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写生教学论文

风景写生教学初探

风景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怎样画好风景画是美术教学的重要课题。现把我学习教学中的一些感悟谈一下,与大家共同探讨。 学画的都知道,画好一幅画,一靠构图,二靠色彩。说出来都知道,可具体地画时还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惑。记得上学时期外出写生,大家满山遍野地跑,挤在一起画,也不想为何如此画。结果跑很远的路也画不出几张像样的画,但热情颇高。坚持一段渐渐地画多了,似乎也像样了,可总感到有些地方不对,对照对象也像,可又感觉画味不够。后来又听人说,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样画。细想也有道理,好像外出写生又失去了意义,于是找来许多照片看着画,可不管怎样努力就是感觉不对,画的感觉也到位了,可就是冷冷的距离很远,总是缺少外出写生时身处现场的亲切感,画得当然也不生动,难以引起共鸣。矛盾许久,反思风景写生,什么是写生?就是写出对象的生机来。只有身处当时当地的场景之中,对象的气场才能感受得到,自己的情感才能调动出来,画出的东西才使人难忘。于是对写生的意义又有了重新的再认识。

外出写生只有热情还不够。必要的造型能力、构图能力和色彩常识不可缺少,画面构成要有一定的理论支撑,有人说,只管多画,不要想那么多。如此说的理由是熟能生巧,当然对于经验丰富的行家是不需要多想的,因为成年累月的修炼已使他们达到了自然而然、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可学生不同,由于自身的练习和阅历有限,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一定要教给他们一些构图法则,用理

论指导行动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看到好的风景,就会产生想画的冲动,这很好,这说明你的情绪已经被调动起来,也就是有了感觉。“感觉”很好,也很珍贵,但也靠不住。所以此时要指导学生面对对象首先要找出兴趣点,是景物的组合形式吸引了你,还是它的色彩吸引了你,还是当地的风俗文化元素吸引了你。例如沿长城写生所感受到的雄浑壮美与江南小桥流水的雅致优美之别、太行山上贫瘠沧桑的石头房与皖南西递宏村富足生活中的徽派建筑的文化差异等。

为什么不同的景物而能撞开同一个画者的心扉。我想这是因为在这些不同的具体景象中蕴含着相同的适合绘画的抽象元素(点线面等),这也是“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样画”的根据所在。列宁说:“一句话,那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而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自然。”正是因为这些抽象元素以不同的面貌呈现,所以才使同一个画者激动不已,这就是我们在画时首先要明白的地方,这就要掌握构图的原理、色彩的情感表现、视觉的心理因素等;否则,就会因为把握不准而让不需要的次要的东西把这些元素破坏掉,画时随着感觉的消失越画越气馁。所以一定要把握好这些抽象元素的组合,胸有成竹、大胆地取舍,做到主题突出,构图变化统一。

一幅画的构图是骨架,色彩是情感,画时理性的分析不可少,但情感的灌注更重要。只有倾注情感画出的画才能使观众过目不忘,这也是写生的意义所在。艺术所要表现的是人们对于生活的种种独

特的感受,当我们面对一件艺术品的时候,重要并不在于去弄明白它描绘的是一件什么东西,而在于作品引起我们的内心感受是什么。面对朝阳似火、残阳如血中的景物,不同的人会因经历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感受;一年四季,春如笑,夏如怒,秋如妆,冬如眠。四时之景不同,人们的感受怎能不随之波动。但相同的色彩给人的心理体验却有许多相通之处,作为一个画者要挖掘其中和谐的元素,把对象中美的因素找出并画出来,呈献给观众,这才是一个画者的任务所在,并在绘画过程中不断总结,多看优秀的作品和有关中外画论,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味,使自己用色习惯和画面色调由平庸走向高雅,由客观再现走向成熟的主观表现。

另外,绘画技术也要不断探索提高,根据画面整体构图、色调要求和表现对象的不同,讲究用笔和先后绘画次序,充分发挥所用绘画材料的性能,力争认识到位、表现到位。如此,你的画就会渐入佳境。

 

第二篇:风景写生教案

风景写生教案

1、景物写生的任务与意义

景物学生的任务是研究和表现大自然的各种景物,从我们选材取景到描绘的全过程都应该反映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反映我们的审美观念和思想感情。

意义:(1)在客观世界中获取审美理念,培养审美的眼光;

(2)借景物表达情感;

(3)掌握表现技能;

(4)丰富想象力、扩展思维空间,培养创作理念。

在写生训练中,区分主次,取舍概括,抓住重点,分清层次,表达境界是我们应该掌握的技能。

景物写生,分室内与室外两类,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如何在大自然中获取美,这就需要我们要有一双审美的眼睛。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意境、气势、情调、趣味、优雅、韵律等效果,都是风景画中需要追求的(表现技法中的需要)。

2、景物的构图

一幅风景画,根据主题、画意,在画纸上置阵布势,要讲究章法。

“远则取其势,近则取其质”,要达到这两点,首先注意画面的整体结构,然后再深入到局部。

①选择角度;②注意取舍;③强调主次;④注意虚实,疏密关系,加强气氛渲染,这是风景画技法的基本要求。

初学画风景易犯平、散、乱的毛病

平:不注意取势、主次不分,没有起伏变化,不注意空间关系。

散:没有整体感,孤立地塑造细节,景物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呼应。

乱:缺乏组织、取舍,看什么画什么,只是简单的罗列。没有秩序感。

照抄自然,是自然主义;脱离自然,是主观主义,二者皆不可取。

法则:①作品中的一切都应当从属于作品基本内容的表达。

②作品中的一切都应互相保持联系。

③作品应有一个吸引人注意力的构图中心。

④作品结构应是一个既有变化,又有统一的整体,协调,节奏韵律,是构图中的表现要素。 ⑤细节塑造注意主次关系。

⑥注重发现,捕捉物象中的形式美。

⑦用构图中的均衡表现稳定,以不均衡表现不稳定和运动。

⑧画幅的尺寸大小比例,要适应内容的表达(主要是指幅式)。

3、景物的透视

在景物写生中,从决定取景的角度,到空间距离的表达,从探索一座建筑的体积,到建筑结构的表现,都须懂得和运用透视基本规律。

透视角度的选择视平线的确定要符合内容与形式的需要。所站的位置高、视平线就高,地平面上的东西就露得多些。所站的地势低,视平线就低,表现开阔的远景,一般多采用高视线,

表现近处的建筑物或树木的高大,多采用低视线。

低视高

一般视高

高视高

视平线的不同,可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

一点透视(平行透视)

二点透视(斜行透视)

三点透视(倾斜透视)垂线向上或向下相交于一点。

散点透视: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方法,完全为了画意的需要,也叫多点透视,主要法则:有高远法、深远法、平远法。

除了以上几何透视和散点透视外,还要注意空气透视,其要点是近浓远谈,近实远虚,近清晰远模糊。

4、景物的空间

空间感的表现是景物的基本要求,自然界的一切物象都在大空间中运动着,变化着,一幅风景画如果不能表现天空之辽阔,地面之深远,就缺乏了最基本的真实感。

画面的空间感,一般是通过表现景物之间的空间距离来体现。

写生要抓住最基本的大空间关系,即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可归纳为: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大的空间距离层次。

天空因气候、季节、时间的不同,而不应孤立地去表现天空,地面是一个实在的整体,应对比的去画,相形之下,天空显得单纯、轻淡。还要利用空气透视的原理去认识分析空间。一般的规律是:近实远虚、近浓远淡、近强远弱。

5、景物的质感

我们所描写的景物中,一切物象都有它本身的形和质的特点:如云烟、水、山峦、土石、植物、建筑物、船只、车辆、金属架结构、室内陈设等,要掌握它们各自的特质,用不同的线条、明暗层次,笔调去表现它们的真实感。

田野

田野的特点因地而异,或田垄、地垄、丘陵起伏、湖泊河流,它们本身有明显的起伏或延伸的界线。这些界线,有长短、强弱、平行、交错,要搞清来龙去脉,做到心中有数。用虚实轻重来表现远近距离。

山峦

山势要抓住外轮廊的特点,表现山的厚实、稳重,将山的外形与山脉的起伏特点结合起来。画群山要有主次、远近之分。“远山无树、远水无波”,“远山无脚”。山峰的阴阳向背也是表现山势结构的因素,土质圆浑,石质峻峭。

石分三面:

树木的特点:树的形状主要取决于枝干结构。注意树的长势特点,注意树的性格、姿态。 “树头宜放,树梢宜收”

要研究它的生长规律、树叶的形状特点疏密层次等变化,用简炼的手法进行艺术概括,把树的特征表现出来。

画树林更要注意疏密关系和远近层次。

建筑物

要画好一座建筑物,先还是要理解它的结构和形式特点,如建筑物的长、宽、高的比例关系,房顶、墙壁、门窗的特点。不同的建筑物,有不同的审美价值。

一座建筑的“精神”往往通过门窗表现出来。因为门窗的大小、多少、高低是由建筑物的职能,用途要求所决定的。

任何部分的表现都得符合透视原理。但建筑物中的直线,圆线都只能凭目测判断来画,而不可用尺、仪器来画。写生不能象画效果图一样去表现。

注意建筑物的各种材料质感的表达。要强调建筑物的整体感和稳重结实的感觉。 画建筑物要注意周围环境的衬托,一切都是为了表现整体气氛情调与意境。

点景:丈山、尺树、 分人

工具一般采用铅笔、木炭笔、钢笔或毛笔均可,橡皮、擦笔不可缺少。

初学者作业幅式不要太大

十六开为宜,时间一般一张作业1个小时左右。

6、步骤:

①取景,定构图

②勾大体轮廓、用线分轻重

③先画主体、后画客体,由浅入深

④铺大体明暗,拉出远、中、近三个基本层次

⑤刻划局部,深入细节把握整体

⑥调整关系,进行艺术概括和虚实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