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检查小结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检查小结(第四组)

为了更好地发现典型、推广典型,推动我县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提升,5月x日—27日我局党组成员和部分科室领导及各乡镇业务校长成立联合检查组,对全县160所保留完小进行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检查、评估,现将我组对部分乡镇的校园文化建设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体情况

1、各校都能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认真布置落实,措施得力有效,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禅堂乡司庙小学制定《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意见》,坚持“因校制宜、各具特色、内涵丰富、整洁优美”建设理念,采取“六动”(即文件启动、会议促动、目标拉动、督查推动、标杆带动、观摩联动)扎实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制定“校园布局合理化、室内布置个性化、校园绿化田园化、校园美化特色化、设备设施现代化、信息传输网络化”的建设目标,校园文化建设载体活动做到“五有四定三落实”(即有计划、有方案、有记录、有总结、有安全保障;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落实经费、落实器材、落实责任),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有效开展;浍沟土山小学、尹集圩疃小学、韦集单圩小学、渔沟侯胡小学以加强中小学后勤环境卫生管理为突破口,把学校环境卫生管理与校园环境建设结合起来,把校园文化建设与“两基”巩固提高结合起来,组织教师们利用节假日期间行动起来整治、美化校园。坚持“净化巩固、美化推进、文化提升”

的原则,上下齐抓共管,整体推进。从总体来看,校园文化建设内涵上挖掘最深的是实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水平较高、工作措施得力、成效较大的是渔沟中心小学、禅堂司庙小学。特别是司庙小学在读书活动方面坚持以古诗文朗诵为特色,并自己整理印制了司庙小学古诗文集萃作为校本教材。

2、多数学校能联系本校实际,制定方案、规划、年度实施步骤,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抓住有利时机进行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硬化、知识化等建设。所查的学校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校园整洁美观、校舍窗明几净、走廊教室宿舍布置清新朴素,处处体现育人氛围。如:渔沟中心小学、浍沟土山小学、禅堂司庙小学、尹集圩疃小学、韦集单圩小学。

3、各校都能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创建“特色学校”“文明校园”结合起来,如实验小学的师生字画展示;禅堂司庙小学的古诗文背诵;韦集单圩小学的小记者站等彰显了学校的特色和学生的个性。

4、各学校都能结合实际,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充分体现了农村学校田园化的特点。并能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学校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化风尚,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文明风尚的感染和先进文化的熏陶。如实验小学的“体育艺术节”、“十佳好少年”评选、“江淮好少年”评选、“福娃爱心传递”,浍沟土山小学利用“五一”“六一”“十一”和“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等活动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德育系列教育活动;浍沟镇郭沟小学的感恩父母教育活动,司庙小学的每日一语,渔沟小学的第

二课堂活动等等诠释了校园文化的本质。

5、各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都能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调动师生建设学校的积极性,在参与中建设,在建设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如禅堂红山小学在校长的带领下平整新建校舍门前场地,学校变化很大。韦集杨马小学、郭沟小学大到校园的平整、粉刷、美化、绿化,小到班级、走廊、墙壁、宿舍的布置,无不充分体现了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1、个别乡镇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由于起步晚、财力不足,整体工作明显滞后于其它乡镇,如尹集李楼小学、韦集杨马小学、禅堂红山小学。

2、有的学校校舍整体布局不合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经济绿化区划分不鲜明,相互交叉,极不利于管理。

3、校园文化建设有的学校只注重物质文化建设,不注重非物质文化的建设,部分校长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解仅局限于校园的硬化、绿化、美化上,对校园文化建设中极具内涵的校园精神的培育、制度文化的建设和载体活动的有效开展还认识不到位、意识不强,在深入挖掘学校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方面做的不实,学校特色培育不够,文化内涵挖掘不深。

4、部分学校对校园文化所倡导的校风、教风、学风和校训的定位不准确、脱离实际,有的甚至出现内容上的偏差。检查中发现有的校长不知道学校的校训、校风,教师不知道教风,学生不了解学风,

“三风”建设只停留在纸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上。

5、部分学校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过多的依赖和借助于商业装修,不符合学校实际。没有充分发挥师生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和创造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学校都要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常抓不懈,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使我县小学校园文化品位在发展建设中不断提升。

 

第二篇: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总结

学校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师生则是校园文化的活载体。因此学校生活的每一项活动都应渗透、充满着文化气息,都应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它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完成学校的育人目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我校在创建良好、和谐、规范的校园文化氛围上,做了一些艰辛的努力与大胆的实践。我校在校园文化构建方面注重如下四点:

一、注重构建凸现教育感染魅力的环境文化

学校的校园是师生共同生活、工作或学习的场所,其环境优美与肮脏,秩序井然与混乱都直接影响到能否培养出合格人才的大问题。我国历史“孟母三迁”就是文化环境熏陶人成功的范例。具有生命力的环境文化对人的发展和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基于这一点,我校依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很注重环境建设,力争使环境达到宽松而活泼、明丽而清新、高洁而和谐的总体效果。为此学校在不同的场所设置不同的内容图案,以达到不同的育人效果。学校在优化物质环境基础上,利用不同的建筑空间和用途,建设大门文化、教室文化等。如大门文化,学校大门极具时代特征,“门”字形开放式敞开,大门上面建有“中原镇中心小学”巨幅标语墙。走进大门,在整洁的校道上方挂着几幅的校训字样耀眼醒目。使人进入校园便觉得学校办学理念先进,文化气息浓厚,时时激起教师工作热情和教书育人的责任心,激发学生好好学习做有志少年的决心。学校教学区内立有大型宣传墙,设置有

彩瓷画,其图案内容相当丰富,有:祖国地图、世界地图、牡丹图案;教室的墙壁上挂着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和雷锋像、胡锦涛所题的“八荣八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校园里,天天受到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好好学习、立志成才的教育与熏陶。教室内的名人画像、名言、黑板上方激励性固定标语,黑板后有黑板板报,楼梯旁贴着“上下楼梯,请勿拥挤”。教室走廊里贴着“嘘!教室里有一群快乐的小鸭子,正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哩!请不要去打扰他们!”“清洁校园,不乱扔纸屑。”“静我校园 不喧哗追赶”“用语文明 礼貌待人”。使教室文化、走廊文化发挥着育人作用,使师生时时都在接受文明、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这些别具匠心的安排达到“让每块墙壁都说话”,“每一处景物都传情”的效果。学校为凸现环境文化的教育魅力,还在绿化、美化、上下工夫。如今踏进校园均可见绿树成荫,画廊亮丽,瓷画溢彩,布局合理,清新宜人,具有花园式风格,达到了美丽的环境净化人,文明的环境熏陶人,健康的环境教育人的育人效果。

二、注重构建营造师生和谐发展的制度文化

学校是教师工作的场所,是展现才艺的舞台,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增长知识的乐园。校园作为一个有组织的社会群体,师生依照一定的制度进行规范管理是绝不可忽视的。校园的制度文化有利于发挥制约作用,但也可以起到规范和促进作用。

多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近两年又依据“为了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注重营造师生和谐发展的制度文化构建。在制度方面,一改过去学校负责订,教师遵照做的老模式,如今学校各项制度制订走群众路线,让教师发表意见,参与讨论修改,然后再实施,并在实施中逐步完善。这种人性化制度形态的校园文化把“软文化”与“硬制度”溶于一炉。教师在制订、讨论、修改过程中明确制度的重要性,懂得遵守制度的必要性,从而自觉守纪,严树师表。好的制度文化可以引导教师在平凡岗位,加强学习、提升素质、不断磨炼、迅速成长,其教学风格彰显个性,深得学生喜爱。如冯春晓、卢业勇、林苗、陈金霞等这样的省骨干教师、县教坛新星、及先进个人就是在这种人文化制度引导下成长起来的。在制度的导引下广大教师依法执教,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学会欣赏学生,懂得尊重学生,真诚帮助学生。尤其是对学困、特困、和留守孩子采取“倾斜政策”,使他们感受老师的关注和期望,增强信心,鼓足上进勇气。

三、注重构建学校活力源泉的精神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应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作用,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从和服务学校中心工作,以育人为根本目标,努力构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精神文化体系。校园的精神文化是师生共同的心理“磁场”,是能统摄师生鼓足干劲朝目标迈进的动力。这种精神往往蕴含在校训之中,如我校“以德育德、以行导行、创优创新”的新校训非常注重崇高的德

和良好的行,目的是让德导行,使行出果,让校训能激励师生与时俱进,勇攀高峰。学校利用每年清明节,组织师生到烈士墓前祭扫,一起缅怀烈士丰功伟绩,共同接受革命传统洗礼。长期以来烈士的光辉形象深深扎入人们心中,形成特殊的情感。教师以传承烈士精神为荣,学生以在烈士开创的学校读书而自豪。

学校每年加强学习师德培,对照师德要求,展开“办人民满意教育”和“如何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大讨论。同时结合课改,引导教师在思想上教学行为上做反思,找不足,通过这些途径严树师表,练就师功,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

在对学生精神文化营造上,学校善于运用教学设施,活用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安全卫生教育等。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开学典礼、每周一升国旗讲话、作文、演讲、唱革命歌曲、美术等竞赛,庆元旦,庆“六一”庆国庆,等。少先队组织开展“我为队旗添光彩”、“我爱校园”、“我与文明同行”、“献爱心、见行动”、“今天我值日”、“假如我是×××”等一系列健康活动。我校每年的读书征文活动更是有声有色。今年“蒲公英”作文活动,农村孩子并不比城里孩子逊色,学生广泛参与。学生平时的优秀习作通过手抄报的形式贴在黑板报上,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更让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助人为乐,团结协作、勤奋好学、不断进取,达到校训中“创优创新”的效果。

四、注重构建增强辐射作用的文化

21世纪的学校是开放的学校,不可能闭关自守,在社会大文化背景下,与社会各种生活息息相关,要充分利用德育主渠道,加强与校外的交流与互动,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交流信息、传递知识、学习他人、帮助他人、学人之长、显己之长,这样才能提高办学综合水平,提高学校知名度。学校为加强与家长联系,成立家长学校,随时可向家长宣传教育改革政策,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下一代良策。学校同时接受群众监督,家长也很支持学校工作。我们不定期请派出所干警来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学校还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五保户老人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经常组织老师到城里的育英小学取经和外省听课学习。这种交流,彼此互动达到提高素质,引领学校办学理念的更新,引导师生成长,引领学校发展的效果。

在深化课程改革的活动中,可见学校文化建设何等重要。校园是一块净土,在这里只有书声,只有快乐。营造一种充满生命气息的校园文化,使学校教师怀着快乐心情工作,实现人生价值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胸怀理想、开启智慧、塑造人格、点燃火种的知识殿堂是我们的目标。让我们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