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精品课程《宏观经济学》建设项目总结

浙江大学精品课程《宏观经济学》建设项目总结

根据浙大发教[20xx]64号文件《关于公布首批本科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精神, 精品课程《宏观经济学》项目经过2年(20xx-20xx)的建设,基本达到预定的目标:

1、按国外先进大学的要求,重新修改和制定了较高水准的教学大纲;

2、教学内容力求充分体现研究型大学的特色,并能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增长的实践,保持相应的科学性与先进性;

3、教学方法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争取在三个层次上为学生打好学科专业基础——

(1)使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经济政策、特别是宏观经济政策有更深刻理解,可以为各级政府培养一批具有现代经济意识的管理人才;

(2)使学生对企业的投资环境具有较为全面的把握和预测能力,可以为企业培养一批具有宏观战略眼光的投资分析和实际操作人才;

(3)使学生对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具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可以为培养宏观经济高级研究人才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4、教学手段力求体现现代化的要求,在不断完善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电脑、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积极创造条件推广双语教学;

5、考试方法力求科学、公平、系统,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创造性思维进行较为全面的考核;

6、定期组织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艺术进行总结、交流,不断提高教师宏观经济学的科研水平与教学水平;

7、积极培养一批对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具有潜在资质的年青教师,力求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学梯队;

8、积极培养学生对宏观经济理论的研究兴趣,结合本科生导师制度,组建研究宏观经济的学术团体,要求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宏观经济学知识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党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分析并撰写理论文章,使学生对宏观经济的实际运行机制有更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为实现上述目标,项目组主要做了以下具体工作:

1、在召开有关教学人员参加研讨的基础上,制定新的教学大纲。

2、组织有关教师,根据新的教学大纲对现行教学内容进行补充、调整。

3、组织有关教师,重新修订和编写教材,其中《现代经济学》(许庆明、叶航主编,李建琴、何樟勇等参编)已于20xx年x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经济学原理》(金祥荣、叶航主编)已于20xx年x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宏观经济学教程》(叶航主编,李建琴、何樟勇参编),已经完成最终印刷校稿,即将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4、组织有关任课教师召开了三次教学研讨会,编写了宏观经济学教学习题集以及相应的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5、对宏观经济学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升级。

6、对教学网站进行改版,建立独立的宏观经济学教学网页。

项目实施期间,叶航教授根据新调整的教学研究思路对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调控以及未来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和预测。这一研究成果在20xx年我省经济学会召开的年会上宣读,引起极大反响。会后,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专门编发了供省市相关领导阅读的《社科研究动态》(参见附件一)。叶航教授根据这一成果整理的学术论文发表在20xx年《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第二期(附件二),并于20xx年x月被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国民经济管理》全文转载(附件三)。

下一阶段,项目组将把落实精品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作为主要任务,力争使浙江大学的宏观经济学教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浙江大学《宏观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组 20xx年x月x日

 

第二篇: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张建平

微生物学是基础性和应用型都很强的学科,与医学、农业、工业发酵、食品生产和环境保护等诸多学科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是我院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专业的最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同时由于它覆盖面广、应用广泛、对于学生的生物学素质的培养,动手能力的提高,就业深造机会的提升均有较大的作用而受到师生的重视,因此《微生物学》于20xx年x月被列入我院精品建设课程。

经过了近两年的不懈努力完成了课程建设的立项内容目标,并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连续两年学生评价为优秀。现将课程建设成果总结汇报如下

1、 着力提高课堂理论教学水平

课程建设人充分认识到,课程建设不仅仅是文字材料的堆砌,而是在原有教学过程上的加载,特别是由于我院为新办学院,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久,另外,在师资队伍上,理论与实验课程包括实验准备均由一人担任,因此将精品课程的建设着眼于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有限的建设条件获得最大的建设成效。由于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中心,理应成为课程建设的重点。作为本课的主讲教师和课程建设人将课堂作为精心设计的舞台、将每一次教学内容做成精心排练的节目,不断的认真探索教学规律,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使教学水平和效果逐步提高。

A、 教学理念的完善

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知识的构建,教师无法将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大脑中去,老师要在引领学生上下功夫,从日常生活导入教学内容,从有趣的科学故事和科学现象引出学科的概念,使教学内容引人入胜;教师语言风趣、课堂讨论热烈,使教学过程轻松愉快;以名人的成功、社会的需求启发学生的内在需求。

B、 关注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的过程也是信息的传递过程,主讲教师制作了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以发音清晰、节奏适度的教学语言形成教学内容对学生感官强烈的视觉与听觉冲击,学生的状态也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上较多的提问回答和讨论,活跃了气氛并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

C、 教学内容的重组调整

微生物学内容庞杂,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大学习成效,课程建设人对教学内容作了一定的调整和安排,经过教学实践,学生反应良好,例如,强化了绪论的讲授,将书本“结束语”的部分放到绪论部分,对以后所讲的内容在绪论中作了简要的介绍,使学生对课程有总体的认识和初步的印象,对以后要单独开课的学习内容如“第九章感染与免疫”,经与单独开设《普通免疫学》课程的任课老师交换意见后省略不讲,“第五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结合同一学期《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部分讲授,将“第十章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穿插于第八章中讲授。

2、 强化实验教学,并使理论与实验课互为补充

微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其中的许多内容与实验技术密不可分,不懂实验技术就难以理解理论内容,不会相关的实验方法也无法把握微生物学的要点,微生物学有其

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并且这种理论和方法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教师充分利用微生物学的理论与实验的教学均由课程建设人担任的机会,做好了理论与实验课的相互补充和强化。

具体做法是:

A、建立适合的课程实验体系

将实验归纳为三个方面,1、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训练:如无菌操作技术、显微镜技术、各类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各类微生物标本的制作,细菌染色以及培养基制备等技术。2、为加深学生对理论部分的理解而设计的实验,如各类微生物形态观察,微生物生理生化测定,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等。3、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纯化、培养,学生学习后既可从一般环境分离出不同类型微生物,也可从特殊环境分离出具有特殊生理性能的微生物。

B、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如何在较短的实验课时内进行更多的实验,发挥课堂效益,让学生做得看得更多,又能从容不迫,为此授课教师对实验间隙的利用及课堂讲解、实验项目和次序做了巧妙安排。

从所选教材上的18个实验整合为本课程的八个大实验,在第一个大实验中,教师将环境微生物的检查、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以及细菌的标本一并观察,在第五个大实验中,安排进行了培养基的制备及灭菌(.细菌放线菌常用培养基的配制,酵母菌、霉菌常用培养基配制)的实验,教师在讲解了相关的内容和方法后,分别安排不同的小组配制不同的培养基并灭菌,而这些培养基分别用于后续实验的材料,从而节省了实验的时间和材料。

再如,在预热培养基的间隙,教师选择与该课实验内容有关的题目进行讨论,有效填补了课堂时间空白。例如实验八的内容是:生长谱法测定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和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在讲解完实验方法和要求等内容后,有一段空余等待时间,教师组织学生准备了与实验相关的思考题在课堂上讨论:如1、含化学消毒剂的滤纸片周围形成的抑(杀)菌圈表明该区域培养基中的原有细菌被杀死或被抑制而不能进行生长,你如何用实验证明抑(杀)菌圈的形成是由于化学消毒剂的抑菌作用还是杀菌作用?2、影响抑(杀)菌圈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抑(杀)菌圈大小是否准确地反映出化学消毒剂抑(杀)菌能力的强弱?3、在你的实验中,75%和100%的乙醇对白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效果有何不同?你知道医院常用作消毒剂的乙醇浓度是多少么?请说明用此浓度乙醇的原因和机理?4、某公司推出一种新型饮料,并声称是100%纯天然产品,不含防腐剂,利用你所掌握的微生物学知识,试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初步判断此饮料是否含防腐剂。5、在生长谱法测定微生物碳源要求的试验中,发现某一不能被微生物利用的碳源周围也会长出菌落圈,试分析各种可能的原因,并设法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在课堂上各抒己见,气氛活跃,老师适时归纳指点,使课堂上本来需要等待的一段时间变成学生最难忘、最喜欢、最不够用的时光。

C、理论与实验课的相互穿插

无菌技术和显微技术是微生物学的最核心技术,限于条件,在实验室中难以讲透讲全。为此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另外安排时间针对该部分内容使用多媒体授课一次。讲述了无菌操作的概念、方法、器具和各类显微镜的原理。

3、 抓好课堂教学以外的延伸

《微生物学》作为精品建设课程的确立,缘于该课程原有教学基础较好以及该课程的学科基础性和在实践应用上的重要性,因此利用各种机会开展微生物学知识的传授和技术的训练

A、开设与微生物学有关的开放选修实验

开放选修实验对于教师来说是结合其学科特长、科研需要而提出的课外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是根据其兴趣特长而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课程建设人充分利用开放选修实验发现对微生物学有兴趣的同学,增加微生物学的知识和实验动手能力,使他们了解微生物学的在实践上的应用。先后开设的与微生物学有关的开放选修实验有: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温度对线虫的影响,松材线虫的液体培养,家蚕厌氧菌的分离,磁对生物的影响等。有8人参加。

B、开展与微生物研究有关的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开展与微生物研究有关的毕业论文可以强化微生物学的知识,熟练相应的操作技能。我院已有两届毕业学生,课程建设人先后指导的与微生物学有关的毕业论文有:无菌松材线虫的获取,脉冲磁场对动植物及微生物的影响初探,电对动植物及微生物的影响,伴生细菌对松材线虫生长繁殖的影响,松枯梢孢菌的无细菌纯化方法研究,抗甲醛微生物的筛选和降解诱变的初步研究。

C、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可以更好的了解生产实际,我院每年进行的总计3-4个生产实习项目中均有与微生物有关的单位,如课程建设人于20xx年带队指导的生产实习是:到镇江市征润州污水处理厂了解污水处理的微生物学原理,工艺流程,各系统和结构物的功能。到镇江市恒顺集团恒新药业有限公司了解生物制药的原理,实地考察车间内生物药的提取加工过程。到中国农科院蚕药厂:参观GMP生产车间,了解制药企业在GMP认证及管理方面的具体措施和相关规章制度。参观企业的产品装配车间和相关实验室。到蚕业研究所桑树种质资源圃了解生物种质资源的重要性与收集保存的方法。其中前三个与微生物学密切相关。

D、勤工助学

实验室的勤工助学在缓解学生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既可帮助老师准备实验项目,还可熟悉相关的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技能,微生物学实验室每年有2个同学参加勤工助学,至20xx年共计8人考研,经过微生物学实验室勤工助学的同学都对微生物学的基本操作满怀信心,其中2人分别考入中科院微生物学研究所和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学专业研究生(朱一凡,牛文静)。 E、考研

《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学影响感召了许多同学毕业后继续从事微生物学研究和工作的热望,在考研方面,已经毕业的2届学生中,考取微生物学专业研究生3人:牛文静和陶雪英(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学专业)、朱一凡(中科院微生物学研究所)、,与微生物学密切有关的数人,如王斌(江南大学食品专业),王耘(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吴云登(南京工业大学生物制药专业)等等。

4、 其它:按精品课程申报书内容要求的其它各要件完成情况

已完成教学大纲的修订,引入微生物学实验影像资料,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多媒体课件与教学大纲、电子教案等教学资料的上网,实验指导书的撰写,以上均见附件,另外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原课程建设人及主讲教师均为本人,现正在培养一名实验教师。

5、 问题、不足与建议

尚无课程建设的教学论文,学生考试成绩区分度不够,未拉开较大的差距,课时短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建议课程打通,如分子生物学实验选用材料及主要方法均是微生物学,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中一些内容可以划归到微生物学实验中一并讲深讲透等等。

20xx.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