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小学语文课

如何评价小学语文课

花桥小学:陶增英

评价一节语文课的根本标准不但要看教师是否讲的精彩,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学得如何,既要看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看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学生是否主动学习、主动提问、主动回答问题,教师是否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师生合作是否和谐,配合是否默契;是否有探究新知识、发展新能力的氛围。

通过近几年的教研活动的积累,对小学语文课,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面地、细致的评价。

一、目标设计

要求教师应吃透《语文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每篇课文在本册书中所处的位置及所要求的重点训练项目,确定准确、恰当的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指导好教学过程。除要求继续进行双基教学之外,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导入设计

导入是教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如同桥梁

一样联系着新知和旧知,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又同航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所以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情景,千方百计地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过程设计

(一)教法与学法的体现

为适应新形式下教育的需要,教师应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语文教学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构建崭新的学习方式,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积极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以这一精神为指导,《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三个重视:

1、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改变被动学习现状。保证学生有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给予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教师要把握好讲的度,避免繁锁的分析讲解以及机械的训练,应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认真读课文,自主学习来读懂课文,学习有关的语文知识,通过自主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

2、重视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改变信息传递的单一性。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合作,即课堂上学生的多向交流——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是自主学习的更高层次。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存在真正的教学。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相互交流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同时对不同能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的学生实现“互补”,加强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丰富和完善学生的见解,合作学习可以以同桌、四人小组进行,但是教师应注意教给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做到四会:一会质疑,有问题的时候主动地问老师、问同学;二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能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评价;三会陈述自己的观点,善于接受别人的观点;四会主持、组织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

3、重视探究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机械接受学习的现状。探究是高层次的自主学习,是学生对某个问题的探索,是一种发现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语文课程标准》根据不同的学段,对探究性阅读分别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因此,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时,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其次,要鼓励学生勇于坚持自己的独特见解,不要人云亦云,还要鼓励学生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善于在交流中接纳别人的意见。

(二)基础训练

字、词、句训练是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始终的一个教学重点,抓好这个重点,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思维想象、言语表达等能力,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字、词、句的指导,要把字、词、句融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切勿孤立地进行字、词、句教学。

(三)朗读指导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读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小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这就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写和说明,在头脑中形成事物的形象,产生正确的理解,做到语言与形象的沟通,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不可缺少的环节。一个高水平的朗读,可以使人斗志昂扬、热血沸腾、激情满怀;一个高水平的朗读,可以使人思维万千、热泪盈眶,甚至黯然泪下……把自己融入到课文情景中。怎样指导好朗读?首先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要求使用普通话,口齿清楚,读音准确,不添字漏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流畅地朗读,对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佳词美句、重点段落要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最后是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表情地朗读,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方式很多,有领读、范读、齐读、自读、对读、抽读、分角色朗读等,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内容、体裁灵活运用。

(四)口语交际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还应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就是原语文大纲中的听话、说话。《课标》明确提出,口语交际教学“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让每个学

生都能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为此,我们语文教师将肩负着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重要任务,应把口语交际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在语文教学中要创设学生口语交际的良好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主动提问,互相讨论、交流,根据课文内容写广告词或当小导游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五)审美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存在着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定色彩,这就是情感色彩。教学是一门艺术,除了在教法上灵活多样外,还应给学生美的享受,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接受教育。一位语文教师,就是一位演员,更是一位导演。必须进入作品中的角色,将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形象地、生动地通过语言、表情表达出来,去感染学生。而决不可不管体裁、内容,都板着面孔,单调地、无变化地说教,课堂毫无气氛,使学生昏昏欲睡。语文教材是古今中外名家名篇的荟萃,所有的作者都是以感情而写作的,面对这些作品就要*我们语文教师将那些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甜美的语言,以满腔的激情,去创设情境,进入角色,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无意识地记忆,达到眼前出现文中的画面,把语文教得有立体感,使之兴奋起来,时而欢跃,时而悲伤,甚至激烈地讨论、争论……象这样的课,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也不容忽视,小学语文课本中好多文章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材料,有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如《鸟的天堂》、《桂林山水》,可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教育;有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者为了建设新中国不怕牺牲的,如《狱中联欢》、《狼牙山五壮士》,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反映旧社会穷苦人民苦难生活的,反映环保的等。总之,教师应结合文章内容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中。

四、作业设计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同时更要体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要注重作业的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反对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的抄写。现在上级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课外作业,三、四年级在半小时以内,五、六年级在1小时以内。据了解,我们有的老师对课外作业的布置不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不考虑效果,大量的作业占去了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把天真活泼的孩子变成了不快乐的书虫。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人们把板书视为洞察教材的“窗口”,开启思路的“钥匙”,排疑解难的“桥梁”,实施教学的“蓝图”,是非常恰当的。板书虽然是“微型教案”,但它却展现了一定的宏观世界。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板书设计和运用的优劣往往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因此,我们必须精心设计板书,要求科学规范、整洁美观、简明扼要,突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对课文

内容的理解、记忆、再现。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板书如下:这幅板书充分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整体看是总分式,突出桂林山水景色之美;“山”和“水”的特点描写又是总分式;而“山”、“水”各自的几个特点又是并列关系;“水”与“山”之间含有一个“双向式”,以突出桂林山水交融一体。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把基础知识、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不断地总结,大胆尝试、探索新的教法与学法,推动语文教学的改革。

 

第二篇:怎样评价小学语文课

怎样评价小学语文课

评价一节语文课的根本标准不但要看教师是否讲的精彩,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学得如何,既要看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看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学生是否主动学习、主动提问、主动回答问题,教师是否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师生合作是否和谐,配合是否默契;是否有探究新知识、发展新能力的氛围。 通过近几年的教研活动及优质课评选,对小学语文课,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面地、细致的评价。

一、目标设计

要求教师应吃透《语文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每篇课文在本册书中所处的位置及所要求的重点训练项目,确定准确、恰当的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指导好教学过程。除要求继续进行双基教学之外,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导入设计

导入是教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如同桥梁一样联系着新知和旧知,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又同航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所以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情景,千方百计地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过程设计

(一)教法与学法的体现

为适应新形式下教育的需要,教师应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语文教学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构建崭新的学习方式,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积极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以这一精神为指导,《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三个重视:

1、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改变被动学习现状。保证学生有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给予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教师要把握好讲的度,避免繁锁的分析讲解以及机械的训练,应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认真读课文,自主学习来读懂课文,学习有关的语文知识,通过自主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

2、重视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改变信息传递的单一性。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合作,即课堂上学生的多向交流——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是自主学习的更高层次。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存在真正的教学。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相互交流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同时对不同能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的学生实现“互补”,加强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丰富和完善学生的见解,合作学习可以以同桌、四人小组进行,但是教师应注意教给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做到四会:一会质疑,有问题的时候主动地问老师、问同学;二会倾听,不随便打

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能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评价;三会陈述自己的观点,善于接受别人的观点;四会主持、组织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

3、重视探究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机械接受学习的现状。探究是高层次的自主学习,是学生对某个问题的探索,是一种发现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根据不同的学段,对探究性阅读分别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因此,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时,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其次,要鼓励学生勇于坚持自己的独特见解,不要人云亦云,还要鼓励学生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善于在交流中接纳别人的意见。

(二)基础训练

字、词、句训练是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始终的一个教学重点,抓好这个重点,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思维想象、言语表达等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字、词、句的指导,要把字、词、句融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切勿孤立地进行字、词、句教学。

(三)朗读指导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读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小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这就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写和说明,在头脑中形成事物的形象,产生正确的理解,做到语言与形象的沟通,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不可缺少的环节。一个高水平的朗读,可以使人斗志昂扬、热血沸腾、激情满怀;一个高水平的朗读,可以使人思维万千、热泪盈眶,甚至黯然泪下……把自己融入到课文情景中。怎样指导好朗读?首先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要求使用普通话,口齿清楚,读音准确,不添字漏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流畅地朗读,对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佳词美句、重点段落要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最后是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表情地朗读,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方式很多,有领读、范读、齐读、自读、对读、抽读、分角色朗读等,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内容、体裁灵活运用。

(四)口语交际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还应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就是原语文大纲中的听话、说话。《课标》明确提出,口语交际教学“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为此,我们语文教师将肩负着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重要任务,应把口语交际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在语文教学中要创设学生口语交际的良好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主动提问,互相讨论、交流,根据课文内容写广告词或当小导游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五)审美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存在着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定色彩,这就是情感色彩。教学是一门艺术,除了在教法上灵活多样外,还应给学生美的享受,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接受教育。一位语文教师,就是一位演员,更是一位导演。必须进入作品中的角色,将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形象地、生动地通过语言、

表情表达出来,去感染学生。而决不可不管体裁、内容,都板着面孔,单调地、无变化地说教,课堂毫无气氛,使学生昏昏欲睡。语文教材是古今中外名家名篇的荟萃,所有的作者都是以感情而写作的,面对这些作品就要*我们语文教师将那些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甜美的语言,以满腔的激情,去创设情境,进入角色,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无意识地记忆,达到眼前出现文中的画面,把语文教得有立体感,使之兴奋起来,时而欢跃,时而悲伤,甚至激烈地讨论、争论……象这样的课,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