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论文?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分析思考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整理      更新时间:20##-2-15????

一、何谓农村留守儿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在农村。他们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料,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称为留守儿童。简言之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被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

当然这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一般都做了一定的安排,据此可将农村留守儿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父母双方中的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父亲或母亲一人单独抚养的孩子,从某种角度讲可以成为“单亲家庭”孩子。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较普通家庭的孩子(父母均在身边的孩子)来说,欠缺父爱或母爱。?

2.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的孩子,从而形成了隔代抚养的现象,这种情况占农村留守儿童的绝大多数。孩子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缺乏父爱和母爱,得到的多是祖父母的溺爱。?

3.父母双方外出打工,被托付给亲戚照管的孩子,这种也较为常见。?

4.还有小部分外出打工的父母安排孩子在校寄宿或采用其他民间托养的形式。如有的父母为孩子聘请了代理家长,这些代理家长同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都签订了协议书。家长每年为此付出一定的代理费用,代理家长必须照顾好这些孩子的生活起居并教育管理好孩子。?

据统计,我国现有流动人口过1.3亿,如安徽、河南、四川等劳务输出大省,每年在外的农民工都在1000万人左右。在一些地区留守儿童已经达到当地儿童的百分之七十。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显然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的有效教育和管理,他们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留守儿童存在哪些问题?

有一个留守儿童在他的作文里这样写道:“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爱什么是母爱,就连他们的样子都记不清了。我考试从来都不及格,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上学期我考了最后一名,这学期我不想考最后一名了。”这是许多留守儿童的心声,读后不免让人揪心。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安全问题。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学校的事了。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知道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往往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如在四川甚至出现了一个13岁女孩“留守”家中被堂伯父诱奸生子的案件。此外,由于父母不在孩子的身边,孩子缺乏亲情的温暖照顾,导致孩子轻生自杀的案例也不少。?

第二,心理人格问题。据大部分有关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多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1)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老师找其谈话容易掉眼泪。(2)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总感觉有人在欺负他,斤斤计较,不合群。(3)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他们。?

第三,道德品行问题。留守儿童一般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如果是有祖父母来隔代抚养教育,往往意味着由文盲来抚养孩子;而托付亲戚照管的,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而农村教师由于受到教育条件的限制,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也十分有限。所以留守孩子由于长期处于这种状况中,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第四,学习问题。那些有祖父母隔代抚养的孩子,由于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帮助和指导。而双亲有一方在家的孩子同样很难得到父母在学习上的辅导。因为留在家的父亲或母亲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绝大多数农民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接受好的教育,日后有出息,不再走自己的路。但往往事与愿违,有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大多数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当然一部分留守孩子学习认真,但外出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孩子学习压力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一部分儿童由于自控力差,无人督促学习,再加上受外界的影响,认为学习与否都一样,对学习毫无兴趣。?

三、如何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农村的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意义重大。这个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真正落实和质量的提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1.从家庭教育角度讲。首先,父母在委托监护人之前,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如身体、经济、思想品德状况。如果被委托者年龄很大,身体欠佳,本身的行为能力有限,那么这种委托不但没有意义,甚至有害。其次,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留在老家的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例如多打电话给孩子及委托人、老师等,并向其询问孩子的基本情况。第三,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的将孩子带到自己务工的地方上学,让孩子在自己的身边成长。第四,父母应善于将自己在外打工的经历以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目前,大家关注较多的是给留守儿童造成的困难。但实际上留守背后蕴藏着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外出打工的父母若能将自己背井离乡的生活的痛苦与磨难,各种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先进事迹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从这个角度讲,父母与子女间的联系不是减弱而是加强了。因此,以父母外出打工的种种正面经历为教育媒介,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应该成为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措施。?

2.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讲。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渠道。努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对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对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学生,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或通过电话、信件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针对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同时,学校可以开展围绕反映留守儿童家庭的班会,引导学生形成关于父母外出打工现象的正确认识;也可以邀请有外出打工经历的父母参与班会,通过他们打工经历的讲述,和打工者与学生间的直接交流,使留守儿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

3.从社会的角度看。留守儿童较之普通儿童只是由于生活环境中约束因素、沟通与指导因素的缺失,而具有一种被周围不良环境影响的更高的可能性。为此,应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尽管学校生活是留守儿童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但是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一类因素都会或主或次、或隐或显、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要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打击违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室等,根治各种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让农村中小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和熏陶。?

4.从政府的角度看。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各个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协作才能完成。从横向看,各部委应协调以尽本部门应尽的责任,如政府的公安、新闻等职能部门,应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与学校共同承担起留守儿童的教育和保护责任。从纵向来看,中央、省市和地方政府,应协调政策和统整资源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强化农民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让农民工家长学会与孩子交流沟通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长对孩子独特的教育功能。政府应该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提前做好准备。有条件的农村,地方政府可为开办寄宿制学校创造条件,尽量为留守儿童提供住宿方便的同时,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等群体中得到温暖。?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对家庭、学校而且对我们整个社会教育体系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目前各项教育远未完善,学校教育还没有条件深入到留守儿童学校生活之外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教育任重而道远。??

文章录入:阿勇

责任编辑:阿勇?

 

第二篇:留守儿童论文

新形势下,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环境的思考及对策

双庙初中 黄志祥

[摘要]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中面临着教育、学习、和心理上的诸多突出问题。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不仅关系到三农问题及新农村的建设而且还关系到和谐社会的稳定建设。为此从xx年x月开始,中央多部门已经联手开展行动,并逐步建立和完善保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和政治举措,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各地采取了多种措施,着力缓解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新形势下,大量的农民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的大量出现,给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带来很多新的问题,从而导致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和保护出现了空缺。从今年春季开学我校对留守儿童的统计来看,留守学生占在校生的40%左右,而且双亲外出打工比单亲出去打工的要多。留守儿童的父母把孩子托付给了在家的一方或其他自己信赖的人---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照顾,而这些被托付或委托照顾孩子日常生活的人,也就成了留守儿童的委托监护人。留守儿童的委托监护人是谁,不仅直接关系到对其生活的照顾的好坏,还将对其行为、教育、心理等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不同的监护类型下的留守儿童所得到的关怀照顾各不相同,但是无论是哪种监护类型,都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为法定监护人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的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保护、人格、心理的影响是别人取代不了的。我校七年级顾倩同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父母不在家,由其奶奶监护,因为隔代和无能力、无方法教育,给孩子造成了较为明显的人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可以可说父母的举措是得不偿失的。

在目前农村存在着单亲监护的现象中,母亲监护现象较为普遍。这是基于我国“男主外、女主内”的农村传统文化,女性外出、男性在家的分工模式会被视作是一种社会的另类。这个问题主要是家庭的劳动负担女性难以承受,由于劳务负担过重,很多孩子的母亲缺乏对孩子教育的耐心,另一方面是农村的妇女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很多孩子的母亲受教育程度都相对较低。孩子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出问题,老师叫家长到学校配合教育,很多学生的母亲无从下手,这当然不是要求家长惩罚孩子。在章广中学校园附近存在着大量租房陪读现象,陪读的人多数是孩子的母亲或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看其重视教育关心孩子的学习,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还是存在很多教育缺陷的。这些都不是完整的“家”,不具备家庭教育的完整功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减退了。

留守孩子带来的问题:首先,由于留守孩子父母的“缺席”影响其人格的正常成长。大部分农民外出打工,使小学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缺少父母的关爱、指导和家庭的早期教育的支持,使小孩在人格成长上形成某种障碍,造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渐突出。小学阶段是一个

人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这时缺少完整的家庭教育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其次,留守孩子的寄养多于寄宿,管护形成“空档”。许多打工的家长认为学校的寄宿条件较差,把孩子寄养在亲戚家里。然而,寄住在亲戚家中,亲戚一般不会像对待自己子女那样管束、教导这些留守孩子。这样一来,这部分孩子在学校和亲戚之间形成一种管理上的失控区。例如,我校八年级(2)班的李大宝同学,父母都不在家,只靠他的姥爷监护,而姥爷又不常在家,所以孩子就经常处于失控状态,在家养成了诸多坏习惯,比如到处乱跑,跟人打架,上网,吸烟喝酒等,不仅学习受到严重影响,身体、心理的发展也不够健康,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大不便,也给社会造成安全隐患。再次,留守孩子存在较大的人身安全隐患。从小的方面来说,不说这些小孩每天来回走读影响学习,由于没有专人接送,其人身安全更缺乏保障。

对策:关注“留守儿童”需要全员参与

1、关爱“留守儿童”,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需要社会各界齐牵手。作为教育部门,可以从营造氛围入手。通过办宣传栏,刊登未成年人有关法律、管护知识或以案说法的案例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引导家庭对“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的共同关注。通过发放有关家教知识的宣传材料,让监护人通过阅读,了解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成长环境等因素,增加管护知识。同时要强化政府统筹,构建社会监护体系。要加强农村基层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由村支部负责,统筹乡村学校的老师、村妇代会主任、退休老同志、共青团员等各方面力量,给予留守儿童一对一的特别关怀,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逐步建立起社会监护体系。

2、完善学校教育,构建学校监护网。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开通心理问题热线电话,让有这方面知识、经验的老师担任辅导教师,切实解决“问题学生”的心理疑难杂症。加强家校联系,及时沟通、关爱“留守儿童”,以师爱弥补其父爱和母爱的不足。定期召开这部分同学座谈会,以便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迅速处理他们在生活、思想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更多地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心理状况,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以便及时疏导教育,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家庭教育缺失。要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吸引留守儿童参加文明健康的活动,让他们融入集体之中,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自卑感;重视办好农村家长学校,定期与留守儿童外出打工的父母、代养人联系沟通,指导他们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让其父母关爱自己的孩子。

3、学校要不失时机,加强对“留守儿童”双休日的跟踪管理。组织班主任和有关教师,深入到这些同学的家庭,走访左邻右舍,请他们来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尤其注意学生双休日的活动,经常性地保持联系和互通信息。村领导和监护人也要关注他们动态,及时与学校互通信息,深入未成年人中,发现苗头,及时帮教纠正。

4、公安、司法、法院、工商、文化等有关部门要协助管理。对周边环境和娱乐场所进行治理,铲除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源头,严防犯罪关口前移,定期开展法制教育宣传,采用以案说法、现身说法等生动有效形式,进行警慑教育。呵护“留守儿童”,关注未成年人成长,还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好环境。

5、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镇妇联、关工委等家庭教育工作责任机构要把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加强对父母和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整合镇、村的资源建立农村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咨询指导站,发动家教志愿者担当“代理家长”、义务辅导员,关心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和行为习惯,让每一个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6、加强对外出务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留守儿童往往缺乏的并不是物质上的帮助,精神上的抚慰对他们来说更是弥足珍贵。针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性,建立关爱扶助制度,老师和留守学生中确立一对一帮扶对象,与留守儿童谈心、交流。开设心理教育课程,为学生铺设心理健康绿色通道。

7、设置“亲情电话”,建立互通制度。做到班主任老师每月与外出家长至少电话联系一次,反馈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也要求外出家长在百忙中,每月至少给孩子打一次电话或写一封信,鼓励子女战胜困难的信心,努力把学习搞好。家长跟学校经常保持联系,共同承担起教育责任。在交流沟通的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方面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

英国《曼彻斯特调查报告》认为:“教育成功的主要因素在家庭环境内,家庭因素的重要性几乎两倍于社区与学校因素的总和”。留守儿童有相当的亲情饥饿感,这种表现在节假日尤为突出,而留守儿童亲情饥饿感的最不良表现就是犯罪。所以,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全社会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国留守儿童教育网《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严明) 20xx年x月x日

2、中国留守儿童教育网《关注留守儿童健康,促进山区教育发展》(向远琼) 20xx年x月x日

20xx年x月x日

 

第三篇:20xx年湖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帮扶留守儿童需要常态化良性互动

20##年湖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

帮扶留守儿童需要常态化良性互动

由于考试时间的日益逼近,为更好地帮助广大考生提升20##年全国公务员联考应考能力,考德上公培特推出“学如呼吸,每周一考”教学辅助活动。
    活动内容:①行测、申论每周一考(现场模拟考试,每周六上午行测,下午申论,老师讲练解题)。
              ②行测深呼吸:行测每天10道题练习(群内做题)。
              ③申论深呼吸:申论每天学习一篇文章(原创热点范文每天发送)。
    需要参与的学员请加【学如呼吸每周一考】群,具体相关内容将在群内放送,敬请期待!活动详情:http://www.kds100.com/。下面由考德上公培牛师李洁教您如何备考20##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

[李洁批注:标题为问题加对策]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研究报告》指出,青春期“叠加”留守使得“初二现象”更为显著,需要引起重视。报告指出,初二留守学生在学习及校园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碍更多,与父母的关系更差。报告认为,青春期是人生极为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身心变化最为迅速而明显,极容易出现疑惑、叛逆、躁动、焦虑等心理[李洁批注:通过“报告”对目前的留守儿童的一些现象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阐述。]。
    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教育健康发展甚至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关爱留守儿童,健全留守儿童人格,培育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是当前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在关爱留守儿童上[李洁批注:留守儿童问题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此样的语言我们平时申论写作时可以借鉴,……问题…..影响到….,为此,解决…..问题是当下的重要任务(新课题、重要课题)],目前并没有建立完善的配套的制度,缺乏良性互动,导致留守儿童问题突出,尤其是青春期“叠加”留守使得“初二现象”更为显著,成为青少年成长的拦路虎。今后,应该调整工作思路,重构关爱留守儿童机制,通过常态化的良性互动,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让他们能够与普通学生一样健康成长[李洁批注:顺承前面所提出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对策(分论点)]。
    最新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研究报告》指出,留守儿童“初二现象”更为突出。何为“初二现象”?简而言之,就是初二学生特别叛逆、困惑,躁动、焦虑,属于青春期的“叠加”,没有学习兴趣,没有学习激情,厌学逃学严重,不愿与父母交流。一言以蔽之,留守儿童问题到初二表现得尤为突出。留守儿童进入初二之后为何问题越来越严重形成“初二现象”?关键是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未能在问题萌芽之际消除,导致青春期问题叠加,积水成池[李洁批注:此段为留守儿童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目前对留守儿童工作侧重的是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而忽视他们的精神需求,导致留守儿童精神空虚思想混乱。现在,学校发放的贫困生补助和社会的助学活动,一般都将留守儿童列入重点。殊不知,不少留守儿童生活并不太困难,有的父母甚至给孩子开办了银行账户,可以自由支取现金。很多留守儿童面对学校发放的补助和社会爱心人士发放的助学金,并没有感受到这是一份特殊的心意,是对他们的一种呵护。为何留守儿童感受不到这份特殊的关爱之情?是源于他们最需要的不是金钱而是精神食粮。虽然一直强调要对留守儿童细心呵护,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也有不少联谊活动来拉近心灵的距离,但这些似乎更流于形式,更是为了储备资料,包括心理辅导、亲情热线电话、青春期教育、结对子等,说教比谈心多,共性话题比个体话题多,重各种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而忽视活动本身的实际效果。结果是留守儿童工作资料一大堆,但留守儿童问题并没有发生质的改变,精神空虚、思想迷茫依然被积累起来[李洁批注:分析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个原因就是孩子们的精神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的,不能从根本上给予儿童们的帮助。]。
    目前担任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主体是学校,社会、家庭仅是配角,导致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被无形架空。学校已经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了日常常规管理工作,不仅有计划、方案,有很多具体行动,还建立了留守儿童成长档案。教育部门已经将留守儿童教育作为专项教育进行督查考核,对不重视留守儿童教育的实行否决。但社会的留守儿童工作却没有同步发展。社区并没有为留守儿童创造课外生活一片蓝天,很少有社区能够将关爱留守儿童作为社区的本职工作而尽到社区职责。很少有社会团体能够持之以恒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尽一己之力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李洁批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互动交流存在欠缺。]。
    家长更存在认识误区,片面理解家庭能够让孩子吃饱穿暖能够入学就够了,教育是学校的责任。由于家长对教育认识不足,有很多父母在外谋生就业身在他乡之时,很少主动与孩子进行书信、电话谈心,很少过问孩子的精神需求,更少关注孩子的青春期成长遇到的困惑,也很少主动联系老师,询问孩子的在校表现与学习。留守儿童问题叠加形成“初二现象”,归根结底,是在孩子问题暴露之时,没有得到有效纠正。这些问题,有的是学校很难发现的,有的是学校单方之力难以解决的。显然,在留守儿童问题上,社会与家庭未能成为关爱教育主角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李洁批注:家长的认识误区]。
    面对留守儿童问题,我们必须找到我们过去工作的短板所在。一是关爱教育的重点应放在他们的精神需要,帮助他们澄清是非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而不是过去重在经济帮助,尽管经济帮助也是一种关爱。在物质帮助与精神帮助上,对于孩子而言,精神关爱应摆在第一位。二是要善于发现细小的漏洞,针对个体差异即时堵住孩子的品行性格细小问题。开展各类活动要避免同质化,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与青春期教育,都要有针对性,不能泛泛而论,要通过日常堵漏让小问题不致成为大问题。三是要改变过去学校一家唱主角的局面。要知道立德育人不仅是学校的事,同时也是社会、家庭共同责任。要让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成为矫正孩子问题的主角,形成良性互动[李洁批注:针对以上的原因分析提出予以解决的办法(分论点)重要的是为三者能良性互动。]。
    留守儿童“初二现象”,反映当前留守儿童教育还远远不够,要让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必须认真梳理过去的教育思路,构建一种新模式,通过多方努力,形成常态良性互动。1886[李洁批注:结尾表展望和要求,总结全文,呼应标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