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校长莫振高

好校长莫振高

作者:本报记者 刘昆 本报通讯员 周仕兴 《光明日报》( 20xx年03月18日 01版)

3月9日,广西都安高中校长莫振高因病离世。

悲痛瞬间爆发,传遍媒体、网络、微信朋友圈,一天之内,整个都安县城的花圈便告售罄。15日早晨,数千人从全国各地赶来送他最后一程。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美国哈佛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以各种方式向他致敬。

教育的真谛是爱

“我感受着孩子们的痛苦,也体会着他们的快乐。” ——莫振高

19xx年,澄江乡学生蓝程考上都安高中,因交不起170元的学费、住宿费而面临辍学,一筹莫展的父亲蓝玉锋找到莫振高。莫振高说:“让孩子先进来,我有办法。”

莫振高的办法,就是拿出自己的工资资助蓝程,直至他高中毕业,考上北京邮电大学。如今,蓝程已博士毕业,在北京工作。

“是莫校长改变了我儿子的命运,也改变了我们一家人的命运。”蓝玉锋动情地说。

在都安,因莫振高而改变命运的,远不止蓝程一家。

素称“石山王国”的都安,地处广西西北部,自然条件恶劣,农民以种玉米为生,全县人均年收入1600多元,特困户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

“学校至今仍有约40%的学生是贫困生,虽然已免学费,但书本费、住宿费及生活费,每年仍需4000元左右,不少贫困家庭不堪重负。”都安高中资助办主任韦喜凤说。

每年学生报到时,总有一些缺钱的孩子没有勇气进校报到,在校门口徘徊。这时,莫振高会把“校长办公室”搬到校门口,拿着喇叭喊:“有困难,就找我莫振高!”他还亲自为贫困生办理优先入学手续。多年来,每逢开学,莫振高必“摆摊”,专做贫困生的“生意”,这动人的一幕在当地传为美谈。

“一个孩子只是学校的几千分之一,却是每一个家庭的100%!”“帮一个贫困生,就是帮一个家庭!”35年来,莫振高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先后资助300名学生上完了高中、大学。

为了详细了解贫困生的家庭情况,莫振高一有空就跋山涉水去家访,一走就是七八个小时的山路,到学生家自掏腰包救困扶贫。为了给贫困学生筹集费用,他经常登门向爱心企业

求助,四处“化缘”。为了让家庭贫困的孩子安心学习、专心追梦,学校每年都拿出一部分经费来帮扶他们,还经常组织师生为他们捐款捐物。

莫振高对学生的爱,系在前途命运上,落在生活细微处。老师们都说,他是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来养育的。

一个“养”字,多少付出。

“他做起事来比谁都细心。”学校党支部副书记韦明壮说,在宿舍看到学生从厕所出来,莫振高会叮嘱他们先跺一下脚,不要把水带到床边。他还叮嘱学生晒衣服时,衣服要拧干,阴晴不定、湿度很大的“回南天”时,太阳出来要晒被子,降温了要添衣服。学生们被雨淋了,广播里会传出莫振高的声音:“食堂为大家准备了姜糖水,请淋了雨的同学去喝。”

他做这些事,分明怀着一颗父亲的心。学生们亲切地称他“校长爸爸”。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将教育家夏丏尊这段话记在心间,莫振高说:“我感受着孩子们的痛苦,也体会着他们的快乐。”

这样的爱,是一种心贴着心的爱,也因为师生的接力而延续。都安高中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都有个习惯——寄钱回学校来,接力资助学弟学妹。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没有一个人能独自成功,我们永远是一个团队!”——莫振高

3月7日,“20xx年春季全区人才交流大会”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往年的每次招聘会,莫振高早早就会到现场,亲自筛选简历,组织面试。

可这天,他不得不在做完手术后,才从医院往招聘现场赶。在出租车上,他浑身乏力,抵达目的地时,望着几十级台阶,他一声叹息,因为实在没有气力上去了。回到医院,他还一再嘱咐同事,要保质保量完成招聘计划。

关于选人用人的标准,他说:“我们是山区学校,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去选择合适的教师。”

对于招进来的教师,他当作珍宝一样,在生活上悉心呵护,但业务上的硬杠杠很明确:3年内必须出师,5年内必须挑大梁。很多年轻老师都听他说这样一句话:“你们得抓紧努力了!孩子们可没时间等你慢慢成长啊!”

对日常经费的使用,莫振高是有名的“抠”,但是对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培养,他大方得很。就在几年前,他亲自拍板,挤出300万元,选派97名教师参加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班学习。

“家长把孩子交到我们手里,是信任,是期望。我们一定要教好孩子,不能让家长的希望变成失望。”这是莫振高常对老师们说的一句话。

当年,他刚到都安高中任教时,学校只有一栋宿舍楼和三栋低矮的教学楼。当校长后,他下决心把破旧的学校改头换面。在他的努力下,学生饭堂修好了,图书馆、科技楼和学生宿舍楼建起来了,教学综合楼里装上了先进的教学设备,昔日破旧的校园焕然一新。

“现在条件好了,就看你们的了。”莫振高常鼓励老师们,要做就做到最好,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莫振高要求,老师参加市级赛课一定要争第一,自治区级、国家级至少二等奖以上。同时,他提出:“没有一个人能独自成功,我们永远是一个团队!”

为了提高教师教学质量,莫振高倡导“集体打造优质课”。每个学期,学校要组织校内演示课,每个教研组派一人参加,全校老师去听课、观摩。遇上演示课、赛课,整个教研组要在一起“磨课”,包括每一句话、每一个手势、每一个步骤,教研组都会反复斟酌。

20xx年,英语教师韦玲玲获得参加广西高三英语研讨会暨说课展示比赛的机会。莫振高立即召集英语组30名教师开会研究说课内容,他要求英语组全力以赴,帮助韦玲玲修改说课内容。

“从说课内容、语调、手势、表情??莫校长都给了全方位的指导,我进行3次试讲,他每次都到现场。”韦玲玲说。通过集体打造,她获得了一等奖。

“如果说我对都安高中作出了一点点贡献,那就是为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教师。”莫振高曾经这样欣慰地说。

更注重为人处世教育

“我们只有赢得了做人的分数,才是真正的好成绩。”——莫振高

每天晚上,宿舍熄灯前,莫振高都会走进每一间男生宿舍,催学生早睡。

每天清晨6时,他准时出现在校园里,巡视每一间教室、每一个角落,哪怕看到地上有一张纸片,都要弯腰捡起来。

35年寒来暑往,莫振高的这些习惯已成定式,风雨无阻,雷打不动。

“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追求卓越,从我做起。”这是莫振高始终秉持的理念,他要求自己做的每一样工作都做到最好,每一个承诺都要如约兑现。

现在北京工作的韦景煜记得,在他读高一时,住的宿舍是漏雨的瓦房。一个晚上,“莫爸爸”雨夜巡查,看到宿舍漏水,焦虑地说:“现在学校条件艰苦,你们克服一下,我一定让你们在毕业之前住进公寓楼新宿舍!”

言出必践,两年后,一栋崭新的宿舍楼拔地而起。

陈旧的房间,一张桌子,堆着一摞翻旧了的书——这是莫振高用了几十年的办公室,简陋得有些寒酸。学校建起新楼,后勤部多次劝他搬到新楼办公,他拒绝了。他说,每一分建设资金都来之不易,优先安排教学用,“我们艰苦一点不要紧”。

作为校长,莫振高行政事务繁多,但他从没有放下教鞭,没有离开过三尺讲台,始终坚持教学一线。他认为,教学质量是生命线,只有到教学一线,才能及时发现教学问题,教好学生。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他一节课不误,一次会不缺。他所带的高三毕业班,会考、高考年年名列前茅。

壮族学生韦吉珠上高中时,还不能流利地讲普通话,甚至不敢在公共场合说话。莫振高就从日常生活用语开始,一字一字地教,一句一句地教,韦吉珠则像学习外语一样仔细地学。在莫振高的耐心指导下,韦吉珠进步很快,后来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

“为了高三,为了自己,为了走出大山,加油!我自信,我努力,我成功!”说起“莫式排比”教学特点,高三学生苏宝尧说,在校长的课上听到的都是鼓励的话,“是他给我们这些山区孩子树立了信心”。

除了知识传授,莫振高更注重的是为人处世的教育。“考试成功的机会有100次,做人成功的机会只有一次。我们只有赢得了做人的分数,才是真正的好成绩。”这样的反复叮嘱,成为全校学子的座右铭。

20xx年秋,他意识到高三学生心理问题突出,便提出开高考心理课,但是苦于学校没有相关专业的教师,一时也招不到人。他又自觉挑起了这一重担,兼任高三所有毕业班的高考心理辅导课。

“记得莫校长第一次给我们上心理课时,我们全班非常激动。他一进教室,全班都鼓掌。莫校长接着说,这80%的掌声留给你们自己,在备战高考的路上给自己加油鼓劲,20%的掌声留给我这个平凡的老师就够了。”学生韦婕勋说。

已知天命的莫振高,是从零开始钻研心理学的。

他自费到北大、清华参加心理学培训,取得了上岗证书,加上自学总结、融会贯通,终于使心理学课成为全校同学最期待、最喜欢的课。

“莫校长的课信息量非常大,学生非常喜欢,课堂气氛很活跃,班班有掌声,节节有掌声,有时因外出开会缺了课,常常受到学生们的强烈‘抗议’。”与莫振高共事20余年的唐炳宏老师说,常常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主动要求“拖堂”。

“哪怕多讲5分钟,就是多5分钟快乐!”学生季柳级说,“莫老师的课,我们永远听不够。”

然而,造化弄人。从今以后,都安高中的学子,再也听不到“校长爸爸”的课了。

(本报记者 刘昆 本报通讯员 周仕兴)

时代需要这样的教育家

作者:本报评论员 《光明日报》( 20xx年03月18日 01版)

连日来,广西都安高中校长莫振高的感人事迹在教育战线、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反响。很多观众、读者、网友纷纷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莫振高的哀思与敬佩。

在这个关注点容易转移的时代,莫振高的事迹为何能如此强烈地拨动人们的心弦? 莫振高只是一名普通的山区高中校长,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英雄壮举,只有35年如一日的平凡坚守。但正是这种平凡和坚守,造就了他的崇高,彰显了他的力量,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山区教育实践家的时代价值。

首先,是他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莫振高认为,教育的真谛是爱,热爱学生是教师厚重的职业底色。他视学生为儿女、爱生如命,他用慈父般的真爱,给予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他用朋友般的真心,感受着孩子们的痛苦,也体会着他们的快乐,从而获得学生们爱的回应,被亲切地称为“校长爸爸”。他十分重视学生做人的教育,不唯考不唯分,引导学生做一个身心健康、心怀感恩的人。他关心老师的成长,希望他们将优秀作为一种习惯。他认为,作为一名校长,必须追求卓越,追求卓越又必须从自己做起。这样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极具启迪意义。

其次,是他的教育理想和情怀。孟子说,人生有三乐,其中之一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莫振高以帮助学生为快乐之源,主动将大石山区孩子的未来扛在肩上,将莘莘学子的前途命运和自己的使命紧密结合起来,誓言“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30多年,他坚持不懈,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300多名贫困生上大学,并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善款,资助近两万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优秀学子遍布海内外,实现了他“让瑶寨儿女走向世界”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再次,是他的实干精神。在条件艰苦的“石山王国”,莫振高不畏艰难险阻,主动奋发作为,勇于攀登高峰。校舍破旧,他四处筹资,建起栋栋新楼,使山区教育与现代化接轨,为山里的孩子打开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在基础教育的良田里,他从不妄自菲薄,而是和同事一道,埋头耕耘,斗志昂扬,孜孜求索;他敢于革故鼎新,树立新理念,探索新方法,与学生共成长,与时代同进步。

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经师者,授业、解惑;人师者,行为世范。莫振高从大石山区走来,为时代所接纳、所推崇,只因他给予别人的是心灵的启迪与人格的提升,是梦想的航向与人生的指引。

如暗夜里的一盏明灯,燃尽自己,用品格点亮学子的梦想——时代呼唤莫振高,时代需要莫振高式的教育家。

(本报评论员)

 

第二篇:莫振高

莫振高,男,壮族, 54岁,中共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高中高级教师、校长。工作中,莫老师积极进取,孜孜以求,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诠释着一个共 产 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他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教书育人,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取得突出成绩;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资助贫困生完成学业;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好评。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模范、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成为学生欣赏的教师

莫振高老师19xx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小学,初中,高中任教。作为一名专业教师,他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瑶山这片养育他的热土。他真诚对待每个学生,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他的眼里没有差生的概念,他认为每个学生都能成才。他把自己全部心血倾注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上,赢得了学

生的爱戴,社会的好评。

他为山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上世纪80年代,农村中学办学条件还很艰苦。校舍基本上都是瓦房,一下大雨,教室、宿舍都有漏水的地方,遇到这种情况,莫老师都要冒雨,架着梯子,上房给同学们检修。有时正值半夜,听到同学们的呼喊声,莫老师马上就会要冒雨给同学们补漏,常常是同学们安稳地睡好了,老师却病倒了。学校缺乏教具,为了形象教学,他自己动手绘制挂图,不懂的,问;不会的,学。周末,他走近20多里山路回老家,扛来木板为学生修理桌椅和门板。他常常告诫学生,学习是辛苦的,但为了改变命运,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没有刻苦的钻研和不懈的追求是不行的。工作中,他废寝忘食,每天的

工作时间都在十几个小时以上,绝大部分节假日也都用在教学与管理中。

长期超负荷运转,加上人到中年,身体不再硬朗。有时上课到半,胃病突发,只见他大汗淋漓,疼痛难忍。为了不影响同学们听课情绪,他没离开教室,而以顽强的毅力把课上完。有时因病住院,他趁着医生护士没在场而溜回学校。遭到医生批评时,他只是笑笑说,学校工作太忙,我实在无法躺下。岳母长年瘫痪在床,作为女儿女婿,本应时常探视、问候,可他抽不出时间常去,总是将学生的前途、学校的工作

放在第一位。

上世纪90年代末,莫老师刚走马上任。由于学校师资紧缺,他一边承担全校的教育管理,一边承担毕业班三个班的语文课。当了校长,可他始终没有放下教鞭,没有离开过三尺讲台。他主教语文,年年带高三毕业班。他所带的班级,没有因为行政事务多而影响教学质量,他的课都受到学生们的热捧。 莫老师十分重视专业理论的学习和自身素质的提升,他不仅鼓励全校教师参加各类进修,还以身作则,先后到北京大学(微博)心理学学院脱产进修,结业后回校给全校毕业班开设高考(微博)心理学课程。他参

加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班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毕业。

为了让贫困生在艰难的岁月得到帮助,获得温暖,顺利完成学业,莫老师把爱心、把真情献给所有的贫困生。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位山里的孩子考上了重庆大学(微博 招生办),由于家庭困难而产生放弃上学的念头,莫校长知道后,亲自到她家里了解情况。看到财产不足两三百元的家庭,他眼睛湿润了。回来后,他拿出自己艰辛积攒下来的1000多元钱给这位同学作路费和生活费。为了使这个学生安心完成学

业,莫老师每月还定期给她零花钱,安慰她坚强度过难关。要知道,那还是个艰苦的年月啊,莫老师的月薪也不过50元。来自偏远山区的280多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也先后得到莫老师个人的资助完成了学业。30多年来,莫老师从当普通老师,当班主任,当学校的团委书记直到现在当了校长,一直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贫困生,资金已达5万多元以上,衣物之类的资助更无法列举,可这些,他从来都没在人前张扬。

担任校长以后,他更为全校的贫困生操碎了心。每一年,他带领学校领导班子、全体班主任带头为贫困生募捐,也呼吁社会慈善机构、著名企业、友好人士为贫困生捐助。近10年来,莫老师先后筹集到三千多万元善款,资助一万八千多名贫困生完成学业,圆了大学梦,实现了莫老师让所有的贫困生“进得来,学得好,考得上,出得去,成得才”的目标,学校也成为全国“圆梦—梦圆”的发祥学校。中央电视台、香港卫视中文台,新加坡、美国等媒体对都安高中的“圆梦”行动作了多次的专题报道,引起了社会广泛

的关注。

多年来,莫老师放弃了沿海发达城市知名学校的多次高薪聘请,把全部精力和智慧献给了学生,把所有真情与爱心献给了学生。他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影响着学生,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最终,他成了学生离不开的良师益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0多年来,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成为

各行各业的优秀人物,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广西一高中校长辞世 4600名在校学生熄灯默哀

莫振高

时开始,莫振高辞世的消息在朋友圈、QQ群、微博、百度贴吧被狂刷,短短几个小时,几乎所有从都高毕业的学生,都得知了这一消息。在新浪微博,有校友发起悼念莫校长的话题,引来无数共鸣;在微信朋友圈,学子们难掩心中悲痛,有的诉说与莫校长的师生情谊,有的提议将新教学楼命名为“振高楼”,有的提议到操场点蜡烛祭奠莫校长;在QQ群,校友们商量着在这个周末,从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赶到都安,送莫校长一程。由于太多的校友要前往灵堂悼念,灵堂难以容纳,他们不得不在网上公布悼念安排,计划一个班一个班地挨个前往。

都安高中保卫科陆科长告诉记者,9日,莫校长辞世消息传出后,老师们都赶到莫校长的家里悼念。9日晚9时整,老师们惊讶地发现校园似乎忽然“停电”,数十间教室同时熄灯了。原来,这是学生们自发组织的全校熄灯3分钟致哀活动,当时,全校一片静寂,4600多名学生集体起立,为莫校长默哀3分钟。

10日早上8时多,有一名从上海坐飞机赶回来的昔日女学生,一踏入校园大门便放声大哭,保卫科人员赶紧上前制止,他们担心“哭声传染”,到时候全校几千名学生跟着一起哭,那还上得成课吗?

悼念

县城三家花圈店花圈卖断货

3月10日下午,记者抵达都安县城时,只见都安县城的一个花圈店摆放着多个“深切悼念莫振高校长”的花圈,店里工人们正在忙碌赶工,老板翻出厚厚的订货单说:“你看,这些都是订货的,都是悼念莫校长的,我们加班加点都做不及!”两小时后,消息传出:整个县城三家花圈店的材料全部用完,花圈当日断货。

据介绍,莫振高19xx年到都安高中担任语文老师,19xx年担任校长,在都安高中耕耘30多年。今年2月中旬他出现尿血现象,仍坚持工作,2月下旬出现小便失禁;2月26日前往都安县人民医院检查,诊断为前列腺增生和膀胱结石;27日到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进行住院治疗;3月2日进行手术。这段时间里,他每天都打无数个电话与学校联系,安排工作。

3月7日,都安高中在南宁会展中心举办招聘会,打算引进一批青年教师。此前几天,莫校长刚刚在瑞康医院做完尿路肾结石手术,由于挂念招聘会,当天他还是坚持下了床,没想到刚下床就由于过度疼痛而昏倒了。醒后他还想着去招聘会看一看,妻子也拦不住他。他前后3次下床,昏倒了4次,第4次是他已经上了出租车,司机发现他昏迷后,又把他送回了医院。

9日上午9时,莫振高突发心源性疾病而昏厥,经紧急抢救后,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应家属要求,一辆救护车将他送回都安。下午3时,莫振高不幸辞世,享年58岁。

往事

助1.8万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

灵堂设在都安高中教师宿舍区莫振高的家中,悼念的人络绎不绝。

都安高中资助办主任韦喜凤两眼红肿。她说,自己是以一个学生的身份来悼念莫校长的,因为她是从都高走出去后又回到都高,在她的心目中,莫校长“就像父亲一样”。

都安高中贫困生占学生总数的40%以上,帮助这些贫困生在求学路上走下去,是莫振高最为操心的大事之一。他一方面多方奔走寻求资助,一方面爬山涉水,深入壮村瑶寨,到贫困生家中家访。韦喜凤说,她和同事每次去贫困生家中家访时,莫校长只要不出差,都会一起去,想方设法帮助贫困学生。20xx年12月的一天,他们几个人清晨6时多出发,到百旺、九渡等乡镇的5个学生家中家访,直到天黑才返回县城,其间有四五个小时都是在步行。那一次,她注意到莫校长走得很慢,连两只鞋的鞋带松了都没发现。韦喜凤说,现在想来,当时莫校长一定是身体出现状况了,她只恨自己当时太粗心,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仅20xx年,都安高中就有200名学生获得每月250~450元的社会资助,这些学生的家都是在偏远山区,而莫振高去过其中约一半学生家。30多年来,莫振高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近300名贫困生,让他们顺利进入大学;同时,他先后筹集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1.8万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

情义

昔日学生乘飞机赶回来守灵

惊闻莫振高辞世的噩耗,在北京工作的韦景煜向单位请了7天假,9日下午乘飞机抵达南宁,昼夜兼程赶回都安,然后为莫校长戴孝守灵。他20xx年毕业于都安高中,莫校长并未上过他们班的课。记者问:“莫校长没上过你的课,你跟他熟吗?”韦景煜说:“校长就像我阿爸一样……”话未说完,他哽咽难言,堂堂八尺男儿,哭得像个孩子一样。

韦景煜说,莫校长虽然没上过他们班的课,但他们和校长太熟了。一个年级五个班,校长几乎可以喊出每个学生的名字,熟知他们在教室的座位,以及来自哪个乡镇。每天晚上宿舍熄灯前,莫校长会走进每一间男生宿舍催学生入睡;凌晨4时多,莫校长的身影又出现在校园里。他在校园的每一间教室、每一个角落巡视,哪怕看到地上有一张纸片,都要弯腰捡起来。

等晨操时间到了,他就和学生们一起做操,开始了和学生们一天的相处。莫校长担心学生们的营养跟不上,他就用“化缘”得到的资金,每个星期为学生们免费加餐一次;临近高考,他叮嘱食堂每天早上给每个学生发一个熟鸡蛋。他甚至跟学生们说,谁要是觉得在教室里看不进书,可以到他的办公室来学习。韦景煜跟三四个同学相邀而去,真的把莫校长的办公室当作自习室。莫校长不但不烦,反而笑眯眯的,非常高兴。

韦景煜说,他都记不清自己曾经到莫校长家吃过多少次饭了。那些年,莫校长经常招呼一些贫困生到他家里,让师母给孩子们做饭;学生们考上大学以及毕业工作后,每年节假日回乡,都会到莫校长家拜访。每次见面,莫校长都会关心地问起每一位学生的工作、生活情况,甚至关心到婚姻大事。很多学生结婚时,都请莫校长担任证婚人。3月8日,韦景煜在北京接到莫校长的来电,莫校长问他何时举办婚礼,并说自己在医院住院治疗,已经康复,次日就要出院了。没想到,此次通话竟是诀别。

韦景煜读高一时,住的集体宿舍是漏雨的瓦房。有一个晚上,“莫爸爸”雨夜巡查,看到宿舍漏水,非常焦虑。他说:“现在学校条件艰苦,我一定要让你们在毕业之前住进公寓楼新宿舍。”果然,在韦景煜上高三时,一幢崭新的宿舍楼矗立在校园。韦景煜再次痛哭流涕:“莫爸爸所有的承诺都兑现了,而我们的承诺却没有兑现,我说过今年正月初四要去拜访他,说过要接他到北京最好的医院体检,却再也没有机会了!”

一首缅怀莫振高的藏头诗在都安校友之间疯转:

莫道花谢已是冬,

振翅于天眺远空。

高处存暖爱犹在,

辞去此园心仍红。(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 黄乒宾 蓝锋)

莫振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