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实验报告 第十三周

年级:20xx 专业:医学检验 班级:1班 姓名:赵富海 学号:20xx221792

脑脊液理学检查、显微镜检查、蛋白质定性检查&浆膜腔积液粘蛋白定性试验

【实验目的】

1.掌握脑脊液理学检查的方法。

2.掌握脑脊液显微镜检查,包括细胞总数计数、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

3.掌握脑脊液蛋白质定性潘迪试验的方法

4.掌握浆膜腔积液蛋白定性(李凡他试验)的方法

【实验原理】

1.脑脊液中球蛋白与苯酚结合,形成不溶性蛋白盐而下沉,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浑浊的程度与球蛋白含量相关。

2.浆膜腔积液漏出液中,只有微量的粘蛋白,李凡他试验为阴性。当炎症时,浆膜腔上皮细胞被刺激,分泌黏蛋白增多。黏蛋白是一种酸性糖蛋白,等电点pH为3~5,因此,可在稀乙酸中出现白色沉淀。

【实验步骤】

(一) 脑脊液理学检查

1. 观察颜色:肉眼观察脑脊液的颜色

2. 观察透明度:在黑色背景下肉眼观察脑脊液透明度变化

3. 观察凝块或薄膜:轻轻倾斜试管,肉眼仔细观察有无凝块或薄膜。

(二)脑脊液显微镜检查

1.细胞总数计数:

直接计数法:充池——计数——计算

2.白细胞计数:

直接计数法:除去红细胞——充池——计数——计算

3.白细胞分类计数:

直接分类法:白细胞计数后,将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根据细胞形态和细胞核形态进行直接分类,分别计数单个核细胞和多个核细胞,共计100个,并以百分率表示。如白细胞不足100个,应直接写出单个核细胞和多个核细胞的具体个数。

(三)脑脊液蛋白质定性检查

1.加试剂:取试剂1ml于小试管中

2.加标本:用尖滴管垂直滴加脑脊液标本1~2滴。

3.观察结果:在黑暗背景下立即用肉眼观察结果。

4.判断结果:

(四)浆膜腔积液蛋白定性(李凡他试验)

1.加试剂:在100ml量筒加入2~3滴冰乙酸,再加100ml蒸馏水,充分混匀(pH3~5),静置数分钟。

2.加标本:将浆膜腔积液靠近量筒液面垂直轻轻滴下,滴加量1~3滴。

3.观察结果:立即在黑色背景下观察有无白色云雾状沉淀生成及其下降程度。

4.判断结果

【实验结果】

(一)脑脊液理学检查

乳白色、微混、无凝块

(二)脑脊液显微镜检查

1.细胞总数计数:

直接计数法:

细胞总数=(76+77+70+78+73+73+69+75+74+75)/2×106/L=370×106/L

2.白细胞计数:

直接计数法:

白细胞数=(37+41+43+46+44+40+39+38+40+42)/2×106/L=200×106/L

3.白细胞分类计数:

单个核细胞:95个; 多个核细胞5个

单个核细胞:95%

多个核细胞:5%

(三)脑脊液蛋白质定性检查

呈微白色雾状,对光不易看见,黑色背景下才能见到

(四)浆膜腔积液蛋白定性(李凡他试验)

加入标本即出现白雾状

【实验讨论】

1.标本收集后要立即送检,一般不能超过1h。将CSF非别收集于3个无菌试管中,每管1~2ml。第一管做细菌培养,必须留于无菌小试管中;第二管做生化或免疫学检查;第三管做一般性状检查和显微镜检查。

2.若标本陈旧、细胞变形时,白细胞直接分类法计数误差大,应改用涂片染色分类法分类计数。陈旧性标本不宜应用血液分析仪计数法。病理性、陈旧性标本中的组织和细胞碎片以及细胞变形等可影响细胞分类,结果重复性、可靠性欠佳;蛋白质含量高,尤其有凝块的脑脊液标本容易使仪器堵孔,故不宜应用。

3.观察时间和方法:

①怀疑为结核性脑膜炎时,标本应在2~4℃环境中静置12~14h,再观察脑脊液表面有无薄膜形成。

②对颜色和透明度改变不明显的标本,应在灯光下衬以白色或黑色背景仔细观察。

4.充池时须充分混匀标本,避免断续充池在计数板中产生气泡、充液不足、液体外溢、充液后移动盖玻片等,均会使细胞分布不均匀,影响结果准确性。

5.试验中所用的试管应选择小口径的试管,内径一般为12mm左右,加入试剂后立即观察,所用的试管和滴管必须洁净,否则易出现假阳性。

6.浆膜强积液蛋白质定性实验结果判断:

①加入标本后立即在黑色背景下仔细观察结果。如浑浊明显,下沉缓慢,中途消失为阴性。 ②标本中球蛋白含量增高时试验可呈假阳性,必要时可进行鉴别试验,方法是先将标本滴入未加蒸馏水中观察,如有白色云雾状沉淀,此乃球蛋白不溶于水所致。

××医院报告单

姓名:张三 性别:男年龄:22 科室:神经内科 标本号:12345 临床诊断:×××送检标本:脑脊液送检目的:脑脊液常规

送检医生:李四送检时间:20xx年x月x日

项目 结果

颜色 乳白色

透明度 微混

细胞总数 370×106/L

白细胞数 200×106/L

单个核细胞 95 %

多个核细胞 5 %

蛋白(潘氏) ±

检验医师:王二检验时间:20xx年x月x日

实验室声明:本报告仅对该样本负责!

××医院报告单

姓名:张三 性别:男年龄:22 科室:神经内科

临床诊断:×××送检标本:浆膜腔积液送检目的:黏蛋白定性

送检医生:李四送检时间:20xx年x月x日

项目 结果

蛋白(李凡他) 阳性

检验医师:王二检验时间:20xx年x月x日

实验室声明:本报告仅对该样本负责! 标本号:12345

 

第二篇:临床检验实验报告 第七周

年级:20xx 专业:医学检验 班级:1班 姓名:赵富海 学号:20xx221792

PT & APTT & Fg 测定

【实验目的】

1、掌握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方法。

2、掌握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的方法。

3、掌握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的凝血酶法

【实验原理】

1、PT是在体外满足外源性凝血全部条件后的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在抗凝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和Ca2+,使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后者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测定从加入Ca2+到血浆开始凝固所需时间,即为PT。

2、APTT是在体外满足内源性凝血全部条件后的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在37℃条件下,以白陶土(激活剂)激活因子Ⅻ,以脑磷脂(部分凝血活酶)代替血小板提供凝血的催化表面,再加入适量的Ca2+即可满足内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测定从加入Ca2+到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APTT。

3、纤维蛋白原与凝血酶作用形成不溶性纤维蛋白,因而血浆在加入凝血酶后逐渐凝固。凝固时间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呈负相关。

【实验材料】

水浴箱、试管、试管架、吸样抢、吸头、离心机、秒表、109mmol/L的枸橼酸钠、新鲜全血、血凝仪、25mmol/L氯化钙凝血活酶试剂、25mmol/L氯化钙溶液、PT试剂、KPTT试剂、凝血酶、巴比妥血浆稀释液等。

【实验步骤】

1、PT测定:

(一) 试管法:

①分离乏血小板血浆

②平衡温度

③温浴

④测定待测血浆的PT

(二)血凝仪法:

按“PT”键→在放有磁珠的2号杯里加预温的0.1ml待测血浆→小杯放入右边孔内→按 “TEST” 键→仪器自动激活30秒钟(倒计时)→仪器鸣叫后加入预热的PT试剂0.2ml→仪器自动检测并显示结果

2、APTT测定:

(一) 试管法:

①分离乏血小板血浆

②平衡温度

③温浴氯化钙溶液

④测定待测血浆的APTT

(二)血凝仪法:

按“KPTT”键→在放有磁珠的3号杯里加预温的0.1ml待测血浆和0.1ml KPTT试剂→小杯放入中间孔内→按 “TEST” 键→仪器自动激活3分钟(倒计时)→仪器鸣叫后加入预热的cacl2 0.1ml→仪器自动检测并显示结果

3、Fg测定:

血凝仪法:

按“Fg”键→在放有磁珠的1号杯里加预温的1:10待测血浆0.2ml→小杯放入左边孔内→按 “TEST” 键→仪器自动激活2分钟(倒计时)→仪器鸣叫后加入预热的复溶凝血酶 0.1ml→仪器自动检测并显示结果

【实验结果】

××医院报告单

姓名:张三 性别:男年龄:22 科室:消化内科 标本号:12345 临床诊断:肝硬化 送检标本:静脉血 送检目的:PT、APTT、Fg 送检医生:李四 送检时间:20xx年x月17日

结果:

PT (试管法)13s (血凝仪法)12.8s

APTT (试管法)34s (血凝仪法)32.8s

Fg (血凝仪法)3.35s

检验医师:王二 检验时间:20xx年x月17日

【讨论】

1、注意事项:

①采血用塑料注射器,贮血用塑料试管或硅化玻璃试管。

②加样时到底部(垂直),不能碰壁、快速注入。

③血浆预温不超过10分钟,KPTT试剂不超过30分钟,但不宜少于5分钟。

④加样杯应区分清楚,不可放错孔,测定时其刻度线应面向操作者。

2、试管法和血凝仪法方法学的评价:

试管法:操作简单,准确性尚可,为仪器校准的参考方法;但重复性差、耗时

血凝仪法:提高了测定的精确度和速度;仍有标本交叉污染的可能。

3、PT是检测外源性凝血和共同途径凝血因子以及这些因子抑制物有无异常的灵敏的筛检试验,也是检测口服抗凝剂用量的有效检测指标

4、APTT反映了血浆内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Ⅶ、Ⅺ、Ⅸ、Ⅷ)及共同途径中FⅡ、FⅠ、FⅤ和FⅩ的水平,对内源性凝血因子FⅧ、Ⅺ、Ⅸ、Ⅻ、激肽释放酶和HMWK特别敏感。虽然APTT测定的临床意义与凝血时间基本相同,但灵敏度高。

5、Fg含量测定主要用于出血性疾病或血栓形成性疾病的诊断,以及溶栓治疗的检测。

 

第三篇:第三方检测报告判断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