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价的感悟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价的感悟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认为:“驱使学生学习的动机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交往动机,另一种是荣誉动机。”前者表现为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的教师而努力学习,从而获得教师的称赞,增进师生情谊;后者则是一种更高级的动机,它是学生要求在群体范围内取得一定地位、待遇的愿意体现,如追求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赞扬等,这两种动机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合乎积极性的心理表现,若要学生积极进取、刻苦学习。教师应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激励手段的作用。准确合理地采取激励评价,及时肯定学生迸发出来的思想“火花”,能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内在的智力潜能。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激励性评价多样化

根据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以及发展过程、环境的不同,可有选择的实施多样化的激励性评价。具体为:

1、尝试激励法。在教学中对学生说:“试一试,老师相信你能行!”、“勇敢点,你一定能回答上来的”、“你们谁是最勇敢的人,哪一个敢来回答这个问题?”、“刚才某某同学指出了你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出现的一个小错误,你听懂了吗?那么你重新再做一次,改过来好不好?”、“做错了没关系,大胆去做就是好样的!”采用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体验成功,由成功的喜悦所引发的激励机制会促使学生具有更强烈的学习动机,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2、竞争激励法。竞争,泛指对外界活动所做出的积极、奋斗、不甘落后的心理效应。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而持久性较差的心理特 1

点,恰到好处地在教育中使用竞争激励,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完成。在班级里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争、男生与女生的竞争、优等生与优等生的竞争等等。在此手段的运用中,切忌只注重个别优等生,而应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通过小组竞争、个人竞争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勇气,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本领,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上进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在超越他人、战胜他人的过程中享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

3、目标激励法。目标激励是教育教学的预期结果,是师生活动的共同指向,具体明确的目标具有较大的激励作用。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低层次要求开始,经过引导,逐步追到更高层次的目标。有了目标必须辅以实现目标的若干措施。比如:选准教学起点,控制教学容量和节奏,由浅入深、铺设“台阶”,循序渐进。分层次教学,个别辅导。在使用目标激励中,应该注意抓好各个环节,注意目标的指向性、适度性、层次性和阶段性,逐步激励,逐步达到目标。

4、语言激励法

一句赞语比任何苦口婆心的说教和任何暴风骤雨般的批评与责备都更有力量。语言激励包括口头语言激励和体态语言激励。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语言激励是评价方式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一种方式。在使用口头语言激励时应注重情感投入,即用简短、恰当的措辞,热情地给予褒奖。一句句简单激励的评价,像一股春风滋润学生的心田。慢慢地,学生愿意和老师交谈,与学生交往,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发言的。为此我深受启发,常常用用“你真聪明”、“你很会说话”、“你能行,我相信你”、等等,用这些带有丰富情感的语言,激励评价学生,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自由和谐地发展。

2

5、榜样激励法。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具有示范性、生动性和鲜明性,有了榜样,不仅学有方向,赶有目标,而且学起来看得见,摸得着,说服力大,号召力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小见大。

6、正强化激励法。当学生有一点进步时,就对他的行为给予不断地肯定、表扬或奖励,从而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如“大家鼓励鼓励他,给点儿掌声!”、“你的进步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多大的惊喜呀!”

在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灵活运用上述提到的多种激励性方法,以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激励性评价策略的思考

第一、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在教学活动中,只有主动参与,才是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展的根本途径。要使学生有潜在的发展主体变成现实的发展主体,就必须介入教育的力量,给予适当而又必要的外在激励,这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现实的发展主体,并获得主动的发展。激励性语言背后隐藏的是一种教育策略激励性策略,即运用激励性的方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他们的主体价值,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自身潜能,以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要将激励性的策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为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创造出良好的氛围。在课前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检查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并给予不断地鼓励,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在活动结束时,注重运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3

第二、运用激励性评价时要找准切入点

只有在宽松、愉悦、不断获得激励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变得活跃。教师要及时抓住稍纵即逝的新奇、独特的想法,给予赞扬,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以发展,让他们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树立坚定的自信心,从而在愉悦的学习中体验、享受学习的成功。

1、在学生异想天开时激励

每个学生都具有发展成有用之人的条件,每个学生都具有待开发的潜能,都有他们自身的价值。但不可否认,由于个别差异,个人具有的潜能不同。所以,教师不要把学生都当成数学家来培养。让我们来看看这位数学教师是怎么做的。

在一堂数学课上,这位教师问:“在平时的生活中,哪些东西是方形的?”一位学生说:“苹果”。教师耐心地问:“你怎么把苹果想成是方形的呢?”学生说:“我有一次把苹果放在桌上,一不小心苹果滚到地上摔坏了,我想苹果如果是方的,该有多好啊!”这位老师说:“你真会动脑筋,祝你早日培育出方苹果!”苹果明明不是方的,可这位学生却把它说成是方的,显然已经脱离了生活实际,但却反映出这位学生有很强的空间想象力。假如老师简单地加以否定,那么一位天才在摇篮中就被扼杀了。

2、在学生向教师质疑时激励

古今中外的许多事实证明,凡是有所创新,有所发明的人,都非因循守旧、人云亦云者,而是对传统观念敢于怀疑,敢于挑战,以及勇于探索的人。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交流进步的双边活动,教师要力求使学生敢于挑战教师与教材的权威,力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批判、反思型思维习惯。而当学生提出不同于教师和教材的观点时,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求异思维行为,保护学生的批判 4

性思维品质。

3、在学生思维多样时激励 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思维多样性的培养。数学课上,当学生出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时,教师要及时激励和表扬。同时,教师要有意设置一些思维多样化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

4、在学生欲言又止时激励

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也要注意肯定性评价语言的选择和及时使用,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求上进的环境。尤其是对于后进生,更要注意他的一举一动,观其眼神,察其面色,只要他们有一点想学的样子,就要充满信任的请他发言。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要机智地处理,使学生不失“面子”。 第三、形成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师生关系是这样一幅情景:教师有绝对权威,教师意志决定一切,教学中存在强制、训斥、威胁和鄙视的现象,师生关系疏远、紧张,缺乏心灵的沟通,本来应该充满愉快和成功体验的教学活动却是单调的、枯燥乏味的,甚至会厌倦的。以激励为手段,以语言为载体,采用激励性教学策略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传统教学中不良师生关系的一次积极和彻底的纠正。

第四、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因材”评价学生由于智力水平、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记忆、知识的运用能力等各不相同,各人的数学活动的水平层次也就不同。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数学现状”和认识水平来进行教学和评价,也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放在学生 5

的位置上,尽量揣摩学生的认识过程,顾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基础。对于认知水平不同的学生应区别对待。

1.对于认知水平较低的学生, 应重在鼓励其敢说、敢问,评价时要体谅其学习困难,肯定他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切忌轻率地为其下结论,简单地评价他的智力问题。

2.对于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 评价应重在激励他们挑战、创新、永不满足。心理学认为,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心、 探索欲,而优秀学生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因此,教师对 于他们的评价要求应适当提高,激励其创新。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是:多角度地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开发学生的潜能。在教学中要有效的发挥激励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活泼有趣,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这种教学模式,正符合《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必将对素质教育的深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6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激励性评价

小学数学课堂激励性评价

激励教育以主体论,矛盾论为哲学依据,以心理发展动力理论为心理学依据,以系统论为方法论依据。激励性评价是激励教育的一种手段,在实施激励性评价过程中,教师必须把学生作为一个能动发展的主体来看待,通过各种外部诱因来满足学生兴趣、情感的需要,点燃他们的求知、进取、发展的火花,促进学生的生动学习和主动发展。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认为:“驱使学生学习的动机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交往动机,另一种是荣誉动机。”前者表现为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的教师而努力学习,从而获得教师的称赞,增进师生情谊;后者则是一种更高级的动机,它是学生要求在群体范围内取得一定地位、待遇的愿意体现,如追求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赞扬、称赞等,这两种动机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合乎积极性的心理表现,若要学生积极进取、刻苦学习,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必须充分发挥激励手段的作用。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鼓励实施激励性评价多样化的思考

根据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以及发展过程、环境的不同,可有选择的实施多样化的激励性评价。具体为:

1、竞争激励

竞争,泛指对外界活动所做出的积极、奋斗、不甘落后的心理效应。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而持久性较差的心理特点,恰到好处地在教育中使用竞争激励,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完成。在班级里可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争、男生与女生的竞争、优等生与优等生的竞争等等。在

此手段的运用中,切忌只注重个别优等生,而应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

2、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是教育教学的预期结果,是师生活动的共同指向,具体明确的目标具有较大的激励作用。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低层次要求开始,经过引导,逐步追到更高层次的目标。有了目标必须辅以实现目标的若干措施。比如:选准教学起点,控制教学容量和节奏,由浅入深、铺设“台阶”,循序渐进。分层次教学,个别辅导。在使用目标激励中,应该注意抓好各个环节,注意目标的指向性、适度性、层次性和阶段性,逐步激励,逐步达到目标。

3、语言激励

一句赞语比任何苦口婆心的说教和任何暴风骤雨般的批评与责备都更有力量。语言激励包括口头语言激励和体态语言激励。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语言激励是评价方式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一种方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样一个“好”,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人感到有勉强应付之嫌,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感到你发自内心的赞美。在使用口头语言激励时应注重情感投入,即用简短、恰当的措辞,热情地给予褒奖,我班有一名同学平时不爱说话,我常常用“你能行!”“老师相信你!”“你很会说话嘛!”等激励性的话语。一句句简单激励的评价,像一股春风滋润了他的心田。慢慢地,他愿意和老师交谈,与学生交往,成为一名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发言的优等生。为此我深受启发,常常用用“你真聪明”、

“你很会说话”、“你能行,我相信你”、等等,用这些带有丰富情感的语言,激励评价学生,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像她那样自由和谐地发展。

在重视口头语言激励时,更应重视体态语言激励。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夸奖的手势,一个肯定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等等,这些无声的评价是发自内心的,将牵动着学生的心,这是一种被评价者最容易接受的评价方式,它可以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例如,上课时,一名同学回答问题完整而且声音洪亮,向他微笑,给予肯定;一名同学帮助学困生,摸摸他的头,给予激励;一名同学胆小,说话断断续续,向她投以信任的目光,表示相信你能行等等,不要怜惜这小小的举动,不要怜惜你真诚的评价,它会拉近你和学生的关系,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激励性评价策略的思考

第一、利用激励性评价短暂性、时效性的特点,使表扬和激励能发挥出最好的教学效应。

新课程目标已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教学过程要让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要做到这一点,经常给予学生表扬和激励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要使表扬和激励能发挥出最好的教学效应,须注意“短暂性”和“时效性”的特点。空洞的表扬虽然也会给人某种快感,但这种快感只是暂时的,不会产生持久的效率。教师如果总是用那种“放之四海而接准”的浮泛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或者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到奖励,学生就会觉得索然寡味,久而久之,

对教师的评价与奖励就会产生淡漠感。作为老师,我们就要培养孩子位从内心生长出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应该由教师自身的教学魅力来激发,应该由获取知识的快乐来激发,应该在学生自身不断地努力和获取成功之中得到生长。

第二、运用激励性评价时要找准时机与场合

只有在宽松、愉悦、不断获得激励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变得活跃。教师要及时抓住稍纵即逝的新奇、独特的想法,给予赞扬,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以发展,让他们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树立坚定的自信心,从而在愉悦的学习中体验、享受学习的成功。

1、在学生异想天开时激励

每个学生都具有发展成有用之人的条件,每个学生都具有待开发的潜能,都有他们自身的价值。但不可否认,由于个别差异,个人具有的潜能不同。所以,教师不要把学生都当成数学家来培养。让我们来看看这位数学教师是怎么做的。

在一堂数学课上,这位教师问:“在平时的生活中,哪些东西是方形的?”一位学生说:“苹果”。教师耐心地问:“你怎么把苹果想成是方形的呢?”学生说:“我有一次把苹果放在桌上,一不小心苹果滚到地上摔坏了,我想苹果如果是方的,该有多好啊!”这位老师说:“你真会动脑筋,祝你早日培育出方苹果!”苹果明明不是方的,可这位学生却把它说成是方的,显然已经脱离了生活实际,但却反映出这位学生有很强的空间想象力。假如老师简单地加以否定,那么一位天才在摇篮中就被扼杀了。

2、在学生向教师质疑时激励

古今中外的许多事实证明,凡是有所创新,有所发明的人,都非因循守旧、人云亦云者,而是对传统观念敢于怀疑,敢于挑战,以及勇于探索的人。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交流进步的双边活动,教师要力求使学生敢于挑战教师与教材的权威,力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批判、反思型思维习惯。而当学生提出不同于教师和教材的观点时,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求异思维行为,保护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通过数方格的方法和凑拼图形的方法实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三角形的面积=底÷2×高或者高÷2×底,行不行?”这位教师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在表扬了这位同学肯动脑筋后,同时让全班学生按照刚才推导出来的公式和这位同学提出来的两个公式计算书中的例题,看得数是否一样,经过同学们的计算,利用这三个公式算出来的三角形面积一样,这时,老师说:“得数一样,还说明不了这个同学提出的两个公式正确,请同学们做实验,证明这两个公式是否成立,看谁的实验证明理由充足,讲给大家听听。”这样,教室成了实验研究室,学生的探索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3、在学生思维多样时激励

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思维多样性的培养。数学课上,当学生出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时,教师要及时激励和表扬。同时,教师要有意设置一些思维多样化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在六年级

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是,我设计一个开放性的练习。“给你一跟长31.4厘米的绳子,把它围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圆,你认为它们的周长相等吗?”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在猜测的过程中,很多孩子认为他们的周长相等,而面积呢,学生意见不一,到底谁的对,谁的错。我让学生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四人一组,一个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一个计算正方形的面积,一个计算圆的面积,一个人当评委,然后一起来比较,让事实说话。

许多学生通过计算,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圆的面积是最大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学到这里,我又问学生,通过这道应用题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他们在交流、评比中,得出了这样一个规律:“当周长相等时,正方形面积比长方形面积大,但圆的面积最大。”这时有学生反过来问:“如果三个图形的面积相等,那么周长谁最大呢?”有的说:“如果把这根长31.4厘米的绳子,沿着一个墙壁围一个鸡栅栏,可以围成哪些图形呢?这个时候,谁的面积最大?”对这些现实问题他们又开始争论起来了。教师表扬了这些关于提问题的同学,就建议他们下了课可以算一下,谁的判断是正确的。如果学生长期接受这样的训练,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创新能力必将得到很好的培养。

4、在学生欲言又止时激励

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也要注意肯定性评价语言的选择和及时使用,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求上进的环境。尤其是对于后进生,更要注意他的一举一动,观其眼神,察其面色,只要他们有

一点想学的样子,就要充满信任的请他发言。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要机智地处理,使学生不失“面子”。

一次公开课上,教师出示一道应用题:“甲乙两地相距288千米,一辆汽车以每小时72千米的速度由甲地开往乙地,已经行了3小时,离乙地还有多少千米?”一般的解法是:228-72×3=72(千米)。有位学生想举手又不敢举手,老师及时地鼓励他起来回答。这位学生列成:“288÷72”。其他学生沉不住气了,而这位学生局促地站在那儿不知如何是好。教师示意大家安静,然后对这位学生说:“你的思路是对的,只是没有做完!”在老师的引导下,这位学生明白了:“288÷72”求出一共要走4小时,已经走了3小时,还要走1小时,列式:72×(288÷72-3)=72(千米),从而高兴地坐回位置上。

这位教师凭借自己的丰富教学经验,在学生欲言又止时激励学生发言,在学生“不知如何是好”时,设法将错误的想法引到正路上,有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三、运用激励性评价时要找准切入点

激励性评价要有目的,要找出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要从多角度评价学生。特别应以学生的智能强项为着眼点,进行理性评价。评价学生要因人而异,不用“一把尺”。评价要看对象、看场合,或直言不讳,或严肃庄重,或热情洋溢。对学困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与鼓励,赞许是后进生的甘露,他们更需要关切的目光和贴心的话语,教师切莫让他们产生“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被遗弃感。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求要严格,才有利于促进他们不断进取。

当然,当他们的思维的确有水平或创新时,同样要给予热情的肯定,以激发他们的远大志向,促进他们在学习上更加勤奋。无论是对优生的褒奖还是对后进生的引导均要恰如其分,使其永远向高一层次攀登。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尊的个性、自信的品格、刚毅的个性、持久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是:多角度地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开发学生的潜能。所以教师不要吝啬表扬,不要吝啬赞许的微笑,哪怕是微弱的思维火花,教师也应不失时机地加以“助燃”。目前数学课堂上教师随口所说的“你真好”“你真聪明”“你真棒”等等,把表扬有点贬值了。但是表扬只是激励的一种方式,恰当的批评也是激励,一味表扬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不符合激励性评价的精神。只要我们用“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用我们的爱心去正确地进行评价,那么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都是激励性评价,学生从中得到的将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雨露和不断正确认识自我的阳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