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一、基本理念

1、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2、注重考察体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特征的基本要素。

3、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侧重评学。

4、体现开放性。

5、坚持可行性。

二、使用细则

制定本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目的,是为任课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学研究人员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提供基本依据。本评价方案主要适用于对日常教学的形成性评价,评价对象是一节课。

1、等级评定办法

本评价方案采用模糊评价的方法,评价等级共分为Ⅰ、Ⅱ、Ⅲ、Ⅳ四级,为了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突出表现,等级评定办法由基本等级评定办法和特色表现升级办法两个部分组成。

评课可以根据听课实况,按等级评定办法给出恰当的等级;多人评课,则采用多数定等法,即以多数评价者确定的等级为结果,或者通过集体讨论和评议确定等级。

(1)基本等级评定办法

①评价表中 6个标有“*”的评价要点都被评为“基本符合”程度,并且还有7个以上的评价要点,被评为“基本符合”程度的,可被评为Ⅰ级。

②评价表中6个标有“*”的评价要点都被评为“基本符合”程度,并且还有4-6个其他评价要点被评为“基本符合”程度的,可被评为Ⅱ级;

③评价表中6个标有“*”的评价要点都被评为“基本符合”程度的,或在这个基础上还有其他1-3个评价要点被评为“基本符合”程度的,应被评为Ⅲ级;

④评价表中6个标有“*”的评价要点中有被评为“基本不符合”程度的,应被评为Ⅳ级;

(2)特色表现升级办法

基本等级评定为Ⅲ级或Ⅲ级以上,并且教学过程中出现某一方面的特色,则该课可在原来等级基础上升一级;在两个方面表现突出,具有特色,则该课可在原来等级基础上升两级,最高等级为Ⅰ级。

2、使用程序

(1)评课前,评课人认真阅读评价方案,熟悉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并上交教案。

(2)评课前,评课人可对被评教师的教案进行分析,并可根据需要拟订检测试卷或调查问卷。

(3)评课人在评课过程中,根据评价要点作好听课记录。

(4)被评教师根据评价指标自我评价,并就教学条件、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作简要说明。

(5)评课人按照评定等级办法,根据教学实施情况、学生测试或问卷结果、教师自我评价等,评定等级,再写出简要的、有针对性的评语。

三 评价要点的特征

1、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相适应,关注学生的差异。

(2)可操作的程度:教学目标明确、具体。

2、学习条件

(1)学习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学习资源的处理: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处理科学,学习活动所需要的相关材料充足。

3、学习活动的指导与调控

(1)学习指导的范围和有效程度: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根据学习方式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及时采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教师的语言准确,有激励性和启发性。

(2)教学过程调控的有效程度:能够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进程、难度进行适当调整,合理处理临时出现的各种情况。

4、学生活动

(1)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对问题情景关注,参与活动积极主动。

(2)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人数较多,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多样,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时间充分。

(3)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能发表个人见解,能按要求正确操作,能够倾听、协作、分享。

5、课堂气氛

(1)课堂气氛的宽松程度:学生的人格受到尊重,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得到鼓励,学生的质疑问难得到鼓励,学习进程张弛有度。

(2)课堂气氛的融洽程度:课堂气氛活跃、有序;师生、生生交流平等、积极。

6、教学效果

(1)目标达成度:基本实现教学目标,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任务,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2)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有些学生能灵活解决教学任务中的问题。

(3)教师和学生的精神状态:教师情绪饱满、热情;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四 教学评价方法参照

评价的依据 评价的价值取向 参考条件 学生的学习方式

可观察的学生群体的外显行为特征:

优秀:实践-发现、合作-探究、猜想-论证、自学-交流、争论-答辩……

一般:听讲练习,回答问题。

较差:唯师唯书,被动接受。 1、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主动探索-内化”的学习方式。

2、引导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能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水平 可观察的学生群体的外显行为特征:

优秀:能投入、善合作;能发现、敢表达;能自学、善交流;能选择、敢否定;能分析、善归纳;富想象、有创意;……

一般:能听懂、会操作。

较差:思维狭窄、交流贫乏;自学缺方法、合作没激情。  1、 提升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2、引导教师从备课开始就重视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载体功能。 1.是否积极参与;2.是否独立思考;

3.是否主动探索;4.是否自主选择;

5.是否自由表达;6.是否富于想象;

7.是否敢于否定;8.是否兴趣浓厚。

学生的学习效果 可测量和可观察的三个目标的达成:知识目标:学会了吗?能力目标:会学了吗?情感目标:学得有情趣吗?

优秀: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知识、技能的同时,提升了学习水平、增强了学习情趣。

一般:能掌握知识、技能但灵活运用不够,学习情趣一般。

较差:完全依靠教师讲解,勉强掌握知识、技能,学习过程枯燥乏味。 1、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学习能力和情趣,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2、引导教师重新认识“完成教学任务”的本质意义:不在于教案是否讲完,而在于学生是否学会、会学和喜欢学。  

教师对角色行为的把握 可观察的教师的外显行为特征:

优秀:学生学习的有效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尊重学生学习的需求、个性、差异和人格。

 一般:学生学习的知识传授者、要求者。

较差:一味讲授、严厉监督或放任自流。 促使教师尽快转变自己的角色行为。

1.尊重学生学习的需求。

2.尊重学生学习的个性。

3. 尊重学生的差异。

教师对学习环境的营造 能感受到的课堂“氛围”特征:

优秀:宽松、民主、平等、互动;学生喜欢学、愿意学、相信自己能学好。

一般:规范、有序。

较差:专制、服从;沉闷、压抑。 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外部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化环境,并十分关注学生内在心理学习化环境的构建。 1.喜欢学、愿意学、相信自己能学好;

2.能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大胆地进行想象、联想和猜想,并勇于付诸探索实践活动,不怕失败、追求成功;

3.有反思自己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习惯,能选择更好的学习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策略。

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运用 可观察的过程和实际效果:

优秀:能科学运用各种媒体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并艺术性地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一般:呈现教材、讲清知识、组织练习操作

较差:手段单调、讲解模糊;目标不明、过程紊乱。 促进教师从思想观念、媒体运用、资源开发和过程设计4个方面,综合提升自己的现代教育技术 利用多媒体网络的优势,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开发并提供学生更为广阔的学习资源,设计、管理并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创新性。

 

 

第二篇:小学信息技术评价方案

小学信息技术评价方案

一、评价目的

掌握好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当今时代对学生的迫切要求。为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操作技能转变的情况进行评价,以促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方式,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思维需求。

二、评价原则

a)评价方法多样化

《信息技术》不能只凭借书面测试和操作技能评价学生,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评价,如:面试、口试、课堂观察、课后访谈、竞赛、操作性考试等,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b)评价时间全程化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应该伴随于教学的全过程,既要有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要重视学生在每一阶段的学习表现,及时总结,及时进行评价。

c)评价主体多元化

要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

三、评价内容

《信息技术》课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学习评价分为认知能力评价和操作实践能力评价。

认知能力评价,是评价学生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的要求范围内,对有关信息技术内容的认识和初步理解能力。各年级的考察范围,应根据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来确定。 操作实践能力评价,是评价学生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的要求范围内,在认知基础上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并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评价方法

学生学习评价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和阶段性评价两种途径进行。见下表: 表一:学生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观察记录表

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

小学信息技术评价方案

小学信息技术评价方案

表二: 学生《信息技术》阶段性评价表

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 学年______学期______阶段______

小学信息技术评价方案

小学信息技术评价方案

四种信息技术作业上交方式的对比

信息技术课作业怎么上交一直是众多信息技术老师头疼的问题。怎样才能更好、更安全的让学生交作业?现将本人尝试过的四种方案做个对比,希望对各位信息技术老师有帮助。 第一方案:完全共享式。

教师机上建好班级分类并设置好共享,学生通过网上邻居把作业以复制粘贴的方式保存在教师上相应文件夹中。

这种方式上交作业简单方便且很容易实现和操作。但是存在以下缺点:

1、教师机一定要安装的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否则会限制了连接机器的数量;

2、电脑室使用人员多,人员复杂,学生辛辛苦苦完成的作品很容易被删除或抄袭;

3、教师管理难度较大,不同的班级要不断的设置和取消共享。

本人愚见:

使用种方式的老师,建议将学生作品保存在教师机或电脑室服务器NTFS文件系统的盘里,通过设置权限,让学生只能存,不能删,但还是无法避免作品被抄袭的可能,同时也还要建个批处理文件来删除不断产生临时的文件。

第二方案:FTP式。

教师机或电脑室服务器上安装SERV-U6.0,并设置相应班级的目录和访问权限。学生利用IE浏览器键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入本班级的作业空间,通过复制粘贴的方式将自己的作业存进相应的文件夹内。

这种方式的作业存取系统有强大的权限设置功能,教师不必担心学生的作品被删除,遇到不同的班级也不需要再次设置。存在缺点:

1、无法避免作业被抄袭;

2、学生作业修改后不能用相同的文件名覆盖,只能改名后再保存。这对今后成绩的统计也是非常不利的。

本人愚见:

这种方式也可以让每个学生拥有自己的安全空间,避免作业被抄袭,但需要使用WEB_FTP方式,链接好ODBC数据库。教师只需在服务端设置班级所在的目录,学生通过申请注册自己的空间, 不必亲自为每个学生建立帐号密码。

第三方案:网络映射盘式。

这种方式很好的解决作业被删除和抄袭的难题,学生可以直接将作品保存在映射盘,跟保存在自己的硬盘里一样,不怕电脑死机或重新启动。但是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需要对电脑室的所有学生机重新做系统,并设置好映射盘,需要在服务端设置权限,与做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的系统类似。

2、学生的座位必须固定,如果学生座位有变动,就很容易在登记作业时出现错误。无形增加教师的负担。

3、不同班级上课时必须修改设置相应的共享。

本人愚见:

可以查看陈宇云老师写的《我的机房教学文件管理方案》/blogview.asp?logID=49。同时陈老师还写了有关管理的小程序提供下载。

第四方案:网络硬盘式。

用网络硬盘管理学生作业,是目前最好的选择方式。本人电脑室使用的是“桃源网络硬盘.net 4.2商业版”(破解版),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安全性高。每个学生拥有自己的空间,用各自的用户名(要求学号)和密码登入。

2、用户分组功能强大,可以按班级对学生进行分组,减轻教师检查登记作业的负担。

3、用户等级设置。可设每个等级的空间大小、上传文件大小及其他限制。

4、分发文件。教师可以将文件存到公共共享里,同时教师还可以为不同年级所要分发的文件设置提取码,供每位学生下载使用。

5、可与FTP紧密整合,学生只要激活自己的FTP帐号,也可使用网络硬盘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入FTP服务器.

6、二级域名。学生一旦注册成功即可拥有自己空间的二级域名,这个功能在教学网页制作中可以大显身手。

??

当然,这么专业的软件,他的设置会比较烦琐一些,需要安装SQL数据库,但不会很难,有详细的安装说明。我的电脑室服务器的配置是不会很高(CPU 1.7/40G/SDR 256MB/D-LINK530网卡)运行效果还不错。有需要这款软件的老师可以通过QQ联系:252935359 备注:信息技术老师。但请不要用于商业运作。

信息技术学科的作业上交方式还有几种,比如lcb163@163.com老师用EXCEL编写的“信息技术作业上交管理系统”、以及韩保红老师用ASP编写的“作业在线系统v2.0”都是很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有什么好的意见敬请多多共享交流。

该文章转自[小学课堂在线]:/zhxk/2007/16368.html

该文章转自[小学课堂在线]:/zhxk/2007/16368.html

操作技能

目标明确,积极大胆动手操作,操作得当

交流合作

积极参与本小组学习,互相配合,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团结协作,共享信息资源。能运用各种沟通的方法进行交流与合作。

学习能力

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对学过的课本内容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探究和创新精神。

个体行为

对学习知识和操作有积极的态度,能与本组成员密切合作,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不妨碍他人学习,爱老师、爱同学,乐于助人。

书面测试

自己的想法

老师的希望

父母的期盼

该文章转自[小学课堂在线]:/zhxk/2007/1645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