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苏武

我眼中的苏武

初四四班 林寒冰

苏武左护使节,右擎长枪,锦帽貂裘,百骑北上。不料事变反被扣押,亲戮叛徒,成仁名扬。威逼利诱忘富贵。严拷打,又何妨?操守贞洁,夜夜梦汉王。

操守贞洁文明臣子,光荣出使结好匈奴。怀系宏愿恨小人事变,忍辱负重定当以死报国。天苍野茫,国破家亡;悲歌慷慨,我心所向。风华正茂时只身北海,白发苍苍时荣归故乡。以国家利益为重,中华之不屈贞洁者,苏武也。

精忠报国,无意于功名利禄的火花,可曾让匈奴可汗惧怕,雄壮的大风歌横扫一切北国的寒风,冻死无数匈奴的钢铁战马。万里冰封亦抵挡不了你的志向,渴饮雪,饥吞毡,铮铮铁骨未曾倦我于冰天雪地之中,宁死不屈的意志,承起中华民族永世的脊梁。

云边崖断胡天月,忠贞亦可戮天狼。壮士一去不复返,沧海明月珠有泪。威武屈者庸矣,荣华富贵犹可忘。出师未捷身先死,民族忠贞永流芳!

 

第二篇:苏武传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Gswhywbx4——009

文华高中高二语文必修4

《苏武传》导学案(教师版)

编制人:雷愈 审核人: 编制时间:2015/9/20

学习目标

1、了解班固及《汉书》。

2、积累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3、培养正确分析文言文内容及准确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 。

4、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品味历史传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 审美价值。

重点难点

1、分析人物性格特征,体会传主的人格、精神。

2、评价苏武的功过和价值 。

学习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

一、情境创设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 二、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班固,字孟坚,东汉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长大后博览群书。和帝永元元年(89)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后来,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时年61岁。那时,《汉书》中的“八表”和《天文志》尚未写成,后由妹妹班昭和马续补写而成。

家庭:父亲,班彪;弟弟,班超(投笔从戎);妹妹,班昭(续写《汉书》)。 作品:史书有《汉书》(《前汉书》);辞赋有《两都赋》;诗有《咏史诗》。

性质:《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体断代史,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其中还收录了西汉大量的辞赋和散文,有总集的性质。

内容:记录了从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地皇四年(23)之间229年的历史,共100篇,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

2、《汉书》的价值

史学价值:作者能尊重客观实际,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赞扬清廉的官吏,流露出对人民的同情。

文学价值:叙事详明,详赡严密,语言典雅繁复,富于文采,有骈体倾向,对后世散文发展影响很大。

3、背景资料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汉民族兴起于战国时期,强盛于秦末汉初。秦汉之际,匈奴贵族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文帝、景帝时代,汉一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一朝力量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解除匈奴对汉一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4、复习归纳史书的形式

编年体: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春秋》(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左丘明)

《资治通鉴》(司马光)

国别体: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刘向)

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

例:《史记》(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范晔)——纪传体断代史。

三、自主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稍迁至栘中厩( jiù )监。

②数(shuò )通使相窥(kuī)观。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

④既至匈奴,置币遗( wèi )单于。

⑤后随浞野侯没( mò)胡中。

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 yānzhī )归汉。

⑦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 (附:此课本注音“yún”错误)

⑧拥众数万,马畜( chù )弥山。

⑨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dī )。

2、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⑦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⑧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⑨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⑩与武决去 决:通“诀”。

3、解释古今异义

①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抵押。 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②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③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④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⑤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⑥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⑦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⑧稍迁至栘中厩监 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⑨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古义:送给。 今义:丢失、落下。

⑩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古义:正当、适逢。 今义:聚会、集合。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 ,并解释。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 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③名词活用

(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5、说出下列句子是何种特殊句式 。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女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女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 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②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四、合作探究

1、给每段起个小标题。

初使匈奴,单于受礼;缑王谋反,祸及汉使;舍生取义,以死明志;卫律劝降,威武不屈 饮雪吞毡,此志不渝;李陵劝降,忠贞不二;汉匈和亲,请还苏武;历尽艰难,发白归汉。

2、理清情节脉络,划分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1):介绍了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第二部分(2~8):记述了苏武在匈奴十九年倍受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事迹。 第三部分(9~10):介绍了苏武被放回国的经过。

3、文章里个性鲜明的各种人物对苏武也起了对比映衬的作用,请同学们把文章里各种人物的性格和苏武作一个对比,看看他们的映衬分别凸现了苏武怎样的性格特征。

(1)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

苏武: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

(2)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一身正气,光明磊落

(3)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

苏武: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

4、概括文章主题。

本文集中描写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期间的事迹,颂扬了他在敌人面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饥寒压不倒,私情无所动的浩然正气,充分肯定了他坚毅忠贞、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五、拓展运用

请课外搜集爱国的名言警句10条,事例10个,准备交流。

【附】关于气节的名句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4)宁为玉碎,为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禹》)

(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7)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8)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题画·竹石》)

六、课后反思 学习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参考答案】

1、【解析】选C。A项“论”,判罪;B项“当”,判处;D项“亲”,双亲。

2、【解析】选D。A、B、C三项都是动词,D项是语气助词。

3、【解析】选C。C项中的“幽”是形活用为动, A、B、D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4、【解析】选C。幸:希望。

5、【解析】选D。A项“亡”通“无”;B项“畔”通“叛”;C项“去”通“弆”。

6、【解析】选B。A项“丈人”古义是对年长人的尊称,今义是岳父;C项“明年”古义是第二年,今义是今年的下一年;D项“成就”古义是栽培、提拔,今义是事业上的成绩。

7、D(向/对于/在/比)

8、B(为了保全在汉朝的家人)

9、(1)置办礼物赠给单于。(2)举起剑来做要砍的样子。

(3)年轻时凭借父亲的职位而被重用,哥哥和弟弟一道做了郎官。

10、(1)史学家 断代史 “班马” (2)《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3)《两都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Gswhywbx4——009

文华高中高二语文必修4

《苏武传》导学案(学生版)

学习目标

1、了解班固及《汉书》。

2、积累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3、培养正确分析文言文内容及准确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 。

4、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品味历史传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 审美价值。

重点难点

1、分析人物性格特征,体会传主的人格、精神。

2、评价苏武的功过和价值 。

学习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

一、情境创设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

二、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班固,字孟坚,东汉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长大后博览群书。和帝永元元年(89)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后来,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时年61岁。那时,《汉书》中的“八表”和《天文志》尚未写成,后由妹妹班昭和马续补写而成。

家庭:父亲,班彪;弟弟,班超(投笔从戎);妹妹,班昭(续写《汉书》)。 作品:史书有《汉书》(《前汉书》);辞赋有《两都赋》;诗有《咏史诗》。

性质:《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体断代史,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其中还收录了西汉大量的辞赋和散文,有总集的性质。

内容:记录了从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地皇四年(23)之间229年的历史,共100篇,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

2、《汉书》的价值

史学价值:作者能尊重客观实际,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赞扬清廉的官吏,流露出对人民的同情。

文学价值:叙事详明,详赡严密,语言典雅繁复,富于文采,有骈体倾向,对后世散文发展影响很大。

3、背景资料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汉民族兴起于战国时期,强盛于秦末汉初。秦汉之际,匈奴贵族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文帝、景帝时代,汉一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一朝力量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解除匈奴对汉一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4、复习归纳史书的形式

编年体: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春秋》(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左丘明)

《资治通鉴》(司马光)

国别体: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刘向)

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

例:《史记》(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范晔)——纪传体断代史。

三、自主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稍迁至栘中厩( )监。

②数( )通使相窥( )观。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 )也。

④既至匈奴,置币遗( )单于。

⑤后随浞野侯没( )胡中。

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 )归汉。

⑦置煴( )火,覆武其上。

⑧拥众数万,马畜( )弥山。

⑨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 )。

2、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

②与旃毛并咽之 。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 。

⑤信义安所见乎 。

⑥法令亡常 。

⑦武父子亡功德 。

⑧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

⑨前以降及物故 。

⑩与武决去 。

3、找出并解释古今异义

①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

②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

③我丈人行也。 古义:

④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 今义: 今义: 今义: 今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⑤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 今义: ⑥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 今义: ⑦武等实在 古义: 今义: ⑧稍迁至栘中厩监 古义: 今义: ⑨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古义: 今义: ⑩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古义: 今义: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 ,并解释。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

诚甘乐之 。

②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 。

(2)空以身膏草野 。

(3)反欲斗两主 。

(4)单于愈益欲降之 。

(5)何久自苦如此 。

(6)王必欲降武 。

③名词活用

(1)天雨雪 。

(2)羝乳乃得归 。

(3)杖汉节牧羊 。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

(5)惠等哭,舆归营 。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

5、说出下列句子是何种特殊句式 。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2)为降虏于蛮夷。

(3)何以女为见。

(4)子卿尚复谁为乎。

(5)何以复加。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四、合作探究

1、给每段起个小标题。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2、理清情节脉络,划分文章层次。

3、文章里个性鲜明的各种人物对苏武也起了对比映衬的作用,请同学们把文章里各种人物的性格和苏武作一个对比,看看他们的映衬分别凸现了苏武怎样的性格特征。

(1)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 苏武:

(2)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苏武:

(3)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

苏武:

4、概括文章主题。

五、拓展运用

请课外搜集爱国的名言警句10条,事例10个,准备交流。

【附】关于气节的名句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4)宁为玉碎,为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禹》)

(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7)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8)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题画·竹石》)

六、课后反思 学习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文华高中高二语文必修4

《苏武传》节节过关检测题

班级: 组名: 学生姓名: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论:议论

B.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当:应当

C.律前负汉归匈奴 负:背叛

D.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亲:亲戚

2、下列各句中“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B.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

C.为降虏于蛮夷

D.何以女为见

3、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天雨雪,武卧啮雪

B.羝乳乃得归

C.乃幽武,置大窖中

D.杖汉节牧羊

4、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假:代理的,临时的

B.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暗地里

C.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幸:幸运地

D.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除:台阶,此指门与屏风间的通道

5、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法令亡常

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去草实而食之

D.单于召会武官属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B.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C.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D.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7、下列句中的“于”字已按其作用作了分类,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赵氏求救于齐。

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③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④望长安于日下。

⑤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

⑥而耻学于师。

⑦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⑧师不必贤于弟子。

A.①⑦/②⑥/③④/⑤⑧

B.①⑥/②⑦/③⑤/④⑧

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

D.①⑥/②⑦/③④/⑤

8、下面是对本课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和缓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反选择,导致了苏武被匈奴扣留。

B.虞常沦落匈奴,但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因此赢得了敌国的敬意。

D.卫律使尽威吓、利诱等手段,但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祟高气节。

9、翻译下列句子。

(1)置币遗单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剑拟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填空。

(1)班固,东汉著名的__________,《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__________体例,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历史与文学巨著。文学史上,司马迁与班固并称__________。

(2)“二十四史”是指由《史记》至《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它的前四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班固又是东汉最著名的辞赋家,____________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