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最新时政热点:美丽乡村规划陷“多龙治水”困局

作为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规划是否合理关涉区域内城乡统筹发展、村庄聚落形态重构和优化以及村庄内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事项,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记者近期在基层调研了解到,尽管规划为先的理念被地方官员和农民广泛接受,但无规划、伪规划、乱规划的问题仍然存在,陷入“多龙治水”困局。主体不清、责任不明,资金不足、技术不全,统筹不力、刚性不强,规划中暴露的种种弊病已经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必须首先要啃的“硬骨头”。

“多龙治水”致规划“打架”

除乡村建设规划上下层级之间“断档”外,各个部门间的规划和方案“云集”村庄,甚至“打架”的问题也比较普遍。

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始,“以规划为先导”的理念就已经成为乡村建设中的各方共识,到了建设美丽乡村的阶段,规划先行更是基本原则。但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我国大部分乡村有上级原则规划,无基层具体规划,多部门项目规划,少地区全域规划。上下“断档”,左右“分割”,各地在“谁来规划”的问题上存在分歧,由此产生的规划“缺位”和“错位”问题非常严重。

记者首先对政府各层级间的乡村规划进行梳理,发现省市级一般都有乡村建设的原则性规划,但到村镇一级乃至县一级大部分地方却没有合理科学的具体规划,呈现“省市有规划,县乡有做法,村里没办法”的状态。

以河北为例。省一级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乡村建设规划的法律法规,包括《河北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等,对建设规划的重要性和编制规则进行了说明。

在市一级,相关的建设规划也比较健全,比如邯郸市20xx年出台了《邯郸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并在20xx年修订,对“改善村镇的生产、生活环境,推进文明生态村镇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等进行了详细说明。

但到了市级以下,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普及率便大大降低。邯郸市下辖的15个县市中,尽管都在进行乡村建设,但并不是所有的县都有完整的建设规划。

除乡村建设规划上下层级之间“断档”之外,各个部门间的规划和方案“云集”村庄,甚至“打架”的问题也比较普遍。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彭真怀认为,乡村建设规划统筹的问题非常突出。

在甘肃陇南市的一些村庄,临近年底,村干部最忙的就是不断应对上级各个部门的年度检查。康县的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有时候好几个上级部门同时来村里检查规划的落实情况。在贵州兴义市,一个村庄有各类规划十余个,但这些都是各个部门针对自身项目制订的规划,没有村庄整体规划的统筹,一些部门规划难以实施。

彭真怀表示,一村多规划缘于“多龙治水”。财政部门管一事一议,环保部门管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农业部门也有相关责任,各个部门都有支农资金、项目建设规划或方案,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落实到具体村庄时,自然出现规划“打架”现象。

“被规划”问题突出

一些村庄的规划并未清晰,另一些村庄则由于做规划时脱离村庄实际,片面模仿城市而把规划变成“胡规乱划”,建设规划和基层实际“两张皮”现象严重。

江苏省住建厅村庄整治工作技术顾问唐和才曾经担任江苏省姜堰市住建局的副局长。他告诉记者,从专业上说,目前村镇规划从理论到实践,都还处于起步阶段。高校没有相关专业,设计部门也没有相关人才。由于工作量大、利润有限,很多专业设计院也不愿意搞农村规划,实际上也不会搞农村规划。

脱离乡村实际做规划,基层干部称之为“被规划”。唐和才给记者讲了一则“50万公厕规划”的故事。当初他邀请专家给溱潼镇湖南村做规划设计,结果对方设计了一个50万元的公共厕所,比5A级风景区的厕所都高级。

“给我们做规划的是一个建筑学院的院长,他在中国规划建设界很有名望。”唐和才说。“但没有我们这些土专家了解农村。50万元的厕所,农村没有那么多的钱,建成也就是个花瓶。”

规划编制缺乏科学性,与编制规划资金拮据密切相关。在许多地方,尤其是在西部贫困地区,地方干部编制规划时都遇到这样的难题:钱从哪里来?“编制一个村庄规划至少要20万元。”近两年一直负责村庄规划编制和审查工作的浙江临海市农办主任王志坚说。“即便是西部贫困地区,一个村庄的规划费用至少也要10万元。”

规划“变脸”造成资源浪费

乡村规划本来应该成为建设过程中的“指南针”,但在一些地方由于存在诸多弊端,成了浪费公共资源,增加农民负担的“绊脚石”。

“谁来规划”尚未理清,“怎么规划”缺乏科学性,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这些规划问题,束缚了基层干部群众建设的脚步。乡村规划本来应该成为建设过程中的“指南针”,却成了浪费公共资源,增加农民负担的“绊脚石”。

“我干了20多年村干部,村庄建设就没有规划。”西部某省一位村支书说,上面政策时有变化,各个领导想法不一样。有的说要搞沿河风光带,有的说要搞民族房屋,好几次是刚搞好没多久就要重新搞,有村民的房屋短短几年里搞了好几次,重复建设多,浪费多。

“从长远来看,未来10%的村庄会进入城市,60%的村庄会空心化,30%的村庄会成为中心村中心镇。”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程同顺说,“中心村中心镇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规划上也应该进行重点把握。相反,如果没有合理科学的建设规划,在那些空心化的村庄建设上过多投入资金,无疑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攻克乡村规划难题须闯“三关”

编制一份科学合理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是一个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指引,是整合涉农资金高效利用的关键,也是完善村庄空间布局的抓手。在无规划、乱规划、伪规划三大问题的困扰下,基层官员及村民建言,解决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问题,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过好“规划主体关”;要全域统筹、生态为先,过好“科学合理关”;要强化效力、整合投资、适当灵活,过好“贯彻落实关”。

规划主体宜为县级政府

乡村建设规划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规划谁来主导编制,村民如何参与。基层建言,考虑到乡村建设涉及的部门多、资金散、项目杂、协调难,要在一定政府层级内理顺部门间关系,明晰规划责任,确定规划牵头部门。

甘肃省副省长冉万祥认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制定,应该由县级政府制订规划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做规划。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原司长李兵弟也认为,要明确县级政府在乡村建设规划编制中的责任和作用。

李兵弟表示,市级政府直接做乡村规划有其优势,可以组织专家,从城乡统筹的范围科学规划,但毕竟面对的村庄太多,对实际情况难以详尽了解,而乡级政府尽管了解基层,但资源不足,权力有限,也难以做到城乡统筹。因此“建议把区域乡村建设的规划放在县级政府,进行县域范围内的统筹安排。”

甘肃省住建厅副厅长刘永堂表示,规划编制、修编、审批权必须集中在县或县级以上政府,至于规划的实施管理职能及处罚权各地要积极、尽量地下放乡镇。要在体制机制上尽快理顺,以适应当前村镇建设发展形势的需要。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能够让村民广泛参与。“让农民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利益诉求,进而参与到规划过程中来,才能保证规划结果的客观公正和可实施性。”天津市静海县县委书记冀国强说。

应遵循生态为先原则

在确定规划主体后,如何编制出符合基层发展实际的乡村建设规划成为下一个问题。基层民众建议,要按照“全域统筹,发挥体系规划的指导作用”、“生态优先,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社区”的原则,进行乡村建设规划编制。

村庄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首先要注重规划的系统性,进行全域规划。冀国强表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不是单纯讲怎么盖房子,而是以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为指导,以生活宜居、环境优美和设施配套为重点,制定乡村建设的整体规划。

在西部地区,全域规划也逐渐深入人心。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的美丽乡村规划不是孤立地做村庄规划,而是以市、区编制的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为指导,以生活宜居、环境优美和设施配套为重点,制定全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规划。

甘肃省白银区委农工办主任张兰浩表示,当地在有了整体规划后,再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各区块的生态功能定位,明确民居、道路、垃圾污水等项目建设的时序与要求。各区块功能定位明确后,各乡镇、村再按照建设规划、整治规划和近期集中建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三个梯次来编制村庄规划。

其次,规划编制还要把生态保护的理念贯穿其中。天津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陈冠益表示,村庄建设规划要确定生态优先的原则,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社区。

“规划要考虑农村接近自然的特点,体现生态思想,合理开发利用农村可再生资源,积极推广新能源利用措施和建筑节能措施。”陈冠益说,“通过各项能源生态转换技术将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等转变为清洁、高效和无公害的燃料、肥料和饲料加以利用,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农村的居住环境,创造出美好、自然的农村生态环境。”

规划落地须有效力

科学合理的乡村建设规划确定之后,要能够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贯彻实施,规划的生命在于落实。基层干部和专家建议,让纸面上的规划落到地上,要加强建设规划的效力和约束力,实现对村庄建设的有效控制,对违反规划的做法加以禁止。同时,考虑到农村的实际,还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规划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统一。

首先,乡村建设规划确定后,要出台相应的实施控制措施和行政执法保障,使规划具有一定的约束力。甘肃省环保厅农村处处长张文荣认为,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后要进行科学性评审,之后提交给县级人大常委会通过,这样规划就能固定下来,不会因为领导更换而改变,保证规划的效力和延续性。

邯郸市农工委副调研员闫明海建议,每个乡镇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成立一个专门监督的机构,对政府部门和村民规划执行的情况进行监督,保证规划能够落实。

其次,要用规划引领涉农资金集中整合使用,发挥规划的导向作用。“项目和资金只能通过规划去整合,这是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的重要内容。”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委书记李兰宏表示。“以这些规划来统筹整合现有的各类资源,如财政奖补、土地整理、环境连片治理、危房改造等多个部门的支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美丽乡村建设,使规划早日落实。”

另外,还要保持规划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统一。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程同顺说,村庄规模很小,社会结构简单,发展具有不确定性,过于具体的蓝图和目标无法保证实现,反而降低了规划的严肃性。因此,在保持规划原则和大方向稳定的前提下,及时根据村民要求进行调整。

 

第二篇:20xx公务员最新时政热点:重拳出击,向“垃圾短信”开战

——9部门联合部署打击整治“伪基站”专项行动综述

强行阻断运营商的信号,仿冒任意号码向一定范围内的手机用户发送诈骗、广告、推销等信息,年发送量近千亿条??近两年来,全国各地利用“伪基站”干扰公共通信的案件频发,“垃圾短信”愈演愈烈,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如何彻底铲除这一危害巨大的“社会毒瘤”?今年初,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全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9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打击整治“伪基站”专项行动,已取得显著成效。

“伪基站”危害巨大 隐蔽性强

手机没有信号、网络无法连接,收到“垃圾短信”后又恢复正常??无论是车水马龙的广场街道,还是人来人往的商业街区,“伪基站”如影随形,可能就潜伏在你的身旁。

什么是“伪基站”?这是一种无线电发射设备,使用起来并不复杂,主要由主机和笔记本电脑组成,能够搜取到以其为中心、一定半径范围内的手机卡信息,并任意冒用其他号码强行向用户手机发送虚假诈骗等短信,每小时发送量可达数万条。

由于可以使用任意手机号码,又不用通过运营商,设备操作者播发的内容不受控制,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不但会危害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还会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甚至威胁国家信息安全。

特别是自去年以来,“伪基站”迅速蔓延。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通过“伪基站”设备发送诈骗、赌博、推销、中奖等短信近千亿条,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

如何彻底铲除“伪基站”的生存土壤?网信、公安、电信、工商等部门决意联合出击,对“伪基站”产业制售使用的全链条合力打出“组合拳”。

9部门协同配合 形成打击合力

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今年以来9部门开展打击整治“伪基站”专项行动,任务目标是:破获一批从事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伪基站”的大要案件;切断“伪基站”犯罪“输血供电”的广告商、设备提供商以及提供“洗钱”服务的利益链条;清理整治网上相关违法信息和问题突出的接入服务商、信息服务商;建立打击整治工作长效机制。

这是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之后,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由中央网信办牵头负责统筹协调的第一项多部门联合整治行动。

专项行动中,在中央网信办统筹协调下,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安全部等4部门制定出台了《关于依法办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伪基站”设备案件的意见》,明确对非法生产、销售、使用“伪基站”设备犯罪行为,依法以非法经营罪、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诈骗罪、虚假广告罪、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非法生产销售间谍专用器材罪等罪名追究刑事责任??

《意见》的出台为打击“伪基站”违法犯罪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

破案近四千起 群众拍手称快

来自公安部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非法生产、销售、使用“伪基站”犯罪案件3767起,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1783名,捣毁生产窝点53个,缴获“伪基站”设备2826台。

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新闻网站,新浪、搜狐等主要商业网站以及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纷纷在首页要闻区突出转载打击整治“伪基站”相关报道,并制作专题专栏。中央网信办组织各重点网站特别是门户网站通过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手段推送相关报道。一些网站还开设了互动栏目,发动网民举报犯罪线索。

“自专项打击整治开展以来,收到的垃圾短信减少了,切实解决了老百姓切身相关的问题,还我们一个宁静的生活。”“相关部门要常抓不懈,加强监管和打击,让‘伪基站’犯罪无所遁形。”打击“伪基站”专项行动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许多人通过新闻跟帖或微博评论为专项行动点赞,希望继续加大依法严惩力度,彻底根除其危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