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

一、 简单介绍下文艺复兴

1.含义:“复兴”——再生,重新获得新的生机,也就是说西方文明到了文艺复兴这个时期获得了一个新的生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通常说的西方文明的文艺复兴,是指14——16世纪,起源于意大利,接着发展到欧洲各国的思想文化运动。什么的复兴,什么的重新获得新的生机?文艺复兴这个时期,一批学者开始搜集整理古希腊的文献(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一些哲学家的重要著作)和一些重要的文化思想遗产进行新的整理、注释,因为这个工作,我们称作“文艺复兴”。实质是通过对古希腊文化的复兴倡导了一种人文主义运动。

1. 社会背景:首先兴起于意大利

①经济:因为意大利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特别是意大利北部和中部的一些城市,在14世纪已经出现了具有资本主义雏形的手工业,随着资本主义日趋繁荣,商人队伍的日益壮大,他们逐渐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②文化:早先诺曼人攻克希腊港口城市萨洛尼卡卖了许多书给意大利人,意大利人购得的古希腊手稿数以万计。后来十字军攻占君士坦丁堡时候,侵略者与意大利人进行手稿交易。因此威尼斯商船从拜占庭返航时候带回许多的古籍和抄本。拜占庭灭亡以后,更多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流入到意大利。

③宗教:中世纪的宗教文化强调神权至上,宣扬人们要禁欲赎罪。它认为人生下来就是有罪的,人的一生就是为赎罪而活的。人们只有通

过禁欲和教会圣礼才能赎罪。它让人们追求来世而不是现世。此外,它还让人们服从封建等级制度。所以人们的思想被宗教等级束缚着。新兴的资产阶级有了自己的经济实力后,进一步追求政治地位,因而他们要用自己信奉的自由主义来抵抗当时宗教文化的压迫。资本主义萌芽、大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宗教思想的束缚,此时还有一大批通晓文学、艺术、哲学、史学等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在他们的组织下,或者说是发动下,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了。

3.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

(1)文学三杰:但丁《神曲》、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薄伽丘《十日谈》

(2)艺术三杰: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3)还有著名的马基雅维利《君主论》、爱拉斯谟《愚神颂》、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这些人的文学艺术作品中,主要表达了对人的尊严、人生的价值、人的世俗生活、人的真实欲望和情感,人的创造力的热情歌颂,对教会的腐败、虚伪、扼杀人性进行激烈的批判。

二、 人文主义思潮

1. 人文主义原义:“人文学”,与神学相区别的世俗学问,包括文法、修辞学、历史学、诗意、道德、哲学等。

2. 哲学含义: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3. 口号:“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无所不有。”

4. 基本内容:

⑴反对中世纪抬高神、贬抑人的地位的观点,强调人、人的尊严、人的高贵、人生的价值、

中世纪的宗教学说也曾对人有所研究。它认为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的最高造物,是尘世的最高目的,尘世的一切都是以人为中心创造的。但是神学研究的重心是上帝,研究人是为了论证神,面对神圣的上帝,人的地位是卑微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们并没有发展到否定上帝至尊地位的程度,他们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避开上帝,把研究的重心从人神关系转移到人兽、人物关系,强调人与万物的区别,从而突出了人的优越地位。比如但丁认为,天赋的理性是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是辨别善恶之光。只有遵从理性的指导,人才能达到至善之境,获得真正的幸福。“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超过了天使的高贵。” 西班才人文主义者斐微斯的观点最具代表性气,在《关于人的寓言》一文中,斐微斯热情地讴歌了人及其创造力。他指出,人有一个充满了智慧、精明、知识和理性的心灵。人足智多谋,单靠自身就创造出许多了不起的东西。在人的许多发明之中,最为出色的、特别使聪明之士赞叹不已的是:房屋的建筑、农作物的栽培、石器的制造、金属的冶炼、万物名称的制定。人用很少几个字母就可以拼成极其复杂的语言,用以记录知识,记忆力是人们储存知识的宝库。人几乎可以获得先见之明,具有预见未来的能力。文明不再是神的恩赐,而是人自己的创造,人由此摆脱了在基督教神学中的卑微地位,一跃成为众天神尊敬、羡慕的对象。英国人文主义者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主人公之口对人的热情赞美,更是脍炙

人口的名言:“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理想是多么高贵,力量是多么无穷,仪表和举止是多么端正,多么出色。论行动,多么像天使,论了解,多么像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2)认为感性欲望是人的本性,反对神学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要求人生的享乐和个性的解放,肯定现世生活的意义。

中世纪的伦理思想强调人的真正幸福在于达到上帝的真善美的本性,也就是说,只有来世或者彼岸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因此人们在现世必须克制自己对财富和荣誉的追求,限制欲望的满足。人文主义者并不否定来世的幸福,但他们把这看做是遥远的事情。人生在世,重要的是现世的幸福。彼特拉克就明确地宣布:“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托马斯·莫尔在他的空想社会主义著作《乌托邦》一书中提出,人生最大的本色就是享受尘世生活的幸福,人所具有的这种思想完全符合理性和自然界的规律。他认为人的享受是最高尚的享乐,是最幸福的。“因此乌托邦的人认为我们的一切行动,应以快乐和幸福为最终目的。”“乌托邦的人尤其重视精神的快乐,认为这是主要的、根本的。然而乌托邦的人享受这种快乐,应该感谢大自然慈母的仁慈。”佩脱拉克说: “我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凡人先要关怀凡间的事物。”

拉伯雷在其著名小说《巨人传》中,塑造了一个特来美修道院作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形式。在这笔,不存在高大的围墙,男女老幼

都可以自由出入。修士修女不必彼此分开,他们可以相敬相爱,甚至可以光明正大地结婚。修道院内没有任何清规戒律,也没有烦琐的宗教仪式,惟一的院规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因为人人都有“一种趋善避恶的天然本性,如果压抑这种本性,只能激起人们的反抗。相反,如果顺应这种本性,人们就会得到全面的发展。拉伯雷所主张的人是博学的、 全知全能的人,是勇武知礼的骑士和窈窕灵巧的淑女。拉伯雷很 重视知识的作用,他相信人类可以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成为征服世界、征服自然的巨人。这正是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理想的个人肖像。

(3)人文主义者提倡科学和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他们以大无畏的精神,向“至高无上的”神学权威发出了猛烈的挑战。 ? 哥白尼临终前发表了《天体运行论》,其日心说从根本上动摇了千百年来被教会视为至宝的地心说。

? 布鲁诺发展了日心说并创立了宇宙无限论,从而确立了太阳系只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天体系统的观点。

? 第谷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再次证明亚里斯多德—托勒密天体不变的理论是谬论。

? 伽利略用自己制作的天体望远镜观察天体,撰写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的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这一巨著,从此揭开了天文学的大革命。他们的发现动摇了基督教赖以维护自己的神学统治的精神基础。

人文主义者向世人展示了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坚定信念并树立了

良好形象。人们从愚昧与迷惘中睁开了眼,看到了一个博大无比的新世界,于是他们张开巨口,在科学文化知识的海洋中尽情放纵地吸吮。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那句名言,就是对欧洲人当时求知欲望的最好概括。

(4)对教会和封建贵族的虚伪、腐败不留情的批判

几乎所有的人文主义者都对教会和封建贵族的普遍腐败和虚伪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薄伽丘的《十日谈》和爱拉斯漠的《愚神颂》是这方面的杰作。在《十日谈》中,上自教皇、主教,下至修士修女都成了薄伽丘冷嘲热讽的对象。他指出,这些人虽然满口仁义道德,自称是上帝的代表,是清心寡欲的大圣人,是人门进入天堂的引路人,但骨子里却是最无耻、最荒淫的。它们过着糜烂的生活,满脑子考虑的是如何满足自己的钱欲和情欲,无恶不作,坏到了不能再坏的地步,根本不配去管别人。而爱拉斯漠则借用愚神的口吻,辛辣地嘲弄了教皇、神父、国王、贵族这些愚不可及的人物。他指出,教皇和主教们只知道热衷于权势和财富,钻营宗教的买卖,甚至不惜为此发动宗教战争。神父修士们标榜的是安贫乐苦,其实是为了沽名钓誉,他们在酒色面前决不会退让,他们用烦琐的三段论去论证神学教条,却不知道基督惟一的戒律就是要从事仁爱的工作。国王和贵族们热衷于卖官育爵,搜刮民脂民膏,寻欢作乐,争权夺利。这些人如果想一想他们所处地位的责任,如果他们是聪明人的话,就会良心不安,但愚蠢却使他们心安理得地做这一切。面对这种普遍的腐败,彼特拉克把教廷称做“恶毒的寺院”、“谬误的学校”、“谎言的熔炉”、“阴谋的牢狱”。

不过,人文主义者所抨击的并不是神职人员对现世生活的追求,而是他们的虚伪,而这种虚伪的根源就在于中世纪所奉行的禁欲主义是与人性相冲突的。因此,在批判教会腐化堕落的同时,他们也都对禁欲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抵制。

人文主义者们的活动在人们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被人遗忘了的精神世界,动摇了基督教思想的一家独尊局面。对人本身、对理性、对现世生活的肯定使人们不再甘心屈服于教会的淫威,促进了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人文主义的一些研究成果起到了瓦解中世纪教会神权统治的作用。

但是,人文主义还没有发展到成为天主教教会竞争对手的程度。他对教会的批判大多仅限于指出教会的腐败和虚伪,并没有触及基督教的基本理论及其赖以存在的根基。而精神、文化的世俗化,对于一个在政治、经济、组织上已经世俗化了的教会,固然会妨碍它继续愚弄人民群众,但也可以为其穷奢极侈的生活提供借口和条件。人文主义活动要求必须有闲暇和财富,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局限于上层知识界,并且依附于权贵阶层,因而也就不可能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许多人文主义者与旧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大多数至少在形式上保持着对天主教会的忠诚。他们与贵族、高级神职人员、国王、教皇来往密切,彼特拉克、瓦拉等人甚至成为教皇的宠信。爱拉斯莫曾多次向教皇表白自己的忠诚,莫尔甚至为维护天主教的统一不惜献出自己的头颅。而另一方面,封建统治阶级出于自身的利益,也能够容忍人文主义者的嬉笑怒骂,甚至成为他们的保护人。

 

第二篇: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三种主要形态

第17卷第1期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17No.1●学习指导●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三种主要形态

肖四新

(三峡大学文学院,湖北宜昌)Ξ

摘 要: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来源不同、立足点不同,其内涵是复杂的。:意大利人文主义、基,再谈论它的特征,才不会;;内涵

: I109.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187(2004)001-0013-05 

传统观念认为,文艺复兴的特征即人文主义,但这种说法近几十年来遭到了质疑。如阿伦?布洛克就说:“以前把文艺复兴时期的特征概括为人文主义,这已不再能为大家所接受。在这250年之间,欧洲发生了许多

[1](P7)事情,不能把它们都称为人文主义。”这种质疑无疑是有道理的,因为在文艺复兴这段时期里,不仅出现

了人文主义思想文化运动,还出现了宗教改革运动以及其他一些事情。为什么这么明显的问题,人们却认识不到呢?事实上,将文艺复兴的特征概括为人文主义也并不完全是错误的。之所以产生理解上的差异,是因为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等概念在语义上的不同界定所造成的。就文艺复兴而言,一般是指一场发生在特定时代的思想文化运动,即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对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就是从这一角度理解的。比如朱维之先生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同一事情的不同称呼,因地而异,在南称文艺复兴,在北叫宗教改

[2](P36)革。”这里的文艺复兴,很显然是指与宗教改革并列的思想文化运动。而阿伦?布洛克所说的文艺复兴是一个时代概念。将文艺复兴作为一个时代概念是由恩格斯提出的,他在《自然辩证法》的导言中指出“:这个时代,我们德国人由于当时所遭遇的民族不幸而称之为宗教改革,法国人称之为文艺复兴,而意大利人则称之为五百年代。”但这一概括其实并不科学,恩格斯自己就对用文艺复兴一词概括这个时代感到不满意,马上紧

[3](P444)接着说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三种主要形态

“:这些名称没有一个能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现出来。”

就人文主义而言,在语义上也有区别。它既指一种思想体系,又指发生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一场思想文化

[4](P1)运动。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它“是在特殊的环境下发生的,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不可重复性”。如

果将人文主义理解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的话,传统观念无疑是片面的。但如果将它理解为一种思想体系的话,传统观念则有它的合理之处,因为宗教改革也体现出人文主义精神。在许多教科书和文章里,人文主义一词都被很含糊地提及,往往被看作是一种世界观和思想体系。实际上,即使作为世界观和思想体系的人文主义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人文主义是指在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一种占时代主流意识的思想体系,而广义的人文主义是狭义的人文主义的延续与推广,其内涵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和人生

[5](P73)观;二是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普适性肯定。”

但即使是狭义的、作为世界观和思想体系的人文主义,其内涵也是流动的、多面的、复杂的,甚至存在着矛盾和悖论。因为人文主义者从来不是有组织的团体,也没有追随过任何一个哲学或者神学派别,如阿伦?布洛

Ξ收稿日期:2003-09-30.),湖北天门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世界文学 作者简介:肖四新,男(1965—

与比较文学研究.

?13?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第17卷第1期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17No.1克所说的“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属于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

[1](P67)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所以,尽管文艺复兴时期作为世界观和思想体系的人文主义有许多共同的原

则,但也不能视为铁板一块,而应该具体分析。尽管人文主义都是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背景中出现的,但由于出现的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来源不同、立足点不同,其内涵既存在同一性又存在差异性。所以,我们只有在廓清它的呈现形态之后,再谈论它的特征,才不会陷入片面。

一般来说,它主要呈现为三种形态:[6](P11)表,具有意大利式的感性色彩,可以称为意大利人文主义,。

二是指在意大利萌芽,。它在古希腊罗马文化中的人本主义精神的启发下,,一般称为基督教人文主义,也被称为《圣经》人文主义。,具有怀疑与忧郁的特征,主要以法国和英国为代表,,所以也可以称为蒙田式人文主义。

,14世纪初期。它主要是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中的人本主义精,,反对封建统治阶级与教会对人性的摧残与压抑。相比其他两种人文主义形态,。在《歌集》中,彼得拉克热情地抒发了对情人劳拉真挚的爱,以绚丽多姿的笔墨描写劳拉的形体美与精神美。他对劳拉的爱,不像但丁只是精神上的,而是“同时爱她的肉体和灵魂”。他用简洁有力的文辞歌颂了世俗的爱,表明人有享受世俗生活的权力。薄伽丘在苦苦追求情人五年而不得之后,写了无数的诗歌献给他的情人“小火焰”。想象“抛掉她的内衣,赤身裸体地投入情人的怀中”的情景[7](P10)。在《十日谈》中,他用如椽巨笔让教会僧侣丑态毕现。他所描绘的一个个带有色情倾向的“爱情故事”,除揭露教会人士虚伪的面目外,更意在说明人性的本能不应压抑,只要有人的地方,人的天性就会显示出来。他将爱情的自由看作人的解放的根本,看作一种新的道德,新的人伦。在著名的“绿鹅”故事中,作者议论说“:谁要是想阻止人类的天性,那可得好好儿拿点本领出来呢。如果

[8](P260)你非要跟它作对不可,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在薄伽丘的笔下,人性是具

体可感的,是两情相悦的爱恋,是柔情与甜美,甚至是男子健壮的肌肤,是少女丰满的肉体。

意大利人文主义同时也表现出一种无视理性和道德的放纵,马基雅维利的观念可以说是意大利人文主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三种主要形态

义的最真实写照。他主张人可以不受任何道德规范的约束,可以像狐狸一样狡猾,像狮子一样凶狠,去夺取并维护权利。马基雅维利的观念在意大利人文主义者中普遍存在。薄迦丘就认为人的欲望不应该受到法律、教规等理性主义教条的限制,这就导致他无视社会的伦理道德而走向宣扬纵欲。在《十日谈》中,薄伽丘将个性解放与现世幸福等同于性开放和现世享乐,对背弃丈夫或者妻子的偷情行为大加赞赏,对赤裸裸的两性关系津津乐道,将如何巧妙地占有女人的肉体的行为看作是智慧的表现。有的作品甚至肯定了损人利己、尔虞我诈、不择手段的个人主义思想。由于意大利人文主义是在对基督教文化,特别是教会的反拨中产生的,所以带有强烈的反叛性和对人的彻底解放的性质。欧文?白璧德指出,意大利人文主义“远不是某种信条与纪律,而是对一切纪律的反抗,是一种从中世纪的极端到与其对立的放纵的狂野反拨。文艺复兴第一个时期占主流的是一种解放运动———对感官的解放,对才智的解放,在北方国家里还是对良知的解放。这是第一个伟大的扩张时期,是对个人主义的第一次促进。在所有此类时期中,最重要的是知识的扩张,以及伴随而来的同情心的

[6](P11)扩张,这种同情心应该是人文主义所排斥的。”意大利人文主义影响到了它周边的一些国家,所以在文

艺复兴早期,它周边一些国家的人文主义也呈现出重视感性色彩的特征,比如法国。法国的人文主义者拉伯雷在《巨人传》中,让主人公诚实坦率地谈论饮食男女之欲,认为任何人都有结婚和享受爱情和生活的权力。他提倡个性解放,将个性解放的思想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受之于笔端的。他笔下最理想的境界是“德廉美修道院”,而“德廉美”在希腊文里就是“自由的意志”的意思。德廉美修道院里的法则和基础就是个性解放,这里不奉行禁欲主义,人人自由平等,可以结婚,可以发财,没有束缚人的清规戒律,充分尊重个人的权利,特别是有发展自我的权力。拉伯雷以夸张的方式表现人的力量与信心,他笔下的主人公,有健美的体格,有豪爽的性情,有聪明的头脑,有丰富的知识,可以说是“全知全能”。他们不信奉禁欲主义,没有等级观念,有求知的欲?14?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第17卷第1期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17No.1望,有进取的精神,有坚定的自信心,有无穷的创造力。他们再也不是神,而是人,是有卓越才华的“巨人”。但是《巨人传》,中最理想的社会模式德廉美修道院的信条是“随心所欲,各行其是”,人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主人公想吃就吃,想喝就喝,想调戏妇女就调戏妇女,与其说是个性解放的自由社会,不如说是没有道德约束的无政府主义社会。被拉伯雷极力赞美的巴日奴,具有冒险与进取精神,足智多谋,将冒险看作是宇宙的灵魂。他善于辩论,将渊博的学者辩得理屈词穷,心服口服。用计将大批的公狗引到贵夫人身上,让得罪了他的贵夫人洋相出尽。另一方面,他又贪财、狡诈、爱占便宜,他思想品质的核心是金钱、利益、。他认为“没有钱是最大的痛苦”,他有六十三种方法将钱弄到手,其中之一就是偷。[9](P245)暗心理“:每天早上,当我看见这么些谦虚、和蔼、。”

在机智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他追逐金钱、慧,不如说是蛮横诡辩。,。他对贵夫人的报复与其说是对权贵的反叛,按照美国,他认为这种自由扩张的

[6](P11)。(Humanitas)这个词“意味着信条与纪律”,而意大利

。在他看来,他们之所以被称为人文主义者,只是因为对古代的语言入了门。事实上“,意大利早期人文主义者中只有很少是真正人文的”。尽管意大利人文主义者企图靠人自己的力量塑造自己的生活,以自己的成就赢得名誉,达到最高优美境界的理想,与基督教所认为的人是堕落的动物,没有上帝的协助无法有所作为的观念是相冲突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继续作为基督教徒。如阿伦?布洛克所说“:对人文主义者自己来说,这种冲突却很少成为问题;他们大多数人继续把基督教信仰视为理所当然的事,并没有感

[1](P36)到自己对古典的热情需要与它协调。”

这种情况在阿尔卑斯山北部的一些地方却得到了改变。15世纪,这种自由扩张的人文主义传入阿尔卑斯山北部的一些地方,如德国、英国等。15世纪末期,德国、英国等国家相继成立了一些学会,用通讯的方式交流思想,交换研究成果,相互促进,来推动古典学术的研究。1491年,德国成立的“莱茵学会”就是一个这样的机构。到15世纪末期,这些国家已经形成了强大的人文主义势力。但是,这些地方的人文主义带上了本国的特色,不同于意大利人文主义。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醉心于研究古典学术,较少关心教会事务。而这些地方的人文主义者带着神学和哲学的兴趣研究古典学术,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虔诚的教士,之所以接受人文主义思想,是想利用新思想改造教会,使教会纯洁化。他们在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同时,意识到了这一观念与基督教观念的冲突,因此试图对二者进行调和。所以,这些地方的人文主义“世俗化色彩较轻,宗教色彩较浓厚,与教

[10](P289)会没有完全脱离,对教会的感情还很炽烈”。这些地方的人文主义思想主要受意大利基督教人文主义

者费奇诺和皮科?米兰多的影响,同时从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原初基督教中汲取养料,在对《圣经》的重新阐释中注入人文主义思想。实际上,它成为了宗教改革的前奏和重要的思想来源。这种人文主义,与基督教文化精神是紧密相连的,一般称为基督教人文主义,或者《圣经》人文主义。

基督教人文主义主张用更符合人性的开明思想,代替教会的专制统治和基督教的理性化、教条化。作为人文主义者,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三种主要形态

伊拉斯谟在他的《愚人颂》中借“愚夫人”的口,将宗教界的种种弊端劣迹公诸于众。“愚夫人”是

[11](P9)个小丑和傻瓜的形象“,体现着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一种既是现实的,同时又是理想的生活方式。”她

一反常规地“歌颂我自己,即愚人”,她认为没有人颂扬的人有权为自己唱赞歌,而且她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远不如有些表面上伟大和聪明的人所做的事情那样卑鄙下流”。她在九大随从———自怜、拍马、健忘、懒惰、快乐、淫荡、疯狂、放纵、酣睡———的支持与服务下,将世间万物置于她的统治之下,让世间伟大的国王和君主们俯首听命。这些随从,象征着泛滥的热情、无拘无束的行动、直率的言谈和无忧无虑的狂欢“愚夫人”,也借这些随从给人类带来福祉。她公开宣称,人生的目的,首先是寻欢作乐。她说“:如果生活中没有那种傻得可爱的感官快乐来调剂和平衡,那么这些禁欲主义者也不得不承认人生就是一个充满忧郁、单调乏味、令人讨

[12](P15)厌、无法忍受和十分艰难的过程。”她认为,没有了愚蠢,世间就没有任何幸福可言。而“愚蠢只不过是

受激情的驱使而已”。没有了放纵、疯狂与激情,人类的生活就是极其单调枯燥和死气沉沉的,就没有幸福可言。“愚人”是幸福快乐的同义词《愚人颂》,其实就是疯狂颂、激情颂、人性颂。《愚人颂》尽管采用的是狂欢戏

?15?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第17卷第1期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17No.1谑的形式,但表现的却是严肃的主题。它“强调饮食男女,都应当按照自然的意志办事”,认为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得到幸福与快乐。它所颠覆的,其实是封建专制和基督教教会对人的社会本质与自然本质压抑的所谓正统思想,所体现的是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精神。

但另一方面,伊拉斯谟的人文主义思想,又是有所克制与选择的,不是意大利那种只有破坏而没有建设的自由扩张的人文主义,而是欧文?白璧德所说的具有“信条与纪律”的人文主义。他反对人的神化,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主张符合自然本性的宗教信仰,主张用基督教哲学改造神学,按保罗的主张彻底地改造歪曲和篡改基督教教义的教会,而回归到未遭玷污的早期基督教的纯洁状态,。为了皈依原初的基督教,他还翻译和评注《圣经》。在他看来,,、仁爱、道德都应视为基督精神。他在《谈话集》:,船上的人都惊慌失措,乞求圣徒保佑,许诺报答的誓约。,默默地祈祷,最后只有她获救。作者通过这样一个故事,,从而反对宗

[12](P13)教狂热主义。在他看来,,,即可视为基督教义。”他还希望建立一个世界

性的国家,“:,如把我们对于事物和人们的关系置于视世界为我们所有人类

[13](P220),。”

基督教人文主义思想被传播到英国最明显的证据是1499年伊拉斯谟对英国的访问,21岁的托马斯?莫尔被伊拉斯谟深深地吸引了。他与伊拉斯谟一样,主张宗教改革,而改革之道,均不主张使用暴力及分裂。他们都认为,宗教改革应从内部做起,改革应顾及教会的统一性及连续性。在他向我们描绘的乌托邦的社会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宗教宽容与宗教自由。他认为,除无神论及否认灵魂不朽者外,任何宗教都可以自由活动。

如果仅止于此的话,伊拉斯谟与莫尔的这种用更符合人性的开明的思想代替教会的专制统治,又反对人的神化,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主张符合自然本性的宗教信仰的人文主义,的确是真正的人文主义,因为它既旨在挖掘人的潜在的能力,又具有“信条与纪律”的特征。但如欧文?白璧德所说,这种人文主义“由于过分强调一种无中生有的和外来的纪律,以及过分强调种种繁文缛节,而陷入僵化和狭隘(换句话说,不再是人文

[6](P11)了)”。当他们看到路德要放弃教会的传统习俗和信念,与教会决裂;加尔文宣布人具有罪恶的本性,只有靠神恩的干预才能得到赎免时,他们认为路德、加尔文的观念与基督教观念是不相容的,与上帝是世界万物存在的本体的观念相违背,于是他们与路德、加尔文之间引发出一场激烈的论争。伊拉斯谟说“:有人不理解我,对我进行攻击,但基督可以为我作证,宗教可以鉴察,我的一切著作都是为保卫基督。”尽管他的思想与活动表明,他实际上是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开路先锋,但这与他的初衷是相违背的,所以他说“:我下的是一只母

[14]鸡蛋,而路德却孵出一只斗鸡。”(P16)由于他的这种僵化和狭隘的选择,其影响也随之丧失。而莫尔所说的

宗教自由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三种主要形态

,也是有许多“纪律”的,比如不许进行宗教斗争,教堂中不许出现偶像,不许祷告等。在宗教自由的乌托邦世界中,莫尔明显地“选择”了基督教。在对基督教的态度上,他又明确地“选择”了天主教。他认为天

[13](P424)主教有三大优点“:它是人们行为上的准则,精神上的安慰,灵性上的激励。”而且,在他担任宫廷要职

的时候,还亲自下令烧死了不少无神论者和新教徒。为此,他不仅丧失了影响,而且还丢失了生命。

基督教人文主义者,即使聪明如伊拉斯谟、莫尔等,也不例外,非要在神性与人性这二者之间作一个非此即彼的两难选择。事实上,选择神性与人性谁作为代表都是不充分的,不能令人满意的,结果自然是使人文主义又陷入到危机中。

文艺复兴后期,即在意大利人文主义出现二百多年后,一些先知先觉者,在转身回眸中,对人文主义发出了忧叹。意大利人文主义的确带来了人的解放与自由,但同时又呈现出过分艳丽的感性色彩,遏止原欲的理性内涵不足。意大利自由扩张的人文主义所带来的,是一个理性复兴与重构的时代,但真正的理性精神,应该是其内涵的两个层面的融合。一方面,应该具有人文精神,另一方面,又要在社会道德规范之下宣泄原欲。但意大利人文主义所带来的人的自觉与解放,由于缺乏与原欲相对的理性内涵层面,因此导致了对个性自由的片面追求,也造就了人的道德水准的下降和社会的混乱。更重要的是,觉醒后的人类,过分夸大了自身的力量,而缺乏使人性超越的信仰存在。布克哈特认为,在这个历史的变革和道德的转型时期,由于信仰的断裂而导致道德的解体,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强调爱,但更多地是一种感性欲望的发泄和情欲?16?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第17卷第1期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17No.1的放纵恣肆,表现为索取而不是给予。他们从上帝的怀抱中挣脱出来后,激情有余,而理性不足,原始的生命本能和欲望只知循环式的放纵和满足自己。他们满腔热情地歌颂的是人,但又不是一般的人,是些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会的人。与其说是新人,不如说是没有道德感的新神。人在精神上打败了自己的本质异化的上帝,成为中心,走向舞台,扮演主角。他们自觉意识到自己的人格价值,追求人的自由自主,并试图将其化为应有的社会地位。在人的解放的层面上,应该说,这是值得肯定的,是人主体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他们将自由等同于权力、金钱、地位、爱情与异性,、忌妒、刚愎自用、剥削、掠夺、尔虞我诈,甚至误杀、残杀、谋杀与暴虐。

,性与现实性,而为了满足自己的主体性,,,界进行征服与奴役,就会走向极端的个人主义,,一部分人“应有的社会地位”,“应有的社会地位”和幸福为条件;一部分人的所谓的“自由”。意大利人文主义重视知识的力量,但,更包括内心世界,而且只有内心世界的。外部世界的认知也不是单纯的改造和征服,与它和,单纯的知识只能打破神学统治的束缚,解放生产力,但并不是万能的,也不具有道德伦理的内涵。由于意大利人文主义以肯定个体权利为起点,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三种主要形态

所以它伴随着一种利己与异己的破坏性力量。这导致了疯狂地扩张以满足个人利益,因而罪恶就不可避免了。意大利人文主义打败了外在的敌人,即那个人的本质异化的上帝之后,埋头经营自己的田地,自以为从此人类凭借自身的力量就可以获得自由,就可以将自己的田地经营得繁花似锦。但当一些具有历史眼光的人文主义者蓦然回首时,他们惊讶地发现,人文主义者所经营的田地如同神权统治的世界一样,也是一片寸草不生的荒原。

在人文主义的危机中,以蒙田为代表的一些人文主义者开始反思所走过的道路,开始怀疑人,追问人性,追问生与死的意义,寻找人性超越与人类解救的方法与途径。他们认为人是有限的存在,无论知识、道德都是有限的。作为一位人文主义者,蒙田也强调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肯定,认为在一切形式中,最美的是人。他热

[15]爱生活,曾说“:我热爱生活,上帝赋予我什么样的生命我就开发什么样的生活。”(P403)他把鄙视自我的存

在看成是人类最粗俗的弊病。他重视今生而轻视来世,认为人的极乐是幸福的活着,那种轻生的思想是可笑的。他重视知识,在作品中大量援引古书典籍作为自己的参照。他批判教会的罪恶,对宗教也提出了怀疑与质疑。他在《论经验》中总结性地写道“:善于忠实享受自己的生命,这是神一般的尽善尽美。我们寻觅别的条件,因为我们不会利用自身的条件……我们踩高跷是白费力气,因为在高跷上也得靠自己的腿走路。坐上世

[15]界最高的宝座也只能靠自己的屁股。”(P407)面对侵略、掠夺和战争,面对人自私的本性和社会的危机,他发

出疑问,没有了上帝的人类,能思考并管理自己的生活吗?能完全控制自己,进入自由、恬静、无忧无虑的境界吗?在他看来,人是一切生物中最虚弱、最易损失的,而“怎么能凭自己的小聪明会知道动物的内心思想和秘密呢?他对人与动物作了什么样的比较就下结论说动物是愚蠢的呢”?他质问“:尘土,你有什么自豪的呢?”他叹息“:人类啊,谁又不是无所事事地虚度了一生呢?”人类愚昧无知,缺乏自知之明,从不量量自己,却妄称自己是“万物的尺度”,他不满“:我知道什么呢?”他追问“:你睁开眼睛沉思自身了吗?”在他看来,人有智慧,是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而如今人类却用智慧来毁灭自己,与事物的普遍规律相抗衡,他反问“:人为什么不能按事物的规律将生活安排得对自己有利些呢?”由于蒙田看到了太多的植根于经验中的伪信仰,因而他对信仰持一种怀疑态度。他将现实生活中的宗教信仰看成只是一种习惯、一种荒唐的模式。这种人文主义思想,最明显的特征是怀疑论,所以蒙田被称为怀疑论者与不可知论者。文艺复兴晚期,蒙田式的怀疑主义情绪蔓延滋长,正如玄学派诗人堂恩所描写的“:新的哲学用怀疑笼罩了四方,万物俱毁,大千失去了和谐,君臣父子,纲常

[16]皆被遗忘。”(P135)但将蒙田的人文主义理解为单纯的怀疑主义就大错特错了,怀疑不是他的目的,对人性

的追问才是他最终的目的。追问不是简单的怀疑,更不是对人性的否定,而是对人性的升华,向真理的迈进。

正是这种怀疑与追问,使人文主义思想走向深入,最后终于孕育出莎士比亚这位欧洲文化和艺术的集大成者,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殿军。(下转第20页)

?17?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第17卷第1期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17No.1是论证上帝的神性,而对文学影响较深的是其“善恶说”与“人的自由意志”学说。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提出“善恶说”,认为上帝是绝对的、永恒的、创造性的和至善的。而万物是相对、有限的,具有缺陷和必将腐朽的,缺陷和腐朽就是善的缺少,就是恶。人们应该弃恶扬善,自我忏悔,信仰上帝。奥古斯丁的善恶论对中世纪人们的精神生活及教会文学影响极深,是我们理解教会文学思想内容的一把钥匙。其“人的自由意志”学说认为,人是有意志自由的。上帝创造的人类祖先亚当有犯罪和不犯罪的自由他违背了上帝意志犯了罪,的自由意志,自己抉择,本身,学,。

2.经院哲学的“唯名论”与“实在论”

形象描写理论方法应该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3.托马斯的人生意义观

托马斯是经院哲学的最高权威,他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影响不言而喻。若论对欧洲人的人生及文学的影响,当属他的伦理观。托马斯的伦理观是研究人生的意义。托马斯认为,,,人生幸。所以,。那么如何接“德性”,且主要是“信仰、、爱”三种神学德性,他说“:道德行为受人赞美,

[4](P227)

是由于导向幸福”。关于托马斯人生意义观对

文学的影响,且不谈他在教会文学圣徒传之类作品中的表现,我们只需看看莎士比亚、歌德、雨果、罗曼罗兰等作家笔下的一系列“文明英雄”、“圣徒式”形象,就可以感受到托马斯人生意义观的影响,只不过绝对实在的上帝往往被理想中的真善美置换了而已。

唯名论和实在论是经院哲学内部长期论争的两种互相矛盾对立的哲学思想。争论的中心问题是一般与个别或共相殊相的关系问题。焦点是一般与个别谁真实,谁决定谁,谁是第一位的。尽管论争的双方许多观点矛盾复杂,论证烦琐,但在哲学史上的意义不可否认,它促进了人们对这一哲学基本问题的深入思考。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它为人们认识文艺理论问题提供了方法的借鉴,如文学形象的典型问题,后来古典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关于人物

(上接第17页)

参考文献:

[1] 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2] 柏拉图.理想国:卷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3]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4]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参考文献:

[1] 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M].董乐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2] 朱维之.早期基督教文学在欧洲文学史上应有的位置[J].宗教,1993,(2).[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 张椿年.从信仰到理性[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

[5] 从丛.再论哈姆雷特并非人文主义者[J].南京大学学报,2001,(5).[6] 欧文?白璧德.人文主义:全盘反思[M].北京:三联书店,2003.[7] 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文艺复兴[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8] 薄迦丘.十日谈[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9] 拉伯雷.巨人传[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10] 陈曦文.基督教与中世纪西欧社会[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11] 巴赫金全集:第五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12] 愚人颂[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13] 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三种主要形态

[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14] 李平晔.宗教改革与西方近代社会思潮[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15] 蒙田随笔全集:下卷[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

[16] 张泗洋.莎士比亚引论:下卷[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

?20?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