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辩稿

盘问

谢谢主席,有请对方辩友。

首先想请问对方一辩,你在上大学之前去过ktv吗

那在你(后来)去ktv之时有无接受过身份证的核查呢?

请问对方二辩,你是否了解我国法律对ktv这样的娱乐场所有着明文规定,不许接纳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呢?

(出处在娱乐场所管理条例)

请问四辩,那您又是否承认,在我国的网吧,ktv这些法律明文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公众场所里,未成年人的身影事实上也并不少见呢?

( 事实数据 )

所以说嘛,对方辩友今天的逻辑就显得更加奇怪了,您方口口声声说让成人网站合法化一方面是为了能够更好的采取措施进一步净化与管制其内容等等,但连现实中都难以对法律明文规定的内容加以很好地落实,您方到底是凭借什么在这里保证,一旦让成人网站这样备受争议的偏虚拟化的网络事物合法化之后,就真的能用有效的措施使其控制在您方所谓的监管体制之下呢?

再想请教对方一辩,如果你生活在古代,家又住在一条清澈的江边,水质好且打水便捷,你若需水会不会去江中打水呢?

(当然,到底去不去打江水是个人自由,但这江水毕竟是个好的水源咯)

那如果我今天在江边卖水,但我的水水质并不能得到保证甚至还需要进一步过滤等等,你会不会选择不要那清澈江水而宁愿来向我花钱买水呢?(我们现在并不讨论打水的体力成本等其他方面)请二辩正面回答我这个问题。

(对方辩友)相比之下若已有江中之水供我所需,如果选择再花钱买水自然是显得有些多此一举了;所以承不承认成人网站的合法性也同理。我方一辩已经很明确的提到了成人网站上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除健康的两性生活知识以外的带有一定不良色彩的内容,而我们现有规范的性健康网站已经能给我们提供成人网站中相对健康有积极意义的性知识的指导,这就好比江中之水,我们又反而还去承认成人网站的合法性岂不反而会让更多人接受到更多良莠不齐的信息,还多添了那管制净化它的成本了呢?

盘问小结

今天对方辩友有几个逻辑我方无法苟同;首先,正如我在第一组盘问中提到的,对方今天说让成人网站合法化,其中一点目的或者说好处是可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管制,这么做就可以使其的内容得以更好的法律规范;我方对此有两点存疑:第一,您方怎么保证它合法化后能受到更好的监管?成人网站在不合法的情况下尚且有许多人尤其是青少年通过一些暗地渠道接触到它以及获取其中的内容,一旦确认其合法性,成人网站的进入渠道势必也会更加的公开化与透明化甚至多样化,但事实上连现实世界中都很难落实对未成年人身份的查证,即使网络世界启用实名验证制,其真正能达到的对未成年人的屏蔽效果自然也是更加微乎其微的。

其二,我方并非否认成人网站需要监管,事实上在我国,成人网站的确处于一个尴尬的灰色地带,我们并不承认其合法性,但我们并没有完全禁止封锁部分人接触到一些成人网站的通道,我方认同成人网站需要一定的净化,需要一定的管理,但这并不代表就一定需要将其合法化,我们在不承认其合法性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加以更加严格的管制,那为何就非得先承认它的合法性,这么做难道不是反而在增加治理的成本了吗?

其外,我方还认为,成人网站有别于正常的性教育网站等,您方今天说要将其合法化之后再加以一定的净化,那这个净化的程度范围又何在?如果将成人网站经过所谓的一定改造之后能够给成年人传输健康的两性知识等,那这样的成人网站与我们现有的诸如99健康网,性爱网这些正常的性知识网站的区别界限又在哪里?这就好比我刚刚提的第二个问题,在已经有水质保证的江边可以取水,却仍要买还需净化的其他水,这当然没有必要;而我们若是将成人网站合法化,再对其进行一定的信息过滤监管等却使其起一些我们现已有的普通网站的作用,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多此一举呢?

容易把理论转化为现实

容易把想法上升为行动

容易把情欲当作是真爱

 

第二篇:三辩稿

因特网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信息量大、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等,它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极大的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给学习、工作、生活带来了便利的乐趣。

网络文化的优势:

上网不仅可以充实的头脑,获取各种最新的知道和信息,还可以及时的了解时事新闻,在网上,只要留心,就可以学到许多在学校无法学到的知识。 1. 获得信息

互联网是一个无障碍沟通、信息存储量极大且丰富的无国界共享等特性,它彻底打破了传统网络的作息独占理念,人们在网上可以随意畅谈,认识世界,从而获取更多自己需求的信息。给生活,学习带来了便利的乐趣。

2. 发展自己的个性

网络的开放性能让你在网上表露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它的包容性可以接受你在网上所发表的任何观点,网络多样性可以让你在网上充当不同的角色。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学习、研究、创新。

网络的劣势:

1. 随着网络的发展,大多数人们上网的目的是为了聊天的玩游戏,由于新鲜刺激的游戏层出不穷,再加上青少年爱玩的天性,因此很容易在网络中沉迷,在游戏中心宣泄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因此,把大量时间耗费在上网聊天或玩游戏中。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2. 由于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在网上聊天最大的作用就是宣泄自己对种种的不满,在网上畅所欲言,长时间的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侵泡,一旦回到现实中会觉得更加的空虚和无聊,且会以在网络中看待事情的观点带到现实生活中来。严重扰乱了生活的秩序。

总之,很多的同学因为上网落下了功课,将自己的学业抛之脑后,而当我们体验QQ带来的网上交流的新鲜感时,已无法逃脱它的“光影”,正因为一些网站有垃圾文化的存在,给我们上网带来了一定的副作用,加上对社会认知的不足和我们的防护意识的缺乏,在一定的程度上还是难以摆脱网络的负面影响。

总之,我们要合理的运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一系列便利,财富等,把自己各方面都予以提升,至于网络所存在的负面影响,我们增强自己的意识,争取化其弊为利。

科技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INTERNET的出现及飞速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新技术,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和学会利用网络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客观趋势。

因特网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给学习、生活,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一、网络文化的优势:

上网可以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上网可以充实头脑,只要留心就可以学到许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网上可供学习的知识浩如烟海,这给人们进行大跨度的联想和想象提供了十分广阔的领域,为创造性思维不断地输送养料。因特网上的资源可以帮助大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材料,甚至是合适的学校和教师,这一点已经开始成为现实。

1、获得更多的信息

互联网的无障碍沟通、信息资源的无国界共享等特性,彻底打破了传统网络的条块分割和信息独占的理念,人们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极大地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2、增加与外界交流机会

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如果将这个虚拟世界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那么网上的交流是非常有用的。因为通过网络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更快地更广泛地建立起人际关系,可以不用公开演说就能成为公众人物。网络突破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心理学专家认为人最渴望能与人交往的。而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可能会给他们特别是内向性格的人带来压力,网络则给了他们一个新的交往空间和相对宽松、平等的环境。

3、发展自己的个性

网络自主性让你可以是积极主动的信息寻求者,网络开放性让你在网上表露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它的包容性可以接受你在网上发表的任何观点,网络多样性可以让你在网上充当不同的角色。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学习、研究、创新。

4、拓展受教育的空间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通过互联网找到相关资料,网上学校、远程教育突破教育的时空和地域限制,不再只单一从学校课堂上互得知识。从而也改变单一课堂教育模式。

二、网络文化的劣势:

相信有些同学会说:“网络是新世纪生活的中心,是我们学习、生活所必不可少的部分”。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娱乐、看新闻、交友等,网络与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不可否认,网络对我们的生活及对IT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然后伴随而来的负面报道也在日益增多。

1、网络游戏成瘾、危害身心健康

大多数人们上网的目的是为了聊天和玩游戏。漫无目的的聊天在时间上很难控制,新鲜刺激的游戏层出不穷,再加上青少年们爱玩的天性,因此很容易造成上网成瘾症。在游戏中他们可以尽情宣泄对现实的不满。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不但耗费宝贵地学习时间,而且严重地危害了我们的身心健康。

2、沉迷网络聊天、走向网恋

网络聊天最大的作用就是宣泄,然后就是浪费时间。即使是宣泄也要看宣泄什么。但不成熟的思维和个性又不能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大量的时间无所事事,那么,网络聊天就变成鸦片,它让你浪费更多的时间,让你更加不思考自己实际该做的事情,一旦回到现实将会更加空虚和无聊。恋爱本身一件美好的东西,但对于学生来说,网恋将是一场糊涂的爱,因为网络中无目的爱对于学生来说,根本不能走到现实,那只是一场付出真情和纯真的游戏。

3、网络色情的危害

网络上的色情内容以及对学生造成的影响已经让父母和老师谈之色变。网络上的色情内容主要来源是大量不良色情网站。学生对于性的好奇和渴望是件原来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果没有正确引导,正值发育阶段的学生显然没有这方面的自制力,一旦染上“黄毒”,健康的心灵就会受到极大的污染。

总之,很多同学因为上网,落下了功课,将自己的学业抛之脑后;还有一部分迷上了网上游戏,成天泡在网吧里打游戏;而在我们深刻体验QQ带来的网上交流的新感觉时,已无法逃脱它的“光影”,年少的我们被套在虚拟的世界里,还当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大陆。正因为一些网站上有文化垃圾的存在,给我们上网很容易带来一些副作用,加上

社会认知的不足和自我防护意识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还无法摆脱网络的消极影响。

三、我们应该怎样应对:

的确,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网络存在着一些弊端。但对于这样一种新事物,我们既不能视之如洪水猛兽,不能因为它会带来某些负面的影响而因噎废食;也不能盲目的鼓吹它有怎样的优点。作为学生,我们自然应该认识到沉溺于网上娱乐的不利,用更多的精力关注网络上真正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网络接触社会,提高我们辨识和思考的能力。同时,相信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我们能以一个正确的心态来应用网络这一时代工具。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就是闯荡未来信息时代的最强有力的武器。让我们相信,运用好这一时代工具,终将会聚沙成塔,终将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最后要说的是,提高网络安全系数,杜绝犯罪分子的袭击,提高网络的过滤水平,将一些不健康的网站过滤掉等等,但是这样并不是以为人类在着件事情上面便可以不作为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很大程度上有人的因素在里面,因此,我们也要作出我们应该做的,比如说,加强对网吧的监管工作,严禁未成年人进入不该进入的地方。

网络,给人们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便利、机遇、财富,也给人们带来了无法预期的许多潜在危机。网络,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地方。所以,网络作为信息社会的技术新生儿,既有有益于人类发展的一面,也有危害人类利益的一面。总之,如何看待网络文化要我们自己好好把握。

[征文]网络文化的利与弊

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文化市场稽查大队 王白石

1、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

网络的出现改变了大学生传统的学习模式,过去大学生基本上是教室、寝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生活。学生要查寻资料,往往只能在图书馆才能实现,而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猛增,各高校图书馆都感到压力很大,许多学生往往很难借到自己想要的图书。网络正好解决了这一个难题,在因特网上,大学生不仅可以很方便的查到自己专业知识方面的有关信息,通过“网上冲浪”了解到国际国内形势;通过校园网大学生还可以了解到学校的相关政策,知道学校的重大安排,大家普遍所关心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

网络对大学生的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如就业方面,过去大学生毕业为找到一份比较称心如意的工作,往往疲于“赶场”,到处参加人才交流会,带有很大的

盲目性。而现在他们只要通过上网就可以查阅到不少有用的信息,采取发Email的方式或者事先与单位取得联系,这样就大大减少了行动的盲目性。既减少了经济损失,又节省了更多的学习时间,可谓是一举两得。

2、为大学生与社会之间构筑信息通道

大学校园作为知识和信息传播的主体阵地,肩负着振兴民族的重任。建设信息化校园,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随着高校校园网与国际互联网的成功整合,一条将大学生和社会二者紧密相连的信息通道得以建立。今天,借助校园网,大学生既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有关学校的学术动态、教学科研成果等情况,同时还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通过网络及时传递给老师和学校领导。通过校园网与国际互联网的联结,大学生即使足不出户,也尽知天下大事。大学生渴望更多地关心国家、了解社会,网络无疑为他们开启了一扇理想的大门。

(二)负面影响

1、迷恋网络,导致学业荒废

学生登陆互联网本来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而且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这也是必然的选择。然而,学生在网上用于调查资料和专业学习的时间却微乎其微。在学生上网比较集中的那些网吧,一眼望去10个上网的学生有9个是泡在聊天室或联众游戏网等网站上。他们上网不是为了搜集资料,而是把网吧变成了“聊吧”,更有甚者是在上网算命。不少学生晚上上网“兴致勃勃”,白天上课“无精打采”,学习效率可想而知了。

目前,在成千上万的大学生“网迷”中,不乏“玩物丧志,走火入魔者”。在校大学生因故退学者大多与网络有关。很多网吧的老板为学生提供通宵上网游戏服务,学生经常是一个甚至数个通宵泡在网上!更有甚者,少数学生因滥交网友而丧失了性命,演绎了不少悲剧。显然,长此以往,这对培养国家建设人才有百害而无一利。

2、网络的虚拟性造成了人际关系日渐疏远

虚拟性,是网络的一个重要特点。在网络中一切的事物都是虚拟的,然而正是网络的这一特性,使得我们的网民们具有了虚拟的身份,而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却变得冷漠起来。一些不法分子也正是利用这一身份,在网络中上演着一个个闹剧和骗局。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思想往往都比较简单、幼稚,充满着理想化。网络的虚拟性则对他们的人际关系的形成造成不良的影响。

据统计,互联网在全球的使用者己将近两亿。其中不少人是为了学习和工作,但大多数却不是以获取信息为目的,而是为了结交朋友。今天,在大学生的生活中除了男友、女友、笔友称呼之外,又多了个新名词-网友。这种交往并不是那么简单,因为把人们聚集在一起的技术同时又使他们远离,就像当初的电话、传真一样。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很容易地和世界各地的人聊天。也许正是因为大家不见面的原因吧,有时人反而能把自己的心理话说出来。不过,当每个人把自己有限的精力投入在网络中去的时候,他就很容易把自己完全置身于一个“虚拟的世界”,对周围的人和事都视而不见,人际关系逐渐疏远。

网上的“虚拟身份”还常常会演出不少闹剧和骗局。互联网给许多人创造了一个情感的封闭空间,使人们从现实中解脱出来。但若将所有的情感寄托在网络中又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有许多大学生抱怨:当自己的真实性别被网友知道后,往往会惹来许多麻烦,所以她们往往以男性身份上网。网络上所导演的闹剧增加了人们的情感信任危机,这个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3、网上的不良信息,毒害着广大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我们知道,互联网极大地缩短了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时间和周期。同时,形式更加生动、方法更加简洁、范围更加广阔、效率更加高速。互联网己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然而,由于法规的滞后,管理被动等主观和客观的种种原因,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从封建迷信、色情暴力到流言蜚语再至反动言论,不一而足。

首先,网上“黄”毒泛滥。虽然几乎每个网吧的入口处都挂有公安部门颁发的“安全证书”和“禁止进入非法网站,谢谢合作”的招牌。但实际上一到后半夜,值班人员便无精打采地守在门口。有人来了,发发上机证;有人走了,收收费;其他时间,就趴在桌上睡觉,把公安局的法规早己忘记到了九霄云外。

其次,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网络作为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在网上大肆散布封建迷信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与我们进行争夺阵地、争夺群众的激烈斗争。国内的一些不法分子也把网络作为与我们党和国家对抗的工具和渠道。大肆散布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虚假信息,迷惑群众,混淆视听。毒害了群众,也毒害着当代青年大学生。网络上的反动、迷信言论应引起我们的警醒!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渐渐地走进人们的生活,有人认为在网上发邮件、查寻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也有人认为网上出现了一些黄色内容,虚假信息对人们的精神世界造成了消极的影响,更严重的是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中,严重影响了学习和健康。

国务院颁布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不得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营业场所。业主认为市场交易的原则是自愿原则,消费者有自主选择权,我们尊重未成年人的意愿和选择,有何错?一些网迷认为,网络消费完全是个人的行为,与国家和社会无关;一些家长则认为条例的颁布,说明网络文化弊大于利,应该取缔;学校认为这是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

我觉得家长们的观点是错误的,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网络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利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网络是利大于弊的。

而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作为未成年人来讲辨别能力比较差,网络上的一些负面影响,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限制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是对青少年的有效保护。

当下最流行的一句话是要以***主席的“八荣八耻”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来提高自己的道德评价标准。其中有两项是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而这两项就要求我们青少年要正确的对待网络,运用网络带来的利处。适当的运用互联网,查询资料、下载软件等。要坚决反对利用网络做不符合中学生身份的事。要科学的掌握网络的一些技能,为自己的健康成长做准备。

网络,一个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信息时代的标志。作为我们中学生,理所应当对其进行追求、探索。}

这尽管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但它的方便、快捷、灵活等多种优点,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给予了我们敖游的空间。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想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坐在家中即可浏览众多网上图书馆丰富的图书收藏;几秒种内,便可收到相隔万里的来信,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各地各种祥细的、自已想知道的信息;通过各学校开办的远程教育网了解更多的知识等等。正由于网络的这些优点,才受到越来越多的表少年的青睐。}

但又有许多人认为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的确网络是一个复杂的东西,它的内部充满各种信息,像反动、暴力、黄色,这类鱼龙混杂的东西太多了,我们中学生自主能力有限,实在难以抵御网络惊人的吸引力。}

但网络是一个新生事物,的确中学生的自制力和网络的吸引力,可以说两者根本是无法匹敌的。网络的吸引力是无穷的,而中学生的自制力是有限的。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以学习为主要目的上网的中学生,美国占总数的20%,英国为15%,中国仅仅为2%。这惊人的对比,恰如其分地说明了中学生的自制力不如网络的吸引力,。它好象刚出生的婴儿,终究是需要细心的扶持的,在正确的教育、指导下,长大成人,建设国家、作出贡献。但偌是像现在这样,抑制了学生上网,不就好象将这婴儿杀死在摇篮里吗?中学生上网的人数很多,部分人受到不良影响,这正说明了是否受到不良影响取决于自身的素质与意志。俗话说得好:“人正不怕影子歪。”只要我们有不靠近这种沉溺人思想的网络传播的意志,自然也就不会受到其影响了。}

利弊的区别在于你如何运用它,以及如何合理安排好时间。如果是用于成天打电子游戏,不分昼夜,肯定是弊。如果用于学习:利大于弊。如果用于聊天、游戏:弊大于利。}

网络代表着文明的进步。网络是一个奇妙的东西。那里有浩翰的知识海洋任你遨游,有瑰丽的艺术之葩争奇斗艳;足不出户可知晓天下大事,鼠标轻击即购来中意之物;享受与世界各地的友人“聚会”聊天的乐趣,体会发张“贴子”可得到八方援助的喜悦……

网络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在网上可以看到比电视报纸更快更多的消息。可以很快的找一本书,也可在线听最新的音乐,可以在线做知识问答或远程教育来充实生活,学到很多丰富的课外知识和技能,还可以投稿网上发表显示自己的才华。还能做出独具风格的个人网页,展示我们的想像力与创造力以及个人动手能力。

通过网络还可以发送电子邮件,既快捷方便、又经济实惠。传统信件如果要从中国寄到美国要两个星期时间,而电子邮件只要几秒钟的时间就可以到达,现在,想寄信只要打开计算机联上网,就可以将信件发送出去了,再也不用到邮局去寄信了。

总之,网络提供电子邮件、信息查询、文件传输、网上聊天等信息服务,是学习生活工作的好帮手。

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也有不足的一面:网络游戏、沉湎聊天、黄色网站是三大社会公害。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泛滥成灾,垃圾信息对学生整体素质造成冲击;网络传播成为诱发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冲突与失范的重要因素,如虚拟的网恋,让不喑世事的学生上当受骗;“网络上瘾症、孤独症”等网络技术副产品使一些学生行动变异、心理错误乃至生理失调,造成身心危害;网络语言的大量使用强化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对其民族文化素养造成冲击。

这就是网络。掌握好它就能更快的到达成功彼岸,误用了它,将陷入了无底深渊难以自拔。我们必须兴利除弊,让网络为我们服务,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更精彩。

网络文化是指网络上的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

应该这样说,自从计算机网络出现,网络文化即开始出现。最初的网络文化还有较多的地球上其他人类社会文化的特征以及计算机文化的特征。这一时期的网络文化应该讲还没有出现。网络作为文化信息的载体传播网络外的其他文化,网络出现以前的文化,网络没有创造任何文化。你可以发现网络上传播的小说用的文字,语言,修辞语法都不是网络创造的,网络电影不过是网络外的电影的数字化方式的再现和传播。换言之,没有网络这些小说电影也会出现或者已存在,网络解决的是网络外文化传播的技术问题。

网络文化的主题是社会经济生活的结晶,它含概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行为主体、医疗卫生、娱乐文化、科学技术、教育、外交关系等。网络来源生活,网络文化的发展归根究底以社会为基础!

虽然不同的民族地区、不同的国家会出现不同的网络文化,但网络文化带来的利与弊是同样的,就看你怎么运用网络文化.

举一个例子,我们以前在网上无非是聊聊天、玩玩游戏、听听音乐什么的,做些可有可无的事来打发时间。而随着网络文化时代的进步,我们发现网络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所需的资源,给我们娱乐放松展示自己的机会,更是驱使一个网络现象漫延的一个重要过程。比如网络文化中的跟风现象,最能体现跟风现象的就是“人肉搜索”事件。在这个事件中,我们看到了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利与弊。大家愤怒时,可以发起“网络通缉令”,于是被“通缉”的人无论是好还是坏,很快,在互联网上我们就能看到有关他包括他周围一切的相关资料。人们在惊叹网络力量的同时,也会不自觉地会参与进来,而像“人肉搜索”这一集体化或个人化的网络行为,会被大家跟风的一种行为,可以被我们看作是一种由网络文化引申的现象。下面我们来谈谈网络文化的利与弊:

利:

1 、网络文化为网民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

网络的出现改变了现代网民们传统的学习模式,过去网民们基本上是教室、寝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生活。网民要查寻资料,往往只能在图书馆才能实现,而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猛增,各高校图书馆都感到压力很大,许多网民往往很难借到自己想要的图书。网络正好解决了这一个难题,在因特网上,网民们不仅可以很方便的查到自己所需知识方面的有关信息,通过“网上冲浪”了解到国际国内形势;通过校园网网民还可以了解到学校的相关政策,知道学校的重大安排,

大家普遍所关心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

同样,网络对网民的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如就业方面等

2、网络文化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农民的生产、生活也离不开了网络。

3、网络文化的出现,随之而来的是网络文化与现实文化相结合,网络文化推动着现实文化的发展,现实文化也慢慢离不开了网络文化。

等等等??????

弊:

1 、迷恋网络,导致学业荒废

网民登陆互联网本来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而且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这也是必然的选择。然而,网民在网上用于调查资料和专业学习的时间却微乎其微。在网民上网比较集中的那些网吧,一眼望去10 个上网的网民有9 个是泡在聊天室或联众游戏网等网站上或通宵达旦玩游戏。他们上网不是为了搜集资料,而是把网吧变成了“聊吧”,更有甚者是在上网算命。不少网民晚上上网“兴致勃勃”,白天上课“无精打采”,学习效率可想而知了。

目前,在成千上万的网民“网迷”中,不乏“玩物丧志,走火入魔者”。

在校网民因故退学者大多与网络有关。很多网吧的老板为网民提供通宵上网游戏服务,网民经常是一个甚至数个通宵泡在网上!更有甚者,少数网民因滥交网友而丧失了性命,演绎了不少悲剧。显然,长此以往,这对培养国家建设人才有百害而无一利。

2 、网络的虚拟性造成了人际关系日渐疏远

虚拟性,是网络的一个重要特点。在网络中一切的事物都是虚拟的,然而正是网络的这一特性,使得我们的网民们具有了虚拟的身份,而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却变得冷漠起来。一些不法分子也正是利用这一身份,在网络中上演着一个个闹剧和骗局。呵这点我深有体会。

3 、网上的不良信息,毒害着网民的身心健康。

我们知道,互联网极大地缩短了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时间和周期。同时,形式更加生动、方法更加简洁、范围更加广阔、效率更加高速。互联网己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然而,由于法规的滞后,管理被动等主观和客观的种种原因,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从封建迷信、色情暴力到流言蜚语再至反动言论,不一而足。

网络,一个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信息时代的标志。作为我们中网民,理所应当对其进行追求、探索。

这尽管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但它的方便、快捷、灵活等多种优点,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给予了我们敖游的空间。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想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坐在家中即可浏览众多网上图书馆丰富的图书收藏;几秒种内,便可收到相隔万里的来信,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各地各种祥细的、自已想知道的信息;正由于网络的这些优点,才受到越来越多的网民的青睐。

但网络文化利弊的区别在于你如何运用它,以及如何合理安排好时间。如果是用于成天打电子游戏,不分昼夜,肯定是弊。如果用于学习:利大于弊。如果用于聊天、游戏:弊大于利。

网络代表着文明的进步。网络是一个奇妙的东西。那里有浩翰的知识海洋任你遨游,有瑰丽的艺术之葩争奇斗艳;足不出户可知晓天下大事,鼠标轻击即购来中意之物;享受与世界各地的友人“聚会”聊天的乐趣,体会发张“贴子”可得到八方援助的喜悦??

网络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在网上可以看到比电视报纸更快更多的消息。可以很快的找一本书,也可在线听最新的音乐,可以在线做知识问答或远程教育来充实生活,学到很多丰富的课外知识和技能,还可以投稿网上发表显示自己的才华。还能做出独具风格的个人网页,展示我们的想像力与创造力以及个人动手能力。

通过网络还可以发送电子邮件,既快捷方便、又经济实惠。传统信件如果要从中国寄到美国要两个星期时间,而电子邮件只要几秒

钟的时间就可以到达,现在,想寄信只要打开计算机联上网,就可以将信件发送出去了,再也不用到邮局去寄信了。

总之,网络提供电子邮件、信息查询、文件传输、网上聊天等信息服务,是学习生活工作的好帮手。

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也有不足的一面:网络游戏、沉湎聊天、黄色网站是三大社会公害。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泛滥成灾,垃圾信息对网民整体素质造成冲击;网络传播成为诱发网民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冲突与失范的重要因素,如虚拟的网恋,让不喑世事的网民上当受骗;“网络上瘾症、孤独症”等网络技术副产品使一些网民行动变异、心理错误乃至生理失调,造成身心危害;网络语言的大量使用强化了网民语言表达能力,对其民族文化素养造成冲击。

这就是网络。掌握好它就能更快的到达成功彼岸,误用了它,将陷入了无底深渊难以自拔。我们必须兴利除弊,让网络为我们服务,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更精彩.

网络文化的利与弊

内容一 青少年用户使用互联网的特征

一、用户开始使用互联网的时间:约80%的用户从19xx年或20xx年开始使用互联网,网龄大都不长。具体分布如下:19xx年以前占6.3%;19xx年占14.0%;19xx年占36.20%;20xx年占43.50%。

二、上网地点:58.8%的青少年用户在家里上网,31.5%的用户在亲戚朋友家上网,在网吧、咖啡厅或电子游戏厅上网的占20.45%,在父母或他人办公室上网的占15.0%,在学校上网的占10.8%。

三、上网时间和对上网时间的满意度估计:青少年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212分钟左右,如果平均到每日,约30分钟左右。37.0%的用户认为自己上网时间“正好”,认为“比较多

还能满足”的用户占12.0%,认为“太多了”的仅为0.7%。31.7%的用户认为“比较少”,18.5%的青少年用户认为“太少了”。也就是说,50%的青少年用户对上网时间并不满足。

四、互联网功能的使用:玩游戏占62%;使用聊天室占54.5%;收发电子邮件占48.6%;下载储存网页占39.7%;使用搜索引擎占25.0%;订阅新闻占21,9%;网络电话占14.7%;网上寻呼占14.3%;制作和更新个人网页占12.6%;上传文件占9.4%;公告板(BBS)占9.2%;代理服务器占2.3%。

五、用户和非用户对互联网的需求;用户选择“获得更多的新闻”为最重要的需求的比例最高,其均值为3.81(满分为5分,以下同)。以下依次是:“满足个人爱好”为3.74;“提高课程的学习效率”为3.71;“课外学习和研究有兴趣的问题”为3.67;“结交新朋友”为3.65。最不重要的需求是“享受成年人的自由”,均值为2.8l。

内容二 网络的影响

一 网络的正面影响

1、网络有助于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青少年 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平等交流,这对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准青少年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此外,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青少年可以同时和多个教育者或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动,从而提高思想互动的频率,提高教育效果;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可下载性、可储存性等延时性特点,可延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互动的时间,为青少年提供“全天候”的思想引导和教育。还可以网上相约,网下聚会,实现网上德育工作的滋润和补充,从而及时化解矛盾,起到温暖人心,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2、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学到在校大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修满学分、获得学位。这对于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它不但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家庭乃至于社会的稳定。

3、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上网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同样,又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二 网络的负面影响

1、对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青少年很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资本主义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处于极度矛盾、混乱中,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从而滋生全盘西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

2、网络改变了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青少年在网上公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青少年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同时,上网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3、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色情有关,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

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

4、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浏览黄 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 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这些犯罪主体以青少年 为主,大多数动机单纯,有的甚至是为了“好玩”、“过瘾”和“显示才华”。另外,有关网络 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 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

内容三 上网青年的各种“症状”

第一,认知上的“快餐——硬结”症

对于众多步履匆忙的青年而言,互联网好比知识快餐一样,大大激发了他们急于求知的强烈欲望,在鼠标轻点之间就能立刻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里的学习、工作效率。 而对网上各种时髦展品,他们在好奇心、求知欲驱使下流连忘返,从不审视、怀疑它的构造成份和运转功效,整个大脑于囫囵吞枣之际成了一个受动而麻木的机器,致使许多硬结不但吞噬着青年人本应充满活力和主见的青春大脑,而且阻塞着他们对真知的内化。

第二,情感上的“狂泻——冷漠”症

对于那些至今尚未完全摆脱父权主义、顺应主义教育的青年来说,虽然在现实中其情感表露总要受到他人及社会的左右,但他们身上被压抑的诸多情感却可以在网络世界中肆意暴发。上网交友,网上聊天、在BBS中高谈阔论成了人们忘记权威压制、排遣孤独,宣泄不满的畅通渠道。只是我们观察到,尽管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青年缓解压力、平衡心理、但过多虚拟的网上情感交流无疑让许多青年在放飞情感的同时,总想试图将自己真实的情感深埋心底,不愿向真实世界坦露,并懒得与活生生的人进行情感交流。 生活中,这些人沉默寡言、不善言谈、不为世间情感所动,显出一副冷漠姿态。互联网成了一部分人面对现实情感世界的心灵之锁。

第三、意志上的“自主——膨胀”症

在互联网这一无人管理的区域内,青年人能够以己为中心,以己需要为尺度,完全按自己的个人意志自主地利用网上资源、自主地在游戏中扮演各类角色、自主地设计令人惊叹的“小制作”、“小发明”等等,这种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意志自主表现虽然在相当程度上利于青年个性的张扬。 但我们也为一部分人在极度的意志自主中其“唯我独尊、唯我是大”的意志膨胀表现所震惊:一些青年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个性,总想通过自己的意志自主表现而一鸣惊人,于是利在互联网上随意制造思想和议论的巨大泡沫,甚至为了达到让世人把他当主角的目的而不惜作出损害别人数据、破坏他人网站,侵入别人系统等过激行为,以至酿发可怕的阻塞网络交通的网络地震。

内容四 充分认识网络发展中的“青年问题”,积极寻求对策

1、充分认识网上思想渗透问题,强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

使他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努力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强化爱国主义意识和宏扬民族精神。

2、切实加强网上文明行为规范的建设。要广泛开展以宣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为主题的各项活动,积极引导青少年遵守网络道德,提倡“五要五不”,即: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保护意识,不随意约见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空间。努力创造干净、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

3、构建网络和社会互动的青少年教育体系。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思想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 工程,因此政府、社会、家庭要协作联动,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要把传统的青少年教育的政治优势和互联网的特征有机结合起来;二是把党、政府和群众团体的组织力量和培养网上青年志愿者的工作结合起来;三是把网站的建设工作与对现有青少年组织和机构运行机制进行必要的改革结合起来,以适应网络发展需求。另外,还要着重加强对青少年 的社会化教育,提高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使他们勇敢地直面现实世界,积极投入到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去。

4、培养一批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青少年工作者。调查显示,目前青少年工作者中有5.6%的人根本不会用电脑,38.4%的人根本没有接触过网络,这种情况很难适应网络时代的教育要求,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青少年工作 者队伍网络技术的培训,让他们尽快掌握和互联网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容量,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青少年的所思所想,这样才能使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5、开辟更多的更好的青年网站,积极占领网络阵地。目前,大多数青少年网站没有新鲜感、时代感,显得比较呆板,不容易产生强烈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因此我们要尽快建设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独特而富有新意的青少年网站,以“主题鲜明、形式活泼、清新高雅、健康向上”的风格对青少年进行正面教育,真正在“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上有所突破。同时,要加强青少年教育软件的开发制作,利用法律和技术上的可行性打击网上违法犯罪现象,走“以法治网”的良性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