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的评价与测量

浅析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的评价与测量

赵金民

安图县永庆中心学校

E-mail:jinmin_005@126.com

【摘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评价方式,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而且更能激励学生自觉高效地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让信息技术为自己服务。但是,现目前在大多数农村学校,却缺乏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1.前言

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这一门新兴的学科,比较关注课程教材建设、考试评价研究等方面,而对于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视程度相对要弱一些。多年来,听课和评课活动一直是教学中领导和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研究方式,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水平评价,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在近几年的实践中,借鉴了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进行了一些研究。

2.信息技术教学效果评价目的

信息技术教学效果评价是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依据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教和学的过程和效果作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决的过程。课堂教学质量是师生双方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各自质量动态综合的结果。因此,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既要重视教师的质量,又要重视学生的效果和质量。

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是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的教育目的、教育规律以及教学评价特性而提出的具有指导作用的基本要求。为了合理而准确地进行教学评价,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3.1发展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要着眼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教学评价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应把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学评价的最高追求。

3.2科学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都应科学地设计和安排。评价方案的设计要以教育方针、教学大纲((指导纲要)为依据,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具有较强的信度。同时,在评价方式上要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对每条指标都要进行个体性——个体量化——总体量化——总体定性等评价活动,使评价结论公正科学。

3.3客观性原则。

在教学评价中应准确、全面地收集评价对象的信息,并进行公正的判定。评价方案的指标体系一定要由反映课堂教学水平相关度高的指标构成,要做到每项指标的权重分配合理,标准界定明确,评价方案科学周全。要避免或削弱评价人员主观因素的干扰,防止以偏概全,使评价结果富于客观性。

4.新课改后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初步尝试。

过去的教学评价特别是课堂教学评价,总是过多地关注教师的“教”。教师的教案,教师的教态,教师的语言,教师的教学表现和技巧、技能……总之,是从教师的角度评教师、教师的角度评教学。新的教学评价方案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虽然最终评价的还是教师的“教”,但却变了“角度”,从学生的表现看教师,从学生的学习看教学,就好比评价一个园丁的本事,不是看他有多少“花把势”,而是看他培育的花草树木是否根深、苗壮、花繁、叶茂。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尝试,我认为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与测量应从以下两方面来入手。

4.1对教师“教”的评价。

新课改的精神强调教育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运用科学文化知识进行自我发展的内驱才能体现主体性:其一要体现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要求学生的积极参与及师生的互动,老师在此过程中要转换角色,发挥指导者和促进者的合力作用;其二发展性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利于学生的认识发展、审美的发展、道德的发展以及学习策略的发展在教学中的体现。评价教师教学效果时,不仅要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还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价值主体的建构。同时教学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好地组织教学,驾驭课堂;出现偶发事件时能沉着冷静,运用教育机智,因势利导,妥善处理。

4.2对学生“学”的评价。

学会对学生评价是实现评价的教育功能的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管理之意,但更重要的是一种教育活动,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是教师实施教育活动的途径之一。教师课堂授课是对学生的教育,教师组织的有目的有意义的活动是对学生的教育,同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对学生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有时给学生留下的印象,甚至比一次教学和一次教育活动更为深刻、更为长久、更有意义。调查显示,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中肯的、恰如其分的评价,都会给学生一种满足、一种自信、一种觉醒、一种前进的方向。一位被调查者说:“我在中学时,我的班主任同我的一次谈话使我终身难忘,因为从那时起,我清楚地认识了自己,正视了自己的不足,改掉了自己的毛病,发挥了自己的潜能和特长,取得了今天的成绩,实现了自我的飞跃。”只有学会对学生评价,其教育意义才能凸现出来。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对学生“学”的评价应由情感态度评价和考试评价两部分组成。

4.2.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特指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以及参与信息活动中形成的与信息技术和信息活动有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心理学等相关领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识[1][2]可将其解释如下:
  ● 信息技术情感是指一种对信息技术或信息活动的感情指向或情绪体验,可能是满意的、喜欢的,也可能是反感的、厌恶的。
  ● 信息技术态度是指学生对所使用的信息技术或参与的信息活动的一种内在反应倾向,并通过外部行为或外显行为表现出来。如积极或消极、热情或冷淡。
  ● 信息技术价值观是指学生对信息技术或信息活动的最基本看法,包括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其决定着一个人的思维活动和外在表现。
  因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改变行为方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外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信息技术学习成败起着关键性作用。在这过程中我曾采用如下(表1)的情感态度评价表,并且取得了好的效果。

情感态度评价表(表1)

注:填写时,对部分小组长不能决定的、由本小组讨论决定给予加分或减分。

                                         小组长(签名):

4.2.2对学生上机操作与考试评价。

(1)采用上机方式,考核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能力。

上机方式考试就是采用一人一机,学生按照规定运行考试程序,按规定时间完成考试内容,内容分基础题和操作题,答卷完毕后提交服务器,由服务器自动阅卷评估学生成绩。这种考试方式本身就是对学生操作水平的一次检验,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既考了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又体现了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考试的现代性。

(2)上交自制电子作品,考核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工具性的特点,要求教师不应过多地注重所学知识的对与错,多与少,而应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及应用。例如在完成

Word模块教学任务后,要求学生以北京2008奥运为内容,并加以简单的文字表达制作一幅广告宣传画。对此,学生纷纷开动脑筋,以“奥运会是中华民族期待已久的日子”、“北京2008奥运会吉祥物”等为标题,加上文字说明和相关图片,有的图片是学生自己用画图软件制作的。这一做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同学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巩固了Word基础知识。

(3)打破教师的评价主体地位,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一般只限于课堂上,但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不代表他的全部,而且一个教师面对的通常是几十个学生,每个学生都各具特色,仅凭课堂上的接触是无法全方面地了解他们各自的学习风格和心理品质的。因此,由于师生交往的限制,教师往往不能全方位地去评价每一个学生。同学之间相处最多,平时学在一起,玩在一起,相互间的了解也就更加的深刻。如果让学生自己、其他同学都参与到评价中来,成为评价的主体,使得评价主体多元化,则评价会更真实有效,也更容易为学生接受。

(4)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方式多元化。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实践、动手的机会比较多,“以成绩论英雄”、“一考定终生”的评价方式已不适合,我们应关注学生平时的点滴进步。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学期开始时每人建立一个自己的文件夹,命名为“成长历程”。以后学生每次在实践中的作品、心得及自我评价都保存在“成长历程”文件夹下,并标注出每个作品的完成日期。这样,文件夹的内容就可以客观形象地反映学生某方面的进步、成就及问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

5.结论

评价是一种艺术,评价是一种手段,但评价不是目的。面向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能把信息技术的学习当作他们的乐趣,为学生营造适合他们兴趣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展,让教学评价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熠熠生辉!通过以上的分析,我认为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与测量,其中活动与评价是分不开的。将多元评价引入教学过程,可有助于活动的开展。从一些成功的案例可以看出,单元活动开始时就应明确评价标准,以保公正;活动过程中应随时记录活动内容,保证学生对自己的反思,促进自我转变;活动后,进行评价式的总结与反思,从而整理出过程总结与改进计划。所以信息技术课的评价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他将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对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6.参考文献

 [1]  叶金霞.图书馆目录 [M]《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20##年

[2]  周卫勇.图书馆目录 [M]《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 黄旭明.图书馆目录 [M]《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4]何克抗.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J]  20##年第12期

[5]王耀斌, 张进良.《西北成人教育学报》[J] 20##年2期

 

第二篇:浅谈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

浅谈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

发表于《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30中学理科第10期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研究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推动信息技术课程不断完善的信息技术评价体系,是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基本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信息技术教育是一个新兴学科,对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更是一个新课题,与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相适应,信息素养的评价无论是在评价原则还是评价过程和方法上,都与其他学科教学评价有着重大的差别,如何围绕着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培养目标评价教与学,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达成,如何通过评价的合理实施,不断促进信息技术教师的观念转变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激励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学生提升信息素养,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特别是新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颁布后广大教师要研究的课题。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是伴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变化的。在信息技术教育初期的计算机教育阶段,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编制BASIC程序为主要教学目标,评价的主要内容也是考察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此时的考试模式是从其他学科移植过来的,如用选择题、填空题或判断题考察知识的掌握情况,用编程题,或程序填空题考察学生的编程能力。九十年代后期,计算机教育发展为信息技术教育,随着教学内容发生巨大的变化,评价内容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地区和学校积极开展上机考试的实践,机考系统对保证测评的客观性、减轻阅卷工作量、提高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技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过去的评价方法不利于信息技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因为多数学生对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只停留在技术学习的层面上,对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教育的关系还没有准确的认识,更不能在信息技术学习中自觉提高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并将这种能力迁移转化为终生学习的需要。因此,转变评价观念,探索评价方法,使之成为能够支撑即将实施的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的实现,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评价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下面是我们在信息技术教育实践中对评价方法进行的一些探讨和实践中总结出几点体会:

1. 在发挥教师在评价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努力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1

教师既要注意保持和发挥在信息技术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将参与学习活动的各方面人有机的整合起来参与评价,特别要通过让学生的参与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关注他人,组织学生进行自评,组内互评或小组间互评,以评价促进学习,在互评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为了在相互评价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别人作品的特点和要点,评价不是打一个简单分数,而是将评价分解为几个方面,例如包括作品内容、制作技术、画面美观、讲演和综合能力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轮流地让每一位学生当众对同学的作品或学习成果进行点评,这样做起到了很好的相互学习的效果,并且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评价别人的工作,如何从别人的作品中学习有用的东西,关注他人,关注别人的作品。在促进学生协作学习方面,我们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从开题、中期评估、结题答辩,到成果展示都组织汇报和答辩活动,要求讲演报告用电子幻灯的形式在全班介绍,由于代表小组发言的同学的演讲成绩是全组的成绩,因此全组同学都非常积极,帮助发言的同学准备资料,形成了很好的协作氛围。全班交流本身也是学习的最佳途径,从其他同学的研究中或技术学习交流中可以学到许多东西,这也是协作学习要达到的目标,为避免在演说时其他同学因为事不关己而不认真听讲,我校自行开发一个相互评价的数据管理软件,要求下面听讲的学生要认真打分,这不仅关系被评价的同学的成绩,也关系打分者自己的成绩,因为,对被评价学生来讲,他的成绩是全班同学给分的平均分;而对参与评价的学生,软件要计算打分者所给的分与全班平均分数的相关性,最后的相关系数要成为打分者自己的一部分成绩,这就遏止了个别学生打分太偏离的情况。

2. 在评价中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学习风格和发展需求差异很大,个性特征明显,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造的欲望强烈。因此,我们在制定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时,在保证学生都能达到最低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进步、个性和创造性。一方面,充分认可不同起点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另一方面,尊重不同学习风格和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个性和创造能力取向,对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技术解决方案等,甚至对于完成相同要求的作品的不同信息组织、在小组协作学习中发挥的作用,只要是合理的都应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认可,例如在学习总结时,我们提出了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包括最佳协作组奖、最佳组织奖、最佳技术奖、最佳美工奖、最佳创意奖、最佳论文奖等,我们还尽 2

量扩大获奖面,让每个组都能有都有获奖的同学,让承担各种分工、各种学习任务、有各方面才艺能力的同学都能得到奖励,并且为获得最佳协作组的全体学生和各单项获奖学生颁发奖品。最后获奖学生展示优秀成果,交流研究的体会,让各专项获奖的学生自己介绍自己突出的研究成果,也让全体学生看到,只要认真参与、努力研究,就可以获得优秀的研究成果。

创作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学科的重点培养的目标。当前许多应用软件已向智能化、傻瓜化发展,软件的使用方法已不再是重点和难点,但对软件的应用,特别是应用工具软件创作自己的作品,是信息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的主要渠道,因此在信息技术测评中应将其放在重要的地位。创作能力可以随着学习不同的工具软件分别进行培养和测评,如在学习了字处理软件后,我们让学生们上机制作一份A4纸张大小的彩报,要求内容健康向上,版面设计不拘一格,文字优美流畅,色彩搭配美观大方。刚刚接触这样的题目,同学们感觉有些无从下手,不知道内如何组织,他们只想到要大量的输入文字,却忘记了网上的资料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在看到身边的部分同学下载网上的文字和图片进行排版时,他们也就豁然开朗了。同学们的作品有的采用文字下面配有底图的方式、有的采用小块文字拼凑的编辑方式、有的利用表格来划分彩报各部分的内容,真是五花八门;但同时也出现了另一种倾向,大量下载文字的堆叠,形成的作品没有思想性,没有反映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为此,我们组织全班交流,要求学生介绍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组织文稿的思想、含义,从而使技术学习上升到了文化的提升,这正是信息技术教育中所要体现的素养提升和文化教育的思想。在学习了图像处理软件以后的创作能力的测评中,我们有意的提示同学们可以社会上的热点话题为主题(如北京申奥、环境保护、爱心助学、节约水资源等),设计一图像文件,要求主题明确,内容健康向上,恰当运用前面学习的知识点,作品要有创意、有创新,图像的合成不要太生硬,注重图像的色彩搭配,注重作品的美感和艺术性。在让同学们了解了图像的创作不仅需要操作技能,还需要自身的知识素养和美学素养的同时,教师还为学生们提供了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环境和氛围。在“成就感”这个内驱力的驱动下,每位同学都力争做出特色,显示才能。此时的技术应用已经不是学生学习的惟一目标,创作出具有思想性的作品是最大的追求。创造潜能的发挥、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正是创作能力测评的宗旨。测评结果是通过网上展示、全班互评、综合评定,对于能独立完成基本要求的作品都给予良好以上的成绩,在软电子作品制作的技术方面,我 3

们没有统一技术要求和标准,只要求作品是学生自己的原创,所有制作技术是自己学习掌握的,我们充分相信学生的技术学习的能力迁移,只要在作品创作中有需求,学生就可以掌握必要的制作技术,但要成为优秀作品必须要有特色和创新。这样的测评使每个同学的综合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再是考完试就忘却了的灌输的知识和简单的操作技巧,它将能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能力”。

3. 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发挥评价对学习者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通过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信息素养的养成,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过去的评价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学生如何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无从体现,导致学生对思维的过程的轻视,这不仅有可能养成学生知识探究中一些是似而非的认知习惯,而且限制学生对思维过程的深刻体验,进而抑制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同时这种做法也使的教师的针对性教学失去了根本的依据。信息技术课程在进行过程性评价时应渗透表现性评价的理念,合理运用各种评价方法,以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或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作为评价依据,全面评估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的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励和引导学生的学习,不断提高学生多层次的信息素养。例如,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表现、展示评价学生的典型作品等,考察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过程评价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感悟和体验,重视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创新。在一个学年的评价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以下六种评价方式:

(1) 对于操作技能的评价,采用阶段性连续测试的方法:

对于打字这类需要反复练习的纯技能的评价,要通过评价促进训练。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的汉字输入法的概念、编码方法以及优缺点,但选用什么输入法需要学生自己确定;提高打字技能只能靠学生的勤学苦练,训练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要持之以恒,因此,测评可以采用分阶段多组测试的方法,从一开始训练就作测试,让每一位学生知道自己的初始状态,随后每周测评一次,记录每次的打字速度;最终的评定成绩不是以某一次的成绩为准,在要求达到基本速度的同时,综合考虑训练时的速度的提高率来确定打字技能的成绩。我们确定打字的最低要求为30字/分,这是人一般的思维速度,而打字速度突破每分钟30字,学生也基本已能做到盲打和对计算机操作自如。这样的测评过程可以 4

激发学生刻苦训练的积极性,如果在练习中配合一些打字训练游戏和班内、年级内的小竞赛,则更能使枯燥的练习变为有趣的活动。

(2) 用计算机随机出题的方法考核信息技术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信息技术基本概念包括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计算机基本操作,网络的基本原理、基本常识,以及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网络文化、网络行为规范、信息伦理、道德与法规等。基本概念是信息技术应知应会的常识性内容,为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和应试负担,测评采用客观题题库测评的方法,将题目按学习阶段分类,对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分类测评。客观题的测试可采用网上在线考试方式,单元测试每次时间为10分钟~15分钟不等,采用网络在线测试,题目是随机产生的,包括客观题选项的顺序也可以是随机产生的,这样当题库的题量不断增大时,就可以保证不同考试中试题的低重复率,有效地提高了测评过程中的客观性,从而使测评结果更加科学。对于大众应用软件的功能考核,专家研究认为对于任何一个使用者来讲不必掌握软件的全部功能,只需要掌握其中一些自己喜欢的功能和方法就可以基本满足实际应用,我们采用超量出题的方式,尽量提供多样的选择,学生完成其中80%的部分即可认为已经基本达到应用该软件的水平。测试结束后可以立即得到测试成绩,减轻了教师的阅卷工作,同时学生也可以进行多次测试,减轻了考试压力。

(3) 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量规,对电子作品进行主观评价

量规是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某一主题制定的经过量化的评价指标,评价量规是各评价主体开展评价的重要依据,科学的量规可以统一要求,提高评价的公平性、信度和有效性,减少评价者主观倾向对评价结果的影响,量规也是教育者教育目标的导向,使学生的奋斗方向,制定合理的量规,对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电子作品的创作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电子作品的评价具有很强的主观评价性质,同时,评价的结果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努力方向,因此,评价量规带有很强的导向性。在制定评价标准或评价量规时,我们充分考虑到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作品完成情况,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体验,学习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和作品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美观性等方面,将这些方面按照不同的权重进行量化评价。为每个方面评价制定能反映不同水平的评价等级,“优秀”为5分、“良好”为4分、“一般”为3分、“未做”为0分,并且为几个评价侧面制定不同的权重。评价量规的指标尽量做到全面、精练,同时组织学生参与制定量规,在评价前向学生说明量 5

规和评价标准,以引导和激励学生的学习。附表一是我们针对研究性学习中反映小组研究成果的网页进行评价的量规表。

(4) 通过日常观察、建立文件夹、记录成长历程或设置真实性任务搜集评价信息评价

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进行过程性评价,我们一方面通过现场观察、文件夹或成长记录的方式积累测评信息,系统客观地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自然情境中的真实表现;通过设置特定的作业、项目或任务来引发学生某种特定的行为,搜集有价值的评价资料。在设置过程性评价的作业、项目或任务时,注意任务指向的目标具有普遍意义,任务是多层次的,可考察学生综合的信息素养;任务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或生活实际,避免设置脱离学生生活或学习经验的人为任务情境,任务对所有学生都应是公平的,不是操作技术很难或过于偏向某些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信息技术作品的评价重视学生作品设计的思路和制作的过程,而不只是评价作品的优劣和技术含量。(参看附表二)

(5) 在小组协作学习的主题活动中评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项目型作业或研究性学习活动包括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探究、调查、交流研讨等。通过对这些项目或活动的评价可全面了解学生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和协作的能力等,还可以观察、判断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活动过程的评价内容应主要包括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包括信息作品创作过程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学习态度和参与意识、投入程度、合作精神和合作交流能力、沟通交流、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参看附表三)

(6) 学生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和价值观、信息技术的使用习惯以及学生在信息活动中

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感的评价不进行量化处理

是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固化的,我们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通过适当的过程性评价方式随时把握、及时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向学生呈现蕴涵人文、道德、社会冲突的案例或问题情景,让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讨论、交流或进行案例分析,也可以让学生围绕这些主题进行短文写作,根据学生表现出的观点把握和确定学生的情感、态度及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要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和各种信息活动中的实际行为表现,判断学生流露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查学生是否真正将有关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等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自觉指导自己的实践。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的最终目的要落实为教师根据学 6

生的情感状态进行适时的预防、关怀或引导,以便未雨绸缪、防微杜渐。要避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量化,或脱离实际表现进行定期地统一打分。

需要指出的是在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中要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评价生成、评价实施、评价结果分析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可以提高评价的效率和效果,细化学习各个环节的评价,使评价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和指导性。我们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整个评价活动。我们借助合适的信息技术搜集、管理评价所需素材,帮助生成和制作评价题目、评价标准等,例如利用网络的FTP服务器,为学生建立自主管理的文件服务,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各阶段的学习成果放在网上自行管理,并且可以在任何一台联网的计算机上应用,这样就可以记录和收集学生的学习过程,为过程性评价提供信息;我们自行开发了网上作品提交平台,可以让学生随时提交和编辑自己的电子作品;根据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所设定的评价量规开发的网上打分系统,可以实现多元评价主体的评价活动。我们自行开发的基于网页界面、后台数据库支持的客观性测评系统,能够针对不同学生实施分层次的评价,并对评价实施的时间、评价时限等进行控制和管理;利用数据库软件可以准确、迅速地统计、分析评价结果,对测试题目进行难度、区分度等方面的分析,对学生参与评价进行相关性分析等等一系列的数据分析处理工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技术优势,对于改善评价手段、改进评价方法、提高评价效率,进而改变评价模式和评价理念还具有很多的课题可以研究,这也应该成为信息技术教师深入研究的一个领域。

4. 本着有利于学生了解自我,促进教学的原则处理评价结果

评价结论既针对某一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全面分析,也针对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分别进行分析。教师帮助学生根据评价结果反思自己的学习,找到学习中的差距,以利于下一阶段改进学习。同时教师用评价结果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调整教学进度、内容和组织方式。评价结论中的分数或量化评价结果主要提供有关学生表现水平的参考依据。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尤其要以学生在日常学习和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为主要依据,不在期末考试中通过一个独立的分数一次性地判定,也不是孤立地量化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是综合考虑学生的参与程度、作品思想内容、协作情况评定综合分数。单元小结时教师采用评价报告、学习建议等方式呈现单元作品的评价结果,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例如在第一学期的应用软件学 7

习阶段,我们将信息技术学期成绩分为三大部分:知识测验成绩(20%)、电子作品创作成绩(64%)和表述与评价能力。知识测试采用随机超量出题的方式在联网的计算机上考试,计算机在题库中随机抽取100题,学生成绩按80题计算。电子作品创作按所学的四项应用技术分别记分:Word作品成绩(16%),Excel作品成绩(16%),Photoshop作品成绩(16%),PowerPoint作品成绩(16%),每一项电子作品创作的成绩由三项组成:全班同学评分的平均值(6%),教师对作品的评分(5%),自我评分(5%)*(1+打分数据的相关系数))/2 ,这里的自我评分所乘的系数反映该学生参与评价的态度,在以上三个主观评价中,我们要求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按照相同的评价体系;表述与评价能力由学生的讲演成绩为(10%)和学生对其他同学的点评成绩为(6%)两项组成。从以上分数结构中不难看出,分数的构成包括了记忆性知识、作品创作、同学之间的互评、学生自评和教师的评价,也包含了学生对参与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态度。评分表参看附表四。在学期末合成信息技术学期总成绩时,我们强调学生电子作品的独立完成情况、作品反映的思想内涵、学生参与协作学习的态度等,弱化技术应用的程度和制作技巧;将成绩的分数细化到每一个电子作品分项分数,使学生知道自己的成绩组成结构,但分数只通过网络让学生自己知道,不在全班的公共网页上发布成绩。

结束语:

通过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评价实践,我们在深入理解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基础上,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的评价理念,探索各种评价方法,深入分析这些方法的优点、局限和适用的内容及目标,形成了一套能够从各个侧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和进步的评价方法,同时在评价实践中逐步开发形成了一套支持评价的软件平台,有效地提高了评价的效率。我们还积极开展校际之间、地区之间的评价协作,广泛地交流评价方案,提高信息技术评价的水平。学校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加强信息技术评价方面的观念交流,引导家长理解信息技术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从而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8

附表一:

研究性学习成果评价量规表

浅谈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

9

附表二:

电子作品完成过程的评价量规表

浅谈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

10

附表三:

主题活动学习评价量规表

浅谈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

11

附表四:

20xx年度第一学期信息技术学科成绩表

浅谈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