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禁忌种类

禁忌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产物。是一种广泛流传于民间的文化现象。它可以表现出一个民族独特的民族民俗文化

蒙古民族的风俗尚中,禁忌占有重要的内容,非万不得已,人们是不会触犯禁忌的。

1。毡门和顶毡的忌讳

进蒙古包不能踩门槛,不能在门槛垂腿而坐,不能挡在门上,这是蒙古包的三忌,这种风俗自古就 有。进别人家的时候,首先要撩毡门,跨过门槛进去。因为门槛是户家的象征。踩了可汗的门槛便有辱国格,踩了平民的门槛便败了时运。所以都特别忌讳,令行禁止。后来这种法令虽然成了形式,但不才门槛一事,却因为每个人都自觉遵守而流传下来。只有有意跟对方挑畔、侮辱对方的人,才故意踩着人家的门槛进家。

尊重主人的客人,不但脚不踩门槛,连毡门也不能从正中而入,而要轻轻地撩起祥云帘子,从毡门的东面进去。把右手向上摊开,用手指头肚而触一下门头,才能进去。这样做的用意是祝福这家太平吉祥。

平时为了尊重门户,不但脚不踩门槛,手不抓门头,连顶毡也不能随便触动。在苏尼特嘎林达尔台吉的传说中,就写着"不可触动顶毡、灶台、有顶的帽子"等字句。蒙古包的帽子就是顶毡,所以不许随便触动。早晨拉顶毡的时候,用右手拉住顶毡带子,从胸前转一圈(顺时针)转到西面拉开。晚上盖顶毡的时候,用右手在胸前转一圈,拉回到东面。顶毡晚上盖住,白天揭开。白天只有刮风下雨才盖上顶毡。平素晴天丽日,忌讳盖上顶毡。只有家里死了人,才把顶毡盖上,或者把顶毡的三角向天窗垂下来。

2.灶火的忌讳:

蒙古人最尊重灶火,把它看得比什么都珍贵。来家作客的人,别说踩进灶火的木框里,就是木框本身也不能踩。前后出入的时候,要把袍襟撩起,生怕扫住灶火的木框(火撑外面的木圈)。支火撑、坐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倾斜。还忌讳向灶火洒水、吐痰、扔脏物,不能在灶火的木框上磕烟袋,火撑上更不能磕烟袋。更忌讳向灶火伸腿,把腿伸到火撑上烤火。不能把刀子等刃具朝着灶火放置。要把剪子、切刀装进毡口袋里,夹在蒙古包的衬毡缝里。忌讳用刀刃捅火、用刀刃翻火、用刀子从锅里扎肉吃、用刀子在锅里翻肉。

尊敬灶火的起因,可以从几方面解释。考察灶火(香火---高勒木德)一词的古义,指祖先留传下来的家庭用火,高勒木德一词的含义,是指主要的木头、柱子、横梁等。与此相关,我们的祖先曾经

供奉过火神与祖先的灵魂,这就是尊重火的历史原因。我们的祖先不仅很早就回用火,而且差不多同时就开始祭火。

从祭火的祝赞词中可以看到,蒙古人祭火是成吉思汗留传下来的习俗。某一家的香火总是由那家的季子继承,尊敬那一家的香火实际上就是尊重那家的主人。

3.坠绳的忌讳:

坠绳,就是栓在天窗正中用来固定蒙古包的拉绳。拉绳的带子夹在蒙古包东横木以北第四根哈那头上搭的乌尼里。坠绳先从套瑙和乌尼之间垂下弓形的一截儿,再将其端从乌尼旮旯里穿进去,在乌尼上打一个吉祥活扣掏出来。如果刮起大风,就可以把拉绳一下揪出来,固定在地上栓牢。春秋季节刮起大风或羊角风的时候,用力把拉绳揪住,或者把他固定在外面北墙根的桩子上,可以防止蒙古包不被风刮走。在掖坠绳的时候,垂下来的部分长短要适当,一般以站起来不碰头、伸手能够着为好。蒙古人认为坠绳是保障蒙古包安宁、保存五畜福分的吉祥之物。没有坠绳的蒙古包不存在,没有坠绳就不能算蒙古包。出卖大畜的时候,要从鬃、尾、膝上拔一小撮毛拴在坠绳上,这就是要把牲畜的低福留在家里。出卖小畜的时候,女主人要用袍子的里襟擦它们的嘴,就是要把牲畜的低福留在里面的意思。男方到女方家娶亲的时候,要把一庹长的缎哈达作为五畜的礼物,搭在对方的坠绳上。坠绳是一种家户生存、五畜繁衍的吉祥物,所以非常珍贵,外来人不能用手去摸。

4.蒙古人的饮食禁忌

饮食禁忌之俗是蒙古民族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蒙古民族饮食禁忌之俗不仅反映了蒙古人食用饮食品的方法和数量风俗,同时与蒙古人的喜好和信仰等精神生活有密切联系。蒙古人至今保留着大量的饮食禁忌之俗,这里根据旅游需要仅介绍几条,使人们对蒙古饮食禁忌之俗有一个初步了解。 I.避讳食用变脏的食物

祭忌食用变脏食物是蒙古族饮食忌俗中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蒙古人认为的变脏食物最起码有这么三层意思。其一,凡变质、污染或制作过程不卫生的饮食品,都被视为变脏的食物,禁忌食用。其二,凡偷盗、抢夺或骗取的饮食品,被视为来路不明的变脏食物,禁忌食用。其三,凡吝啬而引起他人贪馋的饮食品,被视为渗入他人馋欲污染而避讳食用。所以蒙古人平时生活中最忌讳对孩子和饥饿者吝啬食物,从不问“吃不吃?”这句话,而是直接把饮食递给他们。同时蒙古人把自己获得美味饮食都要分给邻里品尝,防止引起他人的馋欲而污染自己的食品。蒙古人的大方好客的特点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这种禁忌风俗。

2.白食禁忌之俗

蒙古人把奶食称之为“白食”。他们把白食当做一切食品中的珍品来看待,往往用奶制品做饮食的德吉,所以围绕白食的加工和食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禁忌之俗。忌讳把奶桶等盛奶食的器皿扣放,否则视为一种不吉利的行为;忌讳有意无意倒洒牛奶,否则将会得到苍天的斥责;忌讳把奶食与肉食摆放一起,防止串味污染奶食品;加工和食用时忌讳在奶食品中放人盐碱等调料或加入葱蒜蔬菜等,否则被视为错误的制作和食用方法。这些白食禁忌之俗反映了蒙古人对奶食品的认识和加工食用的习俗。

3.红食禁忌之俗

蒙古人把肉食称为“红食”。肉食是蒙古族传统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围绕肉食品的加工、食用和待客形成了很多禁忌之俗。宰羊时禁忌抹脖子,必须从胸口杀羊;解肉时禁忌胡乱剁开,必须按骨节卸开;剔肉时禁忌把骨头剔刮干净,必须留有部分肉;煮肉时禁忌过火炖烂,破坏肉食营养成份;盛肉时禁忌把餐刀和肉放在一个盘内,应该把餐刀放在另外的盘内;给客人递餐刀时禁忌刀尖向客人或刀刃朝上,应该刀刃朝下,刀尖朝里;吃胛骨肉时禁忌一人独享,必须分给大家一同享用。

4.饮品禁忌之俗

蒙古人特别忌讳绐客人倒上白开水,应该献给阿奶茶。禁忌用旧水或浊水熬茶,应该用新水或清水熬茶。忌讳吃肉后不喝汤而退席,应该喝完肉汤之后退席。禁忌在长者和父母面前饮酒,应该获得准许之后方可饮酒。忌讳不进行萨察礼而饮酒。禁忌给小孩儿饮酒。敬酒时应站立并用右手敬酒,接酒时应站起来,用右手去接。

5.蒙古人的数字禁忌

蒙古的吉祥数字是“9”

元代以后蒙古民族尚"九族",即礼品一"九"为起点,如三匹白马,三只白羊,三峰白骆驼,合起来为九。九是蒙古民族认为最吉祥的数字。蒙俗取其"九",象征着广阔、幸福、长寿.

.

1. 据《清稗类钞·蒙古婚嫁》条云: “蒙古婚嫁、礼聘、仓货皆以牲畜, 牲畜之数尚奇, 起一九至九九而至, 如贫不能九数者, 亦必三、五、七等数, 与内地地数取对偶之意适相 反”。在蒙古牧人看来, 三、五、七、九, 乃至九的倍数皆为吉数, 这些奇数象征着广阔、幸

福、长寿。比如, 在喜庆隆重的定亲(或娶亲) 仪式上, 男方家选好吉祥的日子通知女方家, 届时, 男方派五名(或七九名) 男子, 但必须是奇数, 带上哈达、酒、方糖、茶以及煮熟的 全羊等礼物, 到女方家定亲(或娶亲) ; 草原上的孩子长到一定年龄都要举行庄重的剪发礼, 一般选择在三、五、七、九岁奇数年龄进行, 即剪胎发, 蒙语称“西木格塔里呼”, “忌在双

岁数剪, 剪发时, 选择吉利日子。’,

在奇数年龄剪发含有祝福孩子幸福无边、长命百岁的意

思。

2. 自古以来, 蒙古族对“三”这个数目具有特殊的情感, 也许是出于早期佛教符号标志

和形象的缘故( “三宝”是以圆型或椭圆型的“3”字的图形来标示的, 周围有镶饰的边, 表

面上写着火红的字) 。最古老的“那达慕”运动项目只有赛马、摔跤、射箭三项; 蒙古各部落

每三年会盟一次; “祭祀活动要用牛、马、羊三牲

’,

? ;阉割牲畜和祭火之后三天内, 不能借给

别人东西; 日常生活中敬酒要敬三杯、饮酒前用小指蘸杯中酒向空中轻弹“三次”、唱歌要唱

三个完整的歌、姑娘出嫁时要绕蒙古包三圈、剃头要剃“三搭头”、“上至成吉思, 下及国人,

皆剃三搭头’,

? 、用“三”表示过去、现在、将来时间概念和上、中、下空间概念等等。尚

“三”的风俗习惯反映在民间文学上就形成了独特的三句谚语, 譬如《三纯洁》中谚语道: “母亲的慈爱纯洁; 山间的清泉纯洁; 老师的教诲纯洁。”《三美》中的“群星当中月亮美; 百

鸟当中孔雀美; 百花当中牡丹美。”还有《三白》、《三黑》??以其鲜明的色彩命题三句并行

方式, 把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再现了三足鼎立的和谐、对称的结构之美

3. 数字“五”在蒙古族的历史传说和文化习俗中具有显著的地位和作用。广为流传的 《五箭训子》极其朴素地再现了“五”(如同手指一样) 这个数字有着不可分的完整性。诃额

仑母亲用“五支箭一捆, 谁也撅不成”这一浅显道理, 告诫后人“五颗心, 可以打成五支箭; 五双手, 可以拧成五张弓”, 兄弟之间“就象五指并握, 才把拳头摸紧; 就象五辐齐撑, 才是 一个车轮。’, ?

在《十福经典白史》中提及的“五色”, 主要指当时五种不同地域的民族, 即( 一) 兰色 的蒙古人; ( 二) 红色的中国人; ( 三) 黑色的藏族人; ( 四) 黄色的土耳其斯坦人; ( 五) 白 色的朝鲜人。“五色”是蒙古民族陈规中的固定形象, 称之为有色数字”。垂彩体现在平素游牧生

活中有五色结构的饮食: 白色的奶、黑色的茶( 不放奶) 、绿色的菜、红色的肉、黄色的油; 与数字“五”相联系表示方向的: 东、南、西、北、中; 表示色调的: 绿、黄、兰、红、白; 表示动物五脏的: 心、肝、脾、肺、肾; 表示牲畜种类的五畜: 马、牛、驼、绵羊、山羊。

蒙古族的神话、史诗以及萨满教中常常提到数字“七”, 如七个官员和七个可汗的女 儿; 七只狼跑到陷井里捕捉公牛; 夭空中的七匹神马、《七位老人》或称《七位神仙》即指大

熊星座上的可以看得见的七颗星。在蒙古史诗中有过这样的叙述: 这座星座是由7 个大碗组

成的, 这7 个大碗是用铁匠赫热伦的七个不幸的儿子的颅骨做成的。在萨满祝词中认为, 星 座里的“七位老人”是传递幸运消息的人。而蒙古喇嘛教徒们则称星座中的七颗星为七位神

仙, 认为释迎牟尼佛就是其中之一。

4. 大多数以牛、马、羊做为聘礼, “牛羊之数, 以九为起点, 自一九到五九、六九,

至多不得过八十一头, 取九九长寿之意。极贫不能具九数, 则选小于九的奇数, 如五、七头, 而不选偶数, 这与内地有明显的差异。’,

。在蒙古习惯法中同样有以九为基数的“罚九之刑”。古

代蒙古孕妇得到习惯的保护, 在其《法典》中规定“造成堕胎之因者科以同胎儿月数相等的

罚九(牲畜) 之刑”, 玲诸如造成四月胎儿堕胎者, 罚以“四九”牲畜。拜渴“成陵”用九种祭

品; 哈达以九尺长的郎翠为佳品; 婚宴上唱的是《九九礼歌》; 敖包会上奖给“头布盔”(冠 军) 的奖品都是要九九, 人们并不完全是以九显示富有, 而是把九视为吉祥的标志; 在蒙古 韵文中多用“九”字头, 文学作品中常用九、九十九、九百九十九??作为极数, 成为一种 惯用的表达方式和民族风格。

以上概述, 从衣、食

、住、行

6.蒙古人的动物禁忌 在远古时期,狼是部分蒙古人的图腾。所以,蒙古人忌讳直呼其名。蒙古语叫狼为“赤那”,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蒙古人都避讳这种叫法。如必须要说到狼,则要用别的词来代替。因而有了“野狗”、“天狗”、“阿不该”(那东西)、、“可怕的东西”等各种代名词。蒙古人把蛇和刺猬同样认为是不吉利的动物,如果狩猎途中遇到蛇和刺猬,猎人就放弃打猎计划,立刻回返。

7.蒙古人的颜色禁忌

而蒙古人(Mongolian)却对黑色异常厌恶,把黑色视为不详之兆,认为它意味着不幸、贫穷等。 爱借颜色寄情

蒙古人喜欢借颜色来寄托自己的愿望和感情,将不同的颜色赋予了不同的意义,红色象征亲热、幸福和胜利。许多蒙古人喜欢穿红色的蒙方袍,姑娘们爱用红色缎带系头发。黑色被视为是不幸和灾祸,故蒙古人不穿黑衣服。

蒙古国人对不同色彩有着不同的爱好:他们崇尚蓝色,认为蓝色象征着永恒、坚贞和忠诚,因此,他们习惯把自己的国家称为“蓝色的蒙古国”;他们珍视黄色,认为黄色是黄金与珍宝的颜色,黄色是荣华和富贵的象征;他们偏爱红色,认为红色象征着幸福、胜利和亲热;他们钟爱白色,认为白色寓意着洁净、质朴和公正。蒙古人很注意尊敬年迈的老人,也很讲究男女之间的相互平等。

施礼不脱帽而献哈达 蒙古人在社交场合与宾客相见时,一般也施握手礼,但献哈达要属蒙古民族最正统的礼节方式了。尤其是在迎接贵宾时,献哈达是民间传统的一种礼仪。不过蒙古国人敬献的哈达不同于中国一些民族的白色哈达,而是由丝绸制成的天蓝色哈达。他们在献哈达的同时,还要向客人献上一碗鲜奶,以表达他们对嘉宾的深深敬意。他们相互见面一般都不施脱帽礼。请让客人只以右手示意,即施请安礼。如果人在马上要先下马,坐在车上要先下车,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请安的时候,男子要单曲右膝,右臂自然下垂;女子施礼则要双膝弯曲。蒙古人亲属间相见时,一般要施亲吻礼,晚辈出远门或归来,长辈要吻晚辈的前额,以示祝福。

风俗禁忌:

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或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身,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颈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前,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

敬神:蒙古民族的礼宴上有敬神的习俗。据《蒙古风俗鉴》描述,厨师把羊割成九个相等的肉块,“第一块祭天,第二块祭地、第三块供佛、第四块祭鬼,第五块给人,第六块祭山,第七块祭坟墓,第八块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块献给皇帝”。祭天则把肉抛向蒙古包上方;祭地则抛入炉火之中;祭佛置于佛龛前;祭鬼置于包外;祭山则挂之于供奉的神树枝上,祭坟墓即祭本民族祖先。置于包外,祭水神扔于河泊,最后祭成吉思汗,置于神龛前。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萨满教,其崇拜多种神祗,尔后蒙古族信仰的喇嘛教又吸收了其古老的民间信仰,把众多的神祗入了喇嘛教的轨迹。

待客:蒙古族自古以来以性情直爽、热情好客著称。对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都满腔热忱。首先献上香气沁人的奶茶,端出一盘盘洁白的奶皮、奶酪。饮过奶茶,主人会敬上醇美的奶酒,盛夏时节还会请客人喝马奶酒。有些地区用手扒肉招待客人,还有一定的规矩。例如用一条琵琶骨肉配四条长肋骨肉进餐;牛肉则以一根脊椎骨肉配半节肋骨及一段肥肠敬客。姑娘出嫁前或是出嫁后回娘家都以羊胸脯肉相待,羊的小腿骨、下巴颏、脖子肉都是给晚辈和孩子吃的。接待尊贵的客人或是喜庆之日则摆全羊席。

禁忌

蒙古族从远古时代就崇尚火,因此形成了一些与火有关的禁忌,如到蒙古包中做客,不能往火中洒水、扔东西,更不能吐痰或将火踩灭。蒙古人还忌用手指着天空中的星星,这与崇拜天的原始信仰有关。进蒙古包要将马鞭立于门侧,不能带入包内。绝不能打牛、马的头部。

服饰禁忌

帽子是蒙古人神圣不可侵犯的头饰,因此,他们最忌讳随处扔帽子或用其他东西触摸、玩弄帽子。戴在头上的帽子突然掉地,被看作是很不吉利的事。系腰,对蒙古男子来说是权威的象征,是男子汉的标志。所以蒙古男子忌讳穿长袍不束腰带。戴帽子、系腰带是交际礼节之一。

居住禁忌

元朝时人们出入宫殿不许踩门槛。如果有人犯禁,要严惩。脚踏门槛,被视为无异于脚踩主人的咽喉。现蒙古人仍忌讳脚踏门槛。其次,蒙古包内的坐次也有严格的习惯规定。蒙古人平时尚右,毡包内则中为上,右次之,左为下。主人或贵宾尊长中坐,男人居右,女人居左。坐次错乱,是一大禁忌。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日期禁忌

蒙古人对农历每月的初一、初八、十五很重视。这与佛教的有些理论有关。一般在这些日子不举行婚礼,病人不出远门,病已痊愈的人要提防旧病复发等

 

第二篇:蒙古人禁忌

饮食习惯

蒙古人最爱吃肉和奶类食品,尤以羊内食用最为普遍。“手扒肉、烤全羊、石烤肉”等都是他们常用的民族传统佳肴。他们用餐惯用以手抓饭,时而也用刀叉。他们吃肉乐于把整块肉下锅煮,待六节成熟时例捞出,然后用手撕或以小刀切着吃,而且大多食量惊人。

蒙古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①注重 讲究实惠,注重菜肴的鲜嫩。

②口味 一般口味都偏咸。

③主食 一般惯以牛羊肉为主食。对中国的羊肉馅包子、饺子等食品也感兴趣。

④副食 爱吃牛肉、羊肉、鸡、鸭、蛋类、鹿、兔、野羊、雉子等;也以乳制品为主要副食品;近来他们开始吃蔬菜。

⑤制法 对烤、涮、蒸、烤、烩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偏爱。

⑥中餐 喜爱中国的苏菜及清真菜。

⑦菜谱 很欣赏炒羊肉丝、红烧牛肉、烤全羊、烤羊腿、青椒牛肉丝、脆皮鸡、煎烹鸡脯、牛肉丸子、青葱炒蛋、烤肉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 爱喝烈性酒、尤对马奶酒偏爱,啤酒也乐于品尝;还喜欢饮用红茶和奶茶。

⑨果品 喜欢吃瓜果,甜瓜是他们最爱吃的瓜类品种;干果他们爱吃杏仁、核桃仁等。

蒙古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

蒙古客人性直爽,举止大方又开朗;

待人态度极真诚,给人印象好交往;

喜欢客随主人意,实实在在最理想;

红、黄、兰、白四种色,倍受表睐和赞赏;

民族礼仪有传统,奉献哈达表敬仰。

蒙古人传统的食物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肉制品(红食),第二种是奶制品(白食),第三种是以奶为原料的饮品。蒙古人的饮食是有讲究的,饮食分为两个季节,夏季和冬季。夏季为4月至10月,主要食物是奶制品。这一时期,肉吃得相对少些。主要原因就是冬季需要吃肉增加脂肪,抵抗

寒冷。经过几个月的积累后,到了夏季需要用奶制品进行消化和吸收,这对健康十分有益。蒙古小孩从小就吃奶制品,但是禁止过量吃肉,否则对身体健康不利。因此在古代,蒙古人很少有人得肝、胆和肠胃病的。

蒙古人很早就知道如何科学膳食,如何自我保健。在蒙古有一句谚语:早餐要自己一个人吃,午餐要和朋友分着吃,晚餐要给敌人吃。其意思与中国的“早饭吃饱,午饭吃好,晚饭吃少”有异曲同工之处。独特的饮食文化,造就了蒙古人强悍的体格。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迁,蒙古人的饮食结构、饮食器具和饮食模式受西方的影响,已经发生了变化。受传统饮食文化影响较深的牧区,虽然还保存着一些古老的饮食文化,但可能是受苏联和西方的影响,现在蒙餐西吃成为新的饮食模式。而在城市,人们的饮食模式完全西化了。蒙古首都乌兰巴托有许多的大饭店、小饭馆,其餐饮环境、饮食餐具和上菜程序完全参照欧洲的标准。用餐环境讲究,餐具全部是刀叉和盘子。小饭馆虽然有奶茶,做的是蒙餐,但是蒙餐的结构、模式和餐具与西餐没什么两样。普通百姓家也是一样,饭桌上除了常出现色拉、汤、套餐外,还有面包、奶油、黄油、果酱等预备着。

以鼻烟壶礼遇客人

蒙古人以待客态度非常真诚而闻名于世。只要他们得知宾客临门,男女主人总会恭敬地站在门口热情迎候嘉宾。宾主相见,不管过去是否相识,都要向客人问候“您好!”“向您请安了!”等等。客人告辞时,主人往往要举家相送,并一再说些“再见!”“欢迎再来”“一路平安!”之类的送行话。蒙古人与客人见面时,还有个特别的待客习惯。他们喜欢拿出自己珍爱的鼻烟壶让客人嗅闻。客人若遇到这种情况,应该诚心实意地嗅闻,然后把壶盖儿盖好还给主人。他们与亲人或朋友打招呼问好方式极为特殊。相互见面,一般不习惯先问对方身体如何,而是习惯先问对方的牲畜是否平安?这是蒙古国人的一种传统习礼。其原因主要是他们游牧民族整日以牲畜为伴,牲畜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离开牲畜他们就等于没有了自己的经济支柱。故此,亲

友相遇一般都不先问对方身体如何,而是先要问牲畜是否平安。

爱借颜色寄情

蒙古人喜欢借颜色来寄托自己的愿望和感情,将不同的颜色赋予了不同的意义,红色象征亲热、幸福和胜利。许多蒙古人喜

欢穿红色的蒙方袍,姑娘们爱用红色缎带系头发。黑色被视为是不幸和灾祸,故蒙古人不穿黑衣服。

蒙古国人对不同色彩有着不同的爱好:他们崇尚蓝色,认为蓝色象征着永恒、坚贞和忠诚,因此,他们习惯把自己的国家称为“蓝色的蒙古国”;他们珍视黄色,认为黄色是黄金与珍宝的颜色,黄色是荣华和富贵的象征;他们偏爱红色,认为红色象征着幸福、胜利和亲热;他们钟爱白色,认为白色寓意着洁净、质朴和公正。蒙古人很注意尊敬年迈的老人,也很讲究男女之间

的相互平等。

施礼不脱帽而献哈达 蒙古人在社交场合与宾客相见时,一般也施握手礼,但献哈达要属蒙古民族最正统的礼节方式了。尤其是在迎接贵宾时,献哈达是民间传统的一种礼仪。不过蒙古国人敬献的哈达不同于中国一些民族的白色哈达,而是由丝绸制成的天蓝色哈达。他们在献哈达的同时,还要向客人献上一碗鲜奶,以表达他们对嘉宾的深深敬意。他们相互见面一般都不施脱帽礼。请让客人只以右手示意,即施请安礼。如果人在马上要先下马,坐在车上要先下车,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请安的时候,男子要单曲右膝,右臂自然下垂;女子施礼则要双膝弯曲。蒙古人亲属间相见时,一般要施亲吻礼,晚辈出远门或归来,

长辈要吻晚辈的前额,以示祝福。

忌讳生人倚坐蒙古包

蒙古国人信奉的主要宗教是喇嘛教,还有少数人信奉东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

蒙古人忌讳别人用烟袋或手指点他的头部,认为这是一种极不礼貌的举止。忌讳生人倚坐在他的蒙古包上,认为这种举止有失礼貌。蒙古的伊斯兰教徒禁食猪肉,忌讳使用猪制品,也忌讳谈论有关猪的问题。与蒙古商人洽谈商务时,不要涉及其国

内的政治问题、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问题和民族问题。

忌讳带鞭子棍杖进毡帐

蒙古人最忌讳的是将自家牲畜的乳汁卖掉,认为这是一种标志贫穷的耻辱。客人来访时,忌讳将鞭子或棍杖随身带进主人的毡帐,否则便被认为是对主人的侮辱。客人切忌将帽子朝着门口放,当主人用盛在银碗里的酸马奶来招待客人时,客人必须一

饮而尽,忌讳一口一口地细细品尝。

蒙古人最爱吃肉和奶类食品,尤以羊肉食用最为普遍。如果遇到贵宾临门,他们则以全羊款待。他们有这样的风俗,在以全羊招待贵宾时,应由主人先切肉或先吃,否则贵宾是不吃的。他们的食量一般都很大,往往所吃的大块炖牛羊肉重约1公斤左右,他们不喝汤、不用筷子,以左手拿肉、右手用刀切着吃。餐桌上须放盐。他们忌吃鱼虾、海味、肥猪肉,也不爱吃糖醋、

过辣的或带汤汁、油炸之类的菜肴以及蔬菜等。

[民族禁忌]

火忌

蒙古族崇拜火、火神和灶神,认为火、火神或灶神是驱妖避邪的圣洁物。所以进入蒙古包后,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

子从锅中取肉。

水忌

蒙古族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忌讳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更不许洗女人的脏衣物或者将不干净的东西投入河中。草原干旱缺水,

逐水草放牧,无水则无法生存。所以,牧民习惯节约用水,注意保持水的清洁,并视水为生命之源。

病忌

牧民家有重病号或病危的人时,一般在蒙古包左侧挂一根绳子,并将绳子的一端埋在东侧,说明家里有重病患者,不待客。

忌蹬门槛

到牧民家作客,出入蒙古包时,绝不许踩蹬门槛。农区、半牧区的蒙古人也有此禁忌。在古代,如果有人误踏蒙古可汗宫帐的门槛,

即被处死。这种禁忌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忌摸头

蒙古族忌讳生人用手摸小孩的头部。旧观念认为生人的手不清洁,如果摸孩子的头,会对孩子的健康发育不利。

忌打狗

到牧民家作客时,要在蒙古包附近勒马慢行,待主人出包迎接,并看住狗后再下马,以免狗扑过来咬伤人。千万不能打狗、骂狗,闯

入蒙古包。

作客忌讳

牧民虽好客,但作客的忌讳也比较多。客人进蒙古包时,要注意整装,切勿挽着袖子,把衣襟掖在腰带上。也不可提着马鞭子进去,

要把鞭子放在蒙古包门的右方,并且要立着放。进蒙古包后,忌坐佛龛前面。否则主人就会冷待客人,并认为客人不懂礼俗,不尊重

民族习惯。

问候: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平辈、熟人相见,一般问:“赛拜努”,若是遇见长者或初次见面的人,则要问:“他赛拜努”。款待行路人,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但到蒙古族人家里做客必须敬重主人。进入蒙古包后,要盘腿围着炉灶坐在地毡上,但炉西面是主人的居处,主人不上坐时不得随便坐。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主人请吃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绝,否则会伤主人的心。如不便多吃,吃一点也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