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教案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匈奴兴起的地区,了解两汉与匈奴的关系。

2)认识匈奴族对祖国北方开发所做的贡献。

3)认识到西汉与匈奴的交往,促进了两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从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发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教学,认识汉与匈奴的密切交往。通过历史情景再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体验人类在文明进化过程中的艰辛与成就。

2)通过对卫青、霍去病、王昭君等历史人物的学习,培养健全的人格,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3)通过对西汉王朝解决匈奴威胁问题方式的学习,认识到综合国力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合作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课型:综合课

教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我国古代历史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城外10公里处,有一座著名的昭君墓,旁边竖立着一块碑,上面有董必武题的诗:“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这里的胡就是匈奴族。王昭君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的主要贡献就是远出塞外,嫁给了匈奴族。匈奴是怎样崛起的?汉朝皇帝为什么要进行胡汉和亲?

讲授新课:

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在我国北方的蒙古草原上,居住着一歌古老的少数民族——匈奴族。他们每天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迁徙。战国时期,建立了奴隶制政权。到了秦汉之际,匈奴族强大起来,在杰出的领袖冒顿单于领导下,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小字,冒顿为什么能够统一蒙古草原?

因为他励精图治,严格治军,依靠强大的骑兵,逐渐征服了周围的游牧部落。

统一对匈奴族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①生产迅速发展。表现:

a:畜牧业兴旺发达,牲畜漫山遍野。汉朝军队同匈奴作战,往往一场战役就获得其牲畜十余万甚至百万头。

b:冶铸业也发展起来。铁器被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和军事。能生产出铁箭、铁刀、铁

斧、铁镰等。制铜业也比较发达。许多金属制品已达到很高的工艺水平,喜欢用动物图案做装饰,富有游牧民族特色。

②和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一些匈奴人从汉族那里学会农耕,开始种田,而且还使用汉字。

总的来说,匈奴势力不断壮大,进入鼎盛时期。匈奴的兴起对我国北方草原的统一和经济开发做出了很大贡献。我国悠久文明的历史是由境内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动脑筋:做出了哪些贡献?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

没有。但匈奴族在我国历史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且有些民族与匈奴有血缘关系,包括汉族。具体贡献:①开发了北疆。②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统一,为以后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③匈奴文化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宝库。④同汉族人民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共同创造中国历史。

二、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回忆:秦朝时和匈奴的关系。

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回了河套地区,并修筑长城,扼制了匈奴的南下。

但是到了秦末,由于中原战乱,匈奴又乘机崛起,再次夺取河套地区,并继续南下,威胁到了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影响了西汉的政局稳定。

西汉初年,限于国力,主要是经济力量不够,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含义,把皇室女子作为公主远嫁给匈奴单于为妻。同时还每年送给匈奴大量谷物和纺织品,并开放边境市场。这实际上是一种退让政策,但并没有阻止匈奴年年挥兵南下。

什么时候具备了反击的条件?

到了汉武帝时期,由于西汉王朝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政策后,出现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具备了反击匈奴战争的物质条件。 如何反击?

①组织强大的骑兵部队,对匈奴作战,重新夺回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②派卫青、霍去病进击匈奴。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三次战役,特别是公元前119年的那一次,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次。

简介卫青、霍去病。卫青很有胆识,从家奴成为将军。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不善言谈,但非常勇敢。名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公元前119年,卫青和霍去病分兵出击。卫青孤军深入,绕道后方,在漠北之战中大败匈奴军。霍去病也取得胜利。从此以后,匈奴兵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百余年来,北方边境地区所受到的匈奴的威胁,至此基本解除,获得安定,有利于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

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①雄才大略,善于用人。②反击匈奴是正义的战争,得到人民的支持。③卫青、霍去病率领军队英勇作战。

动脑筋: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实行削藩。②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并实行抑商政策。③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巩固了国家的统一。④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三、昭君出塞:

匈奴族在汉武帝时期被打败了。从那以后,大规模的南侵已经不可能,但小规模的骚扰还是经常发生。由于汉朝在西北方面布置了强大的兵力,匈奴的骚扰常常很快就被打退。

公元前1世纪,匈奴分裂成几部,彼此互相攻杀。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南迁到长城附近,并且主动与汉和好,订立了和好盟约。材料。呼韩邪单于归汉恢复了汉与匈奴之间断绝已久的友好关系,从此汉匈之间和睦相处,约有半个世纪没有发生战争。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向汉朝提出了和亲要求,宫女王昭君自愿前往,汉元帝把她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简介王昭君。想象,昭君出塞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既有欢乐也有忧愁。

昭君到了匈奴以后,使匈奴改变了一些生产和生活习惯,并且帮助匈奴人种植谷物,解决了粮食需要,使匈奴不再抢粮食。她在匈奴生了一男一女,其子女也致力于汉与匈奴的友好。昭君出塞50年,边境一直保持和平安定的局面,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材料。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杜甫的诗,人们非常怀念王昭君。

动脑筋:昭君和亲的历史作用?

昭君出塞与汉初的和亲政策有什么区别?

汉初和亲是在国家实力不足的前提下实行的,具有屈辱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边境问题。昭君出塞是平等互利的结合。

东汉时期,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向汉称臣,逐渐内迁。北匈奴控制西域,阻断了东汉与西域的交通,并经常出兵攻打东汉边境。东汉先后派大将窦固、窦宪率兵反击,打败北匈奴,解除了威胁。后来,北匈奴大部分向西方迁徙,是匈牙利的前身。 两汉与匈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

有战有和。战,各有胜负。匈奴先胜后败,两汉先败后胜。和,既有婚姻关系,也有经济文化交流,起主导作用,促进了双方的融合。

课堂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了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匈奴族对我国的历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而汉朝和匈奴无论是和是战,促进了两个民族之间的交往,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发展。中国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课后练习:

一、练一练:

D

二、活动与探究:

1、说明了什么?

说明当时的匈奴没有自己的文字,使用汉字,也说明汉匈文化交流的密切。

2、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谁说的对?

女孩说的更有道理。这种政策变化,自然和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有关,但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西汉国力的变化。国力的强盛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败的物质基础。

板书设计:

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1、 匈奴的统一:

2、 匈奴经济的发展:

二、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1、 开始反击:

2、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第二篇:初中第14课教案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和汉朝的和战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2 过程与方法

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重点和难点]

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汉与匈奴相关多媒体

[授课过程]

1.教师可以导入框中的歌谣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一、匈奴

1、匈奴的首领称为“单于”

2、秦末汉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

三、昭君出塞:

公元前1世纪匈奴分裂,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东汉时,匈奴分为南北两部,东汉明帝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胜利。

3、小结:列举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

1)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

3)公元前1世纪匈奴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

4)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5)东汉明帝时,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胜利。

4、练习:多媒体课件

5、作业:举例说明两汉与匈奴的关系。

附:板书设计

一、匈奴

1、匈奴的首领称为“单于”

2、秦末汉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

三、昭君出塞:公元前1世纪,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

四、东汉明帝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胜利。

五、列举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