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摘录

内容一:

为了能更有效的开展小班童谣教学活动。本次理论学习的内容是网络上无锡市陆区中心幼儿园,何泓华老师撰写的《小班民间童谣教学之我见》的经验文章。本文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总结了一些在开展小班童谣教学时需要注意的原则,可以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从多元的角度阐述了一些他们觉得比较适宜的经验,希望对我们接下来的工作予以帮助。

正文: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民间童谣用通俗的形式表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它出自国土,用童谣的形式述说着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故事。

在幼儿园,每当老师吟唱那古老的童谣,就会看到孩子们那聚精会神的目光,认真的神态,这些使孩子们听起来倍感亲切,民间童谣那比较短小、幽默诙谐、句式多样、节奏鲜明、音韵优美、琅琅上口、易念、易记、易传的特点更受小班幼儿的亲睐。

民间童谣本身具有的教育性和娱乐性,对幼儿身心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一年的粗浅尝试和探讨,我深深体会到,教小班幼儿学习童谣,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始做起:

一、选择、分析童谣,培养幼儿对童谣的学习兴趣。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小班幼儿逐渐进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在选择童谣时,要为小班幼儿选择篇幅短小、形象生动(动物)、富有童趣、节奏感强、有一定的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的童谣,而且童谣的思想要健康向上,具有游戏性、娱乐性如《两只老虎》、《小老鼠上灯台》《摇篮曲》等。小班幼儿喜欢的有关动物和“过家家”的童谣,而恰恰这些童谣可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从易懂、易理解的角度出发来引导幼儿领略我国语言的神韵美,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丰富幼儿知识。

选择好童谣以后还要对童谣进行分析和挖掘,仔细推敲童谣说的是什么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哪些句式是难点和重点?应该用什么教学方法来实施?还要进一步分析童谣的节奏、韵律,研究推敲怎样念才能把它念好听。我们还要拎出童谣的重点,哪些方面是幼儿需要掌握的,然后列出重点掌握所要实施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情感的培养,考虑到幼儿从童谣里感受到哪些思想品德教育。如《摇篮曲》,我们通过童谣,可以帮助幼儿懂得妈妈爱娃娃的情感,通过游戏可以让幼儿知道一些睡姿;《小老鼠上灯台》这首童谣通过教师的引导分析,让幼儿了解了小老鼠的形象特征和生活习性,通过对童谣的学习,逐步感受民间童谣的魅力,初步培养小班幼儿对民间文学的兴趣。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幼对童谣的表现力。

1.以玩为先导,培养幼儿学习童谣的兴趣。

玩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玩中求思,在玩中育情,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童谣的教学中,我先从玩入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融入童谣教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内容是通过童谣反映出来的,象《拉大锯》、《摇篮曲》等,我以游戏的形式导入,在童谣的伴奏声中,两个幼儿一组,前后晃动,模仿拉大锯的动作,幼儿很快进入游戏的情节中。“哄娃娃睡觉”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玩的生活游戏,在音乐的伴奏中,我让每位幼儿手抱一个娃娃,听着音乐“哄娃娃睡觉”,结合自己的一些生活经验,幼儿的情绪很快被调动起来,融入在童谣温馨的氤氲中,学习效果也非常好。

2.辅以动作记忆,幼儿百学不厌。

在童谣的教学过程中,有些童谣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也有一些难念的句子连在一起,念起来比较拗口,幼儿朗诵到那儿就会口齿不清,吱吱唔唔地不会念,所以我在教学中把动作融入进去,边做动作边朗诵童谣,孩子掌握起来就容易多了,一旦忘记,不需要老师的语言提示,只要一个动作,孩子们就能想起童谣的内容,同时增强了孩子们学习童谣的兴趣,如教《两只老虎》,我将“一只手指点眼睛”表示童谣中的“一只没有眼睛”,把两只手往背后表示童谣中的“一只没有尾巴”,把两只手相拍表示童谣中的“真奇怪”,孩子们学习起来趣味十足,百学不厌。

3.音乐、舞蹈镶嵌,让幼儿积极体会童谣。

1

有些童谣不仅仅是用来朗诵的,它的节奏韵美,配上音乐更是让幼儿喜欢,幼儿对音乐的敏感本身就很强,加上幼儿好动的天性,音乐和舞蹈镶嵌恰恰满足了幼儿这种好动的特点,使童谣显得更饱满,优美,让幼儿感受到了童谣的艺术美。在幼儿会朗诵童谣的基础上,我们配以相符的旋律,编排适合小班幼儿的动作和童谣内容相符的动作,将之加工串联成舞蹈。如《小毛巾忽悠悠》,我们编排的动作就是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一些为妈妈擦汗、掸灰尘、擦花盆的动作都十分形象,让幼儿边唱边用形象的动作展示童谣的经典之美,再次让幼儿感受到童谣的魅力。

3.图片、实物、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在开展童谣教学时,我还注重图片、实物、FLASH的运用,幼儿的注意力会更集中,兴趣会更高昂。

童谣《小毛巾忽悠悠》内容比较长,但是它的句式重复,贴近幼儿的生活,于是我将每句的内容画了相应的图片,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帮助幼儿理解童谣,当幼儿忘记念时,我只要一指画面孩子们就能马上反应过来了。

学习童谣《两只老虎》时,我请家长为每位幼儿买一只毛绒玩具老虎带到幼儿园来,上课时,我通过游戏的方法让幼儿很快进入童谣的情境,让幼儿先观察玩具老虎,小结出老虎有两只耳朵,两只眼睛,一条尾巴的特征,然后请幼儿用我为他们准备好的纸片贴掉一只眼睛和一条尾巴,再请幼儿看看现在的老虎象什么了?我用童谣中的句子总结出“两只老虎,跑的快,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有了感性的认识,幼儿记忆起来就容易多了。通过玩具和游戏地教学,幼儿学习的热情高涨,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较快地学会了童谣。

现代化教学手段越来越发挥了它的优势,集声音、画面为一体,生动形象,颇受幼儿喜爱和接受。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教学时,出现在屏幕上的生动形象、活泼可爱的小老鼠一骨碌地在向上爬行的同时又道出了童谣的内容,童谣中“叽哩咕噜滚下来”这一句在动画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只看见画面上那小老鼠形象逼真地从灯台上滚下的那刻,小朋友大声地笑了起来,同时也很轻松地记住了这一句。

在制作图片时,我采用了简笔画和漫画相结合的方式,画出的人物、动物形象比较可爱,再加上亮丽的蜡笔涂出来的鲜艳的效果,小朋友比较喜欢,另外在图的旁边配以文字,呈现出一种图书的效果,真正起到了图片的作用。

三、重视延伸活动,弥补幼儿的失落。

我们都有这个经验,很多时候幼儿会在活动结束时显得意犹味尽,他们沉浸在活动中,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得不结束活动,截断了幼儿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把幼儿的兴趣投放在课后的延伸活动,让幼儿在延伸活动中延续他们的兴趣爱好,我是这样做的:

1.娃娃家的表演活动。在玩“娃娃家”游戏时,幼儿扮演爸爸妈妈,在甜美的《摇篮曲》音乐中,反复唱这首童谣,哄布娃娃睡觉,整个画面温馨又甜蜜,在反复吟唱的过程中加强了记忆,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2.晨间桌面游戏。我把课堂中的图片、玩具等投放在桌面游戏中,让幼儿轮流、交叉使用、摆弄,耳濡目染,不断熏陶,幼儿翻翻看看,摆摆弄弄就能自然而然地念起课堂中老师教过的童谣,自吟自唱,自娱自乐,童谣的艺术美自然地渗入到孩子们的心里,

3.创设节奏区域。我为幼儿准备了适合小班幼儿敲打乐器,如铃鼓、小铃等,让孩子们边念童谣边敲打简单的节奏× ×│ × ×│,吃完点心后或区域活动时都可以让小朋友敲巧打打,幼儿的诵吟在节奏的敲击中越来越富有韵律美和节奏美,逐渐积累童谣韵律美和节奏美的感性知识。

另外我还注重对幼儿发音的练习,小班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在教学童谣时我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要求幼儿把话说完整和词语的丰富积累。为了让幼儿能清楚地发出平舌音和翘舌音,以及平身、上声、仄声和去声等,我通过手指形象的比划帮助幼儿掌握,如食指向前划行读“平声”,头上扬读“上声”,头转动读“仄声”,手用力向下读“去声”,小朋友看我的手势跟着我的动作轻松地掌握了发音,通过熟练朗诵童谣,小朋友的普通话水平提高了,词汇也增多了。

民间童谣以它别具一格,质朴自然得到幼儿喜爱,丰富了知识,启迪了智慧,发展了语言,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撒下了民间艺术的种子,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一些社会性品质也得到了提高,从小对幼儿进行民间童谣的艺术熏陶,也增强了他们的表演欲,民间艺术的种子正悄悄萌芽!

2

内容二、针对理论学习展开研讨活动

Plq:学了上面的文章,我觉得小班孩子学童谣还是以玩为主,没有像中大班那样有很强的知识性。

Chh:现在有一些童谣叫游戏童谣,我觉得比较适合在小班开展。

Zhjh:可一般的游戏童谣都很短,不适合作为一次集体活动来来开展,更适合在日常活动中玩。

Plq:要选择一些类似《拉大锯》、《摇篮曲》这样的就可以,这些童谣内容丰富、有情节,还可以进行模仿游戏。

Shxh:像童谣《摇篮曲》我们还可以加入乐曲《摇篮曲》,把童谣和艺术结合起来上。

Wq:文章里还提到了舞蹈,我们也可以尝试一下,编一些动作,让孩子们边跳舞边念童谣,肯定很有趣。 Fyp:像动作模仿等其他的方法和手段,我们小班也都一直在用,效果也不错。

Zhy:文章中还说到娃娃家游戏中的渗透,我觉得到很新颖的。

Zhjh:童谣来自生活,最后回归生活,这也是我们的目的所在。

Plq:是的,通过童谣教学,让我们把我们小时候的乐趣传达给现在的孩子们,让我们通过不断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来引导孩子们快乐的学习,积极感受童谣的乐趣,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继续努力吧。

内容三:布置下一次教研活动的任务:

结合专题要求,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取一首童谣,在两个小班内开展教研活动,探索在小班年龄段,不断提高童谣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

民间童谣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流传的,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它不仅符合孩子们好动、好学、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而且易学、易会、易传,也能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发展。上学期,我尝试着将民间童谣作为教育的重要形式,渗透到幼儿园教育中,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那么如何以民间童谣为载体,来提高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呢?下面谈谈我在实践中的几点体法:

一、 以“图谱’为切入口,让幼儿喜欢朗朗上口的童谣。

小班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语言又是在生活中词汇的不断丰富、积累、运用中产生的。对于词汇记忆力的保持,小班的幼儿相对比中大班幼儿又稍微差一些,因此幼儿初期言语表达的方式——往往想到什么说什么,缺乏条例性和连贯性,言语过程夹杂着丰富的表情和手势。在实践中我发现童谣以其篇幅短小,内容浅近、节奏明朗深受小班幼儿的喜爱,孩子们接受能力强,对新知识、新的艺术形式情有独钟。例如:童谣:《松鼠有几只》:12345,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看见小松鼠。松鼠有几只,让我数一数,数来又数去,12345。

我设计了和儿歌内容相符合的简笔画图谱,让孩子们边看图边学童谣,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一下子就学会了童谣,朗朗上口的童谣帮助小班幼儿学会了很多的口语。再说语言本身是一种概括化的符号,是代表一类事物的象征。孩子们不是简单的学习语言,而是学习用组合的方式把语言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工具。民间童谣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游戏中同伴的交流迫使他们相互表白,逐渐学会了表达,丰富了词汇。而且游戏中的儿歌趣味性强,有节奏性,朗朗上口。又如游戏“炒黄豆”,两个幼儿在游戏的同时用语言表达“炒、炒、炒黄豆,噼呖吧啦翻跟头。”又如游戏“拍大麦”中,“一箩麦,两箩麦,三箩开始拍大麦。”两人边念儿歌边拍手,使他们心情愉快,增进了同伴间的情感交流。

幼儿感知事物从表象入手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乐于听取具体形象的话语,而童谣恰是以它生动活泼的独特语言方式,迎合了孩子们的口味,切入幼儿的心灵,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

二、童谣是幼儿训练语言的有效途径之一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维的直接现实,人的思维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而提高完善。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更与语言能力的发展紧密相关,无论是语音正误、词汇积累,还是用语句表情达意,都反映和制约着思维的发展变化。童谣在这些方面就能发挥重要作用。 童谣语言浅显、明快、通俗易懂、口语化,有节奏感,便于幼儿吟诵。反复吟诵童谣,能帮助幼儿矫正发音、正确把握概念、初步认识事物,并能培养他们语言的连贯力和表 3

达力,训练和发展思维,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还注意选择了一些适合小班年龄和贴近他们生活的童谣,如《排排坐吃果果》为例,反映的是幼儿现实生活的事物,体现在吃果果的过程中互相谦让的好品德。在学这首儿歌的时候,孩子们兴趣倍增。此外,选择一些幼儿喜爱的有关动物的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小白兔》的等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充分的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 童谣,作为文艺形式,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养料。

在幼儿园中开展民间童谣,不仅是一种尝试,更是一种需要、一种新的体验。我一定要发挥自身积极能动的作用,注意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指导幼儿,让从民间来的童谣,重新回到民间,使民间童谣,真正在幼儿园中发挥实用价值。

引导幼儿通过说、唱、演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激起幼儿学习民间童谣的兴趣。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了民间童谣,又把童谣融于游戏之中,又拍又唱,又跳又舞,又思又悟,乐在其中,美在其中,得在其中,别有一番情趣。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我们处在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民间童谣作为一个地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是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良好资源。因此,将民间童谣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之中,融入游戏活动之中,融入一日生活之中,以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培养孩子的多种能力,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美感的启迪。

在幼儿园开展快乐诵读的实验与研究

在我们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中,经典古诗词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映射着中国文化的文学之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胸怀、风骨、智慧、情趣。国学大师南怀瑾曾经说过:“经典古诗词能使孩子们渐渐懂得“人伦之道”的“做人”道理,懂得“生存之道”的“生活”艺术,懂得人生进入“文学”化的境界。”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古书经典,受到传统民族文化的熏陶,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是十分必要的。

一、选择适宜的古典文学内容。

古典文学内容浩瀚广阔,包罗万象,但不是所有的都适合幼儿,要真正让古典文学精华渗入幼儿心灵,传递中华民族气息,内容选择是十分重要的,遵循循序渐进和难易适度原则,我们首先确定各年龄段的内容:

1.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小班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因此我们选择生动有趣的儿歌童谣为研究内容,中班幼儿选择古诗词诵读为研究内容,古诗文内容难易差别较大,教授时我们主要选择语义浅显、用字自然、感染力强的古诗,如《小儿垂钓》《江雪》等,幼儿可以理解接受,学习兴趣自然会浓厚。大班幼儿的理解力、记忆力较强,选择三字经诵读为研究内容。

2.含有丰富的教育性:教育性是选择内容的重要要素,如小班的儿歌童谣《好娃娃》《摘星》,中班的古诗《悯农》《游子吟》等作品,潜移默化滋润陶冶了幼儿的心灵,深得幼儿的喜爱。大班幼儿认知理解能力更强,三字经中蕴含许多人文故事,教师利用形象的解释,把难懂语言化为浅显的道理教给幼儿,动情描述,栩栩如生,抓住幼儿注意,帮助他们了解意义。通过三字经的诵读学习,使幼儿在快乐愉悦中得到更多生活启迪和为人做事启蒙道理。

3.贴近幼儿的生活:使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发现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如何既满足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又能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并理解其中的内容,在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满足孩子的需要。如大一班在开展主题活动“我会玩”时,教师选择了三字经中人的七情一段“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俱”重点让孩子们了解人与生俱来的七种感情,学会在生活中控制自己的情绪。通过表情图,心情树,快乐包旅行记、心情速递等游戏让幼儿在快乐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三字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大二班结合幼儿即将上小学之际,选择三字经中“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一段,培养幼儿勤奋好学的学习习惯。幼儿通过理解古时候有作为的人家境贫寒还不忘学习的小故事,深深的懂得了努力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对幼儿三字经的教育不是让孩子们机械地诵读规定的内容,而是要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让幼儿在感受三字经的同时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他们发现三字经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这对孩子的一生将会非常重要。

二、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4

兴趣是孩子学习获得成功的良好保证,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培养幼儿喜爱民族文化要以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感受体验,要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在活动中主动热情、投入积极的参与,在研究儿歌童谣、古诗、三字经教学过程中,我们结合教学内容通过集体备课,上课,评课反思,总结等一系列活动来探索适合本班幼儿的教育方法。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美妙流动的画面有利于幼儿对古诗词的内容感知,结合图片、文字、音乐等许多措施进行教学,可以直观生动的表现出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特别是利用多媒体教育手段,用VCD进行教学,声形并茂,把美好情景展示给幼儿,给他们美的感受,这样幼儿更能理解掌握。如:古诗《山行》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幼儿欣赏到一幅幅富有色彩、音响和流动感的画面,在感受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的同时提高了对大自然的审美能力。再加以教师动情的解释,顿时牢牢抓住了幼儿的心,孩子们在优美画面欣赏中很快的理解感受了古诗的内容。

2.与艺术表现相结合

古诗词、三字经与绘画相结合,声音、画面、音乐相互交融、相辅相承,使幼儿获得情感经验、审美能力提高,如在组织幼儿学习古诗《江南春绝句》时,教师先把诗词朗诵给幼儿,“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让幼儿想象,孩子们马上争先恐后说出:我看到柳树下飞过燕子,春风吹过花儿香等,感受想象后再欣赏美好春光景色画面,在音乐旋律中学习欣赏诗词、跟诵、朗读,把古诗配上音乐和幼儿一起演唱、最后在课余时间画一画。学习古诗妙趣横生,不仅诗歌的情感、意义自然被幼儿接受理解,还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艺术表现力。中班的幼儿每人都有一本小小的图画本,将所学到的古诗画出来。

3.融入游戏表演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表演可以有效调动幼儿各种感觉进行学习。在小班“儿歌童谣”的学习中,幼儿戴上头饰,拿上道具做游戏、表演儿歌童谣,幼儿学得更投入。如在学习儿歌童谣《不倒翁》时,幼儿模仿不倒翁东倒西歪的样子,可爱极了,在区角游戏中为幼儿提供表演的舞台,让幼儿自由地表演儿歌童谣,古诗,看《唐诗三百首》等,游戏表演增强了幼儿对儿歌童谣、古诗的理解喜爱,营造出学习的快乐氛围。在中班的古诗学习中,老师们还将古诗自编成歌曲让幼儿唱出来,提高了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4.辅以情景表现

在欣赏理解古诗时,还可以让幼儿用动作表情来体验作品,如在学习古诗《小儿垂钓》,让幼儿模仿钓鱼的动作,路人问路急忙摇手不要让他靠进,生怕把小鱼惊走,教师请幼儿表演情景,这样幼儿很容易理解了诗的含义,在请幼儿诵读时加以动作表演,学习效果不错。

5.在快乐中诵读

诵读是学习古诗、三字经的一个重要环节,大班小朋友每人都有一本《三字经》用书,在诵读三字经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记忆、理解能力。运用多种方法诵读可以提高幼儿节奏韵律感,采用有节奏诵读、拍手诵读、接龙诵读、两个幼儿对读,能够调动幼儿诵读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果。另外还将那些幼儿喜欢唱得歌词换成《三字经》的内容,请他们唱诵、配乐诵读、打节奏诵读等。将诵读活动与其它有趣的体育游戏如“捕大鱼”“盘脚盘”等相结合,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诵读兴趣,更有趣的是,跳皮筋活动中加上三字经的内容,也深受小朋友的欢迎。每天晨间,午饭前后等都可以听到孩子们朗朗地诵读三字经的声音,这样对在集体活动中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巩固,加深了感受、理解、记忆,培养了表现力,交往力,提高了自信,让他们感到诵读是最感愉快的事。

三、发展幼儿多方面能力

在经典诵读的学习过程中,幼儿的词汇量增多发音准确了,语言连贯性增强了,幼儿的口语表达力、记忆力、思维、想象、创造力不断发展,小班幼儿可以表演十余首儿歌童谣,中班幼儿能够朗诵古诗多达二十余首,多数大班的幼儿都能够看诵三字经,同时我们努力取得家长配合,通过召开家长会、幼儿评估手册等与家长沟通,达成教育的共识,在指导下,家长到书店购买了相关书籍,和孩子共同学习,体会。孩子与古典文学的接触天地更广泛了,文学熏 5

陶的时间多了,喜爱之情和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家长在孩子进步的表现中对我们的研究也更加关注,家园的情感由此得到了沟通。

在今后的实验与研究中,我们还将继续分析、拓展各班实验内容、方向,在此基础上创造更多方法,形成多种的活动模式,能充分考虑幼儿最近发展区,寻找实验内容在各领域间的渗透,找出实验内容与园本课程的结合点,真正的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 弘扬民族文化。

如何开展小班幼儿民间童谣的学习

配合园“十一五”课题,我们小班教研组承担了子课题《传承地方语言文化,提高幼儿创造性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经过一阶段的实施和探索,幼儿初步了解了传统语言文化的特色,感受了吴方言的语言美,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现将其与大家交流、分享。

1、民间童谣,大多都是很早以前流传下来的,有些童谣的内容幼儿不易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选择内容时,进行反复推敲,确定内容后,让幼儿学说并给以通俗、形象化的解释或修改。

2、小班幼儿生性好动,游戏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活动,伴随游戏进行的儿歌,十分符合他们好动、好说、好模仿的特点。因此在学习童谣过程中,不仅要让幼儿在游戏中学,还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探讨。

3、小班幼儿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期,幼儿的语言教育应该以言语活动为手段,以“一日生活”为途径,我们将活动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积极鼓励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用方言交谈,提供给幼儿方言交往的机会,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帮助他们积累运用语言的经验。

4、为了帮助幼儿对方言的理解,我们把童谣和形象的肢体动作、感官练习结合起来,通过表演的形式,幼儿掌握起来更加轻松,避免了枯燥的跟念。而且在活动中,一些胆小的孩子敢说话了,言语比以前连贯了,口语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发展。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学到了知识,得到了乐趣,受到了教育,充分调动了幼儿对民间童谣学习的兴趣,也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下一阶段的实施研究中,我们课题组成员会继续根据子课题方案,以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为根本出发点,注重教学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当性和合理性,并将其有机结合使幼儿的语言表达及运用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童谣教学中激发小班幼儿的兴趣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孩子们那甜蜜的声音又在我耳边回荡。这些童谣天真活泼,语言明快、生动,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背诵,幼儿比较容易掌握。童谣在幼儿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早已被人们认识到。它富有教育性和知识性,对儿童语言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此,这学年我们选择童谣作为我班的子课题。如何使幼儿对童谣感兴趣,主动地学童谣呢?在小班的实践探索中,我总结了几个激发兴趣的方法:

一、选择适合性的内容

小班孩子对动物特感兴趣,为此我在童谣内容选择上,注意选择一些适合小班年龄的,幼儿所熟悉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有趣的动物童谣。本学年我们选择了《小老鼠上灯台》、《小鸽子回家》、《小蝴蝶》、《小乌龟、穿盔甲》、《梅花鹿》、《青蛙歌》、《小蜻蜓》、《小蜗牛》、《两只羊》、《小猴子》等等,实践证明,幼儿对这些童谣兴趣盎然,课间、游戏时常能看见他们凑在一起读童谣,毫不厌倦。

二、运用扣人心弦的语言

活动中教师巧妙设计形象生动、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鉴以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激发求知欲的导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活动良好的开端能紧紧抓住幼儿心理,产生愉快情绪,激发幼儿兴趣。如童谣《问答歌》中,教师启发小朋友:“什么鼠比猫大?”孩子们各抒己见,有的说袋鼠,有的说松鼠,还有的说鼹鼠??可见,孩子们的求知欲强,乐意学童谣。

2、优美动听的示范语。我在示范朗读时,以抑扬顿挫、变化生动、声情并茂的方法朗读童谣,这样既增添了童谣的美感,又有效地渲染幼儿。

6

3、振奋人心的激励语。孩子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渴望获得成功。因此,在教学中,我会细心观察每个孩子,看到点滴进步,就会说“真好”、“真不错”、“你真能干”、“你真棒”等激励的话语,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三、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形式

由于小班幼儿生理、心理欠成熟,特别是精神系统的功能还未完善,抑制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注意力不持久。因此,童谣教学应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保持学习的动机。

1、游戏教学。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游戏是幼儿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基本、最喜欢的活动。因此,应把幼儿这一特点,在教学中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学习童谣的兴趣。如:童谣《小老鼠上灯台》活动中,首先我让幼儿分别戴上猫和老鼠的头饰,启发幼儿模仿老鼠和猫的动作,接着我带领孩子玩小老鼠上灯台的游戏,边玩边学念童谣。然后,角色交换,游戏重复。由于以游戏贯穿始终,幼儿兴趣倍增,持续的时间较长,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学所得。

2、故事教学。故事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把童谣故事化,编出有趣的故事情节,有利于幼儿理解、易于接受和掌握。如:在童谣《两只羊》的教学中:我将童谣内容编成了故事:“今天是星期天,小河东边的一只羊要到姥姥家玩,小河西边的一只羊也要到姥姥家玩,它们走呀走,在小桥的中间碰撞了,它们都嚷着自己先过桥,谁也不让谁,你推我推,最后都扑通一声掉到河中央??”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了解了故事中发生的事。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出童谣内容,一下子孩子们就自然而然地学会了童谣。

3、操作教学。在教学中,为幼儿提供丰富、可行的操作材料,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手、脑、口并用的能力。为此我经常运用插图、木偶、指偶等形式进行教学。例如:童谣《猜猜在哪头》“公鸡头,母鸡头,黄豆黄豆在哪头?在这头,在那头,猜猜到底在哪头?”提供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公鸡头和母鸡头的图片分别贴在两个手背上,代表公鸡头和母鸡头,然后拿一粒黄豆放在手心里,找一个好朋友一起边念儿歌一边猜猜黄豆在哪头?(公鸡头还是母鸡头)一遍结束之后两个好朋友互换猜。操作活动已成为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应尽可能为幼儿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操作材料,调动幼儿各种感官,使幼儿在操作实践中了解民间童谣所表达的内容,掌握操作的技能,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

四、采用多样化的教具

直观形象的教具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思维。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教具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以下几种教具是我在教学中常采用的:

1、颜色鲜艳的图片。

我将所教童谣里的动物按需要描绘下来,制作成图片或卡片等,使一些较抽象内容形象化。教学中,孩子往往会被图片或卡片而吸引。

2、形象逼真的动画。

经过观察和实践,孩子对动感的画面特别感兴趣。而电化教具具有色彩鲜艳、形象具体、动感强等优势,弥补其他教具的不足。为此我经常制作幻灯片或网上搜索课件进行教学。如:在童谣《小蝴蝶》的教学中,我在网上搜索了课件,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被动画所吸引,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会跟着读,学着读。

3、利于表演的手偶。

手偶通常以一个角色的形象出现,它幽默夸张、鲜明有趣、操作性强而深受幼儿喜爱。因此我充分利用指偶、木偶来进行教学,吸引幼儿兴趣,使幼儿在兴趣中不知不觉中掌握童谣。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我想只要我们掌握幼儿年龄特点,根据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多方面的激趣,必定能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但愿这朵传统而绮丽的小花——童谣,在幼儿园开得更加灿烂多姿,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欢乐,给孩子留下一个美好的童年。

小班民间童谣教学之我见

7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民间童谣用通俗的形式表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它出自国土,用童谣的形式述说着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故事。

在幼儿园,每当老师吟唱那古老的童谣,就会看到孩子们那聚精会神的目光,认真的神态,这些使孩子们听起来倍感亲切,民间童谣那比较短小、幽默诙谐、句式多样、节奏鲜明、音韵优美、琅琅上口、易念、易记、易传的特点更受小班幼儿的亲睐。

民间童谣本身具有的教育性和娱乐性,对幼儿身心发展起到了极

大的促进作用。通过一年的粗浅尝试和探讨,我深深体会到,教

小班幼儿学习童谣,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始做起:

一、选择、分析童谣,培养幼儿对童谣的学习兴趣。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小班幼儿逐渐进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在选择童谣时,要为小班幼儿选择篇幅短小、形象生动(动物)、富有童趣、节奏感强、有一定的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的童谣,而且童谣的思想要健康向上,具有游戏性、娱乐性如《两只老虎》、《小老鼠上灯台》《摇篮曲》等。小班幼儿喜欢的有关动物和“过家家”的童谣,而恰恰这些童谣可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从易懂、易理解的角度出发来引导幼儿领略我国语言的神韵美,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丰富幼儿知识。

选择好童谣以后还要对童谣进行分析和挖掘,仔细推敲童谣说的是什么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哪些句式是难点和重点?应该用什么教学方法来实施?还要进一步分析童谣的节奏、韵律,研究推敲怎样念才能把它念好听。我们还要拎出童谣的重点,哪些方面是幼儿需要掌握的,然后列出重点掌握所要实施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情感的培养,考虑到幼儿从童谣里感受到哪些思想品德教育。如《摇篮曲》,我们通过童谣,可以帮助幼儿懂得妈妈爱娃娃的情感,通过游戏可以让幼儿知道一些睡姿;《小老鼠上灯台》这首童谣通过教师的引导分析,让幼儿了解了小老鼠的形象特征和生活习性,通过对童谣的学习,逐步感

受民间童谣的魅力,初步培养小班幼儿对民间文学的兴趣。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幼对童谣的表现力。

1、以玩为先导,培养幼儿学习童谣的兴趣。

玩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玩中求思,在玩中育情,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童谣的教学中,我先从玩入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融入童谣教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内容是通过童谣反映出来的,象《拉大锯》、《摇篮曲》等,我以游戏的形式导入,在童谣的伴奏声中,两个幼儿一组,前后晃动,模仿拉大锯的动作,幼儿很快进入游戏的情节中。“哄娃娃睡觉”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玩的生活游戏,在音乐的伴奏中,我让每位幼儿手抱一个娃娃,听着音乐“哄娃娃睡觉”,结合自己的一些生活经验,幼儿的情绪很快被调动起来,融入在童谣温馨的氤氲中,学习效果也非常好。

2、辅以动作记忆,幼儿百学不厌。

在童谣的教学过程中,有些童谣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也有一些难念的句子连在一起,念起来比较拗口,幼儿朗诵到那儿就会口齿不清,吱吱唔唔地不会念,所以我在教学中把动作融入进去,边做动作边朗诵童谣,孩子掌握起来就容易多了,一旦忘记,不需要老师的语言提示,只要一个动作,孩子们就能想起童谣的内容,同时增强了孩子们学习童谣的兴趣,如教《两只老虎》,我将“一只手指点眼睛”表示童谣中的“一只没有眼睛”,把两只手往背后表示童谣中的“一只没有尾巴”,把两只手相拍表示童谣中的“真奇怪”,孩子们学习起来趣味十足,百学不厌。

3、音乐、舞蹈镶嵌,让幼儿积极体会童谣。

有些童谣不仅仅是用来朗诵的,它的节奏韵美,配上音乐更是让幼儿喜欢,幼儿对音乐的敏感本身就很强,加上幼儿好动的天性,音乐和舞蹈镶嵌恰恰满足了幼儿这种好动的特点,使童谣显得更饱满,优美,让幼儿感受到了童谣的艺术美。在幼儿会朗诵童谣的基础上,我们配以相符的旋律,编排适合小班幼儿的动作和童谣内容相符的动作,将之加工串联成舞蹈。如《小毛巾忽悠悠》,我们编排的动作就是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一些为妈妈擦汗、掸灰尘、擦花盆的动作都十分形象,让幼儿边唱边用形象的动作展示童谣的经典之美,再次让幼儿感受到童谣的魅力。 8

3、图片、实物、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在开展童谣教学时,我还注重图片、实物、FLASH的运用,幼儿的注意力会更集中,兴趣会更高昂。

童谣《小毛巾忽悠悠》内容比较长,但是它

的句式重复,贴近幼儿的生活,于是我将每句的内容画了相应的图片,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帮助幼儿理解童谣,当幼儿忘记念时,我只要一指画面孩子们就能马上反应过来了。

学习童谣《两只老虎》时,我请家长为每位幼儿买一只毛绒玩具老虎带到幼儿园来,上课时,我通过游戏的方法让幼儿很快进入童谣的情境,让幼儿先观察玩具老虎,小结出老虎有两只耳朵,两只眼睛,一条尾巴的特征,然后请幼儿用我为他们准备好的纸片贴掉一只眼睛和一条尾巴,再请幼儿看看现在的老虎象什么了?我用童谣中的句子总结出“两只老虎,跑的快,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有了感性的认识,幼儿记忆起来

就容易多了。通过玩具和游戏地教学,幼儿学习的热情高涨,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较快地学会了童谣。

现代化教学手段越来越发挥了它的优势,集声音、画面为一体,生动形象,颇受幼儿喜爱和接受。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教学时,出现在屏幕上的生动形象、活泼可爱的小老鼠一骨碌地在向上爬行的同时又道出了童谣的内容,童谣中“叽哩咕噜滚下来”这一句在动画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只看见画面上那小老鼠形象逼真地从灯台上滚下的那刻,小朋友大声地笑了起来,同时也很轻松地记住了这一句。

在制作图片时,我采用了简笔画和漫画相结合的方式,画出的人物、动物形象比较可爱,再加上亮丽的蜡笔涂出来的鲜艳的效果,小朋友比较喜欢,另外在图的旁边配以文字,呈现出一种图书的效果,真正起到了图片的作用。

三、重视延伸活动,弥补幼儿的失落。

我们都有这个经验,很多时候幼儿会在活动结束时显得意犹味尽,他们沉浸在活动中,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得不结束活动,截断了幼儿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把幼儿的兴趣投放在课后的延伸活动,让幼儿在延伸活动中延续他们的兴趣爱好,我是这样做的:

1、娃娃家的表演活动。在玩“娃娃家”游戏时,幼儿扮演爸爸妈妈,在甜美的《摇篮曲》音乐中,反复唱这首童谣,哄布娃娃睡觉,整个画面温馨又甜蜜,在反复吟唱的过程中加强了记忆,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2、晨间桌面游戏。我把课堂中的图片、玩具等投放在桌面游戏中,让幼儿轮流、交叉使用、摆弄,耳濡目染,不断熏陶,幼儿翻翻看看,摆摆弄弄就能自然而然地念起课堂中老师教过的童谣,自吟自唱,自娱自乐,童谣的艺术美自然地渗入到孩子们的心里,

3、创设节奏区域。我为幼儿准备了适合小班幼儿敲打乐器,如铃鼓、小铃等,让孩子们边念童谣边敲打简单的节奏× ×│ × ×│,吃完点心后或区域活动时都可以让小朋友敲巧打打,幼儿的诵吟在节奏的敲击中越来越富有韵律美和节奏美,逐渐积累童谣韵律美和节奏美的感性知识。

另外我还注重对幼儿发音的练习,小班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在教学童谣时我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要求幼儿把话说完整和词语的丰富积累。为了让幼儿能清楚地发出平舌音和翘舌音,以及平身、上声、仄声和去声等,我通过手指形象的比划帮助幼儿掌握,如食指向前划行读“平声”,头上扬读“上声”,头转动读“仄声”,手用力向下读“去声”,小朋友看我的手势跟着我的动作轻松地掌握了发音,通过熟练朗诵童谣,小朋友的普通话水平提高了,词汇也增多了。

民间童谣以它别具一格,质朴自然得到幼儿喜爱,丰富了知识,启迪了智慧,发展了语言,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撒下了民间艺术的种子,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一些社会性品质也得到了提高,从小对幼儿进行民间童谣的艺术熏陶,也增强了他们的表演欲,民间艺术的种子正悄悄萌芽!

创设童谣文化,促进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

如何在童谣教学中激发幼儿的兴趣

童谣在幼儿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早已被人们认识到。它对于儿童知识面的扩大,能力的培养,情感的熏陶,美感的启迪,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9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有水平,我班以系列民间童谣作为主题,进行选材。在选材过程中,我翻阅了部分资料,发动家长为我们寻找素材,并与其他老师共同商讨,选择了一些浅显易懂,贴近儿童生活的民间童谣,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知识,得到乐趣,受到教育,调动幼儿对民间童谣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它对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民间童谣教学是幼儿进行民间文学教育的基本手段。由于种种原因,在开展小班民间童谣教学中发现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时高时低。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小班幼儿学习的动机是从兴趣出发,而且容易受兴趣影响,幼儿有了某方面的兴趣,那么,某方面就有了成功的一半。因此,如何使幼儿对童谣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与日俱增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从托班到小班的实践探索中,我总结了几个激发兴趣的方法:

一、扣人心弦的语言

要幼儿在20分钟的活动中都感兴趣,那么,教师的教学语言起很大的作用。若教师的教学语言无抑无扬,拖泥带水,会使幼儿精神不振,而感到疲倦失去兴趣。相反巧妙设计形象生动、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1、思考性的导语。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活动良好的开端能紧紧抓住幼儿心理,产生愉快情绪,激发幼儿兴趣。如民间童谣《虫虫飞》中,教师启发小朋友:“虫虫飞,你们觉得这个虫虫是什么呢?”引发幼儿的思考,有的说蝴蝶,有的说蜜蜂,还有的说金龟子??

2、优美动听的示范语。教师示范朗读童谣时,应注意音准和朗读的技巧。以抑扬顿挫、变化生动、声情并茂的朗读,增添童谣的美感,有效地渲染幼儿。

3、乡土风味的当地话。在熟悉童谣的基础上,我们会用自己本土的语言让幼儿说一说。这样的形式增添了不少童趣,而且念出来的童谣特别有乡土气息。同时,幼儿感受到家乡语言的美,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如:《猜猜在哪头》、《摇摇摇》、《问答歌》等,我们都让幼儿用吴江话来朗读。

4、振奋人心的激励语。人人都喜欢受人表扬,渴望获得成功。因此,在教学中,我会注意不断鼓励幼儿、给予肯定。如:用“好”、“很好”、“你真能干”、“你真棒”、“我们给他掌声”等激励的话语,培养幼儿自信心。

二、引人入胜的情境

环境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无声的刺激,轻松和谐的环境能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绪,形成和谐融洽的气氛,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活动的效果。如:民间童谣《虫虫飞》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在教室内布置一个“花园”,其中有草地、花朵、树等,还准备各种大小蝴蝶、蜜蜂、金龟子的头饰。活动开始,幼儿戴上头饰,便自由在花园里飞舞,幼儿感到很新鲜、很开心、很美,个个情绪高涨,兴趣高昂。活动中幼儿非常投入,在教师的启发下,朗朗上口地念着:虫虫虫虫飞飞飞,飞到草地喝露水。虫虫虫虫飞飞飞,飞到花园踢踢腿。虫虫虫虫飞飞飞,飞到天空排成队。虫虫虫虫飞飞飞,飞到树叉睡一睡。到了结束时间,大家依依不舍,都被这个环境渲染着。因此,在童谣教学中应尽可能为幼儿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环境,如视觉的、可操作表演的环境。

三、适合性的教学内容

幼儿的年龄阶段性是非常明显的。小班幼儿年龄小,有意注意和记忆能力较差。在民间童谣内容选择上,应遵循适合性的原则,选择一些适合小班年龄的,幼儿所熟悉的、接近幼儿生活的、有趣的民间童谣。如:《排排坐》这首童谣: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妹妹睡了留一个。语句短,内容反映的是幼儿现实生活的事物,体现在吃果果的过程中互相谦让的好品德。吃水果是每个幼儿已有的经验,在学这首童谣时,好像是幼儿平时在幼儿园集体吃水果的情景再现。因此,幼儿兴趣倍增。

另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幼儿喜爱的有关动物的民间童谣。如:《小老鼠上灯台》、《小花狗与大石头》、《小鸭》、《蜗牛》等等,这些内容幼儿会更感兴趣,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四、多元化的教学形式

由于小班幼儿生理、心理欠成熟,特别是精神系统的功能还未完善,抑制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注意力不持久。因此,童谣教学应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保持学习的动机。

10

1、游戏教学。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游戏是幼儿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基本、最喜欢的活动。因此,应把幼儿这一特点,在教学中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学习民间童谣的兴趣。如:民间童谣《小老鼠上灯台》活动中,首先教师播放童谣动画引起幼儿的兴趣。接着,幼儿分别戴上猫和老鼠的头饰在已布置好的稍高一级梯安全的地方,玩小老鼠上灯台的游戏,边玩边学会念童谣。然后,角色交换,游戏重复。由于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幼儿兴趣盎然,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学所得。

2、故事教学。故事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把童谣故事化,编出有趣的故事情节,有利于幼儿理解、易于接受和掌握。如:民间童谣《小花狗与大石头》:“一只小花狗,出门走走走,碰到大石头,跌个大跟头,骨碌骨碌碌??”编成故事:今天是星期天,小花狗不上幼儿园,便对妈妈说:“我去外面逛逛,吃饭前就回来。妈妈叮嘱说:“走路要小心啊!”小狗东逛逛,西看看,发现前面有一只话蝴蝶,便去追它,结果脚下没看好,碰到大石头,跌了一个大跟头,骨碌骨碌碌??满身都是泥。”

3、操作教学。好动是幼儿的特点,操作正满足幼儿好动的需要。因此,为幼儿提供丰富、可行的操作材料,如:插图、拼图、手指偶等。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幼儿手、脑、口并用的能力。例如:民间童谣《猜猜在哪头》“公鸡头,母鸡头,笃笃笃,在哪头?在这头,在那头,猜猜到底在哪头?”提供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公鸡头和母鸡头的图片分别贴在两个手背上,代表公鸡头和母鸡头,然后选一件小东西放在手心里,找一个好朋友一起边念儿歌一边猜猜玩具在哪头?(公鸡头还是母鸡头)一遍结束之后两个好朋友互换猜。又如:童谣《捏泥巴》“捏泥巴,做点啥?锅碗瓢盆一大家。”在教授这首童谣的时候,我便利用橡皮泥,让幼儿在学习童谣的基础上,边捏橡皮泥边念儿歌。相互之间还能交流,有的说,我捏了一块饼干,有的说我捏了一个饺子??操作活动已成为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应尽可能为幼儿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操作材料,调动幼儿各种感官,使幼儿在操作实践中了解民间童谣所表达的内容,掌握操作的技能,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

五、多样化的教具

小班幼儿主要是运用形象思维,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联想。直观形象的教具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思维。因此,应充分运用教具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1、颜色鲜艳的图片。把民间童谣的内容按需要描绘下来,拍摄和制作成照片、图片、卡片等,使一些较抽象内容形象化。

2、形象逼真的动画。经过观察和实践,发现动感强的东西幼儿都特别感兴趣。而电化教具具有色彩鲜艳、形象具体、动感强等优势,弥补其他教具的不足。如:《小老鼠上登台》利用多媒体把小老鼠偷油吃时的一举一动都刻画的很清楚,见到老猫吓得滚下来时更是形象。这种动画最能吸引幼儿的目光,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跟着念,学着说。

3、利于表演的手偶。手偶通常以一个角色的形象出现,它幽默夸张、鲜明有趣、操作性强而深受幼儿喜爱。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手偶,吸引幼儿兴趣,使幼儿在兴趣中不知不觉中掌握童谣。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我想只要我们掌握幼儿年龄特点,根据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多方面的激趣,必定能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