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教学经验总结

初三历史教学经验总结

初三历史教学与能力培养应分三步走:

研究近年来的中考历史就不难发现,选拔性的中考非常注重检测学生的阅读概括,综合比较,分析评价等能力.然而学生能力培养是一个渐进过程,能力提高也是一个逐步进行的过程.因此历史教师不能"处处设防","全线出击",而应"集中优势兵力",各个突破.初三阶段,教师一般分三个轮次进行教学,我们认为能力培养应与之配套同步,根据学科能力自身的层次性,重点培养学生的某些能力,才能起到强化巩固和循序渐进的功效.

一,按课本章节体例对教材内容展开全面梳理,着重培养学生阅读概括,史论结合阐释历史之能力.

第一轮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每一章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认识,把每一具体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背景,起因,经过,内容,结果,影响,意义,局限,教训,特点,成败之因搞清楚,并理清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要求全面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使教材知识结构化,体系化.这一轮教学任务较为繁重,教学速度不宜快.这就决定了此轮的能力培养应着力于基础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编定基本的学习提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明白看书时应抓住的基本线索.再次,引导学生概括本课主要内容;从而弄清历史事件的联系与实质.指导学生概括历史事件的特点: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掌握概括之要领,即全面,扼要,抓住本质,重点.最后,让学生形成本课小结,使学生弄懂史论结合的方法有:先史后论;先论后史;史中有论,论中有史等.

二,开展专题,国别史复习,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第二轮教学旨在通过按某一方面或某一国家,地区分类综合考察历史,帮助学生理清历史的内在联系,揭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规律,进一步分清易于混淆的概念,使学生所学知识能真正得到全面巩固,形成大跨度之综合比较的历史思维能力.如处理《新文化运动》这节内容时,可将其放在中国近代探索史中考察,引导学生比较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变化,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说明前期新文化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之时的重大事件.最后引导学生把新文化运放到世界历史的进程中去考察分析,中国新文化运动发生于世界近现代交替时期,明显地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后期转为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动员.

三,回归教材进行复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小切口之分析评价能力及论证能力.

最后一轮教学旨在提纲挈领地帮助学生弄清整个历史教材的基本内容,重点和关键,明确

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当然此轮不能成为第一轮的单纯翻片,否则就不能保持学生记忆的积极性和复习的兴趣,达不到这轮复习的目的.所以应该先理顺线索纲要,接着切入一些小地方和以前疏忽或不易搞清的地方进行深分析,使学生的历史认识再次得到升华.采用的方法就是翻课本,碰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这样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不断深化,作到以不变应万变.并结合对中考的复习把握,对于重点问题落实到位,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要求他们在考前对重点问题必须全部掌握.

上面本人结合初三历史教学,谈了初三历史教学与能力培养是如何分三步走的,下面我再谈谈具体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找准切口.三轮教学中应结合各个轮次的特点及每节课的具体知识内容,"找米下锅",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相应能力.

②集中力量.每一轮教学中能力的重点培养应从各个方面加以体现,课堂教学,强化训练,知识检测都应围绕重点展开.否则,能力培养就落不到实处.

③兼顾其他.教学与能力培养三步走中不能简单机械地理解重点培养,不可放弃或轻视其他.这是由知识和能力的本身特点所决定的,各种能力是交容的,解决一个问题有时需要好多能力协作.

④手段多样.教学中培养能力的方式要有变化,注意教学材料的组织,教学的方法和内容有所变换,忌简单划一;尽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通过读,写,听,说,想等多种途径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初三学年作一整体来设计教学方案,统筹安排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

 

第二篇:初中历史教学经验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经验总结

我在初三任教已是十几年了,反思一下教学,,遗憾倒是很多。所以能回忆起来的大多是不足的事情。为了促进自身历史教学,我总结了我的一点点经验。

一、关于学科复习计划的制订与执行问题

学科复习计划的制订是我们历史组组长根据教学大纲安排制定的。教学内容与课时搭配好,进度是可以保证的。问题就在于全组老师怎么同步执行。同一课时内容,是不是一定要统一进度?是不是要完全一个模子?我们组都尝试过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来上课,但是所谓教无定法,不同教师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在保证教学严格遵循计划,严格按照集体备课研讨的内容教学的同时,我们的上课安排也是结合不同教师的教学需要来自己安排。

二、关于教材重难点的掌握问题

《考纲》上所列的考点都是重难点。所以备课要严格遵循考纲。新增加的考点要特别关注。已考过的内容特别是材料题涉及的章节可以少花点时间在近三年内考过的,可以大胆舍弃。今年没有涉及的单元很可能是下一个年度高考的重点。

现代高考形势下的高三教学必须深入研究高考,研究考纲,研究教材,研究高考试卷,研究时事信息,教师对高考考过什么,什么还没考;教什么,什么不用教;练什么,什么不用练;培养学生什么能力,什么能力不用培养都应当一清二楚。

三、知识点的拓展和整合问题

知识点的拓展、联系是必需的。但要在考点内拓展和联系,切忌游离于《考试说明》之外。从某个角度去联系、拓展,不要胡乱联系。

关于考点整合问题。小专题性质的整合大家都会,我这里介绍一些我们高三历史组的一些方法。

1、我们还是按照课本的具体内容来安排教学,在第一轮复习中不搞专题模式,这主要是结合我校学生基础薄的特点来制定的。而且在教学中不赶进度,保证学生听懂、学透。

2、借鉴、结合其它版本,重新整合建构历史教学体系

在第二轮复习中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将同一模块内的专题重新整合,或者将同一版本内的不同模块之间内的专题重新整合。这样重新建构和整合教学体系虽然可以避免重复的操作,节省有限的教学时间,又可将相互联系的历史问题集中处理,但是在历史专题的整体性上还是有所欠缺。如果能将不同版本的专题相互结合、相互借鉴,取长补短,重新整合建构历史教学体系,筛选和处理教学材料和信息就显得更合理。

四、关于考纲的研读

研读考纲对于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不是个问题。我认为关键在于研读近三年的高考试卷。洞悉

高考究竟是怎么考的,你才能知道怎么教,才能知道怎样去原创或者挑选试题来训练学生。我认为教师主要通过高考卷来把握高考的脉搏和考试的走向。

五、我们坚持统一学生复习笔记,以学生手上的复习资料为准,不搞多种笔记。

复习资料在市场上鱼龙混杂,所以复习资料的使用是个问题。从这两年的经验来看,复习资料的选用《大讲堂》或《学海导航》比较好,上面都是专家精心组合的高考题和模拟题,质量上乘。让学生人手一册,每节课都使用上面的练习,对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效果会很好。

六、关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问题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这是一个很难统一认识的课题。我认为关键在贯彻和落实课本知识。每节课要精讲少讲,要给学生时间吸收巩固基础知识,要给学生时间练习老师精心挑选的练习题,使历史教学落实到实处,自然就会产生绩效。

最后,三轮复习更要舍得把20天左右的时间还给学生回归课本、温故旧知。不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大量的信息题上。因为高考题全是紧扣教材的原创题。学生不熟悉课本,能力再高也没有用武之地。

以上所言皆为个人这两年的肤浅感受,肯定有诸多不妥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谅解。

相关推荐