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竞赛的心得体会

数学建模竞赛的心得体会

9月x日早7点37分在我们三个人的注视下,滚烫的论文成功发送到了全国建模组委会邮箱,宣告着三天三夜的数学建模竞赛终于结束,我们终于可以长长的舒一口气了。

第一天,我们拿到题目,A题是嫦娥三号软着陆问题,B题是创意桌子的折叠问题,考虑到B题涉及较复杂和繁多的编程而我们学校的弱势便是编程,我和队长一致同意选A题,而杨彦云偏向于B题,因为对于专业为数学的我们,物理航天知识很欠缺,分析权衡后最终我们决定选A题。选好题后我们开始仔细读题并查找相关资料,深入读题后才发现涉及的物理航天知识很多,我们的物理知识储备对于这个题来说完全是小学生水平,我们需要大量补充知识,因此,我们去图书馆借了10本左右的相关书籍。我们把题干简化,分析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断翻阅资料,却发现有用的知识点很少。经过一天大海捞针地找资料,补充知识,我们几乎毫无进展,明显感觉大家都很沮丧,每个人都在暗暗为自己加油打气。因为是第一天,大家没有过多的紧张,而且也没有思路于是我们调好闹钟,凌晨1点左右就休息了。

第二天凌晨6点我们又打起精神继续奋战,把题目转化成数学问题的形式,简化问题要求,建立初等模型,为了避免一个人考虑不全面且思维有限,我们三个人各自发表自己的解题思路,然后进行综合、补充,但到第二天下午时,我们的若干想法被否定后,我们依然处在原地,而培训时老师强调过到建模第二天第二问要基本做完,开始写作,但我们还是一筹莫展,紧张与恐慌是必然的。我们决定改变策略,我和杨彦云共同做第一问,吴珍(队长)做第二问。到晚上2点左右第一小问基本做完,可是第一题的第二小问这个拦路石,任凭我们绞尽脑汁也没有撼动它分毫,我们三个人不得不一起攻克第一问,跌跌撞撞写完第一问,虽然感觉答案并不太令人满意,但由于只剩一天一夜了,我们必须开始做第二问。吴珍一直负责第二问,杨彦云开始思考第三问,而我开始写作。

第三天,我们的几乎没合眼,到了晚上,第一问论文已经写完,但第二问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第一问,我们又开始共同完成第二问,毫无进展,主心骨吴珍再次发挥了队长风范,最终是她完成了第二问。晚上11点左右指导老师对我们的论文进行建议和细节的修改,最重要的是摘要把关,摘要是建模论文的核心。老师走后,我们几乎又扑在电脑上,三人合力完成了第二问,此时已是凌晨4点左右,杨彦云开始完善第三问,我主要负责修改前面两问的论文和格式问题,吴珍处理数据,编写程序,到凌晨6点左右我们的论文基本成型,我们三个人开始一起修改论文,到16日早7点37分,我们终于成功交上了论文。经过三天三夜的艰苦奋战,当我们走出教学楼的那一刻,似乎有一种解脱的感觉,我们终于熬过了三天三夜!

数学建模的比赛是艰苦的,三个比赛日,不允许一丝的倦怠,必须全力以赴的投入进去。三天我的睡眠时间不超过8小时,咖啡几乎当饭吃,总是打着十二分的精力坐在电脑前,疲惫不堪时才会在桌上趴一会儿,但我却感谢这痛苦的三天,因

为这三天锤炼我坚忍不拔的品质,锻炼了我的吃苦精神,它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相信:没有什么苦吃不了;没有什么难受不了!

数模竞赛更考验了小队的团队合作精神,三个人必须拧成一股绳,单打独斗是出不了好成绩的。一人建模,一人编程,一人写论文,这样的安排方式看起来简单高效,实际上真正执行起来会碰到许多问题。麻烦从一开始的选题就接踵而来,A、B两题究竟选哪一题?很可能队内出现不同的想法,这时,大家必须根据本队的实际能力、成员擅长领域,作出合理的选择,而一旦作出选择,所有人都应该无条件服从,再没有其他杂念。左右徘徊、不断怀疑、固执己见只会影响了效率、模型质量甚至导致小队破裂。在模型建立过程中,则会牵扯到更多的异议与讨论,这是充分考验交际沟通能力的时刻,是三个人集中智慧、互相指教,还是各自为营、相互泼冷水,这是胜败的关键,其间也只有微妙的区别,稍不留神就会后悔莫及。即使事先分工明确,现场也还是需要更多的互相理解、支持,需要各位选手平日里在各个领域都做足准备。例如,负责写论文的人如果真的只是负责写论文,那么相当于他在前两天几乎都是闲着,而第三天下午可能手敲断了也写不完。因此,真正的建模竞赛是灵活的,复杂的,三个人必须以团队利益为主,互相体谅、相互配合、帮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通过数学建模,使我们更加成熟地对认识人生,认识外界,同时增加了我们做事、思考问题的耐心,对待事情不再那么浮躁,面对困难敢于尝试、勇往直前。不

管建模竞赛成绩如何,培训及竞赛的回忆会伴我一生,这段日子的收获会助我一生! 在这里,真诚地感谢学校对我们参赛的支持、各位领导及指导老师对我们的培养和指导。

 

第二篇:数学建模培训心得体会

数学建模培训的心得体会

9月12-15日三天三夜的数学建模竞赛结束了,然而数学建模留给我的记忆将永远烙在大二那个炎热而又短暂的暑假。

我想参加完数学建模的同学最难忘的应该是暑假40天的培训吧。暑期培训共分为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工作在教练组组长陈老师的精心安排下,环环相扣,任务难度梯度增加。培训以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主动探究能力为主,同时提高学生论文写作能力与LINGO、MATLAB等数学软件的运用能力。

第一阶段(7月x日-7月x日):初训、选拔、组队。数学建模竞赛报名通知下达后,同学们积极报名,到7月x日登记时,包括数科院、国商院、物信院、生科院四个学院有150多人报名,而现实是学校计划派出25支队伍参赛,也就是假期培训将淘汰近一半的人,大家将面临的选拔是严酷的,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绝对不能出岔子,尽最大努力留下来。第一次确定队里成员的时候,我们根据各自的优势做了初步的分工:吴珍(队长)主要负责编程兼攻建模,杨负责写作,我主要负责建模。经过第一阶段的培训我们有过分歧和不快,也经过了严肃的自我反思,并确定了最终的分工:我负责写作,杨负责建模,重新组队后我们重新出发,但在承诺书上我们仍然意志坚定地选择了我们三个紧紧抱成一团,进军建模竞赛。我们逐渐形成了一个固定模式:每次做完题后我们都会进行自我反思,并在分工上不断协调,从而不断进步。

第二阶段(7月x日-7月x日):强化训练。我们是36队和35、37、38、39队被分在文津楼514教室培训。老师布置的题难度逐渐增大,主要包括数学建模中常用的方法和范例讲评,包括人口预测模型、灰色预测模型、运筹与优化模型、微分方程模型、层次分析法、数据拟合、主成分分析等。我主要负责查找资料与写作。我们5个队开始了第二阶段忙碌的培训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阶段老师会针对我们各自的论文单独地指正,注意论文中的每一个细小的格式问题,并加强培养我们的创新性思维,主动探究能力同时提高LINGO、MATLAB等数学软件的运用能力。

第三阶段(8月x日-8月x日):冲刺阶段。这是暑期培训的最后一阶段,以模拟竞赛为主。先由教练老师先后编选两个数学模型题(A,B),各小队要在规定的三天内完成一个建模题,做题过程完全模拟真实建模大赛流程。每进行一次模拟竞赛都会进行一次学生集体评题。第三阶段共进行了两次模拟竞赛,每次竞赛完毕,教练老师们都会对每个队的建模论文细致地讲评,包括写作、建模思路、解题方法等。

8月x日上午,暑期建模培训的最后一天,校领导及数科院各领导来看望参加培训的学生,并召开了动员大会,使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参加9月x日-9月x日的竞赛。饱含泪水与汗水的暑期培训正式结束,收获了知识与友谊的我们514全体成员信心满满期待建模竞赛到来。

暑假40天的培训,苦是必然的。每天的生活起居在炎炎烈日下变得非常规律,虽然放假了每天早上还是不能贪睡,每天7点老老实实的起床奔向阳光苑2楼,买一个荷叶饼夹菜,背着电脑啃着饼急匆匆赶往文津楼,爬5层,扑进教室,打开电脑,写永远都不能让人满意的论文,做着让自己头大的题,等着老师来点名。查资料的时候端着电脑到处找信号,趴在地上下载资料。电脑没电了,偷偷跑进空教室,跟楼管阿姨打游击,经常被阿姨无情赶出来。中午下课了,经常为了完成论文大家

轮流去买饭,午饭常是最简单的饼。没有午睡,我们像着魔一样整天整天坐在电脑前。炎炎烈日,白天还好,在教室有空调,晚上回宿舍还要熬夜赶论文,经常要赶到凌晨3、4点,汗水常常浸湿衣衫。还有做不出题时的无助与烦躁……

但一分付出一分耕耘,经过一个暑假的培训,我收获颇多。知识方面,知道了人口模型、雨中行走模型到城市污染问题、飞行计划等各式各样新奇、却又紧贴生活实际的模型和建立方法。还有具有丰富数模竞赛经验的老师们给我们讲解了数模论文格式及写作时应注意的问题。做了那么多建模题,它们教会了我们数学模型建立的思路,无形中让我们了解到了数学建模的精髓,那就是提出模型——验证模型——修改模型——再验证——再修改,真正的复杂问题是不可能只靠空想就能出结果的,否则也不叫复杂问题了。只有通过不懈的思考与尝试,发现有问题以后及时修改、琢磨新的思路和先前的瑕疵,才能完善模型。因此,在以后的建模过程中,我们学到了这种一步一步、不断修改的踏实的研究方法,而不再像以前只是懵懵懂懂的绞尽脑汁想个方案,然后就凑合了事,虽然明知有缺陷也不知该从何下手。

除了建模本身的无数宝贵经验,在这段学习和比赛过程中,我还渐渐积累了涉及各方面、玲琅满目的知识。它们几乎全部不是我的专业知识,甚至可以说几乎全部是我在学校的专业课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在平时看数模的有关书籍、例题、赛题时,我接触到了来自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生物学、建筑学、热学、光学、数学等等专业的知识,它们有的浅显易懂,让我这个门外汉如今也对它们有了一些简单的认识,有的则甚至在其学科自身都是极其前沿的未解难题。诚然,这些知识对我的专业发展并没有什么太多帮助,但是它们却极大的丰富了我的阅历,让我的眼界不再局限于本专业的象牙塔,而是朝着通才、全识教育的方向发展,我相信这会让我在日后的道路上更好的前进。

以上说的更多的是知识本身,然而,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数模让我了解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和种种挑战。建模过程中我们队有过大大小小的摩擦,有过争吵,但最后我们仍然不离不弃一起完成每一个建模题,那是因为我们都以团队利益为主,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在适当的时候会忍让,40天的培训教会了我许多团队合作与处理摩擦的技巧。更让我明白了,面对困难,只有我们三个拧成一股绳,发挥各自的优势,全力以赴的投入进去才能攻克各种难题,三个人单打独斗是出不了好成绩的。同时建模培训也让我有幸结识了许多来自不同学科、专业的朋友,我们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进步。

以上就是我暑期数模培训的心得体会,数模,教会了我很多很多,而我要做的,就是在未来的人生路上以建模不怕苦、不怕累、刻苦专研的精神勇敢迎接未知的挑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