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鬼谷子》的圣人观

解读《鬼谷子》的圣人观

《鬼谷子》从《捭阖》篇,开宗明义地阐述:“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起,到《决》篇中,深邃缕析地传授“圣人能成其事有五”止,《鬼谷子》的圣人观贯通全书,圣人的行为也几乎篇篇存在。

何谓“圣人”?又何谓“圣人观”?不管你是否知晓,鬼谷学说所创立的圣人观,都将陪伴着你读完《鬼谷子》全书。

古代哲人的圣人观,源于上古时代,成形于《易经》。比如,《易经·第一卦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第二卦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所讲的就是圣人行为,其不但流芳百世,而且已成为激励后人积极向上的至理名言。

古代哲人的圣人观,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什么学派、无论是什么宗教、无论是什么思想家,都离不开对圣人的向往、讨论、甚至实践。虽然,上古时代的尧舜禹为诸子百家公认的圣人,但是各家各派对圣人的取向标准是不一致的。

鬼谷学说所树立的圣人,不同于儒家的圣人,儒家圣人崇尚而不可及。也不同于道家的圣人,道家的圣人玄乎而显漂渺。恰恰是鬼谷学说所树立的圣人,不但生动、鲜活,而且就在求学者的身边。

《鬼谷子》的圣人观,主要体现在:立身要求、能力作用、榜样力量和学习楷模等四个方面。因此,正确解读《鬼谷子》的圣人观,同样是悟懂《鬼谷子》的关键之一。

《鬼谷子》的圣人观,昭示立身的要求。

在开篇《捭阖》中,鬼谷子高屋建瓴地推出圣人行为曰:“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从表而上看,鬼谷子所言及的圣人行为,与“捭阖”毫无联系。其实不然,在鬼谷子所推崇的圣人行为中,内含着两大目的。一是向后人告之:鬼谷学说源于圣人的所作所为;一是针对《鬼谷子》的求学者昭示:“观、知、筹策、通达、见、守司”等圣人的六大能力,就是求学者的立身要求,就是求学者的学习目标。

假若求学者按立身要求,学得精通,可如苏秦、张仪、公孙衍之流,纵横天下;

次之,学得其中大部,可如范睢、郭隗、吕不韦之流,可以说国;

1

再次之,学得其中一部,可如冯谖、侯赢、公孙戍之流,可以说家;

再再次之,学得其中只言片语,可如现代人,或侃价、或推销、或恋爱攻略、或防害己之人等等,可以说人。

鬼谷子所推崇圣人的“观、知、筹策、通达、见、守司”等六大能力,不但是求学者的立身要求,而且也是求学者的检验标准。学成如何?实战如何?能否胜任?都可以用六条标准来检验自己。

《鬼谷子》的圣人观,展现能力的作用。

《鬼谷子》推出的六大圣人能力,既非空洞的概念,也非口号标语。是实实在在地能力展现。然而,圣人的六大能力究竟是如何展示其作用呢?求学者应该怎样做,才能学到圣人的这些能力呢?在《捭阖》篇的后面段节中;在《鬼谷子》的其它章节里都可以寻觅。

比如:圣人“通达人心之理”的能力。在《捭阖》篇的后面段节里,《鬼谷子》详细分解为:第一步,将通达对象,按“贤、不肖、智、愚、勇、怯”的不同材品分类;第二步,从“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等方法中,挑选出或组合、或单挑的合适方法;第三步,在“以无为牧之”的基础上,运用“微排其言”、以及第二步中所挑选出来的方法,直接与通达对象进行沟通,以求得对方内心的实情。

再比如:圣人“筹策万类之终始”的能力。何谓“筹策”?古代用于计算的竹码子,比喻筹算、谋划、揣度料量。何谓“万类”?犹万物,《反应》篇中,将游说中的各类话题内容,诠释为“论万物”。何谓“终始”?从开头到结局,即:事物发生演变的全过程。而《捭阖》篇中,将游说中的“阳言”话题内容,诠释“始”,将游说中的阴言话题内容,诠释为“终”。由此可见,圣人“筹策万类之终始”的能力,在游说中具体展现为:按游说中“阳言”与“阴言”话题的需要,或谋划、或谋断。鬼谷子曰“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这里的“言善以始其事”,就是或谋划、或谋断用以启始其好事成真的方案,及其实施办法;这里的“言恶以终其谋”,就是或谋划、或谋断用以终止其厌恶恐惧的方案,及其实施办法。

再再比如:圣人“观阴阳开阖以命物”的能力。何谓“观阴阳”?在《鬼谷子》中,也就是观“捭与阖”的阴阳道理;观“阳言与阴言”的阴阳道理;观“谋划与成事”的阴阳道理;观“公开与暗中”的阴阳道理。何谓“开阖”?犹开启与闭合,这里指阴阳变化。何谓“命物”?道藏本注释: 2

“生成立著,须立名,以命物也”。陈蒲清注疏:“为万物命名,辨别万物,役使万物”。《鬼谷子》在观“捭与阖”的阴阳变化中,就命名了“捭阖”、“钓语”、“象比”、“钓人之网”等事物。 必须注意的是:游说中的“捭阖”,不是单一的或“开”、或“阖”,而是一种系统整合。其中“捭”是开、言、阳的系统整合,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是游说中的“捭”;而“阖”是闭、默、阴的系统整合,同样三者也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是游说中的“阖”。

值得提醒的是:《鬼谷子》一书的写作方法很有自己特点,通常会采用,篇前提出重要命题。而后,或在后面的段节中、或在后面的章节里,再加以详细论述。

比如:《捭阖》篇中的圣人能力展现,就在后面的段节、章节和篇节中一一找到答案。

又比如:《谋》篇中,在第一段节里提出了“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的命题,也就是制定谋略的取向司南,在后面的段节中,就能寻觅到如何“度材”、如何“量能”和如何“揣情”等答案。

《鬼谷子》的圣人观,彰显榜样的力量。

《鬼谷子》一书中,凡是当出现难点的时候,就会有圣人现身,并彰显其榜样的力量。令人叫绝的是:篇章中出现的难点越多,鬼谷学说所推崇的圣人现身次数也就越多。

比如《反应》篇,圣人就出现在如何认知事物的难点上。鬼谷子曰“事有反而得覆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说的就是:当遇到难解事情时,可以或用返往求覆、或用反以求覆的方法来寻找答案,这就是圣人的方法,不可不认真学习考察。

比如《抵巇》篇中,圣人就出现在如何认知事情之危的难点上。鬼谷子曰“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用”。

道藏本注释:“形而上者谓之圣人,故危兆才形,朗然先觉,既明且哲,故独保其用也”。陈蒲清翻译:“事物出现危险征兆时,圣人便能察觉。他能独自保持清醒认识,精神活动不受干扰。”

比如《谋》篇中,圣人就出现在如何谋划的难点上。鬼谷子曰“故先王之道阴,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制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 道藏本注释:“言先王之道,贵于阴密。寻古遗言,证有此理,曰:天地之化,唯在高深;圣人之制道,唯在隐匿。所隐者中正,自然合道,非专在仁义忠信也。故曰:非独忠信仁义”。陈蒲清翻译:“所以,先王的谋略是隐蔽的。格言说得好:?天地变化运转,表现在高深;圣 3

人制定谋略,表现在隐密。?不在于表面讲忠、信、仁、义,只要内心中正就可以了”。

《鬼谷子》的圣人观,标榜学习的楷模。

《鬼谷子》的圣人观,不但为求学者彰显了榜样的力量,而且还被标榜为求学者的学习楷模。也就是说,《鬼谷子》所标榜的圣人行为,既能为求学者学到,也是求学者身边生动且鲜活的学习楷模。

比如:《捭阖》篇中,鬼谷子曰“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其大意为:圣人始终把握着事情的变化关键。圣人究竟如何把握住事情的变化关键呢?《鬼谷子》在其后的论述中,将“把握事情的变化关键”分解为:第一要“审察其所先后”;第二要采用“度权量能”的方法;第三要比较相关事物而“校其伎巧短长”。值得提醒的是:“其所先后”是指对事情轻重缓急排序的把握;“度权量能”是指对采用“度、权、量、能”等四种不同方法的把握;“校其伎巧短长”是指对事物进行相关比较的把握。

这里须提醒的是:因为上古汉语多为单音词,所以不能简单地将“度权量能”,解读为“度权”和“量能”。《反应》篇中的“动作言默”也应当单音词解读。

比如《内揵》篇中,鬼谷子曰“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这里的“以此先知”,是指用“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的方法,来判别和选择游说对象。而圣人究竟又是如何揵住万物呢?《鬼谷子》在其后的论述中,将“揵住万物”分解为:第一,要从“道德、仁义、礼乐、计谋”等四个方面着手进行游说;第二,要从《诗》《书》中,选用能加强自己游说的说辞内容;第三,游说中要“进退”有据;第四,游说成功后,要再接再励,不断择机进献谋略和谋断,直至建功立业。

值得提醒的是:内揵术与飞钳术是不相同的。就前者而言,其考虑的是:如何通过不断进献谋略和谋断,来实现长期揵制住游说对象的目的,其追求的是,能长期有效揵制的效果;而就后者而言,其考虑的是:如何能在游说的瞬间中,实现飞快地钳制住游说对象所言及实情的目的,其追求的是,能迅速有效钳制的效果。

比如《决》篇中,鬼谷子曰“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其大意为:圣人之所以能成就大业,是因为应用了五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圣人究竟又是如何应用五种方法呢?《鬼谷子》在其后的论述中,将“五种方法的应用”分解为:第一,解释五种方法为“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让求者了解:何为五种方法;第 4

二,五种方法可用在四种不同的场合,但必须注重其不同的原则。即:“阳励于一言,阴励于二言,平素枢机”,让求学者明白:五种方法用在何处;第三,在四种场合中使用五种方法时,还要“微而施之”,让求学者知晓:五种方法的妙用。

值得提醒的是:四种场合就是公开场合(阳)、暗中场合(阴)、一般场合(平素)、关键场合(枢机)。其中:公开场合使用五种方法时,要注意言行一致;暗中场合运用五种方法时,要隐藏意图和动机。

在《鬼谷子》一书中,贯通全书的内容中还有“阴谋观”、“认识观”、“行为观(道理说服、道理说辨)”、“智愚观”、“谋划观”和“谋断观”,这些都需要求学者用心去感悟和用心去领会。然而,悟懂《鬼谷子》要从解读最基本的词开始。提醒注意的是:解读词要不离句;解读句要不离节;解读节要不离段,解读段要不离篇;解读篇要不离全文。

比如《决》篇中,鬼谷子曰“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其大意为:圣人之所以能成就大业,是因为应用了五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圣人究竟又是如何应用五种方法呢?《鬼谷子》在其后的论述中,将“五种方法的应用”分解为:第一,解释五种方法为“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让求者了解:何为五种方法;第二,五种方法可用在四种不同的场合,但必须注重其不同的原则。即:“阳励于一言,阴NI于二言,平素枢机”,让求学者明白:五种方法用在何处;第三,在四种场合中使用五种方法时,还要“微而施之”,让求学者知晓:五种方法的妙用。

值得提醒的是:四种场合就是公开场合(阳)、暗中场合(阴)、一般场合(平素)、关键场合(枢机)。其中:公开场合使用五种方法时,要注意言行一致;暗中场合运用五种方法时,要隐藏意图和动机。

在《鬼谷子》一书中,贯通全书的内容中还有“阴谋观”、“认识观”、“行为观(道理说服、道理说辨)”、“智愚观”、“谋划观”和“谋断观”,这些都需要求学者用心去感悟和用心去领会。然而,悟懂《鬼谷子》要从解读最基本的词开始。提醒注意的是:解读词要不离句;解读句要不离节;解读节要不离段,解读段要不离篇;解读篇要不离全文。

5

6

 

第二篇:神秘的鬼谷子

神秘的鬼谷子

林婷婷 信号与信息处理 21110211160

鬼谷子是个奇怪的人,史书上对他的记载寥寥无几,史记中只提到他是苏秦张仪的老师,他不也是孙膑庞涓的老师吗?为什么没有记载?鬼谷子在哪里出生?有什么经历?为什么带出来的学生都这么奇怪?为什么两对都是互相残杀的结局?为什么他们师兄弟不合的时候鬼谷子作为老师不出来阻止?他是不知道吗还是这本来就是他希望发生的?如果是他希望发生的,那他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呢?他是脑袋有问题还是他的脑袋有问题?就像《秦时明月》里设定的那样:鬼谷子每次都只收两个弟子,这两个弟子一个纵,一个横,虽是师兄弟,可是却完全对立,他们之间总有一天会有一次决斗,赢的那个才能生存下来。鬼谷子的名字奇怪,他本人也如此神秘。鬼谷子到底是谁啊?为什么史书上对他的弟子都有记录,而对他却一点记录都没有?这个人为什么如此神秘?以下从几各方面研究鬼谷子:

一、鬼谷子生活的时代

历史上对鬼谷子的生活年代争议颇多。

据《录异记》记载,鬼谷子“自轩辕之代,历于商周,随老君西化流沙,洎周末复还中国,居汉滨鬼谷山”。按它的意思,鬼谷子在公元前二千多年前就生活在黄帝时代,直至周朝末年,寿命达一千多年之久。

东汉学者应劭的《风俗通义》曰:“鬼谷先生,六国时纵横家”。

宋代《太平广记》记载“鬼谷先生,晋平公时人,隐居鬼谷,因为其号?”晋平公在位时间是公元前557——前532 年。而春秋时期是公元前770—前476年,则由此推测鬼谷子生活在春秋时期。

而司马迁《史记》又记载:苏秦“东师事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张仪“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那么鬼谷子就是苏秦、张仪的老师,鬼谷子应该是和他们同时代且稍早于他们。 据此,鬼谷子应生活在战国时代。

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在《金楼子》中提到:“秦始皇闻鬼谷先生言,因遣徐福入海求金菜玉蔬”。据此有人认为鬼谷子生活在秦始皇时期。

据《琴纂》载东汉学者蔡邕曾入清溪谷访鬼谷先生,那么鬼谷子又成为东汉时期的人物。也有的认为鬼谷子不是一个人,而是众多隐者的通称。

1

从一些史料记载分析来看,鬼谷子确有其人。其生活年代还是战国时代比较可信。最主要依据就是《史记》,此书是公认的比较可靠的史料,司马迁写《史记》时是有文献依据的。从《鬼谷子》一书的内容也可以大致推断出其生活时代是战国时期,当时说客之多是中国古代史上最为密集的时代,《鬼谷子》主要也是论述游说的方法和技巧。

二、鬼谷子的称谓

1、由居住地名而来。鬼谷是地名,子则是我国古代对贤人的尊称,鬼谷子即为居住在鬼谷的贤者。鬼谷子并非其真实名字,而只是人们对他的尊称。世传鬼谷先生所居之地有青溪,也叫做清溪;又有鬼谷,也叫鬼谷墟。传说鬼谷子有名字为王诩、王蝉、王誗、王栩,因不愿入仕,过着隐居生活而自号鬼谷子。这一地名究竟在何处,说法很多。有的说是在古颍川阳城(今河南登封县东南鄂岭),有的说是古扶风池阳(今陕西三原县西北),有的说是荆州临沮(今湖北当阳),还有的说是山西运城、浙江宁波、湖北安远、湖南大庸、陕西韩城等等诸多地方,甚至在新疆哈密也有地名为鬼谷。按照民间传说来看,鬼谷先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相传祖籍朝歌(今河南淇县)城南,一生中曾游历全国各地,也许上述的所有号称为“鬼谷”的地方是其所经历之地。后在云梦山(朝歌城西15公里)水帘洞隐居讲学,培养出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2、因归谷而得名。因为后来鬼谷子归谷隐居讲学,而古代“归”与“鬼”音同义通,所以称“鬼谷子”。

3、鬼谷子是苏秦的借名。有的学者认为历史上根本就没有鬼谷子其人。只是苏秦为了让人信服、增加神秘感而杜撰出来的人物。苏秦年轻时在秦国游说失败,回家后发奋研读《阴符》一书,一年后大彻大悟。他再三揣摩说服君主的技巧,后编写成书。为了使其具有神秘感,故意托为鬼谷子所写并题名为《鬼谷子》。其主要根据是乐壹注《鬼谷子》云:“苏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

但有相关考古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认为鬼谷子就是苏秦的看法。19xx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一部类似《战国策》的帛书。其中有百分之六十的内容不见于《史记》和《战国策》,许多学者认为其中一些文字可能就是《汉书?艺文志》中提到的《苏子》的一部分。此帛书的内容充实了有关纵横家的可靠史料,也纠正了司马迁在《史记》中的一些错误记载。根据新发现的帛书证明,苏代、张仪都是早于苏秦的纵横家,而苏代为苏秦的兄长(与《史记》所记相反)。这一点说明在苏秦进行游说活动以前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纵横理论和学说,又加上春秋战国时期隐士很多,史书中所说的鬼谷先生就应当是这样一

2

个隐士。司马迁说张仪就学于鬼谷先生,很可能是有所依循才写出的。那么,在苏秦之前已有人就学于鬼谷先生,也就是说苏秦不可能是鬼谷先生。另外,史书曾提到《苏子》三十一篇。史料证明苏秦已是一位学问很深的纵横家,他一定投过名师,一定借鉴过别人的纵横之术,其师就应是“鬼谷先生”。

4、还有一种看法,认为鬼谷子并非一个人的名字而是鬼谷学派中杰出者的统称。这是鬼谷子出现在横跨历史从黄帝时代直至汉代二千多年最合理的解释。这种观点认为鬼谷并非一人专用,而是众多隐者高人的通用名字 。唐代的李善在注《文选》时说:“鬼谷之名,隐者通号也。”

三.鬼谷子的派别

传说鬼谷子精通数学星纬、兵学韬略、游学势理、养性舍身及纵横术,那么他究竟应划分为哪家哪派呢?

1、纵横家

史书记载多说鬼谷子是纵横家,因《鬼谷子》一书十四篇以“捭阖”开篇,以纵横之术为总起,多角度、多层次地详尽阐述了言谈技巧及游说者自身的修养,体现了纵横家的总体风貌,书中对游说进行了全面的经验总结,并上升到了理论高度。

在《史记》中记载他是著名纵横家苏秦、张仪的老师。《隋书》是最早将《鬼谷子》录入正式典籍的史书,该书中将《鬼谷子》著录三卷,并至于纵横家之下。在后人对他思想的研究中,纵横家对鬼谷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贡献也是最多,从这些角度看,将鬼谷子列为纵横家是理所当然的。

2、兵家

兵家是春秋战国“百家”中的一个重要学派,以研究作战、用兵为其主要宗旨。鬼谷子的思想中诸如钓语、不争不费与兵家的“以静观动”、“上兵伐谋”相类似,出奇制胜、欲擒故纵则如出一辙。

传说鬼谷子是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和庞涓的老师,《尚友录》中记载“孙膑与庞涓全优学兵法于鬼谷”。虽然从《鬼谷子》一书的内容看,它并不能算是军事著作,但其中的思想和策略也为历代兵家所重视,并运用于军事关系的处理上,而且军事本身就与纵横术密切相关,所以也有不少学者将鬼谷子划分为兵家。

3、阴阳家

传说鬼谷子精通星相学,观天文察地理看人相,被称为星命经典的《命书》就题为“周

3

代鬼谷子撰”。《鬼谷子》一书长于揣摩,精于说服,其中的捭阖、反应、飞钳、揣情、摩意诸法都是揣摩人心、分析人事、推测未来的方法,阴阳家们也把这此当作自家的学说,从事相面推命活动。关于鬼谷子算命的传说在民间甚多,而且也一直被阴阳星命先生敬奉为先师,这也是确实存在的实际情况。

4、道家

鬼谷子的思想中,道家思想是其基调,着重吸收了道家道为万物本源的思想,如讲述相反相成中“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睑;欲取,反之。”都与道家强调的事物的对比转化相似。

传说仙道家茅蒙、徐福及计然都是鬼谷先生的学生,鬼谷子向他们分别传授长生术、经商术、占卜术等。《录异记》中说“鬼谷先生者,古之真仙也。”传说鬼谷先生懂得仙术,修身养性,懂得医道。鬼谷子的学说在道家中也颇有市场。这可能与《鬼谷子》最初注解者——陶弘景有关,陶是南朝时期有名的道家高人。《本经》、《持枢》、《中经》可能就是陶在注解时附会进去的,因为其与另十二篇风格不一。鬼谷子学问渊博,但其生性淡泊,朴而不露,与道家的超脱尘世思想相合,这也许正是鬼谷子在史书中鲜有所提的原因。

综上所述:司马迁那个时候就不清楚有关鬼谷子的详细信息,现在越加不清楚鬼谷子,我们所做的只能是推测推测再推测,想要复原真正的历史是不可能的。史书也是人写的,不排除人为修改的因素,每次改朝换代焚烧篡改珍贵书籍是必须的,我们现在只能通过少得可怜的文献揣摩当时人的心态感受。以下是我的推测:苏秦张仪是鬼谷子的学生,从两位弟子的言行看,鬼谷子擅于说服别人,擅于游说,只要能达到目的,什么方法都可以用;而孙膑也是鬼谷子的学生,鬼谷子将兵书传给孙膑不传给庞涓是因为孙膑聪明,而孙膑没有好口才是因为孙膑的性格,说明鬼谷子擅于因材施教,慧眼识人;鬼谷子是个隐士,也会算命,鬼谷子知道他的弟子日后会互相残杀,但是并不阻止,是因为他知道这是因为他们的性格,虽然他硬加干涉可以阻止一时,但总不能阻止一世,所以只好选择做个旁观者,也说明鬼谷子择徒的标准不严,只要聪明就好。也许鬼谷子的日常生活就是思考,写书,教徒,品茶,听琴等等。至于他的经济来源,也许鬼谷子有一些土地,养了一群马牛羊,或者有个贤内助替他打理家业,毕竟那个时候地广人稀,风吹草低见牛羊,人们应该不愁吃穿的。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