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校本评价方案

旋转舞蹈社团评价方案

舞蹈艺术具有鲜明的审美愉悦性。当学生“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时候内心情感的抒发,人体动作的流动,性格气质的表露,可谓进入了最具审美意味的境界。特别要指出的是,让少年儿童从幼年时代就学一点舞蹈,不仅有利于长身体,更可以在协调动作中,一举手一投足都显示出文雅的气质,这也有益于素质的提高。

(一)课程目标

1、认知领域:通过舞蹈活动中了解身体的方位,舞蹈的基本手位、脚位,把上、把下基本动作训练,基本舞步等,从而丰富学生的艺术知识。

   2、技能领域:学习、掌握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3、情感领域:通过舞蹈二课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艺术学习艺术的热情,在舞蹈队节目的排练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4、应用领域:学生进行表演,进行舞蹈欣赏、评价。

   (二)课程组织

   1、教材:参考《中国舞蹈家协会考级》《中国舞蹈》《艺术与欣赏》等书籍,选编课程。

   2、课程内容

 (1)舞蹈种类介绍。

 (2)身体的方位,舞台方位。

 (3)舞蹈的基本手位、脚位,把上、把下基本动作训练。

 (4)芭蕾基训、编排舞蹈。

 (三)课程组织

   1、教学方法的选择:讲授法、演示法、欣赏法、讨论法、汇报法等。

   2、教学的组织形式:面向全体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指导。

   3、时间安排:每二下午前两节

   4、教学场地:舞蹈室。

   5、教学用品:播放器、各种舞蹈伴奏音乐。

   6、舞蹈队队规模:52人。

   7、授课对象:“爱 旋转”舞蹈社团社团的学生。

  (四)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总设想:本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本课程目标,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评价包括原型评价、课程本身评价、学生学业评价三方面,这三方面的评价将依据学制指定的评价建议制定具体的评价办法。

    评价要求:

   1、评价目的是否明确、科学、切合实际。

   2、课程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现实。

   3、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可实施性。

   4、课程实施是否切合实际,活动反馈如何。

   评价方式:随机评价与过程、结果评价相结合。

  评价方法:观察法、展示法。

  评价者:教师、学生、家长。

“舞蹈校本开发”实施还需要我们更多的去探索与实践。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在舞蹈中增强自信心,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适应舞蹈需要的正确身姿、完整、流畅、正确、优美地表演各种风格的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论。从而提高个人素质和修养。

学生社团学生评价方案

1.学生活动出勤率评价,计为学时学分(a)。出勤率低于60%无学分,超过90%,计满分。该项目占学业总成绩的20%。

2.活动过程表现评价,计为课业学分(b)。占学业总成绩的50%。包括平时上课听讲、学习的态度。

3.成果与收获。计为成果学分(c)。占学业总成绩的30%。

学生校本课程学业总成绩

4.最后按A、B、C、D分四个等级

“优秀学员”的评选:

1.学员能积极参加每一次社团活动,不迟到、早退。

2.学员在活动过程中文明有序,不做与社团活动无关的事。

3.学员在活动过程中能积极协助指导老师,能认真记录1—2次活动感受。

4.在社团成员评选过程中得票率不少于60%。

5.每个社团“优秀学员”的比例不超过社团总人数的20%。

“爱旋转”舞蹈社团评价表

优秀学员:

吉艺诺   刘佳昕   付梓涵   李慧琳   李喜歌   秦梦雪 

张雪君   何清泉   李云娇   周前序   孙中琪   崔月晴

解勤勤   赵怡佳   张 璐    周 洁

 

第二篇:校本评价操作方案

校本评价操作方案

湖田第一小学

20xx年4月

为加强校本评价的顺利展开,保障校本评价的有效实施,准确、快捷地对小学进行评价,特制定校本评价操作方案如下:

一、校本管理评价

(一)评价的内容:

根据学校管理工作分工情况,学校管理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德育工作(少先队)评价、教学管理评价、教育科研工作评价、后勤管理工作评价、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评价、特色建设评价等六个方面。

(二)校本管理评价的原则:

1. 全面性原则:学校管理评价要全员发动,共同实施,要包含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要注重过程,侧重诊断性评价,发现不足,及时改进,促进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 发展性原则:评价目标定位在促进学校发展上,各项评价旨在通过自评及时发现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避免问题长期存在,克服为评价而评价,为考核而评价的倾向。

3. 过程性原则:管理评价注重过程,做到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动态、全程评价机制。

4.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在评价过程中,根据评价内容的具体需要,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不能简单化,一刀切。

(三)校本管理评价领导小组

组长:张公仪

副组长:张秀军、

组员:刘长香、于新峰、刘丽莎、魏凯、刘珂、白静、梁甜甜、毕素云

(四)评价方式方法:

1.评价范围。因为学校管理是涉及学校整体的工作,主要是对各管理口的工作进行评价,所以参与评价的范围以全体教师参与为主。

2.评价的频率。考虑到工作量和需要过程性评价的因素,每学期设计两次校本管理评价。分期中考试前和期末考试前两个阶段。

3.操作方法。以各项评价量表为依据,提前将各项指标的评价方式交代清楚,并将评价量表印发放给教师,让参与评价的教师在一定时间内(不少于两 1

周)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材料查实、实地调查、平时观察等(材料察看结合学校常规检查进行,学校要将教师材料展评的时间、地点通知教师)信息搜集。最后在评价量表上进行打分和填写意见或建议。以书面或电子形式交到学校,由评价小组组长安排统计分析。

4.信息反馈。由校长将评价结果信息统过校委会例会形式反馈给相关部门,主要内容有整体情况,薄弱项目,教师意见和建议。相关部门根据评价反馈信息进行自查,制定整改方案并在教师会上进行宣读,接受教师监督。两周后在教师会上作整改情况汇报。

5.结果运用。将先后两次评价结果得分按4:6的权重计算总分,作为学校评价各口管理人员的依据,并将结果通报给中心学校,作为校干考核和干部任免的的重要参考。

二、教师评价:

(一)级部组长校本评价实施方案

1、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思想坚定、言行举止文明和业务能力过硬三方面内容。

2、评价人员:

组 长: 张公仪

组 员:张方伟、杨秀忠 张秀军、徐依萍、刘珂

3、评价时间、次数:每学期期末考试后,期末考核前对各级部组进行一次评价。

4、评价形式:采取级部组自评、级部组互评和评价小组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对每个级部组的工作进行打分。

5、操作过程:

第一部分:政治思想坚定中的“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根据各级部组内教师平时表现情况,由评价小组成员进行打分;“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业务学习,人人有笔记,有心得”部分,根据各组内教师政治、业务学习笔记记录情况,由评价小组成员打分。

第二部分:言行举止文明中的“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 2

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严格遵守学校的《办公室制度》”和“办公室环境保持洁、净、美”三方面,分别依据学校办公室会议记录、值班记录和卫生检查记录三项内容,由评价小组成员进行打分;“带头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尊重家长,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 坚持文明的生活方式,不参与赌博、迷信等活动”和“成员之间要以事业为重,真诚相待,互相支持,互相尊重”三方面,根据各组内教师平时表现情况,由评价小组成员进行打分。

第三部分:业务能力过硬中的“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的研究,研讨氛围浓,创新意识强;能够积极探讨和解决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课堂教学效率高”两方面,根据各组内教师平时表现,由评价小组成员进行打分;“组内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方面,由教务处提供期末各组内教师考试成绩,由评价小组成员进行打分。

6、结果反馈:根据打分情况,由分管人员进行汇总分析后,直接反馈给级部组长。

(二)教研组长校本评价实施方案:

1、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组长负责”、 “活动规范”、“管理有效”和“工作实绩”四方面内容。

2、评价人员:

组 长:张公仪

组 员:张方伟、杨秀忠 张秀军、徐依萍、刘珂

于新峰、刘长香

3、评价时间、次数:每学期期末考试后,期末考核前对各教研组进行一次评价。

4、评价形式:采取教研组自评、教研组互评和评价小组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对每个级部组的工作进行打分。

5、操作过程:

第一项:“组长负责”中的评价内容,分别根据教务处提供各教研组的活动计划总结、办公室提供的教研组长会议记录,由评价小组成员进行打分。

第二项:“活动规范”中的评价内容,根据教研组活动点名册和教研组活动 3

记录,由评价小组成员进行打分。

第三项:“监控有效”中的评价内容,分别根据组内教师平时表现情况,由评价小组成员进行打分。

第四项:“工作实绩”中的评价内容,根据教务处提供的期末组内成员教学成绩和办公室统计的教师获奖情况统计表,由评价小组成员进行打分。

6、结果反馈:根据打分情况,由分管人员进行汇总分析后,直接反馈给教研组长。

(三)班主任工作校本评价实施方案:

1、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各种材料”和“班级常规”两方面内容。

2、评价人员:

组 长:张公仪

组 员:张方伟、杨秀忠 张秀军、徐依萍、刘珂

于新峰、刘长香

3、评价时间、次数:每学期期中考试前和期末考试前对各班主任工作情况分别进行一次评价。

4、评价形式:采取班主任自评、班主任互评和评价小组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对每位班主任的工作进行打分。

5、操作过程:

第一项:“各种材料”中的评价内容,根据办公室提供的班级计划和总结、少先队提供的各中队计划和总结、办公室提供的各班主任工作手册和少先队提供的中队活动记录,由评价小组成员进行打分。

第二项:“班级常规”中的评价内容,根据平时对各班主任工作情况的了解,由评价小组成员进行打分。

6、结果反馈:根据打分情况,由分管人员进行汇总分析后,直接反馈给班主任。

(四)校本评价实施方案:

1、指导思想:本着立足现在、兼顾过去、面向未来的原则,体现科学性、教师的参与性、可操作性的原则,通过评价反馈,使教师能及时纠正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发扬自身的优点,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让教师通过内心的体验、 4

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向和目标,高效率地开展通向成功的教育教学活动。

2、评价领导小组

组 长:张公仪

副组长:张方伟

组 员:杨秀忠 张秀军、徐依萍、刘珂

于新峰、刘长香

3、评价内容:共包括师德教风、教学常规、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教育科研五方面的内容。

4、评价形式:

(1)师德教风方面的评价采取学生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自评、教师互评、教研组内评价和学校评价的形式,对每位教师的师德教风方面进行打分。

(2)教学常规方面的评价采取教师自评、教师互评、教研组内评价和学校评价的形式,对每位教师的教学常规方面进行打分。

(3)课堂教学方面的评价依托学校课堂教学评价委员会的打分进行评价。

(4)教学质量方面的评价直接依据期末绩效考核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5)教育科研方面的评价采取教师自评、教研组内评价和学校评价的形式,对每位教师的教育科研方面进行打分。

5、评价时间和次数:

(1)师德教风方面的评价与学校期中、期末绩效考核中教师师德教风得分挂钩,分别在期中、期末绩效考核前进行评价。

(2)教学常规方面的评价与学校期中、期末绩效考核中教师各项常规材料得分挂钩,分别在期中、期末绩效考核前进行评价。

(3)课堂教学方面的评价在期中考试前和期中考试后分别进行一次。

(4)教学质量方面的评价与学校期末绩效考核中教学质量得分挂钩,在期末绩效考核前进行评价。

(5)教育科研方面的评价在期末考核前进行一次。

5、操作过程:

(1)师德教风:根据教师的平时表现,由评价小组成员对教师“依法执教”、 5

“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尊重家长”和“廉洁从教”五个方面进行打分。

(2)教学常规:结合学校《教学常规》中对各种常规材料的要求,由评价小组成员进行打分。

(3)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评价委员会期中考试前对公开课的打分和期中考试后的抽听课打分为依据,折分后进行评价。

(4)教学质量:直接以期末教务处提供的教师教学质量得分为依据进行评价。

(5)教育科研:根据教师平时表现,由评价小组成员对教师“科研能力”、“教学基本功”、“学历进修”、“继续教育”和“读书学习”五个方面进行打分。

6、结果反馈:

将以上五项内容评价结果累计计分,进行评价后,直接反馈给每一位教师。

三、学生评价

(一)评价内容

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出发点是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为此,必须坚持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综合性。评价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学科学习发展目标两方面。

1、基础性发展目标

基础性发展目标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依据,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行为、学生学习习惯、学生身心健康三个方面。

2、学科学习发展目标

学科学习发展目标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依据。其基本内容是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学习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侧重于对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评价、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评价,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

(二)评价的方法

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实行平日评价、每学期阶段性评价和小学毕业综合素质评定三个步骤。

1、平日评价

6

各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并适时做好记录和资料收集工作。

(1)分学业内容和非学业内容两大类

学业内容:提问、作业、实验操作,口语表达、习作练习、阶段性检测,长周期作业等。

非学业内容:学习的愿望和热情;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独立自主和自信心;学习习惯和方法等。

(2)评价的原则:

①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又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态度与情感”的评价。

②评价过程避免简单化、逐项打分的做法。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观察、谈访、成长记录夹等多种方法评价学生;

③不一定对学生进行统一的集中评价;

④不一定对所有的学生都进行所有项目的评价。

⑤评价的可量化部分要折合一定比例加入学期总评,不可量化部分要以评语形式适时进行反馈。

(3)评价的办法:

①即时评价。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口头评价、成果评价、访谈交流、行为观察、问卷反馈、情景测验等)及时评价每个学生的优点、不足以及发展潜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

②成长记录。成长记录应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发展提高的重要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来自同学、教师、家长的评价信息,学生在文体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突出表现,学科检测的阶段成绩,学生的最佳作品等。学生是成长记录的主要记录者和管理者,成长记录要始终体现诚信的原则,要有教师、同学、家长开放性的参与,使记录的情况典型、客观、真实,同时便于展示。

A、从一年级入学开始,由学生每人建一个“成长档案袋” (见附件“学生成长档案袋”)。内装有“发展性评价手册”、学生作品,获奖证书登记表,教师的评价意见等等。学生的作品的评价意见等装入袋中。实物交学生自己保管,优秀作品交学校保管。

7

B、从一年级入学开始,给每个学生建一本“发展性评价记录”,内容由“发展性评价汇总表”和各学科的“发展性评价记录表”等组成。

C、各学科结合学科特点,制定“发展性评价记录表”,记录学生的发展情况。平时随时记录(至少每周一次),每学期期末由任课教师将“发展性评价记录表”汇总,记入“发展性评价汇总表”中,班主任将各学科的发展性评价情况进行综合评定,记入“发展性评价汇总表”中,装入学生“成长档案袋”。

③学业考试。考试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选择相应的考试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除传统的纸笔测试外,还可设置口试、听力测试、成果展示、实验操作、上机操作等形式测试。

A、考试的组织:按学校制定的考试规程办。

2、阶段性评价

学校每学期结束时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其评价应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发展目标的全部内容。

(1)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

①基础性发展目标阶段性评价应以等级制呈现。评价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分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三方面,分别组织学生、教师对基础性发展目标内容逐项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评价均以优秀(A)、良好(B)、合格(C)、待合格(D)四个等级呈现。对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某一方面表现判定为“不合格”时应非常慎重。然后由管理套件按照一定的权重分别计算生成每个学生每学期在五个维度上的综评等级。

②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等级认定。由管理套件将每个学生五年十个学期的基础性发展目标阶段性评价等级按照预设的权重计算每个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在每个维度上的基础等级。

(2)学科学习发展目标的评价

学校每学期结束时,由各任课教师用综合素质评价管理套件对每个学生该学科学习发展目标进行阶段性评价。

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态度(包括作业、上课听讲、作业、平时检测等)及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三方面,均已分值呈现,分别按照一定的权重计算生成各学科学期总评成绩,再将第一学期、第二学期总评成绩按照一定的权重计算 8

生成每学科学年总评成绩。

教师要根据对学生的学科学习发展性目标的评价,做出综合素质的描述性评价(即评语)。评语应在教师对搜集到的学生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的基础上产生。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同时要制定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不得将学生的考试成绩排队公布。阶段性评价的结果填入《张店区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报告手册》。

各学科的具体要求如下:

①音、体、美、计算机学科:采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定相结合的办法,主要评价学生的参与态度、合作意识、审美情趣及健身习惯等。平时过程评价占50%,期末终结性考试占50%。

②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平时过程评价占10%,期末终结性考试占90%。

评定办法是学科成绩=发展性评价×%+期末考试成绩×%。

(3)学科学习发展目标评价等级认定

第一步,由管理套件将每个学生五个学年各学科学习总评成绩按照一定的权重计算生成学生每学科总评成绩。

第二步,由管理套件将各学科学习发展目标标志性成果等级分别按照一定的系数纳入各学科总评成绩,计算生成该学科学习目标总评成绩,再将各学科总评成绩的和按照积分分值区间和各等级比例划定其学科学习发展目标评价等级。

3、综合素质评定

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在五年级最后一学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工作。每个班成立一个评定小组,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人数一般不少于5人 。各位小组成员为学生授课的时间不能少于1年,且要对该班学生比较熟悉和了解,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诚信品质。班级评定小组由学校评定委员会提名成立,要提前向评定班级所在的学生公布。综合素质发展性评定小组要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通过参考成长记录、素质发展手册记录、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评价的结果以及对学生的日常表现的了解,经集体讨论,给 9

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要善于搜集和分析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有关数据和其它形式的行为表现,并利用这些数据和证据来描述学生的学习情况。评定时应注重对原始资料的分析与概括,从学生的整体表现入手,避免以偏概全。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