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脾的位置和形态

位置:脾位于左季肋区,胃左侧与膈之间,相当左侧第9~第11肋的深面,其长轴与第10肋方向基本一致。正常人在左肋弓下不能触到脾。脾的位置可因体位、呼吸及胃的充盈程度而有所变化,平卧比站立时高约2.5cm。脾色暗红,质脆易破,左季肋区受暴力时,常导致脾破裂。

形态: 脾略呈椭圆形,可分为前、后两端,上、下两缘,脏面和膈面。脾前端较宽朝向前外方;后端圆钝朝向后内方。脾下缘较钝向后下方;上缘锐利朝前上方并有2~3个深陷的脾切迹,是触诊时辨认脾的标志。脾的膈面平滑隆凸,贴于膈穹窿下面;脏面凹陷,其中央有脾门,是神经、血管等出、入脾之处。

二.脾的组织结构

1.被膜

被膜较厚,表面大部分还覆有浆膜.

2.白髓

是致密的淋巴组织,它包括下列两种结构:

1)动脉周围淋巴鞘 围绕在中央动脉周围,主要由大量T细胞构成,还有一些巨噬细胞和交错突细胞,它是脾内的胸腺的依赖区.当细胞发生免疫应答时,此区明显增厚.

2)脾小结 即脾内的淋巴小结,分布在动脉周围淋巴鞘一侧的密集淋巴细胞,主要有B细胞构成.

3.边缘区

红,白髓的交界处.

4、红髓

分布于被摸下、小梁及白髓之间,由脾索和脾窦组成,脾索为索条状组织,主要含B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脾索之间为脾窦,其内充满血液。脾索和脾血窦中的巨噬细胞能吞噬和清除衰老的血细胞抗原复合体或其它异物,并具有抗原提呈的作用

脾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1)脾脏内侧(凹面)

胃压迹:脾门偏前方凹面与胃底、体贴近

肾压迹:脾门偏后方凹面与肾及肾上腺相邻

结肠压迹:脾门下部靠近结肠脾曲

2)脾脏凸面:在横膈后方与左侧胸膜左肺和 9-11肋相邻

四.脾的血液循环

脾

五.脾的功能

1.滤血

2.免疫

3.造血

4.其它 可贮血;衰老的红细胞在脾内被吞噬破坏时,其中所含的铁物质可贮存于脾内,以供机体造血时的需要.

 

第二篇:吃什么对脾比较好

吃什么对脾比较好? 马铃薯(洋芋、土豆、山药蛋) 味甘、性平。作用:补气、健脾。宜于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发芽的马铃薯芽与皮有毒,忌食。 红薯(甘薯、地瓜、番薯)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宜于脾胃虚弱、形 瘦乏力、纳少泄泻。多食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 香菇 味甘、性平。作用:益胃气,托痘疹。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属于发物,麻疹和皮肤 病、过敏性疾病忌食。 山药 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作用: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宜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 慢性泄泻。湿盛和气滞胀满者忌食。 栗子 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作用: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宜于脾虚食少,反胃,泻泄。 气滞腹胀者忌食。 红枣(大枣) 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益脾胃,养血安神。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疲乏无 力。气滞、湿热和便秘者忌食。 鸡肉 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补精添髓。宜于脾胃虚弱,疲乏,纳食不香,慢性泄泻。 实证、热证、疮疡和痘疹后忌食。 兔肉 味甘、性凉。作用:补中益气,凉血解毒。宜于脾虚食少,血热便血,胃热呕吐反胃,肠燥便秘。虚 寒、泄泻者忌食。 猪肚(猪胃) 味甘、性温。作用:补益脾胃。宜于虚弱、泄泻,近代用于胃下垂和消化性溃疡。 牛肚(牛百叶) 味甘、性温。作用:益脾胃,补五脏。宜于病后气虚,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羊肚(羊胃) 味甘、性温。作用:补虚弱、益脾胃。宜于形体瘦弱、脾胃虚寒。 牛肉 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中气下陷, 慢性泄泻。 桂鱼 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血。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虚寒证、寒湿证忌食。泥鳅 味甘、性平,归脾、肺经。作用:补中益气,利水祛湿。宜于中气不足、泄泻、脱肛。 粳米(大米、硬米) 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宜于中气不足,倦怠乏力、 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呕吐、泄泻。 籼米 味甘、性温,归肺、脾、心经。作用:补脾胃,养五脏。宜于脾虚湿盛腹泻。热证、湿热证、阴虚证 忌食。 糯米(江米) 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作用,补中益气,补肺敛汗。宜于脾虚腹泻,近代用于慢性 胃炎、消化性溃疡。粘滞难化,食积证、气滞证、湿证、脾虚胃弱及消化不良者忌食。 扁豆 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作用,健脾化湿,清暑和中。宜于脾虚湿盛,食少便稀,暑湿

吐泻。气 滞腹胀者忌食。 豇豆 味甘、性平,归脾、肾经。作用:健脾,补肾。宜于脾胃虚弱,腹泻,呕吐。气滞证和便秘者忌食。蜂蜜 味甘、性平,归脾、肺、大肠经。作用:补脾缓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宜于脾胃虚弱胃痛,津亏 肠燥便秘,近代用于消化性溃疡。湿证、湿热证、胃胀腹胀、呕吐、便稀者忌食;不宜与葱、莴苣同食。 脾胃是人体纳运食物及化生气血最重要的脏腑,对脾胃病患者来说,食疗亦不可缺少,但必须根据病人平 素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来选择饮食,即所谓“辨证施食”。 若平素脾胃虚寒的人,或寒证的胃痛、腹痛、泄泻等,应多食性味辛热的葱、姜、韭、蒜、胡椒等。 若脾胃虚弱的人,宜食用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 若胃热素盛的人,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干寒生津之品; 若气机阻滞的病人,宜多食萝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调料,兹将与脾胃病有关者,择要叙述。 药点药饭 名词解释:药点、药饭是将谷物与某些食物和药物一起制作成饭、糕、饼、包子、馒头等主食或点心,用 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方 1、橘红糕:鲜橘皮 10 克,打碎成细粒后用糖浸渍,再和入面粉制成糕点。适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 良,咳嗽痰多。 ●方 2、豆蔻馒头:白豆蔻粉 6 克,撒入适量的面粉内,再蒸煮成馒头,适用于腹胀、食欲不振。 ●方 3、红枣益脾糕:红枣 30 克、白术 10 克,干姜 1 克,鸡内金 10 克。先煮熬取汁,再将汁与面粉 500 克及适量的糖制成糕,适用于胃呆纳减,大便溏薄。 ●方 4、山药饭:山药、莲肉、米仁、扁豆各 30 克,洗净切碎,莲肉去皮,芯后煮烂,再与粳米一起煮饭, 适用于脾虚泄泻、食欲不振。 ●方 5、八仙糕:黄芪、白术、山药、山楂、茯苓、陈皮、湘莲末、党参各 5 克。先将上述药物煎煮取汁, 再与适当粳米粉、糯米粉、白糖一起蒸成糕。适用于脾虚泄泻,食欲不振。 ●方 6、砂仁藕粉:砂仁 5 克,三七 2 克,藕粉 30 克,白糖适量,将砂仁、三七研为细末,拌匀即成。适 用于胃胀痛、呕吐纳呆。 ●方 7、麻仁玉米糕:火麻仁、芝麻各 30 克,玉米粉、红糖适量,将火麻仁研末、芝麻洗净,放入玉米粉 拌匀,再加入红糖用水和面做成糕。适用于脾虚名血亏损引起的便秘。 ●方 8、姜糖山芋:山芋 500 克,生姜 2 片,蜂蜜适量同煮。适用于肠燥便秘。药茶 名词解释:药茶是指应用某些重要或具有药性的食物,经加工制成茶剂或汤、饮、乳、露、汁、浆等饮料, 用于防治相关疾病的一种疗法。 ●方 1、酸梅汤:乌梅 20 克,陈皮 5 克,煎煮后加糖适量饮

用。 适用于伤食腹胀,胃纳减少。>>酸梅当零食可抗衰老 ●方 2、山楂露:新鲜山楂 200 克或山楂干 20 克,用水煎煮后去渣,加糖适量饮用,适用于进食油腻过多, 食欲不振。 ●方 3、大麦茶:焦大麦 50 克,用开水冲泡后代茶饮用,适用于食欲不振,夏季暑热,口渴等。 ●方 4、葱椒饮:葱 10 克,生姜 3 片,胡椒粉少许,用开水泡后趁热饮服,适用于腔腹胀冷痛、恶心呕吐。●方 5、姜韭牛乳饮:鲜韭菜 200 克,生姜 10 克,鲜牛奶 250 克,先将韭菜、生姜榨汁加入牛奶内。隔水 炖热后服用,适用于胃寒疼痛,噎嗝反胃,恶心呕吐。 ●方 6、番泻叶茶:番泻叶 5 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适用于实热证的便秘。 ●方 7、蜂蜜决明子饮:决明子 15 克,用开水冲泡去渣,加入适量的蜂蜜后代茶饮用,适用于内热便秘, 目赤肿痛。 ●方 8、首乌玉竹饮:生首乌 30 克,玉竹 15 克。煎煮后代茶饮用。适用于老年体弱者的便秘。药菜 名词解释:药菜是指应用具有药性的食物及药物,经过烹调成菜肴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方 1、豆蔻猪肚:豆蔻仁 5 克,猪肚一只(去杂洗净),将豆蔻放入猪肚内,用文火炖煨,待熟后调味食 用,适宜于胃寒冷痛。 ●方 2、丁香鸭:丁香 5 克,肉桂 10 克,白鸭 1 只(去毛杂、洗净),将丁香、肉桂放入鸭腹内后加酒、 盐、姜、葱,用文火煨煮至酥即可。适宜于胃寒疼痛,腹胀痛。 ●方 3、陈皮鸡:陈皮 25 克,母鸡 1 只(去毛杂、洗净),将陈皮纳入母鸡腹内,再加姜、盐、酒等调料 后,用文火煨煮即成。适宜于胃胀痛、食欲不振。 ●方 4、糖醋萝卜:小萝卜 250 克,将萝卜洗净,切片压碎,用适量的糖、醋、盐、麻油等浸渍即成。适用 于脘腹作胀,食欲不振。>>教你几招 养生萝卜菜 ●方 5、萝卜豆腐汤:萝卜 250 克,豆腐 300 克,先将萝卜切丝,与豆腐同煮汤,再加入味精、盐等调料, 适用于腹胀、食欲不振。>>萝卜治病的小偏方 ●方 6、炒扁豆:扁豆 500 克,摘去筋洗净,再起油锅炒煸,并加酱油、糖等调料,适用于脾虚所致的腹胀、 泄泻。 ●方 7、山药鱼汤:怀山药 500 克,河鱼一条(约 250 克,去杂洗净),加适量的盐、酒、姜、葱等调料一 起煮汤。适用于脾虚所致的腹胀、泄泻。 ●方 8、芝麻菠菜:菠菜 250 克,捡洗干净,芝麻 25 克,先将菠菜在沸水中烫透后切碎,再撒上炒熟的芝 麻、盐、味精、麻油等调料即成。适用于阴虚内热所致的便秘。 ●方 9、木耳黄瓜:黄瓜 250 克(洗净、切片),水发木耳 50 克,先将切成的黄瓜切成条状,用盐腌一下, 挤去水分,再将木耳及酱油、味精、麻油等一

起挑勾,适用于阴虚内热所致的便秘。 ●方 10、荠菜香菇:鲜荠菜 300 克(捡洗干净),水发香菇 50 克,起油锅煸炒,并加盐等调料即成,适用 于便血。 药粥 名词解释:将中药和米同煮为粥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方 1、佛手粥:新鲜佛手 1 只,切片或以中药佛手柑 15 克煎汤去渣,再入粳米 100 克,冰糖少许,同熬 为粥。适用于恶心呕吐、腹胀、纳呆。 ●方 2、生姜粥:鲜生姜 10 克,切成薄片,粳米 100 克,葱 5 克,同熬为粥,适用于呕吐、感冒。 ●方 3、砂仁粥:粳米 100 克熬粥,粥成后加入砂仁细末 3 克,再煮 1-2 沸即可。适用于胃痛、嗳气、腹胀 等。 ●方 4、山药粥:新鲜山药 100 克(或干山药片 50 克),洗净切片,同粳米 150 克煮粥,适用于慢性泄泻。●方 5、白扁豆粥:白扁豆 60 克或鲜白扁豆 120 克(粳米 100 克,同熬为粥,适用于脾虚腹胀,泄泻) ●方 6、荠菜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