不强求,这才是真正的放下。你手里拿着钱,只把它当做一种工具,不会因为钱丢了或者发了财,而过于悲伤或欢喜,这才是放下。一个修行人

应该认识到这个道理。

问:怎样才能更好地降服“我慢”?

师:跟你作对的人,对你不好的人,你向他多弯腰鞠躬,多赞叹他,这是最好的方法。你崇拜的人不需要去赞叹。如果你能把和你对抗的人留在身边跟你共事,这样能很快地对治你的我慢。可是,有时候我们想的、说的和做的恰恰相反。你说你想学佛,想修道,想成就,可是身边都是一些情趣相投的人,有一个和你意见相左的,你就想尽办法排挤他,把他赶走,这样你的心量怎么打得开呢?

佛教寺庙还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叫做“丛林”-----什么“鸟”都能来住。并不是拥护我万行的人才可以住在东华寺。你们去问问东华寺常住的这六七十个和尚,真正认可万行,理解万行的有多少。并不是只有我的徒弟才能留下来,不是这样。正是那些不认可我的人,搞小动作的人成就了我,他们让我言行举止更谨慎,觉知观照更稳固,是他们成就了我的功德,让我的灵性更加提升。如果身边都是我的徒弟,都维护我,我放个屁都是香的,可能我会肆无忌惮。越是不认可我的人,我越想办法把他留下来,因为他随时都在盯着我,他是我的觉知和观照。

就像释迦牟尼佛一样,身边有一个提婆达多。我们都知道提婆达多一心想害死释迦牟尼佛,想尽一切办法要打倒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知道,但一直把他放在身边。自然界的规律是有相生的,就有相克的,有有形的力量,就有无形的力量。正因为这种自然界的规律,成就了一代代、一个个的伟人。

如果你身边都是些跟你情趣相投的人,那还叫包容吗?如果你做的都是你喜欢的、你需要的事,那还叫发心,还叫奉献吗?所谓的发心、奉献,是你不需要,不是你想做的事,别人需要,你去做了,这才叫发心和奉献。很多人都不懂什么叫发心,什么叫奉献。就像有的人来到东华寺说:“师父,我要发心出家。”我说:“你是

不是真的想出家,想弘扬佛法呀?”他说:“我渴望出家已经很多年了,我什么都不想做,就想做和尚。”我说:“这还叫发心啊?”所以好多人在概念上搞错了。

问:怎么我心里想啥,别人一瞅就知道呢?

师:说明你身边的都是有智慧的人啊,也说明你的心量放得很开,你把他们包容进来了,他们的心灵和你的融为一体了,所以你想什么他们都知道。这是一种本能的反应,不是因为他们想才知道,恰恰是没有想才知道。他们要是真的想了,就不会知道你了。

问:那怎么才能让他们不知道我想什么呢?

师:你空掉,他们就不知道了。

问:上座的时候,怎么样才能空掉思想呢?

师:如果你有法可修,很快就空掉了;如果没有法可修,没有事情做,脑袋就会胡思乱想。你与其让它胡思乱想,想一百件事情,不如给它一件事去想,也就是所谓的“修一个法门”,想一段时间后,可以达到想不想就不想,想入定就入定了。到了这时候,这个法门你也可以放弃了。实际上修任何法门的目的都是为了对治妄念,以一念代万念。

问:我在观照自己一段时间后,身心感到很累,眉心和头顶特别胀痛,偶尔会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我该怎么继续用功呢?

师:实际上每一个法门都是为了对治一种情况的发生,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你首先应该知道这是必须经历的,还是不应该发生的。当你弄清楚之后,就知道该怎么施药,怎么对治了。有时候我们在打坐的时候出现头痛头涨的现象,这是必须经历的过程。但有的人心理不健康,头一涨一痛,就不敢练了。休息一段时间后这种情况消失了,也可以说是功力消失了,他一修,头又开始痛,又像要炸开一样,

他又害怕,又放弃了。以这种心态,你永远也过不了这个阶段,因为这种情况是必须经历的。有时候坐到一定程度,眼睛会红肿,牙齿会红肿,你会对治,它持续的时间就短一点,不会对治,持续的时间就长一点。

问:打坐呼气的时候,是用嘴巴呼,还是用鼻子呼?

师:你尝试一下哪个方法能解决胸闷、胃胀的问题。鼻子呼吸的力量怎么达得到这个效果呢?达不到啊,所以要用嘴巴呼。

问:请问上师什么是法门?

师:就是修行的方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