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摘抄,课题探究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综合性艺术表演”之探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受地理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制约,中宁地区90%以上的小学音乐课程设置名存实亡,现状之一:严重缺乏专业教师。除县城部分学校外,其余乡镇学校专职音乐教师为零。现状之二: 对音乐教学认识不到位,不能把相对比较有音乐特长的教师安排到教学一线上,而是随意安排其他学科教师兼任,造成音乐教学任务被语文、数学吞吃的现象严重。现状之三: 没有明确的音乐课程评价机制,导致任课教师不按课标要求或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而是随意教学生唱会几首儿童歌曲或流行歌曲。现状之四:各别有音乐天赋或音乐特长的学生得不到有效的培养与发展,小学阶段不能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音乐人才。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在教学目的上:关注学生整体音乐素养的发展,在生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唱歌、舞蹈、欣赏、器乐演奏等综合艺术教学,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使音乐学习不枯燥,更有趣味性。

3、在教学方式上: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课外兴趣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延伸音乐课堂。

4、在评价内容上: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指标,考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主动、自信、有表情地参与律动、歌表演、集体舞、音乐游戏和简单的音乐剧、歌剧、戏曲、曲艺等综合艺术表演活动称为“综合性艺术表演。”同时指出:“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体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以及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音乐课程在小学教育中是活动性、实践性最强的课程之一。因此小学的音乐教学不应理性化、艺术化,而应该使它成为生活化,以生活为根、以社会为源,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积极引导学生把音乐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扩大学生的音乐学习范围,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面,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音乐的综合能力,让音乐教学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真正意义上实现让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目标。只有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只有让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与方式进入课堂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把小学音乐课上活,上得让学生喜欢,使之成为集唱歌、舞蹈、器乐演奏、欣赏、音乐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课程,带着这个问题,我认真学习了新课标,深刻领会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综合性艺术表演”之探究的课题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研究的对象:二00五年秋季升学的四年级两个班100余名学生。

研究的方法:采取平时积累法、课堂训练法和课外实践法。

平时积累法:利用课内外阅读资料积累素材,丰富学生音乐素养。

课堂训练法:通过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学习,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外实践法:通过各种兴趣小组活动成果展示,验证实践效果。

研究的途径:以课堂训练为切入点、生成点,以课外实践为发展、拓展方向,不断反思,不断总结。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2005.9.1——2008.4.1 研究时间为二年半。

第一阶段:2005.9.1——2005.10 确定课题。

第二阶段:2005.10——2005.12 搜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情报资料,做好课题论证工作,形成完整的课题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2006.1——2007.6 通过学科教学的渗透、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实施课题教学实验。

第四阶段:2007.8——2007.12 继续进行课题研究实验,完善研究工作,整理分析实验材料,定期召开研讨会议,总结特色经验,撰写科研论文和课题报告,进行课题研究成果展示。

第五阶段:2008.1以后。 深化课题,在学校音乐教学中推广实验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一)平时积累法:利用课内外资料阅读积累素材,丰富音乐素养。

一是充分利用音乐教科书和其他相关资料,结合教材进行拓展积累。对教材内容的积累应该是学生积累的主体和重点。课外资料应围绕课本内容来展开。我在选择读物进行阅读积累指导时,有意识地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欣赏曲《牧童短笛》时,听赏完了《牧童短笛》后,我设计了这样一节活动课——音乐家贺绿汀。教学过程如下:(一)、播放乐曲《牧童短笛》,提问:这首乐曲的曲名是什么?它的作者是谁?(二)、介绍作曲家贺绿汀。负责研究这一专题的小组汇报了搜集的资料,从作曲家的出生到他的生活环境、到他上学以及参加抗战时的情况,互相做了详细的说明,我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又做了适当的说明。(三)、介绍贺绿汀与《牧童短笛》。负责研究这一专题的小组,汇报了搜集的资料,我又重点做了三点强调说明:1、《牧童短笛》是中国第一首飞向世界的钢琴作品。2、《牧童短笛》是在艰苦的条件下创作出来的。3、《牧童短笛》是一首外来乐器(钢琴)与中国风格的完美结合。(四)、介绍贺绿汀的主要代表作品。负责研究这一专题的小组,汇报了搜集的相关资料,我重点点评了《游击队之歌》和已编入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森吉德玛》。(五)、你还知道《牧童短笛》的其他演奏形式吗?(六)、教学评价。我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参与率,小组交流中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及个人的表现力,学生收集整理和宣讲资料的能力,三个方面进行了评价。

二是分门别类,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资料。指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时,应重视哪些能以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质感染人、熏陶人的作品,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音乐素养。a、歌曲类:学习了儿童歌曲《卖报歌》、《歌唱二小放牛郎》、《歌声与微笑》、《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等之后,让学生搜集整理歌曲的创作背景,歌曲在当时当地的条件下所起到的作用等。学习了现代流行歌曲《北京欢迎你》、《爱的奉献》、《爱我中华》、《同一首歌》等之后,学生搜集到了歌曲的创作背景、演唱背景、演唱者和演唱风格等。学习了日本民歌《樱花》后,学生从阅读资料中又了解了许多中国不同民族风格的民歌以及特点,知道了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创作的、自己演唱的歌曲。b、曲艺类:学习了《学戏曲》后,学生在欣赏、模唱、绘画后,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京剧文化的博大精深,知道了京剧的历史、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艺术特点等,从而更加热爱我们中国的民族文化,增强了民族自豪感。c、舞蹈类:学习了《民族的舞步》后,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秧歌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流行于陕西、内蒙古等地,舞蹈时,脚步走“十字步”,双手挥舞红绸,多在庆胜利、庆丰收、迎喜讯时进行表演。还指导学生了解了蒙古族舞蹈雄壮有力、朴实奔放;维吾尔族舞蹈利落轻快、婀娜多姿;傣族舞蹈动作细腻、优美抒情;藏族舞蹈气势磅礴、技巧性强;汉族舞蹈种类繁多、争奇斗艳;回族舞蹈模拟性强,动作干脆细腻等特点。

三是指导学生学习积累的方法。1、图文式:学生在积累个性化素材的过程中,可摘录一些重点句、段,在所记录的素材中,配上一幅简单的插图画、或小花、或绿叶等,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情趣。2、剪贴式: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图表等剪贴在小本上,再附上简洁的文字以解释说明。3、摘录式:利用闲暇时间,把自己阅读中摄取到有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摘抄记录。4、新闻式:通过收听、收看新闻、网络浏览、报刊阅读等,让学生在收听、收看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记下一些素材。

(二)课堂训练法:

1、音乐课堂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教学,不但要体现学科特点,更要有创新意识,才能使学生走进音乐,使人心灵爆发出火花的境地。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试听感官,激发学生进行想象,锻炼学生的思维。音乐课的情境教学,则是运用音乐特有的艺术魅力,通过各种形象、多样的教学手段,带动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氛围,从而使学生兴趣盎然的学习音乐。

首先是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故事情境的创设与渲染,情感的体验与激发,会把学生自然带到一种意境之中。如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中,我主要采用情境引导法,首先给阐述了一个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从听中去感受、去捕捉音乐,给学生创设“未有歌声先有情”的良好环境后,再学习用歌声“绘画”去描绘一幅雄壮感人的历史场面,让每一个学生在这幅用旋律编织的画面中,深深懂得,要珍惜今天的和平,安逸的环境,努力学习文化,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歌唱时,自然就会声情并重。又如在欣赏《百鸟朝凤》时,我让学生用闭目想象的方法,把学生带入一种诗情画意的情境中,领略深出幽谷群鸟鸣的美丽景色,学生从音乐中想象,从而理解了音乐所表现的意境与情趣。

其次是运用多媒体,优化音乐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设计生动、新颖的动画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学习歌曲《甘洒热血写春秋》时,我抓住学生在生活中很少看到京剧脸谱这一现象,精心制作了课件,在导课时,随着韵味十足的京调音乐奏起,大屏幕上呈现出色彩丰富、形态各异的京剧脸谱,学生目不转睛地看着屏幕,等待着一出好戏开演。又如:在教学《火把节之夜》时,利用多媒体创设不同民族节日的场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火把节热闹的场面和欢腾的气氛,使学生很快地融入课堂。

2、音乐课堂教学活动要力求实效。苏霍姆林斯说过:“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所以要给儿童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目的是发展它们的个性和创造力。在优化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才会对音乐产生兴趣,拥有了兴趣,即便是枯燥乏味、难以掌握的音乐知识与技能,也可能在愉快的氛围中被学生轻松掌握。

一是以“舞台”激趣促学。如在音乐课上,设计“小小舞会”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的唱,尽情的跳,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担当一个角色,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状态,又真正实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乐;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把呆板的教室变成了剧院、舞台,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二是以“游戏”激趣促学。把音乐与游戏结合起来。开展游戏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乐感和美感的一条有效途径。如在六年级“作曲游戏”课中,我先让学生把已学过的节奏型都说出来,然后让学生按拍子自由组合,并进行拍一拍、跳一跳、走一走的练习。看看这组节奏适合表达什么样的情绪,再填上音符唱一唱。我继续启发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音乐节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合作完成,然后由竖笛队的同学演奏,大家一起检验自己的作品是否好听。经过自由发挥,学生创作了不少流畅、优美的旋律。学生感兴趣、乐意做,在活动中,音乐技能得到了发展。又如:做节奏游戏时,我拍出一段节奏,让学生模仿,在熟悉游戏后,为加深巩固,我让一位学生来做老师,其他学生模仿,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在自己出题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加深记忆,以便达到教学效果。

三是以“竞赛”激趣促学。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生自我表现的需求十分强烈。如在教学“力度标记”时,我设计了分组抢答、表演比赛的形式来竞争红花,营造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了学生本认为枯燥而又积极参与学习的情趣。

奥尔夫教学法提出:“完全没有音乐感的儿童是罕见的,几乎每一个儿童从某一点都可以去打动的,可以去促进的”。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歌声、器乐声、舞蹈、戏曲等综合活动,给学生提供多种渠道去接触音乐,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得到音乐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熏陶。

(三)课外实践法

课外音乐活动是音乐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具有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特征,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丰富的课外音乐活动,不仅能广泛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而且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艺术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多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在工作实践中,我认为:课外音乐活动可以让学生不受拘束地进行音乐体验和某一方面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在不断练习中获得知识与技能。

1、合唱艺术是学生喜爱的课外音乐活动形式之一,它本身就具备综合的音乐要求,是学生学习声乐知识技能的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普及性。同时通过和声的纵向合作,旋律的横向发展,唤起学生的无限遐想,享受音乐给它们带来的快感,进而培养它们的综合素质。如在教学《哎呀,我的沙娃娃》的合唱训练中,我抓住了歌曲中反映海滩小孩子悠闲自得、粗狂豪放的特点,进行了形象的创造,让学生在听、看、感、唱综合活动中,了解了作品的风格、创作动机和创作手法,挖掘了歌词的思想性和内涵,运用情境联想,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达到歌唱的最佳状态,从而准确把握和表演歌曲。

2、器乐教学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儿童进行音乐艺术实践的一种较好的形式。在众多的乐器中,口琴、竖笛以其结构简单,音色优美,演奏容易且非常经济等特点,很适合农村小学生音乐课外活动时使用。在教学实践与探索中发现,学生学习口琴、竖笛能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发学生智力潜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在教学中,我首先把欣赏体验放在第一位。如:在学习练习曲《嘎达梅林》时,旋律的流畅性和呼吸感学生较难把握,反复听赏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平时教师要多选择学生熟悉的或者是名曲来聆听、感受,接着哼唱,试奏,渐渐的都能感受参与口琴和竖笛学习的愉悦。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欣赏好的音乐作品,帮助它们做更多的音乐积累,丰富内心的听觉,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和记忆能力起积极的作用。其次是运用模仿演练的手段,让学生在游戏中,在感受音乐想象的过程中提高演奏技能。模仿是学生直接将欣赏感受到的音乐表达出来的最直接的方式,在口琴、竖笛学习中,既有视觉上的模仿,它来自于教师的示范,如演奏的姿势、方法等,又有听觉上的模仿,它来自于学生听赏体验中,仔细专注的聆听以及教师范奏时由于不同的演奏方法产生的不同音色变化与效果,如在教学练习曲《大树桩你有几岁》时,我充分运用了模仿演练的方法。完整听赏乐曲后,我范奏了5 3 1 |

2 3 3|和|3 - -|…… 学生感受到顿音与连音,观察我的跳奏与连奏,并试着吹一吹,学生掌握了吹奏顿音与连音的技能技巧,学会演奏附点四分音符,同时也感受到了大树桩与小朋友的音乐形象。再次是在合作中表现,并自主进行探究创造。当孩子们合奏一首刚学会的乐曲时,往往会各吹各的调,音色上也有差异,听起来显得比较杂乱,我就注重引导孩子们要养成用耳朵的习惯,学会既倾听他人的演奏,还要倾听自己的演奏,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的乐器合作,并能够在合奏的过程中调整自己的演奏,形成“音乐的耳朵”。同时要根据乐曲所表达的内涵、情感和风格展开联想,结合自己的感受、体验进行创造。如在教学练习曲《彩云追月》时,我首先让学生在表现中合作,分声部进行演奏,要求学生聆听他人的演奏效果。在合奏时,使学生能够听到两声部和谐、均衡的和声效果,同时结合音乐特色,启发学生思考表现月夜所需要的力度、速度,结合情境,自主对乐曲进行处理,再配上打击乐、轮奏、更换主奏乐器等,将乐曲所描绘的皓月当空云彩相伴的美妙意境充分表现出来,学生感受到了参与合作的愉悦和探究创造的快乐。

别看小小的口琴、竖笛貌不惊人,但在音乐活动中,能使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发挥自己才能的天地,都有展现自我的平台。

3、舞蹈教学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身体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极为喜爱的一项活动。舞蹈教学对象以一年级学为易,在他们的舞蹈基础为零的情况下进行教学,学生易于接受,也易于掌握。因此,我在低年级舞蹈教学中重点抓以下几点:一抓基本功训练。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很难表演出让人赏心悦目的舞蹈来。对刚开始学习舞蹈的孩子来讲,基本功训练至关重要,如:坐、站、走,小跳步,三步一点,四步一踢,手腕花,跟点步等,都要扎扎实实地教给学生。二要教给学生学会欣赏舞蹈,鼓励学生对所欣赏的作品发表自己的感受,把作品中的节奏、舞蹈和想象联系起来。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现场分析解说。三要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从教材内容的传授上闪烁着童趣,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生动、活泼、童趣盎然的气氛,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四要准确地给学生做示范。在教学中,教师富有感染力的示范动作十分重要,每一个示范动作,都要力求做到优美、到位,投入且有亲情,把音乐的内涵用肢体语言充分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多模仿,多练习,从而掌握动作要领。五要正确评价学生。对初学舞蹈的孩子来讲,他们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哪怕是一个点头,一个手势,一个微笑,都能给学生以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表演优秀的学生,教师要明确评价出他的动作到位情况,如:表情、眼神、手、背、腿等。对于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即使是发现他们有微小的进步,也要进行评价,评价的语言更要有亲和力,多鼓励,多个别辅导。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学校的学习氛围是任何地方都无法比拟的,一些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在上述活动中都是骨干,都是主角,在学校为他们搭建的大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使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增强了他们学习和发展音乐的信心和勇气。在课外音乐活动中,他们不断探索追求,在审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同时一部分学生的个人才艺起到了示范作用,感染和影响了其他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带动了全体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共同进步,使课外音乐活动的质量得到了提高。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两年半的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初步实现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探究综合性艺术表演”,以关注学生整体音乐素质的发展,在生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标。

优化了音乐教学过程。一是改变了过去把音乐课作为唱歌课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建立了以课本内容为中心的音乐训练体系,训练的内容,贴进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学生开始关注音乐了,能够根据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确定个人学习音乐的内容。二是增强了音乐实践活动。每学期除完成教材学习内容外,我们还组建了几个音乐兴趣活动小组,利用课余时,节假日时间,对学生进行音乐基本技能的训练。三是改变了音乐教学评价方式。把教学过程分块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欣赏、舞蹈、器乐、唱歌、音乐基础知识等,学期结束时,将各块评价成绩综合,即为学生学期音乐课成绩。四是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每年的元旦、“五一”、“六一”、“十一”等,组织进行文艺汇演,个人音乐才艺展示,广场文艺演出等。

(二)挖掘了文本内涵,以课本作为教学的主要文本,让学生去体察体悟,给学生提供学习音乐的素材。如:把小小音乐剧《东郭先生》,改编整理成剧本《东郭先生和狼》,两年来,分别有三个班的学生进行了编排演出,受到了师生的喜欢。

(三)课题负责教师,结合课题的实施,先后为县级以上承担音乐公开课多次,并针对音乐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对乡一级音乐教师进行了二级培训,曾获县级、市级、区级音乐优质课一、二、三等奖。撰写的论文《小学合唱教学应注意培养的几个问题》《竖笛教学之我见》《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获得县、市级一、二等奖,并且编纂在中华教育书库里,部分内容发表在中小学音乐杂志上。

八、课题研究的结论与思考:

(一)在理论探索方面,有较强的针对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丰富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是典型的“美感教育”和“情感教育”。因此,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尚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有较强的音乐技能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在贯彻落实《音乐课程标准》方面,有前沿探究性。《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因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实践,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进一步体现。拓展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知识面,学生的音乐技能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在音乐课堂教学方面,重视了综合性训练方面的探究,把由单一的教学方式转入到音乐教学实行综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有利于使学生的音乐基本技能向深度和广度延伸。

(四)在小学阶段,积累和丰富了音乐知识,初步探索了一条音乐训练的基本途径,形成了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训练体系,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积累材料,课外学习实践应用材料。

九、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课题研究参与的人数还没有普及,培养的学生范围狭窄;二是课题研究的成果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和普及;三是研究的内容缺少对本地区民族文化、音乐文化、历史与现状的分析与探究。 十、今后的方向:

一是在研究本地区本、民族、乡土的音乐文化上,挖掘素材,形成地方或本校的音乐特色;二是延伸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培养合格的音乐人才上下功夫;三是研究的成果在本地区得到推广和实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