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20xx城中学区初三语文期末试题

城中协作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120分钟)

提示:请将答案书写在答题纸上!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 给加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虐待( ) ② jǐn( )记 ③狡黠( ) ④周匝( ) ①诓骗( ) ②汲取( ) ③ 胆怯( ) ④迸射( )

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在错别字下面画横线,然后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字。

持之以恒 轻而易举 根深地固 不言而喻 顾名思意

千里迢迢 托泥带水 摒气凝神 褒贬分明 盛气凌人

3. 结合句意,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 ②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 ③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④属予作文以记之。 ⑤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⑥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4. 请同学们找出下面这些复句中的关联词,并说明这些复句的结构关系。

①南朝如果出了个英主,我们大辽是肯定斗不过他们的。( )

②迟大冰一边漫无目的地走着,一边遥望着广漠的绿野。( )

③与其建这么个没用的碑,还不如拿这笔钱救济伤残人。( )

5.名句赏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 某班举行以“初中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的利与弊”为话题的辩论活动,下面是甲方同学的一段辩

词。

初中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有弊无利。一方面,初中生能参与的社区公益活动,无非是扫扫地,擦擦窗。

做这样的小事,对初中生的成长意义不大。另一方面,学好文化知识是初中生的主要任务,参加社区公益活动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

如果你是乙方主辩,你将怎样针对对方的论点和论据进行反驳,表达你方的观点和理由?

要求:先摆出你方观点,再进行反驳。

观点: 反驳:

二、课内外阅读积累

1、落红不是无情物, 。

2、 ,千树万树梨花开。

3、问君何能尔, 。

八年级语文 第1页 (共4页)

4、 ,只有香如故。

5、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

6、欲渡黄河冰塞川, 。

7、山回路转不见君, 。

8.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

9.名著导读:《培根随笔》中你最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三、阅读理解

(一)古文阅读

《小石潭记》,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

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课文选自《 》第29卷,作者 ,字 , 代 家,唐宋八大家之

一。

2、 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B、斗折蛇行 (像蛇一样)

C、不可久居(居住) D、影布石上 ( 映 )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其岸势犬牙差互( 其中 ) B、不可知其源( 它指小溪 )

C、以其境过清( 它,小石潭 ) D、乃记之而去( 这件事 )

4.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6、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 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 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

超,形象生动。

D、 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八年级语文 第2页 (共 4页)

(二)现代文阅读。

峭壁上的树

①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

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

②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搏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夜的流星。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

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

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摇

曳在我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

③它高不足尺,叶疏花迟。云缠它,雾迷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然而,酸枣树

并没有被征服。它不低头,不让步,于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中,炼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

气。

④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

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

⑤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

茂盛着。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梨树,一个个娇生惯养让人伺候、抚慰,动辄就使性子给点颜色瞧瞧。

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地摆首弄姿,轻飘飘只知炫

耀自己。酸枣树默默地兀立肴,不鄙位卑,不薄弱小,不惧孤独。与春天紧紧握手,与日月亲切交谈,天

光地色,尽纳尽吮。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照与爱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长成了那堵峭壁上的生命,让

人领略那簇动人的风采。它真诚而没有嫉妒,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抬手向路人致意问候,俯首向胜利者恭

贺祝福。

⑥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只有一粒,而且几乎小得为人们所不见。

⑦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霓云。亮亮的,红红的,像玛瑙,像珍珠,

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见到它果实的那一刻,我陡地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小酸枣,

或许正是那颗酸枣树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到的一颗心吧!有了心,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

1.选文前四段从哪两个方面写了酸枣树生存条件的恶劣?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从第⑤段中找出具体体现“不鄙位卑,不薄弱小”的语句,填在横线上。

3.文中“像俯冲搏猎的雄鹰”,“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像万仞峭壁的灵魂”,其中加点的“雄

鹰”、“风景”、“灵魂”分别指什么?

4.写出本文的行文线索。

5.文中写酸枣树的同时,写了桃李杨柳四种树;这里运用的写法是 ,这样写的

目的是突出酸枣树的

阅历与读书

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

和感受。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

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八年级语文 第3页 (共4页)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可见,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的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 长的良师益友。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

④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互相代替。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有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这都是不对的。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有字之书”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在“无字之书”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废。无论为官经商,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际而寸步难行;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导致经验主义,会因缺乏理论指引而流于平庸世俗。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叉勇于实践,以读书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读书,才能做到阅历和读书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作者:赵迎辉。有删改)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歌德说:“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

四、作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谈读书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字数不少于600字。

八年级语文 第4页 (共 4页)

城中协作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1分)

1.略 (每个0.5)

2.略(每个0.5)

3.略(每题1分)

4. 假设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每题1分)

5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现在常用这两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包袱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3分。)

6、略(言之成理即可)(3分)

二、课内外阅读积累(11分)

1-8题(略)(每题1分),9、言之成理即可(3分)

三、阅读理解(33分)

(一)(14分)

1、略(2分)2、B (2分) 3、A (2分) 4、(略)(4分)

5、发现小谭—谭中景物—小谭源流—潭中气氛; 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美(2分)

6、D(2分)

(二)(11分)

1.酸枣树生长在峭崖壁缝上的一捧贫瘠的泥土中;受到风雨、云雾、霜雪、雷电的欺压。(2分)

2.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2分)

3.酸枣树的种子;故乡峭壁上的酸枣树;小酸枣。(3分)

4.酸枣树的成长经历。(2分)

5.衬托或对比;生命力顽强;不慕虚荣,甘于平淡的品格。(2分)

(三)(8分)

1.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阅历与读书相辅相成)(2分)二者不可偏废。(1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2.①指出“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引起下文。②从读书体验谈起,借用名言,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3.第②段。(1分)歌德的话论证的是第②段中的“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意思对即可。2分)(共3分)

八年级语文 第5页 (共4页)

 

第二篇:山东威海20xx城中学区初三语文期末试题

城中协作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120分钟)

提示:请将答案书写在答题纸上!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 给加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虐待( ) ② jǐn( )记 ③狡黠( ) ④周匝( ) ①诓骗( ) ②汲取( ) ③ 胆怯( ) ④迸射( )

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在错别字下面画横线,然后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字。

持之以恒 轻而易举 根深地固 不言而喻 顾名思意

千里迢迢 托泥带水 摒气凝神 褒贬分明 盛气凌人

3. 结合句意,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 ②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 ③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④属予作文以记之。 ⑤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⑥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4. 请同学们找出下面这些复句中的关联词,并说明这些复句的结构关系。

①南朝如果出了个英主,我们大辽是肯定斗不过他们的。( )

②迟大冰一边漫无目的地走着,一边遥望着广漠的绿野。( )

③与其建这么个没用的碑,还不如拿这笔钱救济伤残人。( )

5.名句赏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 某班举行以“初中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的利与弊”为话题的辩论活动,下面是甲方同学的一段辩

词。

初中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有弊无利。一方面,初中生能参与的社区公益活动,无非是扫扫地,擦擦窗。

做这样的小事,对初中生的成长意义不大。另一方面,学好文化知识是初中生的主要任务,参加社区公益活动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

如果你是乙方主辩,你将怎样针对对方的论点和论据进行反驳,表达你方的观点和理由?

要求:先摆出你方观点,再进行反驳。

观点: 反驳:

二、课内外阅读积累

1、落红不是无情物, 。

2、 ,千树万树梨花开。

3、问君何能尔, 。

八年级语文 第1页 (共4页)

4、 ,只有香如故。

5、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

6、欲渡黄河冰塞川, 。

7、山回路转不见君, 。

8.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

9.名著导读:《培根随笔》中你最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三、阅读理解

(一)古文阅读

《小石潭记》,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

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课文选自《 》第29卷,作者 ,字 , 代 家,唐宋八大家之

一。

2、 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B、斗折蛇行 (像蛇一样)

C、不可久居(居住) D、影布石上 ( 映 )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其岸势犬牙差互( 其中 ) B、不可知其源( 它指小溪 )

C、以其境过清( 它,小石潭 ) D、乃记之而去( 这件事 )

4.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6、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 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 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

超,形象生动。

D、 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八年级语文 第2页 (共 4页)

(二)现代文阅读。

峭壁上的树

①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

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

②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搏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夜的流星。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

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

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摇

曳在我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

③它高不足尺,叶疏花迟。云缠它,雾迷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然而,酸枣树

并没有被征服。它不低头,不让步,于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中,炼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

气。

④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

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

⑤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

茂盛着。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梨树,一个个娇生惯养让人伺候、抚慰,动辄就使性子给点颜色瞧瞧。

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地摆首弄姿,轻飘飘只知炫

耀自己。酸枣树默默地兀立肴,不鄙位卑,不薄弱小,不惧孤独。与春天紧紧握手,与日月亲切交谈,天

光地色,尽纳尽吮。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照与爱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长成了那堵峭壁上的生命,让

人领略那簇动人的风采。它真诚而没有嫉妒,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抬手向路人致意问候,俯首向胜利者恭

贺祝福。

⑥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只有一粒,而且几乎小得为人们所不见。

⑦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霓云。亮亮的,红红的,像玛瑙,像珍珠,

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见到它果实的那一刻,我陡地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小酸枣,

或许正是那颗酸枣树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到的一颗心吧!有了心,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

1.选文前四段从哪两个方面写了酸枣树生存条件的恶劣?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从第⑤段中找出具体体现“不鄙位卑,不薄弱小”的语句,填在横线上。

3.文中“像俯冲搏猎的雄鹰”,“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像万仞峭壁的灵魂”,其中加点的“雄

鹰”、“风景”、“灵魂”分别指什么?

4.写出本文的行文线索。

5.文中写酸枣树的同时,写了桃李杨柳四种树;这里运用的写法是 ,这样写的

目的是突出酸枣树的

阅历与读书

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

和感受。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

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八年级语文 第3页 (共4页)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可见,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的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 长的良师益友。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

④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互相代替。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有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这都是不对的。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有字之书”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在“无字之书”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废。无论为官经商,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际而寸步难行;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导致经验主义,会因缺乏理论指引而流于平庸世俗。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叉勇于实践,以读书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读书,才能做到阅历和读书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作者:赵迎辉。有删改)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歌德说:“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

四、作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谈读书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字数不少于600字。

八年级语文 第4页 (共 4页)

城中协作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1分)

1.略 (每个0.5)

2.略(每个0.5)

3.略(每题1分)

4. 假设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每题1分)

5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现在常用这两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包袱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3分。)

6、略(言之成理即可)(3分)

二、课内外阅读积累(11分)

1-8题(略)(每题1分),9、言之成理即可(3分)

三、阅读理解(33分)

(一)(14分)

1、略(2分)2、B (2分) 3、A (2分) 4、(略)(4分)

5、发现小谭—谭中景物—小谭源流—潭中气氛; 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美(2分)

6、D(2分)

(二)(11分)

1.酸枣树生长在峭崖壁缝上的一捧贫瘠的泥土中;受到风雨、云雾、霜雪、雷电的欺压。(2分)

2.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2分)

3.酸枣树的种子;故乡峭壁上的酸枣树;小酸枣。(3分)

4.酸枣树的成长经历。(2分)

5.衬托或对比;生命力顽强;不慕虚荣,甘于平淡的品格。(2分)

(三)(8分)

1.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阅历与读书相辅相成)(2分)二者不可偏废。(1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2.①指出“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引起下文。②从读书体验谈起,借用名言,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3.第②段。(1分)歌德的话论证的是第②段中的“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意思对即可。2分)(共3分)

八年级语文 第5页 (共4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