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认知实习报告

一、 实习目的

实践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由知识、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学科、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它既指与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公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也指应用材料、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土木工程是社会和科技发展所需要的“衣、食、住、行”的先行官之一;它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一名刚刚接触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来说,如果在学习专业课之前直接就接触深奥的专业知识是不科学的,为此,学院带领我们进行了这次实习活动,让我们从实践中对这门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获得一个感性认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今后书本与实践的结合打下基础。

二、 实习内容

20xx年x月x日早上7点40,我们在南大科技学院南门口集合,集体坐车前往实习的第一站: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井冈山大道445号的军事重地——武警水电第二总队公寓楼的施工现场。这个工地的建设单位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第二总队南昌基地建设办公室,施工单位是中国人民警察武警水电第二总队,监理单位是江西中昌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设计单位是深圳市广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勘察单位是核工业鹰潭工程勘察院南昌一分院。由于人数较多,我们分批进入工地学习。进入工地的第一件事就是必须戴安全帽!因为安全是必须放在第一位的,何况对于我们这群刚刚接触施工现场的学生。

据施工现场负责人介绍,这栋住宅属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层高为2.9米,共20层。每一层有三户人家,每一户100平方米左右。设计抗震烈度为7级。在建楼房外面搭了脚手架,脚手架支撑在二层楼伸出的工型钢梁上。为了防止高空坠物砸伤楼下施工的工人,脚手架全部用网布隔离。

在建楼房的一侧就是原来的老房子,因为新建楼房需要挖地下停车库,就必须对地进行开挖,为了保证老房屋的安全,施工人员在开挖区域周边打入了许多钢筋混凝土柱,用来支撑土壤,防止坍塌,造成安全事故。

在施工现场我还发现了每层楼都有一个20 X 20 mm 的预留孔洞,询问了技术人员才知道这个是当时勘测时留下的,这就是一个坐标点,用来确定房屋的具

体地理坐标,当然只有一个是不够的,必须还得有一个,技术员告诉我们另外一个在工地的入口处,就是这两个坐标确定了整个工地的位置,限制了工地的施工范围。这两个点是南昌市规划局唯一给定的。

由于该楼房是框架剪力墙结构,承重墙必须现浇,现浇就必须用模板予以固定。我们知道混凝土的密度是比较大的,处于墙底部的模板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为了不让模板被混凝土的巨大压力撑爆,这就必须用高强螺栓穿过两边的模板,螺栓要套上塑料套管,两边用高强螺母固定,这样就能够保证模板不被破坏。

从工地出来之后我们又继续乘车来到了第二站——位于赣江之畔的南昌大学前湖校区边上的一个在建办公楼。这栋建筑是框架结构,刚到施工现场我就发现外墙上焊满了纵横交错的钢龙骨架,我脑子就想起了书本上的外墙装饰那一节。进入工地我询问了技术人员之后证实了我的想法是正确的。该栋建筑外墙装饰是使用干挂法将大理石材质的面板安装在外墙上,空的地方就安装大块的钢化玻璃。以提高采光率。

在大楼内我发现了有几根穿过楼板的铁管,技术人员告诉我说那是用来供暖的,里面通热水,给每层楼的地暖供热水用的。对于这种大空间的办公场所,通风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屋顶的面层上用膨胀螺钉固定了两根小拇指粗的钢筋,钢筋上有螺纹,两根钢筋之间有长方形的通风管道,用螺帽固定。

在这个施工现场我还见到了一个熟悉的物体,那就是加气混凝土砌块。这是目前广泛用来砌筑隔墙等非承重墙的砌块。但是这个工地上却没有完全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而是砌一层混凝土砌块,再砌三层加气混凝土砌块,这样重复地砌成一堵墙。正当我疑惑之时,一旁的技术员又帮我解答了疑问。这是由于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强度不够,需要混凝土砌块来加强墙体的整体强度,同时这样交替地使用材料也节省了预算,节约了施工成本。

从第二站出来之后时针已经悄悄指向了12点,大家的肚子都已经饿了,实在忍受不住饥饿的同学就在工地的食堂买了盒饭吃。而我们则在工地外的草坪上嬉戏玩耍,等待去前湖南大的后街,品尝那里的美食。

午饭过后,大家在南大校园里短暂地休息之后我们又乘车前往下一个工地。这个工地位于玉屏西大街与青岚大道的交叉路口。现场的技术人员说,这原本是一条主干道与一条县城道路的交叉路口,这个路口由于路面板设计不合理,路口的建筑物位置不合理,以及公交站台设置在路口等原因造成交通事故频发,特别是在交叉路口的南面还有一个加油站。该技术员说,一般路面是由横向4块面板组成,也叫四块板路面,而这条南北走向的主干道上却由5块面板组成,这样就会浪费一块面板,同时也导致两边的机非隔离带设置在面板上,造成面板使用不合理。所以这条主干道要改造成四块板路面。对于东西走向的县道同样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就是没有道路标线,没有机非隔离带,这样导致车辆随意行驶,

发生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行人抢道的问题,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由于道路于较早修建,路面材料是混凝土面板,路面早已开裂,所以这条道路的改造方向是划标线,重铺路面。

另外,通过这个工地的考察后我还知道每块面板之间必须设置伸缩缝,以免夏天路面凸起,炸裂的现象。当然伸缩缝里面必须填充东西才行,原来的做法是在缝里填充木条,但是由于木条的耐腐蚀性,耐久性较差,使用年限不长。现在的做法是通常在缝里填充乳化沥青等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夏天面板受热膨胀时,将乳化沥青挤出路面,冬天面板遇冷收缩,只需定期补充填充物即可。 该技术员还为我们简单剖析了路面的垂直结构,一般路面由垫层、基层、面层组成。

面层位于整个路面结构的最上层。它直接承受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以及车身后所产生的真空吸力的反复作用,同时受到降雨和气温变化的不利影响最大,是最直接地反映路面使用性能的层次。因此,与其它层次相比,面层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且耐磨、不透水,其表面还应具有良好的抗滑性和平整度。道路等级愈高、设计车速愈大,对路面抗滑性、平整度的要求愈高。其上层称基层或上基层,起主要承重作用,下层则称底基层,起次要承重作用。

基层可分两层铺筑。底基层材料的强度要求比基层略低些,可充分利用当地材料,以降低工程造价。考虑到扩散应力的需要和施工的方便,基层的宽度应较面眉每侧至少宽出Δ1(cm),底基层每侧比基层至少宽出Δ2 (cm)。透水性基层、级配粒料基层的宽度宜与路基同宽。

垫层是介于基层与土基之间的层次,并非所有的路面结构中都需要设置垫层,只有在土基处于不良状态,如潮湿地带、湿软土基、北方地区的冻胀土基等,才应该设置垫层,以排除路面、路基中滞留的自由水,确保路面结构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垫层的材料不一定很高,但隔温、隔水性要好,一般以就地取材为原则,选用粗砂、砂砾、碎石、煤渣、矿渣等松散颗粒材料,或采用水泥、石灰煤渣稳定的密实垫层。一些发达国家采用聚苯乙烯板作为隔温材料。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选用松散颗粒透水性材料作垫层,其下应设置防淤、防污用的反滤层或反滤织物,以防止路基土挤入垫层而影响其工作性能。

在收获了许多有关道路知识之后,我们又继续乘车前往最后一站——英雄大桥。我们的车在大桥的桥面上停下,同学们一下车就被这座雄伟壮丽,造型独特的大桥所吸引。纷纷掏出手机拍照留念。

英雄大桥是南昌的一座跨赣江特大桥,由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设计,中铁施工打造,其设计施工都达到世界超一流水平。主线全长约9.5公里,设计行车速度为每小时60公里,主桥设计为双向八车道。走近洪都大桥,我的第一感觉是“流畅”。设计人员告诉我们,该桥创意为“和谐”,独柱双塔三缆造型,三条大缆曲线优美,根根直立的吊杆仿佛一个个桅杆,映射出赣江上一幅

“渔舟唱晚”的美妙画卷,尽显南昌城市柔美一面。在英雄大桥上,感受到的是“雄伟”和“壮观”。桥如其名,红色斜塔如利剑、如枪杆,又宛如一个飞速发展的方向标,表现南昌突飞猛进之势,造型动感十足,符合南昌作为世界动感都会的大都市风貌。英雄大桥是独柱斜塔空间扭面背索斜拉桥,塔身水平倾角79度,独柱斜塔高约150米,相当于50层楼高。像这种类型、这样规模的斜拉桥在全国还是第一座。英雄大桥的独柱斜塔造型是大桥的亮点。该桥的结构也比较新颖独特,全桥共布置斜拉索34对。技术人员介绍,英雄大桥的斜拉索也不同于一般的大桥,普通大桥的斜拉索多为扇面形,而英雄大桥已经挂好的斜拉索,在空间布局上宛如一个旋转楼梯,非常有美感。

要建成这样一座技术含量超高的大桥所需的资金也是巨大的。英雄大桥工程历时2年半,实际投资17.6亿元,由北岸接线工程、英雄大桥工程、扬子洲高架桥工程、洪都大桥工程和南岸接线工程等5个工程组成。

该桥在建设上运用了许多高新技术。比如大桥路面的摊铺,此次摊铺,施工部门首次大面积采用进口SMA马蹄脂混合材料沥青进行摊铺,并采用浇注式沥青施工新工艺。较之普通沥青,SMA沥青热拌温度要提高10摄氏度以上,且施工时气温不得低于10摄氏度。摊铺完成后,具有防水、抗变形、抗老化、抗车辙,及降低路面噪音和水雾的优点,它将使大桥桥面成为目前南昌行驶最舒适的路面。

它的应力技术也是一个特点。主桥为3跨单缆面双塔自锚式悬索桥,跨径布置为365米。自锚式悬索桥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悬索桥,传统意义上的悬索桥经济跨径在600米以上,自锚式悬索桥的经济跨径为100米至300米,其大缆锚固在桥头两边的锚碇上,而自锚式悬索桥的大缆直接锚固在主梁的两端,大大节约了锚碇及其基础的造价。此外,它的桩基技术、监控技术以及照明技术也各具特点。

三、实习总结

总之短短的实习,让我大开眼界,也学会了不少东西,也让我对自己今后要从事的行业有所思考。原来的那种心高气傲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脚踏实地的努力工作学习的决心和信心。以放松的心情,充沛的精力重新回到紧张的学习工作当中时,我忽然有种这样的感受:短短一天,仿佛思想又得到了一次升华,心中又多了一份人生感悟。

这次实习也让我深刻体会到读书固然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途径,但是多一些实践,畅徉于实践当中接触实际的工作,触摸一下社会的脉搏,给自己定个位,也是一种绝好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选择。

 

第二篇:土木工程认识实习报告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学校让学生到各种地点去实地学习。认识实习不仅对学生能否在参观中学习知识,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 实践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由知识、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一名刚刚接触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来说,如果在学习专业课之前直接就接触深奥的专业知识是不科学的,为此,学院带领我们进行了这次实习活动,让我们从实践中对这门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获得一个感性认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今后书本与实践的结合打下基础。

我们一共去了四个地点认识实习,分别是半坡遗址、曲江国际会展中心、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和大雁塔广场。以下是我对这四个地点的建筑风格及结构特点的分别认识。

一、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滻河东岸,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60xx年左右。19xx年发现,1954—19xx年发掘,面积约5万平方米,已发掘出45座房屋、200多个窖穴、6座陶窑遗址、250座墓葬,出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约1万件,还有粟、菜籽遗存。其中房屋有圆形、方形半地穴式和地面架木构筑之分。半坡遗址是我国首次大规模揭露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19xx年建成博物馆。

遗址大致分为 3个区,即居住区、墓葬区和制陶作坊区。居住区在聚落的中心,周围有一条人工挖掘的宽6~8米,深5~6米的大壕沟围绕,中间又有一条宽2米、深1.5米的小沟将居住区分为两片,形成两个既有联系,又相区分的两组布局。大壕沟外北边是公共墓地,东边是制陶作坊窑址群。 半坡类型的房子发现46座,有圆形、方形和长方形,有的是半地穴式建筑,有的是地面建筑。每座房子在门道和居室之间都有泥土堆砌的门坎,房子中心有圆形或瓢形灶坑,周围有1~6个不等的柱洞。居住面和墙壁都用草拌泥涂抹,并经火烤以使坚固和防潮。圆形房子直径一般在4~6米,墙壁是用密集的小柱上编篱笆并涂以草拌泥作成。方形或长方形房子面积小的12~20平方米,中型的30~40平方米,最大的复原面积达160平方米。储藏东西的窑穴分布于各房子之间,形状多为口小底大圆袋状。家畜饲养圈栏两个均作长方形。半坡人的住房,从发掘的房屋遗迹来看有圆形的,也有方形的,有半地穴式的,也有地面上的。这些房屋均采用木骨涂泥的构筑方法,其建筑风格:门前有雨棚,恰似“堂”的雏形,再向屋内发展,形成了后进的“明间”;隔墙左右形成两个“次间”,正是“一明两暗”的形式,如若横向观察,又将隔室与室内分为前后两部分,形成“前堂后室”的格局。

半坡晚期的方形房屋,是从早期的“半地穴式”发展而来的。这种雳屋完全用椽、木板和粘土混合建筑而成。整个房子用12根木桩支撑,木柱排列3行,每行4根,形成规整的柱网,初具“间”的雏形,它是我国以间架木为单位的“墙倒屋不塌”的古典木构框架式建筑。 半坡遗址居住区占地约30000平方米,其布局是以一座大型房屋为中心,中小型房屋窑穴等散布周围,其外围环绕一条大型壕沟。遗址发掘出房屋46座,可分为圆形和方形两种,每种又各有半地穴和地面上木架建筑两类。与房子相关的遗迹还有柱洞和灶坑,半坡遗址发现柱洞200余个,都属于泥圈柱洞。灶坑共发现89个,其中42个保存较好,在灶坑附近或里面,往往有大量完整的陶器,多为炊煮用的粗陶罐或饮食用的细陶钵。主要用来储藏食物和用具的窑穴,共发现200多个,多密集分布在居住地区内,和房屋交错在一起。可分为早晚

两期,早期较小,有多种形 状;晚期的较大,一般为口小底大的圆形袋状坑,壁和底部均加工平整。

在居住地区的外围,环绕一条大型防御性壕沟,平面呈南北向不规则圆形。壕沟现存长度约300米,各部分形制基本一致,上宽下窄,北部一段口宽6—8米,深5—6米,靠居住区的一边沟壁坡度较大,并且沟口比另一壁高出约l米。在沟底发现3根炭化木柱,间隔各有4米。

二、曲江国际会展中心 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一期项目展馆面积4.6万平方米、广场8万平方米,已于20xx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展馆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会议中心面积5万平方米;同时配备酒店、商务写字楼、餐饮、康体及体验中心,构成西安会展经济示范园区。

展厅布局采用双排式,7个相同的展厅由一条中廊隔开,北面4个南面3个。展厅错开排列,这样的布置有利于连续顺畅的参观流线。每个展厅为一个设计单元,7个相同的单元组成整个会展。便于快速施工及将来的独立使用。72mX144m的无柱展厅,展厅最小净高14m,也可用于举办其他活动,如体育活动、音乐会等。每个展厅面积各约为10300m2,能容纳约570个展位。所有展位均由地坪下每隔9m设置的管沟提供所有必要的水、电、通信等。主管沟由中廊的设备房引出,到达展厅中部,然后向东西向展开,从主管沟顺着展位的布置,再分别向南北向延伸出。每两排展位,共用一条设备管沟。新会展中心的屋顶采用圆筒式钢结构屋架,结构轻盈、形式独特。北面和南面的山墙设计为玻璃幕墙,与其对比,侧立面为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实墙。 沿侧立面设一个大型的封闭式通风道,由它为展厅冬天供暖,夏天供冷。展厅设计了天窗及侧高窗,解决了采光与通风。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能源。

中廊:会展中部为长380m宽42m的会展通廊。其东、西面为宽敞的入口大厅,内有售票处、登记处、问讯台、存衣间和入口检查。三座带有室外餐厅的绿色内院吸引来访者逗留憩息,赋予整个会展中心一种舒适、明朗的氛围。在入口处和内庭院里设置雕塑式的问讯台以及快餐出售柜台等室内建筑体,以进一步强调会展通廊轻松的气氛,与展厅强调功能的造型设计新成鲜明对比。中廊两侧宽为12m的条形建筑的底层和一层内设有技术间、卫生间、仓库等辅助用房。通廊采用混凝土结构加快工程进度。

三、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位于中国内陆中心,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空中交通枢纽,中国第八大机场,同时也是中国东方航空集团西北公司、海南航空集团长安公司、南方航空集团西安公司、幸福航空和鲲鹏航空的基地机场。机场位于西安市西北、咸阳市东北方向,陕西省咸阳市底张镇境内。

T3航站楼的设计

T3航站楼由26万平方米的T3A和28万平米的T3B组成。T3B将在远期实施。T3A和T3B之间将建设空港城的中央商业交通核心。 T3航站楼及空港城的陆侧中心正好被空侧的候机指廊墙所包围,形成了一个可以自由贸易的城市中心,而墙外的候机指廊区是需要经过安检的隔离区,因此中央商业交通核心平面采用古城九宫格的布局方式,延续中国传统精神。航站楼一期T3A平面形成“爵”型图案,二期T3B平面形成“鼎”型图案,整体呈轴线对称布局。所有这些体现着高科技、现代化的设计与西安历史文化的融会,体现机场门户人性、庄重、大气、和谐的品质。

26万平米的T3A航站楼有三个主要的功能层,即出发、到达和行李处理。为方便旅客的使用,主楼的二层为出发层,东南侧为国际出发,其他部分为国内出发。这样可以使国内部分的运行与北侧的1、2号楼连在一起,提高运行上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由于未来机场快轨将从西侧接入,而地面交通可以从东西双向到达T3A航站楼,因此出发层采用了七组沿东西向布局的岛式办票柜台,使出发大厅全部开敞,形成了即面向西安

又面向咸阳的独特效果。 绿色节能在大尺度的航站楼建筑中是一个综合的挑战。由于主楼的正立面很长,如果单纯地压低主楼的高度来减少室内的体积以降低能耗,将使建筑的比例失调,无法体现城市门户标志的作用。反过来看,国内最大的几个机场都为了体现城市门户的宏大而采用中间很高的弧形屋盖,但在功能上高而无用,反而大量增加室内空间的能耗。 受西安古代建筑的启示,反向利用起翘和飞檐,就可以走出这一两难的困境。这一想法的巧妙之处在于:

一,动态的多重起翘即可以增强建筑的外立面高度感,又不需要增加室内空间的高度; 二,多重起翘的出挑屋檐正好可以增加建筑东西两侧的遮阳效果,减少夏季的空调能耗; 三,多重动态起翘是一种外放内收的渐变,在出挑部分起伏最大,但在建筑内中心的根部则收连成一体,附合结构的受力规律,并产生了动态的空间效果。

四、大雁塔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xx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取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 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高180尺的五层砖塔,后在武则天长安年间改建为七层。

大雁塔是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砖塔,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现通高为64.517米。塔基高4.2米,南北约48.7米,东西45.7米;塔体呈方锥形,平面呈正方形,底边长为25.5米,塔身高59.9米,塔刹高4.87米。塔体各层均以青砖模仿唐代建筑砌檐柱、斗拱、栏额、檀枋、檐椽、飞椽等仿木结构,磨砖对缝砌成,结构严整,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身各层壁面都用砖砌扁柱和阑额,柱的上部施有大斗,在每层四面的正中各开辟一个砖拱券门洞。塔内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层均有楼板,设置扶梯,可盘旋而上至塔顶。一层二层多起方柱隔为九开间,三四层为七开间,五六七八层为五开间。塔上陈列有佛舍利子、佛足石刻、唐僧取经足迹石刻等。

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画面布局严谨,线条遒劲流畅,传为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底层南门洞两侧镶嵌着唐代书法家褚遂良所书,唐太宗李世民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李治所撰《述三藏圣教序记》两通石碑,具有很高艺术价值,人称“二圣三绝碑”。

大雁塔北广场北起雁塔路南端,南接大慈恩寺北外墙,东到广场东路,西到广场西路,东西宽218米,南北长364米,占地100余亩,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亿元。整个广场由水景喷泉、文化广场、园林景观、文化长廊和旅游商贸设施等组成。整个广场以大雁塔为中心轴三等分,中央为主景水道,左右两侧分置“唐诗园林区”、“法相花坛区”、“禅修林树区”等景观,广场南端设置“水景落瀑”、“主题水景”、“观景平台”等景观。

以上为本次实习的建筑结构方面的认识,通过短短的实习,让我大开眼界,也学会了不少东西,也让我对自己今后要从事的行业有所思考。原来的那种心高气傲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脚踏实地的努力工作学习的决心和信心。当我摆正自己的心态,从初涉社会工作的被动状态转变到开始适应社会的主动状态,以放松的心情,充沛的精力重新回到紧张的学习工作当中时,我忽然有种这样的感受:短短一周,仿佛思想又得到了一次升华,心中又多了一份人生感悟。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的确不错,通过此次实习,使自己对土木工程这个专业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真正知道了理论和实际的差别,激发了对这一专业的兴趣,学到了一些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为以后的课程积累了许多感性认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完善与提高,同时团队意识也有着明显增强。此次学院安排这次实习活动,对我们这些刚刚接触此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是真真正正一次很好的机会。总之,通过此次实习,受益颇多通过这些实习活动,感受颇多,收获颇多.作为一个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

对专业还只是从书本上知道一点理论性的东西,在实践上几乎是空白,但此次实习之后,情况就大有改变.

通过实习,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旁站,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房屋的建造过程,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的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书本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基础的知识。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对我终身受益,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将不断的得到验证,我会不断的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将把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来,充分展示自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努力。 这于实践当中接触实际的工作,触摸一下社会的脉搏,给自己定个位,也是一种绝好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选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