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晓林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巨晓林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巨晓林,男,汉族,中共党员,19xx年9月出生,高中文化,家住陕西省岐山县祝家庄镇杜城村谢家坡组,19xx年3月成为中国中铁电气化局一公司的农民工。

巨晓林参加工作23年,先后参加了北同蒲线、鹰厦线、大秦线、京郑线、哈大线、迁曹线等十几条国家重点电气化铁路工程的施工。他刻苦学习、勇于创新,爱岗敬业、争创一流,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用忠诚和勤奋赢得了公司内外的一致赞扬,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知识型新型工人的精彩华章。他创新施工方法43项,创造经济效益600多万元;他主编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被配发给数千名接触网工作为工具书。北京市总工会授予他?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北京市政府授予他?北京市劳动模范?,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知识型新型工人、农民工楷模。

勤学苦练,成就一个知识型新型工人

巨晓林坚守?农民工也要懂技术?的信念,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掌握了大量从事本职工作所需要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实现了由实干型工人向知识型新型工人的跨越。

19xx年3月,25岁的巨晓林成为中国中铁电气化局一公司的农民工。巨晓林面对集铁路电力、变电、接触网、通信、信号等多种专业技术为一体的电气化铁路施工技术,看着一张张

1

犹如天书的施工图纸和一堆堆叫不上名称的接触网零部件,他没有退却。他白天在施工中跟着师傅学,晚上放下饭碗又撵着师傅问,就连师傅喝茶聊天的时候,他也蹲在一旁,不厌其烦地问些接触网安装的技术要领。营地熄灯后,他悄悄地打着手电筒把学到的知识记在本子上。《钣金工艺》《机械制图》《电机学》《接触网》等30多部专业书籍,堆在了他的床头,其中有一些还是大学的课本,不管工地转移到哪儿,这些书都跟着他,一有机会,就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营养。跟他同寝室的工友说:?巨晓林学技术那叫玩命,每天他比别人早一个钟头起床,晚一个钟头睡觉。他的枕头下面藏着一个小闹钟,他恨不得一天当成两天用。? 为了支持巨晓林学习,项目部领导打破常规,?特批?他的宿舍熄灯时间可以推迟一小时,工友们也自觉地给他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至今,他记了70本23万字的笔记,熟练掌握了工程测量、机械制图、接触网软横跨的计算,能够解决接触网施工中的复杂问题,具备指导本工种高级工技能操作的能力,成为全国铁路电气化施工行业出类拔萃的能工巧匠。

巧干会干,成就一个创新型员工

巨晓林常说:?当一个好工人,既要苦干实干,更要巧干会干。?

19xx年夏天,在北同蒲铁路工地,巨晓林班组进行架线作业。这项工作每到一个悬挂点,都要有人肩扛电线爬上电杆放进滑轮槽里,十分辛苦。有一天下午,一场大雨突然袭来,工友们都去躲雨了,巨晓林披着雨衣留在工地照看工具和材料。

2

他望着杆塔上的悬挂点盘算着:用一个啥办法,能省点力气呢?通过观察和测算,他用一个铁丝套子挂住滑轮试了试,果然能省不少劲儿。他立即把这个办法告诉了工长,大家按照他说的办法架线,功效一下子提高了两倍。看到自己的?点子?得到了工友们的认可,巨晓林心里十分高兴。从那时起,他的工作服口袋里便多了一个小本子,施工中不管碰到什么问题,他都随手记下来,一有空儿就去琢磨,养成了爱动脑子的习惯。

在接触网施工中,落锚柱在受力后,时常出现角钢下滑、锚柱倾斜、坠砣不到位等现象。传统的解决办法是先在锚柱上安装一个临时下锚角钢,打上临时拉线,将原承力索拆下挂在临时下锚角钢上,用手扳葫芦拉把锚柱强度调好并打好拉线,将原下锚角钢和拉线调整恢复到标准高度,然后再将承力索倒回去,撤掉临时下锚角钢和临时拉线。这是一个费时费力、令人头痛的活儿。巨晓林经过反反复复地实验,摸索出一套新的安装方法,凭着两根铁管、一个滑轮组、几个钢丝绳套子和一组手扳葫芦的配合使用,一组承锚角钢、导线坠砣和拉线锚柱很快就全部调整到设计标准,比传统的施工办法提高工效3倍。由于他善于使用工具特别是手扳葫芦施工作业,为此,工友们送给他一个?葫芦王?的雅号。

19xx年开始修建的哈尔滨至大连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首次系统引进了当时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德国技术、材料设备和管理模式。哈大线是在全国运输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留给施工作业的?封闭点?也就是施工时间十分紧张。按照传统工

3

艺,每次作业,工人都要攀爬到十几米的高空,把30到40米长、100多公斤重的软横跨安装到铁路两旁的铁塔上,再使用车梯把下部固定绳悬挂到上面,安装一组软横跨,需要20多人干上半个钟头。照此速度,他们管段的300多组软横跨,50天才能完成。而指挥部给他们的时间却仅有30天。巨晓林没有因为是外国人的技术就却步,他反复试验,对原工艺进行了大胆革新,创造了下部固定绳临时悬吊法,巧妙地解决了下部固定绳临时固定的难题,采用此工艺后,一小时安装了四组,提高工效两倍以上,而且安全可靠。德国督导季马教授反复检测后,竖起大拇指说:?OK!中国工人了不起!?

20xx年3月,巨晓林来到迁安至曹妃甸铁路施工,迁曹铁路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工程——曹妃甸工业区建设的重要疏港铁路。这条铁路的建设对于缓解我国北煤南运的紧张形势,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圈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此按期完工早日投产显得格外重要。然而,在菱角山站接触网施工中,由于线路没有铺通成型,接触网施工没法推进,眼看工期越来越紧,大家都心急如焚!面对困难,巨晓林再一次挺身而出:?一定要搬掉这个拦路虎,为电气化施工扫清障碍!?在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他带着几名工友在工地上进行测量、测算,在推翻了十几种方案后,他们终于研究出了?正线任意取点平移法?。采用这个办法,在迁曹线还没铺钢轨的情况下,他们就展开施工,提前挖坑立杆109根,抢回工期19天,为工程按期开通创造了条件。

4

曾经与巨晓林同在一个工班劳动,现已担任项目党工委书记的吴军庄动情地回忆说:?巨晓林师傅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工友们没一个不佩服他,好多人忘了他的名字,却记住他是工班里的‘小巨人’。?对此称呼,巨晓林谦虚地说:?大概是占了姓‘巨’的光吧,我这样的小个子,在工友们眼里倒成了 ‘巨人’?。

恪尽职守,成就一个敬业型员工

巨晓林说:?干工程必须把安全、质量放在首位,作为一线施工人员,关键是要恪尽职守,严格执行标准?。为提高接触网施工工艺和质量,巨晓林所在的一公司接触网六段多次组织员工进行实作演练。巨晓林看到接触网附加线断线绑扎中,按传统方法操作,既费时又费力。于是,巨晓林研发了分段环绕?n?字形绑扎断线法,现场一个人操作,提高工效两倍以上。

接触网附加线施工,传统的滑轮组挂法容易发生跑线、夹手等安全隐患。巨晓林为了弄明白滑轮组巧分法和巧撑法,他一连几天向工长要求中午留在施工现场看守工具,利用工友们回驻地吃午饭的间隙,他顶着烈日骄阳,一次又一次地把滑轮组拉紧、捣乱、然后又分顺、撑开,经过反反复复地实验,终于摸索出一个人可以分顺滑轮组、两个人可以很轻巧地撑开滑轮组的方法。新的方法消除了安全隐患,使得作业程序更加流畅,工效提高了两倍。

巨晓林是一个十分较真的人。有一次他去检查基坑开挖

5

施工质量,发现有的施工人员用皮尺测量基础坑尺寸时,皮尺有些松弛,他立刻意识到这会造成误差,影响质量。于是,他找来两根直尺,动手制作了一个折叠式的测尺。只要把测尺打开拉直,基础坑的尺寸就会丝毫不差。巨晓林认为,建百年不朽的优质工程,既要掌握高精技术,更需要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必须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儿做起,一点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

心系企业,成就一个主人型员工

巨晓林把情感洒在广袤的大地上,把汗水融进时间的长河里。凭着一股子钻劲,把一个个技术革新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公司领导十分关心巨晓林的工作和学习,项目部为巨晓林配备了图书柜,聘任他为职工夜校的?工人导师?,还为他配备了科研助手和接触网技术指导专家,拨付了技术革新专项经费。

随着我国铁路突飞猛进地跨越式发展,中国中铁电气化局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一批又一批新工人来到工地,看到新工友学习技术有点吃力,他便萌生了编写一部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工具书的想法,要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工友们,以使工友们早日学会技术成为企业的生产骨干。在二十多年的工作中,他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和方法,这为他写书打下了基础。他借助专业书籍,对自己的小发明、小窍门进行科学论证,然后拿给工程技术人员征求意见。每写出一项新的施工经验和方法,他都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历时三年,他用顽强的意志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终于写出近10万字的书稿,经专家审核,编

6

印成书,填补了国内铁路接触网工技能培训教材的一项空白。目前,巨晓林的第二部书稿总结了41项施工新方法,正在进行评审,不久即将印发到工友们的手中。

在巨晓林的影响和带动下,中国中铁电气化局职工?学技术,练硬功,永当铁路电气化建设排头兵?蔚然成风。一批批大学生、职专生、农民工被招收到电气化队伍中来,巨晓林一次又一次把自己总结的施工经验和方法传授给他们。他带出的徒弟遍布在20多个项目部,有21人成了工长、7人成了工程队长、3人成了项目总工或项目经理、6人成了?能工巧匠?。

为了迎接高速铁路的挑战,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建设世界一流的京沪高速铁路,中国中铁电气化局举办了京沪高速铁路电气化专业技术骨干培训班,在学习期间,很多工友找巨晓林要书,巨晓林在赠书时庄重地写下了自己的誓言:?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做中国高铁建设的领跑人!?

无私奉献,成就一个文明型员工

已是人到中年的巨晓林,一头乌黑的浓发已经变得稀疏,白发悄悄地爬上了双鬓。参加工作二十多年,他成年累月地吃住在电气化工地,工作忙时一年才能回一次家,他时常感到愧对妻子、孩子和过世的父亲。

有一年腊月廿八,巨晓林怀揣着?爱企立功标兵?大红证书高高兴兴地从工地赶回老家,推开家门,妻子、女儿都不在家,桌子上落了一层尘土。他心里一沉,立即跑到母亲那儿去找。母亲说?小平生病住院了,红红在医院里侍侯着……。?没

7

等母亲说完,他撒腿就往医院跑。

此时,妻子宋小平正静静地躺在医院病床上,女儿巨江红一只手捧着高中课本,爬在床头睡着了。巨晓林埋怨妻子为什么不早点告诉他,女儿不无责怪地对他说:?妈妈不让给你打电话,说你经常是高空作业,怕你干活儿时分心有危险。?巨晓林望着妻子憔悴蜡黄的脸,心里感到自责和难过。由于母亲常年生病,女儿不得不替母亲分担许多家务,女儿的学习受到影响,高考落榜了。为了照顾家,女儿想放弃学业,巨晓林十分不忍,他是多么希望女儿能考上大学,弥补自己由于家境困难没有上大学的遗憾呀!懂事又刻苦的女儿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经过一年复读,第二年考上了西安航空学院。

20xx年3月的一天,巨晓林正在哈大线紧张地进行接触网基础施工,调度员跑来转告家里的电话:?你父亲病重,赶紧回家。?他收拾了一下工具,跟带工的青年小杜作了交代,便往车站跑。正当小杜担心自己经验不足完不成任务时,突然发现巨师傅又返了回来,便迎上去不解地问:?巨师傅您咋没走啊??巨晓林神色凝重地说:?你参加工作时间短,业务还不熟,我实在是不放心啊!一个接触网基础的成本好几万元,出了问题可不得了啊!等干完这点活儿,我再走吧。?就像往常一样,他依然盯在现场,直到基础浇筑完毕,结果耽误了当晚的火车。谁知第二天再次接到家里电话,竟是?父亲病逝。?巨晓林带着愧疚和遗憾,含泪踏上了回家的火车。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巨晓林主动找到领导,掏出刚刚发下来的奖金,全部捐给了四川灾区。

8

 

第二篇:贵林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贵林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贵林,男,汉族,中共党员,19xx年7月出生,毕业于甘肃省中医学校,中专学历,自19xx年以来一直担任香泉镇仓沟村乡村医生至今 。

该同志自毕业担任村医生以来,他能够全面贯彻落实医疗卫生政策,把党在基层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入贯彻到最基层医疗卫生的工作中去。能够严格按照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规范》要求约束自己,能够忧病人所忧,急病人所急,苦病人所苦,他能够立足农村,热爱农村,探究中医,学习西医,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他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他将全部精力和心血倾注于最基层的医疗卫生事业,守护着当地农民的生命和健康。以“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为宗旨,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以一名优秀共 产 党员的良好形象,严格要求自己,奉献自己,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及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种表彰奖励。

49年来,主要从事村级卫生室基本医疗和卫生保健服务工作,共诊治各种病人数十万计,无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发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特别是应用中医药及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各种慢性病和顽固性疾病,效果明显,病人高度称赞。他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吃苦耐劳。他不论是白天还是 1

晚上,他不论是严寒还是酷暑,他不论是暴雨还是风雪,只要是病人叫到,他就会马上出发,他毫不推迟。他不要说白天,就是晚上他都跑遍了全村乃至周围其他几个村所有山间小道。上世纪70到80年代,小儿麻疹、小儿肺炎、小儿腹泻非常普遍,全村所有患儿,无一例未经贵大夫治疗痊愈,茁壮成长。19xx年一个风雪交夹的夜晚,大约午夜12点左右,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将他从睡梦中惊醒,原来是本村一老百姓抱着一个3岁女孩,前来就诊,初步诊断为“小儿肺炎合并心衰”,已生命垂危。贵大夫稍作适当处理之后,他没有来得及穿衣服,马上抱起儿童就跑,贵大夫和小儿家属轮换将孩子连奔带跑抱到香泉卫生院已是凌晨5点,由于当时没有来得及穿棉衣,再加上赶路匆忙,出汗多,到卫生院后,由于房间寒冷,第二天,贵大夫寒战,高烧,同时,由于病人太多,自己也没有注意休息治疗,疲劳过度,导致病毒性心肌炎发生,以致到现在留有心界扩大,心肌供血不足的后遗症。19xx年,同样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村卫生室前来看病取药的患者,如同逢集的街道,突然间,贵大夫一阵激烈的腹痛,大汗淋漓,他强忍着疼痛处理完病人之后,儿子将其送到县医院,已是阑尾穿孔,手术之后没有一个月时间,他拖着疲惫的身子来到村卫生室,重新开始自己的工作。后来又由于粘连性肠梗阻两次手术,使自己已经瘦骨伶仃的身体雪上加霜,但他仍然没有放弃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没有放弃自己的病人,没有放弃自己热爱的事业。诸如此 2

类的事例,对于贵林同志来说,不胜枚举。20xx年正当“非典”无情的肆虐祖国大地,做为香泉镇甘肃省第一例输入性“非典”出现后,全镇乃至全市人民陷入无限的惶恐之中,做为基层医务工作者所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外出返乡人员如潮水般涌回,他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安危,每日要给几十个返乡人员上门监测体温,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卫生院,并自费数百元打印“非典”预防宣传手册,发送到家家户户。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不计个人得失的他,又将自己的生命差点葬送到“非典”战场,又一次住进县医院,一住就是40多天。出院之后,仍然未放弃自己的事业。近年来,由于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外出人口的增加,病人大幅度减少,然而工作的重任却接踵而来,每天除了诊治患者之外,还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量大面宽,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全面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搞好公共卫生服务,做好健康宣传,他认真学习政策和方案,细心研究,基本每天入户建档,上门随访,动员体检,他对全村所有居民信息了如指掌、对每一个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了如指掌,为此都得到广大村民良好的赞誉,曾在居民健康体检过程中,将90多岁的几位老人都领来体检,卫生院体检人员对此感叹不已。20xx年,由于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卫生院组织人员对村卫生室药品进行全面盘点,经核查,病人所欠仓沟村卫生室医药费3万余元(涉及处方4000余张),有的甚 3

至是80年代的欠账,对于一个贫困地区的村医生来说,是一个惊人的数目。

如今,将近70岁高龄的老人,已经耳聋眼花,但他仍然奉献在自己心爱的医疗卫生岗位上,他依然奉献着自己的余光,依然守护者村民的健康。当别人问及他为什么不退下来是,他既没有说自己的养老问题,也没有说自己的身体问题,而说:“第一,病人经常找我看病,我不能躲;第二,找不到一个称职的年轻人来代替我。”真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49年时间,老人有自豪的一面,也又心酸的地方,他曾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他也照亮了多少人健康的前程,他自己也得到了无数的殊荣;说起他心酸的地方,老人也悲伤欲哭。第一,正值自己还在上中医学校期间,父亲突然去世,家中生活的重担无情地落在母亲一个人身上,自己几次决定弃学回家,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一则因为众亲友和母亲的奉劝。二则自己也非常不愿放弃自己心爱的专业。第二,19xx年中医学校毕业之后,由于地方人事部门工作人员的疏忽,将他及高峰乡的毛彦祥未做工作分配,他几次找卫生局、人事局、甚至甘肃省卫生厅都未果而还,只说找机会安排,但一直没有着落。19xx年机遇来临,定西县招收计生专干,上级明确一个名额为贵林,但是,贵林在70年代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由于一次接待工 4

作得罪了当时的青天大老爷公社书记后拒绝签字。老人谈到这里确实热泪盈眶。

49年如一日他坚守在这片热土上,把美好的青春年华和毕生精力全部献给了农村基层卫生事业,他获得了卫生行政部门无数次的奖励和表彰,他曾获得中国农村卫生协会和中国《健康报》社给予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称号,被区卫生局多次评选为优秀乡村医生,进行表彰奖励,镇党委多次给予优秀共 产 党员称号。20xx年6月,安定区宣传部、安定区电视台制作优秀共 产 党员及优秀村务工作者专题节目时,贵林被列为优秀村务工作者,电视台进行专题跟踪采访报道。近年来卫生院考核村卫生室,仓沟村每年名列前茅。半个世纪以来,他不仅获得了众多的荣誉和称号,同时也获得了众乡亲的呵护和肯定,为当地村民的健康做出了无私的奉献,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先锋模范作用。然而,他所得到的和付出的相比,还相差甚远。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