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队训练小结

2011.9-2012.6学年乐队训练小结

我校的电声乐队于二00八年建队以来,经过坚持不懈的训练和磨合,终于初具规模。曾经两次在全县中小学器乐比赛中获得了一、二等奖,还参加了全校艺术节汇演及到校外进行文艺演出。现今全校以从只有一两名学生学习电声乐发展到有20余名学生接触或开始学习电声乐器。通过近五年的努力,我校在电声乐的普及面已大大提高。

但是,时至今日,又有许多的问题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如:第一,由于电声乐队的第一批老队员均已毕业,新生力量又都还小,所以出现了器乐队断档的问题。如果想继续训练则必须从组队,建队等环节重新一步步抓起。第二,由于牵涉班级较多,人员组织较难,加之学生学业较重,许多孩子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各种补习,因此乐队训练人员的保证问题又增加了难度。第三,由于我校学生学习吉他的相对较多,而学习电子琴和电贝司的学生较少,影响了合奏和齐奏的实施。

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克服了乐队存在的困难,按部就班的开展着训练工作。

一、建队人员

经过细致的统计及调查。我校学生曾经学过或正在学习电声乐器的学生总人数共有20余人,这20余人初中有8-9人,高中15-16人。学生水平、熟练程度不一致,对音乐理解的能力有差距,在凝聚力方面存在问题。因此,还需在这方面多作协调。另外对刚起步的学生多多鼓励,让老生手把手携其共进。然后,继续动员非毕业班的新生力量学习电声乐,做好器乐梯队的人员培养计划。

二、训练计划

我利用周三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作业的检查和指导及合奏训练工作。

9月, 确定乐队人员,发谱子,讲要求。

10月,按计划检查学生完成作业情况。

11月,进行分小组合作训练。

12月,进行合奏乐曲的分声部学习。

下学期,进行合奏曲目的练习。

三、练习曲目

《龙的传人》《火花》《我相信》 《光辉岁月》 《青春舞曲》

四、人员保证

在训练期间,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应保持长期的沟通,从而确保学生训练的参与情况并及时进行各种调整。

五、表演形式

综合以往的训练、演出中的不足之处,本学期的合奏训练中加强了学生的表演素质的提高,在表演形式上尽量达到形势的新颖、整齐。

六、不足之处

在本学年的训练中,仍旧存在着不足之处就是阶梯人员的培养问题。由于本乐队的20余人中高中部的人数已达到了15-16人,而且演奏水平较高,本学年结束后有些学生即将毕业,下一批队员又得重新进行培养,因此,乐队在下一学期还要面对这一考验。

不过,虽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由于学生的流动性,器乐学习的长期性,每一学年乐队人员都要进行从新的调整,但是我会尽自己的努力做好我的本职工作。

20xx年6月20号

 

第二篇:研训小结

研训小结

人生的路途,永远是在回首和前瞻中伸展、绵延。回首这段既短暂又有意义的培训时光,我发现自己原来留下了这么多或深或浅的足迹。此刻我把这段旅程中的一些感悟、一点体会总结出来,或许并不成熟,更谈不上完善,但却是我这段旅程中最真实的印记。

在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半年里,让我懂得了很多在我本职课堂里学不到的东西。从身边的教师群体中去吸取养料,是经实践证明了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相长的方法;而认真学习、讨论全市名师名家荟萃的精选课例,更使我在思想、理念上始终走在教育教学的最前沿。我们吸取的是精英教师或者专家们睿智精彩的理论直白和实践总结。这种集体智慧的迸发,让我能够选取为我所用的知识,加强提升自己的内在。这绝对是市教委为我们一线教师所提供的一流的共享资源。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种称之为“通识”的新理念,即通识教育的延伸。

所谓的“通识”,即转变问题的角度。因为是自己所教学科的因素,感觉到现今的高中学生从高一到高三竟然会有很大的改变。学习目的的不明确和对未来前途的迷茫,甚至当有些学生问出些尖锐的问题时(诸如读书考大学到底为什么?我到底是为谁活等),自己也有无法应对的时候,就会

反思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否是我们这些耕耘在讲台上,不断抓取升学率的老师所明白无误的!

我们懂得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是否懂得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而不是为了考试而考试。如果一位教师辛苦工作,可是却无法让学生热爱学习,那么这位教师的工作有没有价值呢?或者他辛苦工作的结局是高考的录取率并不尽如人意,那么又该如何评价?

生态学几乎每个人都明白,但是教育生态学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使素质教育成为“促成人们主动而正确地认识和适应自然能力的学习活动”。素质教育其实就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但是我们的教学体制和制度还不可能改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状,那么只能从自身改变,运用所知的课程理念去进行教学实践。

仔细剖析这些现象,让我们忧虑的是高中教育阶段思想教育的偏失:一方面我们重视了学生分数的提高,一方面又忽视了学生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设计;一方面我们的荣誉机制激发了学生个人奋斗的意识,另一方面任由学生回报社会的思想日趋淡漠。学生只知道,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却不关心改变命运之后应承担哪些社会责任;总想把自己的小家过好,而把建设国家的使命推给了国家。这些问题正折射出我们教育急功近利的种种弊端,没有把教育目标真正放到学生终生成长的地位去思考,没有把教育对象放到实现人生价值

的社会属性上去尊重。而这种过于注重分数的教育弊端终于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了。

随着信息时代逐渐渗透入社会的各个细胞,我想我们可以积极地、充分地利用资源共享的优势,借鉴其他地区好的、先进的、对学生有利的做法,来提高教学时效性。作为当今时代的教师,不仅要回归原位——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为基础的实实在在,踏踏实实的教学;而且要借助多媒体等辅助设施,拓宽学生视野,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从你的课堂中提高认知,获得启示。在我下学期的教学中,我希望可以根据自己任教班级的生源情况、学生特征,将所学课堂教学模式与理论加以改进,使之“本校化”,相信必然能为促进课程改革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