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阅读与仿写

《美文阅读与仿写》课题第二阶段小结

南平九中《美文阅读与仿写》课题组

根据我校“美文阅读与仿写”写作实施方案的程序,20xx年9月——20xx年7月为课题研究实施第二阶段。本阶段研究重点为走进作文课堂。具体做法:由第一阶段的片断仿写转入篇章的仿写在此阶段中,大致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理论学习,思想指导

九月初,由课题组长梁小珍老师举办了一次全校性课题指导讲座——篇章写作课题讲座,全面系统地向学生讲解如何模仿美文的构思、选材、布局、开头、结尾。这一讲座,对学生写作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对培养学生的仿写意识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知识积累,兴趣写作

知识积累以七年级为主。七年级刚进入中学阶段,有一个适应新一轮学习生活的过程,在此着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围绕课外知识的积累,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期中考试后,课题组针对半个期以来所作的知识积累,(即每周的五个一活动:一组成语、一首名诗、一个精美片段,一篇精美佳作、一篇周记),特在所带班级七(3)与七(10)班之间开展了一次积累知识比赛,内容为每周积累中的前三项,即五个成语、一首小诗,一个精美短文,形式为每班代表一个团队,抽签决定各班参赛选手,然后每班选手轮流按抽签顺序上场背诵,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学生积累课外知识的兴趣大大增强,自主合作的团队精神也大为增强。为他们在今后的知识积累以到了一个引领作用。

七(5)、(6)举行了诗歌背诵比赛,并每天课前五分钟的讲成语,说笑话,背诵活动。第一学期以诗歌积累为重点,要求学生每周选择自已喜欢的诗歌摘抄下来并背诵。

七(3)、(4)班中开展看课外书比赛活动,要求学生把从书中看到的好詞好句好段及优秀篇章摘抄在笔记本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及摘抄习惯。

七年级还成立了“创新写作互助组”,并开展了两次以互助组为单位的写作训练,同一小组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出外活动,活动中相互探讨写作方法,然后,各自写出一篇以同一题材为内容的文章,再一起互相修改,在修改中各抒已见,共同提高。有些班级以互助小组为单位,每天坚持练笔,或写片断、或写身边发生的事或是感想,由小组长负责,将好的文章推荐上来,与全班同学交流。

除此之外,还进行了写作探索实践。如仿写与扩写或改写。这两种写作是对学生创新能力一种极好的训练。通过互助组形式,让 生在一起仿写,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的碰撞中迸溅出智慧火花。之 后,将学生平时训练时所作的优秀仿写积累起来,相互学习,在互相取长补短中,不但开启了学生智慧,训练了想像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这里说的扩写,是指对古代一些精炼佳作进行合理的扩充,如诗歌及一些短小精悍的篇章。譬如《天净沙.秋思》、《过故人庄》、《陈太丘与友期》等。一般要求学生根据原文中的不同情节创设出不同画面,在原文基础上作合理想像,切忌平分秋色,对那些能体现主题与中心的情节,就要重点加以想像和再创造,注意详略得当。具体操作方法与上面提到的

仿写相类似,均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写作方式。

八年级在坚持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进入作文自由写作阶段,八(9)与(10)班学生办起了班报,学生已开始进入自由写作阶段,学生自拟题目,自选素材,教师从学生习作中选出有亮点的文章,刊登在班报上,让学生自我评价,并对刊登出来的文章进行评价,吸收其优秀之处,对不足之处加以修改补充、润色,使每篇文章更加完美,并能使每次作文训练都能落到实处,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及写作热情,至今为止,全班已办班报6期,选登文章六十多篇,几乎每位学生都有文章得到肯定,学生自信心大大增强,写作兴趣大大提高。

八(5)(6)班开展了构建学生素材库的主题活动。学生每周开展课外阅读时文及名著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积累。然后尝试自由写作。具体做法如下:周一积累五个成语,并理解其意思;周二名人名言专题积累,即针对每单元综合活动主题进行专项积累。如针对第一单元“献给母亲的歌”,积累有关母爱的名言佳句;周三积累综合活动专题名诗名篇并写出自己的感悟。周四课本中词语积累并学会运用。周五晚看中央台新闻联播并记下热点新闻五条。周六阅读名著并制作读书卡片;周未写一篇周记,文体不限,写身边发生的事,述童真童趣,抒真情实感。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精神,分组展开了多项活动。首先把学生分成四大组,四人为一小组,布置各小组制订活动方案,然后以大组为单位选出各大组活动方案第二步各大组分工合作,比如在开展一次活动时,四小组分工合作:第一组设置此一活动的开场白和串词,二、三、组分别为讲故事,朗诵,展示积累图片等。每小组学生都能为自己的小组出力,并以此为荣,各大组通力协作,群策群力,使每一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中,全班同学都能有很大收获,且训练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另外,八年级在训练学生自由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除上面讲的班自办班报形式培养学生互助、合作、探究精神外,其他班学生也开展了一系列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活动,学生作文取得了一定成效,不少学生写出了富有创新的好文章,不但自己写作水平有一定提高,同时也为其他学生作了表率,对他们的写作起到了一定促进推动作用。

九年级在加强开放型阅读的基础上,还进入了作文提高阶段。本年级实验教师针对初三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知识积累方面作了一些调整。课题教师针对学生即将进入中考的实际情况,变以前的六项为三项,即默写、仿写、周记,并根据中考试题中有对学生综合能力检测这一题型特点,开展了读名著,讲名著,品名著活动。并在九三年级开展了一系列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尝试。在作文教学中渗透“自主、合作、探究”精神,使学生作文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首先,在班集体中营造出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从交给学生“自主权”做起。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从文体、文题、构思选材等方面不作硬性规定,只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指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表达方式,让学生“我手写我心”,自觉地关注自己的真实内心,尽情抒怀,写出富有个性情趣的好文章来。另外,给学生创设“合作写作”的平台,建立“合作写作”的机制,培养“合作写作”的习惯。这一做法,能带来资源共享,带来智慧共生,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维,广泛地积累写作素材,强增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实验教师还在所带班级中,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指定一作文水平稍差的学生任组长,

负责本小组的作文评改工作,每周用一个课时,修改本组上一周所写的习作。一般先纠正错别字,然后修改文句不通之处,再理清篇章结构,有顺序不当之处要共同商讨,加以调整,然后每人都要对此文提出优点及不足之处,探讨修改意见,组长负责记录此次评改结果,最后由组长上台汇报本组作文情况及修改结果,包括推荐最佳作文,最佳语句及用词方面的情况,并指出此次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由老师布置下次作文及训练要求。通过这种训练,学生知道如何作文,尤其知道该从何处下手去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实验教师针对初三学生特点开展了课外积累,每周一组成语、一组名言,一首现代诗歌,一篇好文章。开展了辨论赛,通过辨论促写作,并通过结合课文中的综合性学习促写作。

三、悉心实验,初现成果

6月中旬,针对第二阶段的验,开展了一次全校性的“阅读仿写成果展”,每个实验班先在本班初评,评出班级优秀积累若干名,再拿到全校进行集体评选,将评选出的优秀积累在学校展示厅展出。反响很大,对在全校倡导“重积累,重仿写”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这一阶段,我校课题实验在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室的的悉心指导及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实验教师辛勤耕耘、通力合作下,很好地完成了课题第二阶段——走进作文课堂,取得了一定成效,学生知识积累、阅读视野及综合素质均有不成程度的提升,作文水平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为第三阶段“抛开范本,自由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8.12

美文阅读与仿写》课题第一阶段小结

南平九中语文课题组

1 、课题的名称

美文阅读与仿写

2 、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主要想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成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2 、探索指导学生阅读的方式、方法; 3 、语文阅读和其他人文学科、非人文学科阅读的迁移和衔接; 4 、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方法; 5 、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6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特分析思维; 7 、健全学生的人格素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认识生活,认识人性,认识技能,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立,发展学生的个性和人性,提高其语文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

二、研究过程的描述:

1、由于目前实验还在准备阶段和初步探索阶段,我们所做的工作还很有限。主要有:

(1) 理论学习:为了保证实验尽量少走弯路,课题组全体成员达成共识:首先必须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使自己的教学实践与科学的教学理论有机结合。为此,我们重点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又根据实际需要,分别学习了朱绍禹的《语文教育科研导引》、扈中平的《现代教育理论》、张春生的《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施良方的《学习论》、《广东省初中语文课改实验之路》等书;还分期分批参加省、市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学习了有关新的课程标准的《文件汇编》。

(2) 调查和观察: 为了掌握实验的第一手资料,我们进行了初步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阅读基础的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极少,部分外镇的学生课外阅读几乎为零。

(3) 研讨和实践:在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开始了初步的探索:开设阅读课,让学生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下走进图书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营建书香校园:班级设置图书角、开放网络教室,鼓励学生主动进行网上阅读、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印制《读书报告》(名著阅读和期刊阅读两种版本),要求学生按要求书写读书笔记,并以每周一练的方式进行检验、评比;除此之外,我们还组织学生自编作品集,进行大规模的展评活动,使读书活动与写作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4) 参与情况:所有课题组的教师全员参与,主动性很高,既能全面合作,又能发挥各自的优势,探索出符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的阅读指导方法。

2、 课题研究初步解决的问题:

(1) 实验前诊断:掌握了实验前有关学生阅读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为实验的进一步研究和日后对实验进行有效监控提供了基本的参数。

(2) 学会阅读:学生在大量阅读(人物传记、新闻、文学作品、轶文趣事、民俗民风等)的基础上,学会了查阅资料、写读书笔记、分类设计制作读书卡片等的基本方法。

(3) 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环境和人生,学会从文学作品中追求更高的人生理念。

3、 取得的成绩:

(1) 阅读兴趣得到一定的提高:不少学生由以前只会读几本教科书,到现在会主动地寻找有益的文学书籍来陶冶自己的性情。据调查,不少学生十分珍惜在学校图书馆借阅的机会,如饥似渴般的汲取知识的养料。统招班人均每学年阅读世界名著 7 - 8 本,期刊每周 2 - 3 本,非统招班偏少。

(2) 知识面拓展,视野扩大:阅读面的增大,自然带来了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和视野的扩大,如前所述,学生不止关注一己的得失,还开始关注社会、人生等大课题。

(3) 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有了一定提高:学生考试作文、竞赛作文的成绩可略见一斑。

(4) 阅读速度加快,学会浏览,能有选择的进行粗读和精读。

4、遇到的困难:

我们的实验还处于起始阶段,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同时还遇到很多一时无法解决的困难,如: (1) 虽然实验开展以来,不少学生阅读习惯和方法已有不少的改善,但由于学生的基础和学习素质不同,学生的阅读现状出现了较大的不平衡,我们感到,对于少部分不自觉的学生难以进行有效的监控(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

(2) 面对目前多种媒体抢夺观众、听众和读者的形势下,如何寻找学生纯文学作品阅读的兴趣激发和培养的切入点,已成为今日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较为严峻的话题。

(3) 由于不少学生能接触到港、澳出品的言情志怪小说、时尚杂志及地下刊物,这些书籍和杂志的语言表达方式对现行现代汉语的表达有着极大的冲击,要抵御这种冲击还需要很大的气力。

(4) 要使实验健康的发展下去,就必须有一套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制度,而目现行的评价方法和制度还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分析小结

1 、取得成绩的原因是什么?

( 1 )学校领导的重视

学校办学理念的导向、强调,对课题研究的支持、督促是无形而有力的压力与动力。

( 2 )课题组老师的意念

语文教师向有此心,且在课题开展之前、开展之后多有对课题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尤其是课时开展之后,更是有目的的研讨。课组活动中老师们常相互交流在此问题上和做法与体会。骆宝珍老师还专门就此问题上了一节科组内的公开课。

( 3 )学生的读书欲望与兴趣

虽有一部分学生缺乏读书的兴趣,但也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喜欢读书并希望能得到老师的指点。有的学生喜欢能与老师交流感想。能与老师交流,是不少学生满足和颇有成就感的一种心理。这种心理不仅对读书的学生是一种促进,对其它学生也会产生一种影响。

2 、已解决的问题对目前的教学和对进一步的研究有何意义?

( 1 )学生初步养成的读书习惯或由机械训练而形成的读书习惯对新课标的学习尤为重要。学生要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首先就是要愿意读书,进而会读书;不管是自愿还是被迫的。

( 2 )语文学科的特点也要求学生只有多读才能多获。目前的考试已大大增加了阅读理解,作文的要求也在朝说自己的话的方向改进,这些都必须有长期的阅读作为功底。

( 3 )初步取得的成绩是今后探讨如何事半功倍的基础。

3 、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什么问题?

( 1 )道理意义学生也明白,但总有相当部分学生仍是被动。

( 2 )工作量(语文老师的常规工作)与时间(教材本身与课时的分配)的原因使得检查难以很好落实。 4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 1 )个别学科、个别教师的不理解与误解有时会产生一些冲突与矛盾。

( 2 )学生时间的可利用性,应试的实在性是造成所有原因的最重要原因。

四、下一步研究工作的设想

(一) 课题组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课题落实后,根据已取得的经验和在课题实践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经过分析总结,对下一步的工作构想和安排有了一个更明确的思路。现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阐述如下:

1、从宏观上调解好学生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的关系时间分配、精力分配。以期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2、讲清语言感受能力的提高对语文现代文阅读的重要性。从社会到家长、甚至到学校长期以来都有这样一种观念:认为课外阅读是无足轻重的,无关重要的,甚至认为课外阅读不务正业,影响学习。他们不知道语言感受的培养只能在平时的阅读中潜移默化的养成,是不可能有速成方法的。作为语文老师必须认识而且强调这一点。

3、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这样说过:对学生,若不能晓之以兴趣,等于以锤击冷铁!”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被动、动力不足等现象,除了操作制度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阅读兴趣的问题。因此,在后一段时间的课题实践中,我们将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探索的重点。若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则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4 、加强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科学、严谨的精神,归纳、综合、比较、分析能力及语文综合能力的运用等。

(二) 希望学校帮助课题组解决什么问题?

1、希望学校在物质和精神上创设一个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研究的环境,营造一种氛围。

2、能更多地走出去、请进来。集思广益,把课题研究得更深、更透。

3、初三年级能否增设阅读课。根据上一届初三语文老师介绍的经验表明:在初三进行阅读训练是必要的。因为这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也符合大语文的精神!

4 、学生的课外阅读希望能得到各科老师的理解和支持。

5 、图书馆所提供的书籍有限,希望大量购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

“路漫漫其修远兮。” 初中语文阅读教与学方法探究是一个长期而重大的过程。特别是本课题组大部分成员都是第一次参与课题研究,经验、精力有限,但我们有信心通过校领导的进一步关怀指导,全课题组成员的齐心合力,能够顺利完成第二阶段的工作。

2007.07

课题阶段小结(多元智能理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南平九中 数学组

树立多元智能教学观,有助于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多元智能理论的不断实践与应用,为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课程设计、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提供了新的视角及多元的切入点,对数学课堂教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树立因“智”施教的教学观

多元智能的教学观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智能结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展示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实现这一目的,在教学方式上,教师既要成为课堂的指导者,采用“授人以渔”的方式,教给学生受益一生的本领;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促进学生“学”上,促进学生各种能力和个性发展,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还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中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从而营造一个启发式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畅所欲言,主动参与,自主探究。

在数学课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了“小组教学”的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比如,制订出解决数学题目的流程图,看哪个小组解题速度快,解题思路新,评比出优秀小组,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动机。

此外,尝试实施的“个性化教学”模式也体现了多元智能理论的思想。依据该理论,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解题策略和算法的多样化。

二、建设有个性的课程观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课程开发到课程实施与评价的每一环节,都必须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和智能差异的基础之上。课程必须适应学生的需要,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适应预先规定的课程。学生智能的多元性决定了单一的课程设置不可能满足每个学生的智能发展需求。多元智能理论主张个性化的课程观,即讲究课程的个别性、个性化设计。其课程设计思路可以概括为两点:其一是“为多元智力而教”,其二是“通过多元智力来教”。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有多元化的课程设计,借以实施个别性、个性化的学习,以便适应不同的学习风格和特长。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尤其强调教师写教案时,要解决两个关键性的问题:一是妥善处理好教学内容。教师要将教科书的知识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同学生的学习兴趣、经验和智力层次融合起来,促进师生互

动知识的产生。二是设计好教学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每节课内容的不同,每个学生智力发展的不同、教学背景的不同和课堂教学环境的不同,设计出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生长”知识,而不是把知识强加给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自主发展的学习乐园。

为了使学生能以适合其智能特点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林达·坎贝尔等人为每一项智能设计的“教学菜单”,还自行组织了教师“智能小组”,教师在备写教案时,以此为依据。例如:

语言菜单——描述并再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情境;表述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发表自己的观点;展开辩论。

数理逻辑菜单——找出某一事物或现象中的数学问题;把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为某一问题设计一个实验;将一些现象分门别类。

身体运动菜单——扮演数学问题情境中的角色;动手操作、实验;制作模型;根据需要测量相关数据;收集和处理信息。

视觉空间菜单——建立各种几何图形和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根据需要制作统计图表;根据空间位置绘制方位图;建立各种数学模型。

人际交往菜单——参加小组活动;合作制订并自觉遵守规则;自觉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解决自己或他人遇到的数学问题。

自我认识菜单——描述自己解决某个实际问题所需的素质;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描述自己对于某个数学问题的感觉;就某个数学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

“教学菜单”有许多用处,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供一些“教学菜单”让学生选择,使学生能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我们借用“组织学习”的理念,把教师组成“智能小组”,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小组通常有四五名教师,在备课及日常的教学中,每位教师负责一种或几种智能。智能小组的出现,使得具有不同特长或智能强项的教师能够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既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助于多元智能

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三、建构和谐的师生观

当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运用多种智能来挖掘自身的潜能而高效学习时,他们必然在认知、情绪、社会以至生理各方面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创设丰富的数学现实情景,使学生的多种智能积极调动起来,帮助学生将优势智能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促进对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的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用多种智能来学数学,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势必也是丰富的、现实的,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比如,可以将实物照片、素描、文字、表格、图形、字母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加深对所学内容的数学意义的理解。

这样一组数在这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空间视觉智能来加深对乘方概念的理解。再比如,还可以通过“做数学”来“学数学”。对数学学习过程的深入研究已表明:数学学习并非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按照这种观点,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做中学,也即所谓的“学数学就是做数学”,这其实也是一个调动身体运动智能并结合逻辑数学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学数学的一个过程。

同时,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树立教学民主的思想也是创建新型课堂的必要措施。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维护学生的尊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特点和优势智能,都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便是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智能的不同特征及其发展潜质,为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制定丰富而灵活的教育计划,创造各种各样的展现其智能的情景,给每个学生以多样化的选择,采取多种策略指导教育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不同类型的人才。在多元智能理论看来,学生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学生对教育教学一切重大问题应有表达权。所以,教师要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特点和特殊的教育需求出发实施教学,既鼓励冒尖,也允许在某些方面暂时落后,创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四、构筑多元评价的发展观

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多元智力的人、发展的人和独特的人,要充分挖掘学生的不同的智力,按照学生近期、中期发展的需求和长期发展的需要去培养各种不同智力类型的人。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加德纳提出了以“个人为本”的评价理念,这种评价是灵活多样的,它体现了以人为本,建构个体发展的思想,它表明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

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进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

成果:1、案例《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获省一等奖

2、论文:《能说会道“说数学”》

--论初中数学教学中“说数学”能力的培养

获市一等奖

3、论文:让合作学习插上“智能”的翅膀

-—巧用“多元智能”化解合作低效症结

获市一等奖

2008.12

课题阶段小结(2006.09-2007.08)

《信息技术与技能学科的有机结合》课题组

这一阶段为本课题全面展开的的准备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认真积极地为课题的开展作了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全体成员认真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统一认识,端正思想,对信息技术与技能科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

2、全体成员认真学习了信息技术教育、网络学习、拓荒式学习等国外先进教学模式,并和我校技能科教学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结合点。

3、9月下旬,召开课题题目研究会,确定课题研究项目,讨论开题报告的撰写,落实任务。填写《延平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申请表》

3、10月份中旬本组课题被确定为延平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举行课题的开题会议,全体成员分工具体,明确职责,课题正式启动。

4、10月中旬进行了一次课题研究方法学习,学习《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课题指南》,全体成员加深对信息技术与技能科有机结合的理解。

5、利用本组信息技术教学优势,全体成员集中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的系统性的学习,进一步明确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的认识。

6、本阶段共有6位教师举行教研公开课,这些研讨课都经过了反复试教,精心准备,集中全组教师的

集体智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获得同行的好评,充分展示了我们教研组强大的整体实力水平。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窗口

福建省南平市教师进修学校版权所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