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辉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材料

兰辉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材料

为民 爱民 一生不变的公仆情怀

——追记北川羌族自治县副县长兰辉

兰辉,人如其名,他有着兰花一样的品格,把太阳一样的光辉献给了北川人民。

18岁参加工作,从教师到团县委书记,从通口镇党委书记到县史志办主任、县政府办主任,再到副县长,兰辉从未离开他挚爱的故土,从未离开这片大山。

20xx年5月23日,兰辉带病到山区乡镇调研村道建设、检查汛期安全生产,不幸跌入唐家山堰塞湖中,年仅48岁的他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刻,他的身影也永远镌刻在了座座羌山之间。 生命最后时刻 他还在为群众安全奔波

20xx年5月22日,兰辉手机上收到一条短信:23日午后至24日,北川有一次明显的中到大雨,局地暴雨,请各地提前做好防汛和地质灾害预防。兰辉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他越想越急,随即打电话给交通、安监部门负责人,约定第二天一早下乡。

23日早上8点,兰辉一行就匆匆出发了。车刚刚驶过北川老县城,兰辉的额头就开始冒汗,他紧紧抓住座位上方的拉手,弓着身体。几分钟后,汽车驶进邓家加油站,他急忙提着药包到卫生间换药。十多分钟后,兰辉回到车上,大家都劝他:“兰县长,你回去休息吧!今天的检查我们去就行了。”他摇摇手说:“没事,药已经换了,我们慢点就行。”大家只好又跟他一起上了车。从曲山镇治新村到邓永路

塌方体,再到漩坪乡插旗岭,最后赶到白坭乡时,已是中午1点,可兰辉只吃了一碗汤泡饭。大家知道,兰辉患有严重的肛肠疾病,并且刚动过手术。

下午3点左右,兰辉一行沿唐家山堰塞湖左岸环湖路返回,由于长时间路途颠簸,加上天气闷热,兰辉在车上不停地变换坐姿。当车开到漩坪乡杨柳村时,兰辉实在受不了了,就叫驾驶员停车,匆匆提着药包下车找地方换药。

约20分钟后,同车的北川县安监局副局长金晓宁感觉有些不对劲,几经寻找,在靠近悬崖边的一个拐角处,金晓宁看到了那个装药的塑料袋。金晓宁的心揪紧了,他把头伸出悬崖边,崖底是数十米深的唐家山堰塞湖。让人绝望的一幕出现在金晓宁眼前:兰辉的那件花格衬衣漂在水面上。

“如果当时我能阻止他就好了……”当兰辉的遗体被打捞上岸后,匆匆赶到的北川县安监局局长陈国兴泣不成声。然而,他心中清楚,倔强的兰辉是阻止不住的。

当天夜晚,北川狂风四起,大雨瓢泼,仿佛在痛哭失去这样一位好干部、好儿子。

公仆情怀 始终为群众的福祉而奔波

20xx年5月12日,时任北川县政府办主任的兰辉带着客商在曲山镇东溪山考察项目。地震发生后,看到东溪山山崩地裂,大家都以为兰辉已经遇难。直到5月13日,转移出来的群众带来一张由兰辉写的纸条,大家才知道他还活着。5月14日,他翻山越岭,带领100

多名被困群众安全转移出大山。回到县城后,一个噩耗却向他袭来:母亲和嫂子不幸在地震中遇难。他擦干眼泪,随即到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投入工作。

20xx年7月,兰辉任副县长,分管交通、民政、安全生产等。他认为震后的北川百废待兴,而自己所分管的工作都是体现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重任在肩,责任重大,来不得半点疏漏。于是,没日没夜的奔波就成了他的工作常态。

震后的北川,90%以上的道路、桥梁被毁,20个乡镇的交通全部瘫痪,262个村道路中断。为了尽快完成灾后重建任务,他把一线工地当做了办公室和家。他经常讲: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到现场看一看。三年多来,他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跑项目、下工地、排隐患,行程24万公里,平均每天200公里,群众都叫他“车轮子县长”。

民政工作矛盾多,情况复杂,作为分管副县长,兰辉认为这既是检验共 产 党人公仆情怀的考场,更是勤政为民的平台。这些年,他每到一个乡镇,总要到敬老院看一看,到困难群众家里走一走,查查房屋是否遮风避雨,摸摸被子是否暖和,看看家里还有多少粮食,问问生活还有什么困难。北川的不少群众都有他的手机号码,群众一个电话、一次来访,兰辉都尽最大努力去帮助解决。

北川震后增加了7000多名残疾人,面对这一特殊群体,兰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帮助他们就业创业、重拾生活信心,无论走到哪里,只要看到有适合的工作岗位、有好的创业门路,兰辉都要给他们推荐或介绍。兰辉分管残联工作仅仅一年半时间,就通过多种扶

持方式,帮助全县2000多名残疾人就业创业,实现了生活自立。 清正廉洁 彰显共 产 党人的政治本色

刚当副县长的时候,有朋友劝他:“你是副县长,总得买几件上得了台面的衣服。”他说:“我已经穿得够好了,和山里的群众比,不晓得要好好多倍。”其实,他身上的夹克已经穿了十多年。

刚开始,一些亲戚朋友求兰辉帮忙找工作、减免办厂税收等,但都被他回绝了。后来,大家知道找也是白找,也就不再对他提这些事了。其实,兰辉的爱人至今还在北川的一家单位打零工,哥哥在一个小区当保安,弟弟在绵阳一家酒店打杂,收入微薄。

“我是从山里走出来的,只有身正行端,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这方土地和人民。”他多次告诫家人和朋友,“你们千万不要想着利用我工作职务之便,去插手工程建设,我绝不会给你们开绿灯。” 兰辉身上有着一种非常执著的敬业精神,他常说:“宁可让身体透支,也不能让工作欠账。”他很瘦,172厘米的身高,体重还不到60公斤,不仅患有痔疮、肛瘘,还有很严重的胃病、肝病。即便这样,他对工作依然充满了激情和干劲。兰辉很多时间都在路上或者矿山井下检查工作,痔疮一旦发作,就会让他疼痛难忍。因此,兰辉的车上除了军大衣、雨具、干粮“三大件”外,还常备有相关药品,疼痛时就自行处理。直到今年4月,他的痔疮和肛瘘发生了化脓性感染,才不得不住院治疗。

医生说,兰辉的病拖得太久了,手术后至少需要休整一个月,然而4月26日做了手术,5月14日,伤口还在出血,兰辉就悄悄离开

医院。在到了一个在建的道路施工现场后,兰辉才给县长瞿永安发了一条短信。第二天他又带着交通运输局的有关同志检查道路安全工作。

“兰辉走了,羌山痛失了一位好党员、好干部;兰辉走了,北川人民更是痛失了一位好公仆、好儿子。”直到今天,和他一起奋斗过的同事们依然不愿相信兰辉离去的事实,仿佛时常还能听到他亲切的话语。“兰辉一生心系群众,一心装着事业,一贯不计名利,集中体现了地震灾区优秀基层干部群体?为民、务实、清廉?的崇高品质,我们一定发扬他崇高精神,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奋力谱写北川新篇章。”

 

第二篇:王彦生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材料

王彦生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材料

1.个人简介

王彦生,男,汉族,19xx年11月生,19xx年参加工作,19xx年9月加入中国共 产 党。19xx年3月,任涉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19xx年1月起,先后任曲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邯郸市丛台区委常委、组织部长。20xx年7月被确诊患脑部动脉瘤。患病期间,他仍恪尽职守,忘我工作。20xx年2月4日,在赶赴丛台区政协会议开幕式时突然发病,不幸去世,年仅49岁。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特别是在担任组织部长的十多年间,王彦生同志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党性坚强、品行端正,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清正廉洁、公道正派,多次被邯郸市委授予优秀共 产 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他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实际行动,树立了新时期共 产 党员、组工干部和组织部门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2.先进事迹

出生于革命老区河北涉县一个小山村,曾在博客里自名“山生”。幼年艰辛,吃百家饭长大,他体悟到真诚的可贵,最懂得感恩。

在组工战线上工作的近20年,他襟怀坦荡、勤勉自持,用亲民获得爱戴,用求索破解疑难,用公道赢得尊重,身边的人都说,“王部长是有原则的好人”。经历与病魔抗争、与时间赛跑的四年,最终他还是撒手尘寰。带着依恋不舍,他别过了养育他的沃土,关爱他的家人,朝夕相处的同事。

他,用49岁短暂的生命历程,书写了自己的信条:把一切奉献给对家乡父老的炽爱、对党无限的忠诚。

20xx年2月4日早上7点,正准备参加当日召开的区政协会议的中共邯郸市丛台区原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彦生,就在起身上班的那一刹那,在自己家里的沙发前猝然倒下。无论妻子女儿怎么呼喊,他也无法再睁眼看看他深爱的家人、眷恋的故土,无法再为他热爱的组工事业工作一天、一小时、哪怕是一分钟??

这位农民的儿子,优秀的党员,受到尊重和爱戴的组工干部在与病魔抗争了5年后,过早的离开了人间,年仅49岁。王彦生去世半年多了,每当家人、亲友、同事和受他帮助的农村和社区居民谈起他来,无不眼眶湿润,感慨不已。

早年经历教会他懂得心系百姓、勤勉自强,王彦生在博客里曾经这样写道:“我的童年是在亲人们的可怜声中度过的。父亲为了我一直未再娶,相依为命而又严厉的爱自不必说,亲人们给我的爱使我终生难忘,无以回报。他们造就了我的性格特征??”

幼年丧母、家境贫寒的王彦生,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考上了中专,从山村出来的中专生转变为县城里的工人,后来在党组织的培养下,一步步走上领导干部岗位。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早年的农村生活经历和求学历程,使他

总是以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组织、回馈社会,用一种平和包容的态度处世为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王彦生对老百姓特别是农村百姓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在工作实践中特别重视到田间地头了解基层情况,体察百姓冷暖。每次到村走访调研,从不跟乡镇领导打招呼,不搞前呼后拥,经常是和司机两个人,轻车简从进村。他怕给基层添麻烦,很少在村里吃饭。曲周县依庄乡东路庄村是王彦生在曲周县工作期间的联系点。该村原党支部书记张德顺回忆到,有一次,王彦生来村调研工作,回去时天色已晚,在他一再恳求下,终于同意留下吃饭,但有“约法三章”:一不动酒,二不吃肉,三不准其他干部作陪。就这样,王彦生和司机二人破例在他家简简单单吃了一顿农家饭。

王彦生对生活困难的群众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总是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尽管收入有限,家庭生活并不富裕,但王彦生每次下基层时都会带一些现金,给遇到的困难群众一些帮助。他在曲周东路庄村调研时,看到村民李守仁家生活十分困难,马上掏出一百块钱,给了孩子,让他交学费、买书本、嘱咐孩子好好学习。为了彻底解决李守仁家的贫困问题,他又与村干部一起研究,划给了李家一片荒地,扶持他种树苗,解决了李家的生活困难。李守仁每当谈起这些事时,总是热泪盈眶,感念不已。在党政干部眼里,作为组织部长的王彦生是一个区县里掌握人事变动的重要“人物”,一般百姓却很少弄得清楚“组织部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官。在他们老百姓眼里,王彦生就是一位慷慨大方、古道热肠的共 产 党员,真诚朴实、心系群众的好干部。

从念书上学开始,王彦生的勤勉都是身边的人公认的。不论是在他工作过的涉县、曲周县还是丛台区,在他的办公桌上、书柜里、床头上都堆满了书。既有政治、经济方面的,又有文学艺术方面的,他把业余时间大都用在了读书学习上。他常说“一定要多看书,学会积累、学会运用,只有将理论融入到实践中才能做好工作”。正是基于这样不断的积累,王彦生在工作环境发生改变或是遇到新问题时都能做出自己的判断,都能想出一些“新点子”来。

19xx年,着眼于解决干部队伍能上难下、活力不足的问题,他亲自谋划修订了曲周县干部管理办法,提出了“无功就是过,有错就追究,末位遭淘汰”的崭新理念,在全县有效营造起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20xx年,针对部分农村党员存在党性意识差,不作为、乱作为的突出问题,他提出开展处置农村“五不”党员的工作措施,对此作法先后刊发并在全省予以推广。20xx年,立足于规范干部初始提名权,他主持制定了干部职位空缺预告制度,并提请县委开展了曲周历史上首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调任丛台区组织部长后,王彦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倡导该区开展了 “领导联社区、部门帮社区、干部驻社区”为主要内容的“联帮驻”活动,从20xx年到20xx年,全区共筹措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硬件建设,79个社区的办公条件全部得到了更新和改善。帮扶干部和帮扶部门累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800多件,更加密切了干群关系。

谈到王彦生的学习精神,他的前同事、时任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张俊兴回忆到:王彦生读书十分广泛,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小说都有涉猎,而且电脑操作熟练,网上办公轻车熟路。“一定要多看书,学会积累、学会运

用,只有将理论融入到实践才是工作。”王彦生常常这样告诫部里的同志。 十几年组织工作经验使他知人善任、坚持原则

多年的工作经验,使得王彦生懂得作为一个组织部长,首要的责任就是选好人用好人。王彦生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用什么人是个导向,不用什么人也是个导向。用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在社会上就会多起来,不用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在社会上就会少下去。

为了培树起风清气正的用人导向,王彦生总结归纳出干部工作的“四对”原则:“对千里马型干部不亏待,让开拓者无忧;对老黄牛型干部不忽视,让实干者无悔;对包青天型干部不挑剔,让公正者无畏;对智囊团型干部不嫉妒,让谏言者无虑”,并在实践中严格执行。

王彦生从担任涉县组织部副部长开始,就十分注重注意选贤任能。原涉县县委组织部干部、现任县党校支部书记付岩伟回忆起自己被破格提拔的经历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按论资排辈、先来后到的“潜规则”,研究室主任绝对轮不上他,但主管研究室和组织科的王彦生,还是将他这个没有副股级任职经历的新手扶上了研究室主任的位置。“在和他一起工作的7年时间里,我也从未听说过哪个同志因为工作岗位安排问题对他有意见,他刚直不阿,按原则办事的作风得到了周围同志的一致认可” 付岩伟在接受采访时谈到。 后来,他在曲周县、丛台区担任组织部长的近11年里,他一直保持着知人善任的敏锐目光和力倡公道正派的用人风气。20xx年,当时的联东街道办事处原班子内部矛盾较多,各项工作受到严重影响,王彦生及时向区委建议,果断地将原党政一把手全部调离,将时任丛东街道办事处主任的刘兴国调任联东街道党工委书记,把扭转工作局面的重任交给了他。刘兴国到任后身先士卒深入一线团结带领干部群众苦干实干,使该街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各项工作在全区名列前茅,得到全区上下的一致好评。

回忆起这段往事,刘兴国感慨颇深,“当时我心情很矛盾,既感激于组织和领导的信任,又惶恐于不可预知的挑战,犹豫徘徊间,是王部长的一番语重心长的谈话打消了我的顾虑,王部长说“任人唯贤,不仅仅是选贤举能,而是要把合适的人放在能够发挥最大潜能的合适位置。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一个领导班子,只要能以宽广的胸襟去面对困难,不谋私利,不争权力,就能获得最大的拥护和支持??”。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许多经王彦生建议提拔的干部,都在自己的新岗位上做出了成绩,但是当这些干部向王彦生表示感谢时,王彦生总是说,不辜负组织信任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他最好的感谢。王彦生平时很注意廉洁自律,他的“请客不到、送礼不收”是出了名的。在他看来,受了别人的恩惠,哪怕是一顿饭、一盒烟,自己的公正就无法保持下去。

20xx年夏天,王彦生常常感到一阵阵的头疼。在市医院查不出咋回事,7月,在家人的坚持下,妻子女儿陪他到了北京天坛医院。结果让人震惊:王彦生患了脑部左侧基底动脉梭形瘤。医生介绍说,这就像在脑子里安了一颗定时炸弹,着急、劳累、生气、血压升高,都有可能引爆,瞬间夺去生命。由于王彦生的动脉瘤恰好长在脑基底大动脉上,如果做手术,不仅费用昂贵,而且风险特别大,很有可能留下后遗症或下不了手术台。

该怎么办?王彦生的心第一次失去了一贯的镇定从容。正当壮年,党和人民把自己从一个山里娃娃培养成为一名组织部长,正是该报恩的时候,却发生了这样的事。王彦生似乎一夜之间苍老了很多,他四处搜索、上网查找各种手术相关的信息:成功病例、预后、手术费用??但并发症、死亡等字眼灼烧着他的心,家人忧伤的眼神和背地的啜泣更让他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怎么办?刚刚确定的加强执政能力的调研课题如何开展?年轻后备干部怎么样培养教育?自己帮扶的香椿园社区残疾夫妻何美田、任志正今后怎么解决生活来源?王彦生有太多太多的事情放不下,割不断。

怎么办?王彦生心里还有太多太多的牵挂:涉县老家白发苍苍的老父亲还每天坐在门口,遥望远方,盼着儿子逢年过节回家看看;劳累半生的妻子还有太多的话要和他唠叨,自己退休后带她去旅游、尝尝坐飞机滋味的诺言还没有兑现;豆蔻年华的女儿还在读书,懵懵懂懂的孩子啊,以后人生的路该怎么走,眼巴巴指望他的指点??

怎么办?在王彦生的博客里,记者真切感受到了他当时的挣扎:“我想还是不做了吧,据说得花二、三十万元!即使手术成功,也恐怕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工作,何以报答?现在除了偶有头晕,没别的不好感觉,说不定还能好好做几年事情??”

抉择之后,王彦生又恢复了往日山一样的淡定从容。不到两个礼拜,他又去上班了。在单位,他像没事人似的工作。只是妻子知道,下班后一回到家,他不再像原来那样有说有笑,而是常常累得躺在床上不想说话。

家人心疼他,劝他别上班了,或者换个轻闲的部门。妻子还建议他回大山环抱的涉县老家好好静养。丛台区委也对他的病高度关注,表示可以在工作安排上尽量给予照顾。王彦生却一一谢绝了。他向时任区委书记贾宝仓坦露心扉:“现在看来,病情的结果已经无法改变了。让我把有限的时间为党多做些事情吧,这样心里坦然些。”

正是怀着这种对党的忠诚和坚定的信念,他以常人都难以企及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忘我工作中,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20xx年奥运安保期间,只要是值班,他都坚持24小时在岗在位,头痛得实在厉害,就用椅背顶着缓解一下,硬是没请一天病假。记者翻阅他案头的工作日志时,看到一页这样的记载:“7月30日,星期三,雨。头痛半个月了,一天没休息,我要坚持!”坚持、坚持,王彦生就是这样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党的事业燃烧着生命中最后的光和热。

同年10月,丛台区选派50名年轻干部赴清华大学进行培训,王彦生亲自带队前往,虽然几次往返于医院和学校之间,却从未耽误过课程。

从20xx年底到今年初,丛台区街道社区两委开始换届。他扎在社区换届工作的第一线,大到选举方案、会议议程,小到会场的布置、选票的印制,一一过问。有一次,妻子晚上偷偷关了他手机,想让他睡个安稳觉,发现后被他批了一通。

20xx年2月4日,丛台区政协会议开幕当天,为筹备大会连续忙碌多天的王彦生头痛难忍。妻子看到他脸色难看,就劝说道:“如果你感觉不舒服,就别去开会了,跟领导请个假,在家歇一天吧。”

“那怎么行,‘两会’一年只开这么一次,我怎么能不去?”

妻子拗不过他,把早饭端来。他草草吃了两口正准备起身,突然“呀”的一声,捂住了头。接着,便轰然倒地,再没醒来??

王彦生去世的消息传来,丛台区八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无不落泪,他们联名提议,在全区学习宣传王彦生同志事迹。

共过事、没有共过事的人们纷纷赶来,向他的家人慰问。一名副厅级干部执意拿出1000元丧金。他说:“我和彦生同志不熟悉,但我敬佩他的官德!”

20xx年2月6日,是王彦生遗体告别日。外面彤云密布,阴风呼啸。殡仪馆内挽幛如云,花圈似海!千余名干部群众自发从四面赶来,人们扼腕叹息,洒泪送别这位受人敬仰的部长。

一位当地的书法家得知噩耗后挥泪疾书:“彦俊长辞丛台垂首祭英烈,生为人杰滏河洒泪送忠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