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改实践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我在教学实践中,试用了总览课、导读课、自读课、扩读课、自结课 和作文课六种课型,收效显著 ,现在分别总结如下:

一、总览课:(一课时)即单元预习课。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单元提示及各课的训练重点、预习提示,掌握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训练重点。预先下发预习表格,学生完成表格中的各项要求,有困难的部分可让学生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部分可填入表格中“疑难问题”一栏中。教师汇集学生疑难问题,进行备课,做到心中有数。

二、导读课:一般是一课时,共分为五大环节: 课前五分钟口头训练、教师指导、基础知识部分、阅读分析部分和知识迁移部分。

A.口头训练:授课前5分钟,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口头训练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定内容。各年级根据学生实际订好训练计划,要求学生口头表达观点明确,语言通顺流畅,词语运用正确,叙事完整,声音洪亮, 内容可配合教材确定,说一个故事,刻画一个人物,写一段风景,说明一个道理都可;还有学习古诗、文言文 、警句,让学生背一背,说说含义。形式多样,可分小组谈,也可个人说。对于说得好坏师生都可评论,对于学生口头训练情况,小组长做好记录。

B.教师指出课题后,可提出学习目标,或指导学生找出本文的学习目标。(动脑的训练)

C.基础知识:学生拿5~8分钟时间自己完成下列内容:①写出作者、主要作品、出处、文章体裁,并通过 默读记住(动手写的训练)。②默读课文提示,了解写作背景(动脑的训练)。③运用字典或其他工具书给生字注音,解释生词。个人解决不了的,可小组讨论解决(动手、动口训练)。

这样,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全由他们自己解决,真正“物”归原主,教师绝不包办代替。

D.阅读分析部分:

①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找出课文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课文的思路和中心意思,从课文内容 中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②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段落,生动形象的字、词,并说出“好”的理由。

③分析文章结构、中心的表达、运用手法等。

以上几个问题都属引导学生动脑、动口的训练,可采用教师设计思考训练题的方法,然后,小组讨论,做出解答。

一堂课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设计的思考训练题质量的高低。“讨论要点或讨论提纲都得在事 前有充分的准备”(叶圣陶语)。讨论提纲,像一条线索,既要贯穿教材,又要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它要突现教材的训练目标和各知识点,训练题设计的难度以中等生为着眼点,三个左右题目为宜。如为《六国论》设计的训练题: ①作者表明观点提出主张的是文中的哪句话?(即文章的中心论点)②作者提出这个主张,应从几个方面理解?(即分论点)③作者

如何论述自己的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论证过程) ④作者结尾有何深刻含意?(写作目的)

问题提出后,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巡回检查,或蹲点包组,搜集各种信息,教师及时反馈纠正。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一般性的问题,学生自己做。 ②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讨论做。一篇课文,一般就一个(在设计上统摄全文,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师可完全让学生八仙过海,各抒己见。“撒得开”,但一定要找准时机“收得拢”,画龙点睛,确能收到“柳暗花明”“茅塞顿开”的效果。 ③难度大的问题,学生课后做。教师提供材料和解决问题的参考思路

以上做法,改变了教师在课堂上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做法:如划分层次,分析段意,讲析课文,总结主题,归纳写作特点等等。条条框框式的教学没有了,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对教师千变万化的教学方 法有一种新鲜感,怀着极大的兴趣进行学习,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学生脑、口、手并用,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以练为主,并不否认教师的“讲”,这种讲要少而精,所起到的作用是“点拨”、是启发,而不是面面俱到,只有如此,才算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E.知识迁移能力训练部分。

紧扣教学目标,进行能力训练,可用类比的方法,系统梳理所学知识。由学生完成下列内容中一项或几项 :

①与学过的课文相比较,找出异同点;

②说出对本篇课文的看法和学习收获;

③运用本文或本单元的一组优美的词句,说出一个小片断; ④运用本文的主要表现手法或结构框架说一段话;

⑤说出自己是运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学习的,自我表现如何? 总之,以上三大部分总的要求是,基础知识:教师提示,学生练习;阅读理解;师生质疑,讨论解答;知识迁移:扣紧目标,集中训练。

三、自读课:(一课时)首先指导学生学习课前的自读提示, 弄清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然后放手让 学生读读、说说、写写、议议,完成教学目标,最后做课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扩读课:(一课时)每上一篇导读课文后,加4~6 篇阅读文章,主要是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自读课本。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运用精讲课文时获得的种种知识和能力,举一反三,扩大阅读量。这不但可以巩固和扩大所学的东西,而且可以充分发展自学能力,增加学习语文的兴趣。前三年扩读篇目可选300篇 。

五、自结课:(一课时)针对总览课提到的目标,如知识点、 重点、难点等,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 动手,查缺补漏,复习巩固,并通过填知识网络图表,使所学内容系统化。还应运用训练题组,进行单元检测 ,由学生交换批阅,反馈存在问题,师生共同订正,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任务。

六、作文课:1、指导课做到指导、写作、批改一体化。我们认为:“作文”主要是由学生“读”出来的,“写”出来的,教师的“批”

只是起了“ 导”的作用。

①每学期开始,教师根据大纲要求及教材内容,制定作文教学计划,指导学生作文要求做到“序列化”, 拟定作文题目应有针对性,学生运用相应的写作套路。

②根据作文题目,结合学过的写作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写作目标。学生口头谈文章大体框架、内容, 十五分钟左右。 ③学生作文约五十分钟。

④作文的批阅,一改过去全批全改的做法,采取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20分钟),把学生的习作人手一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批阅。为了统一标准,可先由教师读一篇习作,师生商讨打好分 数,然后小组内互相批阅,写好批语,打好分数。第二种方法,教师先浏览全部作文,有目的选出其中一两篇 ,师生一起共同批阅;最后请学生对照别人的文章说出你认为自己的文章好在哪里,差在哪里,哪个地方你认为怎么改会更好。

⑤教师小结,总结成绩,指出存在问题。学生重新整理自己的文章。 这样,学生互相学习,共同前进,写作水平和鉴赏水平不断提高。

2.加大训练力度,提高学生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良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为此,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阅读及训练计划,师范前三年, 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要做80小时“说”

的训练,除教材外,要阅读800篇文章(约一千五百字为一篇);除正常作文外,要抄或写10万字的文章;硬笔书法练习近十万字;自办手抄报30期(版面为8K纸一张);学习古诗240 首,文言文60篇;警句160条;阅读《语文周报》和校报;参加朗诵会、口头作文比赛等。其具体实施办法是:

(1)每周学生至少去图书室学习4小时。 旨在有计划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通过摘抄、仿写、谈体会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选取学习内容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教材的课文相结合,选取所学作家的其他作品;二是与写作相结合, 根据不同的年级选取与教材对应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三是与知识积累相结合,优美的词语、精当的 修辞方法、丰富的风土人情等都是学生涉猎的对象。学习方法以自学为主,适当组织交流;以写读书笔记为主,适当进行仿写或写读后感。

(2)每生每三周写一期手抄报,选好的张贴在自己的园地里。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定期进行评比,表扬先进。通过自办手抄报,学生进行了各种技能的训练:要发表直抒胸臆的文章,要选登必要的警句,要介绍各种小知识,这就“逼”着学生进行选材、进行构思;为了搞好版面,学生得设计报题,得装璜版面,甚至为了安排好版面还得进行字数、版面面积的计算;当然,给人第一印象是字写得如何,一定要把字写得端端正正、清 清楚楚??办好手抄报,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3)为了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语文教师推荐硬笔书法字帖, 让

学生临摹。每周写400字,学校专门印刷 硬笔书法纸,每张100字。学校每年进行基本功考核和大赛,对学生起到很大促进作用。常言道“字无百日功”,通过持之以恒的书法训练,一年下来,学生的书法水平大有长进。

(4)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靠知识的积累与写作训练。 我们充分利用到图书室读书、课外读书、 课堂上学习等机会让学生多读多写,要求学生每周抄或写八百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5)为了有效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充实课堂五分钟的训练内容,我补充了部分学习内容:古诗100首 ,古文30篇,警句100条。 要求学生每周学两首古诗、一条警句,每两周学一篇文言文。对古诗、文言文的学习,要求学生认识生字,理解词义,掌握文章大意,背诵其中一部分。学习警句,要求学生能理解含意,能背 诵,在口头作文或写作中正确引用。

通过以上教学改革实践,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了,主动性加强了,知识面扩大了,更主要的是学会了自己学习,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教是为了不教”。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更上一层楼。

河套大学师范部:赵再岚

20xx年12月

 

第二篇:【金版教程】20xx届高三语文一轮经典演练: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1 第1节 理解实用词语实词(含详解)

经典演练提能

1.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20xx年再度敲响了“就业”的警钟,成为历年来最难就业年。虽然就业是政府的一个工作重点,但是,就业毕竟不能脱离整体而________单独解决。

②从学习资质来看,你比他只是________差一点,其实,只要肯努力,你和他会不相上下的。

③味精的鲜味在咸味菜肴中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如果在甜味菜中放入味精,不但不能增加鲜味,________会抑制甜味菜的本味。

A.得以 多少 反而

C.加以 稍微 反而 B.得以 稍微 而且 D.加以 多少 而且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近义虚词的能力。“得以”有“(借此)可以”“可能”“能够”的意味,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也不能用在否定句中;而“加以”用在多音节的动词前,表示如何对待或处理前面所提到的事物。该句的后半句为否定句,有否定词“不能”,所以应选“加以”。“多少”和“稍微”都可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有时也可以互换使用。区别:一方面“多少”一般只能与积极意义的形容词或往大里说的形容词连用,“稍微”则不受这种限制;另一方面“稍微”能够与表示限制的范围副词“只”连用,“多少”则不能。该句中有表限制的范围副词“只”,而“多少”不能与之连用,所以应选“稍微”。“反而”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而且”表示进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仅”等跟它呼应。本句中的“不但”是一个陷阱,由横线后的“会抑制甜味菜的本味”跟上文的意思相反可知,这里应选“反而”。

答案:C

2.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生活原本平淡如水,你需要的酸甜苦辣,都靠自己来________。放一点糖,它就是甜的;放一点盐,它就是咸的。

②正值冬天,圆明园满目都是萧条景象;野草与树木,________着百年洪荒的味道;斜阳和废墟,是一个世纪的倾圮荒落。

③欣赏是一种处世的哲学,在你得到欣赏的同时,千万别________你对别人的赞赏,因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欣赏,共同进步。

A.调节 弥散 吝惜

C.调节 弥散 吝啬 B.调剂 弥漫 吝惜 D.调剂 弥漫 吝啬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近义实词的能力。“调节”,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调剂”,把多和少、忙和闲等加以适当的调整。由语境可知,此处应用“调剂”。“弥散”,(光线、气体、声音等)向四外扩散;“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由语境可知,此处应用“弥漫”。“吝惜”,过分爱惜,舍不得拿出(自己的东西或力量);“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或当给的舍不得给。“吝惜”是动词,“吝啬”是形容词,形容词一般不能带宾语。因此,此处应用“吝惜”。

答案:B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小区自动售水机直饮水的卫生质量状况________居民的身体健康。专家提醒,因缺乏相关规定,自动售水机加盟经营不________任何批文,故而对直饮水自动售水机存在着监管漏洞;如果业主能与经营者一起对饮水机定期________并现场进行清洗、保养,可有效提高水质。

A.有关 须要 监视

C.攸关 需要 检视 B.攸关 须要 监视 D.有关 需要 检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近义词语的能力。“有关”,动词,有关系;介词,涉及。“攸关”,动词,关系到,涉及。根据语境,此处应选“攸关”。“须要”,助动词,一定要。“需要”,动词,应该有或必须有。根据语境,此处应选“需要”。“监视”,从旁严密注视、观察。“检视”,检验查看。根据语境,此处应选“检视”。

答案:C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近日,搜房网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称经过随机调查发现,在中国工薪阶层最难买房的十大城市中,深圳当仁不让排名第一,这样的结果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

B.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绯闻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令人费解。 ....

C.赵志坚副检察长强调,20xx年全市检察机关要紧紧围绕市委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深刻认识职务犯罪侦察和预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

D.他本来就桀骜不驯,我行我素,受此冷遇,更不理会众人诧异的目光和主持人的劝阻,径自扔下话筒,头也不回地走出会议室。 ..

解析:A项,“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此处不合语境。B项,“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用于此处不合语境。C项,“侦察”是指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活动。而“侦查”则是指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检察机关在刑事案件中,为了确定犯罪事实和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确实有罪而进行调查及采取有关的强制措施。根据语境,此处应用“侦查”。D项中的“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符合语境。

答案:D

5.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观山如读史。驰车荆楚大地,________那笼罩南山的一派空蒙,仿佛能谛听到自然、社

会、历史的无声倾诉。一种________的历史的激动和沉甸甸的时间感被呼唤出来,________会让人觉得有许多世事已经倏然远逝,又有多少天涯过客正在匆匆走来。

A.眺望 经久不息 便

C.眺望 源远流长 便 B.鸟瞰 经久不息 也 D.鸟瞰 源远流长 也

解析:“眺望”是从高处往远处看;而“鸟瞰”是从高处往下看,与“驰车”不照应。故可以排除B、D两项。“经久不息”是指持续很长时间停不下来,多指掌声和欢呼声;“源远流长”形容历史悠久。两相比较后,应选“源远流长”。“便”是副词,“就”的意思;“也”做副词时表示“同样”。两相比较后,选择“便”更符合语境。答案为C。

答案:C

6.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20xx年4月,澳新银行发布研究报告称,人民币正在________取代日元在亚洲的主导地位,人民币跻身世界三大主要货币只是时间问题。

②中国小说总是不静止地叙述人物的内心活动,而往往侧重通过人物的外部言行使读者________到人物的内心活动。

③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4日从上海送检的鸽子样品中________到H7N9禽流感病毒后,上海市紧急进行处置,于5日凌晨关闭了沪淮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活禽交易区。

A.逐步 体会 检测

C.逐渐 体会 检验 B.逐步 领略 检验 D.逐渐 领略 检测

解析:自然而然的变化多用“逐渐”,有意识有步骤的转变多用“逐步”。人民币“取代日元在亚洲的主导地位”是有步骤、可操控的行为,故①句应用“逐步”。“体会”指体验领会,含有理解感受的成分;“领略”指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根据语境,②句应用“体会”。“检验”指检查验看,检查验证,用一定的标准衡量是否合格或合乎规定;“检测”指检验测定,通过一定的手段查验、发现有关信息。根据语境,③句应用“检测”。

答案:A

7. 下面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玉器收藏的________越来越盛,人们不仅喜欢佩戴、把玩玉器,还把收藏玉器作为一项投资。一些玉器商人掌握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大量仿制古玉器,________玉器收藏爱好者,以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________造成了目前玉器市场________的局面。

A.风俗 蒙骗 进而 鱼龙混杂

B.风俗 诱骗 进而 鱼目混珠

C.风气 蒙骗 因而 鱼目混珠

D.风气 诱骗 因而 鱼龙混杂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本题从近义实词、近义虚词以及近义成语的角度进行了综合考查。“风俗”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风气”指社会上或某个集体中流行的爱好或习惯。句中的“玉器收藏”属于一种爱好,故第一空应用“风气”。“蒙骗”指欺骗。“诱骗”指诱惑欺骗。由语境可知,第二空应用“蒙骗”。“因而”表示结果。“进而”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由语境可知,第三处横线前后为因果关系,故应用“因而”。“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鱼目混珠”指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一般形容物,不形容人。根据语境可知,此处应用“鱼目混珠”。

答案:C

8. 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多年以后,我们也依然会记得高中三年的美好时光,________我们终将分离。

②寂夜里________缥缈的钟声,可以唤醒梦中之人,让一个沉沦在世间物象中太久的人,有醍醐灌顶之感。

③农民科学种田,工人不断创新,科技工作者致力于科研,各行各业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就“中国梦”________。

A.即使 悠远 添砖加瓦

C.虽然 悠远 添砖加瓦 B.即使 幽远 添枝加叶 D.虽然 幽远 添枝加叶

解析:“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虽然”,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根据句意,此处应用“虽然”。“悠远”,指离现在时间长,也指距离远;“幽远”,指深远,远而幽静。这里用来形容“缥缈的钟声”,应用“悠远”。“添砖加瓦”,比喻为宏伟的事业做一点儿小小的贡献;“添枝加叶”,形容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结合语境,此处应用“添砖加瓦”。

答案:C

9.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对于周边地区的边界争端问题,我国外交部多次________,中国一贯主张通过“外交协商”的办法解决。

②为了表达对雅安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四川省政府决定4月27日举行悼念活动,届时“汽车、船舶鸣笛,防空警报鸣响”________。

③为了完善社区养老公共服务设施,强化社区________功能,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动员各方力量参与社区日常管理。

A.重申 志哀 自治

C.重审 志哀 自制 B.重申 致哀 自治 D.重审 致哀 自制

解析:“重申”,再一次申述;“重审”,原审法院的判决在上诉程序中被上级法院撤

销而由原审法院对该案重新审理。结合语境,应选“重申”。“志哀”,用某种方式表示哀悼;“致哀”,对死者表示哀悼。结合语境,应选“志哀”。“自制”,自己制造,克制自己;“自治”,民族、团体、地区等除了受所隶属的国家、政府或上级单位领导外,对自己的事务行使一定的权力。结合语境,应选“自治”。

答案:A

10.[2014·北京丰台统一练习]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我相信人与人之间有不可思议的________,但我不相信不经过任何努力,善缘就可以成熟;不经过任何奋斗,恶缘就能够消失。

②一味沉湎于小爱是一种迷妄,以大爱否定小爱也是一种迷妄。大爱者理应不弃小爱,而以大爱________小爱以精神的光芒。

③不想困于人事纠葛,就学会忍。忍是一种自救,以从容平静的态度忍受人生最难忍受的事情,这是________做人的重要功夫。

A.姻缘 赋予 处事

C.因缘 赋予 处世 B.因缘 付与 处事 D.姻缘 付与 处世

解析:①姻缘:指婚姻的缘分。因缘:缘分。②赋予: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付与:交给。③处世:在社会上活动,跟人往来相处。处事:处理事务。

答案:C

11. [2014·北京朝阳区期末考试]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新世纪以来,随着一批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正朝着相对均衡化和多极化的方向加速________。

②从20xx年1月1日起,驾驶证考试新规开始________。考试内容变为“五项必考”,并且要求一次预约,全部考完。

③农历蛇年,因为蛇鼠生肖产品________不好卖,所以蛇年挂历上几乎没有蛇,市场上更是难见蛇玩偶的踪影。

A.演化 施行 一直

C.演进 施行 一向 B.演化 实行 一向 D.演进 实行 一直

解析:演化:演变(多指自然界的变化)。演进:演变进化。施行: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执行;实行。实行:用行动来实现(理论、纲领、政策、计划等)。一向:过去的某一段时期;表示从过去到现在的;表示从上次见面到现在。一直:表示顺着一个方向不变;强调所指的范围;表示动作始终不间断或状态始终不变。

答案:C

12. [2013·山东济南一模]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为多渠道促进我国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成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达了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________人员硕士学位的有关规定。

②最近一段时间国际油价持续走低,由于价格属性的变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国际油价的走势还很难________。

③今天,曾经实行多年的“暂住证”正在________历史舞台,政策含金量颇多的“居住证”正在为人们所熟悉。

A.学历 捉摸 退出

C.学力 捉摸 淡出 B.学力 琢磨 退出 D.学历 琢磨 淡出

解析:①学力:指在学问上达到的程度。学历:指学习的经历。②捉摸: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句中。琢磨:反复思索。③淡出:比喻逐渐退出某一领域或范围。退出:脱离团体或组织;离开会场或其他场所,不再参加。

答案:C

13. [2013·湖北八校第二次联考]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周星驰________四年之后执导的喜剧片《西游》自公映以来,票房一路势如破竹,大年初一即________7685万元,在2月14日情人节当日票房更是高达1.22亿元,刷新中国影史单日票房纪录。20xx年年末曾因《一九四二》票房不佳导致股价跌停的华谊,________在蛇年春节凭借影片《西游》________。

A.潜伏 收获 终于 力挽狂澜

B.蛰伏 斩获 终于 扬眉吐气

C.蛰伏 斩获 最终 力挽狂澜

D.潜伏 收获 最终 扬眉吐气

解析:①蛰伏: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借指蛰居。潜伏:隐藏;埋伏。②斩获:原指战争中斩首与俘获,现泛指收获,多用于体育竞赛中获得奖牌、进球得分等方面。收获:动词,取得成熟的农作物;名词,取得的成熟的农作物,比喻心得、战果等。③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最终:最后;末了。④扬眉吐气:形容被压抑的心情得到舒展而快活如意。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

答案:B

14. [2013·天津一中4月模拟]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你尽可以放心,他这个人________不失信,今天他一定会按照约定把你的事情办好。 ②一座山,一旦被________这样的诗意,通往仙境的大门也就会在不经意间向你徐徐敞开。

③富于政治性的文学作品并不始于今日,远在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中,近在西洋工业革命时期的小说中,都已________。

④屋漏偏逢连阴雨,受累万福生科事件,北海港面临更换审计机构,令重组进程________。

A.历来 付与 层出不穷 雪上加霜

B.历来 赋予 屡见不鲜 釜底抽薪

C.从来 付与 层出不穷 釜底抽薪

D.从来 赋予 屡见不鲜 雪上加霜

解析:①从来:多用于否定句中。历来:从来;一向。②赋予:多用于抽象事物。付与:多用于具体事物。③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屡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新奇。④雪上加霜:雪上还加上了一层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釜底抽薪:把柴火从锅底下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

答案:D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明确表示,将把派往伊拉克的1300名官兵全部撤回,这一表态表明,伊战联盟面临被削弱的局面是不容________的。

②对腐败分子必须严惩不贷,及时摘除毒瘤,以保证社会________的健康。

③随着转基因食品的逐渐增加,我国政府已明确规定,在国内市场销售的转基因食品,必须进行________。

④这次消防安全工作会议十分重要,可他因要处理私事,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没等会议结束,就________离开,因此受到有关领导批评。

A.质疑 机体 标志 径自

B.质疑 肌体 标示 竟自

C.置疑 肌体 标示 径自

D.置疑 机体 标志 竟自

解析:质疑:提出疑问。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式)。故应选“置疑”。机体:具有生命的个体的统称。肌体:指身体,也用来比喻组织机构。故应选“肌体”。标志:表明特征的记号或表明某种特征。标示:指标明,显示。故应选“标示”。竟自:副词,竟然,表示出乎意料。径自:副词,表示自己直接行动。故应选“径自”。

答案: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