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在(彭春晖)

我 思 故 我在

——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管窥

四川省双流县中学 彭春晖

【摘要】:个性化阅读,主要是指能够反映学生个性的开放式阅读,有人解释为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受注意力、兴趣、以往的经验和基础、课文的特点、教师的指导及拓展方法等影响,而产生的独特见解。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强调同一的教学目标,规定同样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用同一种学习方式,最后得出同一的结论,不容许有任何的偏差和背离,不能有任何的疑惑和反思。在这种教学状态中,语文教学只能在“少、慢、差、费”的高耗低效的老路上缓慢前行。《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要靠学生的自我领悟体会,阅读教学必须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化阅读思维活动。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从发展学生的个性入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个性化阅读教学目的在于把阅读当成一个动态的,充满生命灵感的个性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是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参与教学过程的始终,以期打破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提高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 个性化阅读 互动 合作 创新

巴丹在《阅读改变人生》一书中说“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以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个体心智活动,是人们吸取古人知识、认识现实世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就是要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了解人生、认识社会、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但是,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他们的个性修养、道德水准、审美情趣、知识储备、社会阅历等各有差异,同一篇文学作品,不同的人阅读欣赏时,常常与作品之间存在着一种“情感距离”,教师满腔热情、声情并茂地讲述,学生却心如止水,无动于衷,甚至觉得教师矫揉造作,违背教学初衷。于是,对个性化阅读的期盼和呼唤,就成为一股异常强劲的带雨春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这样表述:“要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就不能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所带来的差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只有大力张扬个性化阅读教学,充分挖掘阅读主体的阅读潜能,才能使他们有思想智慧,有个性创新,适应未来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一.个性化阅读的前期准备

1.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准确把握作者情怀。

文学作品是作者思想情感的结晶,任何一部作品,从题材、主题到词句、手法,无不体现出作者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个性特点。李白清俊飘逸,杜甫沉郁顿挫,徐志摩柔丽轻快,鲁迅冷峻深刻??他们的个性风格决定了他们的作品风格。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可

第1共5页

见作品都是作者某种情感的外化,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文本,广泛查阅资料,仔细体味作者真情, 准确理解文本中每一句话乃至每一个字中饱蘸的作者的深意,教师高屋建瓴的学习才能在面对学生时有的放矢,有取有舍,就不会随意地对作品的词句进行肢解后大加分析,企图通过那些支离破碎的字词的组合,归纳出作品的深刻思想和深远意义。

可见,个性化阅读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独特视角、个性理解、大胆质疑,可能是教师预想不到的。如何进行恰当的反馈、正确的引导,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功底。况且,在师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结构也许不能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师预设的既定模式逐步进行,可能需要依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临时的调控,这就需要教师具备统观全局、随机应变的能力。

2.排除学生心理障碍,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大都有从众心理,有些学生即使对读过的作品有独特体验或不同见解,也怕说出来会贻笑大方,没有十分的把握就不敢开口、不愿开口。于是,个体的、独到的、甚至是哲理性的顿悟和体验在一再的遮遮掩掩中消失殆尽。要排除这个障碍,就必须让学生明白:社会背景的差异、个体文化的差异,毫无疑问会影响到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有差异是正常的、合理的,也是应该的,专家、教师、教科书的结论并不惟一正确。教师应让学生明确交流的重要性:你一个苹果,我一个苹果,交换后,一人还是一个苹果 ;你一种思想,我一种思想,交换后,一人就有两种思想! “我思故我在”,有与众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恰恰体现出个体存在的价值。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无异于开启了思想的大门,必将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新课程标准还强调:“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究未知领域的过程。”兴趣决定阅读效果,教师在文本前都应设计一些精美的导语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不能借口把一切空间都还给学生而放弃这一有生命力的东西。当然仅这一点激趣还远远不够,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激昂的情绪。如语言精练幽默;形体语言准确恰当;经常鼓励、肯定学生;时常让学生品尝发现的快乐;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灵活多变等。总之,教师要能调控课堂节奏和情绪,力求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实现个性化阅读任务。

3.搭建顺畅交流平台,创设民主教学气氛。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张扬自己的个性。只有心与心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观点与观点的交锋,才会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才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才能还语文教学应有的生动。给每个学生一点空间,给每个学生一个机会,给每个学生一方舞台,他们才有大显身手、展现自我的机会,他们才会在每一次阅读和学习中找到自信和乐趣。

民主化教学是心灵之间的平等对话。老师和学生之间应消解尊卑长幼之间的“师道尊严”,在课堂阅读层面上,双方的地位应该没有高下之分。韩愈曾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教师能理解的,学生并非不能理解,学生不明白的,教师不一定就能明白,教师的优势在于首先占据了教学资源和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化程度。平等对话的心灵之约,原创思维火花自成燎燃之势;奴役横蛮的绝对接受,个性压抑在劫难逃。

第2共5页

二.个性化阅读的中期实施 1.重视老师阅读教学个性化。

作者通过作品打动感染读者,教师则是通过作品来教育熏陶学生。长期以来,教育界十分强调学生主体活动,却常常忽视了教师的主体参与。其实,于学生而言,他们能否养成勤于动手、乐于创造、敢于批判的习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是否也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和勇气,是否作出了让学生跃跃欲试的榜样。因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的披文入情和身先垂范显得尤为重要。

(1).教师教学风格个性化。众所周知,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具备思想、道德、文化知识、教学能力等全面的素质。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正是这些素质综合运用的结果。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因而在课堂教学时就需要教师在具备上述素质的同时,尤其要具有不满现状的创新意识,要以我为主,不盲目照搬,不盲目屈从,始终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品质。教师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师教材处理个性化。对一篇课文的处理因人而异,这个“异”就是教师个性的体现。课堂教学的“异”,不应仅仅是教师授课方式的不同,对教材的处理只停留在单一的模式上,只是将教参的提示简单演变成自己的教案,成为教学参考书的“传声筒”,这种教学,并无个性可言。教材处理应在遵循课堂教学总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师个性的创造能力。这一总原则能体现课文的特点,能为达到教学目标服务,能符合学生认识能力的实际水平。在面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作品时,教师也应相应作出调整,避免千人一面,千文一法。

比如,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的优美散文《我的空中楼阁》可以这样设计:整个教学设计就由两个问题展开:1、“我的空中楼阁”在哪里?引导学生体味诗情、理解主题思想。2、文字的“画”与绘画有何区别?引导学生理解“意”鉴赏语言技巧。两个问题以点带面,以少总多,言在此而意在彼,形成教学过程的两大板块,又互相补充、有机联系,构成教学过程的整体框架。

第一个问题问题看似简单,我的空中楼阁在哪里,学生都能答出“在山上”。但具体一点,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开阔思路,转换思维角度,从下面四个方面去细寻深思:明含义;寻文脉;究虚实;辨文体。通过~这一问题的设计,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加上教师恰当的引导,由浅入深,达到“体味诗情,理解主题思想”的目的。最终得出结论:“我的空中楼阁”在作者自己的心中。作者借对小屋及周围环境的描写,寄托了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表达了热爱自己的情怀。

第二个问题主要抓住全文笔调清新,语言优美,如诗如画的特点提出,既紧紧抓住学生心理,又通过比较切实感受文本之美。这幅用语言文字描绘出来的“画”,到底与用线条和色彩描绘出来的画有何区别呢?学生必然对此引发激烈讨论,最后共同得出:(1)它不受空间限制。(2)它不受时间的限制。 (3)它不受绘画材料的限制。这一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鉴赏语言技巧,培养鉴赏能力,在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中,身临其境地去体味。

(3).教师教学情感个性化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往活动,必须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情感直接影响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情感固然有共性的要求,但教学情感又是高度个性化的,即不同教师具有不同的教学情感特

第3共5页

征并具有与众不同的激发情感的策略。有些教师善于以情激情,就用饱满的激情或通过挖掘教材内容蕴涵的情感因素来激活、感染学生的情感,从而渲染课堂气氛;有些教师善于以笑激情,能以生动风趣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教态、坚定自信的神态、庄重大方的举止,给学生以美的感染,以融洽师生的情感;有些人则善于通过非语言行为为引发学生的情感,能有意识地通地表情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情感,达到与学生心灵沟通的目的,如用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注视、赞美的目光等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深沉的爱,从而达到融洽师生情感的目的。

(4).教师教学语言个性化

教学语言是教师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是教学过程的主要媒体。个性化的语言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外在表现,是课堂教学个性化的基本要求,个性化的教学语言必定是集真、善、美于一体的语言。所谓“真”,即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规范性和逻辑性、系统性方面;所谓“善”,即教学语言的情感性,表现为教学语言充满情感,富有人情味:所谓“美”,即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表现为语言生动、形象,富有哲理和情趣。惟有集“真、善、美”于一体的教学语言,才能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趣悦人。特级教师丁漪说:“教学语言要做到优美生动,除了知识素养、语言技巧之外,还必须倾注充沛、真挚的感情。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只有对所教学科、所教对象倾注满腔热情,教学语言才能充分显示其生命力,熠熠放光彩,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

北大附中著名特级教师程翔曾说过:我们必须以自身为基础来吸取消化别人的先进经验。教师不是把自己变成于漪,把自己变成魏书生,教师要敢于张扬自己的个性,也要善于保护自己的个性。“成为你自己”这句镌刻在奥林匹斯山石上的名言,应是每个教师矢志不渝的方向。

2.落实学生阅读过程个性化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一样,人生经历不一样,个性气质也都不一样,教师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作出富有想像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作设计,等等。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不要去刻意追求标准答案。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

个性化思维,积累是帆,方法是舵。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学生实现阅读个性化,在文本中提升思想高度,陶冶情操,感受真善美,辨析假丑恶。“联系现实”、“ 反弹琵琶”、“ 审视批判”三种方法的相互交融,能够让学生的阅读更加彰显个性。

①联系现实法。现实生活是本无声的书,生活的外延有多宽,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宽。教师要指导学生让生活走近阅读,在阅读中感受生活,阅读优化生活,生活印证阅读,如此,学生生活的诗化程度愈深,阅读感悟就愈多。阅读所激发的思维就会越活,阅读的智慧就会越高,阅读的价值观念就会更新,生命的质量就会更优。

②反弹琵琶法。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要敢于质疑,不要迷信权威,对结论敢于运用反向思维,不以现有结论为定论,不受他人思想支配和左右。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就是成功的反弹。逆向反弹,

第4共5页

观点出新,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这是阅读创新的体现;人云亦云,鹦鹉学舌,永远都会步人后尘。

③审视批判法。以挑剔的眼光对待文本,采用“拿来主义”,吸精华,去糟粕,辩证思维,审视批判,当然不能以现代人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来苛求文本,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流文化,须尊重时代差异。

三.个性化阅读的后期注意事项。

个性化阅读容易产生以下两种误区:一是教师没有调控课堂,学生没有深入文本,过于自由开放;二是教师有调控,但是调控不到位,忽视文本,作品作家和教师本身的个性。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好以下两种关系:

(1).处理好“个性”和“共性”的关系。个性化阅读要注意突出个性,更要体现共性。俗话说“真理只有一个”,教师在张扬自我及学生的个性的同时,内心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个性化的意见能做出准确的评价,避免“什么都对”“什么都有理”的情况发生。对学生的错误,要宽容但不纵容。宽容,要允许学生个性化阅读中发生的错误;不纵容,就是对阅读中的错误不能不置可否,更不能无原则的鼓励,错就是错,要及时让学生明白错在哪儿。

(2).处理好学生的“个性”和教师的“个性”。强调学生个性化阅读同时,更要强调教师的个性。教师“主导”的地位不能丢,“文本”的核心地位不能丢,不能让课堂成为一个思维无限泛滥的课堂。

总之,个性化阅读是充满人文关怀的一种阅读方式。它是阅读机智的灵动闪现,是一种个性体验的自由释放。我们应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到体验和见解,培养学生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能力。

十七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笛卡尔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哲学思想,极度强调思考的威力。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成为知识的创造者。”个性是创造力的源泉,个性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个性让我们真实体会“我思故我在”的魅力。每个教师都应该积极地、耐心地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声音,用一双热情、冷静、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珍视每一棵富有个性的小树,创造机会,让他们放开精神的缰绳,驰骋于思考的无际原野,尽情地表达见解、表现自我、展示才华,让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尽情张扬!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3.《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与指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语文课程的新理念与教师主体创新意识的确立》

第5共5页

 

第二篇:我思故我在

我思故我在

我思故我在

我思故我在

我思故我在

我思故我在

我思故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