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评、师评、互评

自已:

(1)学生自评手册

①学生对自己学习本门课程收获的评价

这门课是否激励和促进了我的好奇心。

这门课是否使我学会了辩证看问题

这门课是否使我思考问题时更清晰了。

②评价学生在本门课程收获的评价

本课的知识信息及相互联系是否对我有吸引力

教师对新概念的讲解是否易于理解

我是否努力把本课和其他我已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

③评价学生自己的学习责任

我是否积极活跃地参加所有的课堂讨论。

我是否努力地把本课程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经验联系在一起。

我是否充分利用本课程所创造的一切学习机会。

我是否创造性地把过去的知识和本课程的知识联系在一起。

我是否能帮助我的同学一起学习。

(2)教师评价

①激励性评价

教师与学生形成坦诚、关怀和相互尊重的关系,并用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对自己形成客观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自我反省能力,不因为自身存在的某些不足而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

②日常评价。

利用日常对学生的评价,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全面发展。

表一:历史与社会课堂活动评价表

③项目评价。

学生分小组合作研究,教师对其完成情况进行判断。通常是让学生准备一段时间,设计一个计划,可以围绕着真实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调查,要求学生收集、组织、解释或表达信息,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一份报告,最后由教师依据标准进行评价。

④教师观察记录。

在学生面对并解决一个课题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的各种表现,如学生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怎样进行推理,怎样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成果,想法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等等。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微观分析,应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记录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表现出的能力、情感、态度,并加以判断。教师既了解了学生情况,又为期末评价学生提供一个动态的、可以参考的评价参数。同时教师还可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甚至失误。

⑤主题活动评价,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评价。

这是对主题活动成效的评价。通常是学生围绕着一个主题,经历从收集材料到呈现成果的较完整过程,进行社会探究的活动。主题活动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        

表二:历史与社会主题探究活动评价表

在主题探究活动中我们应当注意到多主体评价是必要的,但在评价中要注意三点:首先,评价者(同学、家长等)要有明确的评价目标和标准;其次,要分清楚哪些内容适合多主体评价,哪些内容不适合多主体评价,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多主体评价;最后,多主体评价,特别是学生互评要淡化等级和分数,淡化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强调对“作品”的描述和体察,强调品评和反思。评价结果应是恰当的质性评价,而不是一味的虚伪的激励评价。

⑥作业、作品评价。

传统的作业注重作业的量而不是质,以致“题海战术”一度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宝。而在新课程环境下,作业更多关注的是作业的质量和学业负担问题,新课程作业在容量上要考虑量力性,既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尽能可能发挥学生潜能;二要有差异性,比如部分题目只要求部分学有余力或特别兴趣的学生去完成。总之,作业量遵循的不是“多多益善”,而是“少而有效”原则。

3.同学评价

这是同班同学运用一定的标准对其他同学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学习效果所进行的评价。在评价他人的学业成绩时,学生能拓宽自己的视野和胸怀,提高自己的认识,这有助于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诚恳、谦虚、宽厚的品格,客观、科学评价他人的方法。学生对他人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第二篇:自评、师评

自评:

我是一个善良正直,听话懂事,诚实质朴的学生。我能够严格遵守学校各项纪律,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乐于助人、关心同学、与同学能够和平相处是我最大的优点。在学习上,我刻苦努力,勤奋好问;在生活方面,我处处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接下来新的学习生活中,我将会坚定信心,持之以恒,不断进步。

师评:

你总是带着甜甜的笑容,能与同学友好相处。遵守纪律、勤奋学习,对待班级工作认真负责,在任何情况下,总是稳稳当当、扎扎实实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思维灵活,接受能力较强,勤于思考,大胆质疑。课堂上,总是有你踊跃发言的身影,在学习上有钻劲,学习成绩稳步提高。老师希望你继续保持自己的优点,积极进取,为自己创造一片美好的未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