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部门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部门,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医院的医疗效果。供应室空气中微生物污染程度与医院感染也存在必然联系,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此,我院重点加强了对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六项卫生行业标准,此六项标准在消毒灭菌、监督监测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效。现报告如下。

一、加强制度化管理

我们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制定了消毒供应中心消毒隔离制度、质量管理制度、监测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器械(包括外来器械)管理制度、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质量控制与可追溯制度。科室经常组织理论学习和法律法规学习,定期进行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技巧,积极培养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团队精神,加强和临床科室的沟通。定期下科室了解临床医疗护理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改进工作,同时根据切实有效的规章制度规范日常工作流程,做到日有检查,月有计划,年有目标。每年年初制定质量标准,每月月初制定月工作计划和周工作重点,月末总结计划完成情况以及有待改进的地方,并做日常监测及定期抽查。如:复用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处理完成后,要求在检查包装时进行目测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检查各关节的灵活度、锐利器械的锋利度及对锐利器械尖锐部位的保护措施。在打包时,必须要求两人查对,高度危险性物品灭菌包内还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包外应设有灭菌化学指示物。灭菌包外应有标识,内容包括物品名称、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批次号、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按照器具的不同功能,分类按顺序摆放(待消毒包按要求在4h内进行消毒)。

二、合理布局供应室的功能区域并完善各项工作流程

从布局着手管理,供应室的管理布局是避免交叉感染,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提高工作效率,保障顺利供应的前提条件。消毒供应室布局科学合理,严格划分为去污区(污染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清洁区)、无菌物品存放区(清洁区)。采取规范性的路线,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空气流向由洁到污;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不准逆行。各区有明显的标志和界限,有利于防止污染,方便工作。整个工作流程强调按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保养、包装、灭菌、储存、无菌发放等顺序运行,不准逆行,各区域分别由专人负责落实,做到工作区与辅助区分开。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之间设实际屏障;并分别设洁、污物品传递通道和人员出入缓冲间(带);缓冲间设洗手设施,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无菌物品存放区内不设洗手池。检查包装及灭菌区的专用洁具间采用封闭式设计;工作区域的天花板、墙壁无裂隙,不落尘,便于清洗和消毒;地面与墙面踢脚及所有阴角均为弧形设计;电源线插座采用防水安全型;地面防滑、易清洗、耐腐蚀;地漏采用防返溢式;污水集中至医院污水处理系统[3]。合理的布局流程再造是对原有工作流程的薄弱环节和隐患实施流程改造,对不完善的工作流程实施重建,使流程趋于更加合理。我科选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完成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保养、包装、灭菌、储存、无菌发放等工作流程,从而形成比较规范的消毒供应中心程序,也便于管理并保证质量控制。同时借鉴现代管理模式的优点,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流程,使之更加人性化,节约人力,减少能源消耗,使工作人员在各项操作中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三、加强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质量管理

3.1严格物品回收回收的医院器械其性能是否达标,是保证医疗器械质量的关键。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与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分开放置,重复使用的要直接置于封闭的容器中,由CSSD集中回收处理,回收工具每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3.2重视清洗质量关器械清洗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重要环节。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方法包括机械清洗、手工清洗;机械清洗大部分的常规器械,手工清洗用于精密、复杂器械的清洗和有机物污染器械的初步处理。并配有清洗消毒机、半自动化内镜清洗操作台、手工清洗操作台、超声清洗机及干燥箱等清洗设施。严格执行清洗步骤:预处理→初洗→无机物处理→精洗→烘干→检查洗涤质量,达到程序化、科学化。

3.3严把包装质量关包装是保持灭菌物品在无菌状态下进行存放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确保包装的物品经灭菌后、打开使用前保持无菌状态。要求做到:包装前应仔细检查清洗的质量,器械的功能,做到物品表面洁净,包内物品齐全。

各种敷料器械包装正确,标志清楚,灭菌日期及失效期、责任者和查对者等清晰可见。每一个步骤必须达到标准,对各种器械包、穿刺包必须由两人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包装,不合格不能进入灭菌室,包装松紧适度,规格齐全,数量准确,尺寸规范。

3.4应用正确的灭菌方法灭菌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重点。我们遵循《WS310.3-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灭菌器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灭菌过程中坚守工作岗位,正确掌握灭菌器操作规程及检测手段,注重灭菌的三大要素:灭菌温度、时间、饱和蒸汽。消毒无菌物品是否合格必须通过消毒效果的监测方可放行,高压蒸汽灭菌监测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执行。消毒效果监测是评价其消毒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因此要求消毒供应中心质控员掌握灭菌质量监测技术。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结果应符合《转自:WS310.3-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每次进行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温度波动范围在+3℃以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每周进行生物监测1次;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进行生物监测。制作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置于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生物监测不合格时,立即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连续3次生物监测合格后再使用。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B-D测试。BD测试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BD测试失败,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改进,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3.5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可追溯要求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建立清洗、消毒、灭菌操作的过程记录,内容包括:①留存清洗消毒器和灭菌器运行参数打印资料或记录。②记录灭菌器

每次运行情况,包括灭菌日期、灭菌器编号、批次号、装载的主要物品、灭菌程序号、主要运行参数、操作员签名或代号,灭菌质量的监测结果等,并存档。③对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日常监测和定期监测记录本进行记录。并有可追溯性。④清洗、消毒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存期≥6个月,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留期≥3年。

四、提高人员素质

4.1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重要性,消毒供应中心日常工作虽然简单、繁琐,但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医院内的消毒、灭菌是避免和降低感染率的重要手段。特别是随着近几年消毒供应中心服务宗旨两大转变,即从原来的辅助科室转为功能科室、由消毒间变成用高新技术装备的无菌产品生产及发放“车间”。

4.2搞好人员配备加强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从控制医院感染的角度出发,搞好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配备,把好入口关。本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人员50%以上具有护理专业学历和技术职称,以中青年为主,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供应室人员“学历低、素质差”的状况。针对现状,我院加强了针对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要求工作人员熟悉消毒消毒供应中心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掌握操作规程,各种包内物品目录及质量标准,各种软件的规范记录;选派工作人员参加上级主管部门举办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学习班,以取得上岗证,并从手术室选调一名经验丰富的护士长到消毒供应中心从事管理工作。这对提高人员素质、保证工作质量、控制医院感染有着重要作用。

五、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材的管理

5.1储存一次性无菌器材做到专人专管,专人专放,库房保持洁净、干燥,空气含菌量≤500cfu/m3,温度保持在(20±2)℃,湿度保持在60%±10%,无腐蚀性气体,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物品放置于离地面20cm的铁架子上,离墙壁5cm,离屋顶50cm,专管人员要登记物品到货日期、数量、型号、失效期,合理安排供应,避免物品积压,造成过期浪费。

5.2下送管理一次性物品下送管理,我们采取全面下送临床,每天由专人下送,下送人员每日对下送车进行整理,下送回来的车要进行消毒、冲洗,放于存车间。无菌物品已经发出,即使未用也视为污染物品,按照污染物品处理规程处理。

六、防护措施

6.1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消毒供应中心制定各项操作流程并落实到细节,各类流程图上墙,严格按消毒供应技术操作程序回收污染的器械和物品,根据器械的不同材质、形状、精密程度与有机物污染状况进行分类,根据器械类型和性质采用手工清洗或机械清洗。特别注意锐利器械如:刀片、缝针、针头用血管钳夹取。

6.2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感染控制意识,积极开展预防自身职业暴露感染知识的培训,明确各类物品、器械的处理要求,操作流程并进行评价监测。根据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特点,组织学习医院感染基本预防知识。

6.3防止职业暴露感染认识自身防护的重要性和规范性,把所有的重复使用医疗器械都

要看作是传染源,做好隔离和预防措施,防止接触传染和周围环境污染。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接触使用后的重复使用医疗器械时必须做好标准预防,正确的使用标准预防不仅保护了周围环境更保护了工作人员自己。公务员之家

6.4加强操作时的监督指导由于保洁公司对细节的管理乏力,护士长应做好工作人员的培训、指导、监督工作,充分发挥全体护理人员的集体智慧,进行操作时的细节督导,使工作人员既能完成工作量,又能保护好自己,避免职业暴露感染的发生。同时理解和尊重工作人员,管理以人为本,尽量采用标准化、可依靠的机器清洗,降低人员伤害、污染的风险。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人员维持相对的稳定,促进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工作的规范化。

七、讨论

医院感染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部门的忽视或个别人员的失职,将会造成医院感染所带来的危害。同样无菌物品的质量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我们的做法是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人人参与管理,从我做起,强化责任心,互相把关,注重无菌物品的全程质量管理工作。因此,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对预防院内交叉感染起到重要作用。

总之,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中各种病菌污染物集中的场所,同时又是各种无菌物品的供应基地,做好消毒供应中心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群体的整体素质,可以有效地防止医院内感染。

消毒、灭菌隔离制度

一、消毒、灭菌制度

(一)治疗室、抢救室、ICU病房、换药室、注射室、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新生儿病房、无菌器械间、隔离观察室、传染病房、供应室等均有严格的消毒、灭菌、隔离制度,

每月做空气微生物监测一次,监测结果有登记。

(二)无菌操作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穿工作服、洗手戴好帽子、口罩。

(三)无菌容器、器械、敷料缸、持物钳、盛放碘酒、酒精容器等使用后应及时盖严,每周 高压灭菌二次,有消毒灭菌指示卡和消毒灭菌起止日期,责任人签名,安尔碘开瓶一周内有效,有起止日期,责任人签名。消毒棉签有开启时间,24小时内使用。消毒灭菌纱布、棉球,每周消毒一次,一经打开只能在24小时内使用。消毒液定时更换,浓度符合要

求,有消毒液名称、更换日期,责任人姓名。

(四)无菌液体开启铝盖中心部位后使用不超过24小时,完全去除铝盖的静脉用液体2

小时内使用,开启后必须注明开启日期、时间、责任人姓名。

(五)治疗室每日定时通风换气,用消毒液擦拭操作台、地面,治疗室内灭菌柜保持清

洁,随手关门。

(六)消毒物品必须注明消毒日期及有效期,并有消毒指示卡和物品名称,无菌物品抽

样做微生物监测,每月1次,并有报告、登记,病区内拖把有分类使用标记。

(七)病室每日定时通风,扫床用消毒液湿扫,一床一巾一消毒,擦床头柜抹布一柜一

巾一消毒。

(八)口服药盒每周消毒一次,体温表用消毒液浸泡,痰盂、便器用后清洗,用消毒液

浸泡不少于30分钟。

(九)患者被服每周更换一次,污染随时更换,换下的被服放于污衣袋内,不能放在地

上,不能在病房及走道清点污衣被。

(十)输液、取血标本应一人一针一巾一止血带,用后消毒。废弃物品倒入医用黄色垃圾袋内集中处理,严禁一 次性医疗用品重复消毒使用,对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进

行消毒、毁形,按有关规定进行灭害化处理。

(十一)疑诊传染病时,应隔离观察,非传染病科检出传染病的,应及时床旁隔离,会

诊,转科。

(十二)凡患气性坏疸,绿脓杆菌,HIV等特殊感染的伤口,应严格隔离,所用的器械、

被服,均要进行"双蒸"处理,所用敷料放入专用垃圾袋烧毁。

(十三)口腔科、放射科要求使用一次性漱口杯,口腔科牙钻针必须经过高压灭菌方可

使用。

(十四)麻醉机、螺旋管、呼吸气囊、气管套管、氧气湿化瓶、牙垫、舌、钳开口器等

使用后应严格消毒灭菌。

(十五)各种内镜使用后按照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制度执行,认真清洗、彻底消毒,对乙

肝患者应固定内镜,用后进行严格消毒。

(十六)雾化器管道、面罩用后消毒(一套用物只限一人使用)。

(十七)湿化瓶,用后及时浸泡于消毒液中,瓶内蒸溜水每日更换一次,并注明更换日

期。

二、隔离制度

(一)传染病患者入院,按常规隔离,疑为传染病者应隔离观察。非传染病区发生传染病,及时会诊、转科或转院,患者转出或出院的病室及床位,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二)隔离患者有条件时应住单间或相对独立区域。

(三)清洁区挂避污纸,以便随时使用。

(四)隔离单位门外应备隔离衣,悬挂方法正确,放置消毒液、泡手盆和消毒液踏脚垫。

(五)患者应专用体温表、药杯、便器。使用一次性餐具,用后放入医用垃圾袋,集中

处理。

(六)隔离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械,应用消毒液浸泡消毒,血压表、听诊器等用消毒液擦试或薰蒸消毒。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先使用消毒液浸泡后,再清洗干净,晾干

备用。

(七)传染患者的各类污染物品和排泄物严格按"先消毒后排放"的原则处理。

(八)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大便培养,常规检查,咽试子培养。

消毒供应中心 工人管理 医院感染质量

中心供应室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部门,它集中了全院的医疗器具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和一次性无菌物品的供应,在医疗、护理、科研、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院供应室又是以招聘工人为主体的科室,为了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我们结合消毒供应中心实际情况,规范了各项工作程序,在管理上做到日有检查,月有工作计划,年有质量目标。我们体会到现代化模式的供应中心,必须实行科学化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不断学习新业务、新知识才能提高科室人员的整体素质,保证消毒灭菌质量,有效防止院内感染,现将我们的做法与体会介绍如下。

1 加强人员培训

科室工人的管理是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的核心要素,工人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质量意识及技术知识不是天生的,缺乏专业知识、防范感染的意识不强、工作态度漫不经心都会引发质量隐患或导致医院感染的爆发。对消毒供应室人员尤其是职工进行有计划的多岗位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各种医疗用品的清洗、消毒、灭菌技术和原理,严格训练正确使用及维护各种设备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各种学习,提高工人的专业知识水平、工作责任心。消毒供应中心需要制定明确的工作制度,从护士到工人,需要所有人员掌握相关的消毒灭菌知识及消毒隔离知识,重视科室人员的业务培训及考核,不断提高工人的整体业务技术水平。 2 严格消毒管理

2.1 做好回收清洗 为防止回收物品在各项工序中交叉污染,保护操作者的健康,应根据先消毒后清洗的原则,要求工人做好各类物品的浸泡消毒。消毒要分类,并定期更换消毒液和监测消毒液浓度。认真执行各种物品的洗涤操作规程,要求回收的各种注射器、穿刺针等回收后立即全部拆开,整个洗涤的过程包括去污、去热源、去洗涤剂、清洗等环节。针头先消毒液浸泡、清水冲洗,棉签卷擦针孔,然后放入超声清洗机清洗30min。各类物品包装时,包内物品齐全、配套,连接严密牢固,器械物品清洁光亮,无锈斑、变形或破损,胶管类(如氧气管、导尿管等)不发粘、不老化,针头无钩、无锈,通畅无异物,所有有筛孔的容器灭菌前均应打开孔,所有包装的容器外观应完整、清洁、干燥、无异味。布类包装清洁、无破损、大小合适。手套供应适用,无破损、粘连,所有包装外部都应贴有签名和有效期的化学指标胶带。总之,包装要规范化、标准化,再仔细核对包内品种数量,确认无误后包装签字,确保打包合格率100%。

2.2 完善消毒制度 供应室工人必须学会严格区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工作由专人负责并做到“四分开”,即工作间与生活间分开、回收污物与储放净物分开、未灭菌与灭菌分开。各种推车是供应室的重要运输工具,必须保持清洁、干燥、专车专用,发物车与回收车严格区分,各行其道,用后各放固定区域并清洁或消毒,绝不作其他用途。各工作间每次操作完毕后用清洁消毒剂擦洗台面、地面湿拖、空气消毒并记录。无菌室管理要求人员定岗不跨区,按规定着装,无菌间严格控制人员进出。清洁工具(拖把、抹布、盆)专用有标志。取放无菌物品时要洗手、戴口罩。接受消毒物品时应检查标记是否完整,包布是否清洁、干燥且完好,有筛孔的盒子是否关好,监测3M指标胶带是否达标。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间,出室后未经使用的无菌物品严禁返回须重新灭菌。

2.3 灭菌管理设置专职消毒员,此工作多数医院都安排工人担任,进入角色前应对其进行职工正规岗前培训,并持证上岗,加强专业知识的指导,使其掌握使用方法,熟悉操作规程与技能,定期保养灭菌器,配合做好监测消毒灭菌质量,认真执行灭菌管理制度,操作中详细记录压力、温度、时间,登记灭菌过程,检测化学指示卡变化以确定消毒灭菌效果。对各类消毒包检查包布有无破损,物品包体积是否符合要求,包外系有病区、消毒日期的标签,并贴化学指示胶带。装载时合理摆放,摆放时不宜过紧,应留有空隙,总体积不超过灭菌器80%,大包放上、小包放底交叉垂直放置,每锅均有指示剂监测灭菌。从锅内取出时检查包布是否完好,若有破损、潮湿或明显水渍则为灭菌无效,应重新整理消毒,灭菌后的物品按规定区域立即存放,有筛孔的出锅后立即关闭。

3 做好物品供应

(1) 灭菌物品下收下送时,工人按临床要求提供如数合格的无菌物品,发放时查对无菌物品的名称、消毒日期、有效标志,做到收发无差错。如发现物品损坏或数目不符时,耐心冷静地按制度规范妥善处理。并经常向临床科室了解情况,征求意见,交流信息,不断改进工作。(2)一次性医疗用品由护士长负责对原材料质量检查。静脉输液器应配套,注射器光亮、干净,无致热源;各种治疗包、敷料包物品齐全、适用、质量合格。(3)急救物品供应齐全,备足数量,保证临时医疗、抢救时应用。(4)物资保管好,定期检查、清点或维修,保证有效期的发放,杜绝浪费和丢失。

总之,供应中心是医院中各种病菌污染物集中的场所,同时又是各种无菌物品的供应基地,做好消毒供应中心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提高供应中心工人群体的整体素质,可以有效地防止医院内感染。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部门,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医院的医疗效果。供应室空气中微生物污染程度与医院感染也存在必然联系,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此,我院重点加强了对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六项卫生行业标准,此六项标准在消毒灭菌、监督监测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效。现报告如下。

一、加强制度化管理

我们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制定了消毒供应中心消毒隔离制度、质量管理制度、监测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器械(包括外来器械)管理制度、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质量控制与可追溯制度。

科室经常组织理论学习和法律法规学习,定期进行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技巧,积极培养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团队精神,加强和临床科室的沟通。定期下科室了解临床医疗护理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改进工作,同时根据切实有效的规章制度规范日常工作流程,做到日有检查,月有计划,年有目标。每年年初制定质量标准,每月月初制定月工作计划和周工作重点,月末总结计划完成情况以及有待改进的地方,并做日常监测及定期抽查。如:复用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处理完成后,要求在检查包装时进行目测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检查各关节的灵活度、锐利器械的锋利度及对锐利器械尖锐部位的保护措施。在打包时,必须要求两人查对,高度危险性物品灭菌包内还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包外应设有灭菌化学指示物。灭菌包外应有标识,内容包括物品名称、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批次号、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按照器具的不同功能,分类按顺序摆放(待消毒包按要求在4h内进行消毒)。

二、合理布局供应室的功能区域并完善各项工作流程

从布局着手管理,供应室的管理布局是避免交叉感染,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提高工作效率,保障顺利供应的前提条件。消毒供应室布局科学合理,严格划分为去污区(污染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清洁区)、无菌物品存放区(清洁区)。采取规范性的路线,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空气流向由洁到污;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不准逆行。各区有明显的标志和界限,有利于防止污染,方便工作。整个工作流程强调按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保养、包装、灭菌、储存、无菌发放等顺序运行,不准逆行,各区域分别由专人负责落实,做到工作区与辅助区分开。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之间设实际屏障;并分别设洁、污物品传递通道和人员出入缓冲间(带);缓冲间设洗手设施,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无菌物品存放区内不设洗手池。检查包装及灭菌区的专用洁具间采用封闭式设计;工作区域的天花板、墙壁无裂隙,不落尘,便于清洗和消毒;地面与墙面踢脚及所有阴角均为弧形设计;电源线插座采用防水安全型;地面防滑、易清洗、耐腐蚀;地漏采用防返溢式;污水集中至医院污水处理系统[3]。合理的布局流程再造是对原有工作流程的薄弱环节和隐患实施流程改造,对不完善的工作流程实施重建,使流程趋于更加合理。我科选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完成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保养、包装、灭菌、储存、无菌发放等工作流程,从而形成比较规范的消毒供应中心程序,也便于管理并保证质量控制。同时借鉴现代管理模式的优点,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流程,使之更加人性化,节约人力,减少能源消耗,使工作人员在各项操作中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三、加强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质量管理

3.1严格物品回收回收的医院器械其性能是否达标,是保证医疗器械质量的关键。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与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分开放置,重复使用的要直接置于封闭的容器中,由CSSD集中回收处理,回收工具每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3.2重视清洗质量关器械清洗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重要环节。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方法包括机械清洗、手工清洗;机械清洗大部分的常规器械,手工清洗用于精密、复杂器械的清洗和有机物污染器械的初步处理。并配有清洗消毒机、半自动化内镜清洗操作台、手工清洗操作台、超声清洗机及干燥箱等清洗设施。严格执行清洗步骤:预处理→初洗→无机物处理→精洗→烘干→检查洗涤质量,达到程序化、科学化。

3.3严把包装质量关包装是保持灭菌物品在无菌状态下进行存放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确保包装的物品经灭菌后、打开使用前保持无菌状态。要求做到:包装前应仔细检查清洗的质量,器械的功能,做到物品表面洁净,包内物品齐全。

各种敷料器械包装正确,标志清楚,灭菌日期及失效期、责任者和查对者等清晰可见。每一个步骤必须达到标准,对各种器械包、穿刺包必须由两人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包装,不合格不能进入灭菌室,包装松紧适度,规格齐全,数量准确,尺寸规范。

3.4应用正确的灭菌方法灭菌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重点。我们遵循《WS310.3-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灭菌器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灭菌过程中坚守工作岗位,正确掌握灭菌器操作规程及检测手段,注重灭菌的三大要素:灭菌温度、时间、饱和蒸汽。消毒无菌物品是否合格必须通过消毒效果的监测方可放行,高压蒸汽灭菌监测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执行。消毒效果监测是评价其消毒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因此要求消毒供应中心质控员掌握灭菌质量监测技术。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结果应符合《转自:WS310.3-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每次进行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温度波动范围在+3℃以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

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每周进行生物监测1次;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进行生物监测。制作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置于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生物监测不合格时,立即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连续3次生物监测合格后再使用。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B-D测试。BD测试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BD测试失败,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改进,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3.5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可追溯要求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建立清洗、消毒、灭菌操作的过程记录,内容包括:①留存清洗消毒器和灭菌器运行参数打印资料或记录。②记录灭菌器每次运行情况,包括灭菌日期、灭菌器编号、批次号、装载的主要物品、灭菌程序号、主要运行参数、操作员签名或代号,灭菌质量的监测结果等,并存档。③对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日常监测和定期监测记录本进行记录。并有可追溯性。④清洗、消毒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存期≥6个月,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留期≥3年。

四、提高人员素质

4.1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重要性,消毒供应中心日常工作虽然简单、繁琐,但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医院内的消毒、灭菌是避免和降低感染率的重要手段。特别是随着近几年消毒供应中心服务宗旨两大转变,即从原来的辅助科室转为功能科室、由消毒间变成用高新技术装备的无菌产品生产及发放“车间”。

4.2搞好人员配备加强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从控制医院感染的角度出发,搞好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配备,把好入口关。本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人员50%以上具有护理专业学历和技术职称,以中青年为主,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供应室人员“学历低、素质差”的状况。针对现状,我院加强了针对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要求工作人员熟悉消毒消毒供应中心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掌握操作规程,各种包内物品目录及质量标准,各种软件的规范记录;选派工作人员参加上级主管部门举办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学习班,以取得上岗证,并从手术室选调一名经验丰富的护士长到消毒供应中心从事管理工作。这对提高人员素质、保证工作质量、控制医院感染有着重要作用。

五、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材的管理

5.1储存一次性无菌器材做到专人专管,专人专放,库房保持洁净、干燥,空气含菌量≤500cfu/m3,温度保持在(20±2)℃,湿度保持在60%±10%,无腐蚀性气体,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物品放置于离地面20cm的铁架子上,离墙壁5cm,离屋顶50cm,专管人员要登记物品到货日期、数量、型号、失效期,合理安排供应,避免物品积压,造成过期浪费。

5.2下送管理一次性物品下送管理,我们采取全面下送临床,每天由专人下送,下送人员每日对下送车进行整理,下送回来的车要进行消毒、冲洗,放于存车间。无菌物品已经发出,即使未用也视为污染物品,按照污染物品处理规程处理。

六、防护措施

6.1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消毒供应中心制定各项操作流程并落实到细节,各类流程图上墙,严格按消毒供应技术操作程序回收污染的器械和物品,根据器械的不同材质、形状、精密程度与有机物污染状况进行分类,根据器械类型和性质采用手工清洗或机械清洗。特别注意锐利器械如:刀片、缝针、针头用血管钳夹取。

6.2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感染控制意识,积极开展预防自身职业暴露感染知识的培训,明确各类物品、器械的处理要求,操作流程并进行评价监测。根据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特点,组织学习医院感染基本预防知识。

6.3防止职业暴露感染认识自身防护的重要性和规范性,把所有的重复使用医疗器械都要看作是传染源,做好隔离和预防措施,防止接触传染和周围环境污染。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接触使用后的重复使用医疗器械时必须做好标准预防,正确的使用标准预防不仅保护了周围环境更保护了工作人员自己。公务员之家

6.4加强操作时的监督指导由于保洁公司对细节的管理乏力,护士长应做好工作人员的培训、指导、监督工作,充分发挥全体护理人员的集体智慧,进行操作时的细节督导,使工作人员既能完成工作量,又能保护好自己,避免职业暴露感染的发生。同时理解和尊重工作人员,管理以人为本,尽量采用标准化、可依靠的机器清洗,降低人员伤害、污染的风险。

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人员维持相对的稳定,促进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工作的规范化。

七、讨论

医院感染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部门的忽视或个别人员的失职,将会造成医院感染所带来的危害。同样无菌物品的质量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我们的做法是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人人参与管理,从我做起,强化责任心,互相把关,注重无菌物品的全程质量管理工作。因此,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对预防院内交叉感染起到重要作用。

总之,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中各种病菌污染物集中的场所,同时又是各种无菌物品的供应基地,做好消毒供应中心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群体的整体素质,可以有效地防止医院内感染。

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发布时间:2011-01-31 来源:安徽省医学协会信息中心

[摘 要] 目的:加强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方法:重视消毒供应室人员的素质培养,加强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完善各项监测措施。结果:为临床科室提供了合格的灭菌物品,有效地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通过落实一系列管理措施,使供应室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消毒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是影响医疗质量的一大障碍,是评价医护质量及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医院的飞速发展,应用介入性诊治越来越多,带着大量病菌的器械被统一收回集中到供应室,供应室又是医院供应各种无菌器材、敷料的重要科室,每一项工作都和医院感染、医疗护理质量、科研、患者的安危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为了防止医院感染,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灭菌物品,从多方面入手,加强管理,采取各项措施,现总结如下。

1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是供应室工作的根本保证

重视在职教育,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理论学习,定期组织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等,来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技巧,积极培养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团队精神,满足临床医疗护理的需求。 2 加强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

再生物品由回收到发放形成一条链索式循环,每一环节紧紧相扣,相互把关,所以供应室人员必须树立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认真执行工作流程中的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1,2],做到供应的物品能满足临床需要和绝对无菌,确保医疗安全。

2.1 严格物品回收 回收的医院器械其性能是否达标,是保证医疗器械质量的关键。因此,回收时必须当面查对物品器械的名称、数量、规格、初步清洗处理情况及器械有无破损。

2.2 重视清洗质量关 器械清洗是供应室工作的重要环节,国外供应室有一至理名言:“清洁可以不灭菌,但是灭菌绝对不能不清洁”,充分体现洗涤彻底的重要性。首先根据回收器械污染程度、器械的类别、有无管腔、轴节等进行分类,严格执行消毒→冲洗→含酶洗涤剂浸泡→常水冲洗→纯化水精洗→烘干→上油保养→检查洗涤质量,达到程序化、科学化。

2.3 严把包装质量关 包装是保持灭菌物品在无菌状态下进行存放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确保包装的物品经灭菌后、打开使用前保持无菌状态。为确保包装质量,各类物品在包装前认真检查,包内放化学

指示卡,包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并注明品名、灭菌日期、灭菌有效期、责任人、质检者等,使包装包松紧适度,规格齐全,数量准确,尺寸规范(灭菌包用于脉动真空蒸汽灭菌器体积≤30 cm×30 cm×50 cm,金属包重量≤7 kg,敷料包≤5 kg)。

2.4 正确的灭菌方法 灭菌是供应室工作的重点,灭菌物品的质量与医疗护理质量息息相关。因此,灭菌器应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灭菌过程中坚守工作岗位,正确掌握灭菌器操作规程及检测手段,注重灭菌的三大要素:灭菌温度、时间、饱和蒸汽。每日灭菌前对灭菌器进行常规检查和卫生清洁,管道内的冷凝水排完(≥10 min)后方可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后物品手感干燥,水分≤3%,灭菌合格率应达到100%。

2.5 加强灭菌后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 合格的灭菌物品,应标明灭菌日期、有效期、合格标志,每批灭菌处理完成后,应按流水号登记在册,记录灭菌物品的种类、数量、灭菌温度、作用时间、灭菌日期与操作者等,并归档备查。灭菌后物品应放入无菌间的柜内,并按有效日期的先后顺序分类固定放置。对发出去的物品,不论是否使用,均视为污染物品,应重新灭菌,不应再进入无菌间存放。

3 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的质量监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至20xx年5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正式颁布《消毒技术规范(试行)》以来,消毒灭菌被纳入国家正式法规,为避免医疗纠纷及医院感染发生,消毒灭菌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3],为了保证消毒灭菌的质量控制,对消毒灭菌物品处理过程中的环境、灭菌设备、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等进行监测。

3.1 对压力蒸汽灭菌监测 每锅次进行工艺监测,并详细纪录;化学监测每包进行,脉动真空灭菌器每晨第一锅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每月进行一次。

3.2 空气、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细菌培养 每月常规进行1次,要求做到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总数≤200 cfu/m3;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5 cfu/cm2。

3.3 使用中的化学消毒液 现配现用每日更换,每次配制后用化学试纸测试有效浓度,保证化学消毒液的剂量、浓度精确,并每月抽样1次,做染菌量监测,细菌菌落总数≤100 cfu/ml为达标。

3.4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每月进行1次,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要求照射强度≥70 μw/cm2,不合格者立即更换。

3.5 对医疗器械每周进行1次细菌内毒素法热源监测和微粒分析,而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均按规定每批号作热源监测和无菌试验,结果阴性。微粒数200 ml洗脱液中含15 μm~25 μm的微粒≤1个/ml,合格后方能进行发放。

3.6 蒸馏水质量监测 每周进行1次,要求蒸馏水pH 5~7,无热源反应,氯化物、硫酸盐、钙盐、易氧化物、重金属监测,结果阴性,保证蒸馏水质量。通过落实以上管理措施,使我院供应室工作逐步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确保了无菌物品质量,有效地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部门

[导读]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密切相关,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 谢玉云(广西贺州市中医医院 广西贺州 542800)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1-0422-02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密切相关,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1,2],消毒供应中心预防医院感染正逐步走向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管理轨道[3,4],现综述如下。

1 健全组织制度,强化管理培训

医院感染管理科对消毒供应中心具有管理和业务指导的双重职能,消毒供应中心负责人是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委员[5,6],国家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消毒供应中心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重要性,还针对消毒灭菌及消毒供应中心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法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供应中心 第一部分:管理规范,第二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第三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同时要求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消毒隔离、质量、监测、设备、器械管理(包括外来医疗器械)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提出了建立质量管理追溯制度的明确要求[7],对消毒供应中心预防医院感染强化了流程和环节管理,各医院[4,8]还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成立了科室感染控制小组,护士长任组长,责任护士任组员,对本科室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落实进行监督和管理,就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对科室人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进行培训,不断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全面熟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以预防医院感染,保护患者健康为出发点,在工作中自觉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提高工作质量。

2 转变管理模式,预防医院感染

根据卫生部《消毒供应中心 第一部分:管理规范》要求,医院消毒供应正从分散式、集中分散式向集中式管理过渡[9],逐步消灭临床科室自行清洗包装器械,实施整体化灭菌过程[10],污染器械集中封闭回收,不在病房清点器械数量,防止污染扩散;按规范[7]分类清洗,执行严格的冲洗—加酶(超声)清洗—去酶漂洗—消毒、上油—烘干操作流程,确保复用器械清洗质量,保证消毒灭菌效果,消毒供应中心按工作流程设置六个岗位[11],各岗位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专业化程度提高,工作质量得以保障,较好地预防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3 细化流程管理,预防医院感染

消毒供应中心从选址到建筑布局,卫生部均作了明确规定,从基本建设中体现医院感染的预防从消毒供应中心开始,周围环境应清洁,无污染源,区域相对独立;各区之间设置实际屏障,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空气流向由洁到污,有条件者采用空气净化及气流设计[12],胡必杰[13]等从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到建筑、设备、设施、人员防护、耗材、器械(物品)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存放与发放、灭菌失败召回都制定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便于工作人员直观、迅速地掌握相关操作规程中关键控制点和要求,提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效率。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部门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部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注重环节管理,控制感染危险因素

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消毒运作过程[14]: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存放—发放中每一个环节质量均与预防医院感染息息相关,采取封闭式回收污染器械,运送至供应中心去污染区分类清点,预防感染扩散;执行严格的清洗流程,细化完善各种器械清洗方法,对宫腔吸引管进行及时的预洗和手工清洗后,在自动喷淋清洗消毒机内倾斜15度角清洗,可以达到良好的清洗效果[15],冲洗、浸泡器械液水温保持在30—40度,多酶洗液活性最强,能有效分解各种有机物[16],对器械的润滑干燥采用常温润滑烘干箱干燥法[17]和90度热水喷洒预热后1:15润滑剂与灭菌去离子水调配剂喷雾法[18]在包装时限内不会引起细菌再繁殖,造成清洗器械二次污染;改进包装材料,逐步淘汰阻菌率差的棉布和侧孔装置密封性能差的储槽,引进阻菌力强、保存期长的无纺布、医用皱纹纸、纸塑包装[19],安全闭锁装置硬质容器因造价高,多用于骨科器械和租借手术器械的包装[20],毛雅琴[21,22]等将条形码技术应用于灭菌包,从而完整地记录了灭菌包在医院内整个循环流动过程,建立了灭菌物品质量控制跟踪系统,完善了医院感染控制的一个关键环节;董新[23]对压力蒸汽灭菌器建立了质量认证监测系统,保证了新启用和维修后启用的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灭菌质量;方燕姿[24,25,26]等对灭菌失败原因进行分析,警示了医院感染存在的危险因素,马桂荣[27]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制定了科学的下收下送工作流程,既保持了消毒包及环境的洁净,又做好了下收下送人员的个人防护,对预防医院感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