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后评价的范围及内容

项目后评价的范围及内容

 

第二篇:铁路建设项目社会后评价内容及指标体系的构建

    开发研究 2005.5  

?改革与发展?

铁路建设项目社会后评价内容

3

及指标体系的构建

●张飞涟

(中南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内容提要:,会影响后评价,以及社会风险后评价三项内容。本文建立了铁路建设项,为铁路建设项目社会后评价提供了可操作、系统化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铁路建设项目 社会后评价 内容 指标中图分类号:F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05)05-0080-04

  一方面,铁路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对社会诸多领域和方面会产生影响,这些影响的大小决定着项目的风险和成败。因此,在对铁路建设项目进行建设过程、经济、环境影响等后评价的同时,还要对其进行科学的社会后评价,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指导未来铁路项目的建设[1]。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政府日益认识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铁路项目投资活动作为政府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物质文明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必将使政府日益关注项目建设与运营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和风险,进行铁路建设项目社会后评价[2]。

1.铁路建设项目社会后评价的概念和内容1.1 铁路建设项目社会后评价的概念

由于目前对铁路建设项目社会评价含义认识不一,导致人们对铁路建设项目社会后评价概念也缺乏统一的理解。事实上,正是由于人们对项目社会评价与后评价概念混淆,导致社会评价与后评价、国民经济评价与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与后评价内容交织在一起。因此,明确铁路建设项目社会后评价的概念是我们进行铁路建设项目社会后评价内容及指标体系研究的前提。

本文认为:铁路建设项目社会后评价是指在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时点,对铁路项目建设与运营产生的社会影响、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环境和项目的互适应性程度以及项目产生的社会风险所带来的效益进行全面评价,

铁路建设项目社会后评价内容及指标体系的构建

以判断项目产生的实际社会效益水平和提出对策,为今后铁路建设项目创造更高的社会效益提供经验教训[3]。

1.2 铁路建设项目社会后评价的内容

分析上述铁路建设项目社会后评价概念,可知铁路建设项目社会后评价包括三大内容:

对铁路项目建设与运营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后评价、对铁路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环境和项目的互适应性程度进行后评价以及对铁路建设项目产生的社会风险进行后评价[4]-[6]。

1.2.1 铁路建设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

铁路建设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研究是铁路建设项目社会后评价内容研究的第一层次,构成进行铁路建设项目与沿线地区相互适应性以及项目面临的社会风险分析的基础。可从三个层次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即在国家、地区、项目三个层次上对项目产生的社会环境、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及交通运输网络条件四个方面的效益和影响进行分析[7]。

(1)社会环境的效益与影响。主要评价项目对所在地区不同利益群体的影响,在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时应重点分析项目对受损群体、弱势群体、直接相关利益群体的影响;评价项目对所在地区文化、教育、卫生的影响,分析铁路建设项目建成之后带来的当地文化教育水平、卫生健康程度的变化;评价项目对当地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容量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分析铁路项目建成后,对当地基础设施能力的改善、社会服务容量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所造成的影响;评价项目对促进对外开放所带来的效果。

(2)自然资源的效益与影响。评价铁路建设项目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综合利用、节约使用等政策目标的效用。主要评价项目对沿线地价的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影响;评价项目

80

   开发研究 2005.5  

对能源综合利用的效益,通过测算已运营的铁路建设项目消

耗能源的大小,比照类似项目和其他交通运输项目的能耗进行对比分析。

(3)社会经济的效益与影响。从宏观角度出发,主要是分析项目对国家、地区(省、市)的经济影响,包括对国民经济、地区经济与结构、技术进步、就业带来的效益等。从微观角度出发,主要分析铁路建设项目的实施对沿线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主要评价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分析已运营的铁路项目对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评价铁路项目的兴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评价项目对沿线地区经济及结构的影响,分析已运营的铁路项目对沿线地区经济的影响,带动了哪些产业的发展,引起了沿线地区经济结构何种变化,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优化的贡献大小;评价项目的技术进步效益;评价项目对所在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铁路项目建成后,了项目所在地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4);,主要分析铁路建设项目实施后,、降低运输成本、节约运输时间等方面的效益和影响。由于微观分析已体现在国民经济后评价中,因此,铁路建设项目对改善铁路项目沿线地区以及更大范围内交通运输网络的效益和影响分析指的是宏观分析。主要评价项目影响范围内对交通运输网络条件的改善作用和项目对铁路与公路、水运及其他运输方式相互间关系的变化及因此产生的效益。

1.2.2 铁路建设项目社会互适应性后评价

铁路建设项目社会互适应性后评价主要是分析项目是否被沿线地区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以及沿线居民支持项目的程度,考察项目与沿线地区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关系。包括两方面的研究内容。

(1)评价铁路建设项目相关的利益群体对项目建设和运营的态度及参与程度

铁路建设项目往往要跨越多个省和直辖市的地域,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涉及多个利益群体,包括中央政府部门、地方政府部门、铁路管理部门、铁路运营企业、沿线相关企业等。各利益群体在铁路建设项目中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不同的利益群体所受影响是不一样的,决定了他们在项目建设和运营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依据利益群体与铁路建设项目关系的密切程度区分,与铁路建设项目相关的利益群体有直接利益群体和间接利益群体。直接利益群体是指铁路建设项目沿线地区各级直辖市、省政府、人口、其他运输方式和项目所属铁路分局等与铁路建设项目有直接关系的利益群体;间接利益群体是指铁道部、相关省市和地区、各分局所在铁路局、相关地区人口等与铁路建设项目有间接关系的利益群体。由于间接利益群体多数是铁路建设项目的管理部门,因此,它往往拥有更多的权力,对项目建设和运营施加影响常常处于主动地位。相反,直接利益群体拥有的权力却比较小,在项目建设和运营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但直接利益群体如果不积极参与和支

持铁路建设项目的建设与运营,项目也是难以建设成功并持续发展的。因此,应就两类利益群体对项目建设与运营的态度进行评价,评价项目的两类利益群体对项目的兴趣、对项目的态度和要求、对项目建设和运营中的影响力。

(2)评价铁路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技术、教育水平对项目建设和发展的适应程度。主要评价项目所在地区当时的技术水平是否适应项目要求的技术条件,有无技术过剩或技术超前;评价项目所在地区当时的教育水平是否适应项目要求的技术条件,是否保证项目既定目标的实现。

1.2.3 铁路建设项目社会风险后评价

铁路建设项目社会风险后评价是对影响铁路建设项目的各种社会因素进行识别和排序,、持续时间长,,。。

1项目实现其预定目标的重要条件。铁路建设项目社会后评价关于组织机构的风险分析包括两个方面,即项目内部组织机构的风险和项目外部组织机构的风险。需要分析:项目组织机构的结构是否合理,能否适应项目建设与运营的需要;项目承担建设、实施、运营机构的功能如何,能否保证项目有效实施;如何提高项目承担机构的能力,以保证项目的持续性;项目组织机构的设置方案是否与项目采用的技术相适应;根据项目实施具体需要,是否需要建立非政府的群众组织机构,协助承担机构保证项目持续实施;项目外部组织机构提供和保障的条件的是否能保证铁路项目建设和运营的顺利实现。

(2)民族及宗教问题

某些铁路建设项目的兴建是为了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宗教文化信仰。因此,铁路建设项目修建并投入运营后,应评价沿线少数民族地区对铁路建设项目技术文化的可接受性、对铁路建设项目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存在的项目运营风险,并评价所提出的防范风险的措施是否得力。

(3)公平问题

公平性是铁路建设项目社会后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应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考虑公平问题。宏观层次上,我国政府已将逐步消除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列入我国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因此要充分评价铁路建设项目建成后是否对逐步减少我国地区间不平衡发展起到了作用。微观层次上应当分析评价铁路建设项目实施后在为部分人带来利益的同时是否损害了其他人的利益,或者是否加剧了项目所在地区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各种不平等现象

铁路建设项目社会后评价内容及指标体系的构建

(4)贫困问题

铁路发展的主要目的就是消除贫困。在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时点,对贫困问题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在多大程度上减轻了当地的贫困或使贫困户脱贫;是否使当地贫困户受益及使多少贫困户受益,有无任何贫困户因项目而受损;是否符合当地贫困户的需求,有无任何群体和个人对所建项目不满和反

81

    开发研究 2005.5  

对,如何解决;当地社区人民的文化、民族关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乡规民约等有无妨碍群众接受此项目而达不到扶贫目标的情况,以后如何防止这种社会风险等。

必须指出的是,上述四个问题是从一般意义上探讨铁路建设项目社会后评价时点存在的社会风险。事实上,这些问题在不同的铁路建设项目中所表现出来的地位和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在具体的铁路建设项目社会后评价中,只需根据具体情况对其中的关键问题做出重点社会风险后评价,而不要求对这四个问题均进行社会风险分析。

2.铁路建设项目社会后评价指标体系2.1 铁路建设项目社会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由于铁路建设项目社会效益既包括直接社会效益,又包括间接社会效益,因此,铁路建设项目社会后评价指标有直接社会效益后评价指标和间接社会效益后评价指标。对直接社会效益后评价指标的建立,进行分析和确定。效果,,糊定量方法。依照这种思想,运用专家打分法、频度统计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对其社会效益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识别和筛选,得出影响铁路建设项目社会效益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建立起相应的社会后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8]-[9]。

表1 铁路建设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指标

社会后评价内容因素

后评价指标

项目对所在地区不同利受损群体的影响范围及受影响的程度

益群体的影响弱势群体的影响范围及受影响的程度

项目对所在地区文体、教

社会环育、卫生的影响境影响

因素项目对当地基础设施、社

会服务容量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项目对对外开放的影响

沿线地区文体、教育、卫生机构的变化数沿线基础设施年投资额的变化率沿线第三产业产值的变化率

沿线地区工业总产值占GNP的比重出口创汇的变化率

项目所在地区各种组织机构的功能、结构、作用组织机构的风险度及影响

少数民族地区对铁路建

设项目技术文化的可接民族及宗教问题的风险度项目利益的分配公平性公平问题的风险度消除贫困的程度

贫困问题的风险度

社会风险后评价

组织机构问题

民族与宗教问题公平问题贫困问题

  2.

2 铁路建设项目社会后评价指标的计算

(1)受损、弱势群体的影响范围及受影响的程度。受损、

社会影响

项目对沿线地价的影响地价影响范围

地价影响效果及程度

自然资源影响

因素项目对资源综合利用的单位换算周转量占用的耕地

单位换算周转量占用的土地

影响

单位换算周转量消耗的能源

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对GNP的贡献率

沿线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沿线地区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的变化技术进步效益新增就业人数和效益沿线地区人均收入的变化沿线地区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其它交通运输方式新增投资额

后评价

项目对沿线地区经济及

社会经结构的影响

济影响项目的技术进步效益因素

项目的就业效果

项目对所在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项目影响范围内对交通

交通运运输网络条件的改善输网络项目对铁路与公路、

水运

条件影

响因素及其他运输方式相互间

关系的变化及因此产生弱势群体的影响范围可用受损、弱势群体的人数占沿线群体总人数的比例来衡量。受损、弱势群体受影响的程度可通过受损、弱势群体遭受损失的货币化指标进行评价。

(2)沿线地区文体、教育、卫生机构的变化数。既考察期沿线地区文体、教育、(即报告年沿线地区文体、教育、教育、卫生机。基年为铁。

,即报告年沿线基础施年投资额的比率乘一定的比例系数。

(4)沿线第三产业产值的变化率,即报告年沿线第三产业产值与基年沿线第三产业产值差占基年沿线第三产业产值的比率乘一定的比例系数。

(5)沿线地区工业总产值占GNP的比重,即报告年沿线地区工业总产值占当年沿线地区GNP的比重。

(6)出口创汇的变化率,即报告年我国出口创汇额与基年我国出口创汇额占基年我国出口创汇额的比率乘一定的比例系数。

(7)地价影响范围,铁路建设项目对地价有两方面的影响: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这里主要是确定铁路建设项目对沿线地区的不利影响和有利影响分别在多少公里到多少公里的范围内。

(8)地价影响效果及程度。铁路建设项目对地价影响效果及程度可通过地价的变化来衡量,计算公式为:

A=(B-1)×A1

式中,为铁路建设项目的兴建带来的地价的变化;为土地的原有价值;为铁路建设项目的兴建对沿线地价的影响系数。的取值取决于铁路建设项目建成后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人们收入水平的变化、交通状况的改变、外来投资的增加额等对沿线地区房地产和其他建设项目土地价值增加的影响程度。

(9)单位换算周转量占用的耕地  占用耕地指标(亩/换算万tkm)=

正常年份完成的客货换算周转量(换算万tkm)

各种运输方式的占比

直接利益群体对项目的重视程度

(10)单位换算周转量占用的土地

参与项目直接利益群体的占比

铁路建设项目社会后评价内容及指标体系的构建

社会互与项目相关的不同利益群体对项

目建设和运营的态度及参与程度间接利益群体对项目的重视程度

适应性

参与项目间接利益群体的占比后评价项目沿线地区现有技术、教育水平项目沿线地区技术水平的适应性

适应项目建设和发展的程度

沿线地区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比例

  占用土地指标(亩/换算万tkm)=

正常年份完成的客货换算周转量(换算万tkm)

(11)单位换算周转量消耗的能源

  (=

万t/换算tkm)

运营耗用能源指标

82

   开发研究 2005.5  

()

正常年份完成的客货换算周转量(换算万tkm)

(12)对GNP的贡献率,即项目沿线地区考察期GNP的变化值占报告年GNP的比值。

(13)沿线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即报告期沿线地区经济增

长与基年沿线地区经济增长差占基年沿线地区经济增长的比率乘一定的比例系数。

(14)沿线地区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的变化,即考察期沿线地区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的变化。

(15)技术进步效益。铁路建设项目的技术进步效益包括技术进步促进邻近地区经济发展的效益;技术进步促进辅助、配套行业兴旺的效益;技术进步增加铁路运输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益。

(16)新增就业人数和效益。即铁路建设项目施工和运营期间所提供的新的就业岗位的就业效益。

(17)沿线地区人均收入的变化,收入的变化大小。

(18)。[10,。。

(19)其它交通运输方式新增投资额,根据考察期其他交通运输方式新增投资额的变化大小来评价。

(20)各种运输方式的占比,即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量在总运输量中的占比。

(21)直接、间接利益群体对项目的重视程度。将与铁路建设项目相关的直接、间接利益群体对项目的重视程度分为五级:非常重视(90分)、重视(80分)、比较重视(70分)、不够重视(60分)、不重视(60分以下)。请有关专家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评级,再按上述给定的标准给出评分,得出具体的评分值。

(22)参与项目直接利益群体的占比,即参与项目直接利益群体数占总直接利益群体数学的比例。

(23)参与项目间接利益群体的占比,即参与项目间接利益群体占总间接利益群体数的比例。

(24)项目沿线地区技术水平的适应性。将铁路建设项目沿线地区技术水平与项目所需要的技术条件的适应性分为五级:非常适应(90分)、适应(80分)、较适应(70分)、不太适应(60分)、不适应(60分以下),请有关专家分别对不同地区技术水平的适应性进行评级,再按上述给定的标准记分,最后通过算术平均或加权平均得出该项目沿线地区技术水平与项目所需技术条件适应性的总评分,以此作为判断的依据。

(25)沿线地区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比例,即沿线地区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沿线地区总人数的比例。

(26)组织机构的风险度。组织机构的风险度可采用专家评分法通过对组织机构的设置是否合理、功能是否齐全的评价加以确定。

(27)民族及宗教问题的风险度。民族及宗教问题的风险度可通过评价铁路建设项目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及尊重其宗教文化信仰的程度进行

评定。

(28)公平问题的风险度。公平问题的风险度可通过沿线地区基尼系数[9](47)和贫困地区收入分配效益指标加以确定。

(29)贫困问题的风险度。贫困问题的风险度可通过脱贫指数的大小来评定。计算公式如下:

脱贫指数=

=

基期脱贫率基年脱贫人数/基年贫困人数

3.结论

(1)铁路建设项目社会后评价是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

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在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时点,对铁路项目建设与运营产生的社会影响、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环境和项,策,。

(。其中,铁路建、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及交通运输网络条件四个方面的效益和影响的分析与评价;铁路建设项目社会互适应性后评价包括项目相关的利益群体对项目建设和运营的态度及参与程度和项目所在地区的技术、教育水平适应项目建设和发展的程度的分析与评价;铁路建设项目社会风险后评价包括组织机构问题、民族及宗教问题、公平问题或贫困问题带来的风险分析与评价。

(3)基于上述评价内容建立了铁路建设项目社会后评价三个层次33个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各指标的计算方法,为铁路建设项目社会后评价提供了可操作、系统化的指标体系。

3基金项目:铁道部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00F009)。

作者简介:张飞涟(1964-),女,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长期工程经济与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朝刚,李开孟.投资项目社会评价专题讲座(三)第二讲中国开展社会评价的现状及问题[J].中国工程咨询,2004,3:52~53.

[2]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中国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指南[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

[3]张飞涟.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中南大学,2004.

[4]王五英等.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指南[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5]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考试教材编写委员会.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6]史本山,杨季美,陈蛇.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理论体系新论[J].软科学,1998,3:13-15.

[7]赵玉生.公路工程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的探讨[J].山西交通科技,2002,5:21-23.

[8]陆菊春,韩国文,郑君君.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

铁路建设项目社会后评价内容及指标体系的构建

,2002,2:103-104.

[9]蔡建辉,凌起.试论公路建设项目的社会评价[J].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41-47.

[10]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8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