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外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心脏外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心脏外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是****医院心脏外科中心副主任,对他而言,这样看似寻常的一天,已经持续了27年。

21本小册子,记录着成千上万病人的信息

“真正的心脏手术,和电视里演的可不一样。”无菌手术室里,**说。

最大的冲击,是气味。胸腔里,患者的心脏在有力地跳动。离近一点,浓重的血腥味儿扑鼻而来。

缝合血管时,**用持针器夹着一根针,上面穿着比头发丝还细的缝合线,离远了肉眼根本看不见。

**算过,从医至今共做了1.6万余例心脏外科手术,大概缝了50万—60万针,有记录的最快一次,完成一个吻合口只花了2分30秒。

在年轻医生的心目中,**是心外科领域身怀绝技的武林大侠。比如戴龙圣,总想从师父身上寻找到一些秘诀,他将目光锁定在了**的白大褂口袋,那里面总是揣着一个小册子。

有一天,戴龙圣凑上前去看了一眼,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手术病人的信息。

**的记录习惯从当上住院医师开始,一直保持了27年。这样的本子多达21个,摞起来有半人高。随意翻开一本边角磨旧的本子,可以看到上面是一幅幅冠状动脉的图画,并用各种符号标记出病变位置、严重程度、处理方案等。

“患者情况各不相同,有的人血管狭窄,有的人血管已经闭塞,那么应该搭几根桥,搭在哪里,哪个先搭哪个后搭,全都记录清楚了,才能提供精准的个体化治疗。”**说。

每台手术前,**会再掏出小本复习一遍患者的病变情况,再次考虑手术方案的可行性,预测手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最大程度地确保手术成功。

除了用来提醒自己,小册子还可以在调整医患关系中发挥作用。“对照着本子上的图画向患者解释病情,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他说,“医患关系重在沟通,只要跟家属把病情讲透,就会获得他们的理解。”

就这样,几乎每接诊一位患者就画一幅图,27年来**一共画了1.3万余个冠状动脉,每

一幅都承载着一条生命。

把搭桥手术死亡率从38%降到了4%以下

手术室里,半个小时过去,一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搭桥手术)的核心部分完成了。仪器上的数据显示,患者的桥血管搏动指数及其流量均在正常范围内。手术成功了。

**这样形容做手术时的感觉:“像有一双手在掐着自己的脖子,直到手术完成,那双手才松开。”

做心脏手术必须争分夺秒,否则患者就会发生心肌缺血等情况。这样的紧张状态一天中往往会持续12个小时,手术多的时候他甚至会熬夜到凌晨五六点,休息两三个小时后继续工作。

20多年前,冠心病的外科治疗让医生和病人都感到头疼。当时的病人害怕搭桥,医生也发怵。19xx年,35岁的**远赴意大利米兰学习冠脉搭桥技术。19xx年,他带着自己花了3000多美元购置的部分搭桥器械回国,开始主攻冠脉搭桥手术,把搭桥手术死亡率从38%降到了4%以下,大大缩小了我国同类手术成功率与国外的差距。目前该手术死亡率已经低于1%,成功率高达99.34%。

从20xx年开始,****医院大规模开展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这依赖于一款特殊的心脏固定器的出现。该工具使心脏外科中心所完成的手术数量逐渐上升,并已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

心脏固定器是**的一项专利发明,目前他已拥有中美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共26项,并得到广泛应用。“我晚上睡觉都在琢磨手术中的难点,想着搞个什么发明创造,如何进一步提高质量,降低风险。大概是太专注了,有时就会灵光一现。”他说。

“从36岁起,我就得戴老花镜了”

由于患者的心脏血管比牙签还要细一倍,缝合时为了保证万无一失,需要戴上放大2.5倍的手术放大镜。“眼睛适应了有放大作用的凸镜,就很难恢复回来了,现在看手表上的小字都看不清。从36岁起,我就得戴老花镜了。”他说。

因为在手术台上站得太久,**经常戴着护腰。曾经有一次高烧39.6度,他也必须先把几个小时的急诊手术做完,因为“生命经不起等待”。

****医院心脏外科中心经常会收到来自患者或家属的感谢信。20xx年初秋天的一封信让戴龙圣记忆犹新,信上这样写道:“**主任,不知您是否记得,19xx年您为我父亲做了搭桥手术。术后17年他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虽然他于本月17日下午去世了,但我们非常感谢您用高超的医术,让我父亲在这些年中与我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戴龙圣说,这封信让自己对每台手术的意义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每一台手术背后凝聚

的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和看似简单却又奢侈的幸福。也许是老人,又可以享受三代同堂的快乐;也许是父母,又可以亲眼看到子女成人,谈婚论嫁;也许是夫妻,又可以一起携手人生,相濡以沫。”

“只要还有患者需要我,我就会一直站在手术台上。”手机响起,是催促**该开始下午的手术了。来不及吃完剩下的饭菜,**站起来扒了几口,就急匆匆地走向了手术室。

 

第二篇:心外科医生道出

心外科医生道出,心脏病根源不是胆固醇

2014-09-09 基于科学研究 健康真相

Dr. Dwight Lundell

我们这些受过很多培训、有较多知识和权威的医生,常常为了很大的自我,不肯承认自己有错误的认识。在关于心脏病原因的认识上就是如此。作为一个有25年的、有超过5000个心脏手术经验的心脏外科医生,我坦诚地承认,我们在这方面的认识是错误的。

多年来,那些被标榜为“意见领袖”的著名医生帮我培训、太多太多的科学文献、持续参加的继续教育,都灌输说,心脏病是由胆固醇升高引起的。

似乎唯一的治疗就是服用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并严格限制脂肪摄入。我们总坚持认为限制脂肪摄入将降低胆固醇和心脏病。

但是,根本没有用。

这些建议在科学上和道德上都是站不住脚的。几年前发现,动脉血管壁炎症才是1 心脏病的真正原因,这一发现正逐步推动对心脏病和其他慢性病治疗模式的转变。

限制脂肪摄入这一饮食建议的长期推行,造就大量肥胖和糖尿病患者,引发人类希望、灾难和严重经济损失。

尽管有1/4的(美国)人群都在服用昂贵的他汀类药物,尽管人们已经减少了脂肪的摄入,可是,死于心脏病的人数仍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美国心脏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3亿多美国人中)目前有7500万美国人患心脏疾病, 2000万人有糖尿病,5700人为糖尿病前期。罹患这些疾病影响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简单地说,如果体内没有炎症存在,胆固醇则根本不可能在血管壁沉积而引起心脏病和中风。如果没有炎症,胆固醇就可以在血管中自由通过。

炎症本身并不复杂,是身体对外来入侵物质(例如细菌、毒素和病毒)的自然防御。身体对细菌、病毒入侵产生的炎症反应是有利的,但是,如果身体长期暴露于毒

素、或者人体无法处理(或不知如何处理)的食物,则称为“慢性炎症” ;与急性炎症有益不同的是,慢性炎症是有害的。

什么样的人会故意将自己反复暴露于可以导致身体伤害的食物或者物质呢?吸烟者可能就属于这一种情况,但至少他们知道自己选择的后果。

大部分人只知道简单遵循摄入低脂肪、高不饱和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却不知道,这些食物正不断地伤害我们的血管;这种反复损伤造成慢性炎症,从而导致心脏病、中风、糖尿病和肥胖。

让我重复一遍:我们血管中的慢性炎症和损伤是由主流医学长期推荐低脂肪饮食的建议所引起的。

慢性炎症的最大的原因是什么?很简单,就是过多摄入被过度处理和加工的高碳水化合物(糖、面粉制品)、以及这些过度加工食物中的富含ω-6的植物油(如大豆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笔者注:就是精细化加工的食物、富含植物油的食物。因此要多吃粗粮、少吃植物油。]

您可以想象一下,用硬毛刷反复在你柔软的皮肤摩擦,直到变色和几近出血。如2 果你每天这样摩擦数次、连续5年,那一定发生出血、肿胀、感染,每多摩擦一次,损害加深一次。身体中的慢性炎症正是类似这样的过程。

我解剖、目测过上千个动脉血管。由病变的动脉血管犹如有人拿了一把刷子对着血管壁不停摩擦的样子。日复一日,每天数次的进食对血管壁造成损伤,使身体不断地产生炎症反应。

当我们品尝味道诱人的甜面包时,我们身体的(炎症)反应是犹如大敌入侵。含有糖和简单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或者被过度加工的富含ω-6植物油的食物,是美国人过去60多年来的主要食物。这些食物使每个人慢慢中毒。

为什么吃简单的甜面包卷也会造成炎症的级联反应而使你生病呢?

当你摄入简单的碳水化合物时,如糖,你的血糖迅速上升,胰腺则立即分泌胰岛素,把糖份分解成能量送入每个细胞中进行储存。如果细胞中能量装满了,则不再需要葡萄糖,则血糖水平继续增加,身体产生更多的胰岛素,葡萄糖转换成脂肪进行储存。

这与炎症有什么关系呢?血糖必须控制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过高和过低都不性)。多余的糖则和许多蛋白结合,从而伤害血管壁,这种重复的血管壁损伤引发炎症。你的血糖水平每天数次升高,就如同用砂纸在你脆弱的血管内进行摩擦。

尽管你看不到它,但它确实存在。我25年的外科经验,在超过5000例患者的血管中看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动脉炎症。

(图示动脉血管炎症区域)

让我们再回到甜面包。其诱人的口味不仅含有糖,还是经过富含ω-6油(如大豆油)烘烤过的。薯片和炸薯条等都是经过大豆油处理过的。尽管ω-6是人体必须脂肪酸,每个细胞膜都含有这个成分,但他们的水平必须与ω-3脂肪酸保持一定的平衡。

如果消耗过多的ω-6,细胞膜一种称为细胞因子的化学物质,直接导致炎症。

如今主流美国饮食中的这两种脂肪酸比例极不平衡,从15:1到30:1,ω-6过多,产生过多的细胞因子,引起炎症。在如今的食品环境,3:1将是最佳和最健康的比例。

更糟的是,从吃这些食物引起的体内脂肪增加,将产生大量促进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加重高血糖造成的损伤。这个始于甜面包的损伤变成恶性循环,随着时间的推移,炎症过程不断发展,形成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和阿尔茨海默氏病(早老性痴呆)。

我们摄入的过度加工食品(所谓垃圾食品)越多,每天激发的炎症反应越多。人体无法处理(消化吸收)、也从来没有能力处理含糖和ω-6油脂的食物。

只有一个途径抑制或者避免炎症反应,那就是尽量食用接近自然状态的食物。食用蛋白质;食用多种水果和蔬菜补充碳水化合物。减少食用植物油。

一勺匙玉米油含有7280毫克的ω-6;大豆中含有6940毫克。应食用黄油或者橄榄油。

动物脂肪中的ω-6不足20%,比那些声称安全的植物油所引起的炎症反应要低很多很多。关于饱和脂肪酸(主要是动物脂肪)引发心脏病的科学并不存在;关于3

饱和脂肪酸增加血液胆固醇的科学也站不住脚。我们已经确认,胆固醇不是心脏病的原因,对饱和脂肪酸的担心十分荒谬。

关于胆固醇引发心脏病这一错误理论,致使推荐的无脂、低脂饮食,反而成了引发炎症反应的原因。主流医学建议人们避免饱和脂肪酸,而推荐富含ω-6脂肪酸的食物,实在是犯了可怕的错误。动脉炎症是心脏病和其他疾病的无声杀手。

饱和脂肪酸就是硬脂酸(十八烷酸)、软脂酸(十六烷酸)为主的脂肪酸,这两种脂肪酸在常温下都是白色固体状。因此,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也是白色固体状,比如牛油、羊油和猪油,都是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的油脂。

不饱和脂肪酸就是含有油酸(十八碳烯酸)、亚油酸(十八碳二烯酸)、亚麻酸(十八碳三烯酸)的脂肪酸。这些不饱和脂肪酸常温下都是液体透明状,所以,富含这些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比如各种植物油(菜籽油、茶籽油、大豆油、橄榄油),常温下也都是透明液体状。

不饱和油脂能为人体提供ω-3和ω-6这两种必需脂肪酸。除了保证必需脂肪酸4 摄入总量外,我们还需要确保ω-3和ω-6这两种成分的大致平衡,也就是彼此之间保持1:1-3:1的比例。

也许你不知道,在工业革命到来之前,人们所摄入的必需脂肪酸完全符合这一均衡比例。要知道在那个时候,人们吃的都是当地生产的食品,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植物种子。时光荏苒,世易时移。人们逐渐离开乡村和小镇,纷纷集中到大城市。各种容易储藏的精细食品和固体脂肪便应运而生,而且蓬勃发展。今天,往日的均衡比例早已不复存在,失衡情况相当严重。实际情况更令你瞠目结舌:人们摄入的ω-3和ω-6这两种脂肪酸的平均比例竟然达到1∶20。显然,人们摄入体内的ω-6比例过高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