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激励性评价

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激励性评价

说到作文教学,我总是想起特级教师袁浩,我曾经听过他的讲座,也看过他写的《小学语文教学心理研究与实践》,他的教学思想给我的启发很大。尤其对于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怎样进行激励,是我学习他最大的收获。

1、手拿"放大镜","沙里淘金"。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儿童,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这一个",珍视他们独特的体验,保护他们稚嫩的童心,赞美他们哪怕是一点微小的进步,达成班上"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共识。 老师们常常教育学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其实作为教师自身也要善于发现,"沙里淘金",及时激励。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应该更多地看到学生的可取之处,而不是挑剔、刻薄地要求学生的习作尽善尽美。

大家都知道,有的学生的作文水平太差,和好学生的文章简直没法比,但是,为了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爱上作文,我们可以在他们的作文的字里行间用放大镜找优点,沙中淘金,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包括一个好词,一个标点,一句话,一个标题,选材,写作方法等等。有时实在淘不到金,我就降低要求淘一些比较细的“沙子”。

2、及时激励,"隆重推出"。

只要布置作文或小练笔,我必然在第二天朗读写得好的同学的名字,优秀的作文整篇的读,一般的作文挑一段或几句读,对那些一向作文写得差的边读还要一边真诚的赞叹。 读写得差的作文有一个窍门,当众评讲他们的作文时,我往往通过自己的朗读,突出评析他们作文中的长处,有意隐去作文中的种种毛病,留待个别指导时诱导、启发他们认识、改正。比方说我的学生侯继易作文水平很差,毛病很多,有一次我给他改了作文中这样一段话:"稼悦园里景色真美,近处是绿油油的菜地,菜农们种了许多品种的菜,生长得极为茂盛。远处是一大片的草地,已经有许多的孩子在那儿奔跑追逐,不断传来欢快的喧闹声。"我走进教室,特别举起他的本子大声说:"今天我特别推荐一个同学,我把他的作文读给大家听听。"然后我充满感情的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读了一遍,有语病的地方顺口改了过来,在朗读中,我看到侯继易先是一惊,接着脸上就露出了受宠若惊的表情,他的脸红红的,后背挺直了,读完后我让学生猜猜这是谁的作文,学生七嘴八舌,当然猜得不对,我喜形于色地宣布了侯继易的名字,同学们大吃一惊,投去的是赞许和羡慕的目光,大家的议论更增加了侯继易的自信,我说:"侯继易同学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这样耐心细致的观察,值得大家借鉴!"小学生对人和事的评价有时特别容易受老师的影响,学生们立刻鼓起掌来。在我的印象中,这一次的朗读对侯继易起了很关键的作用,以后作文都是用心写的,能看出来真心想写好。这也许就是"一事成功,事事成功。"

这种"隆重推出"的做法满足了作文水平低的学生的心理需求,其他学生的"刮目相看",也使得对作文不感兴趣缺乏信心的学生对自己"刮目相看"。

3、方式多样,巧用赞赏。

有的老师认为激励性评价就是口头表扬,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其实激励性评价因评价的主体多样,评价表现媒体、评价针对的人、事、物多样,所以激励性评价的方式是灵活多样。

(1)奖励的妙招--代币制。

代币制基本方法是对有关行为坚持做好记录,累计到一定程度,就依据行为记录实行奖罚。代币制就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如:明明特别爱玩玩具,但是没有养成收拾玩具的习惯,这时母亲提出,如果能将过的玩具放到玩具箱中,放进去一个积累一个五星,当积累到五个五星之后,可以看动画片,当积累到十个五星时,可以与父母一起看电影,玩游戏。当得到十五个五星时,则可以利用一个休闲的时间与小朋友一起玩。

在教学写作时,我借鉴了"代币制",采用"画星制"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画星制"是根

据学生的写作情况每天在本子封皮上画星,挣够5颗星可以在大表上画一颗星,大表上得到五颗星可以得到一张奖状和奖品,得到十颗星、十五颗星分别得到奖状奖品。"画星制"容易操作,学生十分珍惜星,即使换本子也不舍得丢掉。

(2)教师的评语,情感交流的桥梁。

我喜欢看学生的日记。在批改学生的日记时,我经常要写点什么,无论是什么样的语言,无论是一封信还是一个字,都是流露着真诚和关怀。孩子是最聪明的,一看就能看出老师真心喜欢他,真心为他好。写作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要说心里话,只要是从心灵深处流淌的语言,没有不感动人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一个学期下来,好多学生的日记能写4、5张,一篇篇都反映着学生的精神世界,他们认为可以向日记倾吐心声,可以向刘老师表达内心的情感。日记让我帮助学生解决了许多问题,拉近了学生与我的距离,日记让学生更加注意观察生活,更加注意积累素材,日记让学生知道写作是表达的需要,日记让学生了解只有真情实感才能写出好文章。

(3)鼓励投稿,在展示交流中共同提高。

我总鼓励学生投稿,目的并不是非得刊登,而是让学生获得那样一种体验和感受,上学期我的学生在报纸上发表作文七篇,只要是发表的文章,我必然把报纸贴在教室的"关注"园地里,这对于发表和未发表的学生都是一种激励。以前我给学生投稿,现在他们自己投稿,积极性特别高。但是发表的机会毕竟不多,我就在班级中进行发表,大家交流,经常展示,多搞比赛,人人获奖,特等奖一二三等奖进步奖,发一张奖状,学生都会高兴得不得了。

 

第二篇:教师的激励性评价

教师的激励性评价

激励就是根据人的需要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外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处于兴奋状态。激励的心理过程,就是由人的需要、动机、行为、目标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给予的激励性评价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注重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结合具体的例子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赏识是一种激励

法国著名作家安德列·莫洛亚说过:“美好的语言,胜过礼物。”赞美之所以对人的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是因为它满足了个人较高层次的需要,即心理的需要。教师要学会赞美的艺术,也就是学会赏识学生。

读过《赏识你的孩子》(周弘著)更加深了对赏识的认识,知道赏识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生命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学生也是孩子,他们更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特别是来自老师的赏识。教学中能否使用赏识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周弘能把一个先天耳聋的女儿培养成材,并把自己培养孩子的经历推广培养更多的聋童。相信我们师生共同努力一样也能做到。主意一定,我就付诸实践。开始,我先试着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这一试让我欣喜若狂:原来我所教的学生和别的班级的学生一样出色。在我的眼中,学生变

的可爱了。随之而来的是我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越来越多。在课上,在课间,我总能利用时机不留痕迹地激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我的关爱,对学习产生兴趣。学生回报我的是一个又一个的进步。由此我想到赏识是评价、激励学生,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班内一位学习不是多突出的女同学,她成功的经历就验证了这一点。记得在一次习作训练时,我发现她的习作与众不同──真实,推举她在习作讲评时读。她站起来,红红的脸上掩饰不住喜悦。读后,她的习作赢来了同学的掌声。趁此机会,我说:“同学们,我们的习作就是写实实在在的生活,没有虚假,只有真实!因为真实是习作的生命!除了想象习作之外。真情实感最能打动读者。”学生听后若有所思。下课了,她主动问我自己的这篇习作能否投稿。“怎么不能?你先把草稿改改,誊好交给我吧。”她听了我的话,笑了。第二天,她把修改后的习作交给我。我提出几点修改建议,让她再改,改好拿给我看。如此几次,等我们都满意之后,她投了稿。几个月过去了,她的习作发表在《红蕾》杂志上。从此,她学习的劲头可足了,因为她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家长也向我反映了孩子可喜的变化。我深深体会到赏识学生对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赏识,我尽可能的创设机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每天故事、周三的演讲、读书交流会、习作欣赏等。在活动中,学生一次又一次体验被赏识的快乐。同时,我教育学生赏识别人和得到别人的赏识都是快乐的。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爱学习,我们师生关系也变得非常融洽。这也应验了亲其师而信其道。

赏识学生就是爱学生,就是相信他能行。学生得到了赏识,增强了自信心,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也就不会产生厌学的心理。赏识就是一种激励。

二、批评是另一种激励

赏识学生的优点、长处和进步,而不是忽视学生的缺点和弱点。学生有了问题该指出一定指出,该批评的一定批评,该制止的一定制止,绝不是姑息养奸。他的缺点和弱点、错误,只有调动和依靠自身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这时,批评的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虽然明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实际生活中还是不愿意听到批评,特别是好学生。例如月月同学,她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能歌善舞。无论是学校的活动,还是班级的活动,她总是主角。可是她有一个最大的毛病──邋遢。课桌上,桌洞里总乱糟糟的。她的桌子只要一动,就会有废纸掉出。为了帮助她,我找她谈心。她表示一定改。可是,第二天的课上她连学习都不主动了。再如涵涵同学,他上课时发言的欲望特别强。有时让学生思考,他等不及了,在小声说话。维持课堂秩序时,我无意中一句“闭上你的臭嘴”让他难过了好几天。直到后来,我发现他的变化,与他谈话才解开这个“结”。这两个例子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影响,也让我思考怎样的批评,学生才会易于接受。

众所周知,人在本能上对批评有一种抵触心理。但如果批评合理,就能起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作用。因此,批评学生时要慎重,

要讲究方式、方法,语言应该委婉,以情服人,让学生在接受批评时心服口服。还要把学生看成一个个独特的个体,给予充分的理解,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以心换心,由“心理换位”达到 “共同感知”,才能让批评真正达到激励的作用。 欧美一些管理人士主张使用“三明治”策略,即在批评时,应像“三明治”一样,将批评夹在好评中间。

有了上面的两个例子,我很赞同这种观点。在以后的批评学生中,我就运用了这种方法。如在带领学生去市一中观看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由于我们师生在室外呆了一天,显得都很疲惫。特别是学生,为了维持运动会的秩序,水不让多喝,厕所不让随便去。运动会临近结束时,两位男同学由于争位置而动起手。小A身体健壮,伸出钳子似的双手卡住小B细细的脖子。被卡的小B脸憋得通红,小A却不松手!看到此情此景,我既心疼又生气,心疼学生遭罪,生气的是他们如此不懂事──在观众席上晒了一天,又累又乏,怎么还有精力、心情吵闹?换位思考又让我为他们开脱:学生毕竟才十一二岁,哪里会想到事情的后果呢?现实不容我多想,当务之急是制止。我连忙把两人拉开。小A是个义气的学生,性格直率,对他的教育紧不得,慢不得,软不得,硬不得。我把他拉到一边,和颜悦色地肯定他对班级的贡献,委婉地指出不足:“小A,老师忘不了你劳动时的汗流浃背,忘不了自习课为维持秩序而耽误自己的学习。你是咱班同学学习的榜样,怎么能拆老师的台呢?你应该学着忍让。心宽体胖的你,心胸应宽呀!什么事值得你卡的脖子?何况这样做的后果不堪设想。你想想,老师

的话有没有道理?”渐渐地,他的言行越来越被同学赞赏。我知道这是善意批评的魅力,也让自己认识到批评也是另一种激励。

前面提到的两位同学受到不当批评之后,产生了抵触情绪。为此,我采取了补救措施。在班内召开主题队会,讨论怎样接受批评。在讨论中,两人分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一个应该搞好生活习惯,另一个课上不应该乱说话。月月又和从前一样像个开心的小鸟,涵涵也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只要批评不影响学生的发展,我就放心了。

课程标准指出:教育评价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赏识是促进学生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批评更是应当的。但赏识和批评的分寸应当适度,实事求是,不宜过分夸大,不能单讲片面,让二者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