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点评

20xx年赣州市初中数学总复习优质课竞赛

(河东片)点评稿

一节好课,应该能够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尽可能地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使其能力得到发展,情感、态度得到升华,这就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三位一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总体来看,本次参赛的11位教师均进行了认真的设计,教学理念较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有明显转变;课件制作技术、网络技术有很大提高;有些课例颇具特色,有的导入巧妙,过渡自然;有的教师上课激情澎湃,有的恰似行云流水,让人回味无穷。具体来说以下几方面尤为突出。

一、学生学习方式有明显转变

对于本次课题“三角函数”及“解直角三角形”的核心内容的复习,不再是采用“复习概念→例题讲解→巩固练习”的方式进行,而是从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生活实际,以创设问题情境作为教学的起点,如会昌谢老师,赣州七中丁老师、兴国曾老师从世博会中寻找素材,沙石中学易老师从生活中的梯子引入,于都实验二中肖老师、瑞金邓老师挖掘本土资源,从测量开始进行引入,并让学生在亲自参与的活动中,经历认知上的冲突从而得到体验,这种教学方式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提供了空间,改变了学生以往被动听讲的学习方式,由“让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设计科学、合理

教师能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层次不同的问题串,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同时也设计恰当的交流活动,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究。如赣县二中的龚老师、赣州七中丁老师紧紧扣住“基本图形”,利用平移、旋转、翻折等进行变式训练,真正做到以题带类。

所有参赛教师都设计了做一做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获得结论,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重结论也重过程。如赣县二中龚老师设置的三角板、沙石易老师设置的折纸等系列动手操作活动。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认识活动,而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就是“再创造”的方法——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数学情境中,通过自我思考、与同伴和教师的交流,“创造”了自己所理解的数学。

三、重视能力的培养及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

多数教师将统领知识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总结起来,用以加强学生的了解,从而有利于他们深层次地去理解数学的核心内容,并且能 独立、自觉地去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如赣县二中龚老师、于都实验二中肖老师、石城刘老师,师院附中陈老师等非常重视思想、方法的小结,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还有益于他们获取比单纯知识(结论)本身更重要的东西——数学方法、数学能力和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四、善于引导学生抓住典型问题进行反思

部分教师善于抓住典型问题与典型案例,重视“悟、思、析、变、串”,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一图多变以及多题一解、多图归一的变通与串联,让学生学会品味,学会比较、学会反思,学会变通,形成众多的“知识链”、“方法串”和“知识模块”。赣县二中龚老师、赣州七中丁老师表现尤为突出。

多数教师小结都是通过问题串的形式使学生归纳、梳理总结本节的知识技能、方法,将本课所学的知识与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紧密联系。作业设计也有亮点,不仅仅是习题、还有开放题,甚至是研究性题。

五、教学技能娴熟,驾驭课堂能力强

大部分参赛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态度严肃认真,仪表端正、自然大方,语言表达富有激情与活力,充分展现了我市广大青年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他们板书设计合理,书写工整,画

图规范,信息技术使用熟练,课堂组织有序,特别是在课堂提问方面,有些教师的提问启发性强,如赣县二中龚老师、章贡区中学易老师等,他们的提问层层深入,逐步引领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多数教师语言简洁、准确、规范;有的老师很具感染力。在激励机制方面,多数教师能通过适度的表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有的教师讲课不精练,抓不住本质,语言累赘,口误较多。

2、部分教师的主导角色过于充分,一个问题或例题学完后不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而是急于巩固练习,有一言堂之嫌,主导过于干扰,而学生的参与断断续续,没有一个自始至终的过程。

3、个别教师所选项数学试题过于简单,有些教师所选数学问题的数据又过于复杂,与复习课要求及江西省数学中考数学试题的走势存在较大差距,应加强对江西省历年中考数学试题的研究与学习。

4、教案设计缺少新课程应有的项目和步骤,教案与课件的文本(字、图、式等)不够规范;有关规范要求以数学课本式样为准,中曾经公布,请老师们加强学习。

20xx年赣州市(河东片)初中数学总复习优质课

竞赛评委组(刘修华执笔)

20xx年4月27日

 

第二篇:全市作文教学优质课竞赛点评

全市作文教学优质课竞赛点评

崇义县教研室黄德新

20xx年岁末,各县(市)精心挑选的18位教师,为全市小学语文教师呈现了18节精心备就的作文教学优质课。这些课实、趣、新、巧、活、美,各具特色,各具精彩;做课教师的精心尽心,听课教师的用心虚心,评委教师的公心诚心构筑起一道亮丽的风景,徜徉其中,回味无穷。为答谢市教研室的重托、听我点评老师们的鼓励,满足听课老师们对我的要求,同时为同行们的互相交流提供参考意见,我把现场点评加于整理,以飨诸君。

一、整体概述。

(一) 课堂结构由如下四种形式构成。

1、 观察——剖析——表达——修改

2、 模仿——剖析——表达——修改

3、 情境——体验——表达——修改

4、 话题——剖析——表达——修改

课堂结构既符合小学习作教学规律,又符合小学生习作认知的特点和实际,明了清晰,便于操作。

(二) 写作兴趣得到了培养。教师们分别采用了以新、以奇、以趣、以美、以情等有 效方法激发和培养了学生习作兴趣。

(三) 写作技能得到了训练。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摄材技能、选材技能、语言 技能、结构技能、修改技能得到了较好训练和提升。

(四) 写作素材原于生活,叙真事,抒真情。避免了胡编乱造现象。

(五) 沟通说写,由说到写,以说促写,符合小学生写作认知的普遍规律。

二、具体述评。

从写作论的视角看,本次作文优质课最具特色的是比较充分地体现了“三言”,所谓三言,一是有言,二是会言,三是能言。

(一)有言。

所谓有言,也就是让学生有言语的对象。

1、引导观察体验,有事物可言。

孔子教学生“多识草木鸟兽名”,这是很有道理的。大千世界物产丰富,可用来观察的对象不胜枚举。观察对象决定观察方法的取舍,执教老师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符合各自的观察对象。如指导学生运用了定点观察,定向观察,换位观察,不同角度观察,静态观察,动态观察,比较观察等方法;观察的器官除眼睛外,还调动了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器官参与进来。把观察的对象叙述、描写下来,不仅能言之有物,还能培养观察能力——写作构成的重要能力之一。

如李雪琴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的表情和姿势,摸、抓的动作;赖薇老师用多媒体出示“啊黄”特写图片,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观察;金晓庆老师发给学生一包酱干食品,让学生近距离看、闻、品;张正华老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观察脐橙,然后加于品味;李芳老师引导学生体验左手画画,这样的设计新且趣。

2、唤醒积累,有事物可言。

唤醒的内容含盖广泛,唤醒的层面各有方向。如唤醒记忆贮存,唤醒场景回忆,唤醒文字、书面记忆等。

如许小娟老师整理出十来幅反映亲情的场景图片,唤醒学生对生活中亲情的美好回忆;“说到亲情,你会想到什么?”;黄莉琴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学校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 郭婷老师“幸福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理解“幸福”;等等。

3、创设情景,有事物可言。

美国教育家科勒斯涅克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执教老师们深谙此理。在创设情境过程中,老师们各显本领,有的引导学生摄取生活展现情境;有的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有的借助图画再现情境;有的扮演角色体会情境;有的运用语言描绘情境;有的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如李雪琴老师的抓黄鳝情境,设计新奇且巧妙,既刺激又有吸引力;李莉老师的夹弹珠比赛,学生参于其中,其事也乐,其情也浓;黄鹂老师创设的“特别考试”情境,让学生在出人意外中,明了情理之中的道理;郭婷老师出示多副图景,让学生从享受、付出两个截然相反的慨念中体会“幸福”的含义,拓宽了学生理解“幸福”的视野??

4、激荡情感和兴趣,乐于习作,有情可抒。

文章不是无情物。情从何来?情来自于对事对景对人对物浓厚的情绪。动情的东西令人激动;喜欢、热爱的东西令人产生向往之情,讨厌、憎恨的东西令人产生厌恶之情。“情者文之经”,此所谓“情动而辞发”也。再说小学生习作,其习作兴趣远大于习作智慧,激发他们的习作热情和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老师们更了然于胸,激情、融情、激趣技法娴熟。有的用语言煽情,有的让学生在参与中融情,有的在唤醒中温情,有的在师生对话中抒情,有的在玩中激趣,有的在悬念中激趣等等。

如蒙芳老师利用漫画,以拟人化的形式激发学生对HINI的憎恨之情;付小燕老师通过朗诵感恩名言让学生对己有恩之人之事之物动情;许小娟老师引导学生于细微之处品味真情:刘龙斌老师读诗猜姓名的设计,李雪琴老师把“包袱”置于瓮中的设计都可谓独具匠心??

(二)会言。

会言者,即能把获得的作文材料,通过思考、联想、想象进行加工串连,用连贯、通顺、具体、得体、生动、形象的语言,运用各种语言形式把内容叙述、描写出来,把内心的情感抒发出来。

1、引发思考,开启想象,由实到虚,由虚衬实,开拓言说空间。

做课教师们深深懂得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联想和想象不仅能使学生“有言”,更能使其“会言”,即言得有理,言得有据,言得宽广,言得深刻。我们知道,思考是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由感性到理性的本质认识,联想是由当前的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从方法上说,有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想象是联想的继续和深入,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我国古代的文学理论家们对思考、联想和想象在作文中的作用有过许多形象的论述,如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中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心动,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如黄隽老师启发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诚信”何为;刘运娣老师事先出示一组有关各类脾气的词语,以打开思路;金晓庆老师由酱干的味道启发学生联想到类似食品的味道;陈群英老师引导学生由闪电、雷声联想到糟糕的事件,糟糕的心情;郭婷老师引导学生由“幸福”联想到种子和小鸟,由种子、小鸟想象到播种和传递温暖;付小燕老师由“人之间”的感谢联想到“动物之间”、“自然界之间”的感谢;蒙芳老师引导学生从甲流对人类造成的灾难想到恶魔;赖薇老师引导学生观察“阿黄”的不同表现时,让他们联想此时阿黄有什么想法,可能会说些什么等。付小燕老师在开启学生多维后,抓住典型事例引导学生说:“有了泥土,种子就有了发牙的温床,有了生根的地方,有了开花结果的营养,所以种子感谢泥土??(要是教师再导:如果没有泥土,学生可能说,没有泥土就不会有??不会有??不会有??。这样做联想和想象会得到开启,另一种言语形式会得到实践和内化。)

2、 学习语言形式,让学生会言。

老师们不仅对刘勰《文心雕龙 章句》中说的“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 积章而成篇”这句话心领神会,而且也懂得,写作活动是一种言语行为,写出来的东西就是言语作品。因此在作文指导过程中很注重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把思维活动的内部语言转化为能表情达意的外部语言。

(1)给予语言示范。

我们知道宋代诗人肖德藻《登岳阳楼》下阕云:“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犹嫌未奇绝,更上一层楼。”显然系仿唐王之涣《登颧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思路而作。但翻出新意,较王诗更设悬念,独辟蹊径。老师们是深知模仿多了自能内化这一诀窍的。

如李雪琴、林琼琼、李芳、张正华等老师多媒体出示的填空式言语示范:老师 台 去,只见他 ,我想 ,那些没举手的“胆小鬼”们 ,再看看那些举了手的“勇士”们 。上帝对我说:“如果不祝福你,公鸡就要下蛋,老虎就要吃吃饭 为了防止世界混乱 ;原来的垃圾桶 ,现在的垃圾桶 。啊,这个脐橙真可 。

(2)通过炼字、炼词、炼句使学生会言。

做课老师深深了解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诗句的含意,更知道曹雪芹作《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感叹“十年辛苦不寻常,看来句句皆是血”的故事。所以老师们很注意唤醒积累,让学生有词可用,有句形可仿;也注意了准确用词的指导,把句子写生动写形象。

如李莉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场面描写时,根据学生思路板书顿时、沸腾、稳稳、胸有成竹等词语;金晓庆老师依据学生现场思路,出示细吞慢嚼、回味无穷等词语;黄鹂老师分类板书紧张、惊讶、忐忑不安、安静等表示心情的词语等。尤其是下面这一炼字炼词炼句的过程很有借鉴意义:

师:用一个字形容教师的外貌用什么字?

生:瘦。

师:两个字。

生:很瘦。

师:三个字。

生:非常瘦。

师:四个字。

生:瘦骨如柴。

如果老师再引:用比喻句说,学生可能说,老师瘦得象一根火柴梗,再引:用夸张句说,学生可能说,一阵风就能把老师吹到九霄云外去,再引:用排比句说,学生可能说??如果再引,看到老师这么瘦,你有什么话要对老师说啊,请用抒情的语句说一说??把描写和抒情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

(3)迁移语言知识,活用修辞。

由于母语的潜称黙化,从幼儿园开始,不少小朋友就会用比喻、拟人、夸张的语言表达其见闻和意见,到了小学,从一年级开始就接触上述修辞的书面形式,从二年级就开始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对上述修辞进行训练,但我们发现,小朋友们在平时的习作中很少有人自觉运用修辞方法去把句子写生动写形象,知识和能力成了两张皮。这就需要老师们在习作指导课上有意识地创设运用各种修辞的情境,架设勾通修辞知识的语境桥梁,提供运用各种修辞的平台。

如林琼琼老师在指导学生写短信时就有意识地结合语境引导学生运用修辞;赖薇老师巧妙引导,学生对阿黄眼睛的描写就很具特色:“两个小眼睛就像黑葡萄似的在盘子里转来转去”;刘龙斌老师运用猜老师瘦之因这一语境,既是猜就会有多种情况,就可能用到“可

能,也许,或许,要不??”等词,老师对此了然于胸,于是有下面教学片断。

师:你用了多少个“也许”猜老师瘦?

生:三个。

师:请你连起来说一说。

生:老师瘦也许是吃饭太少,也许是营养不良,也许是本来就长得这么瘦。

师:谁还能用这样的方式说一说。

生:??

(三)能言。

所谓能言即是把获得的事物材料用一定的篇章形式表达出来。

1、指导布局谋篇,使学生能言。

我们知道,诗仙李白仿崔颢《黄鹤楼》的意境写出了更具特色的《登金陵凤凰台》,吴伟业仿白居易《长恨歌》作人物命运相似的《圆圆曲》??老师们深深懂得“模仿”和“唤醒”是让小学生“能言”的有效方法。从现场做课看,仿写的内容很多,有的仿结构,有的仿文体,有的仿题材,有的仿体裁,有的仿立意,有的仿章法,有的仿表现手法等。仿写多了自然能言。

如李莉老师出示范文,小结写作方法,抓中心句展开;陈群英老师出示写景句例,引导学生体会写景在文中的作用;林琼琼老师出示精妙短信,评价概述特点:主题明确,简短精练,幽默风趣,运用修辞,真情实感;张正华老师引导三年级小朋友“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付小燕老师引导学生围绕“××感谢××”,选择不同的题材,运用不同的体裁去表达等等。

2、指导修改润色,让学生在赏析评改中能言。

这次作文优质课竞赛有一个以往不具备的明显特点,那就是非常重视指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可以这样说,老师们对“好的作文是改出来的”这一“名言”是深有体会的。

如李雪琴老师引导学生在“把手伸进去”前面加上“快速、闪电般”等词语,把“伸”改为“缩”;巫霞老师肯定学生谈感受时“台上一分钟,台下三年功”一句很形象地道出了要把画作好的感受;刘龙斌老师引导学生把“样子”改为“外貌”,给“骗”字加双引号,把“老师很好学问”改为“老师很有学问”等。

评改不仅是要改正错别字,把用词改准确,把意思改真实,把长句改成短句,把重复、啰嗦的高速句删除,把缺失的语句补上,把标点符号改正确等等,还得从内容、选材、布局谋篇上给予具体的评改。

三、六点感受。

1、习作教学要在培养学生思辨思维上下功夫。指导小学生写议论文是一件难事,因为现行语文教材中作文训练很少涉及“议论”内容,学生缺少类似经验。但黄隽老师敢于挑战这样的难题,这不仅有胆量,也很有创新意识。综观黄老师这节课,由于教法适合学生认知规律,学生的思路得到了开启,思维得到了训练,学习了思辨方法,如用具体故事为论点佐证等,写作能力得到了实际煅炼和提升。对用钱买作业(知识)属什么性质这一问题,对小学生来说的确较难,他们说这种行为是不劳而获也就不难理解。“钱”本来就是劳动所获,用钱买商品是凭劳所获,但知识不是商品,用钱买不到。知识只能学得习得,要理解到这层意思真的很难。刘运娣老师敢于围绕“脾气”这一话题引导学生作文,这也难能可贵。从课堂效果看,还是比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2、习作内容和教法的选择要符合年段特点。

张正华老师以观察脐橙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看形状,摸表面,闻香气,品味道等方面观察思考,然后围绕中心句写下来,从观察物和教学流程看,这节课并没有多少新意,但其符合三年级小朋友习作认知实际,切合年段要求,且打开了思路,习作技能得到了煅炼和

提升,是否有新意就在其次了。让五年级学生观察“酱干”然后按色泽、形状、味道一一道来,这不符合年段要求。因为这样的观察、表达方法孩子们早在三年级就会了。这样的“教”低估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认知,稚化了学生体验,把高年级的习作课当作其习作启蒙课。这样的“教”很可能将学生带入僵化的路数上,长期如是,学生的习作欲望没了,厌烦出来了,麻烦就大了。如果换一种方式,如以“酱干”的名义,以童话的形式,介召其出生、成长、家族、旅行见闻等,这样不仅符合年段要求,而且视角独特,极具想象空间,孩子们会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就是说教学内容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作文竞赛课中让五年级学生写手机短信,为衬事映情写景(实乃写几句话,也只能写几句话。),似乎不妥,因为写手机短信只是表达的一种形式,写景只不过是表达的一种手段,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把它们当作一个知识点来训练。

3、习作教学要在指导学生“会言”上下功夫。

从18节作文课看,让学生“有言”已经形成共识,在让学生“有言”上,大多采用观察、模仿、情境等方法,方法有些单调,还应该在“唤醒”生活材料上下功夫。相比较而言,在指导学生“会言”上认识不足,指导不到位。其实作文教学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是重中之重。 在语言训练中“立片言以居要”是一条重要的指导思想。南唐后主“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这首词,前三句人们不一定记得住,但“前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却是广为流传。还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些名句都显示了不朽的艺术魅力,可见指导学生“会言”的重要性。从文章表达的需要出发,可指导根据内容“会言”,让思想之火闪亮;在启迪思考上“会言”,引发深思的价值; 在奇思妙想上“会言”,使文章灵动; 在明志上“会言”,彰显理想;在生情处“会言”,抒发情志;在理趣上“会言”,使文章具有理趣等等。即使“有言”,如果不“会言”,那也是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纵使有千般风情,也是良辰好景虚设。

4、习作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要关照到学生的切身体验及题材和体裁。

在《绘景与抒情》一课中,教师出示两幅如是的图景,一是衣着单薄的小女孩在冰天 雪地里,背着一捆比她还高的柴薪,艰难地行进着,二是一双满是冻疮的小手在昏黄的灯光下写作业,接着问:“图画上的小女孩幸福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不幸福”老师用坚决否定的声调说:“不,她很幸福”。我猜老师的原意是让孩子们明白,“幸福”是个体对生活、生存的体验,这种想法没错。但要小学生接受图示内容中怎么看也属不幸的境遇而叫幸福之观念,巩怕怎样地强行灌输也会无济于事!分明这是我们的不幸啊!对童年而言,如果说这也称得上幸福,那哪些才是不幸呢?

在“五年级漫画作文指导:《甲型HINI流感病毒狂想记》”,一课中,从课堂操作看,教师出示了已经拟人化的多幅有关HINI的漫画图,如果是“漫画作文”就应该指导学生写清楚画意,在此基础上阐明其喻意。可教师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似乎不在此列,反而用了不少时间带着小朋友们表演HINI如何来到了人间,尽管教师语言很煽情,演技也很不错,但从课堂效果看,小朋友们嘻嘻哈哈一阵外,并无它获。即使要表演,切以为演者也应该带上一个令人憎恨的HINI病毒面俱,(从漫画图示形象看HINI病毒是令人可憎的),因为表演者是一位年青漂亮的女教师带着几位天使似的小朋友,不如此,小朋友们还以为是天女下凡,很难把其和恶魔联系起来,与教者的初衷背道也就不足为奇了。如果要狂想,就应该广开思路,让学生思绪万千,联系实际想象HINI病毒之恶之毒之憎之恨??老师如此一表演,学生想象的翅膀被凝固在了表演情境上,再怎么狂也难想了。

5、 习作教学要在“教”与“不教”之间寻找到平衡点。

习作是一门课程,是一门技能,是一种良好习惯。从课程、技能、习惯的视角看,习作 是应该教而且能够教的。如描写、叙述、说明、抒情、议论方法;语言表达形式;篇章结构等。就描写来说,有景物、人物、场面描写,就人物描写,有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等。这些知识是需要教的。习作又是充满个性的创造性劳动,从学生思维和表达的视角、文化视野、“自我中心言语”上看,各具特点,而“教”是普适性的,遵循的是学生在某一年段言语发展的共性逻辑,在为一部分学生打开言路的同时,却是堵塞了另一部分学生言语成长发展的通道 。因此习作教学要在“教”与“不教”之间寻找到平衡点。说到这里我想到了两个例子:一是某课堂上老师要求二年级小朋友用“种”(zhònɡ)组词造句,一个小女孩站起来说:“孙中山种下了中华民国”。老师先是一愣,接着大步走向小女孩,把她抱了起来??这个小女孩的思维和言语是其独有的,闪着思维和言语的光辉,老师用抱的体态给了她充分的肯定。好在老师没有指责小女孩用词不当,我为这位老师的行为喝彩。二是在四年级习作课上,老师要学生以“牛”为题习作,一学生这样写道:“我一点也不喜欢老黄牛,它走起路来慢吞吞的,身上沾满尘土和牛粪。我要教它迈天大步走路,要把它带到小河里,给它洗澡,洗得干干净净的,教老黄牛爱卫生??”该学生把习作给家长看,其父母指责道:“怎能这样写,写老黄牛就一定要把它勤劳和任劳任怨的品质写出来,如写它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写它为人们默默地犁地耕田??”小女孩只好按父母的意思重新习作。在习作讲评课上,老师在全班宣读了她的习作,并说写得如何有高度有深度等。可惜呀,一颗美好的童心(把牛洗干净,让牛爱卫生)一个天才作家的苗子,被好心的家长和老师双双扼杀了。作为新课程理念理念下的教师决不能做如此的蠢事。而是要在在共性教育过程中,保护和开启学生充满个性的思维和言语方式,为个性作文打下基础。

6、 习作教学竞赛最好不要照搬名师们的课。

我们要学习名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灵活巧妙的教学艺术,设计课堂的思路,但不能照 搬,即使要搬也要加于改造和创新。

四、结束语。

前后收到老师要点评整理文稿的邮件达两百余封,老师们对我的鼓励和好学精神令我万分感动,谢谢了。本次作文优质课亮点多,给我们的启示多,由于本人才疏学浅,挂一漏万了,请老师们海涵。

20xx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